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昆虫常用分析方法

昆虫常用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22-09-10 00:44:03

㈠ 简要叙述法布尔研究昆虫的方法与一般昆虫学家有什么不同

在法布尔那个时代,一般昆虫学家的研究是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睁大眼睛观察昆虫的触角、上颚、翅膀、足等,极少去思考这些器官的功能,不重视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

法布尔一反常规,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法布尔从不满足于仅仅记录昆虫的生活,他关注的是昆虫活生生的生命过程。



(1)昆虫常用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属于观察法,这种研究方法要求观察者在观察某种动物的行为时,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㈡ 昆虫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昆虫种类繁多,生境复杂,许多同种昆虫由于适应不同的环境,其形态和行为都可以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异,在昆虫分类学中,经常依据下列特征给昆虫分类。

形态学特征: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形态,重要的特征有成虫翅、口器、触角、足、雌雄外生殖器、卵和幼虫形态、化石形态等。

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包括昆虫的生活环境、寄主、食性、活动规律。

地理学特征:主要是地理分布格局。

生理学特征:包括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指标和信息素等。

细胞学特征:包括精子、细胞核和染色体。

分子生物学证据:包括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

依据形态特征可以区分大多数的物种,但关键的特征必须完整,不完整的标本有时会发生鉴定错误,例如,触角的缺失,我们可能把鳞翅目的蛾子鉴定为蝴蝶。

在步甲科分类中,由于对关键特征把握不准,历史上多次出现把拟步甲科的标本鉴定为步甲科。同样,一些距甲科的标本,粗心的研究者曾经作为天牛科的新种发表。

但是,仅依靠形态特征也有不少弱点,在鉴定隐存种时很容易失效。隐存种是指一组形态非常相似,甚至有些时候完全一致的物种,但它们符合生物学对于物种的定义,也就是说彼此不能够交配繁殖,或者在遗传特征上有明显的差异。

(2)昆虫常用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昆虫种类繁多,那么家中经常出现的害虫,如厕所经常出现的蛾蠓、家里养宠物可能出现的跳蚤以及蟑螂、衣鱼、蠹虫等等,昆虫种类很,大家都知道使用药物去灭治,但具体使用什么药物,有太多的抉择了。

1、重点对狗舍、猫垫、床铺、褥子、毛毯等进行喷洒,喷洒至表面微微潮湿。(衣物床单可稀释药液加水浸泡,30分钟后正常清洗,有效的消灭幼虫及虫卵)

2、 床铺、褥子、枕套等与人接触的物体表面不太适合直接喷在枕头床单上,但是可以稀释药液加水浸泡,然后30分钟后正常清洗,这样可以有效的消灭粘附在丝织品上的幼虫及虫卵。

如何用昆虫推断死亡时间和是否移尸

利用昆虫学知识来推断死后间隔时间,主要有三种方法:(1)根据昆虫的虫龄和虫体长度,推断死亡发生的时间。即将昆虫的虫龄大小和虫体长短与死亡时间进行比较,这种方法也称为“尸体上蛆长推断死亡时间”。大致方法是:结合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测量苍蝇幼虫(蛆)虫体长短,再粗略估算幼虫生长年龄,借以推断死后间隔时间。(2)根据尸体上昆虫类型,推断死亡时间。研究发现,尸体上昆虫不仅仅只有蝇类,也不仅只有某种蝇类,有时还有许多其他昆虫,而且不同品种的昆虫在尸体上的出现的顺序在时间上也有一定的规律。这样通过研究昆虫相互交替的品种及其规律,就可以推断死亡时间。这比单一昆虫品种推断死亡时要准确,也可靠些。(3)通过模拟培养,推断死亡时间。方法是把现场提取的活蛆、活蝇带回实验室,模拟现场气温、湿度、光照等条件进行培养,得到蝇从产卵到成虫所需要的生活周期数据。这样,可以通过对比现场提取蝇蛆的大小和实验室模拟培养得到的相关数据,准确推断“死亡时间”。利用昆虫学知识,推断是否发生死后移尸,主要是原理是:在自然界中,每一种昆虫都有一定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以及各自不同的习性和栖息习性,这些构成了每个地区的一定昆虫区相。人死后各类昆虫到达尸体的时间和顺序也有差别,先是蝇类、随之甲虫、蝎、蜘蛛等肉食昆虫。根据昆虫的这些特征,可以为法医学推断死后移尸提供参考。通常推断移尸,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方法:(1)尸体上出现当地没有的昆虫,可以推断尸体曾出现或经过其他地区,即发生了移尸;(2)尸体上有当地多见的昆虫,同时又发现当地没有或少见的昆虫,而且这种当地没有或少见的昆虫幼虫比当地多见昆虫的虫龄要“老”,说明尸体先在外地停留或经过,可推断尸体已被移动;(3)如果在从水中打捞上来的腐败尸体上发现有活的蝇蛆,说明入水前已经招引苍蝇产卵,并孵化出蛆。说明很可能是陆上杀人后移尸水中,而且移入水中时间不长;(4)如果发现陆上尸体上有水生昆虫,表明尸体是从水中捞出,即水中尸体移到陆地;(5)根据蝇蛆分布及尸体毁坏部位和程度加以分析。通常,蝇蛆一般主要出现在尸体向上、裸露的部位,这些部位毁坏也比较严重,而尸体接地、接物、受压的部位毁损相对较轻或无毁损。若尸体不易受侵袭部位发现大量蝇蛆,则说明可能移尸,而且目前接地受压部位可能是原始现场尸体的暴露部位。其实,利用昆虫学知识,除了可以进行死亡时间和是否存在移尸的推断外,在刑事侦查和民事诉讼中,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应用价值,如:(1)从汽车牌照、雨刷和雷达天线等汽车外部穿起部位,可以找到许多被撞死的昆虫,分析这些昆虫的种类和主要栖息地,就可以非常精确地揭示出汽车的行车路线。(2)某些毒品的植物,如大麻叶可黏附一些虫卵,通过鉴定这些虫卵的种类和发源地,可以帮助警方判断出毒品的产地。(3)在经济贸易,特别是国际贸易以海运方式运输时,由于运输时间较长,有时在收货后会发现货物有昆虫破坏。这些昆虫破坏造成的损失应当由谁来承担,常产生纠纷。

㈣ 怎样观察昆虫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观察自己喜欢的昆虫品种,也可以就地取材,观察一些常见的品种,无论观察什么,都先要了解一下要观察昆虫种类的习性啊,特征啊,生活环境啊,什么的,一来是方便野外寻找,二来是为我们的安全.

下面有一些昆虫的基本介绍,你可以看看,了解下
昆虫的习性
昆虫具有许许多多不同的习性,包括它们的活动和行为,但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趋性
趋性是指昆虫对某种刺激所表现出来的定向活动.最常见的趋性有:
趋光性:大多数夜出性的昆虫对短波光有强烈的趋性.因此,我们常用黑光灯进行诱集;蚜虫对黄色的光有趋性,所以在菜田中可用黄板进行诱杀.
趋化性是指昆虫对某种化学物质具有趋性.在菜田中,你看菜粉蝶总是在甘兰菜上飞来飞去,原来它们对十字花科蔬菜中含有的芥子油有强烈的趋性.近年来科学家们根据雄虫能在很远的地方闻到雌虫所散发出的性外激素气味的道理,研制出很多害虫的性诱剂,利用雄虫的这种趋性来引诱和消灭它们.
菜粉蝶 趋化性
二、食性
昆虫取食的习性叫食性.昆虫的食性可有两种不同的分法.如果按昆虫取食食物的性质将它们分为:
植食性:以植物的各部分为食物的昆虫,这类昆虫约占全部昆虫的40~50%,如:粘虫、棉铃虫、麦蚜等.
肉食性:以其它动物为食物的昆虫,如:瓢虫、草蛉、各种寄生蜂等.
腐食性:以动物的尸体、粪便、腐败的植物为食料的昆虫,如苍蝇、屎克郎等.
杂食性:是指象蟑螂一样既吃植物性食物,又吃动物性食物的昆虫.
粘虫 棉铃虫 寄生蜂 屎克郎 食性
如果按昆虫取食食物范围的广狭来划分,可将昆虫分为:
多食性:可在不同科的植物上取食的昆虫,如棉铃虫可为害几十个科的200多种植物.
寡食性:只在一科植物上取食的昆虫,如菜粉蝶和小菜蛾只在十字花科不同属的植物上生活.
单食性:而只能在一种植物上或者与它亲缘关系很近的几个种上取食的昆虫,例如梨大食心虫,只在梨属的植物上取食为害,绿豆象只为害绿豆,豌豆象只为害豌豆等.
三、假死性
有些昆虫,例如很多甲虫,当受到震动时,立即呈麻痹状态,从树上掉到地下,这种习性叫假死性.在害虫防治中,人们常常利用它们的假死习性,将它们集中消灭.
假死性
四、群集性和迁飞性
一种昆虫的大量个体聚集在一起的现象叫群集性.
昆虫群集在一起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临时性的,象舟形毛虫从卵块中刚刚孵化出来的低龄幼虫,群集生活,高龄以后四散为害.另一种是持久性的.例如东亚飞蝗,它们的群集性是受遗传基因控制的,从小到大,它们总是生活在一起.
东亚飞蝗 群集性 稻纵卷叶螟 小地老虎
还有的昆虫,象燕子一样有规律的飞来飞去,叫迁飞性昆虫.如粘虫,每年秋天飞到南方越冬,第二年春天再飞回北方,周而复始.在我国,许多农林害虫都具有迁飞性.例如,为害水稻的稻纵卷叶螟,为害作物根颈的小地老虎等等.
五、保护色和拟态

昆虫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为了能够生存下去,昆虫在漫长的演化道路上进化了一些其它保护自己的绝招,其中的一项就是具有保护色.在生长季节草地上的蚂蚱是绿色的,而当草叶枯黄后,蚂蚱的颜色也随之改变成与枯草一样的枯黄色.还有的昆虫,既有保护色,又能配合自己的体型和环境背景来保护自己.如尺蛾的幼虫、枯叶蝶的成虫、竹节虫等 .

希望采纳谢谢!!

㈤ 昆虫分类是什么

(insect taxonomy)

(侯陶谦)

认识昆虫的一种方法。其内容包括:用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与归纳,并逐个加以描述和命名;对鉴定出来的物种按其亲缘关系的远近,归纳成一个有次序的分类系统;以种群的观点研究昆虫的物种渊源、分布中心、进化过程和趋向,以及整个昆虫区系的形成、发展和演替,使人们能更有效地防治有害昆虫和利用有益昆虫。

昆虫的分类单元

昆虫是动物界(Animalia)、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中的一个纲——昆虫纲(In-secta)。纲以下的分类和其他动物一样,采用目、科、属、种等一系列单元。其中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也是基本的分类单元。种以上的分类等级则是代表在形态、生理、生物、生态特性等方面相近的若干种的集合单位。由于昆虫种类繁多,类群复杂,常在种以上的分类等级间添加新的分类单元。即:设亚级如亚纲、亚目、亚科、亚属;在目、科上添加总级,如总科;在亚科和属间添加族级等。种以下由于分布地域不同所产生的变异而形成地理亚种。以中国的马尾松毛虫为例说明昆虫分类的系统如下:

界 动物界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亚门 有气管亚门Tracheata

纲 昆虫纲Insecta

亚纲 有翅亚纲Pterygota

目 鳞翅目Lepidoptera

亚目 缰翅亚目Frenatae

总科 蚕蛾总科Bombyciodea

科 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

属 松毛虫属Dendrolimus

种 马尾松毛虫punctatus

亚种 文山松毛虫wenshanensis

昆虫的名称和模式

昆虫在科学上的名称采用林奈(C.Linn'e)所创立的双名法,即由属名和种名组成,均为拉丁或拉丁化了的词,在种名之后附命名人的姓。如为亚种则采用三名法,亚种名排在种名之后。如一个种已从原来的属移到另一个属,应将原命名人的姓加以括号。属以上各单元的名称和命名人的姓第一个字母一律大写。一种昆虫作为新种公开发表以后,若没有特殊的理由,名称不能随意更改。如后人将该种昆虫定为别的学名,按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的规定,应作为异名而不予承认。同一学名只能用于一种昆虫,如用作另一种昆虫(或动物)的名称则视为异物同名,也不能予以承认。后人有权对同名和异名进行订正。

描述新种时所根据的标本称模式标本。在属于新种的同一批标本中应选出一个典型的作为正模(Holotype),另选一个与正模性别不同的作配模(Allotype),其余用作参考的标本称副模(paratype)。模式标本是科学上的宝贵财富,是建立一个新种的主要依据。在鉴定种类中,如对原记载发生疑问或记载不详尽时,核对模式标本可避免误定。因此,模式标本要妥善保存,以备长期核对之用。各级分类单元都应有其模式,建立新属、新科等时均需指明所根据的模式种和模式属名。

昆虫的分类方法

世界各国的昆虫学工作者自开展昆虫分类以来,一直根据昆虫的外部形态进行分类。这一方法使用比较简便,且所鉴定的种类绝大多数正确无误。但近缘种,特别是种下分类单元,由于差别微小,有时难以根据形态特征进行明确区分。为此,人们在形态分类的基础上采用了一些新的方法,如将昆虫近缘种类的主要特征编制程序,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运算,求出相关数值绘制图表,依其相关位置而决定它们的关系亲疏;利用电镜区分近似种类精子或某部分的细微差别;利用血清反应研究昆虫的亲疏关系;通过层析测定近缘种的游离氨基酸,了解种间差异;查定染色体横纹次序的差异,区分近缘种类。这些新方法对研究昆虫亲缘关系有重要的作用,使人们能在新的水平上探索进化途径,及时解决形态特征不易区别的近缘种和种下分类单元的区分问题。但这些方法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条件,每次鉴定的标本用量也大,使用不如形态分类简便,而且只能得出一些数字或生化指标。因此,它们在昆虫分类中只是形态分类的辅助办法。

在鉴定昆虫种类和类群时常使用检索表。其编制方法是,用分析和归纳的方法从不同种类或分类单元的特征中挑选出比较重要和稳定的特征作成简短的条文,然后将条文按一定格式进行编排。检索表的格式有双项式(对列式)、单项式(系列式)、分叉式、锯齿式(退格式)等,其中前二类较常用。

昆虫的分目

昆虫纲根据翅的有无、翅的类型、变态的类型、跗节的数目等进行分目。分目的数目变化较大,林奈(1758)分为7目,勃劳尔(F.Brauer,1885)分为17目,波尔纳(Q.J.Borner,1904)分为22目,布鲁斯和梅兰德(C.T.Brues & A.L.Melander,1933)分为34目;中国昆虫学者陈世骧(1958)、周尧(1964)分为33目,蔡邦华(1955)分为34目。蔡的昆虫各目如下:

无翅亚纲Apterygota

增节变态类Anametabola

1.原尾目Protura

表变态类Epimetabola

2.弹尾目Collembola

3.双尾目Diplura

4.缨尾目Thysanura

有翅亚纲Pterygota

原变态类Prometabola

5.蜉蝣目Ephemerida

不全变态类Hemimetabola

6.蜻蜓目Odonata

7.蠊目Blattaria

8.螳螂目Mantodea

9.等翅目Isoptera

10.缺翅目Zoraptera

11.翅目Plecoptera

12.竹节虫目Phasmida

13.蛩蠊目Grylloblattodea

14.直翅目Orthoptera

15.纺足目Embioptera

16.重舌目Diploglossata

17.革翅目Dermaptera

18.同翅目Homoptera

19.半翅目Hemiptera

20.啮虫目Psocoptera

21.食毛目Mallohaga

22.虱目Anoplura

23.缨翅目Thysanoptera

全变态类Holometabola

24.鞘翅目Coleoptera

25.捻翅目Strepsiptera

26.广翅目Megaloptera

27.脉翅目Neuroptera

28.蛇蛉目Raphidiodea

29.长翅目Mecoptera

30.毛翅目Trichoptera

31.鳞翅目Lepidoptera

32.双翅目Diptera

33.蚤目Siphonaptera

34.膜翅目Hymenoptera

森林昆虫分目概述

不同种类的昆虫有各自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繁衍环境。常见的森林昆虫主要隶属于等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脉翅目、膜翅目、双翅目。

等翅目

俗称白蚁。全世界已知2000余种,中国已记录250种。体小而柔软,暗色或灰白色。口器咀嚼式。触角念珠状。有或无翅,有翅者前后翅大小、形状、脉相和质地均相似。跗节4或5节。尾须短,1~3节。营群体生活,每个蚁巢内有几种不同类型的个体,包括生殖蚁和非生殖蚁。生殖蚁有原始生殖蚁和补充生殖蚁两类。原始生殖蚁由若蚁变为成虫后,两对翅充分发达,称长翅型,在春末夏初的闷热天气离巢分飞,找到配偶后落地交配,翅沿基缝脱落,入土建立新群。每个蚁巢中一般仅有原始生殖蚁一对,称蚁后和蚁王。蚁后专司产卵,繁殖后代,可生活6~15年。补充生殖蚁的翅短或无翅,在蚁后夭折或生殖力减退时,可发育成为生殖个体。非生殖蚁包括工蚁和兵蚁,均为无翅个体,各有大小不同的类型。工蚁在群体内数量最多,司觅食、筑巢、抚育幼蚁、培养菌圃等劳务活动。兵蚁头部发达,上颚强大,司保卫群体的职责。白蚁生活隐蔽,怕光,除原始生殖蚁在分群时离巢婚飞外,其他时间不暴露于外。按其筑巢习性可分为木栖性、地栖性和地木两栖性三类。取食木材或含纤维的加工品,如纸张、书籍等。有些种类可取食苗木根茎及活立木。

直翅目

包括蝗虫、蟋蟀、螽蟖、蝼蛄等常见昆虫。全世界已知22500余种,中国记录约2000种。体中到大型。下口式,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或剑状。前胸发达。前翅狭长,皮质;后翅膜质,臀区大,不飞行时作扇状褶叠于前翅下。有无翅或短翅种类。后足大多为跳跃足,少数前足为开掘足。雌虫除蝼蛄外,产卵器均较发达。尾须1对。渐变态。若虫一般5龄,其形态、食性和生活环境均与成虫相似。多数种类生活于地下或树上。大多善跳跃,能迁飞,如飞蝗可以成群迁飞几百至几千里。一年1~2代。多数为植食性,竹蝗、非洲蝼蛄和大蟋蟀等是林业上的重要害虫。螽蟖科的一些种类为肉食性,取食鳞翅目幼虫,是害虫的天敌。

半翅目

俗称蝽象。全世界已记载约28000种,中国已知约1300种。体扁平。触角丝状。口器刺吸式,由头端生出。前翅基半部皮质,端半部膜质,不飞行时平覆于体背面,两翅端部互相重叠;后翅膜质。少数种类翅退化或无翅。前胸背板和中胸小盾片发达。后足基节附近有臭腺开口,受惊扰时可放出似臭椿的气味。渐变态。一年1代,以成虫越冬。多数陆生。成虫和若虫一般以植物汁液为食,不少种类是林业上的重要害虫。部分种类猎食其他昆虫,是害虫的天敌。有些种类吸食人畜血液,传播疾病。水生种类许多为捕食性,除捕食其他昆虫和蝌蚪外,还捕食鱼卵和鱼苗,对养鱼业有一定危害。

同翅目

全世界已记载约3万种,中国已知1200余种。体小至中型。触角刚毛状或丝状。复眼发达。口器刺吸式,从头部后端生出。前翅质地均一,膜质或稍加厚,不用时呈屋脊状或平置于体上。有的种类无翅。介壳虫雄虫后翅退化成平衡棒。除雄介壳虫及粉虱为全变态外,其余为渐变态。植食性,吸食叶或幼嫩枝、干汁液。除直接为害外,有的能传播植物病毒,有的形成虫瘿,有的产卵于植物组织内而造成伤害。许多种类是林业上的重要害虫。白蜡虫、紫胶虫和五倍子蚜等是重要的资源昆虫。

鞘翅目

俗称甲虫。是昆虫纲中最大的一个目,全世界已知33万余种,中国记录6000余种。体坚硬。头部发达,有的种类头部延长成喙状。口器咀嚼式。触角一般11节,形状不一。前胸发达,中胸小盾片三角形,外露。前翅角质或皮质,无翅脉,称鞘翅,置于体背面覆盖于中后胸、后翅及腹部背面上,起保护作用。腹部一般10节;有的愈合或消失,只可见5~8节。多数全变态,少数复变态。大部分陆生,少数水生。完成一个世代的时间随虫种而异,一至几个月甚至几年不等。幼虫的食性和生活环境一般和成虫不同。植食性的种类许多是林业上的重要害虫,如金龟子、叩头虫、象甲、叶甲、天牛、吉丁虫、小蠹虫等。捕食性的种类如瓢虫、步甲、郭公虫等,是害虫的天敌。

鳞翅目

俗称蝶、蛾。是昆虫纲第二个大目,全世界已知25万种,中国记录8000余种。体小至大型。复眼发达。触角丝状、羽毛状、球杆状等。口器虹吸式或退化。翅两对,膜质。翅面、身体和附肢密被鳞片。少数种类雌虫无翅。翅不用时呈屋脊状置于体两侧或竖立于体背面上(蝶类)。跗节5节,有的种类前足退化。幼虫除3对胸足外,还有2~5对腹足,腹足的端部有趾钩。全变态。多数成虫取食花蜜或不取食,少数吸食果汁而造成危害。蝶类多在白天活动;蛾类一般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幼虫多数为植食性,食叶、蠹茎、蛀果或取食种子,许多种类是林业上的严重害虫。桑蚕、柞蚕、蓖麻蚕等幼虫吐丝结的茧是纺织丝绸的原料,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脉翅目

全世界已知约4000种。体小至中型。触角细长。丝状或栉齿状、念珠状等。口器咀嚼式。前胸一般短。翅2对,膜质,形状大小和脉序相似,翅脉多,脉序网状,各纵脉到翅缘多分叉。少数种类翅脉简单,体、翅被覆有白粉。足细而短,跗节5节。腹部细长。全变态。幼虫衣鱼型或蠕虫型,头前口式,咀嚼式口器,上颚和下颚左右各合成尖锐的长管,适于吸食其他昆虫的体液。幼虫大部分陆生。成虫和幼虫均捕食蚜虫、介壳虫、木虱、叶蝉及鳞翅目、鞘翅目的幼虫和卵,是害虫的天敌。

膜翅目

包括蜂类和蚁类。全世界已知12万种。体微小至中型。复眼发达,单眼3个(少数无单眼)。触角丝状或膝状。口器除蜜蜂为嚼吸式外,其余为咀嚼式。翅膜质,两对,有些类群的翅脉显着退化;前翅大于后翅,后翅前缘有一列翅钩和前翅相联接。腹部第一节常合并入胸部,称并胸腹节。产卵器一般较发达,锯状或刺状。全变态。幼虫食叶性的为蠋式,有腹足6~8对,无趾钩,头的每侧只有一个单眼;蛀茎的种类足常退化;其他种类的幼虫无足。蛹为离蛹,多包于丝质茧中。本目昆虫食性复杂,捕食性和寄生性种类捕食或寄生农、林业害虫,对人类有益。叶蜂、树蜂和茎蜂等植食性种类,食叶或钻蛀茎干造成危害。大多进行两性生殖,有些种类则进行孤雌生殖或多胚生殖。蜜蜂、蚁及胡蜂有群栖的习性,称社会性昆虫,同一群体内的个体在形态及生理上有所分化。后蜂(蚁)和雄蜂(蚁)专司交配繁殖。工蜂(蚁)专司筹食、营巢及抚育幼蜂(蚁)。蚁类还有兵蚁,负责保卫群体,防止敌害侵扰。

双翅目

包括蚊、蝇、虻等类。全世界已知9万余种。体小到中型。触角丝状、环毛状、具芒状等。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仅一对发达的膜质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少数种类无翅。腹部仅可见4或5节,末端数节内缩为伪产卵器。全变态。幼虫蛆形。蛹为被蛹或围蛹。生活习性复杂,幼虫和成虫的食性、生活场所往往不同,约有半数种类的幼虫生活于水中。植食性的幼虫蛀果、潜叶、蛀干及造成虫瘿等,如瘿蚊科、实蝇科、潜蝇科等多属农林害虫;腐食性或粪食性幼虫取食腐败的动、植物残体或粪便;捕食性幼虫生活于水中、土中、树木中、作物上等,有些是害虫的天敌;寄生性幼虫寄生于害虫体内,是影响害虫发生数量的重要生物因子之一,但有的是养蚕业的害虫和家畜的寄生虫。许多成虫取食植物汁液、花蜜作为补充营养,有些种类则吸食人、畜血液。

㈥ 昆虫的积温法怎样的

就是利用有效积温法则进行测报的方法。有效积温(K)是指昆虫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要的发育起点以上的温度的累加值,是用来分析昆虫发育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有效积温法则是:昆虫完成某一虫态或一个世代的发育所需要的有效温度积累值是一个常数,单位以日度表示。

㈦ 杀虫剂的常规活体生物测定有哪几种

杀虫剂的常规活体生物测定技术是在长期的杀虫剂筛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技术。有些经典的方法和配套的设备在现在的应用中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现将各类方法介绍如下:

(1)触杀作用(contactaction)。由于许多杀虫剂都具有触杀活性,因此,这方面的毒力测定方法及仪器很多。常用的方法有喷雾法、喷粉法、浸液法、点滴法、药膜法。

①喷雾法:喷雾法及喷粉法都是基于模拟田间实际防治时的施药情况,尽量使昆虫体表获得的药剂剂量相同且均匀。现在主要的试验用喷雾仪器有Hoskings横筒喷雾器、Campbeil转盘式喷雾器、沉淀降雾装置、Potter喷雾塔。

②喷粉法:喷粉法与喷雾法目的大致相同。此方法的优点在于喷洒不仅均匀,同时不只局限于上表面,而可使被喷的对象各个表面均可喷到。

③浸液法:浸渍法使用的对象一般是水生昆虫(如蚊子幼虫、水蚤)、储粮害虫、介壳虫及蚜虫、供试昆虫的卵。对蚊子幼虫,可做长时间的浸液接触处理,即直接浸于一定浓度的药液中,一定时间后观察结果。其他的陆生昆虫时间较短,一般几秒钟到几分钟不等。

④点滴法:其原理是将一定剂量的药剂滴在昆虫体壁上,以观察药剂对穿透昆虫体壁的触杀毒力。此方法是杀虫毒力测试中最精确的方法,也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测试技术,大多数的目标昆虫及螨类都可以运用。

在滴加药液前一般要先将昆虫麻醉,以免因为昆虫的自身运动影响实验操作准确性。麻醉的一般方法有冷冻法、乙醚处理法、二氧化碳处理法。另外,还需要注意昆虫的握拿方法,尽量不对供试昆虫造成机械伤害,对体型较大的昆虫可以用手拿,对较小的昆虫可以将昆虫吸在吸管管口上加药,在管口上加上细纱布效果更好。

⑤注射法:该法的使用也相当广泛,且使用仪器与点滴法有所类似,也有施药量精确的特点。只不过注射法是将药剂注入供试昆虫的体内,而非点滴在体表。

⑥药膜法:该方法是一种接触处理方法。原理是通过喷雾、喷粉、点滴、涂抹、浸液等方法,将一定量的药剂均施于滤纸、玻璃板或蜡纸上,形成一个均匀的药膜,再将供试昆虫放在上面,爬行一定的时间,然后再转移到正常的环境下,一定的时间后观察记录昆虫死亡情况。

此法适用于一切爬行的昆虫,也可用于某些飞翔的昆虫(如蚊、蝇等成虫),可以制作一个方形的玻璃盒,盒的6个面的内部都经过药膜处理,使得无论昆虫停息在哪里,都一样接触到药剂。另外,药膜放置不同时间后,或经过风化或日晒等处理后,再放入供试昆虫,可以测定药剂的持效性。

(2)胃毒作用(stomachaction)。其原理是利用昆虫的贪食性,在昆虫取食正常食物的同时将药剂食入,检测药剂是否能通过昆虫的消化道对昆虫产生毒力。一般方法有饲喂法、饲饮法、口腔注射法。

①饲喂法:饲喂的方法又分为无限制给食法及定量给食法。根据饲喂的方式又分为叶片夹毒法及单叶饲喂法。其中叶片夹毒法(sandwichmethod)最为常用。叶片夹毒法是在两叶片中间均匀的加入一定量的药剂,饲喂昆虫,药剂随叶片一起被昆虫食入,根据被吞食的叶片面积计算吞食的药量。为使加在叶片上的药剂量均匀,通常在一张叶片的一面通过喷粉、喷雾、涂布或滴加药剂等方法予以施药。待药液干后,将另一张叶片的一面涂抹浆糊或明胶后相互黏连,投喂昆虫。其优点是避免了药剂与虫体的直接接触,排除了药剂对昆虫的触杀作用。

吞食药量的计算是以试虫吞食叶面积乘以单位面积叶片的剂量,从而求得每头试虫单位体积中所取食的剂量(μg/g)。叶面积的计算有几种方法:1)方格纸法:将试虫吞食剩余的叶片放在方格纸上,计算所食方格纸的数量,算出方格的面积,2)叶面积测定仪法:采用叶面积测定仪直接测定吞食的叶面积;3)电脑扫描法:用数码相机摄下每个处理中试虫吞食后剩余的叶片,通过电脑计算出叶面积。

致死中量的求法是按每头虫吞食剂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并标明该剂量下试虫的死活情况,从而将虫划分成生存组、生死组和死亡组。

1~8号为生存组,9~40号为生死组,41~47号为死亡组。生死组中既有生存的又有死亡的,分别计算生死组中生存个体和死亡个体平均吞食的药量,记为A和B。即A=(生死组活虫剂量总和)/生死组活虫总数,B=(生死组死虫剂量总和)/生死组死虫总数,LD50=(A+B)/2。

杀虫剂对某种昆虫的食药量反应示范

A=(0.21+0.23+0.28+……+0.64)/16=6.00/16=0.375

B=(0.20+0.22+0.25+……)+0.65/17=5.89/17=0.368

LD50=(A+B)/2=(0.375+0.368)/2=0.372(μg/g)

该法的缺点是无限制饲喂法无法控制单一供试昆虫的取食量,定量给食法也不能排除昆虫吞食后呕吐行为等未知因素的影响,且计算昆虫食用叶片面积的方法不是十分精确,从而影响所食药剂的剂量。另外,也比较费事、费时,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咀嚼式口器的昆虫。

饲喂法中,除了饲喂叶片外,还有饲喂毒饵等方法。

②饲饮法:此法适用蝇类、蝽类等有吸食习性的昆虫。也分为自由饲饮法和强制饲饮法。自由饲饮法是一种无限制的饲饮方法,让昆虫自己取食配好的混有药剂的糖液,通过测定吸食前后昆虫的重量或药液的体积计算昆虫吸食药剂的量。而强制性饲饮法就是将昆虫固定后,将装有药液的移液管口放在昆虫的口边,昆虫吸食到一定的体积后就移开移液管,这样可以保证每头虫体吸取药剂的量相同。另外,还有一种口腔注射法,该方法是将含糖的药液直接用注射器注入昆虫口腔内,强迫其吞食。一般要求针尖光滑,以免刺破口腔内的组织,并且要求操作技术熟练。

(3)熏蒸作用(fumigationaction)。熏蒸剂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或固体,但最终都要以气态的形式通过昆虫的呼吸系统起到毒杀作用。气体易扩散的性质决定了熏蒸剂必须在密闭的环境下使用的特点。因此,药剂的熏蒸作用的检测也必须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并且要求不能以固态或液态的状态与昆虫直接接触。所有的熏蒸作用测定的方法都是基于该点来设计的。

目前熏蒸剂的仪器装置主要有静止气体的测定方法装置、有气流出入控制的熏蒸器。一般一些简单的熏蒸器都属于前一种,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密闭的容器内充入饱和的气体,通过控制放入供试昆虫的时间来控制对充入气体的吸收量或调节容器内气体的浓度,达到控制剂量的目的。

另外,对土壤熏蒸剂在设计实验方法时还应考虑到土壤的物理及化学性质上的调节等问题。

(4)内吸作用(systemicaction)。内吸作用的基本原理是将药剂通过处理植物的某一特定部位(根、茎、叶或种子)后,药剂能被植物吸收,并通过传导,到达其他部位,让昆虫取食未直接用药的部位后观察昆虫是否中毒死亡,以判定药剂是否具此特性。

据此原理处理方法通常被称作直接测定法。不同的施药部位,处理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如果是从根部吸收的处理方法,可将植物主根顶端切除,留存部分插入盛药液的小指形管内,保存侧根浸入营养液中,或将营养液中加入药液配成所需的浓度,主侧根全浸在其中;如果从叶部施药,可用滴灌或毛笔蘸药涂抹甚至局部喷雾的方法将药剂施于叶片的正面或正反两面;如果是从茎部施药,木本植物可在茎部包扎一圈具有一定浓度药剂的脱脂棉,外部再以塑料布缠绕后包扎,如果植物较幼嫩可用涂抹的方法将药液涂在茎上,老树则需要将老树皮刮去一层后施药;如果试验种子的内吸作用,一般可将种子用浸液的方法处理,药液一般相当于种子重量的两倍,或以浸泡时完全淹没种子为度。

另一种被称为间接测定法,用药液处理植物的局部,一定时间后取未处理的部位加以研磨,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汁液,再放入一定数量的孑孓或水蚤观察其死亡情况,利用此浸液法间接测定该药剂是否有内吸作用。

(5)拒食作用。拒食作用的设计方法通常跟胃毒作用的方法相同。但是观察的结果通常不是供试昆虫的死亡率,而往往是昆虫的取食量或是昆虫对食物的所食部位和昆虫体重的变化等做的分析,作为药剂对供试昆虫是否有拒食活性的依据。

一般对食叶咀嚼式口器昆虫的拒食活性的测定方法为叶碟法。即将药剂均匀施加在叶片上,制成大小相同的叶碟,放在保湿的培养皿中,后放入供试昆虫。其中在同一培养皿中交错放入处理叶碟与对照叶碟的方法叫做选择性拒食活性测定法。仅放入对照或处理叶碟的方法叫非选择拒食活性测定法。如,黑色圆圈表示加药的叶片,白色圆圈表示未加药的叶片。A表示选择拒食活性的测定,B、C表示非选择拒食活性的测定。让供试昆虫取食一定时间后,将残存的叶片取出,算出昆虫取食叶片的面积。通过公式计算出拒食率:

叶碟法

(6)引诱作用。引诱剂基本上可分为性引诱剂、食物引诱剂和产卵引诱剂。

粗略的测定方法可以通过设置诱惑陷阱。如在纱笼中放入一个有黏胶的架子,黏胶中央黏上滴有药剂的棉花,引诱目的昆虫。对体型较大的昆虫,可以将黏胶换成毒气瓶,通过计算诱集昆虫的数量,判断药剂的有效率。

这些方法多数是在田间操作的,易受气候因素及田间昆虫数量多少的影响。在实验室测定的方法中很多要用到嗅觉计。基本原理是让昆虫在两个可选择的道路的分叉处,这两个道路一个支路放有待测药剂,另一个则没有。观察昆虫进入哪一个支路。如果药剂没有作用,则昆虫进入两条支路的几率是相等的,而一旦引诱剂有作用,作用越强,昆虫被引诱的数量越多。

(7)驱避作用。其原理与引诱剂的原理类似,在试验设计时也可以用到嗅觉计,方法大致相似。

(8)生长发育与生育干扰作用。有此性质的化合物通常不直接杀死昆虫,而是通过干扰昆虫脑激素、保幼激素、蜕皮激素和几丁质的合成导致昆虫生长、变态、滞育等生理现象发生改变,间接导致为害降低的目的。试验方法可以通过以上介绍的胃毒、接触、熏蒸、内吸等处理方法,观察昆虫蜕皮、化蛹、羽化的变化及其形态的变化、产卵量及卵的孵化率等指标来观察药剂作用的效果。

阅读全文

与昆虫常用分析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devondale奶粉使用方法 浏览:243
黑枸杞剪枝方法图片 浏览:549
汽车导航拆卸安装方法 浏览:533
流鼻涕需要用什么方法让他治好 浏览:244
电热棒使用方法 浏览:144
统计指数的计算方法 浏览:936
铁皮石斛种植方法能种在石头上 浏览:174
高冰种翡翠原石鉴别方法图解 浏览:401
租房喝水的正确方法 浏览:821
月见草油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4
玉树菇食用方法 浏览:955
子宫上长了瘤子消除最佳方法 浏览:476
led灯接线柱焊接方法视频 浏览:657
ipad如何隔空手势操作方法 浏览:423
如何起小运的方法 浏览:373
有什么草本方法祛痘 浏览:307
北京幼儿教育方法培训班哪里有 浏览:586
用什么方法可以去除手机后面杂质 浏览:458
光纤测量尺的使用方法 浏览:376
矶竿不带漂的使用方法 浏览: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