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原子核光谱嘛。或者追踪同位素碳13、碳14的放射性来确定物质中含有弹。初等的方法,若某物质可燃,那就把它烧了收集产物,其中的气体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这是中学课本里的内容)。比较棘手的是万一此含碳物质燃烧不彻底(若是有机物那理论上讲只要你氧气充足,必可以得到CO2);或者此物质不可燃。化学上好象有一种观察原子间成键的实验手段,可以通过含碳键的特殊性(四个键位,手性,常见的碳碳、碳氢、碳氧等键的特点)判断是否含有碳。
❷ 元素分析的检测项目包含哪些内容
矿物元素检测:金属矿检测、岩石矿物分析、非金属矿检测、稀有矿石检测、铁矿石检测。
金属材料元素检测:钢材元素检测、金属元素检测、稀土微量元素检测、合金材料检测、金属镀层元素检测。
其它元素检测:化肥氮磷钾元素含量检测、无机材料元素分析、土壤重金属检测、水质元素离子检测。
斯坦德检测总部位于青岛,在华中、华北、华东、华南、西北、东北、西南地区建设有多个专业实验基地和数十家分支机构。斯坦德拥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资质并且实验室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ANS)认可、获得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❸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的定量分析方法具体指的是什么
运用这个科学的燃烧氧化理论,拉瓦锡弄清了碳酸气(CO2)是碳与氧元素的化合物。他根据一般的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碳酸气和水的实验事实,建立了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的定量分析方法,将一定量的有机物在一定体积的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用苛性钾或苛性钠溶液来吸收产生的碳酸气,再从残留物中计算出生成的水量,由此就可确定有机化合物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❹ 干酪根中碳、氢、氮、氧元素的测定
方法提要
试样有机质在通入氧气的高温燃烧管中被氧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氮的氧化物。再通过还原管将氮氧化物还原成单质氮。所生成的,分别来自试样中 C、H、N 元素的二氧化碳、水和单质氮由气相色谱柱分离,用热导检测器检测。试样有机质中的氧元素则在裂解管中进行高温裂解,裂解混合气体经气相色谱分离后用热导检测器检测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或用红外检测器直接检测混合气体中的一氧化碳。
仪器和设备
元素分析仪 具数字化仪器控制、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电子天平 感量 0.001mg。
玛瑙研钵。
干燥器。
烘箱。
试剂和材料
标准物质 乙酰苯胺、硝基苯胺、胆固醇、磺胺、苯甲酸、对甲基乙酰胺、苯磺酸等,国家一级标准或等同于国家一级标准。
催化剂 三氧化二铬、二氧化铈、镀银四氧化三钴、三氧化二铝、三氧化钨等,分析纯。
还原铜 纯度 99.9%。
氧化铜 纯度 99.9%。
铬酸铅 纯度 99%。
五氧化二磷 分析纯。
烧碱石棉。
无水过氯酸镁。
镀镍碳或碳黑。
氦气 纯度不低于 99.99%。
氧气 纯度不低于 99.99%。
氮气。
混合气 氮气/氢气 (95 +5,体积比) ,纯度不低于 99.99%。
色谱柱 碳、氢分析柱; 氧分析柱。
石英燃烧管、石英还原管、石英裂解管。
盛固体和液体试样的锡容器和银容器。
分析步骤
1) 试样的预处理。干酪根试样用玛瑙研钵研细混匀,于 60℃ 干燥 4h,贮存于干燥器中备用。
2) 碳、氢的测定。按照元素分析仪的相关操作规程检查分析系统的气路及消耗性物品,启动仪器,设定和调节仪器工作条件和参数。用标准物质校准仪器,其测定值必须符合精密度质量要求。
称取 0.5~5mg (准确至 0.001mg) 试样,装入进样盘中,编制分析清单,分别在碳、氢、氧、氮的分析条件下运行,测定碳、氢、氧、氮。
3) 结果计算。按下式计算各元素的仪器感量因子: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KB为标准物质中某元素的仪器感量因子,mg/mV(mg/mm2);mS为标准物质的质量,mg;ISB为标准物质中某元素的仪器积分值,mV(mm2)。
按下式计算试样中元素(碳、氢、氮、氧)的质量分数: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w(B)为试样中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为相应元素的平均仪器感量因子(算术平均值),mg/mV(mg/mm2);IB为试样中相应元素的仪器积分值,mV(mm2);m为试样的质量,mg。
❺ 李比希元素分析法是什么
李比希元素分析法是定量测定有机物中碳和氢元素含量的。李比希燃烧法是元素定量分析法,钠熔法定性鉴定有机化合物所含元素氮卤素硫的方法,铜丝燃烧法可定性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存在卤素。
李比希元素分析法的特点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最早提出关于有机物中元素定量分析方法用CuO作氧化剂在氧气流中将有机物氧化,再对产物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有机物的实验式,现取mg某种氨基酸CxHyOzNp在纯氧中完全燃烧。
由德国化学家李比希于1831年提出,即将准确称量的样品置于一燃烧管中,经红热的氧化铜氧化后,再将其彻底燃烧成二氧化碳和水,用纯的氧气流把它们分别赶入烧碱石棉剂附在石棉上粉碎的氢氧化钠及高氯酸镁的吸收管内,前者将排出的二氧化碳变为碳酸钠,后者吸收水变为含有结晶水的高氯酸镁。
❻ 有机质组成、结构的分析方法及分析结果
本章的有机质组成、结构分析测试包括有机质反射率测定、元素组成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其分析流程和分析结果如下。
(1)有机质反射率测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实验室完成,测试仪器为LeitzMPV-3偏反光显微镜。测定结果列于表5-1。
表5-1 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中有机质的反射率
测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孙庆云。
(2)有机质元素组成测试: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中心使用vario-EL元素分析仪进行测试,各元素分析的最大绝对误差为:C和N,<1.5%;H,<0.8%;O,<1.2%。测试结果见表5-2及图5-1、5-2。
表5-2 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有机质的N,C,H,O元素含量(%)
分析测试: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中心李力。
(3)有机质红外光谱测试: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中心使用德国BRUKER公司IFS-113V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测试,采用KBr压片法制样,仪器分辨率为4cm-1。测试结果见图5-3、5-4。
❼ 烃源岩评价标准
一个地区烃源岩存在与否是决定其含油气前景的基本条件,而烃源岩中有机质性质则是决定其生烃性质是以生油为主还是以生气为主以及生烃潜力大小的关键因素。因此,系统分析研究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热演化程度可对其生烃性质和生烃能力做出正确评价。
与国外海相烃源岩相比较,柴达木地区石炭系海相烃源岩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显着特征,即:时代老;有机质丰度低,受风化作用等影响,烃源岩中有机碳质量分数一般小于0.5%,每吨岩石的生烃潜力不足0.1kg;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大部分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勘探目的层埋藏深,石炭纪地层在盆地内的埋深一般大于3000m,且盆地内的勘探程度低。因此不能按照其他区域的评价标准来评价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适合于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的烃源岩评价标准。
(一)烃源岩评价标准概述
有机质丰度是评价烃源岩的最基础指标,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泥质烃源岩、碳质泥岩和煤的评价标准认识较一致(表7-13):
表7-13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
(据张渠等,2003;陈建平等,1997;赵靖州,2001)
对于海相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值认识差异较大,从0.05%~0.50%(表7-14)。国外的研究者提出的有机质丰度下限一般介于0.20%~0.50%之间。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工作者通过大量研究提出以约大于0.1%作为我国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值,并被石油勘探部门沿用至今。对于碳酸盐岩的烃源岩评价标准相对较一致的认识是根据有机质的成熟度高低确定不同的有机质评价标准,一般低熟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采用高于0.2%的值,高—过成熟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则采用高于0.1%的值。
目前对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质下限值的确定有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勘探实践的枚举法;另一种是基于模拟实验和理论分析。然而,这两种方法得到的有机质丰度下限值差异较大。国内对模拟实验和自然演化系列有两种观点:一类认为处于高演化阶段的碳酸盐岩由于有烃类的排出而使有机碳质量分数降低,其下限值较低;另一类则认为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受热演化影响不大,因此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与泥质岩并无太大差别,其下限值也应为0.4%~0.5%。
在烃源岩评价过程中,应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很难对碳酸盐岩的生、排烃特征进行评价,所以有学者提出:应该针对石油勘探开发中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烃源岩下限标准。
氢指数、氧指数划分干酪根类型,其原理是:把组成干酪根的3种元素(碳、氢、氧)以w(C)/w(H)及w(O)/w(C)的形式标在Van—Krevlen所建立的类型图(范氏图)上,这是划分干酪根类型最常用的方法。对于生油岩中分离的干酪根来说,由于矿物质的存在,难以取得可靠的w(O)/w(C)数据。但是,邬立言等使用岩石评价仪(Rock—Eval)分析了我国柴达木盆地、大庆、茂名等十多个地区的大量样品,得到生油岩的氢指数(HI)与氧指数(OI)与其所含干酪根元素分析得到的w(H)/w(C)及w(O)/w(C)有着良好的正相关性,因此可以用矿石中氢指数、氧指数的关系图对岩石中的干酪根等有机质进行分类。
表7-14 不同研究单位及学者提出的碳酸盐岩生油岩有机质丰度下限值表
参考蒂索(Tissot)和傅家谟等(时间)对干酪根的分类,将干酪根分为3种类型,即:Ⅰ型(腐泥型),它们w(H)/w(C)值高(等于或大于1.5),而w(O)/w(C)值低(通常小于0.1),富含脂肪结构;Ⅲ型(腐殖型),w(H)/w(C)值低(一般小于1.0),原始的w(O)/w(C)值高(达0.2~0.3),富含芳香烃核和杂原子;Ⅱ型(过渡型干酪根),介于二者之间。
(二)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评价标准
建立烃源岩评价标准,需要根据柴达木盆地烃源岩自身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岩性(泥页岩、碳质泥岩、煤、碳酸盐岩)建立有机碳与热解生烃潜力、氯仿沥青“A”、镜质体反射率、显微组分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生烃潜力的评价提供基础。
1.未熟—成熟泥页岩
由图7-24可见,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未熟—成熟泥质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热解生烃潜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
图7-24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未熟—成熟泥页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热解生烃潜力关系图
各主要生烃潜力值与其对应的有机碳质量分数见表7-15。当有机碳的质量分数为0.5%时,热解生烃潜力为0.1mg/g;当有机碳的质量分数为1.0%,其热解生烃潜力为0.2mg/g;当有机碳的质量分数为2.0%时,其热解生烃潜力为0.3mg/g;当有机碳质量分数为5.0%时,其热解生烃潜力为0.6mg/g。
表7-15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未熟—成熟泥页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热解生烃潜力关系表
2.高熟—过成熟泥页岩
图7-25显示柴达木盆地石炭系高熟—过成熟泥页岩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热解生烃潜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
图7-25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高熟—过成熟泥页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热解生烃潜力关系图
各主要生烃潜力值与其对应的有机碳质量分数见表7-16。当有机碳的质量分数为0.4%时,热解生烃潜力为0.05mg/g;当有机碳的质量分数为0.6%,其热解生烃潜力为0.07mg/g;当有机碳的质量分数为1.0%时,其热解生烃潜力为0.1mg/g;当TOC质量分数为2.0%时,其热解生烃潜力为0.25mg/g。
表7-16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高成熟—过成熟泥页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热解生烃潜力关系表
3.未熟—成熟碳酸盐岩
由图7-26可见,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未熟—成熟泥质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热解生烃潜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
图7-26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未熟—成熟碳酸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热解生烃潜力关系图
各主要生烃潜力值与其对应的有机碳质量分数见表7-17。当有机碳的质量分数为0.2%时,热解生烃潜力为0.06mg/g;当有机碳的质量分数为0.5%,其热解生烃潜力为0.16mg/g;当有机碳的质量分数为1.4%时,其热解生烃潜力为0.5mg/g;当TOC质量分数为2.0%时,其热解生烃潜力为0.7mg/g。
表7-17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未熟—成熟碳酸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热解生烃潜力关系表
4.高成熟—过成熟碳酸盐岩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高成熟—过成熟泥质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热解生烃潜力之间着一关系如图7-27。
图7-27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高成熟—过成熟碳酸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热解生烃潜力关系图
各主要生烃潜力值与其对应的有机碳质量分数见表7-18。当有机碳的质量分数为0.12%时,热解生烃潜力为0.04mg/g;当有机碳的质量分数为0.3%,其热解生烃潜力为0.06mg/g;当有机碳的质量分数为0.6%时,其热解生烃潜力为0.08mg/g;当TOC质量分数为1.5%时,其热解生烃潜力为0.18mg/g。
表7-18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高成熟—过成熟碳酸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热解生烃潜力关系表
5.碳质泥岩
如图7-28、图7-29所示,柴达木盆地石炭系低成熟、成熟、高成熟及过成熟碳质泥岩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热解生烃潜力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各主要生烃潜力值与其对应的有机碳质量分数见表7-19。当有机碳的质量分数为1.0%时,热解生烃潜力为0.18mg/g;当有机碳的质量分数为6.0%,其热解生烃潜力为1.5mg/g;当有机碳的质量分数为10.0%时,其热解生烃潜力为3.0mg/g;当TOC质量分数为18.0%时,其热解生烃潜力为6.0mg/g。
表7-19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碳质泥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热解生烃潜力关系表
图7-28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低成熟—成熟碳质泥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热解生烃潜力关系图
图7-29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高成熟—过成熟碳质泥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热解生烃潜力关系图
6.煤系地层
由于柴达木盆地煤系地层厚度较小,多数地层实际上并未成煤,且局部地区出露地表,因此不能当作主要的产油气烃源岩。加之所采样品有限,有机碳与生烃潜力只能为评价石炭系煤系烃源岩地层提供参考(图7-30),需结合氯仿沥青“A”的资料做出准确的评价(表7-20)。
图7-30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煤系地层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热解生烃潜力关系图
表7-20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煤系地层评价
7.烃源岩综合评价标准
根据以上的分析,归纳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评价标准如表7-21。对于泥岩,不同热演化程度其烃源岩评价标准不同,低成熟—成熟泥岩,w(TOC)小于0.5%为非—差烃源岩、0.5%~1.0%为中等烃源岩、大于1.0%为好—极好的烃源岩;当热演化程度达到高成熟—过成熟时,由于有机质转化为烃类,w(TOC)普遍降低,当w(TOC)小于0.4%为非—差烃源岩、0.4%~0.6%属中等烃源岩、大于0.6%则为好—极好的烃源岩;碳质泥岩由于其母源存在大量的陆源碎屑物质,w(TOC)相对泥岩要高,因此其评价标准亦要高。且成熟度对碳质泥岩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影响较小,因此未分热演化程度来制定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碳质泥岩烃源岩的评价标准,当w(TOC)小于1.0%时,碳质泥岩为非—差烃源岩,w(TOC)为1.0%~6.0%的碳质泥岩为中等烃源岩,当w(TOC)大于6.0%时,为好—极好的烃源岩;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煤系地层仅发现于柴东的石灰沟、旺尕秀及阿拉格尔泰山,煤样的w(TOC)普遍较高,当w(TOC)小于40%的煤为非—差烃源岩、40%~60%为中等烃源岩,只有当w(TOC)大于60%时,才可评价为好—极好的烃源岩;与泥岩、碳质泥岩和煤相比,灰岩的有机质主要来自于浮游生物,因此其w(TOC)低得多,故其烃源岩评价指标也较低。由于柴达木盆地不同地区灰岩的热演化程度相差较大,因此灰岩的评价标准亦按成熟度的不同分为两种:低熟—成熟灰岩当w(TOC)小于0.2%时,认为其为非—差烃源岩、0.2%~0.5%为中等烃源岩、大于0.5%为好—极好烃源岩。高成熟—过成熟灰岩,w(TOC)小于0.12%为非—差的烃源岩、0.12%~0.3%为中等烃源岩、大于0.3%为好—极好的烃源岩。
表7-21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综合评价标准表
❽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测定土壤有机碳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将土样中有机碳高温氧化后测定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的量,此类方法所得的结果中也包括了土壤中以碳酸盐形式存在的无机碳和以高度缩合的、几乎为元素态的碳(碳、石墨、煤)。另一类是用氧化剂在一定温度下氧化有机碳后测定消耗氧化剂的量,再换算为有机碳的量。
这类方法不包括高度缩合的碳和碳酸盐形式的无机碳,快速简便且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操作技术,至今仍是通用的常规方法,其中最通用的是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
利用170〜180°C油浴使加有重铬酸钾氧化剂和硫酸的土壤溶液沸腾5min,土壤有机质中的碳被重铬酸钾氧化为二氧化碳,而重铬酸钾中六价铬被还原成三价铬。
剩余的重铬酸钾用二价铁的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有机碳被氧化前后重铬酸钾消耗硫酸亚铁的量,计算出有机碳的含量,进而换算出土壤有机质含量。
(8)岩石有机质中碳氢氧元素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土壤有机质的生态效应:
1、提供作物养分的作用
土壤有机质含有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随着有机质的矿质化,不断地释放出来供作物和微生物利用,同时释放出微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
在有机质分解和转化过程中,还可产生各种低分子有机酸和腐殖酸,对土壤矿物质部分都有一定的溶解作用,促进风化,有利于养分的有效化。此外,土壤有机质还能和一些多价金属离子络合形成络合物进入土壤溶液中,增加了养分的有效性。
2、保水、保肥和缓冲作用
土壤有机质疏松多孔,又是亲水胶体,能吸持大量水分。据研究资料表明腐殖物质的吸水率为5000~6000g/kg,而黏粒的吸水率只有500~600g/kg,腐殖质的吸水率是黏粒的10倍,能大大地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土壤有机胶体有巨大的表面能并带有正、负电荷,且以带负电荷为主,所以它吸附的主要是阳离子。其中作为养料离子的主要有K+、Ca2+、Mg2+等。
这些离子一旦被吸附后就可避免随水流失,起到保肥作用,而且随时能被根系附近的H+或其他阳离子交换出来,供作物吸收,仍不失其有效性。
3、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中主要是以胶膜的形式包被在矿物质土粒的表面上。一方面,腐殖物质胶体的黏结力比沙粒强。因此,有机肥料施入沙土后可增加沙土的黏性,有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
另一方面.由于土壤有机质松软、絮状多孔,而黏结力又不像黏土那么强。所以黏粒被它包被后,就变得松软,易使硬块散碎成团粒。这说明有机质能使沙土变紧,使黏土变松,改善了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
4、腐殖酸的生理活性
据研究资料表明,腐殖酸分子中含有酚、羧基等各种功能团.因而它们对植物的生理过程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腐殖酸能改变植物体内糖代谢,促进还原糖的累积,提高细胞渗透压,从而提高了植物的抗旱能力。
腐殖酸能提高酶系统的活性,加速种子发芽和养分的吸收,从而增加生长速度。腐殖酸能增加植物的呼吸作用。增强细胞膜的透性从而增加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并加速细胞分裂增强根的发育。
5、减轻或消除土壤中农药的残毒和重金属污染
土壤腐殖物质胶体具有络合和吸附的作用,因而能减轻或消除农药的残毒和重金属的污染。据研究资料报道,胡敏酸能吸收和溶解三氯杂苯除草剂和某些农药。腐殖物质能与重金属离子络合,从而有助于消除土壤溶液中过量的重金属离子对作物的毒害作用。
❾ 谁建立了碳氢氧的测定方法
学过最经典的就是燃烧法了,基本上可以测定大部分有机物(含有碳氢氧氮等元素),取一定量的该物质(是否纯净也是考虑的一方面),进行完全燃烧,将燃烧后的气体通入一些物质里,如浓硫酸吸收水,碱石灰吸收酸性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通过质量变化分析产物成分,计算出各物质的比值,再返回到原有的物质里去,得到原产物的各元素比值,写出化学式。
当然,由于纯净度和测量方法,测量精度等条件的不同,早期测出的肯定不是那么精确,但是后来的化学家都会进行验证,重新测量,得到新的结果,其实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❿ 元素分析的检测办法有哪些
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化学法等。元素分析服务是英格尔的特色检测之一,从常量至痕量量元素检测、卤族元素、稀土元素、土壤肥料元素、水样元素等检测都非常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