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MT生产工艺流程是什么
SMT基本工艺构成要素包括:丝印(或点胶),贴装(固化),回流焊接,清洗,检测,返修。
1、丝印:其作用是将焊膏或贴片胶漏印到PCB的焊盘上,为元器件的焊接做准备。所用设备为丝印机(丝网印刷机),位于SMT生产线的最前端。
2、点胶:它是将胶水滴到PCB的的固定位置上,其主要作用是将元器件固定到PCB板上。所用设备为点胶机,位于SMT生产线的最前端或检测设备的后面。
3、贴装:其作用是将表面组装元器件准确安装到PCB的固定位置上。所用设备为贴片机,位于SMT生产线中丝印机的后面。
4、固化:其作用是将贴片胶融化,从而使表面组装元器件与PCB板牢固粘接在一起。所用设备为固化炉,位于SMT生产线中贴片机的后面。
5、回流焊接:其作用是将焊膏融化,使表面组装元器件与PCB板牢固粘接在一起。所用设备为回流焊炉,位于SMT生产线中贴片机的后面。
6、清洗:其作用是将组装好的PCB板上面的对人体有害的焊接残留物如助焊剂等除去。所用设备为清洗机,位置可以不固定,可以在线,也可不在线。
(1)smt制程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SMT物料损耗:
1、吸嘴变形,堵塞,破损、真空气压不足,漏气,造成吸料不起 ,取料不正,识别通不过而抛料。解决方法:要求技术员必须每天点检设备,测试 NOZZLE中心,清洗吸嘴,按计划定期保养设备。
2、弹簧张力不够、吸嘴与HOLD不协调、上下不顺造成取料不良;解决方法:按计划定期保养设备,检查和更换易损配件。
3、HOLD/SHAFT或PISTON变形、吸嘴弯曲、吸嘴磨损变短造成取料不良;解决方法:按计划定期保养设备,检查和更换易损配件。
4、取料不在料的中心位置,取料高度不正确(一般以碰到零件后下压0.05MM为准)而造成偏位,取料不正,有偏移,识别时跟对应的数据参数不符而被识别系统当做无效料抛弃;解决方法:按计划定期保养设备,检查和更换易损配件,校正机器原点。
5、真空阀、真空过滤芯脏、有异物堵塞真空气管通道不顺畅,吸着时瞬间真空不够设备的运行速度造成取料不良;解决方法:要求技术员必须每天清洗吸嘴,按计划定期保养设备。
B. smt工艺流程是什么
锡膏—回流焊工艺,该工艺流程的特点是简单,快捷,有利于产品体积的减小。焊锡膏的印刷是SMT中第一道工序,焊锡膏的印刷涉及到三项基本内容——焊锡膏,模板和印刷机,三者之间合理组合,对膏质量地实现焊锡膏的定量分配是非常重要的,焊锡膏前面已说过,现主要说明的是模块及印刷机。
1.全表面安装(Ⅰ型):
1)单面组装:来料检测 --》 丝印焊膏(点贴片胶)--》 贴片 --》 烘干(固化) --》 回流焊接 --》 清洗 --》 检测 --》 返修
SMT是表面组装技术(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的缩写),称为表面贴装或表面安装技术。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
它是一种将无引脚或短引线表面组装元器件(简称SMC/SMD,中文称片状元器件)安装在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的表面或其它基板的表面上,通过回流焊或浸焊等方法加以焊接组装的电路装连技术。
C. SMT贴片检测技术有哪几种
SMT贴片检测技术有以下三种
1.贴片检测有好多种,从丝印开始,有丝印检测,炉前贴片检测,到炉后检测,都可以用AOI来检查,检查的基准根据各公司要求来设定。
2. 随着SMT的发展和SMT组装密度的提高,以及电路图形的细线化,SMD的细间距化,器件引脚的不可视化等特征的增强,给SMT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相应的检测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难题。同时,也使得在SMT工艺过程中采用合适的可测试性设计方法和检测方法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工作。
3. 检测是保障SMT可靠性的重要环节。SMT检测技术的内容很丰富,基本内容包含:可测试性设计;原材料来料检测:工艺过程检测和组装后的组件检测等。
(1)可测试性设计:主要是在贴片加工线路设计阶段进行的PCB电路可测试性设计,它包含测试电路、测试焊盘、测试点分布、测试仪器的可测试性设计等内容。
(2)原材料来料检测:包含PCB和元器件的检测,以及焊膏、焊剂等所有SMT组装工艺材料的检测。
(3)工艺过程检测:包含印刷、贴片、焊接、清洗等各工序的工艺质量检测。组件检测含组件外观检测、焊点检测、组件性能测试和功能测试等。
D. SMT工艺是怎么制程的
SMT工艺又名表面贴装技术,
主要的三大制程是:印刷-贴装-回流焊接
所有制程和生产流程都是按照三大制程开展的。
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m我。我是从事SMT的。
E. SMT加工中有几种工艺流程
SMT贴片加工中有两类最基本的工艺流程:一类是焊锡膏-再流焊工艺;另一类是SMT贴片-波峰焊工艺。
一、焊锡膏-再流焊工艺的主要流程是:印刷焊锡膏-贴片(贴装元器件)-再流焊-检验-清洗,该工艺流程的特点是简单、快捷,有利于产品体积的减小,该工艺流程在smt无铅焊接工艺中更具有优越性。
备注:其中清洗是表面的清洁清洗。清洗工具有以下两种:
1、刷子。刷子也称为毛刷,是用毛、塑料丝等制成的,主要用来清扫部件上的灰尘,一般为长形或椭圆形,多数带有柄。
2、皮老虎。皮老虎是一种清除灰尘用的工具,也称为皮吹子,主要用于清除元器件与元器件之间的落灰。
二、贴片-波峰焊工艺的主要流程是:涂覆贴片胶-贴片(贴装元器件)-固化-翻板(翻转电路板)、插装通孔元器件-波峰焊-检验、清洗,改贴片加工工艺流程的特点:利用双面板空间,电子产品的体积可以进一步做小,并部分使用通孔元件,价格低廉。但设备要求增多,波峰焊过程中易出现焊接缺陷,难以实现高密度组装。
若我们将以上两种SMT加工工艺流程混合或者重复使用,则可以演变成多种工艺流程。
F. smt制程具体是什么
第一步骤:制程设计 表面黏着组装制程,特别是针对微小间距组件,需要不断的监视制程,及有系统的检视。举例说明,在美国,焊锡接点品质标准是依据 IPC-A-620及国家焊锡标准 ANSI / J-STD-001。了解这些准则及规范后,设计者才能研发出符合工业标准需求的产品。
量产设计
量产设计包含了所有大量生产的制程、组装、可测性及可靠性,而且是以书面文件需求为起点。 一份完整且清晰的组装文件,对从设计到制造一系列转换而言,是绝对必要的也是成功的保证。其相关文件及CAD数据清单包括材料清单(BOM)、合格厂商名单、组装细节、特殊组装指引、PC板制造细节及磁盘内含 Gerber资料或是 IPC-D-350程序。 在磁盘上的CAD资料对开发测试及制程冶具,及编写自动化组装设备程序等有极大的帮助。其中包含了X-Y轴坐标位置、测试需求、概要图形、线路图及测试点的X-Y坐标
PC板品质 从每一批货中或某特定的批号中,抽取一样品来测试其焊锡性。这PC板将先与制造厂所提供的产品资料及IPC上标定的品质规范相比对。接下来就是将锡膏印到焊垫上回焊,如果是使用有机的助焊剂,则需要再加以清洗以去除残留物。在评估焊点的品质的同时,也要一起评估PC板在经历回焊后外观及尺寸的反应。同样的检验方式也可应用在波峰焊锡的制程上.
组装制程发展
这一步骤包含了对每一机械动作,以肉眼及自动化视觉装置进行不间断的监控。举例说明,建议使用雷射来扫描每一PC板面上所印的锡膏体积。
在将样本放上表面黏着组件(SMD) 并经过回焊后,品管及工程人员需一一检视每组件接脚上的吃锡状况,每一成员都需要详细纪录被动组件及多脚数组件的对位状况。在经过波峰焊锡制程后,也需要在仔细检视焊锡的均匀性及判断出由于脚距或组件相距太近而有可能会使焊点产生缺陷的潜在位置。
细微脚距技术
细微脚距组装是一先进的构装及制造概念。组件密度及复杂度都远大于目前市场主流产品,若是要进入量产阶段,必须再修正一些参数后方可投入生产线。
举例说明,细微脚距组件的脚距为 0.025“或是更小,可适用于标准型及ASIC组件上。对这些组件而言其工业标准有非常宽的容许误差,就(如图一)所示。正因为组件供货商彼此间的容许误差各有不同,所以焊垫尺寸必须要为此组件量身定制,或是进行再修改才能真正提高组装良率。
焊垫外型尺寸及间距一般是遵循 IPC-SM-782A的规范。然而,为了达到制程上的需求,有些焊垫的形状及尺寸会和这规范有些许的出入。对波峰焊锡而言其焊垫尺寸通常会稍微大一些,为的是能有比较多的助焊剂及焊锡。对于一些通常都保持在制程容许误差上下限附近的组件而言,适度的调整焊垫尺寸是有其必要的。
表面黏着组件放置方位的一致性
尽管将所有组件的放置方位,设计成一样不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对同一类型组件而言,其一致性将有助于提高组装及检视效率。对一复杂的板子而言有接脚的组件,通常都有相同的放置方位以节省时间。原因是因为放置组件的抓头通常都是固定一个方向的,必须要旋转板子才能改变放置方位。致于一般表面黏着组件则因为放置机的抓头能自由旋转,所以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但若是要过波峰焊锡炉,那组件就必须统一其方位以减少其暴露在锡流的时间。
一些有极性的组件的极性,其放置方向是早在整个线路设计时就已决定,制程工程师在了解其线路功能后,决定放置组件的先后次序可以提高组装效率,但是有一致的方向性或是相似的组件都是可以增进其效率的。若是能统一其放置方位,不仅在撰写放置组件程序的速度可以缩短,也同时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
一致(和足够)的组件距离
全自动的表面黏着组件放置机一般而言是相当精确的,但设计者在尝试着提高组件密度的同时,往往会忽略掉量产时复杂性的问题。举例说明,当高的组件太靠近一微细脚距的组件时,不仅会阻挡了检视接脚焊点的视线也同时阻碍了重工或重工时所使用的工具。
波峰焊锡一般使用在比较低、矮的组件如二极管及晶体管等。小型组件如SOIC等也可使用在波峰焊锡上,但是要注意的是有些组件无法承受直接暴露在锡炉的高热下。
为了确保组装品质的一致性,组件间的距离一定要大到足够且均匀的暴露在锡炉中。为保证焊锡能接触到每一个接点,高的组件要和低、矮的组件,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遮蔽效应。若是距离不足,也会妨碍到组件的检视和重工等工作。
工业界已发展出一套标准应用在表面黏着组件。如果有可能,尽可能使用符合标准的组件,如此可使设计者能建立一套标准焊垫尺寸的数据库,使工程师也更能掌握制程上的问题。设计者可发现已有些国家建立了类似的标准,组件的外观或许相似,但是其组件之引脚角度却因生产国家之不同而有
所差异。举例说明, SOIC组件供应者来自北美及欧洲者都能符合EIZ标准,而日本产品则是以EIAJ为其外观设计准则。要注意的是就算是符合EIAJ标准,不同公司生产的组件其外观上也不完全相同。
为提高生产效率而设计
组装板子可以是相当简单,也可是非常复杂,全视组件的形态及密度来决定。一复杂的设计可以做成有效率的生产且减少困难度,但若是设计者没注意到制程细节的话,也会变得非常的困难的。组装计划必须一开始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通常只要调整组件的位置及置放方位,就可以增加其量产性。若是一PC板尺寸很小,具不规则外形或有组件很靠近板边时,可以考虑以连板的形式来进行量产。
G. SMT是怎样的操作步骤
SMT为表面粘着技术,系指透过电脑程控并利用机器人 手臂,使其自动吸取、摆放各种细小而精密的电子零件 ... 就服员于职训前亲自到工作现场 深入了解SMT专业工程技术及熟悉SMT制程,分析每道SMT流程所需之知识技能及注意事项。
SMT 生产流程: 送板机 → 印刷机 → 点胶机→高速机→泛用机→REFLOW <背板>→收板机<正板> →送板机→印刷机→高速机 →泛用机→REFLOW→收板机
希望可以帮到你!
H. 请问SMT是做什么的,需要具备那些知识。谢谢
SMT是表面组装技术(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的缩写),称为表面贴装或表面安装技术。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
它是一种将无引脚或短引线表面组装元器件(简称SMC/SMD,中文称片状元器件)安装在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的表面或其它基板的表面上,通过回流焊或浸焊等方法加以焊接组装的电路装连技术。
需要具备以下各个过程的知识:
印刷(红胶/锡膏)--> 检测(可选AOI全自动或者目视检测)-->贴装(先贴小器件后贴大器件:分高速贴片及集成电路贴装)-->检测(可选AOI 光学/目视检测)-->焊接(采用热风回流焊进行焊接)--> 检测(可分AOI 光学检测外观及功能性测试检测)--> 维修(使用工具:焊台及热风拆焊台等)--> 分板(手工或者分板机进行切板)。
(8)smt制程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减少故障的方法:
制造过程、搬运及印刷电路组装 (PCA) 测试等都会让封装承受很多机械应力,从而引发故障。随着格栅阵列封装变得越来越大,针对这些步骤应该如何设置安全水平也变得愈加困难。
多年来,采用单调弯曲点测试方法是封装的典型特征,该测试在 IPC/JEDEC-9702 《板面水平互联的单调弯曲特性》中有叙述。该测试方法阐述了印刷电路板水平互联在弯曲载荷下的断裂强度。但是该测试方法无法确定最大允许张力是多少。
对于制造过程和组装过程,特别是对于无铅PCA而言,其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无法直接测量焊点上的应力。最为广泛采用的用来描述互联部件风险的度量标准是毗邻该部件的印刷电路板张力,这在 IPC/JEDEC-9704 《印制线路板应变测试指南》中有叙述。
随着无铅设备的用途扩大,用户的兴趣也越来越大;因为有很多用户面临着质量问题。
随着各方兴趣的增加,IPC 觉得有必要帮助其他公司开发各种能够确保BGA在制造和测试期间不受损伤的测试方法。这项工作由 IPC 6-10d SMT 附件可靠性测试方法工作小组和 JEDEC JC-14.1 封装设备可靠性测试方法子委员会携手开展,目前该工作已经完成。
该测试方法规定了以圆形阵列排布的八个接触点。在印刷电路板中心位置装有一 BGA 的 PCA 是这样安放的:部件面朝下装到支撑引脚上,且负载施加于BGA的背面。根据 IPC/JEDEC-9704 的建议计量器布局将应变计安放在与该部件相邻的位置。
PCA 会被弯曲到有关的张力水平,且通过故障分析可以确定,挠曲到这些张力水平所引致的损伤程度。通过迭代方法可以确定没有产生损伤的张力水平,这就是张力限值。
参考资料:网络-SMT
I. SMT制程中常见缺陷及解决对策
建议你去SMT之家论坛里面高手特多,而且需要的大部分答案论坛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