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临床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是什么

临床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9-10 07:24:16

1. 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不同的给药途径能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因而也影响药物作用的快慢。个别药物也因给药途径不同,甚至影响药物作用的大小。鸭由于个体小,大都集约化饲养,其给药方法不同于其他动物,因此,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1)常用的给药方法①经口给药:此法适用于鸭群体小,在病重时不食不饮,必须逐只经口投药,此法是用注射器或合适的胶管直接注入嗉囊。虽然操作费工费时,但剂量准确,效果可靠。

②注射给药:药物通过皮下、肌内和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其优点是剂量准确,效果可靠,常用于紧急治疗。

③吸入给药:气体或挥发性药物以及气雾剂可用此法。其特点是作用快而短暂,且给药方法简便。此法常用于某些呼吸道疾病和大规模养鸭场气雾免疫。

④体表用药:主要是发挥药物的局部作用,以治疗皮肤损伤或消灭体表寄生虫等。

⑤饮水给药及混饲给药:在集约化养鸭场,用于群体防治疾病时,饮水给药及混饲给药是常用的给药方法。(2)注意事项①针对性用药:不同疾病,用药不一样,要针对性地选择药物,不可滥用,否则会产生抗药性。

②用药拌料时混合要均匀:这样才能使所有鸭吃到大致相等的药物,防止个别鸭超量中毒。

③选择适宜的剂量:剂量小,疗效不可靠,且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剂量大,既造成浪费,又会产生毒副反应和药物残留。

④合理的疗程:一般3~5天为一疗程,用药时间过短,起不到彻底杀灭病菌的作用,用药时间过长,同样会造成浪费和残留。

⑤注意休药期:根据药物残留特性,在屠宰前要有足够的时间停药,以免药物残留于肉食品内。

2. 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是

最常用的给药方式是口服给药,口服给药最安全也最方便,但口服给药属于血管外给药需要一个吸收的过程不适合重大疾病的治疗

3. 临床上同一药物在采取不同的给药途径时,为什么应用的剂量也不同..

不同的治疗目的选择合理药物。相对剂型因素较复杂,涉及到药物化学、物理化学、药剂学、生物药剂学等学科,临床医生和护士药学背景不足,目前临床用药涉及药物剂型问题较多,医疗机构对剂型因素与合理用药关系缺乏足够重视。剂
型因素已成为医院药学和临床药学研究的一个“盲点”。【1】
合理的药物剂型及给
药途径的选择是保证和提高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本文就目前新剂型在给药途径上的合理应用进行分析。 
1给药途径选择的基本原则          1.1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选择。 
临床疾病种类繁多,为了适应治疗疾病的性质、治疗的方式、病人的年龄和疾病状态,针对疾病的种类和特点,确定合适的给药途径和相应的剂型。诸如:患严重心、肺疾病和肾功能不良者,不宜静滴,以免加重心肺的负担。非用不可时应使药液呈小滴,滴速要慢,同时密切观察心、肺、肾功能。 
婴幼儿期吞咽能力差,肌内注射可因局部血液循环不足而影响药物吸收,故常用静脉滴注,老人、婴儿、抢救危重、急症患者、昏迷患者等,为更好地发挥或增加药物的疗效,加速或延缓药物的作用,增加药物对某些系统的靶向性、靶组织的滞留性、组织细胞的渗透性等,可选用适宜的赋形剂和新技术制备成新剂型。 
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在呼吸道分泌物中的浓度大多高于血药浓度,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时,考虑该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好的选择是气雾吸入,此用法必须严格按照给药说明中所述气雾发生器和给药方法进行。 
如硝酸甘油选择上,药膜在体内起效时间比片剂快三倍;有一些药物肌内注射后吸收缓慢而不完全,如:西地泮、苯妥英钠、地高辛、奎尼丁等药物肌内注射的吸收并不比口服好。 
1.2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点选择   
药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药物在剂型的制备中药用辅料的应用配伍提供依据。药用辅料可溶解、混悬、增稠、稀释、乳化、稳定、保护、着色、矫味或改观药物使之形成有效而适宜的药物制剂。生物药剂学认为药物的分布与疗效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同时亦与药物在组织内的蓄积及副作用有关。如生物黏附给药

系统(bioadhesive drug delivery system,BDDS)是现代给药剂型中的一个新分枝,按制剂作用于人体组织部位不同可分为口腔黏附制剂、鼻腔黏附制剂、胃肠道口服黏附制剂、眼部黏附制剂、子宫及阴道黏附制剂、直肠黏附制剂等多种
剂型。
【2】 
不同给药途径可以影响药物吸收的量和速度,吸收速度快慢比较如下:静脉
注射﹥吸入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黏膜﹥口服﹥皮肤。【3】
 
1.3根据临床用药的安全性选择 
口服是较安全、方便和经济的用药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药物口服
吸收后,可经胃肠道吸收而作用于全身,或滞留在胃肠道作用于胃肠局部。但遇到以下情形时不宜采用:①患者昏迷不醒或不能吞咽;②因胃肠有病,不能吸收;③由于药物本身的性质,不易在胃肠道吸收或能被胃肠的酸碱性、酶所破坏(如胰岛素、青霉素等);④口服不能达到药物的特定作用(如口服硫酸镁只能起泻下作用,如需发挥镇静作用必须注射)。在上述情况下都必须采用其他给药方法。
【4】
婴幼儿期口服时以糖浆剂为宜;周岁以上儿童以咀嚼片为宜,咀嚼片剂量准
确、有利于吸收;儿童还可选择冲剂、滴剂、散剂、胶囊剂、混悬剂在使用前充分摇匀。 
1.4根据患者用药顺应性的选择    
  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医生开具的药物应用的服从程度,也是药物发挥疗效的重要保证,不好的依从性会导致疾病的急剧恶化甚至死亡,也增加了医疗临护的费用。据报道每日用药一次,依从性达75%、每日用药二、三次、四次,依从性分别为70%、52%和42%。从疗程上,三天为一疗程,依从性为51%,
六天、七天为一疗程,依从性分别为30%和20%。【5】 
药物的口味、复杂的治疗方案和使用方法、用药种类多和频率高以及药物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等也影响治疗依从性。而长效缓释剂型、泡腾片、分散片、口腔崩解片等便于老人、儿童、可提高顺应性。透皮吸收给药制剂(TDDS)局部用药全身起效作用,临床顺应性较好。非注射途径的给药系统有益于增加病人的顺应性(compliance)。非注射途径的给药方式包括鼻腔、口服、直肠、口腔、透皮和肺部给药,然而口服给药还是最受欢迎的给药途径。 
2常用药物剂型的正确使用  药物的剂型各有特点,正确的使用关系到药物疗效

的充分发挥,因此在选择使用时应了解药物剂型的特性。 
2.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指药物制剂经口服用后进入胃肠道,起局部或经吸收而发挥全身作用的剂型。 2.1.1不能压碎,非嚼碎不可 
缓释片的外观与普通片剂相似,但在药片外包有一层半透膜。口服后,胃液可通过半透膜进入片内溶解部分药物,形成一定的渗透压,使饱和药物溶液通过膜上的微孔,在一定的时间内非恒速地缓慢排出,待药物释放完毕,外壳即被排出体外。控释片指将药物置入一种合成的优质惰性聚合物中,口服后,药物按要求缓慢恒速或接近恒速地释放,药物释放完毕,聚合物随之溶化排出体外。服用时,不能压碎,否则影响药物疗效,造成刺激,引起恶心、呕吐等,或失去肠溶或控释效果。 
控释片剂分可分与不可分两种,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内按一定比例组成非等速释放的药物颗粒(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使药物间断释放,从而持久地保持有效浓度,若把药物从胶囊倒出来服用,很难保证药物原来的配比,势必会影响药物的缓释效果。 
缓释微丸是可按所需剂量分开服用,如美托洛尔缓释片采用多单位微囊系统,由数百至数千个直径约0.5㎜或更小的球型微囊组成,每个微囊均为独立的恒速释放单位。制成缓释微丸的药还有盐酸阿比朵尔,盐酸青藤碱,氧氟沙星。在应用中要注意到是否微丸制剂。 
有一部分药片依其所对病作用非嚼碎不可,如复方胃舒平、氢氧化铝片、胶体次枸橼酸铋片,嚼碎后进入胃中很快在胃壁上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减轻胃内容物对胃壁溃疡的刺激;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取硝酸甘油片嚼碎含于舌下,才能迅速缓解心绞痛症状;高血压患者在血压突然增高[舒张压达13.33kPa(100mmHg)以上时,立即取一片硝苯地平片嚼碎舌下含化,则能起到速效降压作用,从而避免血压过高可能带来的危险。另外有些药物的剂型为咀嚼片(孟鲁司特咀嚼片、铝镁加咀嚼片、西咪替丁咀嚼片 盐酸西替利嗪咀嚼片),更
需要咀嚼细碎后而发挥作用。【6】 
2.1.2无需用水与需加水服用 
无需用水口腔崩解片:遇到唾液就能在口腔内迅速溶解,服用方便。特别

适合儿童、吞咽困难者和长期卧床的老人。现在用于临床常用有琥乙红霉素口腔崩解片,对乙酰氨基酚口腔崩解片。 
需加水服用有:①分散片一种速效制剂,它在水中可以迅速崩解形成均匀混悬液,服用方便、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临床上有阿莫西林分散片 头孢拉定分散片 血塞通分散片。 ②泡腾片:特点遇水可产生大量气泡,很快溶解为澄明液体,服用方便、可口,剂量准确,吸收良好。适宜儿童、老年人和不易吞服药物的人使用。临床常用维生素C泡腾片、替硝唑阴道泡腾片、阿司匹林泡腾片。③胃内滞留缓释片(Gastric relenting-floating tablets)是根椐流体动力学平衡原理,口服后可以漂浮于胃液之上的一种缓释制剂,其在胃内滞留时间长达7~8小时,但它需要相当的胃液才能使制剂起漂并发挥疗效,可在服药同时服200~250ml的水,增加胃液体积。临床常用环丙沙星,当归多糖铁胃内漂浮缓释片。   
2.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2.2.1注射给药剂型:静脉给药常常会遇到稀释浓度的问题,例如长春西汀注射液静脉滴注时必须稀释成0.06mg/ml,否则会出现溶血可能性;克林霉素静脉滴注时必须稀释成0.6mg/ml;更昔洛韦10mg静脉滴注时需用500 ml溶液稀释,阿奇霉素注射液最终浓度为1.0~2.0mg/ml静脉滴注。另一容易被忽略的是容器给物带来的影响,如硝酸甘油静脉注射时不可用聚氯乙烯(PVC)塑料容器,因为硝酸甘油可吸附在聚氯乙烯(PVC)上。 
2.2.2呼吸道给药剂型:用于肺部给药新剂型有吸入的纳米粒、多孔纳米粒集合体粒子、微球、大多孔粒子和脂质体等肺部缓控释剂型,具有缓控释剂型可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服药频率、提高患者顺应性特点。吸入药物剂型主要有定量压力气雾剂(metered dose inhaler,MDI)和干粉吸入剂(dry power inhaler,DPI),其代表药物分别为布地奈德粉吸入剂和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值得提出注意是:专业技术人员要指导患者正确掌握使用方法,避免药物末能吸入或造成药物的浪费。临床常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  
2.2.3皮肤给药剂型   经皮给药系统(TDDSs)能促进具治疗量的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循环发挥系统作用。理想的经皮给药系统是,药物渗透入皮肤后,能够进入血液而不在皮下蓄积。选择部位应按说明书中推荐的部位并在该范围内不

同位置轮换,以保证每次用药获得正常的渗透率和避免皮肤刺激性。TDDSs应用于清洁、干燥的皮肤,几乎无毛发,不油腻,不易受刺激,不发炎,不擦破或结
硬块部位。TDDSs不可切割(如需要降低剂量),因为这会破坏系统的完整性。
【7】 
3根据临床经验剂型的特殊用法:氯化钾注射剂口服用于补钾,林可霉素滴眼剂用于滴鼻用于消炎,止泻药思密达可直接涂于口腔,治疗口腔溃疡。牙周病治疗可用多种剂型来治疗,主要方法是将药物物制剂直接置于牙周局部,使其在病患部位直接释药。目前主要有四环素纤维药线(Actisite)、多西环素凝胶注射剂(Atridox)、米诺环素软膏注射剂、米诺环素微球注射剂(Arestin)、甲硝唑凝胶注射剂(Elyzol)、甲硝唑棒剂(牙康)、牙周病治疗还包括含漱液、冲洗剂、涂布剂及膜剂等【8】。 
随着医药科学事业的飞速发展临床治疗药物品种越来越多,但临床药物治疗水平在某些方面并没有随着药物品种的增加而大有提高。以患者为中心,与医生、护士合作,加强用药的每个环节管理、协助临床搞好合理用药,使医院合理用药水平进一步提高。因此了解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才能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提高临床用药水平,促进安全用药、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丁玉峰 论临床剂型因素与合理用药(J)医药导报 2007 26(5):447-450 [2]刘娜 林华庆 生物黏附给药新剂型的发展近况  中国药师(J)2007,(10)11:1133~1134  
[3]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编委会,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  
[4]中国执业药师协会 全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教材(J)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92 
[5]李天媛 浅谈儿童的合理用药 药学与临床研究(J) 2007,15(1): 63~64  [6]中国执业药师协会 全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教材(J)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95 
[7](美)Ansel, (美)Allen, (美)Popovich着,江志强译   药物剂型和给药体系(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289~300 
[8] 赵炎龙 包泳初 陈庆华  牙周病局部治疗药物及其新制剂临床应用进展(J) 世界临床药物 2009 30(6) 370—373 2 

4. 小儿有哪些常见的给药方法最重要的是哪种详细点,追加奖励,急

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鼻饲、雾化吸入、药粉吸入、直肠灌注、经皮渗透、口服喷雾剂、鼻腔喷雾剂、口腔内喷粉剂、各种外用的药膏、药水、药粉等。对于儿科来说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是静脉注射和口服,还有雾化等。其实常见和重要与科室有关,每个科室均有各科的常见和最重要的给药方法。

5. 膜剂的给药途径不包括

这个我知道!
①外用给药。比如说皮炎平、肤轻松等药品,只需直接将药物涂抹在皮肤上即可。外用给药最安全,风险最小。因为药物外用时不经人体内脏器官吸收、不接触血液,只要涂于皮肤表面就可以达到治疗作用;此外,药物外用时即使用量超过规定量也不会有很严重的后果。当然安全性大并不是说一点风险都没有,比如一般的皮肤外用药都为激素类,长期使用会产生依赖性,对整个机体都有不良的后果。(这里所说的外用给药并不包括粘膜创伤给药,粘膜创伤给药是指人体大面积烧伤、或者皮肤外表皮已经损伤的给药方式。)

②口服给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适用于大多数药物和病人,安全性仅次于外用给药。口服给药的风险主要在于:药物本身都有其不良反应,并且不良反应因人而异,可能服用同一种药物,大家都没事,某个人却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药物必须按照规定的用量服用,一旦超过了规定量,就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的后果,不如安眠药服用过多就很可能导致死亡;有些药物单独使用时很安全,但一起使用时却会出现一些人体不良反应,而这恰恰是消费者不太了解的东西,必须由药师进行提醒。

③注射给药。包括常见的扎屁针、打滴流、皮下注射(注射部位为上臂及骨外侧)和静脉推注(直接用注射器将药物快速推入静脉内)。注射给药是所有给药途径中安全性最低、风险最大的给药方式。注射给药的风险在于一次性给药量过大、形成局部过高的药物浓度,而且药物直接接触血液或者人体内脏器官,比较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有一定的危险性。使用注射给药时一定要有医师、药师在旁边观察,一旦出现不良症状(如头晕、恶心、身体发抖等),应立即停止用药,必要时还需进行抢救。

各种给药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消费者可以根据其病情和药物特点在临床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选择。
有帮助的话希望你支持我一下!

6. 名词解释临床最佳给药方案

临床给药方案设计
一 、 给药方案(dosage regiman)的定义:
为达到合理用药而为治疗提供药物剂量和给药间隔的一种计划表。
临床最佳给药方案
二 、基本要求:保证血药浓度在治疗窗(MEC~MTC)之内。

三 、设计给药方案应考虑的因素
1 药物的药效学性质;
2 药物的药动学性质;
3 患者的生理及病理因素;
4 其它:如合并用药,病人依从性,某些外源性物质(如烟,酒)等。

四 、给药方案制定的一般步骤
1 确定期望的血药浓度
(1)查阅文献: MEC ,MTC
(2)临床观察最佳疗效值:Ceff
2 确定必要的参数
(1)文献参数
(2)个体参数
3 确定模型;尽可能简化
4 计算
(1)给药间隔
(2)给药剂量
第二节 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给药

一、血药浓度与药理作用
(一)大多数药物的血药浓度可以作为反映药效的—个客观指标。
如地高辛其有效血药浓度0.8~1.7ng/ml,超过1.7ng/ml时则可出现心率失常的毒性反应,安全范围比较窄。

例如:保泰松在兔与人的抗炎作用中,有效剂量各为300mg/kg及5~10mg/kg,相差达几十倍,但有效血药浓度都在100~150ug/ml之间。

又如:苯妥英钠在大部分患者抗惊厥和抗心率失常的有效血药浓度在10~20ug/ml之间,随着血药浓度的升高,毒性反应增大;在血药浓度达20~30 ug/ml时出现眼球震颤;达30~40ug/ml时出现运动失调;超过40ug/ml即可出现精神异常。

水杨酸在不同的的血药浓度下,可表现出不同的药理作用。当血药浓度为
50 ~100ug/ml 镇痛作用
>250ug/ml 抗风湿作用
350~400ug/ml 抗炎作用

(二) 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
1 生理因素(Physiological Factors)
(1)年龄(age)
(2)性别(male or female)
(3)种族(民族);
(4)肥胖(fat);
(5)遗传(heritage):机体的血浆蛋白水平及药物代谢酶的差异等。

2 病理因素(Pathological Factors)
肝功能损害(hepatic injury)
肾功能损害(renal injury)
心脏疾患(heart disease)
胃肠疾患(gastric disease)

3 药物因素(Drug Factors)
制剂因素(preparation factor)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
影响的结果(The Result)
不同病人接受相同的常规剂量后,有的病人达不到疗效,也有的病人已出现了毒性反应(即产生了个体差异)。
长期以来医生们一直希望能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这一愿望可以通过TDM帮助实现。TDM越来越多的改变着按常规剂量给药的传统做法。

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的基本理论
(一)TDM的定义 :TDM是以药动学和药效学基础理论为指导,借助先进的分析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手段,通过测定患者的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药物浓度,探讨临床用药过程中人体对药物的体内过程的影响。
(二)TDM的核心:给药方案个体化。
(三)TDM的目的:提高疗效及避免发生毒副反应,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四) TDM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1 临床药理学:理论基础
2 血药浓度分析技术:建立准确,精密,灵敏的血药浓度或其他体液浓度的测定方法, 这是治疗药物监测的前提。

常用的方法有
(1)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法):
优点:
可测定大部分药品, 且干扰小,还可测定代谢物。
在新药研究中又不需要免疫试剂盒,价格相对便宜。
缺点:

(2) 荧光偏振免疫法(FPLA):有专用设备即TDX快速血药浓度测定仪。
TDx的优缺点:
快速方便
微量准确
费用昂贵,使用受限
(3) 酶免疫(EMIA)法等。
其中以高效液相色增法与荧光偏振免疫法为常用。
总结 进行TDM的必要条件
1 血药浓度与药效关系密切的药物;(平行关系)
2 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已经确定的药物。
3 TDM实验室的建立;
4 专业人员;
三、 需进行TDM的药物
1 治疗指数低、毒性反应强的药物;
2 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药物;
3 药物的毒性反应与疾病的症状难以区分的药物;
4 用于防治—些慢性疾病发作的药物。
5 个体差异大,具有遗传种族差异的药物。
6 有效血药浓度随治疗目的不同的药物。

4 确定合并用药的原则;
5 医疗事故的鉴定依据。

四 、 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TDM
1.治疗如果失败会带来严重后果时;
2.病人的肝肾功能损伤时;
3.在个别情况下确定病人是否按医嘱服药;
4.提供治疗上的医学法律依据。
5. 合并用药。

五、 TDM在给药方案个体化中的应用
Page 291 1~9

六、 TDM的意义
1 指导临床安全有效用药
下表列出6例患者庆大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测定方法是用TDX仪,6份血样同次操作。
Cmax是在给药后1小时测定,而Cmin是下次给药前测定,结果如下:
表 六例患者庆大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庆大霉素有效血药浓度为11~8mg/L,要求Cmax<12mg/L,Cmin〈2mg/L。
第1例系停药后1天测得,故未能检出,第六例Cmax为6.5mg/L,但Cmin却高达4.8mg/L,这将会带来严重毒副反应,其原因是两次给药间隔时间太短,故立即进行调整,避免了严重不良后果。

2 临床诊断的辅助手段
在治疗过程中,有时病人症状增多,是病情加重还是药物中毒需诊断清楚,否则带来严重的效果。
病例:某癫痫病人.连续服用苯妥英钠,发作仍不能控制,出现共济失调、醉汉状步态、双手有意向性震颤、视力模糊、语言不清、牙龈增生明显等诸多症状,此时是继续服用苯妥英钠还是苯妥英钠中毒,需迅速作出决择。

经采血用TDx荧光偏振免疫分析监测.患者苯妥英钠血药浓度>40mg/L.正常治疗范围应为10~20mg/L,故患者确系苯妥英钠中毒。
于是停服苯妥英钠,后症状缓解,3d后测定血药浓度6.4mg/L,未再发生癫痫。这说明在用药过程中进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3 药物急性过量中毒的诊断
TDM能及时准确对中毒物进行定性与定量监测,有针对性地采取救治措施,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病例报道:某医院有一患者吞服大量安眠药.但具体药名不详,患者意识不清,听诊两肺无呼吸音,双瞳放大,立即采取救治措施,入院时即采血用HPLC法以多种安眠药为外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速可眠呈阳性反应,血药浓度高达34mg/L,进行血透析,再次采取血进行HPLC监测,速可眠血浓下降至11.5mg/L.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次日神志恢复,经支持疗法,四日后痊愈出院。

临床给药方案设计
一 、 给药方案(dosage regiman)的定义:
为达到合理用药而为治疗提供药物剂量和给药间隔的一种计划表。
临床最佳给药方案
二 、基本要求:保证血药浓度在治疗窗(MEC~MTC)之内。

三 、设计给药方案应考虑的因素
1 药物的药效学性质;
2 药物的药动学性质;
3 患者的生理及病理因素;
4 其它:如合并用药,病人依从性,某些外源性物质(如烟,酒)等。

四 、给药方案制定的一般步骤
1 确定期望的血药浓度
(1)查阅文献: MEC ,MTC
(2)临床观察最佳疗效值:Ceff
2 确定必要的参数
(1)文献参数
(2)个体参数
3 确定模型;尽可能简化
4 计算
(1)给药间隔
(2)给药剂量
第二节 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给药

一、血药浓度与药理作用
(一)大多数药物的血药浓度可以作为反映药效的—个客观指标。
如地高辛其有效血药浓度0.8~1.7ng/ml,超过1.7ng/ml时则可出现心率失常的毒性反应,安全范围比较窄。

例如:保泰松在兔与人的抗炎作用中,有效剂量各为300mg/kg及5~10mg/kg,相差达几十倍,但有效血药浓度都在100~150ug/ml之间。

又如:苯妥英钠在大部分患者抗惊厥和抗心率失常的有效血药浓度在10~20ug/ml之间,随着血药浓度的升高,毒性反应增大;在血药浓度达20~30 ug/ml时出现眼球震颤;达30~40ug/ml时出现运动失调;超过40ug/ml即可出现精神异常。

水杨酸在不同的的血药浓度下,可表现出不同的药理作用。当血药浓度为
50 ~100ug/ml 镇痛作用
>250ug/ml 抗风湿作用
350~400ug/ml 抗炎作用

(二) 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
1 生理因素(Physiological Factors)
(1)年龄(age)
(2)性别(male or female)
(3)种族(民族);
(4)肥胖(fat);
(5)遗传(heritage):机体的血浆蛋白水平及药物代谢酶的差异等。

2 病理因素(Pathological Factors)
肝功能损害(hepatic injury)
肾功能损害(renal injury)
心脏疾患(heart disease)
胃肠疾患(gastric disease)

3 药物因素(Drug Factors)
制剂因素(preparation factor)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
影响的结果(The Result)
不同病人接受相同的常规剂量后,有的病人达不到疗效,也有的病人已出现了毒性反应(即产生了个体差异)。
长期以来医生们一直希望能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这一愿望可以通过TDM帮助实现。TDM越来越多的改变着按常规剂量给药的传统做法。

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的基本理论
(一)TDM的定义 :TDM是以药动学和药效学基础理论为指导,借助先进的分析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手段,通过测定患者的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药物浓度,探讨临床用药过程中人体对药物的体内过程的影响。
(二)TDM的核心:给药方案个体化。
(三)TDM的目的:提高疗效及避免发生毒副反应,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四) TDM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1 临床药理学:理论基础
2 血药浓度分析技术:建立准确,精密,灵敏的血药浓度或其他体液浓度的测定方法, 这是治疗药物监测的前提。

常用的方法有
(1)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法):
优点:
可测定大部分药品, 且干扰小,还可测定代谢物。
在新药研究中又不需要免疫试剂盒,价格相对便宜。
缺点:

(2) 荧光偏振免疫法(FPLA):有专用设备即TDX快速血药浓度测定仪。
TDx的优缺点:
快速方便
微量准确
费用昂贵,使用受限
(3) 酶免疫(EMIA)法等。
其中以高效液相色增法与荧光偏振免疫法为常用。
总结 进行TDM的必要条件
1 血药浓度与药效关系密切的药物;(平行关系)
2 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已经确定的药物。
3 TDM实验室的建立;
4 专业人员;
三、 需进行TDM的药物
1 治疗指数低、毒性反应强的药物;
2 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药物;
3 药物的毒性反应与疾病的症状难以区分的药物;
4 用于防治—些慢性疾病发作的药物。
5 个体差异大,具有遗传种族差异的药物。
6 有效血药浓度随治疗目的不同的药物。

4 确定合并用药的原则;
5 医疗事故的鉴定依据。

四 、 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TDM
1.治疗如果失败会带来严重后果时;
2.病人的肝肾功能损伤时;
3.在个别情况下确定病人是否按医嘱服药;
4.提供治疗上的医学法律依据。
5. 合并用药。

五、 TDM在给药方案个体化中的应用
Page 291 1~9

六、 TDM的意义
1 指导临床安全有效用药
下表列出6例患者庆大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测定方法是用TDX仪,6份血样同次操作。
Cmax是在给药后1小时测定,而Cmin是下次给药前测定,结果如下:
表 六例患者庆大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庆大霉素有效血药浓度为11~8mg/L,要求Cmax<12mg/L,Cmin〈2mg/L。
第1例系停药后1天测得,故未能检出,第六例Cmax为6.5mg/L,但Cmin却高达4.8mg/L,这将会带来严重毒副反应,其原因是两次给药间隔时间太短,故立即进行调整,避免了严重不良后果。

2 临床诊断的辅助手段
在治疗过程中,有时病人症状增多,是病情加重还是药物中毒需诊断清楚,否则带来严重的效果。
病例:某癫痫病人.连续服用苯妥英钠,发作仍不能控制,出现共济失调、醉汉状步态、双手有意向性震颤、视力模糊、语言不清、牙龈增生明显等诸多症状,此时是继续服用苯妥英钠还是苯妥英钠中毒,需迅速作出决择。

经采血用TDx荧光偏振免疫分析监测.患者苯妥英钠血药浓度>40mg/L.正常治疗范围应为10~20mg/L,故患者确系苯妥英钠中毒。
于是停服苯妥英钠,后症状缓解,3d后测定血药浓度6.4mg/L,未再发生癫痫。这说明在用药过程中进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3 药物急性过量中毒的诊断
TDM能及时准确对中毒物进行定性与定量监测,有针对性地采取救治措施,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病例报道:某医院有一患者吞服大量安眠药.但具体药名不详,患者意识不清,听诊两肺无呼吸音,双瞳放大,立即采取救治措施,入院时即采血用HPLC法以多种安眠药为外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速可眠呈阳性反应,血药浓度高达34mg/L,进行血透析,再次采取血进行HPLC监测,速可眠血浓下降至11.5mg/L.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次日神志恢复,经支持疗法,四日后痊愈出院。

7. 护士在工作中应遵循哪些给药原则

护士在工作中应遵循给药途径选择的基本原则:

1、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选择:为适应繁多的疾病种类,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特点以及患者的年龄和疾病状态,明确在医院用还是家庭用,用于何种经济状况的人群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给药途径和相应的剂型。

2、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点选择:药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药物在剂型的制备中药用辅料的应用配伍提供依据。药用辅料可溶解、混悬、增稠、稀释、乳化、稳定、保护、着色、矫味或改观药物使之形成有效而适宜的药物制剂。

3、根据临床用药的安全性选择:口服是较安全、方便和经济的用药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4、根据患者用药依从性的选择: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医生开具的药物应用的服从程度,也是药物发挥疗效的重要保证,不好的依从性会导致疾病的急剧恶化甚至死亡,也增加了医疗临护的费用。

5、注射给药原则是施行一切注射术必须遵循的原则: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针头;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排尽空气;检查回血;掌握无痛技术;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7)临床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是什么扩展阅读:

护士在工作中常用的给药途径:

1、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给予方式之一,其具有起效快的特点但是也存在着长时间的输液造成的静脉炎、肺动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还有可能导致体内的菌群失调。

2、注射用药:注射用药也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方式。因其具有剂量准确、药效迅速的特点。

3、口服给药:一般口服给药的产品性状较为稳定且方便。但缺点是起效较慢,部分药物会受到胃酸等作用破坏药效。

4、舌下给药:舌下给药具有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如米索前列醇在产妇中的应用。其可在产妇娩出胎儿后通过舌下含服药片的形式达到防治产后出血的目的。

8. 常用给药途径有哪些注意事项是什么

不同的给药途径能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因而也影响药物作用的快慢。个别药物也因给药途径不同,甚至影响药物作用的大小。鸭由于个体小,大都集约化饲养,其给药方法不同于其他动物,因此,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1)常用的给药方法①经口给药:此法适用于鸭群体小,在病重时不食不饮,必须逐只经口投药,此法是用注射器或合适的胶管直接注入嗉囊。虽然操作费工费时,但剂量准确,效果可靠。

②注射给药:药物通过皮下、肌内和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其优点是剂量准确,效果可靠,常用于紧急治疗。

③吸入给药:气体或挥发性药物以及气雾剂可用此法。其特点是作用快而短暂,且给药方法简便。此法常用于某些呼吸道疾病和大规模养鸭场气雾免疫。

④体表用药:主要是发挥药物的局部作用,以治疗皮肤损伤或消灭体表寄生虫等。

⑤饮水给药及混饲给药:在集约化养鸭场,用于群体防治疾病时,饮水给药及混饲给药是常用的给药方法。(2)注意事项①针对性用药:不同疾病,用药不一样,要针对性地选择药物,不可滥用,否则会产生抗药性。

②用药拌料时混合要均匀:这样才能使所有鸭吃到大致相等的药物,防止个别鸭超量中毒。

③选择适宜的剂量:剂量小,疗效不可靠,且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剂量大,既造成浪费,又会产生毒副反应和药物残留。

④合理的疗程:一般3~5天为一疗程,用药时间过短,起不到彻底杀灭病菌的作用,用药时间过长,同样会造成浪费和残留。

⑤注意休药期:根据药物残留特性,在屠宰前要有足够的时间停药,以免药物残留于肉食品内。

9. 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不同的给药途径能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因而也影响药物作用的快慢。个别药物也因给药途径不同,甚至影响药物作用的大小。鸭由于个体小,大都集约化饲养,其给药方法不同于其他动物,因此,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1)常用的给药方法①经口给药:此法适用于鸭群体小,在病重时不食不饮,必须逐只经口投药,此法是用注射器或合适的胶管直接注入嗉囊。虽然操作费工费时,但剂量准确,效果可靠。
②注射给药:药物通过皮下、肌内和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其优点是剂量准确,效果可靠,常用于紧急治疗。
③吸入给药:气体或挥发性药物以及气雾剂可用此法。其特点是作用快而短暂,且给药方法简便。此法常用于某些呼吸道疾病和大规模养鸭场气雾免疫。
④体表用药:主要是发挥药物的局部作用,以治疗皮肤损伤或消灭体表寄生虫等。
⑤饮水给药及混饲给药:在集约化养鸭场,用于群体防治疾病时,饮水给药及混饲给药是常用的给药方法。(2)注意事项①针对性用药:不同疾病,用药不一样,要针对性地选择药物,不可滥用,否则会产生抗药性。
②用药拌料时混合要均匀:这样才能使所有鸭吃到大致相等的药物,防止个别鸭超量中毒。
③选择适宜的剂量:剂量小,疗效不可靠,且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剂量大,既造成浪费,又会产生毒副反应和药物残留。
④合理的疗程:一般3~5天为一疗程,用药时间过短,起不到彻底杀灭病菌的作用,用药时间过长,同样会造成浪费和残留。
⑤注意休药期:根据药物残留特性,在屠宰前要有足够的时间停药,以免药物残留于肉食品内。

阅读全文

与临床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铜的显微结构分析方法 浏览:758
绕组电阻档的测量方法 浏览:64
devondale奶粉使用方法 浏览:243
黑枸杞剪枝方法图片 浏览:549
汽车导航拆卸安装方法 浏览:533
流鼻涕需要用什么方法让他治好 浏览:246
电热棒使用方法 浏览:144
统计指数的计算方法 浏览:936
铁皮石斛种植方法能种在石头上 浏览:174
高冰种翡翠原石鉴别方法图解 浏览:401
租房喝水的正确方法 浏览:821
月见草油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4
玉树菇食用方法 浏览:955
子宫上长了瘤子消除最佳方法 浏览:476
led灯接线柱焊接方法视频 浏览:657
ipad如何隔空手势操作方法 浏览:423
如何起小运的方法 浏览:373
有什么草本方法祛痘 浏览:307
北京幼儿教育方法培训班哪里有 浏览:587
用什么方法可以去除手机后面杂质 浏览: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