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举重运动员的训练方法

举重运动员的训练方法

发布时间:2022-09-09 13:27:48

‘壹’ 举重运动员平时都是怎样锻炼的

举重运动员平时要进行训练,以增加自己的肌肉以及全身力量。他们平时是这样锻炼的:1.抱着人深蹲。2.举重。3.跑步。4.晚上减少运动。

‘贰’ 举重运动员的肌肉是如何锻炼的 急!

很专业的问题。。。举重运动员的训练,不仅区分年龄阶段,公斤级和个人体质差异等,其训练方法各自不同,因人而异。只能大体说一下。

这是一套针对15岁、15~17岁、17~20岁三个不同年龄阶段举重运动员的训练计划。采用该计划训练的运动员至少须经过6~12个月的训练学习。在制定计划时已考虑到训练的周期性因素(平均一周3~5次),这个计划可以作为国家队后备队员训练体系的基础。
为了完成各种组合练习,运动员应具备良好的体能,必须特别注意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提高速度和速度力量,可以通过跑、跳、投掷、负重练习来达到。首先将训练计划的框架大致介绍一下。
居首位的是专项辅助练习,它包括:
标准练习:抓举、挺举、提铃至胸、从预备姿势上挺。
最大力量练习:抓举、抓举下蹲、挺举、挺举握一耸肩屈臂伸直、胸前负铃深蹲、颈后负铃深蹲。
爆发力练习:抓举、挺举。
灵活性、速度、协调性练习:杠铃置于与腰同高抓举、坐推、悬垂提铃至胸、箭步推举、箭步挺举。
一般肌肉力量练习:在体操器械上屈体、肩负铃上体屈伸、腹直肌和腹外斜肌练习、在肋木上悬垂抬腿、卧推、引体向上。
进行最大力量练习时,抓举和挺举的举铃最后一刻要耸肩。具体练习:耸肩、抓举握屈臂伸直至头上方;耸肩、挺举握屈臂抬至胸部一这个动作类似屈臂伸直到头上方的预备动作,中速。以上练习有助于发展下蹲所需的肌肉力量。
最大力量练习包括胸前负铃深蹲,它可以发展挺举举铃后起立的力量。颈后负铃深蹲的重点在于训练开始举铃时使用最大力量,这也可作为上挺的一般力量练习。抓举下蹲也属于这组练习。
抓举可以练习速度力量。
灵活性和速度练习:从腰部提铃(挺举握和抓举握);箭步推;标准下蹲推。
肌肉力量练习:俯卧在体操器械上,肩负杠铃挺身,锻炼躯干肌;在肋木上身体悬垂做抬腿、向左、向右转腿:凳上卧推(宽握和窄握)、坐推、引体向上(练习背阔肌、上肢肌、肩带肌)。
以下动作可以构成一组练习:耸肩,屈臂向上举铃,直臂定住,同时缓慢下蹲,不举踵,大腿不用力。完成颈后负铃深蹲时,运动员应该最大限度地下蹲,坚持3s,起身时杠铃位置保持不变。
颈后负铃深蹲。首先应测量大腿长度,这样可以在完成提铃至胸动作时将杠铃固定在测得的高度上。通常杠铃位置比较低,运动员需“潜在”杠铃下做下蹲和起立动作。另一组有身体主动前倾动作的练习是先肩膀用力悬垂提铃,而后屈臂双臂用力提铃,杠铃提起时紧贴身体。
挺身。身体俯卧,两腿伸直,做俯卧挺身或俯卧两头起,上体尽量与腿成90°。颈后可以负重。
为了练习腹直肌,在肋木上身体做悬垂,两腿抬至手高,两膝绷直;左脚尽量触摸右手,右脚去触摸左手,这个动作可以发展腹外斜肌力量。
坐推。坐推举铃时身体不用力,背部保持不动。
如果该计划用于青少年训练,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运动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应该加大训练强度,减少动作数量,增加新的动作组合。必须特别重视能明显提高运动成绩以及训练战术和灵活性的组合练习,以扬长避短。
训练分期:大运动量训练持续两周后,应有一周减小强度训练(见表1)。
强度:在训练中,一般辅助练习与专项辅助练习各占多大比例并不确定。对于抓举训练来说,这种比例分配是根据抓举最好成绩、抓举时屈膝能达到的最大程度、从腰部开始的抓举、髋上拉及坐推最好成绩来确定的。
挺举练习比例则是根据以下动作的最好成绩确定的:提铃至胸,挺举、胸前负铃深蹲、颈后负铃深蹲、窄上拉、悬垂提铃至胸、箭步推、箭步挺举。
宽握和窄握耸肩举臂练习。首先应加强力量练习,因为最大负荷练习所占比例取决于运动员本身力量的大小。当运动员力量增大后,建议转入最大强度的训练。
一般力量练习。这些练习针对发展横肌、固定肌的力量。完成这些练习时需额外负重,重量要达到运动员最多只能举起5~8次的程度。
肩带练习。不同年龄阶段的运动员训练中传统练习(挺举和抓举)与辅助动作练习所占比例不同:14~15岁为50%;15~17岁为35%~65%;17~19岁为30%~70%。
训练分期:一年由48个训练星期或4个大周期组成。每个大周期有12个星期构成,其中6个星期用来进行最大力量练习;3星期—爆发力、速度练习;3星期—灵活性/速度练习(比赛时期)。一个大周期训练结束后,应该对挺举和抓举提出新目标。

设计练习时应考虑到年计划与大周期不同阶段的因素(见表2)。

挺举和抓举试举最高重量:有两套训练方案可供采用。
方案1
最大重量百分比试举次数组数
75% 14
80% 14
85% 13
90% 32
95% 11
100%11
方案2
75% 14
80% 14
85% 13
90% 12
95% 11
100%11
80% 22
每个星期都设置有相应的专项辅助练习。练习重复频率越高,运动越适应。这样可以对运动员某方面素质已达到的水平加以巩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致力亍训练提高某几方面的素质比短期内试图同时训练、培养所有素质更为合理。
如果要将针对发展力量的抓举练习纳入高水平运动员训练计划之内,就应该在进行这些练习的同时,辅以其它练习,例如屈腿胸前负重起、屈腿抓举(始终保持直臂)等。
专业人士可以更详细解答你的疑问。

‘叁’ 举重训练领域有哪些着名的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都是根据不同教练、赛事时间来安排的,就拿举重运动员来说,他们一般一年分为两个周期进行训练,11月至4月为冬训,5月至10月为夏训。每个周期又分为准备期,基本期,竞赛期,休整期

一、准备期

主要任务,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有氧能力,承担大负荷量训练的能力;打好全面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基础。本阶段,专项成绩增长较慢,一般素质强度应达到较高水平,并加强体能储备。

训练时间为四十天左右(约6周)

对于业余的力量爱好者来说,准备期,应提高自己的有氧能力,柔韧性,适当加强小肌肉群力量,反应和灵敏度,提高各个关节的协调性。安排一些跑步,跳跃,球类的运动并进行拉伸增强关节活动范围防止受伤。力量训练量和强度逐步增加,先加量再加强度。

二、基本期

基本期,主要发展专项耐力和专项辅助能力,加大专项训练的比重和负荷量,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减少到20%左右,负荷量和强度达到较高水平。提高腰,腿,支撑三大力量,为提高,原有的运动成绩积累有效的负荷量。

训练时间为三个月(约为12-13周)

对于业余力量训练爱好者来说。本期你需要制定一个12到13周的详细训练计划。不断的提高想提高力量,例如深蹲,卧推,实力举等。在规定时间段内提高强度,运动量适当减少。

三、竞赛期

竞赛期,主要提高专项能力和专项技术水平,加强心理训练,智力训练基础战术训练,和赛前思想教育,增强竞赛动作的训练比重。

训练时间为一个月(4周左右)

对于业余力量爱好者来说,可以继续走基本期的路线。或者在保持力量的前提下,冲击一下自己的极限重量。假如你喜欢力量举,可以找一些国内的比赛参加一下。竞赛期的训练强度应在基本期基础上,强度达到较高水平,负荷量有所下降。

四、休整期

休整期的主要任务是疲劳的机体得到充分的恢复,此阶段,保持一定的训练水平,总结经验教训,为迎接下一个周期做好准备。

训练时间为二十天左右

主要以休息为主,保持一般身体素质的训练。可以选择慢跑,球类,游泳,小力量训练等活动,来进行恢复。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相对较小。

举重运动的训练原则:

1、专项性原则(Specificity)

训练计划的制定必须满足专项需求;运动项目具有自己的特点,对运动能力的需求也不相同,在制定训练计划时,练习的内容要尽可能地贴近实际运动情况。

例如,篮球和排球运动员,在实际运动中经常起跳,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就要注意发展腿部蹬伸的力量,以提高弹跳能力。永远不要训练运动员做与他们的比赛无关的练习内容,就像长跑对于举重运动员是无效的。

2、超负荷原则(Overload)

这条原则决定你究竟应该进行多重负荷的力量练习。训练负荷强度要大于运动员所能适应的强度。在训练中,制定的符合总是要略高于运动员所能完成的强度,这样才能刺激机体去适应更高的负荷。

如果总是能够完成计划的负荷强度,说明计划制定的负荷偏低,不足以最大限度地刺激机体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以过轻的负荷进行训练是毫无意义的。超负荷原则是所有训练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

3、渐进性原则(Progression)

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在一个完整的训练周期中要保持持续增加。只有保持负荷不断增加,才能保持身体能力不断地提高,形成更高水平的适应。

如果总是保持训练计划不变,那么在运动员对计划产生适应以后,继续进行同样的训练将不会对运动员身体形成刺激,能力的增长将出现平台现象,停滞不前。

‘肆’ 举重运动员怎么锻炼腰部功能

1.仰卧位背伸肌锻炼

(1)五点支撑法:取仰卧位,双侧屈肘、屈膝,以头、双足、双肘五点作支撑,用力将腰拱起(亦可用双手掌托腰拱起),反复练习

(2)三点支撑法:经五点支撑锻炼后,腰部肌肉较好者可把双臂置于胸前,以头及双足三点作支撑,用力作拱腰锻炼,反复多次

(3)四点支撑法:即在前者的基础上,以双手、双足四点支撑作拱桥式锻炼,反复多次

2.俯卧位锻炼

(1)抬头插胸伸臂俯卧,两上肢紧贴于躯干两侧伸直,作抬头挺胸,反复操练

(2)伸直抬双腿:基本姿势同前,将抬头挺胸改为伸直抬双腿,反复操练

(3)抬头挺胸抬腿(又称飞燕式):结合前两者,以腹部着床,头、手胸及两下肢一起上抬,反复多次

3.腰部回旋运动

双足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叉腰,腰部作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交替旋转,旋转由慢到快,由小到大,反复进行。

‘伍’ 举重作为一种奥运项目,我们可以怎样去训练呢

赛前训练计划是赛前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是形成和培养运动员良好竞技状态的主要依据。通过赛前训练计划的安排和实施使运动员在身体、心理、技术、战术、体能、体重、以及信心毅力等各方面达到最佳状态。

四、举重的休息训练方法

赛前最后一周训练中,辅助练习比重减少了,强度也下降了,增加了支撑类的练习内容。各次训练课负荷量逐渐减少至80,-60,以下,专项竞赛技术强度保持到85%-90%。假如比赛安排在该周六,那么第一天(周一)要进行一次抓举、挺举的极限重量的测验,然后重量直降到80%-70%再做几组,巩固标准的技术动作,辅助练习始终以中等重量、组数少、次数也少的方法进行练习。第二天(周二)休息或者安排球类活动,以调节神经肌肉系统,达到积极休息的目的。

‘陆’ 举重运动员的恢复性训练都有什么方法

1.减轻负荷

受伤运动员要想继续进行训练,首先应降低运动负荷

这是最容易、也是最简单的方法

如一名举重运动员以正常的训练负荷做窄硬拉练习时弄伤了腰部肌肉,那么减;轻训练的重量可减少对他腰部肌肉的压力,运动员在完成练习后就不会感觉到疼痛

但重量的降低程度则应根据运动员的伤情而定

2.减少训练组数和次数

如果运动员在减轻了重量后,身体受伤部位在练习后,仍感到疼痛,下一步可考虑减少练习组数和次数,一般来说,正常练习情况下3~5组,每组3~5次

减少练习组数和次数后,可每组1~3次,1~3组,组数和次数的减少可减轻对伤处的压力,也是减轻训练负荷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3.改变练习的角度和限制运动幅度

如果运动员在某些动作练习时,感到受伤部分持续疼痛,可以从其它方面来调整

如改变练习角度和限制运动幅度,如运动员在做实力推练习时,肩或肘部疼痛,则可以把杠铃放在支撑架上做半推,也许肩或肘部疼痛就可以缓解

在做后蹲练习时感到膝部疼痛,改成半蹲则能减轻膝部的疼痛

4.变换练习器械

就肩关节而言,使用不同的器械对肩关节产生的压力也是不同的

例如,当运动员用杠铃训练感到肩部疼痛时,那么改用哑铃或壶铃练习就可能大大降低肩部的疼痛

应该注意,大多数杠铃练习都可以用哑铃或壶铃来代替

这些练习包括:实力推、直立提肘、耸肩、弓身等

所以,运动员可在练习中选择不同的器械来发展上肢、下肢和躯干的主要肌肉群

5.变换练习方法

另外一种是改变练习动作的练习方法来发展同一个肌肉群

例如,当运动员在练习窄硬拉感到腰部疼痛或不适时,那么选用其它的练习动作的形式来作用于相同的肌肉群则往往可以避免疼痛,可以把杠铃从垫木上拉起再缓慢放到膝下或者负重弓身、负重仰卧悬空静力等方法来代替,同样能得到相同的效果

6.练习未受伤的身体部位

如果受伤部位做什么练习都不成功的话,练习没受伤的身体部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下肢伤了练习上肢和躯干,上肢伤了练习躯于和下肢,左边伤了练右边,右边伤了练左边

事实上,研究表明,对一侧肌肉进行练习也可对另一侧肌肉产生影响,这一现象被称为“间接转移”或“交叉转移”

但应注意对未伤部位也不要练习过渡,有些运动员由于受伤部位不能练习,就过分加多末伤部位的训练,往往由于加得太快、太多,造成这些部位负担过重而出,现新伤,那就会产生“恶性循环”

7.最好不做竞赛动作练习

因为竞赛动作要求身体较多的部位蚕、参加工作,这样会影响受伤部位的恢复而使伤势加重,同时做动作时,由于伤处疼痛,运动员为了护痛,会不自觉地减少伤处的负担,这样容易使动作变形,出现技术上的错误,但可以把竞赛动作分解来练习

如:下肢伤了可做直腿高抓、高抓等练习,上肢伤了可做深蹲练习

要记住,技术训练在任何时间都是很重要的——甚至在受伤时

但又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出合理的安排

8.加强对伤处体疗练习

加强对伤处的保护,并随时注意伤处的变化

一旦有不良反映,应立即停止造成不良反映的练习

但受伤部位并不是完全不能练习的,当伤处消肿后,还应适量地进行训练,以配合治疗和恢复,采用的练习和重量以不产生不良为宜,这样加快受伤的恢复,防止伤处肌肉萎缩。

‘柒’ 进行举重训练,需要注意什么呢

举重运动时,运动服应吸湿透气,不会妨碍运动。鞋子最好有良好的抓地力,这样可以使脚充分接触地面,并在运动时保持身体稳定。你可以穿那种特殊的举重鞋。为了避免拉伤韧带,使举重时的运动中心更加活跃,身体可以处于更好的状态。举重前,身体应充分热身,充分伸展大腿后部、大腿内侧、小腿和背部的肌肉,移动肩部、胯部、膝盖和脚踝等关节,或慢跑几分钟,使身体略微温暖。

全面、均衡地训练身体各部位的力量。举重运动员在力量训练中,既要做好主要肌群的力量训练,又要对身体的综合力量进行同步、平衡的训练,如小肌群、远端肌群等。提高培训方法的科学性、层次性和合理性。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举重项目的规模,改进训练方法的匹配性和渐进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运动员的肌肉群,从而保持他们的训练积极性,减少训练中受伤和受伤的概率。

‘捌’ 锻炼举重时,有哪些好的技巧呢

锻炼举重时,有哪些好的技巧呢?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儿童及青少年要注意肌肉力量锻炼,同时,小胖墩也要在家长监督下进行适当的减肥锻炼。不能太爱他们,要适当地满足他们的饮食需求。

5.健身训练要结合儿童的特点,注意生动活泼。培训时要配上节奏明快、音乐优美的音乐,以使锻炼效果持久。

6.在进行健身训练时,一定要养成锻炼的习惯,比如说在上课时要注意挺胸,注意直背。这能锻炼躯干肌力,成年后不用弯腰。

‘玖’ 举重训练时,有哪些锻炼方法

举重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这项运动全面测试了身体的肌力、爆发力和协调性。从脚到腿,从臀部到腹部,从肩膀到手臂,整个身体都由一条完整的动力链拉动。抓举动作要求运动员从两条小腿的前部移动杠铃,在一个连续动作中向上转动杠铃,直到手臂完全伸直,然后将杠铃举过头顶。

对于其他运动,一些研究人员发现,举重的人比哑铃和举重杆等类似运动更快乐。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他们有一个更冷静和情绪化的心态。也许,举重时,我们应该注意更多的事情,相关的环节更紧密,所以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清晰的思维,这也是举重的主要特点之一。举重开始时,首先要掌握的是蹲姿。如何握住,请将手掌放下,双手将杠铃靠近铁饼的末端。然后将双手以大字体伸展,记住手臂不能移动,锁定姿势,然后深蹲。同时,试着降低你的臀部,然后再站起来,这样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拾’ 举重很考验力量,体育项目员是怎么日常培训的

一、实施分层训练,促进个性发展

举重队各队员间年龄、性格、身体素质、训练水平、发展潜力都不尽相同,教练员必须根据队员的不同情况,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实施分层训练,促进个性发展。例如,在新队员的训练中,有的队员绝对力量相对较好,但柔韧性和协调性差,动作僵硬而不舒展。我在制订训练计划时,把提高柔韧性和协调性放在首位,除加强压肩、压肘、压踝、下蹲、体前后屈等关节活动外,还进行垫上技巧运动的翻腾练习,以及跳绳和球类练习,以加强他佃关节柔韧性和身体的灵巧协调性。有的队员力量素质好,但在做专项技术动作时,没有做出“爆发”的要求,动作速度欠佳,专项成绩上不去。我制定训练计划时,采用重量适中,强调“快速”的专门练习来加强他的速度感。

阅读全文

与举重运动员的训练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流鼻涕需要用什么方法让他治好 浏览:244
电热棒使用方法 浏览:142
统计指数的计算方法 浏览:934
铁皮石斛种植方法能种在石头上 浏览:172
高冰种翡翠原石鉴别方法图解 浏览:399
租房喝水的正确方法 浏览:819
月见草油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4
玉树菇食用方法 浏览:955
子宫上长了瘤子消除最佳方法 浏览:476
led灯接线柱焊接方法视频 浏览:657
ipad如何隔空手势操作方法 浏览:423
如何起小运的方法 浏览:373
有什么草本方法祛痘 浏览:307
北京幼儿教育方法培训班哪里有 浏览:586
用什么方法可以去除手机后面杂质 浏览:458
光纤测量尺的使用方法 浏览:376
矶竿不带漂的使用方法 浏览:663
如何与异性正确相处方法 浏览:789
不合格模具回收方法有哪些 浏览:927
八门运用最佳化解方法 浏览: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