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社会研究方法报告

社会研究方法报告

发布时间:2022-01-07 07:46:09

① 请问社会调查报告怎么

调查研究的步骤
一般在执行一次实际的研究计划时,要遵循五个步骤:
(1)对要研究的问题作出详细的阐述并形成要调查的假设。
(2)作研究设计:就是一个与事先的假设有关的资料收集、分析和评价的计划。
分析的的结果:
(3)根据调查设计搜集资料
(4)根据假设与分析资料。
(5)说明结果并作出结论
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社会学使用的方法性质上讲主要有两种:定量、定性。
定量:用于研究那些能用数字度量的变量。例:收入、年龄。
定性:用于社会相互作用的研究中,以准确的词语形式,而不是数字的度量的形式来描述现实。
具体方法有:
1、调查研究法
这是社会学常用的社会研究方法,对人们的观点、态度和行为进行系统的提问,以发现大多数人是怎样思考、感觉和行为的。
它具体分为:(1)对研究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描述(2)确定研究总体(3)选择样本(4)提供研究手段(5)资料分析
2、实验法:用于检验关于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设,在实验过程中,以引入一个变量—“自变量”,看它对另一个变量—因变量产
生的影响
3、观察法:即对社会相互作用进行即时观察并作出记录,它即
可在实验室进行,也可以在实地现场进行。
4、二次分析
我们可以叫它是二手资料分析。就是把以前的研究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资料来源,对他们进行提炼、再组合以便回答新的问题。
5、比较分析:对一个以上社会体制之间的比较研究。比较研究
依靠二手资料。
例:国家之间、国家某些部分之间、同一社会体制中的不同时期。以上就是社会学从事研究时使用的一些方法——调查、实验、观察、二次分析、比较分析
范文
陈友华:百姓眼中的社会与发展——来自中国八大城市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一)调查目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增长与社会的全面进步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社会发展中的某些问题也凸显出来,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必将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社会稳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为了及时地了解与掌握全国城市居民的生活现状与关注焦点,广泛听取普通市民对政府各项工作的看法、意见与建议,以便对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执行情况与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其成效进行科学的评估,努力改进政府工作作风,使政府的各项工作更加贴近百姓实际,从而更广泛地赢得全国广大城乡居民对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理解、支援与配合,进一步提高政府各项工作的成效。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于2004年2月21日─22日对全国八大城市的居民进行了主题为“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的电话调查。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重点是想了解城市各阶层居民的生活现状、烦恼与关注焦点,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失业、贫富差距等突出社会问题的看法,以及对政府各项工作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态度与效果等的评价等。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这方面的参考资料。

(三)抽样方法与调查物件

本次调查所使用的具体抽样方法为:首先从上述八个城市的黄页电话号码簿中获得各城市的电话局号,然后按照各城市电话号码位数(n )与电话局号位数(m )之差(n-m ),由电脑生成0-10n-m 之间的乱数,最后由局号×10m +乱数即组成电话号码样本。

本次电话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居住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南京、渖阳、西安、武汉八座城市的城区居民。

(四)调查时间、地点与人员

本次调查由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周晓虹教授主持,南京大学社会学系陈友华与朱虹具体负责进行。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2与2003级的二十六名硕士研究生承担了电话问卷调查工作,电话问卷调查于2004年2月21-22日在南京大学社会调查中心进行。

(五)对电话问卷调查结果的评价

本次调查由电脑随机生成的电话号码组成样本,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南京、渖阳、西安与武汉八大城市共成功访问了1,223户家庭,样本分布如下:北京152户、上海153户、广州153户、重庆152户、南京154户、渖阳153户、西安154户与武汉152户。在整个电话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被访问家庭对本次电话问卷调查非常理解,并积极给予支援与配合,从而使我们顺利与圆满地完成了这次电话问卷调查任务。

二、样本分析

在本次电话访问的1,223户家庭中,被访问者的性别分布为:男性648人,占53.0%;女性575人,占47.0%.

被访者中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15岁,平均年龄为40.65岁。样本中20岁以上人口的年龄分布与实际人口的年龄分布比较接近。

调查对象的职业分布分别为:党政机关公务员占2.9%、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12.2%、经理人员占1.2%、私营企业主占1.9%、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占12.3%、个体工商户占7.0%、企业工人/商业服务业人员占27.6%、下岗失业人员占7.0%、学生占13.6%、农林牧渔劳动者占2.0%,其他占7.4%,拒绝回答占2.7%.

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分布分别为:不识字或很少识字占2.3%、小学占5.6%、初中占17.7%、高中占33.4%、大专占17.4%、本科及以上占21.4%,另有2.0%拒绝回答。

从被调查对象的民族来源看:汉族占96.6%,少数民族占3.4%.

从被访者的婚姻状况看:已婚有偶与未婚两者占绝大多数,其中未婚占27.7%、已婚有偶占68.0%、离婚占1.6%、丧偶占2.2%、同居占0.2%,拒绝回答占0.3%.

从被访者的家庭规模看,3人户所占比例超过一半(51.8%),以下依次是4人户(15.8%)、5人及以上户(15.6%)、2人户(11.9%)与1人户(3.8%),此外,还有13户(占1.1%)拒绝回答,平均家庭规模为3.38人。

八城市家庭人均月收入为1,091.54元。从收入分布看,低收入户占近四成(39.1%),其中不足300元与300─599元的分别占13.9%与25.2%.中等收入者不足50%(49.4%),其中600-999元、1,500-1,999元、2,000-2,999元分别占20.9%、21.6%与6.9%.高收入者超过10%,其中2,000-2,999元与3,000元及以上分别占6.9%与4.6%.

分地区考察,北京市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最高,而广州的受教育程度最低。从居民收入情况看,北京居民的收入最高,重庆居民的收入最低。从家庭规模看,北京家庭人口规模最小(3.18人),而西安家庭人口规模最大(3.68人)。本次调查所得到的上述结果与这八座城市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以上样本分析表明本次电话问卷调查抽样科学、资料准确,从而为报告的分析和研究结论提供了详实、客观、可靠的实证资料。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失业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尽管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千方百计增加百姓就业。但与以往相比,只有30.1%的被访者认为失业形势有所好转,37.6%的被访者认为失业形势与以往差不多,另有32.3%的被访者认为失业比以往更加严峻。如果用3级量表的赋值方法求取结果,即1分表示“有所好转”,2分表示“与以往差不多”,3分表示“比以往更加严峻”,排除回答“不知道”后求取均值,则被访者给城市失业形势的平均分值为2.02分,这说明失业形势与往常差不多。

(二)教育

1师德

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与教师的师德成为目前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次调查对目前有孩子在上学的家庭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询问。调查结果表明:被访者对教师的工作总体上持比较肯定的态度,认为老师尽责和比较尽责的分别占20.2%与67.1%,而认为不尽责的仅占12.8%.总体得分为1.93分,介于“尽责”与“比较尽责”之间,靠近“较尽责”一方。

2教育乱收费

教育乱收费是近年来社会普遍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次调查专门就该问题对有孩子正在上学的家庭进行了询问。调查结果显示:明确表示遇到过教育乱收费的占28.7%,而未遇到过的占62.5%,另有8.8%的人表示不清楚/记不起来。

在目前有孩子正在上学、而又遇到过教育乱收费的被访者中,有29.0%的被访者认为教育乱收费的情况有所好转,37.6%的被访者认为与往年差不多,另有21.9%的被访者认为教育乱收费情况比以往更严重了,另有11.4%的被访者认为不好评价。

3教育费的承受力

当对有子女上学的家庭询问是否能承担得起子女的教育费时,有38.7%的被访者表示家庭能承担,另有53.0%的被访者表示家庭基本能承担,但值得注意的是有8.2%的被访者表示家庭已无力承担子女的教育费用。总体得分为1.70分,介于“能”与“基本能”之间,偏向“基本能”一方。

(三)百姓权益保护

1房价

房价是近年来百姓普遍关心的话题。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有高达77.39%的被访者认为在过去的一年中,房价上涨过快或较快,而认为房价上涨速度适中或较慢的仅占被访者的22.6%.总体得分为1.86分,介于“太快”与“较快”之间,偏向“较快”一方。这说明从总体上看,去年房价上涨速度还是较快的。

认为在过去的一年中房价上涨过快或较快的被访者中,认为政府在抑制房价上涨方面措施有力或较有力的占18.0%,而认为措施不力的占58.6%,另有23.4%的人认为不好评价。

2民工工资拖欠

最近这些年,每到春节将近,民工工资遭拖欠始终是各大媒体的关注焦点,2003年甚至惊动总理亲自过问此事,问题的严重性由此可见一斑。这一方面表现出本届政府“执政为民”的执政目标;另一方面,虽然百姓之事无大小,但要总理花费大量的时间亲自处理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可见这背后折射出的一系列问题已严重到何种程度。

在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强力干预下,在清理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上已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分别有17.1%与65.7%的被访者认为在过去的一年里,政府在清理民工工资被拖欠方面的成效显着或较为显着,而只有17.3%的被访者认为政府清理民工工资被拖欠的工作没有甚么成效。总体得分为2.00分,处在“较显着”状态。

3房屋拆迁

在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大面积改造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屋拆迁过程中的百姓权益受损情况日益突出,部分城市甚至为此而引发了严重的恶性事件,并成为城市居民关注的焦点是一。中央政府发现并采取了措施,使得这一问题有所好转。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54.9%)的被访者认为在过去的一年里,百姓在房屋拆迁过程中的权益受损情况有所好转,28.1%的被访者认为情况未发生甚么变化,而认为情况比以往更加严重的仅占17.0%.总体得分为1.62分,介于“有所好转”与“与往年差不多”之间,略偏向“与往年差不多”一方。这说明从总体上看,去年在房屋拆迁中百姓权益受损情况略有好转。

(四)对困难群体的社会关注

1对困难群体数量的估计

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与社会的急剧转型,以失业与部分民工为主体的城市新的贫困群体已经形成,并且其队伍有逐渐扩大之势。本次调查资料表明:有近半数(49.3%)的被访者认为在过去的一年里,城市困难群体增加了,而认为持平的占不足四分之一(23.7%),认为减少的占四分之一强(27.0%)。总体得分为1.78分,介于“增加”与“持平”之间,偏向“持平”一方,也即被访者认为城市困难群体数量还是比以往有所增加。

2关注度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近70%的被访者认为社会对城市困难群体还是关心与比较关心的,相比较而言,只有30%强的被访者认为社会对困难群体不很关注或不关注。总体得分为2.27分,介于“比较关注”与“不很关注”之间,偏向“比较关注”一方,也即从总体上来说,社会对城市困难群体还是比较关注的。

(五)对生活费上涨的看法

1百姓眼中的农产品价格上涨

粮油副食品等农产品价格的高低必然牵涉到社会的每一个家庭与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2003年9月以来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城乡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至于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否合理,百姓自有自己的想法。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三分之二(67.7%)的被访者认为2003年下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合理或比较合理的,而只有三分之一(32.3%)的被访者认为是不很合理或不合理的。总体得分为2.35分,介于“较合理”与“不很合理”之间,偏向“较合理”一方,这说明城市居民对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还是比较能够理解与接受的。

2百姓眼中的水电气价格上涨

水电气价格的高低也牵涉到社会的每一个家庭与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因而受到普遍的关注。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觉得近年来水电气价格上涨合理或比较合理的被访者约占一半(51.0%),明显低于近几个月来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理解,而认为近年来水电气价格上涨不很合理或不合理的也占近一半(49.0%)。总体得分为2.63分,介于“较合理”与“不很合理”之间,偏向“不很合理”一方,这说明城市居民对近年来水电气价格上涨还是有点微词的。

3百姓的生活承受力

目前农产品与水电气价格上涨是否对百姓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普通百姓对农产品与水电气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如何?这是由农产品与水电气上涨而自然引伸出来的一个问题。本次调查资料显示:90%的被访者表示对农产品与水电气价格上涨能够或基本能够承受,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有10%的被访者明确表示农产品与水电气价格上涨已超过了其家庭的承受能力。总体得分为1.74分,介于“能”与“基本能”之间,偏向“基本能”一方,这说明城市居民对目前农产品与水电气等价格上涨还是能够或基本能够承受的。

(六)百姓的烦心事

1家庭境遇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成员中有下列情形的家庭占35.90%,这些情形是:没有养老保险、没有医疗保险、工资被拖欠、求职中被骗、权益受到执法者或老板的侵害与创业失败,其中家庭成员中没有养老金的家庭占18.15%,家中有“没有医疗保险”的长病号家庭占15.70%,而权益受到侵害的占12.34%.而上述七种情形都没有的家庭占64.10%.

2百姓的烦心事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只有三分之一(32.87%)的被访者或其家庭中没有甚么烦心事,三分之二(67.13%)的被访者或其家庭多多少少都受到一些烦心事的侵扰。位列百姓烦心事之首的是收入少,这在退休工人家庭中比较普遍,占被访者家庭总数的四分之一多(26.41%)。其次是就业难,占被访者家庭的近四分之一(23.71%),其中本人/配偶就业难的家庭占13.16%,子女就业难的家庭占10.22%,而父母就业难的家庭占1.80%.位列百姓烦心事第三位的是子女的学习,占被访者家庭的10.79%.百姓第四至第十位的烦心事依次是:没有社会保障(9.81%)、没有住房或住房太小(9.32%)、生活费高(7.77%,某种意义上也是收入少所致)、家人身体不好(5.64%)、子女就业难(5.64%,主要是民工子女的就业难)、没有安全感(4.50%)与教育乱收费(3.35%)。

(七)社会问题

1百姓眼中的暴利行业

由于房地产业牵涉到许多百姓、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百姓的切身利益,同时近两三年时间内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多,因而使百姓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房地产业是一个暴利行业。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房地产业位列百姓眼中的暴利行业之首,有一半多(54.37%)的被访者中将房地产列为暴利行业,其次是电信,占被访者的31.30%,位列第三位的是医药,占被访者的30.18%.百姓眼中的第四至第十位暴利行业依次是:电力(15.96%)、娱乐业(14.53%)、IT产业(12.80%)、教育(11.59%)、金融保险业(11.59%)、手机业(7.93%)与汽车行业(7.52%)。

2百姓眼中的突出社会问题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百姓眼中的突出社会问题首推失业问题严重,有三分之一多(35.1%)的被访者认为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是失业问题严重,其次是贫富差距过大(30.9%),百姓眼中第三至第十位突出的社会问题依次为贪污腐败严重(28.6%)、社会治安差(18.6%)、大学生就业难(13.3%)、社会保障不健全(11.3%)、房价上涨太快(10.9%)、教育乱收费(8.4%)、环境污染严重(8.2%)与生活费上涨(7.2%)。

(八)对媒体的看法

媒体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愈益突出。但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百姓对媒体宣传的信任度较低。如对媒体的宣传明确表示相信与比较相信的分别仅占被访者的9.2%与29.5%,两者合计仅为38.8%,而表示不太相信与不相信的被访者比例分别为42.9%与10.6%,两者合计超过50%(53.6%),另有7.7%的被访者认为“不好说”,这实际上也是不太相信的意思。因此,如何避免假大空与如何做到取信于民,是今后媒体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九)对改革成效的评价

1改革成效

近年来中国改革进程加快,而百姓对改革的评价又如何呢?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及被访者所在的城市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较明显的进展时,有超过一半(53.56%)的被访者认为在交通建设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以下依次为城市改造(48.00%)、环境整治(32.79%)、住房条件(21.59%)与经济建设(20.93%)等。

从总体上讲,被访者对近年来改革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大约有90%的被访者认为中国近年来的改革成效显着或比较显着,而认为不很显着或不显着的仅占被访者总数的10%.总体得分为1.91分,介于“显着”与“较显着”之间,偏向“较显着”一方。

2谁是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那么,究竟谁是中国改革成果的最大受益者?本次调查资料显示:中国改革成果前五位的最大受益者分别是私营企业主(57%)、党政机关公务员(52%)、个体工商户(37%)、经理人员(27%)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9%)。

(十)生活质量

1生活水平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与2000年前后相比,有58.7%、27.8%与13.5%的被访者认为其生活水平分别提高、差不多与下降了。总体得分为1.55分,介于“提高”与“差不多”的中间。这说明从总体上看,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上述八座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还是提高了。但这里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有超过八分之一(13.5%)的被访者认为与2000年前后相比,其生活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这说明尽管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很快,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被排除在分享经济增长成果之外。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使社会的全体成员共用经济增长的成果,是摆在中国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十分严峻的任务。

2生活满意度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13.5%与57.5%的被访者对目前的个人生活状况分别感到满意与比较满意,两者合计占被访者总数的71.0%,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另分别有16.5%与12.5%的被访者对目前个人的生活状况感到不很满意与不满意,两者合计占被访者总数的29.0%.总体得分为2.28分,介于“较满意”与“不很满意”之间,偏向“较满意”一方。这说明总体上人们对目前个人生活状况还是感到较为满意的。

*本文为“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组长为周晓虹教授,课题组成员是陈友华与朱虹博士。本文是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劳动成果。

陈友华1962年生,德国马尔堡大学哲学博士,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② 《社会研究方法》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社会研究方法》(艾尔·巴比)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4tOzyLKnWWUz57FloqiglA 提取码:pdfl

书名:社会研究方法

作者:艾尔·巴比

译者:邱泽奇

豆瓣评分:8.8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1

页数:551

内容简介:

《社会研究方法》是美国大学的通用社会学教材,同时它被译成多国文字,是一本具有世界声誉的经典之作二1975年本书初版已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现已出至第10版。

本书讨论范围广泛,论述严密,从社会理论基本范式到学科报告撰写,从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到各种复杂技术方法,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既适合专门研究人员,也是其他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本书包含大量图表和鲜活案例,同时吸纳社会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并附有详细的参考书目和丰富的网络链接,为师生教学和学者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

作者简介:

艾尔·巴比,美国着名社会学家。从1968年起开始从事社会学教学工作,先后执教于哈佛大学、夏威夷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查普曼大学等。作者有《调查研究方法》等多部着作行世,特别是《社会研究方法》五书,经过不断修订扩充,已成为美国高校社会学通用教材。

邱泽奇,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教授、主任,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先后学习过植物保护、农业古籍整理和农业史、社会学;当过农场技术员,1986年进入社会学领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至今,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邱泽奇着述丰富,涉及农业古籍、农业史、农村社会组织、反贫困、企业组织、网络组织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村发展、企业组织、技术应用、社会调查方法。

③ 有谁知道 社会研究方法(作者:(美)艾尔·巴比(Earl Babbie)着 邱泽奇译)这本书有网上下载或在线阅读吗

《社会研究方法》简答论述重点
第一章 社会研究导论

1、简述社会研究的特征

① 经验性。经验性,是指社会调查研究活动是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社会的认识。

② 理论性。社会研究的理论性包含接受理论指导和得出理论两层含义。

③ 目的性。首先,社会研究是一种有目的的认识活动。每个社会研究项目的第一步都是要根据理论发展和社会实践的需要而确定研究题目和明确研究的意义。

④ 社会性。社会性特征,是指社会研究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2、试述社会研究的社会性 (论述)

所谓社会性特征,是指社会研究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首先,社会研究的目标具有社会性的意义。一般说来,社会研究的选题应该具有社会意义,它应该对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社会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一方面,在当代社会中绝大多数调查研究活动都是以有组织的方式进行的,在社会调查活动中需要有各种机构和各类人员的分工合作;另一方面,许多社会研究活动,尤其是较大规模的调查和研究活动需要有大量的社会配合。因此,在社会研究活动中会涉及分工、合作、配合等一系列的社会互动过程。

再次,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并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

最后,社会研究的结果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学术发展等方面产生影响。

3、简述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

任何一项社会研究活动都包含:社会研究主体、社会研究对象、社会调查内容、社会调查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要素。

4、简述各类组织在社会研究活动中一般扮演哪几种角色

(1)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2)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

(3)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

(4)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5、试述社会研究的目的(论述)

社会研究是一项有目的的社会认识活动,其目标在总体上看是为了获得对于人的行为和对社会的可靠认知。

(1)探索未知的事物

社会研究者探索未知社会现象的原始动机首先为了服务于社会实践,即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需要了解人的行为和社会运行的规律。

在人们的行为和社会运行中有大量未知的领域,需要通过专门的社会研究活动去加以探索。

(2)验证不确定的知识

在复杂多变的当代社会中,经验和常识变得越来越不确定,因此,需要通过专门的社会研究来将经验和常识上升为可靠的理论和社会知识。经过科学验证的知识会更加可靠,人们按照这些可靠的理论和知识来进行决策,将大大减少决策的失误。

(3)扩展已有的知识

在社会研究活动中,研究者们以已有的知识(理论)为基础,通过科学的研究工作而得到新的知识。通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对某一社会现象的认识将不断地加深。

6、试述社会研究的意义

所谓社会研究的意义,是指一项社会研究活动及其研究结果对研究主体(研究者、委托者等)所能够产生的作用。社会研究的意义主要分为理论性意义和应用性意义。

(1)社会研究的理论性意义。

社会研究的理论性意义主要指社会研究对理论发展做出的贡献。社会研究在理论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它可以通过可靠经验资料和科学的推论而提出并验证新的理论,可以推翻虚假的或过时的理论,可以为现有的理论增添新的内容从而丰富了已有的理论,以及可以扩展或限定已有理论适用的范围等等。

(2)社会研究的应用性意义

社会研究的应用性意义又称为“实践意义”或“实际意义”,它是指社会研究的成果能够直接应用于指导社会实践活动。更具体地讲,一项社会研究是否具有应用性意义,主要看其研究成果能否直接应用于当前的社会实践,帮助人们解决各类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社会研究项目都兼有理论性意义和应用性意义,但许多社会研究项目在理论和由于两个方面各有侧重。

7、简述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所谓客观性原则,简单说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是指社会研究应该尽最大可能客观地反映社会实际情况。

(2)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

价值中立,是指研究者在社会研究过程中不受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

价值关联,是指研究者的研究工作要受到他们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

(3)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社会研究的对象是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并且研究过程中往往包含了较复杂的程序,因此,社会研究工作除了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外,还要求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上都采取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4)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

社会研究本身是一项社会活动,因此,必须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的要求,而不能超越法律和社会规范之上。社会研究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其研究活动及其结果不应该对社会中个人的正常生活和各类组织的正常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8、试述社会研究方法的意义 √

社会研究方法在现代社会研究中的意义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1)保证社会研究客观性的意义

在社会研究中采用科学方法的首要意义是社会研究客观真实性要求,即在社会研究中要通过科学方法去把握真实的社会现象,客观性分析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符合社会事实的结论。

(2)提高社会研究活动效率的意义

在社会研究中,采用科学方法的另一方面意义源于社会研究活动简捷性和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的要求。当代社会中每天都有大量的问题需要研究,不可能对每项研究工作都投入大量的研究资源,因此,要求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即在保证研究结论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在研究工作中对研究资源的消耗。而这一要求也是靠在社会研究中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保证的。

9、简述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

① 经验型。所谓经验性方法,是指研究者通过直接接触社会实际而获得关于社会现实的第一手资料的手法,其具体方法包括访谈、观察、实验等。

② 理论性。所谓理论性特征,是指在现代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中,注重理论对经验研究的指导,并且重点要解决从具体的经验资料到普遍性理论概括的逻辑过程。

③ 规范性。所谓规范性特征,是指社会研究方法体系同时也是社会研究活动的规范体系,为研究者提供研究的手段,也规范着研究工作的各个环节。

④ 多样性。所谓多样性特征,是指社会研究方法体系是由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组成的,并且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

10、简述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

所谓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是指社会研究过程中一般需要采取的各个步骤及其先后次序。

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一般是:

① 确定研究题目阶段、

② 研究设计阶段、

③ 收集资料阶段、

④ 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

⑤ 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阶段。

第二章

1、简述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实地考察。在正式调查前,先到调查现场去观察、询问、走访,以便明确调查内容、确定调查方法、设计调查方案。

②请教专家。对研究课题比较熟悉的人,包括有关学者、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熟悉情况和掌握资料的人员等。目的是为了全面掌握研究课题的背景资料,为后面的正式研究奠定基础。

③查阅资料。从已有的资料中寻找对本课题有用的信息,从以往的理论文献和调查报告中,可知道其他人是从那些角度、采用哪些方法研究这一课题的,他们得出了哪些结论,哪些经验值得吸取,哪些方面值得借鉴。

2、普查的主要特点。

①结论确定。

②资料精确。普查的形式比较规范,一般采用统一的报表或调查表格,填写资料的时间和填写要求也有统一规定,所有这些保证了普查资料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③调查项目少。

3、抽样调查的特点。

①抽样调查只对总体中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调查,因此比普查要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

②由于调查规模有限,因此抽样调查的内容可以比较广泛和深入,并且资料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可以进行较深入的统计分析和概括。

③由于采用了科学的抽样方法,研究者可以将抽样调查的结果推论到总体,从而了解总体的一般状况和特征。

④概括起来看,抽样调查的结果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因此广泛应用于社会研究的各个领域。

4、定性研究的特点。

定性研究的特点,可以从其哲学基础、研究目标、分析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和技术以及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看出。

首先,从哲学基础上看,定性研究是基于 人文主义 的哲学基础,认为社会与自然有本质的不同,应该重视人的主观性,强调通过投入理解的方法来获得对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的真实意义的理解。

其次,从研究目标上看,定性研究一般注重在复杂的心理、文化和社会生活环境中去理解社会现象的意义,而不是简单的去寻找社会现象的某种因果关系。

再次,从收集资料的方式上看,定性调查主要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等方式,有时也采用文献资料的方法,而一般不采用量表、问卷等手段。

最后,从分析和表述的方法上看,定性研究研究主要采用语义分析和文字描述等分析方法,并有时辅之以图片和实物,不常采用统计分析、数学符号和形式逻辑的表述方式。

5、定量研究的特点。

定量研究的特点,可以从其哲学基础、研究目标、分析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和技术以及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看出。

首先,从哲学基础上看,定量研究是基于 实证主义 的哲学基础,认为社会与自然本质上是相同的,可以将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应用到社会研究中。

其次,从研究目标上看,定量研究一般注重研究的问题从复杂的文化及社会背景中抽象出来,加以具体的数理化描述,并分析其因果关系。

再次,从收集资料的方式上看,定量研究主要采用量表、问卷等手段去进行调查,并通过被调查者的语言和行为等外部信息去获得有关的经验资料。

此外,从分析和表述的方法上看,定量研究主要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并且常采用数学符号和形式逻辑的表达方式。

6、试述定量方法的有缺点。(论述)

优点:

①定量方法能快速的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因此能较好的适应当代社会要求,随时把握社会发展变化趋势的要求。

②定量方法通过运用统计和数学分析而大大提高了社会研究的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并且讲求严密的逻辑推理,因而其结论更准确、更科学。

③定量方法还能大大提高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性程度,并能够对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精确的分析。

缺点:

①由于定量方法是对大量样本的少数特征作精确的计量,因而它在每个个案那里获得的数据往往较少,并且是比较表面的,很难获得深入、广泛的信息,容易忽略被调查者深层的动机和具体社会过程中的一些复杂因素。

②由于社会现象是错综复杂的,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往往有众多难以控制的影响因素。因此,很难客观、准确的确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③由于许多社会现象都是独特的,无法得出普遍的经验概括,因而也无法依赖数量分析。

第三章

简答题

1、简述选题的意义。△

选题过程对整个研究工作有重要意义。

首先、从研究工作的社会意义上看,一个合理的选题过程可以使有限的研究资源有效的集中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上,从而使研究资源得以合理的利用。

其次、从研究过程来看,选题规定着研究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整个研究工作的具体内容。

因此,社会研究中的选题过程往往是研究者对一个研究项目进行总体规划的过程,选题过程的质量对一项研究工作的整体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2、简述选题的标准。△△

所谓选题的标准,是指研究者评价和选择研究题目时所采用的一般标准。

选题的标准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标准。

客观的标准:一般包括题目的重要性、新颖性和可行性。

①选题的客观标准

选题客观性标准的基础在于选题要符合社会实践或理论发展的客观需要。

所谓“重要性”,指一项研究题目的意义和价值,它一般是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在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地位、作用而决定的。

所谓“新颖性”,又称“创造性”或“创新性”等,是指研究题目具有与其他人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

所谓“可行性”,指一项社会研究项目是否具备相应的研究条件。

②选题的主观标准

所谓选题的主观标准,指在选题过程中研究者根据自身价值观、态度、研究兴趣和其他自身条件而自觉或不自觉的设置标准。

首先,研究者在选题过程中要受自身价值观和社会态度的左右。

其次,研究者在选题过程中还受其学术兴趣的引导,尤其是在一些理论性的研究项目中,个人研究兴趣往往是选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准。

3、简述选题的新颖性标准。△

所谓“新颖性”,又称“创造性”或“创新性”等,是指研究题目具有与其他人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

首先,是研究领域的新颖性,即在一个新的、前人尚未涉足的实践或理论领域的研究,研究的新颖性是最高层次的新颖性。

其次,是研究视角的新颖性,即从不同的角度去对一个旧的问题进行新的研究,从而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再次,是研究内容的新颖性,即对前人已经研究过的问题补充不同的研究内容,从而进一步挖掘前人尚未发现的新问题,并丰富人们对有关问题的知识。

最后,是研究方法的新颖性,即采用新的方法对有关问题进行新的研究,以扩展或深化已有的研究,或突破以往研究的局限,发现以前难以发现的规律。

4、简述选题可行性的标准。△

所谓“可行性”,指一项社会研究项目是否具备相应的研究条件。

首先,是研究人员的可行性,即是否有足够的合格研究者及辅助人员。

其次,是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即现有的研究方法是否能够解决所想要研究的问题。

再次,是组织体系的可行性,即是否需要并且能够得到必要的组织配合。

另外,是物质条件的可行性,即是否具备完成该项研究所需要的时间、经费、工具和其他物质手段。

最后,是社会可行性,即该项研究是否符合法律、道德、习俗和政治标准,其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是否能够被社会所接受。

5、简述选题的过程。△△

所谓选题的过程,也就是在选题阶段需要进行的程序和工作,它一般包括:

①了解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②初步选择研究题目

③论证研究题目的意义

④确定研究的范围、层次、内容

⑤论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

6、简述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

(1)明确研究目的与研究性质

①确定研究目的

② 确定研究性质

(2)确定分析单位和具体的研究对象

①确定分析单位

②确定具体的研究对象

③确定调整对象

(3)确定研究方式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①确定研究方式

②选择资料收集方案

③设计资料分析方案

第四章

简答题

1、简述社会理论的含义和特点。△

社会理论是人对客观社会现实的反映。

(1)社会理论来自于社会实践(包括日常生活、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和科学研究等)。

(2)社会理论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能够反映一类社会现象的共同特点。

(3)社会理论具有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的功能。

论述题

1、试述社会理论在社会研究中的意义。△

首先,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之一。社会研究课题有两个方面的来源:一是来自社会实践,二是来自理论的发展。

其次,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许多社会研究课题,不仅来源于理论发展,并且其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修改、加深、和完善理论体系,进而促进理论的发展。

再次,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指导。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始终要一定的理论来提供指导。一方面,理论可以引导研究的方向,也可以指导社会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向。另一方面,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一定的概念和分析框架。

最后,社会理论可以为分析资料提供解释。在对定量研究资料的分析中,研究者可以得到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联系,这些相关关系是否代表着现实世界中社会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则需要通过理论分析来加以解释。

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所获得的资料也往往是少数的情况,而这些少数个案资料能否代表普遍的情况,也需要通过理论的分析来确认。

2、试述变量结构图示法的定义及有缺点。√

变量结构图示法,是首先找出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各种概念或变量,并用文字或其他符号来表述它们。然后按照它们之间可能的关系而将各个变量区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中介变量。最后按照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构而将各个概念和变量排列起来,从而形成理论模型图。

优点:① 可以包含许多变量。

② 能够较清楚的表示出各个变量之间复杂的因果和影响关系。

缺点:它难以表示出各个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④ 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的不同之处拜托各位大神

本书分为四大部分: 社会研究方法 基础;问题和设计;研究方式; 分析和综合。其中“ 社会研究 方法基础” 主要讨论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社会研究方法论的若干问题, 介绍有关社会研究的简史、社会研究方法体系及其基本类型, 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和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 本书与其他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书增加了社会研究简史, 这可以使读者了解社会研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问题和设计” 部分是本书最重要的部分, 集中了笔者对于我国社会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研究方式” 部分中的“调查研究”和“实地研究”是社会研究的主要方式;“ 分析和综合”部分中,在“量化资料的整理和分析”部分, 舍弃了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介绍, 侧重于针对学生在量化研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详细介绍了统计表的制作、 如何分组和分类以及怎样解读列联表或两变量交互表。 对质性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也作了专门的介绍。 内容简介 本书集作者二十余年的教学与研究经验,历时八年方告完成。 与同类教材相比,本书的特点在于: 第一,章节安排遵循“教学过程和研究过程相一致”的原则, 分为四大板块:社会研究方法基础、问题和设计、研究方式、 分析和综合,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不同组合。 第二,紧密联系国内社会研究或方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什么是“ 真问题”和“问题意识”、如何提出问题等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联系实际具体分析了理论(研究范式)对经验研究的解释力, 对于理论和经验研究之间的关系作了比较清晰地阐述; 针对国内滥用问卷倾向,对问卷设计的逻辑过程进行了仔细地梳理, 厘清了问卷设计的基本思路;对于学生在统计表制作、 引用和注释等方面易犯的错误作了重要提示。 第三,增加了一些其他教材介绍不多的方法,例如, 抽样方法中的一些特例、群体关系测量、累计量表设计技术、 访谈心理、列联表解读方法等; 对于一些其他书中语焉不详的方法和概念给了具体的解释; 尽可能运用国内比较成熟的社会研究成果进行说明; 研究报告撰写方法的介绍更贴近实际的写作过程。 作者简介 仇立平,男,现任上海大学 社会学 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 《社会》杂志执行主编。 曾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研究会理事、《中国青年报》 社会调查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仇立平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讲授社会研究方法, 并参与了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的讨论 和编写。他曾在《社会学研究》 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讨论社会研究方法的论文, 并在国内较早介绍和普及社会调查方法知识。 除了社会研究方法的研究和教学之外, 仇立平教授对中国社会分层研究亦有心得,并曾涉猎家庭、青年、 老人等研究领域。曾在《中国 社会科学 》(英文版)、《 社会学研究》、《社会》等着名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 调查报告近百篇,独立或合作出版着作、研究报告五部。

⑤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哪个版本比较好

本书结合国内外社会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和高等学校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的实际,对社会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式进行了通俗简明的介绍。在内容安排上,既兼顾到实际研究的逻辑程序,又兼顾到定量及定性研究方式和各种不同的资料收集方法及技术。作者还结合自己近三十年学习、实践、研究、教学的经验,介绍了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技巧。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本参考资料目录如下:
目 录
第一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篇社会研究基础
第1章导论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理论与研究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选题与文献回顾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研究设计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测量与操作化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抽样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篇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
第7章调查研究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实验研究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文献研究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实地研究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篇资料分析与表达
第11章定量资料分析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定性资料分析
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撰写研究报告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部分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中央财经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方法试题及详解
2.中央财经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方法试题及详解
3.中央财经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方法试题及详解
4.中央财经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方法试题及详解
5.北京科技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及详解
6.北京科技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及详解
7.北京科技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及详解
8.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及详解
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及详解

⑥ 社会研究方法的内容简介

威廉·劳伦斯·纽曼的《社会研究方法》(Social Research Methods)是一部概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经典之作。它是美国大学的通用社会学教材,同时它被译成多国文字,是一本具有世界声誉的经典之作。
《社会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第6版)(英文版)》是其最新修订的第6版的英文版。全书分5编共16章,分别介绍了理论与方法的关系,方法论的含义,文献检索与学术伦理,定量与定性研究的设计、测量与取样,实验研究,调查研究,非反应式研究、田野研究、历史比较研究,以及如何撰写研究报告等。
本书讨论范围广泛,论述严密,从社会理论基本范式到学科报告撰写,从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到各种复杂技术方法,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既适合专门研究人员,也是其他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本书包含大量图表和鲜活案例,同时吸纳社会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并附有详细的参考书目和丰富的网络链接,为师生教学和学者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

⑦ 社会研究方法分为三个层次

(1)简述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成。(东北财大2007年研)
(2)什么是社会研究的方法论?试述它所探讨的主要问题。(中财2010年研)
答:
(1)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成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方法论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或者说,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
a.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
b.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
c.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
d.社会研究者的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
e.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
f.不同研究方式的内在逻辑等。
②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是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通常,社会研究的具体方式可分为四种主要类型:a.调查研究;b.实验研究;c.实地研究;d.文献研究。其中每一种方式都具备某些基本的元素或特定的语言,构成一项具体社会研究区别于其他社会研究的明显特征。同时,每一种方式可以独立地走完一项具体社会研究的全部过程。
③具体方法与技术
具体方法与技术是指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资料收集和分析是社会研究过程中的两项重要任务,与四种不同的研究方式相对应,研究者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资料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
(2)研究过程的五个阶段
包括:①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②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③资料的收集;④资料的处理与分析;⑤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⑧ 社会研究方法 学术性调查报告在结构上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一、题目(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可行性(问题、解决)
五、研究提纲

⑨ 社会研究方法的相关内容

第四章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使社会展现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这一过程的内容、实质和规律,为我们具体研究社会历史现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一、 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一)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东西,最终都要在历史上消亡。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另一个过程的开始。正是这种有限的、无始无终的、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是如此。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绝不是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人类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是历史的产物。人类社会“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那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
人的认识也是一个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那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正如历史不具有最终的性质一样,人类的认识也不具有最终的性质。“真理是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而科学从认识的较低阶段向越来越高的阶段上升,但是永远不能通过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达到这一样,在这一点上它再也不能前进一步,除了袖手一旁惊愕地望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就再也无事可做了。”
恩格斯说:“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这一论述,为正确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二) 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即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在量变阶段,社会面貌总的说是稳定的,表现出自身发展的连续性;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便引起质变、飞跃,新质代替旧质,渐进性过程“中断”,表现出发展的非连续性。发展史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只有不间断的量的积累,才有间断性的质的飞跃。
坚持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对于我们正确把握历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联系和区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阶段的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毛泽东说:“我们反对革命队伍中的顽固派,他们的思想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前进,在历史上表现为右倾机会主义。这些人看不出矛盾的斗争已将客观过程推向前进了,而他们的认识仍然停止在旧阶段。……我们也反对‘左’翼空谈主义。他们的思想超过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有些把幻想看作真理,有些则把仅在将来有现实可能性的理想,勉强地放在现时来做,离开了当前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前的现实性,在行动上表现为冒险主义。”
(三) 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行和曲折性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否定旧事物,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有所抛弃、有所发扬,有所否定,有所肯定,即辩证的否定。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作为新事物的要素而成为新事物的要素而成为新事物的组成部分。特别是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一个周期之后,第三阶段的食物击中了前两个阶段食物各自的积极因素,成为更高级、更完善的食物。因此,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然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矛盾双方斗争此消彼长或次长比的复杂性,由于人们认识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和反复性,决定了事物的前进运动并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迂回的,表现为波浪式发展、螺旋式上升。列宁说,历史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不可能那样笔直又笔直。毛泽东说:“革命的道路,同世界上一切事物活动的道路一样,总是曲折的,不是笔直的。”
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历史观,既要反对历史循环论,又要反对历史直线论。坚持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历史辩证法,牢牢把握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同时在实践中自觉走曲折前进的道路。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
(一)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历史活动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这是因为:
第一,“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力量,都是以往活动的产物。人们拥有的生产能力决定与人们所处的条件,决定于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决定于在他们以前已经存在、不是由他们创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创立的社会形式。
第二,历史是一个合力。历史“最终的结果总是从需索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于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
自然界的发展是自发的、盲目的、无意识的;社会发展则是自觉地、有意识的。二者的区别,集中表现为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具有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包括选择“做什么”和“怎么做”,即包括选择实践目标、实践手段、实践方法等。主题选择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实践活动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这种选择并非只有非此即彼的正确选择或错误选择,还包括最优选择、次优选择等。同样是正确选择,是最优的还是次优的,对于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
(三)社会历史过程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
主体选择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就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
人们只有把握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当人们没有认识必然性的时候,必然性是盲目的,外在于人的;当人们认识并把握了必然性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必然性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社会力量完全像自然力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和考虑到它们的时候,起着盲目的、强制的和破坏的作用。但是,一旦我们认识了它们,理解了它们的活动、方向和作用,那么,要使它们越来越服从我们的意志并利用它们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就完全取决于我们了。”
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统一性,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多样性。社会历史过程作为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是科学的、辩证的决定论。
三、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若干重要方法
(一)历史主义的方法
认识社会历史,离不开现代人的眼光。但是,后人在认识既往的社会历史时,必须从特定的历史时代、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出发,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加以认识。列宁说:“在社会科学问题上有一种最可靠的方法,……那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能离开历史过程和历史条件,用个人的好恶、主观的模式等,去剪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我们要求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
历史的真实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的真实,二是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的真实。我们要把这两种真实统一起来,离开了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的真实,无从发现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而仅仅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又远远不够,还必须透过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把握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正如恩格斯所说:“现代唯物主义把历史看做人类的发展过程,而它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
坚持历史主义原则,既要反对否定一切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肯定一切的历史复古主义。对于历史遗产 要采取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
(二)科学预见的方法
对未来的预测、关注和把握,是人的自由的有意识活动的表现。研究社会过程、认识社会规律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社会历史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来解决当前和今后面临的历史课题,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过程和阶段,确立和设计未来社会发展的目标,宣召和选择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和路径,从而增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和被动型,做到在某一时间和过程发生之间未雨绸缪,掌握主动。
科学预见之所以可能,在于社会历史过程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现,而大量偶然性中又存在着某种必然性。正如恩格斯所说:“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透过偶然认识必然,便可以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前程。
(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马克思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研究社会历史过程必须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历史是人类社会自身的客观进程,逻辑则是对这一进程和历史顺序的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过程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社会历史进程在人类思维中的再现。因此,二者具有同一性。
但是,由于“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的,如果必须处处跟随它,那就势必不仅会注意许多无关紧要的材料,而且也会常常打断思想进程”。因此,逻辑对历史的反应不是机械的、照镜子式的反映,而是在科学抽象基础上对历史进程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逻辑反映历史又高于历史,只有上升
到逻辑的高度才能真正把握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因此,以科学抽象和逻辑的方式把我社会历史进程,就其实质来说,依然是历史的方式,它“不过摆脱了历史的形式以及起扰乱作用的偶然性而已”。
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观点,既要反对把历史碎片化、否认历史发展规律的错误倾向,又要反对从逻辑出发剪裁历史、用逻辑统一历史的错误倾向。

阅读全文

与社会研究方法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魅族的系统铃声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243
电脑鼠标箭头颜色设置方法求回答 浏览:868
电化学方法酒精检测 浏览:291
5孔插座安装方法 浏览:594
如何掌握争取的学习方法 浏览:419
电脑qq飞车起步最快方法 浏览:197
解析网页的常用方法 浏览:293
5厘米卵巢囊肿治疗方法 浏览:526
钢板测厚仪使用方法 浏览:56
通管道工具使用方法 浏览:525
引流最好的解决方法 浏览:316
东阿阿胶使用方法 浏览:674
汽车长期熄火正确方法 浏览:688
数学背答案教学方法 浏览:609
怎么去除蟑螂最简单方法 浏览:915
手术床使用方法 浏览:161
有什么方法清洗手机屏幕 浏览:788
假装高深莫测的正确方法txt 浏览:295
高效的复习方法有哪些 浏览:275
英国治疗腰痛的传统方法 浏览: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