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教学方法材料题真题

教学方法材料题真题

发布时间:2022-09-09 02:09:01

Ⅰ 对外汉语论述题教学方法

实用对外汉语论述题教学方法

导语:对外汉语的教学比较注重教学方法,下面我讲解实用的对外汉语论述题教学方法,欢迎参考!

一、论述教学法流派中视听法的教学原则与优缺点

视听法是将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外语教学的方法,视听法十分强调创造和利用情景进行语言教学,故而也被称为情景法。

● 视听法的基本原则

1. 培养听、说、读、写言语习惯

外语教学,语言知识的传授是为了培养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因而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四项技能的掌握才是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模仿和操练是最基本的训练方式,而口语又是教学的第一目标,口语也是读写的基础,因此要听说读写全方面培养提高言语水平。

2.语言和情景相结合

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都是在一定情景中进行的。语言教学结合情景是真实地再现实际的交际活动。情景的出现一方面使学习者形象直接完整地体会语言材料的意义、使用对象和场合等,不必通过分析语法在拼凑组合中理解。另一方面,结合情景学习的语言材料,易于记忆,因为图像可使语言和意义紧密联系,录音有助于学习者整体感知语音、语调、语气、节奏等因素,增强感染力易于学习者掌握记忆。

3. 排除母语和文字为中介

视听法充分利用视听手段,在用外语进行释义和练习时,辅以图像等实物直观和动作手势等语言直观。把外语教学变成了语言和意义图像直接联系的交际过程,培养了学习者通过外语的声音来直接理解表达思想。从而避免学习者因为依赖母语、文字为中介,追求目的语和母语的关系,过分以来文字符号而减弱对语音、语调的的表达练习。

4. 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有控制地使用常用词汇和结构

要使学习者学习的词语和语言结构,能达到充分的、经常性的使用,就要对教学的常用词汇和结构进行一番选择,尽量挑选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词语结构。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个人的认知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

● 视听法的评价

1、视听法的主要优点 :

(1)视听法的最大贡献是广泛运用声、光、电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在教学中把语言和形象充分结合起来了,对以后的语言电化教学影响很大。教学方法活泼,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重视在情景中教学,强调整体感知语言的结构,在语流中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教学材料贴近真实生活和实际的交际需要,也利于培养学生的目的语能力,对后来的功能法有一定的影响。

(3) 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安排词汇和语法项目,并充分予以操练。

2、视听法的主要缺点 :

(1) 有人为地割断口语和书面语的倾向,过分强调口语领先,忽视读、写能力的培养。

(2) 过分强调整体感知,忽视了对语言结构的分解和单项训练。

(3) 过分强调直观的作用。

(4) 重视语言形式的模仿,忽视意义解释,也导致学生的理解可能有误。

二、论述教学法流派中认知法的教学原则与优缺点

认知教学法是按照认知规律,调动学习者的智力潜能,努力去发现和掌握语言规则,创造性地活用语言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体系。因为人脑的认知活动是依靠符号来编码或解码的,所以又叫认知——符号学习理论。

● 认知法的教学原则如下:

1.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所谓语言能力就是内化了的语言知识体系。它主张通过有意识、有组织的练习获得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2.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毅力,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提倡演绎法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理解和掌握规则,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则。讲解约占教学活动的1/5。反对机械模仿,提倡有意义的练习。

4.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语音与文字结合,口笔语相互促进。各种感觉器官同时综合运用,以求收到最佳效果。语音教学应适可而止,因为成年人学习纯正地道的语音不容易。重视阅读和词汇量的扩大。

5.适当地使用学生的本族语。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确定难点和重点,用学生的本族语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语言现象,以便于理解。在初级阶段,学生的本族语使用得多一些,允许必要的适当的翻译。

6.学生出现错误不可避免,教师要正确对待,分析出现的各种错误,影响交际的错误要加以纠正,但其他一般性错误不宜进行过多的纠正,更不要指责学生。过多的纠正或指责容易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产生怕出错的心理,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

● 认知法有以下8方面的主要特征。

(1)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指导学生从言语实践中发现规则,并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地活用规则的机会和情景,从而使学生掌握规则。

(2)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有限的语言规则创造性地理解和生成无限的句子。

(3)注重理解,在理解语言知识和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操练,反对机械性的死记硬背。

(4)反对听说领先,认为语言的声音和文字在语言学习活动中相辅相成,主张一开始就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5)容忍学生的语言错误。主张对错误进行分析疏导,只改主要错误,反对有错必纠。

(6)通过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分析,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7)必要时可利用母语,允许适当利用母语进行讲解和翻译。

(8)广泛运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有助于创造语言环境,使外语教学情景化、交际化。 ● 认知法评价

1.主要优点: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训练,注重理解。

(1.语法翻译法形式的再现 2.对学生的关注)

2.缺点: 认知法作为一个独立的外语教学法体系还不够完善,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充实。

从理论说,认知法理论基础的一些理论还处在形成和发展阶段,如转换生成语法体系怎样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从实践上讲,缺乏与该理论原则相适应的配套教材。该法在美国多用于教本国人学外语,而在国内

外教他族人学英语基本上不用此法。

三、论述教学法流派中语法翻译法的教学原则与优缺点

语法翻译法是以语法为基础,用母语来教授外语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古典法,旧式法(Old Method)、阅读法、普鲁士法(the Prussian Method)。

● 基本原则:

1、 以语法教学为中心,强调系统语法的学习

2、 语言材料的内容以能否突出某种语言形式为准

3、 运用学习者母语进行课堂教学

4、 以阅读和书面翻译为主

优点:

1. 通过母语的翻译和比较,能使学生比较深刻的理解外语的抽象词意和复杂的句子结构.系统讲授语法知识,注意利用学生的理解力,有利于启发思维,训练智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语法概念清晰,词义理解较确切,翻译能力得到培训.

2. 学生学习掌握语法规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外语和运用外语的能力. 3. 重视通过大量阅读、背诵原着培养阅读能力.语法翻译法能配合其它阅读与写作教学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4. 便利易行.不需要什么教具和设备,教师只要掌握了外语基础知识,就可以拿着教科书教学.

5. 容易测试学生,班级易于管理.

缺点:

1. 没有抓住语言的本质,只注重书面语,而忽视口语教学,忽视语音和语调教学,学生口语能力得不到培养,长期使用语法翻译法会使学生患上外语聋哑病.

2. 过分强调翻译的作用,使学生容易养成使用外语时依赖翻译的习惯,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过多利用翻译还占用大量教学时间,直接影响运用外语进行外语教学的实践机会.

3. 语法讲解从定义出发,根据定义给例句,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语言水平.语法和课文脱节,脱离现实生活实际的例句和课文.这种方法呆板,气氛沉闷.

4. 过分偏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学习的语言材料都是一些文学作品片段,词汇很深,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5. 强调死记硬背,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不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难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6. 学生学习被动,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学好外语的信心.

四、论述教学法流派中直接法的教学原则与优缺点

直接法是以目的语为教学语言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也叫自然法(Natural Method)、心理法(Psychological Method)、口语法(Oral Method)、改良法(Reformed Method)。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直接法于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其主要特点是: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

● 基本原则:

1、 直接联系原则

(1)主张外语词语直接与它所代表的事物或意义直接联系。 (2)使用目的语进行思维。

2、 以口语为基础的原则

直接法认为口语优先,语言学习的重点应放在口语上。这与语法翻译法重读写是针锋相对的。

3、 以模仿为主原则

模仿是提高口语的重要途径,目的是形成语感,达到脱口而出的目的。

4、 句本位原则

主张词语和语音都放在句子里教,反对孤立地教单词和语音。

5、 归纳途径教语法原则

先让学生接触语言材料,然后从语言材料归纳出语法规则。

6、 以当代通用语言为教材原则

直接法主张应以当代通用语言即“活语言”为基本材料,但对语法翻译法以古典文学作品为基本教材。

主要特点:

1、目的语与它所代笔的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除母语、排除翻译,采用各种直观手段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

2、不是先学习语法规则,而是靠直接感知,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形成自动的习惯。在一定阶段对自己已获得的语言材料中的语法规则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归纳。

3、以口语为教学基础,先听说后读写。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先学话后学书面语是学习语言的自然途径。重视语音教学,强调语音、语调、语速的规范。

4、以句子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整句学、整句运用,而不是从单音或孤立的单词开始。句子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词语的意义只有在句子中才能明确掌握。

5、以当代通用的语言为基本教材,学习生动的、活的语言,而不是文学名着中典雅但已过时的语言。从有限的常用语言材料开始,对常用词、常用句式按其使用的频率进行科学的筛选。

优点:

1. 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2. 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

3. 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缺点:

1. 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

2. 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

;

Ⅱ 教育教学常规考试题

教育教学技能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
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2.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称之为( )。
A.目标分类 B.目标表述 C.任务分析 D.任务执行
3.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 )。
A.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 B.教学媒体
C.教师的爱好 D.“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4.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5.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称为( )。
A.小学教育目的 B.小学教育目标
C.小学教育原则 D.小学教育内容
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7.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有序材料进行的课堂教学称为( )。
A.发现教学
B.指导教学
C.程序教学 D.合作教学
8.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是( )。
A.明朝
B.“中华民国”
C.中华人民共和国 D.清朝
9.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
A.信息加工
B.学习活动
C.复杂记忆 D.理解
10.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 )。
A.指导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接受法
11.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
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
12.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
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合作学习策略
1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A.关心学生的学习
B.教书育人
C.班主任工作 D.教学
14.小学教育的教育对象所处的年龄阶段一般称为( )。
A.少年 B.童年 C.青年 D.幼儿
15.小学生的思维( )。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16.实施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检验小学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是( )。
A.小学德育目标 B.小学德育的内容
C.小学德育的原则 D.小学德育的方法
17.反应指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活动并从中得到满足,这类目标类似于通常所说的
(),强调对特殊活动的选择与满足。
A.接受
B.兴趣
C.态度 D.欣赏
18.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解释采用了相对的观点,主要用于选拔(如升学考试)或编组、编
班的评价方法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
17.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 )。
A.教学过程之前 B.学生毕业时 C.教学过程之后 D.教学过程之中
20.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
A.特长教育 B.继续教育 C.素质教育 D.应试教育
二、判断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 )
2.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 )
3.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 )
4.孔子主张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循序渐进这条教学原则。 ( )
5.教师的智力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 ( )
6.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 ( )
7.一堂课有一个好的课堂导入,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效果。 ( )
8.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做好家长工作。 ( )
9.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 )
10.课堂提问要注重答案的明确性。 ( )
11.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一项权利是隐私权。 ( )
12.成绩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又是一切教学工作的终点。 ( )
13.领会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 )
14.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以教育方针为根本性指导方针。 ( )
15.学生学习是以间接经验为主,就无须参加实践活动。 ( )
三、应用设计题(本大题3小题。第1、2小题各10分,第3小题15
分,共35分)
要求:设计要针对问题,目的明确,内容完整,思路创新。
根据教学实践,对小学教师的素质修养及职业角色多样化进行分析。

制定一份小学课外活动的计划并对其实施。

3.请设计一个教案,达到以下目的:
(1)能听得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giraffe,panda,snake,zebra;
(2)学习句型Wheredoes it live?In a…;
(3)能根据情境和图片说出单词和句子;
(4)在设计的情景下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
(5)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
(6)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开口,主动模仿;
(7)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8)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共15分)
要求:指出案例表明的现象,提出分析的依据,分析案例的内容,解释其原因。
请分析下面教学片断中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于漪老师在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时,当她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一个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大家讨论完后,于老师进行了总结。最后老师叉问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那位同学,对他鼓起掌来。

答案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珲论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C【解析】略。
3.A【解析】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4.A【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为此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确立教育目的。
5.A【解析】一般来说,小学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小学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小学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本题旨在考查教育目的的概念。
6.B【解析】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7.B【解析】指导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8.D【解析】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定初等小学,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9.D【解析】领会是认知目标的第二层次,它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10.C【解析】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发现法,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
11.A【解析】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12.A【解析】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13.B【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4.B【解析】小学的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
15.C【解析】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
16.A【解析】小学德育目标是实施小学德育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小学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
17.B【解析】反应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兴趣”,形成价值观念的结果相当于通常所说的“态度”和“欣赏”。
18.D【解析】常模参照评价主要用于选拔和编组、编班。
19.D【解析】略。
20.C【解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
二、判断题
1.√【解析】略。
2.√【解析】略。
3.√【解析】略。
4.×【解析】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愤不发’’的着名教学要求,是“启发”一词的来
源,显然体现的是启发性原则。
5. ×【解析】教师的教学效果不是完全由教师的智力水平来决定的,还与教学方法,学
生情况有关。
6.√【解析】略。
7.√【解析】略。
8.×【解析】全面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条件。
9.√【解析】略。
10.×【解析】课堂提问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答案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11.×【解析】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一项权利。
12.×【解析】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又是一切教学工作的终点。
13.×【解析】知识所要求的心理过程是记忆,它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14.√【解析】略。
15. ×【解析】学生学习虽然以间接经验为主,但也要参加实践活动。
三、应用设计题
1.【答案要点】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包括:(1)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师生交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的教育气氛,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了解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教师的直接观察。
(2)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传播知识、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手段,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是:语音正确,发音标准,说普通话;用词准确,语句完整;层次清楚,系统连贯,逻辑性强;富于启发性,有感染力;符合环境和表达内容的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卫生的需要。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教师要懂得先进技术手段的基本原理,掌握有关的知识,并有制作教学应用课件的能力。
(4)组织管理能力。教师是学生的领导者、组织管理者,要负责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和学生集体的组织管理。
(5)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教育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每位教师在完成教书育人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教师在教育科研过程中,要有正确选择课题、科学设计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做好观察记录、积累系统资料、深入分析研究、形成研究成果等一系列科研能力。
2.【答案要点】(1)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制定。制定小学课外活动计划,既要考虑小学课外活动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又要考虑上级机关有关的指示建议和本校的实际情况。计划确定的目标要有实现的可能,活动内容要具体,采取的措施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2)为保证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实施,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做好计划实施的发动工作。计划顺利实施的基础是使活动的参加者充分认识开展课外活动的意义,了解所要实施的计划和特点,实施的具体步骤、方法,以及自己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与应当达到的目标要求。
第二,加强计划实施中的检查与指导。计划实施中,学校领导要经常定期进行检查,有目的、有计划地抓好一些典型项目,用典型人、典型事来推动课外活动的开展。对直接组织学生课外活动的教师来说,同样需要抓好典型,用典型带动更多同学参加课外活动。
第三,搞好计划实施的总结。课外活动计划实施的终结性环节是总结。在工作进程中要不断积累正面与反面材料,包括具体的数据与事实及平时对材料的分析与体会。这样,计划实施终结时,总结就会顺利完成。
3.【答案要点】
一、热身复习
1.师生问好。
2.出示单词卡片复习上节课所学过的内容。
二、新课
1.引入
放动物图片的课件,让学生整体感知本课要学习的几种动物。
2.第一部分:(Whatis it?)
用课件出示动物图片。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学生自由读、小组合作读、男女生分开读、比赛读等,教师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体会单词的发音,记忆单词。
3.第二部分:(Wheredoes it live?)
出示课件,先让学生试着读读句子,解释清楚第三人称单数“does”的用法。
由学生自己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试着读句子。
教师领读,学生自由读,小组内读,直到熟练为止。
以相同的方式教学第二至第四幅图的句子。
三、趣味操练
1.口形识别游戏
由教师不出声只做口形读出单词,请学生识别相应的单词。
2.小组实践表演对话,练习句型
四、作业,课堂结束

四、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该教学案例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的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善于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教师利用一学生的提问诱发同学们的思考,鼓励学生自己找答案。这正是启发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
(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使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本案例中教师使用了教学方法中的谈话法,即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该案例中教师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他们的思维兴奋,通过问题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一步步地获取新知,并在最后进行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

Ⅲ 求教育学、心理学真题

我把近年教育学和心理学给你各发一篇:希望对你有用,如果还想知道更多的历年真题推荐你到育德安徽培训网看看,那里比较详细,呵呵,别忘给我加分哦。
北京2010中小学中职教师资格认定试卷(教育心理学)

一、选择

1.1903年桑代克撰写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

2.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并在头脑中确立有关这种活动方式的初步映像,这是心智技能形成的原型定向阶段

3.测验的正确性、准确性的是测验的效度

4.知识遗忘的过程先快后慢

5.处于不同层次概括水平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属于垂直迁移

6.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7.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他律水平

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世界是客观的,但对世界的解释是因人而异的

9.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目标或手段与他人的行为目标或手段之间,如果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其间就会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合作,竞争和独立三类目标结构

10.借用古希腊神话中典故将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罗森塔尔

二、填空

20.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学习生活和学习结果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是教学效能感

三、判断

21.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于学习引起的

答:此判断错误,本能也会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2.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答:此判断正确,准确的定向是模仿的必要条件

23.直接检验方式是检验假设的唯一方式

答:此判断错误,有些假设是不能有直接检验的方式进行的,

24.价值辨析观点是强调价值本身,而不强调价值观的获得过程.

答:此判断错误,恰恰相反,价值辨析观点不关注价值本身,而强调价值观的获得过程.

四、简答

2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七点:

(1)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2)学习心理(3)教学心理(4)评定与测量(5)个别差异(6)课堂管理(7)教师心理

26.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和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在某些年龄阶段会因为持续发展的积累而出现某种心理特质的突发性变化或出现新的心理特征à阶段性,从人的一生看,发展是连续的各阶段并非彼此孤立,而是重叠渐进à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不可逆,不能逾越。

(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到达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4)差异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发展阶段,但是却有发展起止时间有早晚、发展速度有快慢,最终水平和优势领域也不相同。

27.简述知识掌握过程中模像直观的优点和局限性

答: 模象直观也叫教具直观。模象即是模拟性形象。模象直观就是对事物的模象进行直接感知的一种直观方式。

优点:根据需要突出本质;突破局限提高直观效果

局限:可能与实际脱节,应该与相关实物直观相结合

28.简述心理学健康的标准

答:

1. 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 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 自我调控能力。

4. 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 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 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29.结合实际阐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为了有效的设置问题情境教师应做到:

熟悉教材:设置问题情境的基础

了解学生:因人而异的设置问题情境

贯彻始终:讲清重点、理清脉络、留下悬疑。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将学习的结果信息提供给学生,包括学生自我反馈和教师反馈。

多使用“双向反馈”:教师à学生à教师

恰当使用表扬和批评:表扬多于批评,因人而异。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当把成功归因为内部、稳定和可控因素时对个体影响较大

当把失败归因为外部、不稳定和不可控因素时对个体影响较小

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对成败进行归因

30.请结合实际说明元认知策略在学习中的运用

答:元认知策略包括:(1)计划策略(2)监视策略(3)调节策略,具体运用如下:

1.计划策略

元认知计划指的是要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活动之前浏览阅读材料,选择策略,谋划具体活动,并预计其有效性。在学习开始之前应该在分析各方面情况后制定一个恰当的学习计划,并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执行。

2.监视策略

元认知监视策略是指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策略的效果,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通常采用的方式是自我提问。

3.调节策略

元认知调节策略是根据监视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及时调整或修正目标的策略。在学习活动结束时,评价认知结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修正错误,总结经验教训。调节策略通常和监视策略共同使用。

北京2010年中小学中职教师资格认定试卷(教育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在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

A.应用学科 B.新兴学科

C.基础学科 D.边缘学科

2. 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技水平

3. 教育实践中“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

A.顺序性规律 B.互补性规律

C.不平衡性规律 D.个别差异性规律

4. 根据教师关注的内容,把教师专业化分成四个阶段,并提出教师专业化关注理论的美国学者是

A.费勒 B.费斯勒

C.爱默生 D. 卡罗尔

5. 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据是学校

A.教育的形成 B.教育的类别

C.教育的层次 D.教育的历史

6.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

A.个人本位论 B. 宗教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兴趣本位论

7. 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8. 要解来《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难、过易”的问题,应当贯彻--原则

A.教学相长 B.综合课程

C.长善救失 D.藏息相辅

9. 美国心理学孟碌认为模仿心里是教育的基础,但模仿心里说抹杀了教育的

A. 遗传性 B.自然醒

C.目的性 D.获得性

10.以下学校机构中不属于行政性组织机构的是

A.校长办公室 B.教务处

C.总务处 D.教育工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12在欧洲封建社会有两种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13.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14.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课程内容、育人模式和历史传统

15.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育相长(必考题)

16.义务教育制度最基本的三个特征是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

17.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18合并数门相邻的学科的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程称做广域课程

19.道德认识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

20.班主任确立班级目标要注意渐进、有恒和多样(必考题)

Ⅳ 求教育学历年考研真题

统考还分什么学校啊?统考都是一样的。不过太多了,这里先给你发一个2007年年内的吧,剩余的你去看一下这个链接吧。这个是2008年的http://www.kaoyan360.com/viewthread.php?tid=201&extra=page%3D1
这是1996——2006年北师大教育学考研试题http://www.kaoyan360.com/viewthread.php?tid=204&extra=page%3D1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 )。
A.教师中心 B.学校中心 C.学生中心 D.活动中心
2.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课程论
C.存在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3.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 )。
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4.下列文件中,最早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是( )。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5.按照柯尔伯格的理论,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6.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均衡性
7.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为了找出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反馈信息作为修订课程计划的依据。据此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 D.差距评价模式
8.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定义的分类,作者自己创制的、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定义属于( )。
A.描述性定义 B.纲领性定义
C.解释性定义 D.规定性定义
9.“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个体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社会性和历史性
C.相似性和差异性 D.现实性和潜在性
l0.教学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条原则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11.“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观点的提出者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12.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是( )。
A.分斋教学 B.自由讲学 C.注重考试 D.藏书读书
13.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以( )。
A.识字为主 B.读书为主 C.学事为主 D.穷理为主
14.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官办新式学堂是( )。
A.京师同文馆 B.湖南时务学堂
C.福建船政学堂 D.上海广方言馆
15.在教育宗旨问题上,梁启超主张通过教育培养( )。
A.政治家 B.学术人才 C.新国民 D.实业人才
16.近代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个法定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7.“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这体现了蔡元培主张( )。
A.教育独立 B.教授治校 C.思想自由 D.文理沟通
18.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是( )。
A.国民教育第一 B.群众教育第一
C.干部教育第一 D.儿童教育第一
19.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国家教育实力,国民政府将一些着名大学西迁并进行合并。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 )。
A.浙江大学 B.复旦大学 C.天津大学 D.南开大学
20.集中体现我国新文化运动民主追求的教育思潮是( )。
A.平民教育思潮 B.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C.科学教育思潮 D.职业教育思潮
21.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智者派所确立的“三艺”是( )。
A.音乐、修辞学、几何学 B.文法、辩证法、几何学
C.文法、修辞学、天文学 D.文法、修辞学、辩证法
22.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 )。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教会教育
23.贯穿在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指导性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教育性教学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24.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所提出的个别教学制度被称为( )。
A.道尔顿制 B.葛雷制
C.昆西制度 D.文纳特卡制
25.裴斯泰洛齐认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是( )。
A.儿童对母亲的爱 B.儿童对父亲的爱
C.儿童对全人类的爱 D.儿童对上帝的爱
26.20世纪20年代,苏联普通学校“综合教学大纲”取消了学科界限,将全部知识按综合形式加以排列,其中心是( )。
A.活动 B.自然 C.社会 D.劳动
27.1810年,洪堡创办的对德国高等教育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学是( )。
A.哈勒大学 B.柏林大学
C.哥廷根大学 D.慕尼黑大学
28.在法国教育史上,有“技术教育的宪章”之称的法案是( )。
A.《阿斯蒂埃法案》 B.《费里法案》
C.《富尔法案》 D.《教育改革法》
29.在美国公立学校发展史上做出杰出贡献,并被誉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的教育家是( )。
A.约翰•杜威 B.本杰明•富兰克林
C.贺拉斯•曼 D.亨利•巴纳德
30.现代欧美教育史上,主张古典学科在学校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是( )。
A.永恒主义教育 B.改造主义教育
C.存在主义教育 D.结构主义教育
31.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
A.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B.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
C.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
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32.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D.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
33.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4.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的基本观点是( )。
A.教学跟随发展 B.教学与发晨并行
C.教学促进发展 D.教学等同于发展
35.根据加涅对学习的分类,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这种学习是( )。
A.连锁学习 B.辨别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学习
36.某小学生为了避免父母的斥责而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其行为背后的作用机制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37.体现“身教重于言教”思想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
A.社会学习理论 B.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C.认知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8.“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学习理论基础是( )。
A.认知发现理论 B. 认知接受理论
C.认知目的理论 D.认知建构理论
3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社会交往动机 D.自我提高动机
40.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的知识属于( )。
A.描述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条件性知识
41.学生一旦在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之间建立了逻辑联系,就可以利用相关的背景知 识对新信息作出进一步的推理和预期,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生成更丰富的理解。这一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是( )。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重组
42.阅读、写作、运算等技能主要是( )。
A.运动技能 B.动作技能 C.策略技能 D.心智技能
43.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依靠视觉控制,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差,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现象的阶段是(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44.学生用“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地哭”来记忆马克思是“1818年5月5日”出生的这一历史事实,其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
A.注意策略 B.复述策略
C.编码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45.在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的研究中,班杜拉(A.Banra)等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l0分,共30分。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46.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
47.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
48.思维定势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
三、简答题:49~54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49.简述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主要因素。
50.简述课程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
51.简述孔子的教师观。
52.简述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颁布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53.教育文献综述报告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54.列举影响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主要因素(不少于5个)。
四、分析论述题:55~57小题。每小题30,共90分。请将答案写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55.试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和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本内涵,并比较其异同。
56.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其中蕴涵的教育思想,并围绕这种思想论述教育应如何主动回应现代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需求的挑战。
仅从数量上满足对教育的那种无止境的需求(不断地加重课业负担)既不可能也不合适。每个人在人生之初积累知识,尔后就可无限期地加以利用,这实际上已经不够了。他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争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
57.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I.试述维纳(B.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并阐述如何根据这一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Ⅱ.如要确认某地区是否存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可能有以下三种研究思路:(1)称书包;(2)课堂观察;(3)问卷调查。试分析这三种研究思路的优劣,并提出你自己的研究设想。

Ⅳ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材料分析题,上述材料体现哪些教学原则

上述材料体现了以下教学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Ⅵ 下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答案完整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目的就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才能,使人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与均衡发展,其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答案:A

2.“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能够阻断代际传递,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生态功能

D.人口功能

答案:D

3.格赛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表明,儿童有效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前提条件是

A.遗传素质

B.学习训练

C.指导学习

D.成熟程度

答案:D

4.三(2)班的一些学生只要作业稍微难一点就望而却步,还有一些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经常叫苦叫累,对此班主任需要在班级加强学生

A.情绪情感的教育

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的教育

D.思维品质的培养

答案:B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

①学会生存②学会认知③学会做事④学会创造⑤学会共同生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答案:B

6.班主任的影响力除表现职权影响力外,更重要的表现力为()。

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人格影响力

D.知识影响力

答案:C

7.眼保健操是预防小学生近视的一种保健方法,包括()。

①挤按晴明穴②揉按四百穴③揉按太阳穴和闭目轮刮眼眶④揉按涌泉穴⑤按揉风池穴⑥闭目干洗脸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⑤⑥

答案:B

8.教师在课堂上一边讲授一边板书,同时留意学生反应,这种品质属于()。

A 注意广度

B 注意转移

C.注意分配

D.注意稳定性

答案:C

9.小军因喜欢班主任王老师,所以喜欢她的课和她组织的各种活动。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泛化

B.强化

C.分化

D.消退

答案:A

10.在许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静的学生也往往会参与其中。这种行为是()。

A.服从

B.模仿

C.以众

D.顺从

答案:C

11.小勇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自己不够聪明,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这属于()

A.内部稳定归因

B.外部稳定归因

C.内部、不稳定归因

D.外部、不稳定归

答案:A

1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

A.全体学生

B.有行为障碍学生

C.学业成绩差的学生

D.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答案:A

13.因1918 年出版《课程》一书而被为“现代课程理论开拓者”的学者是()

A.杜威

B.博比特

C.查特斯

D.泰勒

答案:B

14.在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应考虑()

A.逻辑顺序

B.心理顺序

C.逻辑顺序与心理顺

D.逻辑顺序与时间顺序

答案:C

15.老师建立了记录学生学习成就,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续表现,作品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档案袋,据此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属于()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过程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答案:C

16.赵老师在数学《第一场雪中》时,播放了北方漫天大雪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下雪场景,他运用的教学手段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答案:B

17.下列中国古式经典教育名言,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是()。

A.温故而知新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不陵节而施

D.博学于文,约之以

答案:C

18.某小学有计划地将当地民谣融入语文课程,这属于()。‘

A.国家课程校本化

B.校本课程开发

C.国家课程地方化

D.地方课程开发

答案:A

19.集体备课时,教师在教学目标设置和内容选择上如存在意见分歧,应首先遵从()。

A.教材编排

B.课程标准

C.名师经验

D.教学指导

答案:B

20.作为一种常用的课程教学方法,讲授法的主要局限在于()。

A.难以呈现系统科学知识

B.难以控制教学时间

C.难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D.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答案:D

二、简答题(共3道大题,每道大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小学劳动教育的基本目标。

答: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劳动,要教育学生热爱学习,勤奋学习;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和劳动成果,反对浪费,提倡节俭。

22.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答: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作为老师,我们对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的成败经验: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能够提高效能期望,再辅之正确积极地归因方式,则能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作为老师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在实际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2)间接的替代经验:我们作为教师,可以为学生树立与其水平相当的榜样,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来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替代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对学生予以激励,提升其自我效能感。

(3)言语劝说:对于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谈话法等方法来对其进行言语上的引导,鼓励,进而增加其自我效能感。

(4)情绪唤起:良好的情绪状态对于自我效能感亦有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通过种种方式来使得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在积极情绪的影响下,其自我效能感也会增加。

23.简述教育叙事研究的一般步骤。

答:(1)确定研究问题;

(2)选择研究对象;

(3)进入研究现场;

(4)进行观察系谈:

(5)整理分析资料

(6)撰写研究报告。

三、材料分析题(共2道大题,每道大题20分)

24.材料:20世纪90年代,美国各州先后颁布相关政令,对学生速纪行为明确处罚原则,如,对学生的惩戒分为9个层次,包括训示、学业制裁、短期停学、惩戒性转学等。教育惩戒是我我国中小学管理的敏感区,面对学生违纪行为,惩戒与否,如何惩戒,固惩戒不当带来的后果,都是令学校和老师头疼的问题。因而,许多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不敢采用教育惩成,唯恐由此引起师生冲突、家校矛盾。2020年,教育部制定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为实施教育惩戒提供了依据。

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的认识。(10 分)

(2)阐述小学教师使用教育惩戒的注意事项。(10 分)

【参考答案】

(1)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寄语教育目的,对违纪违规学生进行管理、寻到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

明确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强调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管理权、评价权的具体方式。材料中,部分老师不敢使用教育惩戒,害怕引起师生冲突、家校矛盾,这种行为非但不会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反而会助长歪风邪气。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实施,让老师重拾“戒尺”,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学校风气。其次,《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实行细化了教育惩戒的边界,让教师的惩戒有规可依,更好的把握尺度、温度和限度。

(2)①规范程序。

②注意方式方法。

③育人为目的。

④不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必须能接受或承受。

25.材料:陈老师和王老师在各自班上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喜欢孙悟空,有的……说喜欢唐僧……出乎意料的是,两个班里都有学生说喜欢白骨精,理由是白骨精为了吃到唐僧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但是,两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却不同。陈老师的回应是:“你的想法很独特,有创意。王老师则反问那个学生:“白骨精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学生想了想,回答法:“坏事。”王老师接着问:“白骨精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做坏事,你也喜欢她吗?”学生红着脸摇了摇头。

问题:

(1)对两位老师不同的理答进行评析。(8分)

(2)结合材料谈谈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12分)

【参考答案】

(1)王老师的理答更合理,体现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又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其实质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材料中,陈老师只是表扬学生的想法独特、有创意,却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王老师通过反问,使学生明白白骨精虽然坚持不懈,但她做的是坏事,并不值得学习,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因此教育效果更好。

(2)①诊断功能

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了解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得当,也可以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已经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②反馈功能

教学评价的结果,不仅可以为教师判定教学状况提供大量的反馈信息,也可以为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好坏优劣提供直接的反馈信息。

③导向功能

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是指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功能。

④激励功能

评价的激励功能是指评价能够改善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⑤鉴定功能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预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这些都必须通过教学评价加以检查和验证。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多涂均无分。

请认真考试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语文】: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用重点从哪些方面着手?(9分)

(2)如指导高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重难点。(9分)

(3)谈谈你对“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一诗句的理解,并设计该诗句的教学过程。(22分)

【语文参考答案】:

(1)

诗歌教学属于考试教学的一部分,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诗歌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学表现形式,无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诗歌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的情感。教师应注意:

①诗歌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考试诗歌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考试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考试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考试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考试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考试。

②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诗歌中的情感是小学生理解的重难点,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情感。

③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考试,利用考试期待、考试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考试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④诗歌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⑤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考试兴趣,扩大考试面,增加考试量,提高考试品位。

(2)教学重点:体会诗中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是指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这句诗歌是颈联,它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背景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与学生共同了解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壮举?引发学生讨论,进而引出课题《七律长征》。

二、初读

自主学习+检查反馈:默读、朗读

(1)针对学生易读错、易写错、不理解的字词进行强调。如:逶迤、磅礴等。

(2)归纳诗歌的主要内容: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析读:

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理解。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教师设疑:

①朗读这句诗,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这句诗歌的关键词是什么?体现了什么?

明确:

暖。“暖”字形象地概括了那种热烈沸腾的景象和战士们胜利、喜悦的心情。

寒。“寒”字形象地写出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这一场恶战的艰苦激烈,惊心动魄,写出了红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③一暖一寒的用意是什么?请大家同桌之间进行讨论。

明确:“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

④你能否用自己的话语说说你对这两句诗歌的理解?

明确: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⑤(课件出示:飞夺泸定桥和巧夺金沙江)大家想象,此时此刻,战士们心里又有怎样的感觉?

明确: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们分享

⑥这两句诗歌用到的哪些手法?

明确:这两句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气概。同时运用了对偶,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想象法。

四、品读:结合多媒体展示的红军长征的视频,谈谈你对长征的理解和感悟。

五、小结:学生汇报本节课收获,教师进行提问总结。

六、作业:尝试背诵整首诗歌

七、板书:

长征

金沙水拍云崖暖——暖——胜利、喜悦的心情

大渡桥横铁索寒——寒——英勇、顽强的精神

Ⅶ 教育学试题

28.巩固性
循序渐进
启发性
启发性
29.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学习活动
课程评价
30.讲述
讲解
讲演
讲读
31.班级授课制
个别教学
现场教学
活动教学
复式教学
32.备课
上课
课外作业
课外辅导
课堂评价
33.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设计教法
课时计划
单元计划
学期计划
34.目的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得当
表达清晰
气氛热烈
组织严密
39.示范性
长期性
创造性
热爱学生
40.
继承
发展
41.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中介
42.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43.学习
学习
44.学生个体
学生集体
45.主体
客体
46.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科学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审美教育、身心卫生与个性心理发展教育
47.政治理论课
家庭教育
班主任工作
社会实践
各科教育
52.:(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Ⅷ 教学方法练习试题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Ⅸ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材料分析题,分析哪些教学原则

材料体现了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Ⅹ 请提供教师法和教育法试题及答案,谢谢!

http://www.isud.com.cn/down.asp?cat_id=13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题(政治理论和教育法规)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母法”是 ( ) A、义务教育法 B、教育法 C、高等教育法 D、教师法 2. 2002年12月6......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6756 推荐程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1]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550 推荐程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一)第一章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A 4.B 5.D 1.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C ) A.、教学过程 B......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9918 推荐程度: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和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推动教育学发......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220 推荐程度: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试题 (附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试题 (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6537 推荐程度:

‘教师资格考试’2008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

·• 一、单项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 ) A、古代 B、现代 C、近代 D、中世纪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 ) A、19世纪末 B......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502 推荐程度:

‘教师资格考试’2007年中学部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一)和答案

·2007年中学部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一)和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0399 推荐程度:

‘教师资格考试’2006年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英语试卷

·III. 语法和词汇知识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共30小题,每小题0.5分,满分15分) 11. Peter______ a l......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823 推荐程度:

‘教师资格考试’2006年公开招聘教师考试小学语文试卷

·一、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0分) ⒈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联系教学实际填空(每空1分)(1)语文是最重要的 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6036 推荐程度:

‘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考试卷(思想品德)

·1.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 ( )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 A.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B.愉快,积极地生活 C.健......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6173 推荐程度: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第一章 1,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并具有__________. 2,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为 , 和 . 3,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3096 推荐程度: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 1,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着作是房东岳翻译的《--------》. 2,调查研究的四种基本类型:现状调查,----------,发展变化调查,----------......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177 推荐程度: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测试题(十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 A.《......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4012 推荐程度:

‘教师资格考试’义务教育法学习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行时间为( ). A,2006 .9.1 B,2007.1.1 C,2007.9.1 2,义......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1906 推荐程度:

‘教师资格考试’2005—2006年度教育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20分) 1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通常包括假定(法定条件),奖惩,和( ) A处理 B适应范围 C效力等级 D名称 2国家教育权包括教育立法权,教育行政权......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6352 推荐程度: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法考试知识点总结

·选择题(10题,每题2分,20分) 名词解释(5题,每题3分,15分) 简答(5题,每题7分,35分) 论述(1分,15分) 案例分析(1题,15分,问两小题,可能是材料分......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121 推荐程度: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应试宝典

·发展与教育相关之处有相当重复的地方,复习起来可以结合看. 皮亚杰四个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2.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观: 文化历史发......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275 推荐程度: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第一章 1,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并具有__________. 2,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为 , 和 . 3,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6352 推荐程度: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政策及法规》复习题

·《教育政策及法规》复习题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教育法规体系中的"母法".( ) 2,"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6869 推荐程度:

‘教师资格考试’新《义务教育法》知识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0分) 1,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 年义务教育制度. ( ) A.九 B.十 C.十一 D.十二 2,新义务教育......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9426 推荐程度: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参考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 1986年7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根据 是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确定的. 3, 中华人......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3116 推荐程度:

‘教师职称考试’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心理学补修统一考试试卷

·《高等教育心理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当学生取得好的......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5549 推荐程度:

‘教师职称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答案

·小学教育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6年9月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成功教育:是指强调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多方面成......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4465 推荐程度:

‘教师职称考试’小学教师教育学试题

·2002年10月小学教师教育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述说法中不正......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337 推荐程度:

‘教师职称考试’教育法律法规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 1986年7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根据 是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确定的. 3, 中华人......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57937 推荐程度:

‘教师职称考试’教育法规试题及答案

·1.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 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 ,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 《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 财政......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4647 推荐程度: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法学》模拟试题

·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教育法 2. 家庭教育权 3. 教育法的渊源 4. 教育法律关系 5. 相邻关系 二、填空题......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376 推荐程度:

‘教育心理学’2008年教育心理学备考试题

·2008年教育心理学备考试题 2008年 1、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叫做 A、心理学 B、教育学 C、教育方针 D、教育政策 2、世界......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296 推荐程度: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选择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 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A.《爱弥儿》 B.《人的教育》 C.《教育漫话》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742 推荐程度:

‘教师资格考试’2007年小学部分《教育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17世纪,埘班级授课制......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357 推荐程度: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阅读全文

与教学方法材料题真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流鼻涕需要用什么方法让他治好 浏览:244
电热棒使用方法 浏览:144
统计指数的计算方法 浏览:936
铁皮石斛种植方法能种在石头上 浏览:174
高冰种翡翠原石鉴别方法图解 浏览:401
租房喝水的正确方法 浏览:821
月见草油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4
玉树菇食用方法 浏览:955
子宫上长了瘤子消除最佳方法 浏览:476
led灯接线柱焊接方法视频 浏览:657
ipad如何隔空手势操作方法 浏览:423
如何起小运的方法 浏览:373
有什么草本方法祛痘 浏览:307
北京幼儿教育方法培训班哪里有 浏览:586
用什么方法可以去除手机后面杂质 浏览:458
光纤测量尺的使用方法 浏览:376
矶竿不带漂的使用方法 浏览:663
如何与异性正确相处方法 浏览:789
不合格模具回收方法有哪些 浏览:927
八门运用最佳化解方法 浏览: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