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儿童定性研究方法

儿童定性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2-09-10 06:51:14

① 定性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

定量研究是指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预定的假设。西方自启蒙运动以来所产生的科学技术,使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在辉煌的成就面前,人们对科学的态度由喜爱而走上了崇拜,进而形成了科学主义。在科学主义的指导下,无论是自然还是人都成了科学方法作用的对象,科学成了世界的主宰。“科学既是知识合理性的评判标准,又是知识合法性的衡量尺度,惟有进入科学之域,知识才有合理性并获得合法性”[1]。科学主义在社会领域的盛行,导致了定量研究统辖社会研究成为必然。
德国学者梅伊曼和拉伊在20世纪初提出并创立了“实验社会学”,他们认为实验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应是通过对事实的实验研究、分析结果,从中推导出各种社会原则,用以指导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与此同时,随着对儿童研究的重视和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人们更强调用严格的观察、统计、实验来研究社会。法国心理学家比奈 -西蒙于1905年公布的《智力量表》标志着智力测验运动的诞生,它借助于对人类智力的定量描述,在现代社会的“科学化”进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桑代代克则提出了“所有的存在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2],强调要对所收集的信息作精确的定量处理。从20世纪初到30年代,绝大多数社会研究是定量取向的,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定量研究的全盛时期。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现代化的技术成果运用到社会研究领域之中,定量研究的地位又一次提升,斯金纳的“机器教学”理论更是使社会研究中定量化倾向走到了极致。 关于定性研究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国外学术界一般认为定性研究是指;“在自然环境中,使用实地体验、开放型访谈、参与性与非参与性观察、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分析方式以归纳为主,在当时当地收集第一手资料,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建立假设和理论,通过证伪法和相关检验等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检验;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研究工具,其个人背景以及和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必须加以考虑;研究过程是研究结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必须详细记载和报道”[3]。近年来盛行的所谓质的研究方法,实际上也是属于定性研究的范畴。
定性研究发端于19世纪,在20世纪20、30年代因社会调查运动而开始得到发展。早期的定性研究是从调查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开始的。在社会调查运动中,定性研究仍是一种附带性工作,没有人意识到它的价值。但这一种局面由于人类学的兴起而改变,人类学的兴起标志着定性研究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而存在。人类学研究因强调现场调查、人种志研究而使定性研究逐渐得到认可。
随着人类学研究的发展,定性研究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开始凸现。拉伊提出了应强调在课堂研究中定量与定性方向的并重。而真正向社会研究中的定量化倾向发起挑战的是沃勒尔。他认为,儿童和教师不是教与学的机器,而是与复杂的社会联系须臾不可分隔的一个完整的人,学校本身也就是一个社会,因为人生活于其中。因此,他主张不要用统计等定量的方法来研究社会。1965年皮亚杰对“心理测验”提出了批评,认为只进行数量上的研究不从属于质量上的分析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与此同时美国的研究者提交了许多使用定性方法的论文,在定性研究者与定量研究者出现了大量的对话,一些在定量研究界享有很高声誉的研究者开始探究定性研究的特点、规律并提倡应用。

② 简述幼儿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分别用于哪些研究对象,怎样运用

幼儿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用于的研究对象于运用方法如下:
定性,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用数量语言进行描述,幼儿园有好多小朋友,几个老师,还有园长。
定量,对社会的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也就是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幼儿园有40个小朋友,4个老师,1个园长。

③ 定性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介绍

1、定性研究大多是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具体的方法主要有参与观察,行动研究,历史研究法。

2、参与观察的优势在于,不仅能观察到被观察者采取行动的原因、态度、努力程序、行动决策依据。

3、通过参与,研究者能获得一个特定社会情景中一员的感受,因而能更全面地理解行动。

4、定性研究是基于“有根据的理论”为基础的。这种方式形成的理论,是从收集到的许多不同的证据之间相互联系中产生的,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

④ 定性研究方法有哪些

定性研究具体的方法主要有参与观察、行动研究、历史研究法、人种志方法。

定性研究大多是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其中参与观察,是定性研究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指的是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或角度。

进行定性研究,要依据一定的理论与经验,直接抓住事物特征的主要方面,将同质性在数量上的差异暂时略去。

⑤ 定性调查研究的方法有

定性调查研究的方法有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

定性研究方法、是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或角度。进行定性研究,要依据一定的理论与经验,直接抓住事物特征的主要方面,将同质性在数量上的差异暂时略去。

(5)儿童定性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分类:

根据研究活动的特征或认识层次,可以分为经验方法和理论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规模和性质,可以分为战略研究方法和战术研究方法;以研究方法的规则性为依据,可以分为常规方法和非常规方法;按方法的普遍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根据研究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就有什么样的科学研究。如果说归纳法产生经典科学,假说演绎法产生相对论,那么系统方法则产生复杂科学,恰如手工铁铲代表农业社会、蒸汽机代表资本主义社会、计算机代表信息社会一样。研究方法对于社会进步、学科建设和学术规范均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定性研究方法

⑥ 学前教育中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区别

定性研究是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和角度,它以普遍承认的公理、一套演绎逻辑和大量的历史事实为分析基础,从事物的矛盾性出发,描述和阐释所研究的事物。
定量研究是指主要运用数据和量度来描述研究的内容的特征或变化的研究,定量研究注重对研究过程进行设计和控制,因而具有客观性和精确行。(选自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⑦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方法是什么

一、定量研究设计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相关法和实验法。

1、调查法

调查法是一种古老的研究方法,是指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

2、相关法

相关法是指经由使用相关系数而探求变量间关系的研究方法。相关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确定变量之间关系的程度与方向。变量关系的程度,有完全相关、高相关、中等相关、低相关或零相关等;而变量关系的方向有正相关和负相关等。

3、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操纵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变量,并且控制研究环境,借此衡量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实验法,另一种是实验室实验法。

二、定性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 与几个人面谈的小组访问,要求详细回答的深度访问,以及各种投影技术等。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区别

1、着眼点不同

定量研究着重事物量的方面;定性研究着重事物质的方面。

2、在研究中所处的层次不同

定量研究是为了更准确地定性。

3、依据不同

定量研究依据的主要是调查得到的现实资料数据,定性研究的依据则是大量历史事实和生活经验材料。

4、手段不同

定量研究主要运用经验测量、统计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定性研究则主要运用逻辑推理、历史比较等方法。

5、学科基础不同

定量研究是以概率论、社会统计学等为基础,而定性研究则以逻辑学、历史学为基础。

6、结论表述形式不同

定量研究主要以数据、模式、图形等来表达;定性研究结论多以文字描述为主。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是它的指南,但只有同时运用定量研究,才能在精确定量的根据下准确定性。

⑧ 5、请简要论述为什么说教育观察法特别适用于对学前儿童的研究

研究方法推理、实验,或兼而有之。对小孩,交流有困难,还是靠研究者观察为主,沟通、互动为辅比较适合。

教育观察法在自然情形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形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理活动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具有目的性且不能让被观察者知道自己处于被观察的情形中。



(8)儿童定性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教育研究的方法: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是科学的方法,对教育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测试,研究教学的过程。

数据有两种类型,定性的和定量的数据。定性研究使用定性的数据。数据的特征是描述性的。教育研究者地定性数据包括:观察、访谈、文件分析、作品分析。(论文、日记、照片或者博客)

教育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地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言之,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新的未知规律,以发现新情况,总结新经验,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服务。

⑨ 定性研究方法有哪些

定性研究方法有资料分析方法,连续接近法,举例说明法,比较分析法,流程图方法等。连续接近法指的是通过不断地反复和循环的步骤,使研究者从开始时一个比较含糊的观念以及杂乱、具体的资料细节,到达一个具有概括性的综合分析的结果。

具体地说,研究者从所研究的问题和一种概念与假设的框架出发,通过阅读和探查资料,寻找各种证据,并分析概念与资料中所发现的证据之间的适合性,以及概念对资料中的特性的揭示程度。

定性方法

一种方法或角度。它以普遍承认的 公理、一套演绎逻辑和大量的历史事实为分析基础,从事物的矛盾性出发,描述、阐释所研究的事物。进行 定性研究,要依据一定的理论与经验,直接抓住事物特征的主要方面,将同质性在数量上的差异暂时略去。

定性研究有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是没有或缺乏数量分析的纯定性研究,结论往往具有概括性和较浓的思辨色彩;二是建立在 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定性研究。在实际研究中,定性研究与 定量研究常配合使用。

在进行定量研究之前,研究者须借助定性研究确定所要研究的现象的性质;在进行定量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又须借助定性研究确定现象发生 质变的数量界限和引起质变的原因。




⑩ 儿童心理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年龄特征的科学,它应该以下列基本原则为自己研究的指针。

(一)客观性原则

儿童心理是客观存在在儿童头脑中的反映,因此,必须依据儿童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以及儿童机体的发展,特别是儿童高级神经活动的发展来进行研究。

(二)实践性原则

儿童心理不是对客观存在的机械的反映,而是在儿童的实践活动中的能动的反应。因此,必须从儿童的行动和活动中去研究,从儿童主体跟其客体(环境和教育)的矛盾统一的关系中去研究。

(三)矛盾性原则

儿童心理发展也跟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一样,是一种矛盾运动,是按照矛盾法则进行的。因此,必须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来研究,必须从儿童心理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上来研究。

(四)教育性原则

一切儿童心理的研究,都必须符合教育的要求。不允许进行足以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研究(例如,资产阶级行为主义所进行的关于儿童惧怕的研究,或那些不考虑儿童健康情况的心理实验),不允许向儿童提出跟共产主义教育目的任务相矛盾的图片、问题或作业等等。

(五)理论与实际结合原则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应当密切结合我国儿童教育事业中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来进行。在研究过程中应当注意更多地通过实际来进行,而不是脱离实际地研究而研究。当然,这也决不意味着把研究工作局限在很狭小的“实用”范围内,更不是排斥那些跟实际相结合的理论问题的研究。

(六)一般与个别结合原则

儿童心理发展既具有一般性,也具有特殊性,因此,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事实和规律,也应当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殊规律和个别差异,而不应当把一般和个别绝对对立起来。

阅读全文

与儿童定性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让安卓手机出故障的方法 浏览:399
铜的显微结构分析方法 浏览:758
绕组电阻档的测量方法 浏览:66
devondale奶粉使用方法 浏览:243
黑枸杞剪枝方法图片 浏览:549
汽车导航拆卸安装方法 浏览:533
流鼻涕需要用什么方法让他治好 浏览:246
电热棒使用方法 浏览:144
统计指数的计算方法 浏览:936
铁皮石斛种植方法能种在石头上 浏览:174
高冰种翡翠原石鉴别方法图解 浏览:401
租房喝水的正确方法 浏览:821
月见草油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4
玉树菇食用方法 浏览:955
子宫上长了瘤子消除最佳方法 浏览:476
led灯接线柱焊接方法视频 浏览:657
ipad如何隔空手势操作方法 浏览:423
如何起小运的方法 浏览:373
有什么草本方法祛痘 浏览:307
北京幼儿教育方法培训班哪里有 浏览: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