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教师科学研究方法

教师科学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2-01-13 01:00:10

A. 科学研究方法哪些

科学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这是运用智慧进行科学思维的技巧,一般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思辨法、行为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是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由于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等因素,而且研究方法本身处于一个在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所以对于研究方法的分类目前很难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
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比较法、统计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 观察法的一般步骤是:(1)事先做好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对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的步骤、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用的仪器等;(2)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观察过程中,一般要严格按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观察时要选择最适宜的位置,集中注意力并及时作记录;(3)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二、调查法
调查法是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考察了解,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教育实践的方法。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通过访问、开调查会、发问卷、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调查法常同观察法、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调查法的步骤是:(1)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和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及各种必要的安排;(2)按计划进行调查,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3)整理材料,研究情况,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调查报告。
三、历史法
历史法强调一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对教育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广泛搜集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历史文献资料,鉴别和整理史料,分析比较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四、比较法
比较法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的方法。采用比较法要注意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历史传统、科学和技术以及文化发展的水平、教育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反映,等等,明确可比较的指标。从而正确掌握某一国家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明确可以借鉴和学习什么。 比较法的步骤是:(1)描述,准确、客观地描述所要比较的教育现象的外部特征,为进一步分析、比较提供必要的资料;(2)整理,把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如做出统计材料,进行解释、分析、评价,设立比较的标准等;(3)比较,对资料进行比较和对照,找出异同和差距,提出合理运用的意见。比较法的使用要同其他方法互相配合。
五、统计法
统计法是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所研究的教育现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的方法。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描述统计研究情况,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大量数据,找出这些数据分布的特征,计算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将大量数据简缩,找出其中所传递的信息。同时,还可进一步使用推断统计法,即利用描述统计取得的信息,通过局部去推断全局的情况。此外,近几十年来随着统计学的发展,提出了实验设计,要求在较严谨的实验研究中检验设计中所列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统计法一般分为两大步骤:(1)统计分类:整理数据,列成系统,分类统计,制统计表或统计图;(2)数量分析;通过数据进行计算,找出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从中找出改进工作的措施。使用统计法,必须学会科学的推理方法和掌握统计计算的技术。
六、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是在人工控制教育现象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教育现象的变化和结果的方法。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前者基本上是在人工设置的条件下进行,可借助各种仪器和现代技术。后者在日常教育工作的正常条件下进行。两者都要保证受试者处在正常的状态中。 实验法一般分三种:(1)单组法:就一个组或班进行实验,看施加某一实验因子与不施加实验因子,或在不同时期施加另一实验因子在效果上有什么不同;(2)等组法:就各方面情况相等的两个班或组,分别施以不同的实验因子,再来比较其效果;(3)循环法:把几个不同的实验因子,按照预定的排列次序,分别施加在几个不同的班或组,然后把每个因子的几次效果加在一起,进行比较。实验法进行的步骤是:①决定实验目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拟定实验计划;②创造实验条件,准备实验用具;③实验的进行,在实验过程中要作精确而详尽的记录,在各阶段中要作准确的测验;④处理实验结果,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慎重核对结论,力求排除偶然因素作用。与实验法有关的还有模拟法,即创设专门类似物(模型)或情境的办法。科学模拟便于进行精确分析,把所得结论用于现实环境。
七、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为了克服传统的教育研究脱离教育实际、脱离教师实际的弊端,教育实践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在真实、自然的教育环境中开展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模式。

B. 教师如何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

课题使研究的目的具体化,使研究活动指向特定的对象和内容范畴。因此,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始环节,掌握不好,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着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他认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孔子早就讲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陶行知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都说明了围绕我们的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出问题、确定课题的重要性。好的课题应界定研究的范围、内容及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选择教育科研课题的方法 ①问题筛选(需要什么研究什么)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归类整理,再分析重要性程度和研究这些问题意义的大小,确定其研究价值,并广泛听取意见,从中选取价值明显,且适合自己研究水平和能力的问题作为课题。 ②经验提炼(做什么研究什么) 把实践探索出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其中必然回答一系列的问题,就可提炼出一个个课题。 ③资料质疑(怀疑什么研究什么)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比较不同观点,诘问前人的结论,揭露理论与实践的差异等,从中产生研究课题。 (二)选择课题的原则 ①需要性原则 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应从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以应用性研究为主,课题宜实不宜虚,宜近不宜远,宜新不宜旧,避免空洞、抽象、不好操作,避免“吃别人嚼过的馍,重复他人。” ②科学性原则 课题的科学性是指选题有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教育规律,必须是有科学价值。教师的课题宜小不宜大,而校长的课题相对应宏观些,研究学校的大政方针,研究办学特色,以课题研究带动全校工作。 ③创造性原则 教育科研主要是对未来的探索,研究课题宜新不宜旧,争取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发展教育科研事业。 (三)形成课题的过程 ①最初提出笼统的课题。提出课题,往往是在阅读、研究有关领域的文章中或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受到某一点启发,产生联想,从而形成一个初步的研究课题。 ②对所研究的课题,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进行大略的调查了解。主要是了解该问题目前被关注的程度及涉及到的研究对象的现状。 ③查阅有关的主要资料,弄清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所遇到的障碍等。 ④根据主客观条件确定研究课题。随着思考的深入和所掌握的资料,原来朦胧的想法逐渐变得集中、清晰和明确,形成了如何进一步研究该问题的初步思路,就可以确定研究课题了 二、怎样深入学习,掌握相关资料 教育科研是一种在探索中获取新认识的过程,它的基础是学习,掌握相关资料学习伴随科研全过程,在确定课题后,制定课题计划前学习显得尤为必要。 (一)深入学习的重要性 ①学习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研究内容和方向。我们不提倡老师进行理论研究,但我们研究应用性问题离开理论会寸步难行,离开前人或外地经验也会导致研究误入歧途或事倍功半。 ②学习可以为制定课题计划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者提出问题要有依据,解决问题同样也得有依据。这些依据除了通过教育实验、调查和观察等方式获得外,主要是从已有文献资料中获得。一般在文献资料的引文、注释和所列出的参考文献里,都可以找到该资料所参考的一些原始文献。通过查阅这些资料,可以使研究范围内的概念、理论具体化、而且为更科学的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了有说服力的、丰富的事实和数据资料,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可*的材料基础上。 ③学习可以获取科学研究的相关信息,使研究者充分掌握、占有资料,从而避免重复前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避免重犯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占有资料越多,眼界越宽阔,对课题理解越深刻。 ④学习可以和先进地区、先进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信息时代和学习社会给教育带来很多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人人都需要重新学习、重新认识,我们抓住这个机遇,就可能后来居上,并有所超越、有所创新。 (二)学习哪些资料 我们除进行必要的政治学习和教育理论学习外,还应多读报纸和多看刊物,获得最新的教育信息。学校订《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及学科教学的相关杂志。 (三)学习和积累资料的方法 学习和搜集资料是按照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性质及特点,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搜集反映有关问题和情况的材料。这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工作,必须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主要有追溯查找法、检索工具查找法、综合查找法等三种方法。 三、步入课题研究的实质阶段 (一)怎样制定课题方案(填写课题立项申请书) 选定了课题,并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就要对所得到的材料和某些未知的事实进行一些推测性的解释或猜想,这种解释或猜想就称为假说。假说是研究工作者最重要的思维方法,也是研究工作中十分重要的智力活动手段。例如当我们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或方法时,开始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肯定应该如何去做,但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或知识,或者通过调查研究以前的资料,我们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初步猜测或设想,朦胧相法是人类意识的本能反映,加以科学分析和综合,就逐步形成一个完整方案。这正如建筑师在建筑楼房之前,头脑中已经形成了楼房的形象。我们在教育学生之先根据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已经形成了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计划。按教育科研要求制定的完整计划称为课题研究方案,它是实施课题研究的设想和计划,是使研究达到预定目标的重要保证。 1、课题的明确表述 课题的名称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尽可能表明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 2、阐述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背景 首先要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的,说明研究的价值和目的。 3、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任何教育科研课题,都应该有一定的研究范围,需要明确界定。 研究范围限定以后,就要着手考虑具体的研究内容,这是课题计划的重点之一。例如“加强学法指导,提高教学效率”这一课题,不能简单概括地说:“开设学法指导课,平时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与教师密切合作,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而要将学法课的内容、每周的次数以及平时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具体措施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一一地写清楚才行。特别研究教师每学期的实施方案一定要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按课题要求提出操作措施和方法。容易存在的问题是:①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②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③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抓不住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就会导致科研的失败和落空。 4、研究方法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每一项课题都要有相对应的教育科研方法,现实中往往以一种方法为主,多种方法并用。 “研究方法”也是课题计划的一个重点,除了要叙述清楚使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之外,还要尽可能写得细致一些。现在我们在使用研究方法上存在很多问题:①使用方法单一,大多数使用的仅仅是经验总结法和行动研究法。②对调查法重视不够。③在实验法的使用上有滥用的情况,不了解实验法的科学涵义和特殊要求,随便在研究中冠以“实验”二字,硬性划分实验班、对比班,刻意追求“实验效果”。这样不利于推广先进教育经验,不利于发挥教师群体智慧,不利于教师团结。④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对统计方法、测量方法利用的不够,主观意向评价过多。 5、研究程序 设计研究程序,就是设计研究实施步骤、时间安排,这也是课题计划的一个重点。一般要按研究的步骤划定各阶段的起止日期,制定时间进度表。这样研究者可以严格按步骤和时间要求进行研究,自己督促自己,自我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者也可依据此研究程序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6、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和论文是教育科研成果最主要的两种表现形式。在研究计划中设计出成果形式,从研究者角度来说,可以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向这方面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从课题研究的管理者角度来说,可以据此进行检查验收。 7、研究组成员 在研究计划中,将课题组负责人、成员名单及分工情况写出,目的是为了增强课题研究组成员的责任感,以利于计划的落实。课题组负责人应是课题研究的实际主持者和主要研究人,课题组成员要和实际教学密切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和力量。 8、做出经费预算 目前教育科研多是有识之士的默默奉献,今后各级领导要加大对科研投入。应给研究者订、购学习资料,购置一定的研究设备,提供学习、培训、参观、交流的机会。课题组应做出资料费、调查费、印刷费、实验费、培训费、考察费的预算。 总之,制定课题计划很重要,要认真细致、明确具体,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除总的课题计划外,研究者应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每学期的课题实施方案,按课题要求设计出本学期什么时间做什么,怎么去做,把总的课题计划分解落到实处。 (二)如何撰写开题报告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主要指特定的时代背景,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进行该课题的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是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确定的。一般从现实需要角度去论述。 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这部分内容必须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发现国内外近似或界于同一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现状评述,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力求表现出自己课题研究的个性及特色。这一部分的内容应力求精当,力求体现自身研究的价值。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指向操作层面,即通过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促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哪些好处。它的阐述是通过假设关系,勾勒出通过研究可能会或一定会产生的实践效果。 4、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即研究课题的可实施性,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是否具备,如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研究者的学历、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等等是否具备。一句话,就是要从若干方面说明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有实力、有能力、有潜力去完成。 5、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界定即定义,课题界定,即对课题的诠释,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说明。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论、整合文献知识等,以分段或标题陈述的形式确定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采用分——总的方法,对课题中的研究对象、范畴、方法,抽取出本质属性分别给予概括,最终形成对整个研究课题名称的科学界定。 6、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 7、课题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是研究方案的主体,是课题研究目标的落脚点,研究内容要与课题相吻合,与目标相照应,具体回答研究什么问题,问题的哪些方面。要努力从课题的内涵和外延上去寻找,紧密围绕课题的界定去选择研究内容。它要求把课题所提出的研究内容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小问题,也可以在课题大框架下设立子课题。 8、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径、手段或操作规律,它具体反映“用什么办法做”。在具体的方案设计中,要根据各时段研究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写明怎样使用这种方法和用这种方法做什么。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比较法、解剖麻雀法等。 这一部分是课题开题报告的主体,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目标任务如何得到研究落实,在这部分应给人一览无余的感觉。 9、课题研究的过程 研究过程即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实施阶段、后期总结阶段。每一个阶段有明显的时间设定,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要有详尽的研究内容安排、具体的目标落实,从而保证研究过程的环环紧扣,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10、完成本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一般是指组织保证:成立课题组、健全研究机构,做到研究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制度保证:制定课题管理条例、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以激励为杠杆,激活教师研究热情;经费保证:设立课题研究专项经费,保证研究过程中相关书籍、必要设备的添置及外出学习、开展活动等的经费来源;技术保证:聘请专家担任顾问,选派骨干外出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协调: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11、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课题研究也就失去了研究之意义 (三)如何撰写中期报告 1、课题中期报告的功能和结构 功能:科研中期报告是科研课题的执行人在科研过程中向科研主管部门汇报课题研究工作进度的情况及阶段性成果的书面材料。 主要功能有:①课题执行人总结前一段研究工作的成绩和经验;②向主管部和协作单位通报信息,以便检查研究进度,安排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结构:课题中期报告一般具备以下要素:A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立题初衷、概念界定、理论假设、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B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C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D课题研究进展;E阶段性成果;F研究的反思与下阶段设想。 2、课题中期报告的内容 (1)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情况和存在问题:写法上应按工作计划上规定本阶段任务条款,逐条检查落实,注意写明完成情况,也同时写明存在问题,分析存问题的原因,如果不具备研究条件而未完成任务应作出说明。这部分写得如何,是衡量报告质量的关键所在。 (2)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这部分写作既要参照课题工作计划写出下一阶段将进行的研究,又要针对上阶段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将未完成的任务移至下一阶段去完成。如果研究工作计划有变动,应写明变动原因并作出新的安排。 (3)报告的编写方法:对单一课题,可采用时序式编写,按任务完成时间的先后写。但重点放在本阶段研究工作的进展和结果上,避免写流水账。对项目比较多的课题,如分有多个子课题,可采用任务分项式编写,一项一项地写。也可把时序或任务分项式结合起来编写。 (4)内容真实,把握分寸:报告写作的重点应放在“研究计划完成情况”和“未能按计划完成的工作”两部分上。写作中应如实反映研究的客观实际,正确估价取得的成果;写成绩不要过分夸大,同时要写明存在困难和问题。 大致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1)总结经验(2)发现问题(3)适当调整(4)及时改进 (四)鉴定结题阶段 (一)撰写结题报告 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 结题报告如何撰写呢?尽管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具体的撰写因而也各有所异,但是,从其基本的格式来说,它们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就其结构而言,教育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是: 1.研究报告的题目 研究报告的题目就是课题的研究报告。一般在题目下面都应该写清楚课题研究组或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人姓名。 2.研究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研究报告的开头部分,有如“引言”的功能。这部分主要内容是写清楚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价值和意义,以及这一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现状,研究这一课题预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理论框架。在这一部分还要分析清楚研究假设是什么,假设用语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对课题假设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当然可以参考课题立项申请报告中的有关内容。 3.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这一部分主要写明进行这一课题研究所选用的方法。包括: (1)根据课题的特点,选用何种研究方法。 (2)研究对象(即样本)的取样方法、数量(即容量)、条件(即研究前所具备的水平)。要求取样方法科学,样本容量合适且具有代表性。 (3)根据所选用的研究方法确定研究设计。 (4)明确操作定义。即对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解释,使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 (5)对研究的变量给出明确、具体的测量方法和统计检验方法。 (6)对课题研究的无关变量给出控制方法。 (7)课题的具体实施程序。即研究时间和步骤。 4.研究的结果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是整篇结题报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个结题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就看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得如何。一般说来,这部分的文字内容所占的篇幅,要占整篇结题报告的一半左右。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内容的表述,要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不要只讲实践成果,不讲理论成果。一个结题报告的研究成果,应当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部分。不少的结题报告,是这样陈述研究成果的:我们通过研究,开设了几节公开课、观摩课,发表了多少篇论文,获得那一级奖,在CN刊物和那些汇编上发表了几篇文章,有多少学生参加什么竞赛获得了那些奖项。或者是,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获得了哪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哪些提高等等。这些是不是研究成果?是成果。但仅是属于实践成果。一篇结题报告,单单这样陈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的陈述,别人无法从你们的研究成果中学习到什么,这样的研究成果没有什么借鉴推广价值。具有借鉴价值和推广价值的,往往体现在理论成果部分。有的同志认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没有什么理论成果。其实不然。我们所说的理论成果,就是我们通过研究得到的新观点、新认识,或者新的策略、新的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新观点、新认识、新策略、新模式,又往往与我们在“研究目标”或“研究内容”中所确定了的要达到的成果密切联系。例如,有项研究阅读教学的课题所确定的研究目标是:要通过研究,“建构具有主体性、开放性、实效性、体验性、创造性的自主探究、激励成功的阅读教学新模式,研究探讨该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操作程序和常用操作程序以及操作该程序的有效展开和运作的基本教学策略”。那么,在“研究成果”中,具体陈述所建构的新模式是什么,以及基本原则、操作程序、基本教学策略等。这些就是研究的理论成果,这样的研究成果才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第二,研究成果的陈述不能过于简略。有些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撰写出多篇学术论文。这些学术论文,就是课题研究的部分主要成果。在结题报告“研究成果”部分,要将这些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炼、归纳进去。有的结题报告是这样陈述所取得的成果的:研究成果详见什么什么论文。只是这样的陈述是不行的。如果一个课题分为几个子课题来研究,在结题报告的成果表述中,也要将这几个子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提炼、归纳。在提炼、归纳时,应注意不要只是简单地罗列这个子课题的主要成果是什么,那个子课题的主要成果是什么,而应融会所有子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归纳出几点。同时也应注意这些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必须体现所确定的研究目标。 第三,有关课题的研究经验或研究体会不要在“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来陈述。一般说来,一个研究课题在通过结题验收以后,课题组还需要进行总结。这个总结,就要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谈及研究的体会。而在结题报告中,就不要陈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5.讨论部分 这一部分就是对有关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说明,阐明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并分析和评价研究的结果和意义。在这里可以阐述个人对研究的结果的见解或观点。 6.结论部分 结论部分就是对所研究的问题或课题假设给出一个答案,要求简明扼要。在这一部分中也可以对研究中有待于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出。 7.参考资料和附录 在这一部分,可以对研究报告中所引用的或者是提到的资料注明其出处来源,以备读者进行查对。参考资料的排列格式一般是: ① 如果是期刊资料,则注明作者姓名、文章标题、刊名、刊号。 ②如果是书籍资料,则注明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出版时间、页码等。 (五)结题所需的材料 教育科研结题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是对研究成果的鉴定。对一个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工作,需要哪些材料呢?一般需要准备如下材料: 1.结题申请报告; 2.课题立项申报报告; 3.课题立项批复通知; 4.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5.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 6.附件: (1)课题成果; (2)课题的有关研究材料等。 (六)专家如何鉴定课题 1、专家审阅结题材料 在收到课题提交的结题材料后,即由专家组对结题材料进行审阅,一般而言,专家组主要是审核材料中对课题的研究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课题的选题意义如何; (2)课题的研究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3)课题的研究过程,包括管理过程是否科学; (4)课题的研究方法是否正确,特别是有关变量的投放、控制、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是否科学、充分等; (5)课题的研究成果如何,特别是有无充分的数据、资料加以说明和论证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课题研究成果的价值如何等; (6)课题研究的特点有哪些? (7)课题研究还存在哪些问题,对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有什么建议等。 专家组在完成上面几个方面的工作后即可要求召开结题论证会议。专家组一般应在开结题论证会前一个星期对材料进行审阅。 结题论证会议议程一般如下: 1.专家组听取课题小组对课题研究的简要说明或简要介绍,也可以对结题材料进行补充说明。 2.如有必要专家组也可以进行听课或到有关科室查阅核实有关数据,也可以召开小型教师、学生座谈会、听课等。 3.在专家组完成听课或召开小型座谈会,听取课题组简要介绍后,就可以要求课题组就课题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答辩了。 4.在完成答辩会后,专家组召开会议,进一步讨论对课题成果的评价。 5.专家组向课题组公布及提交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结果,专家组的评价结果可以作为课题研究的成果认证依据,也可以作为有关科研评奖依据。 2、鉴定形式 (1)通讯鉴定(2)会议鉴定(3)免于鉴定

C. 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1、观察法

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观察法不限于肉眼观察,耳听手记,还可以利用视听工具,如录音机,录像机,电影机等作为手段。

2、文献法

通过阅读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来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查阅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须鉴别其真伪后才可选用。

3、调查法

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包括口头或书面的,直接或间接的),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

调查法一般的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收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

3、统计法

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研究的教育现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

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统计法可用于对教育行政效率的检验,对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对课程分量规定的测定,对学生的成绩的科学比较等等。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描述统计研究情况。


4、行为法

一种综合的研究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和访问,了解儿童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关于儿童行为的规律,从而采取具体措施,帮助儿童修改他的行为,故也称为行为修改法。现代行为修改派的主要代表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他主张控制情境,采用褒奖和强化的方法,来修改儿童的行为。

5、历史法

通过对人类历史上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分析研究,去认识教育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今天的教育工作。历史研究须广泛地查阅文献,它同文献法有关,但不能等同文献法。文献法不一定研究某一现象的全部过程,历史研究法也不限于只查阅文献。历史研究法的步骤是,史料的收集。

D. 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有哪些

课题研究案基本内容

教育科研课题种类种其研究各相同研究案同种类究其结构则同异基本包含几面

⑴课题表述

项研究课题必须名称表述其所研究内容看起问题实际写课题名称往往写准确、恰影响整课题形象质量.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要求

准确课题名称要课题研究问题(研究内容)研究象交待清楚课题名称表述否清晰、否能涵盖所要研究内容定意义说检验与衡量研究者认识程度水平标志课题名称定要研究内容相致能太适宜切口能准确研究象、问题概括规范所用词语、句型规范、科些似非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句型能用培养自主习能力提高课堂教效率作篇经验总结论文题目错作课题名称则课题我要解决问题问题探讨准备进行研究能结论性口气外确定课题名称应慎用疑问句疑问句表述问题论点或假设课题应陈述式句型表述比家庭压力习绩何影响问题般宜用作课题名称要作课题研究则应改家庭压力习绩影响研究或家庭压力与习绩关系研究简洁名称能太能要字尽量要般要超20字醒目课题研究切口适宜、新颖使看课题留深刻印象

⑵研究目意义

作课题案首先应课题研究背景需要达研究目进行阐述答要进行研究问题案课题研究背景通课题提或课题背景式阐述主要介绍所研究课题目、意义要研究、研究价值般先现实需要面论述指现实存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本课题研究实际作用再写课题理论术价值些都要写具体点针性点能漫边际空喊口号
⑶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发展趋势

针课题研究内容要陈述课题范围内没研究哪些面已作研究取哪些些所表达观点否致歧歧存足及向向发展等些内容析面论证本课题研究位价值另面说明课题研究员本课题研究否较握否具定研究基础我某问题进行科研究必须该问题研究现状清醒解

⑷研究理论依据

我教师现进行课题研究基本应用研究要求我研究必须些基本理论依据保证研究科性比我要进行课实验研究我必须课程理论、习理理论、教育理理论试验理论依据我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实验研究必须教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理论依据

⑸研究假设

课题选定根据事实已资料研究课题设想种或几种能答案、结论假设假设根据定科知识新科事实所研究问题规律或原做种推测性论断假定性解释进行研究前预先设想、暂定研究假设要涉及些研究变量研究变量依其相互关系:自变量、变量、控制变量自变量由研究者主操纵变化变量能独立变化并引起变量变化条件、素或条件组合习内容、教式、习式研究者采取变革措施变量由自变量变化引起试行或者关素、特征相应反应变量研究需要观测指标控制变量与某特定研究目标关非研究变量叫关变量由于研究结产影响所需要研究程加控制

⑹研究象与范围

教育研究总指向定象些象往往、由组群体、组织及行特质由于及其行特质极其复杂性所进行研究必须先明确界定避免同同视角理解带混乱

①研究象模糊概念进行界定

些研究象带模糊性例薄弱校、品德良我根据某标准(权威性标准)做划定例根据教育行政部门校评估标准评估数少薄弱校

②研究象总体范围进行界定

总体统计概念指研究象全体研究象范围根据研究目标考虑其范围源范围特征范围源范围域、校、班级;特征范围性别、龄、理特质等例理健康状况调查范围某区某校类别校级或龄段些都要进行明确界定范围同研究结同

③些关键概念进行界定

教育科研究由于派林立、观点各异所许名词术语往往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象避免由于些关键性名词概念歧义造科研管理者研究者评审、研究程产认识、观念统避免由于些歧义造研究理解接受歧必要制定研究案研究所涉及重要概念、名词比较明确定义

⑺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研究案主体答研究问题问题哪些面课题所提研究问题进步细化若干问题研究内容少与课题关课题越内容越许师确定研究内容候往往考虑具体写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研究目、意义作研究内容整课题研究十利我要课题进行解、细化点点做

⑻研究

研究主要指教育研究答何研究问题教育研究种主要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行研究、经验总结等根据各种研究所起作用同致两类类收集研究数据资料调查、观察、测量、文献等些旨获象客观资料给予象任何影响另类旨改变影响变量实验、行研究些要通施加某些干预获某些期望结些研究能采用单研究研究则能采用种例采用实验或行研究必要采用第类数据资料收集解实验终结何

⑼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步骤课题研究间顺序安排研究步骤要充考虑研究内容相互关系难易程度般情况都基础问题始阶段进行每阶段要达要求用少间间始至间结束都要规定使研究者始数实施研究环接环、条紊展各项工作保证研究能按预定要求期完步骤基本包括案准备阶段;案实施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结题三阶段

⑽研究预期形式

形式指研究结形式现教育研究研究论文报告专着教材教具教仪器教软件(包括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研究周期较课题应该别阶段终阶段按期列课题同研究内容、形式管形式课题研究必须否则课题没完

⑾课题组员及其工

课题组员要根据课题研究需要确定课题组员并越越课题组员必须都承担课题研究某面任务应光挂名干事者课题组各员承担任务性质应与承担者识、能力相适合计划要课题组负责、员名单、工写必要应各专业、能力特曾研究经历列便课题管理者课题组研究力量所解

⑿、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

经费与设备展教育科研物质条件要本着少花钱办事原则实事求谋划
课题研究案基本内容

教育科研课题种类种其研究各相同研究案同种类究其结构则同异基本包含几面

⑴课题表述

项研究课题必须名称表述其所研究内容看起问题实际写课题名称往往写准确、恰影响整课题形象质量.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要求

准确课题名称要课题研究问题(研究内容)研究象交待清楚课题名称表述否清晰、否能涵盖所要研究内容定意义说检验与衡量研究者认识程度水平标志课题名称定要研究内容相致能太适宜切口能准确研究象、问题概括规范所用词语、句型规范、科些似非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句型能用培养自主习能力提高课堂教效率作篇经验总结论文题目错作课题名称则课题我要解决问题问题探讨准备进行研究能结论性口气外确定课题名称应慎用疑问句疑问句表述问题论点或假设课题应陈述式句型表述比家庭压力习绩何影响问题般宜用作课题名称要作课题研究则应改家庭压力习绩影响研究或家庭压力与习绩关系研究简洁名称能太能要字尽量要般要超20字醒目课题研究切口适宜、新颖使看课题留深刻印象

⑵研究目意义

作课题案首先应课题研究背景需要达研究目进行阐述答要进行研究问题案课题研究背景通课题提或课题背景式阐述主要介绍所研究课题目、意义要研究、研究价值般先现实需要面论述指现实存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本课题研究实际作用再写课题理论术价值些都要写具体点针性点能漫边际空喊口号
⑶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发展趋势

针课题研究内容要陈述课题范围内没研究哪些面已作研究取哪些些所表达观点否致歧歧存足及向向发展等些内容析面论证本课题研究位价值另面说明课题研究员本课题研究否较握否具定研究基础我某问题进行科研究必须该问题研究现状清醒解

⑷研究理论依据

我教师现进行课题研究基本应用研究要求我研究必须些基本理论依据保证研究科性比我要进行课实验研究我必须课程理论、习理理论、教育理理论试验理论依据我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实验研究必须教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理论依据

⑸研究假设

课题选定根据事实已资料研究课题设想种或几种能答案、结论假设假设根据定科知识新科事实所研究问题规律或原做种推测性论断假定性解释进行研究前预先设想、暂定研究假设要涉及些研究变量研究变量依其相互关系:自变量、变量、控制变量自变量由研究者主操纵变化变量能独立变化并引起变量变化条件、素或条件组合习内容、教式、习式研究者采取变革措施变量由自变量变化引起试行或者关素、特征相应反应变量研究需要观测指标控制变量与某特定研究目标关非研究变量叫关变量由于研究结产影响所需要研究程加控制

⑹研究象与范围

教育研究总指向定象些象往往、由组群体、组织及行特质由于及其行特质极其复杂性所进行研究必须先明确界定避免同同视角理解带混乱

①研究象模糊概念进行界定

些研究象带模糊性例薄弱校、品德良我根据某标准(权威性标准)做划定例根据教育行政部门校评估标准评估数少薄弱校

②研究象总体范围进行界定

总体统计概念指研究象全体研究象范围根据研究目标考虑其范围源范围特征范围源范围域、校、班级;特征范围性别、龄、理特质等例理健康状况调查范围某区某校类别校级或龄段些都要进行明确界定范围同研究结同

③些关键概念进行界定

教育科研究由于派林立、观点各异所许名词术语往往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象避免由于些关键性名词概念歧义造科研管理者研究者评审、研究程产认识、观念统避免由于些歧义造研究理解接受歧必要制定研究案研究所涉及重要概念、名词比较明确定义

⑺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研究案主体答研究问题问题哪些面课题所提研究问题进步细化若干问题研究内容少与课题关课题越内容越许师确定研究内容候往往考虑具体写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研究目、意义作研究内容整课题研究十利我要课题进行解、细化点点做

⑻研究

研究主要指教育研究答何研究问题教育研究种主要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行研究、经验总结等根据各种研究所起作用同致两类类收集研究数据资料调查、观察、测量、文献等些旨获象客观资料给予象任何影响另类旨改变影响变量实验、行研究些要通施加某些干预获某些期望结些研究能采用单研究研究则能采用种例采用实验或行研究必要采用第类数据资料收集解实验终结何

⑼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步骤课题研究间顺序安排研究步骤要充考虑研究内容相互关系难易程度般情况都基础问题始阶段进行每阶段要达要求用少间间始至间结束都要规定使研究者始数实施研究环接环、条紊展各项工作保证研究能按预定要求期完步骤基本包括案准备阶段;案实施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结题三阶段

⑽研究预期形式

形式指研究结形式现教育研究研究论文报告专着教材教具教仪器教软件(包括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研究周期较课题应该别阶段终阶段按期列课题同研究内容、形式管形式课题研究必须否则课题没完

⑾课题组员及其工

课题组员要根据课题研究需要确定课题组员并越越课题组员必须都承担课题研究某面任务应光挂名干事者课题组各员承担任务性质应与承担者识、能力相适合计划要课题组负责、员名单、工写必要应各专业、能力特曾研究经历列便课题管理者课题组研究力量所解

⑿、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

经费与设备展教育科研物质条件要本着少花钱办事原则实事求谋划

E. 科学探究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通过化学实验,创设科学探究。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透过实验展示化学现象,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是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的。

2、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创设科学探究。

教师应该精于设计,巧于结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产生活经验创设科学探究,激发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现象的兴趣。

3、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创设科学探究。

知识是密切联系的,新旧知识都有一定的逻辑结构,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创设学习新知识的探究点,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科学探究的要素

第一要素是提出问题。也就是探究什么,针对什么现象设问。

第二要素是猜想与假设。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第三要素是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一环节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启发学生讨论、思考,让学生理解实验研究方案,积极投入探索学习.

第四要素是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在实验中加强实验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指导,实验数据及时填入记录表中。第五要素是分析与论证。实质就是对探究的数据进行描述,对探究现象归纳总结的过程。

第六要素是评估。评估的实质是对探究的反思过程,讨论科学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建议等。评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要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养成对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结果有评估的意识。

第七要素是交流与合作。全班或同一组内围绕得到什么结论,如何得出结论,有什么体会等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探究实验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的,教师要注意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个环节还要求学生能对探究过程做出简单报告。

F. 教师的科研与教师怎样做科研(摘要)

蒲械娜鲜妒鞘裁矗� 教师:说白了,就是写,文笔好,照样得奖。 校长:你说的是正常的现象。 教师:是吗?不过,我们不太喜欢搞科研,我喜欢实实在在地干,钻研教材,提高学生各种能力,这是我一贯的追求。 二、调查问题: 1、是否愿意科研? 2、你想做怎样的科研? 3、几点困惑? 4、通过科研获得了什么? 三、对教育科研的几个误区 1、科研就是做课题。 2、科研就是写论文。 3、科研不是我的事。 4、做不做科研一回事。 5、科研就中上研究课,然后反思。 四、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三个走向: 1、从关注外部转向更多关注教育内部。 2、从关注科学范式向更多关注人文范式。(即关注对人的尊重) 3、从偏重宏大叙述转向更注重日常教学叙事。(因教育理论源于教学实践) 五、教师应做怎样的研究 (一)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1、促进教师成长的体现 1)洞察事实——提升教师分析问题的理性水平。 2)内化理念——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自我建构水平。 3)生成智慧——发展教师自主的教学创新水平。 2、作用不大的研究 1)教师不感兴趣; 2)太空太大太理想的; 3)纯理性、书斋式的; 3、适宜教师的研究 1)基于身边问题的研究; 2)嵌入教学的研究,与工作结合,改变工作的方法; 3)嵌入教研的研究,提高教师教研品质的研究; 4)情境式、体验式研究,充满教师来自实践的行动感悟及思考; 5)多形式、多层次的研究(简便易行的研究方法,朴素易懂的成果形式); (二)能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研究 一线科研方向,追求和实现一切工作的高质量,成果体现在质量上。 教育科研不是目的,一线教师的研究,一方面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丰富教师的职业生活;一方面在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需要教师在研究中不断学习…… 六、教师怎样做科研(教师行为研究的基本行为) 一教师发言:读书、做、反思 另一教师发言:群体的研究行为(学习、探索),走向随堂课堂教学,分析、梳理等。 1、发现研究问题 1)在人众多问题中选择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关键环节中的问题); 2)从现象中追问关键问题; 3)从学习中受启发; 4)在交流中受到启发; 5)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来。 例如:关于问题提出 就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语文阅读的习惯、兴趣、方法、能力培养的研究。 学生积累的途径、方法、监控研究。 思维发展的研究,如课堂上问题创设的研究,如何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活动。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 如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的研究; 如何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 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研究…… 高新实验小学教师课题 《小学低段提高学生语文课堂积累有效性的研究》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法研究》 《引导一年级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班级文化建设-------营造书香盈室 》 《 培养小学低段学生课堂倾听习惯的策略研究 》 《小学低段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小学低段数学思维与数学语言协调发展的策略研究》 《一年级学生计算纠错的研究》 《提高学生习作兴趣的途径研究》 《如何增强识记词语的有效性研究》 《积极心理暗示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的运用》 《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对话的研究》 《增强小学生学习意志力的策略研究 《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有效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中段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又如:成师附小文陈平等老师研究课题产生过程: 1.从订阅的杂志里,我们无意中看到了这样的一份报告:“世界经合组织分别于2002年、2004年对其成员国的阅读状况进行调查,这项调查因为其权威性极高而被称为‘教育界的奥林匹克’”。此项调查将各国的阅读状况分为五级,第五级为最高,即阅读后进行思考和质疑。调查结果显示,排名第一的不是欧美强国,而是北欧小国芬兰。在亚州,排在前面的是韩国,而中国在此项调查中,排名很低。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展阅读活动,比如美国的“阅读行动”,英国则对阅读书籍的年代、作者都有明确的要求。我国从2001年起也开始了中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十分钟”活动,该活动的宗旨是提倡从小培养每天课外阅读的习惯,与好的书、报、刊做朋友。 的确如此,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以及终身的发展都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对于刚刚离开幼儿园的小学一年级新生来说,如果在学习的起步阶段就能产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并随之逐渐养成初步的课外阅读习惯,将对孩子接下来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反思一年级学生学前课外阅读现状 通过对一年级新生入学一个月的课外阅读的观察,以及调查问卷的统计,我们了解到孩子们的课外阅读现状: (1)目的:大多都是无意识阅读。 (2)类型:一年级的孩子因识字困难不愿看有字的书,而更喜欢漫画类或图画精美的图画书,诸如《老夫子》、《加菲猫》、《叮当猫》等等。 (3)阅读时间:不固定,只有在不能到户外进行活动时才选择翻看这些漫画书打发时间。 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如何通过相关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在起步阶段的一年级学生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并随之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以此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目前人大正在考虑:能否成立一个“读书节”,使读书活动从小学开始进行。 2、做一个简单的研究设计 1)描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2)准备采用怎样的研究方式; 3)准备投入怎样的研究措施; 4)用哪些形式证明研究过程(如心得、观察描述、日记等); 5)通过研究达到什么目的。 例如:关于研究设计 成都师范附小文陈平等老师做的研究题目是《小学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尝试研究》,他们的研究设计分为四部分: 1.发现的问题 (1)通过对一年级新生入学一个月的细心观察,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虽然在入学前都在无意识进行一些阅读,但在大部分学生中却并未养成初步的课外阅读习惯。 (2)在对家长进行的“课外阅读调查表”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到孩子中的绝大多数都只是翻看图像精美的漫画类书籍,而且只看图,不看文字,因此,并未进行真正意义的文字阅读。 2. 研究的目的(略) 3.改革措施 (1)激发“爱”书的情感 要帮助孩子形成初步的阅读习惯,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孩子们的“爱”书的情感。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识字困难,所以,大部分都以翻看漫画书为主,我认为这与培养孩子们的“爱”书情感并不相矛盾,因为要培养起一年级学生最终的阅读能力,最关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习惯,只要孩子手拿书籍在读,我们就要鼓励,不要在起始阶段就扼杀他们的兴趣。同时每天午会时间为学生朗读《爱的教育》的故事,开展“与安利柯共成长”活动,为孩子们阅读文字类书籍奠定基础。 (2)引导初步形成读书习惯 规定书籍:《小学生同步阅读》(与教材配套)、《小学生同步拓展阅读》等;印发推荐阅读书目,得到家长配合支持。 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每天课外阅读2篇儿歌,一周评价一次,颁发“喜报”,评选课外阅读大王。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建立“我的采蜜本”,记录“采蜜卡”(作好课外阅读记录的指导,以此多识字,进而扩大阅读量)。 强化已养成的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开展一月一次的定期阅读小结活动。 每周阅读课,进行专项的美文欣赏。 编撰阅读文摘集,树立阅读信心。 4.预期效果 经过一年时间的专题研究,学生们首先能对阅读课外书籍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学生们养成初步的课外阅读习惯,主要是:坚持每天阅读、专心阅读、广泛阅读,以及阅读积累的习惯。 3、将研究付诸行动 1)学习理论、经验(学习的目的性); 2)设计活动(设计的思想性); 3)实践验证(行为的改革性); 4)观察效果(观察的细腻性); 5)行动反思(反思的深刻性,有科研深度); 6)调整提高(调整的针对性); 7)过程记录(记录的真实性,鲜活的东西、记录); 例如:关于研究反思 为了进一步指导教师掌握实践反思的方法,学校对教师进行了反思方法的辅导。他们将反思札记的写法提炼为一系列的问题: “我遇到了什么事情(教学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我怎样解决这件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采取的策略解决问题了吗?” “我的做法(教法)是否符合教学原理?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 “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总结提升,形成成果(归纳、分类、分析、筛选、提炼、整理、成文); 七、在教育科研中建构有意义的职业生涯 (一)研究着、快乐着; (二)研究着、成长着; (三)科研对于教师职业生涯的意义; (四)一个科研教师的幸福科研。 …… 棠湖中学科研室 史红星整理于双流县教研室阶梯教室 二○○七年四月二日

G. 教师怎样做研究

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10。本书是最为通俗的中小学教师科研指导用书,书中附有大量案例,作者结合案例一一细致地讲解教师常用的科研方法。 导论:走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 人民教育2004.2(一)求新求异(二)贪大求全(三)跟风追潮(四)课题至上(五)论文情结(六)穿凿附会第一章改进实践: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指向 人民教育2004.1(一)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三)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第二章行动研究:教师教育科研的定位 人民教育2004.3-4(一)教师从事研究的四种取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经验总结、教学反思(二)教师从事研究的基本特征:目标(解决问题)、形式(行动研究)、手段(持续反思)第三章从实际中来:研究问题的确定 人民教育2004.7(一)从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问题(二)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三)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四)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发现问题第四章从计划到反思:研究的基本程序 人民教育2004.10(一)计划(二)行动(三)观察(四)反思第五章在过程中生成:研究方案的制订 人民教育2004.8(一)转换:用新问题代替原问题(二)细化:具体化、操作化(三)分化:分解为子课题(四)调整:改变步骤与方法(五)后发:先有研究后有方案第六章教育日志: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一 人民教育2004.12(一)备忘录(二)描述性记录(三)解释性记录第七章教育叙事: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二 人民教育2004.18(一)教育叙事的特点:讲故事,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二)教育叙事的类型:依序叙事(白描)、夹叙夹议、突出学生(细节)(三)教育叙事撰写中的注意事项第八章教育案例: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三 人民教育2004.20(一)案例的运用范围(二)案例的含义(三)案例的撰写(四)案例的作用附录:一个课堂教学案例的开发与撰写过程第九章教育反思: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四 人民教育2005.1(一)教育反思的类型:专题与整体反思、即时与延时反思、课前与课中及课后反思(二)教育反思的注意事项附录:《记我的一次反思教学经历》及其点评 人民教育 2004/22第十章教学课例: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五 人民教育2005.3(一)教学课例的含义 案例:背景+问题+问题解决+反思讨论 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二)教学课例的形式:1、总体思路+情境描述+专题反思2、设计说明+教学情境+总体反思3、教学设计+教学片断+教学反思(三)教学课例的注意事项后记 1 认识校本培训的特点郑金洲河南教育 2005/04 2 教学课例——教育研究方式与成果表达形式之五郑金洲人民教育 2005/Z1 3 全球化时代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变革路向郑金洲教师之友 2005/02 4 教育反思——教育研究方式与成果表达形式之四郑金洲人民教育 2005/01 5 校本研究的类型郑金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05/Z2 6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研究郑金洲江苏教育 2005/03 7 期待聚焦实践的教育理论研究郑金洲上海教育科研 2004/01 8 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解读《记我的一次反思教学经历》郑金洲人民教育 2004/22 9 教育研究方式与成果表达形式之二——教育叙事郑金洲人民教育 2004/18 10 教育研究方式与成果表达形式之三——教育案例郑金洲人民教育 2004/20 11 教师如何做研究——从计划到反思:研究的基本程序郑金洲人民教育 2004/10 12 教育研究的方法与成果表达形式之一——教育日志郑金洲人民教育 2004/12 13 从实际中来:研究问题的确定郑金洲人民教育 2004/07 14 在过程中生成:研究方案的制订郑金洲人民教育 2004/08 15 中国教育学研究的问题与改进路向郑金洲教育研究 2004/01 16 从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教师角色的变化郑金洲人民教育 2004/02 17 改进实践: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指向郑金洲人民教育 2004/01 18 行动研究:教师教育科研的定位郑金洲人民教育 2004/Z1 19 “案例”ABC 郑金洲教育文汇 2004/01 20 中国教育理论研究的世纪走向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02 21 教育观念的世纪变革郑金洲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03 22 “案例”ABC 郑金洲上海教育 2002/15 23 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郑金洲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07 24 世纪之初中国教育研究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向郑金洲;林存华教育研究 2002/07 25 课堂教学交往中的虚假与真实程胜;郑金洲教育科学研究 2002/06 26 听课的技能与技巧郑金洲上海教育科研 2002/02 27 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校本培训俞海燕,郑金洲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2/03 28 认识“校本”郑金洲;林存华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05 29 WTO与中国教育郑金洲;周海涛;胡东芳;黄忠敬;耿涓涓;高晓清教育发展研究 2001/01 31 认识“案例”郑金洲上海教育科研 2001/02 32 “上课插嘴”引起的思考郑金洲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03 33 审视创新教育郑金洲中小学管理 2000/01 34 想说界定不容易 发人深省百年史 凸显个性是趋势审视教育观念郑金洲中小学管理 2000/04 35 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若干问题郑金洲中国教育学刊 2000/01 36 “创新”四题郑金洲当代教育科学 2000/Z2 37 走向“校本”郑金洲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06 38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世纪走向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03 39 教育理论研究的缺失——世纪末我国教育理论的反思郑金洲教育发展研究 1999/10 40 教育基本理论若干问题研讨综述郑金洲课程.教材.教法 1999/01 41 我国教育系科发展史略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9/04 42 关于邓小平教育思想及教育现代化的研究郑金洲中小学管理 1998/09 43 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综述郑金洲教育研究 1998/08 44 教育学逻辑起点:昨天的观点与今天的认识(二) 瞿葆奎,郑金洲上海教育科研 1998/04 45 教育学逻辑起点:昨天的观点与今天的认识(一) 瞿葆奎,郑金洲上海教育科研 1998/03 46 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与教育观念更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引发的教育观念变革寻迹瞿葆奎,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03 47 若干教育隐喻探源郑金洲教育发展研究 1997/09 48 略析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郑金洲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7/05 49 美国批判教育学之批判——吉鲁的批判教育观述评郑金洲比较教育研究 1997/05 50 行动研究:一种日益受到关注的研究方法郑金洲教育发展研究 1997/01 51 教育现代化与教育本土化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7/03 52 “素质教育”质疑郑金洲上海教育科研 1997/02 53 教育本质研究十七年郑金洲教育发展研究 1996/03 54 华东师大关于一流教育的研讨熊川武,郑金洲,范国睿,袁振国中小学管理 1996/02 55 文化与教育:两者关系的探讨郑金洲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1996/01 56 教育科学研究与国际接轨刍议郑金洲教育发展研究 1995/02 57 “元教育学”考辨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5/03 58 后结构主义者的论争及其对于教育学的几种影响:转向理论[特约稿] H·A·吉鲁,谭晓玉 ,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5/01 59 教育经济功能研究十七年郑金洲教育与经济 1995/0360 “办学特色”之文化阐释郑金洲中国教育学刊 1995/05 导论:走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 (原文:从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教师角色的变化 郑金洲人民教育 2004/02) 无论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还是新课程的实施,所改变的不只是学校的外在面貌,不只是教学内容或教学媒介,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呼唤着一种新型的学校文化,催生着教师新的职业生存方式。它从根本上动摇了教师原有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学校的舞台上。就此来说,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是当今教师基本素养的一部分,已经是教师新的职业存在的基本表现形态。 近几年的实践表明,对于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实现从实践者向研究者的转变,已无太大的异议,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付诸实践。但是,对于怎样的教师才属于研究型的教师?教师从事的研究有哪些独特之处?却有着种种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在实践中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同表现。 在我看来,能够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系统化反思,应该说就具备了研究型教师的基本素质。在一定意义上,这个教师也已从单一的教学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了。系统化的反思相对的是零散和片断的反思,摒弃的是模式化、机械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地反复展现同样的教学模式,固然称不上是一个研究者,但即使偶有反思、偶有“佳作”,也不能视之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研究型教师了。教师成为研究者,意味着能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意味着将反思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意味着将反思作为汇总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智慧的基本手段,意味着反思已经成为其基本的生活状态或方式。 反观近年来中小学教师从事的教育科研活动,不难发现,存在着许多与上述研究定位不一致的地方,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一味求新求异。在从事教育科研活动当中,选择了研究课题以后,如果发现他人已有所研究,便搁置一边,重新选择所谓新的课题。历年的课题名录常常成为教师选择课题的重要参照,并不去深究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哪些方面说明了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哪些自己所关心的困惑。结果是,课题研究中新名词、新概念迭出,这些新名词、新概念虽然引人注目,呈现出“眼球教育科研”的状态,但并不见得真正提供新的意义,对教育实践有新的解释和指向。实际上,教师所面临的许多课题是共性的,由于学校的情境不同、传统各异、办学思想有所区别等,他学校的研究常常并不能解决你学校的问题。对同样课题做深入的研究,有时是必要的。 (二)贪大求全。有些教师教育科研选择的课题常常比较宽泛,涉及因素众多,动辄就呈学校的整体性变革或综合变革。在这样的课题中,一个大问题关联着一系列小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甚至没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线索。选择这样的课题以后,即使从事研究,各方面问题的探讨也多为浅尝辄止,有欠深入。真正的研究并非“大题小做”,而多为“小题大做”;教师的智慧电并非“一鹤冲天”,而多为“积小智成大智”。对局部的关键性问题的脚踏实地的研究,所产生的辐射、互动、连带作用,有时远胜于浮于表面的面面俱到的研究。 (三)跟风追潮。一旦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或“潮流”,常常有一些教师闻风而动,做相应的各式各样的研究。创新教育甫一出现,不少教师马上以创新为题申报这样或那样的课题,好像课题名称上没有创新,就无法实施创新人才的培养—样。多元智能教学刚一引入,有的教师马上将其作为教育科研的参照体系,进行多元智能教学的验证或推广研究。这种现象,一定程度地说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还缺乏主体意识,缺乏对自身面临问题的捕捉能力和洞察力,缺乏应对自身独特问题的勇气和智慧,独立确定研究问题,自主开展研究,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内在要求和规定。 (四)课题至上。“校校有课题,人人有项目”,一般被作为“校兴科研”的重要标志。当然,科研以课题的形式来表现,可以使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集中相当多的人力与物力解决一个突出的问题,能够使研究有明确的方向,课题研究的成果也会较为突出地体现出来。但是,课题并不是科研的代名词,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科研,随机的、偶发的、情境的、个别的问题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针对一系列具体、特殊的问题进行系统化反思,虽然并不在预定的课题范围内,但同样是重要的有深刻价值的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是西方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的一个命题,但从相关的资料看,在他们那里,中小学教师占主流地位的研究并非课题式的研究,而是对日常生活实践的研究。 (五)论文情结。一谈到教育科研,就以为是撰写长篇大论的学术论文,似乎没有论文发表,就不能称之为研究。没有认识到论文只是教师教育科研活动成果的一种表达方式,甚至不是主要方式。正如同专业研究者自身的研究主要需要借助于论文这种文体表达出来一样,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也有自身独特的问题表达样式。案例、叙事、日志、反思记录等,都是教师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教育科研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教育科研活动结果的体现方式。中小学教师自始至终是生活在教育教学的现实场景之中的,教师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常常不是论文可以承载的。论文话语方式的抽象、叙述结构的刻板、论点论据的严整,是教师所不熟悉的,同时也并不见得是教师表达自身研究成果所必需的。 (六)穿凿附会。一些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有时会自觉不自觉地向专业研究者看齐,想方设法地引用大量的理论文献,先介绍国外学者怎么认识,后分析国内学者有哪些观点,最后再谈谈自己的见解。似乎只有和精深的理论携手,才能彰显出研究的力度和分量。殊不知,中小学教育科研其独特的魅力并不在于验证某种既定的理论,其鲜活的生命力并不在于诠释这样或那样的专家的论断,它在教育科研之林中,之所以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恰恰是刘教育现场的把握和判断,恰恰是对教育事件所做出的意义分析。这样的研究也恰恰是专业研究者难为或不能为的。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研究不应也不能向专业研究者的研究看齐。因为这种研究从本质上来说是为自己的研究,是从自身内部发展起来改变教育教学独特情景的研究。如果它仍追求专业研究者那样严格的发现、一般的结论的研究理想的话,不仅解决不了实际所面临的问题,而且还将失去独立存在的空间;不仅得不到同行或教育理论界的尊重,而月有可能逐渐蜕化为束缚教师成长发展的新枷锁。正是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我们认为,教师既要将持续不断的反思作为一种研究方式,还要把它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研究不再是对教师职业的补充,其本身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方式,它体现了教师作为人、作为实践者所拥有的本性。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教师体会到自己的责任,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教师凭借自己的力量,把自己和学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与学生共同构成了他自己的生活世界;在这种生活方式中,逐渐发展自己的理性,成为自己观念和行动的主人。这样的话,他就不能仅重复别人的经验,而应该通过理性创造自己的世界,只有在这种创造出来的世界中,他才会感到真正的内心的平安。也许正是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教师的研究才体现出了其本原意义。第一章 改进实践: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指向 “科研兴校”、“校兴科研”近年来已经成为中小学的共识。各学校从自身的立场出发,也从事了多种多样的科研活动,并且这些科研活动在部分学校已成为发展的动力与保障。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能不认识到,一些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并没有真正带来学校的变化,往往是轰轰烈烈地“科研”一番,教师的行为依然如故.学生的状态仍同往常,学校发展与改革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仍然存在。现在只要是办学条件稍好的学校,几乎是“校校有课题,人人有项目”,但是对这些科研的效果加以检览,不难发现,庞大的课题或项目数量与解决学校问题的低劣质量的对比是非常鲜明的。换句话说,这样的“校兴科研”的行为,并未产生“科研兴校”的效果。 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研究课题选择不当,研究方法运用不合理,研究组织流于形式等,但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学校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有待于进一步端正,目的有待于进一步明确。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之所以倡导中小学从事科研,要求教师投身研究活动,正是因为当今学校的发展面临了许许多多新情况、出现了各式各样新问题、遇到了形形色色新矛盾。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制约着学校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变革,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和解决,就难以使教育适应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由于这些问题或矛盾是伴随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出现的,原有的经验不能奏效,已有的老办法不能破解,教育科研因而成为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的前提和基础。依此来看,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与学校自身问题的解决等结合在一起的,始终是指向学校自身的发展与变革的,科研虽然不是学校发展与教师成长的充分条件,但无疑是必要条件。其次,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之所以提出中小学重视教育科研和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要求,正是因为学校在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建立和完善以后,自身的发展正越来越处于一个新的“高原期”,要凸显学校的特色,破解学校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将学校的潜在资源提升到显在的层面上加以整合,使学校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就需要倚重于学校自身的科研,通过教师广泛参与科研活动,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形成学校办学的新气象。 然而,许多学校或教师的教育科研似乎在很大程度上“遗忘”了这一出发点,科研的形态有了,但却没有直指学校的痼疾;科研行为有了,但却没有真正解决学校的问题。这样一来,虽然各学校也忙于申请这样或那样的课题,但课题研究的成果并不能为学校所用;虽然各学校也倡导教师投入研究阵营,但这样的研究并没有切实转变教师的课堂行为以及与学生交往的其他行为,其结果是为研究而研究,为课题而课题。应该说,这是当今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值得关注的一种不良倾向。 既然中小学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自身要求,那么科研的指向就应该自始至终围绕在学校发展上,至少要通过科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一)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中小学教育科研在研究中要有清晰的问题意识,明确地认识到借助于研究想去解决学校的哪些问题,什么样的研究活动才能达到这一目的。许多学校的教育科研活动不能指向学校自身问题的解决,其原由在于所确定的问题并不见得是学校自身的问题,或是学校发展中难以逾越的障碍。问题可能来自于专家,来自于理论论着,来自于其他学校。其实,在学校实践中,没有与教师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问题,就不会有教师研究的冲动;而没有研究的冲动,也常常难以产生持续性的研究行动。今天,中小学有必要把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作为一切科研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作为检验中小学教育科研行为的最终依据,从根本上杜绝没有问题针对性的学校科研,跨越学校教育科研与学校问题解决之间的鸿沟。案例1-1XX高级中学是一所具有60多年历史的苏南

H. 教师科研成果包括哪些内容

第一、科研意识
科研意识是指人积极从事科学研究的心向,潜心捕捉和发现科研课题的求知欲。它是科研活动的内在动力,主要包括自身角色意识、问题意识、信息意识、合作意识。
所谓自身角色意识,即教师对教师职业应进行科研的认识状态,对科研型教师的认同状态以及对自己科研能力、科研优势的认识状态等。意识越清醒,则行动越坚定。在这里我认为其中对科研型教师的认同状态是最为重要的。
所谓问题意识,即教师对教育现象的认识状态,对教育成绩与事物的准确判定水平,具体又体现在教师对科研课题的选定上。对教育现象越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其选题的准确度就越高,对新情况、新问题就越敏感。
所谓信息意识,即捕捉科研问题与解决问题资料的能力,思路清晰、准备充分,则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证据与钥匙。
所谓合作意识,即教师借助他人能力或协助他人共同攻关的心理状态。合作意识越强的人,越能集思广益,丰富提高自己。
第二、科研意识
即进行教育科研所必备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由于教育科研对象的特殊性,所需要的知识与方法非常广泛,也非常深入。据介绍,李吉林在情境教育理论的创立过程中,进行了广泛的阅读和学习,涉及教育学、中小学教育史、心理学、大脑科学、美学、语言学、社会学以及文艺作品、少年读物、时事新闻科技信息等,其中属于方法论的书就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系统科学》、《最优化原理》等。
一般教师进行教育科研,除了具备必要的学科知识外,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不可缺少。1、教育科研的基础理论
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校管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文化学等。他对教育科研具有普遍指导价值。2、教育科研的专门理论
教育科研作为一项具体的科学实践,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因而必然有其特定的研究规范和要求,形成为一门较为独立的学科,包括教育科研原理与教育科研方法。它是保证教育科研规范性有效性和科学性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就是教育科研知识运用于教育科研情境解决相应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发现问题能力、预测设计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实施操作能力与书面表述能力能。1、发现问题的能力
科学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能否在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把它设计为研究课题,这是整个研究过程开始的关键一步。2、预测设计能力
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信息,预测未来变化,设计整个课题的工作思路与目标。3、信息筛选能力
即对相关信息的获取、识别、分类、编码、评估、使用等。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信息量大,此种能力的价值也越来越重要。4、实施操作能力
即落实、调整课题各工作环节的能力。5、文字表述能力
即把经过潜心研究得出的结论诉诸于文字,通过科研报告、科研论文、着作等表述出来的能力。这是科研工作的最后一环,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我国着名化学家卢嘉锡说过,“一个只会创造不会表述的人,不算一个真正的科研工作者”。
第四、科研精神
科研精神讲求坚持真理,用于探索、事实求是,发扬民主,全力合作,用于创新。

阅读全文

与教师科学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学数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初中课件 浏览:424
麻将席去螨虫的最简单方法 浏览:929
如何做到退热的方法 浏览:698
上海核桃粉芝麻的食用方法 浏览:553
如何判断直男最好方法 浏览:971
苹果7手机权限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597
心理分析方法的咨询目标 浏览:530
如何治好胃病方法 浏览:590
罗汉百合种植方法 浏览:329
肩胛肌放松训练方法 浏览:248
营养口感训练方法 浏览:792
如何评价生物样品的分析方法 浏览:145
画图技巧和方法 浏览:641
塑封机使用方法图解 浏览:172
痛经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浏览:483
斑图片与治疗方法 浏览:645
臀肌强化训练方法 浏览:822
底卡骨痛的锻炼方法 浏览:328
治疗失眠有那些方法 浏览:862
线槽灯顶安装方法 浏览: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