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理性主义方法语言学研究

理性主义方法语言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08 23:22:28

Ⅰ 语言学三大流派

现代语言学一百多年来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时期,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分别是这三大时期的代表。网络课件介绍了八个流派,我们要求重点了解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主义学派)、转换-生成语言学,因此我们主要围绕这三大学派简要介绍有关内容要求,也就是各个学派最基本的基本情况:各学派的贡献、地位、代表人物。更加详细的内容,同学们可以参考《语言学概论》网络课件中“望远镜•语言学流派”。
1、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前又称比较语法,通过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共同母语。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主要是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19世纪之前,这种研究不是没有,但都是孤立的分散的研究,到19世纪才进入系统的研究,并使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初始阶段,丹麦的拉斯克(R•Rask)、德国的格里姆(J•Grimm)和葆扑(F•Bopp)被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者。
19世纪中期,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到第二阶段,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德国的施莱歇尔(August Schleicher),其代表作是《印度日耳曼语系语言比较语法纲要》。初期的比较语言学者已经认识到历史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的共同原始母语是一种不再存在的的语言,到了中期施莱歇尔则开始具体“构拟”这种原始母语的形式,并用星号*来标示构拟的形式。他受到生物学物种分类的启发,为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的历史演变过程设计了一种树形谱系图,使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这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
19世纪的最后25年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语法学派”时期。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奥斯特霍夫(H•Osthoff)和布鲁克曼(K•Brugmann),他们在自己创办的刊物《形态学研究》上正式宣布:语音演变规律不允许任何例外。
历史比较语言学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历史语言学产生以前,语言学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语言学,一般称之为语文学,还不是独立的学科,只是别的学科的附庸。语文学时期的学者,对语言的研究多是主观的规定和臆测,缺少客观的描述和检验,研究对象往往仅限于书面语,目的是校勘古书,解释传统经典中的微言大义,不准违背古人的说法,忽视语言本身的结构与发展,更不理解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社会功能。历史语言学建立了比较的方法,既注意语言古今的对比,又注意现代不同语言的对比,重视当代活的语言的研究,运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考察语言的的历史来源和亲属关系,为语言建立了谱系,对各种语言做出了谱系分类。所以,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是语言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学习中要注意历史语言学的重要地位。
2、结构语言学
语言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兴起于本世纪30年代的欧洲,基本理论源出于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反对对语言现象进行孤立的分析,主张系统的研究。结构语言学的主要论点扼要地说有两个方面:第一,认为每中语言都有一套独特的关系结构;第二,每种语言的个别单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跟其它单位的区别、对立中存在的。其鼻祖索绪尔有一个着名的例子:语言结构类似于象棋,每个棋子都有一定的意义和动作范围,以若干个区别特征与其它单位对立,按一定的规则相互作用,离开了象棋的结构关系,这些单位不过是毫无意义的木块或石子。语言中的词或语素,都可比拟为这样的棋子。
结构主义强调不能孤立地从事物的个别性去认识它,而要同时从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从结构的分层符号系统的整体性去认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结构主义语言学后来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死胡同,过于追求抽象形式,而忽视语句的具体内容,显得比较片面。
结构语言学内部又分为三大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
(1)布拉格学派,又称“结构-功能学派”或“功能学派”。其先驱者是马泰修斯,成员主要有雅科布逊、特鲁贝茨柯伊、哈弗阿奈克等。1926年10月,由马泰修斯和雅克布逊等6人发起,建立了布拉格语言学会。该学会在第一届国际语言学会议上第一次把音位学的观点公诸于世,引起很大反响。1929年出版了会刊《布拉格语言学会论丛》。布拉格学派集体观点的全面论述见于他们在第一届国际斯拉夫学会议上所提出的《论纲》,《论纲》中强调语言是一个功能体系,对语言现象的评价应着眼于它的功能。特鲁贝茨科依的《音位学原理》是这一学派的一部重要的代表作。
(2)哥本哈根学派,又称丹麦学派。代表人物有叶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等。1931年,叶姆斯列夫和布龙达尔共同创建了“哥本哈根语言学会”,该学会成为当时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中心。1938年创办会刊《语言学学报》,1939年的创刊号布龙达尔发表了他的论文《结构语言学》,遂成为这个学派的纲领。
(3)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共同汇成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它区别于美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美国结构语言学又称美国描写语言学,是结构语言学中发展最完善、最重要的一个学派。它是本世纪美国的一些学者在对美洲印第安语的调查和研究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先驱者是鲍阿斯和萨丕尔,分别着有《美洲印第安语手册》和《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二人都强调要对语言作客观的共时描写。这个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是布龙菲尔德,1924年他和鲍阿斯、萨丕尔等人一起创立了“美国语言学会”,1925年出版会刊《语言》。1933年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出版,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是这一学派的奠基性着作,使它进入“布龙菲尔德时期”。50年代,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进入“后布龙菲尔德时期”,哈里斯和霍盖特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霍盖特1958年出版的《现代语言学教程》是美国结构语言学集大成的理论着作,对美国结构语言学的发展进行了一次科学的总结。1951年,哈里斯的《结构语言学的方法》出版,被人视为后布龙菲尔德时期的象征和转折点。
结构主义语言学自产生以来,不仅影响到语言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流派,而且还影响到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其严密的分析方法已渗透到人类学、哲学、心理学和文艺批评等其它领域。这样,结构主义就由一种语言学理论演变成一股几乎对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都产生影响的思潮,因而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学习结构主义语言学要注意了解其三个分支学派。
3、转换-生成语言学
出现于二十世纪50年代末,以美国乔姆斯基为代表,运用转换-生成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语言。其活动中心是在美国麻萨诸塞州的麻省理工学院;另外,在欧洲有一个专门研究转换-生成语法的学术组织,称为“旧大陆生成语言学协会”,它是一个国际性的生成学派的组织,于1975年秋成立于荷兰。
1957年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这一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它完全不同于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之上的美国结构主义,因此,它的出现是对当时居于主流地位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大挑战,被人称作“乔姆斯基革命”。
乔姆斯基受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影响,最初曾经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希伯莱语的语法,他发现以分布和替代的原则和方法对语言素材进行切分和分类的“分类主义”的方法,虽然对语言结构的表面现象作了一定分析,但对于语言结构内在的联系却解释不了,比如某些“同形异构”的现象,主动句和被动句之间的关系。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结构主义分析的不足:
Flying planes can be dangerous.
按结构主义的分析是:Flying || planes | can ||| be || dangerous.而其中的Flying planes 可以有两种结构关系:一是动/宾“驾驶飞机”,一是形/名“正在飞行的飞机”,这在结构主义直接成分分析法的分析中是无法显示出来的,这种意义是在语言的深层而不在表层。也就是说,结构主义只分析了表层结构,而没有分析也无法分析深层结构,实际上上面的句子就含有两个不同的深层结构,是两个深层结构转换来的,其中一个深层结构中的planes受事,一个深层结构中的planes是施事。
又如下面两个句子:
1〕John is easy to please.
2〕John is eager to please.
这两个句子,按结构主义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其语法结构完全是一样的,不能发现二者的本质区别,而实际上它们的意思根本不同。前一句的意思是“约翰很容易被讨好”(直译是“人们容易使约翰高兴”),后一句的意思是“约翰急于讨好别人”(直译是“约翰急于使别人高兴)。这是因为第一个句子可以转换为:It is easy to please John.第二个句子不能,如果转换为“It is eager to please John”,意思就完全错了。
这就促使乔姆斯基和其他一些语言学家积极思索,另辟语言分析的蹊径,于是产生了转换生存语言学,这就是该语言学产生的背景。
转换-生成语法强调对人的语言能力做出解释,而不是仅仅描写语言行为,它要研究的是体现在人脑中的认知系统和普遍语法。乔姆斯基认为“语言”不是实际存在的东西,这个概念是从语法中派生出来的,只有语法才是实际存在的,因此,转换-生成语法研究的对象是语法而不是语言。另外,转换-生成语法采用的是现代数理逻辑的形式化方法,根据有限的公理化的规则系统和原则系统用演绎的方法生成无限的句子,以此来解释人类的语言能力。所以说,转换-生成语法无论是在研究目的、研究对象,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和传统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有原则的区别。它为语言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使语言学以新的面貌呈现于世。它对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转换-生成语言学认为简单主动肯定陈述句是核心句,其它形式,如否定句、疑问句、被动句等等,都是从核心句转换来的。实验证明:这有一定道理,因为给受实验者几十个各种类型的句子,让他们回忆,结果是核心句被正确回忆起来的最多,其它形式的句子,都有被回忆成核心句的倾向。这说明,每经过一次转换,句子就复杂一些,理解和记忆的心理过程也就复杂一些,所以在大脑存储系统的深层,基本结构还是核心句的完形。
转换-生成学派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语言学方面,在其它学科,如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以及认知科学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反响。乔姆斯基认为,转换生成语法将促进认知科学的发展,并把语言学的研究和神经科学、心理学以及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结合起来,共同为探索人脑的奥秘做出贡献。

Ⅱ 当前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当前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的发展趋势如下:
第一,传统的基于句法-语义规则的理性主义方法过于复杂,随着语料库建设和语料库语言学的崛起,大规模真实文本的机器学习处理成为自然语言处理的主要选择。
第二,统计数学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自然语言处理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自动学习的方法来获取语言知识。
第三,浅层处理与深层处理并重,统计与规则方法并重,形成混合式的系统。
第四,自然语言处理中越来越重视词汇的作用,出现了强烈的“词汇主义”的倾向。词汇知识库的建造成为了普遍关注的问题。

Ⅲ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

休谟用一把“叉子”,把人类的知识体系和获得知识的方法一分为二。

一边是所谓的观念知识,它们不需要经验的验证,比如数学。数学的知识不需要做实验来验证,只需要理性思考就能够获得。比如勾股定理,你运用逻辑推理就能够发现它、理解它,不需要去测量一百个三角形的边长来核实这个定理。可以讲,数学是人类知识体系和认识过程的一个特例。

休谟的叉子划出来的另一边呢,就是经验知识,在休谟看来,这些知识单纯靠理性是得不到的,或者说这部分知识你单纯靠理性去想,反而不可靠。

理性推理有两个最基本的方法,归纳和演绎。归纳,就是具体的事情里归纳出一个总的结论;演绎就是从一个基本的结论出发,推演出各种不同的情况。而休谟就认为,单纯靠理性思考,无论是归纳还是演绎,得到的结论都可能不可靠。

先说归纳的问题在哪。举一个例子,你可能听说过火鸡悖论,说一个农场主,每天出现在鸡窝前,给火鸡带去食物,久而久之火鸡就归纳出一个结论,农夫的出现意味着食物。这个规律是否成立了呢?火鸡今天验证一下,发现成立,明天又验证一下,发现还是成立。这只火鸡可以说非常“理性”了,但是,等到感恩节的前一天,这个定理就失效了,理性的火鸡等来的不是食物,而是农夫的屠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归纳推理,日常使用倒也不需要像哲学家那样去较真。但是休谟是想要提醒我们,掌握了过去的事实,并一定就能用来推断未来,因为我们其实没有理由认为未来就会重复过去的事情。

我要和你强调一下,休谟不是要否认经验的作用,他强调的是我们不能从有限的经验总结出普适的规律。我们今天把休谟说的这种问题叫做“不完全归纳的误区”。

那演绎又有什么问题呢?要从一个道理推出衍生的结论,这件事其实还有一个前提基础,就是你要能确认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但休谟却说,我们其实很难判断真正的因果关系是什么,我们经常只是给两件在时间和空间上挨得很近,一前一后发生的事情套上了因果关系。

比如,进入了秋冬季节,小张穿着短袖出门跑步,结果回来感冒了,过去会认为,着凉是感冒的原因,感冒是着凉的结果。这种因果关系对不对呢?今天的医学研究告诉我们,冷空气本身并不会让我们感冒,感冒真正的原因是空气中的病原体。比如普通感冒是鼻病毒引起的,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实际上,在一个温暖的、人很多却不透气的空间里,感染疾病的可能性比在冷空气流通的室外概率大得多。

再比如,人们过去说“乌鸦叫,丧事到”,现象是这个现象,但其中的因果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乌鸦叫是人死的原因吗,有人认为恰恰相反,是因为人快死了,散发出的味道才吸引来了乌鸦。你看,要准确地找到两件事的因果关系其实是非常难的,我们今天认为毫无疑问的因果关系,也未必就是真正的因果关系。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在近代的争论

既然不完全的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都可能靠不住,那么我们能依靠的是什么呢?还是经验。经验主义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洛克就认为,人生下来就如同一张白纸,全部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经验,从而在心灵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观念和知识。

和经验主义对立的是以笛卡尔所代表的理性主义。关于笛卡尔,我之前在《科技通史60讲》中介绍过他的方法论。可以讲,笛卡尔总结出一整套通过理性思考获得新知的方法。笛卡尔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笛卡尔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思考获得真正的知识。

笛卡尔并没有完全否认观察的作用,但他认为通过观察获得的只是对事物表象的认识,而不是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人类的很多复杂想法,比如数学上的等号、开方、对数这些概念,在实际世界当中都没有直接对应的存在,我们不可能靠观察或者感知得到这些概念,只能靠理性的思考和逻辑推理得到它们。在笛卡尔之后的几位最着名的数学家,比如牛顿、莱布尼茨等等,都是理性主义的信奉者。

从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在近代的争论,你会发现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像休谟和洛克,都是侧重于从对社会的观察中得出他们的哲学见解,而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笛卡尔、牛顿和莱布尼茨,都在数学上有很高的造诣。

在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之争的历史上,还有一位试图调和双方分歧的人物,就是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康德。康德原本是理性主义的哲学家,但他看到休谟的书,有一种猛然惊醒梦中人的感觉,花了很多年时间修正自己的哲学思想,来回应休谟的思想。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对今天西方的政治、法律、科学和社会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里先着重谈谈它们在科学上的影响.

人类的知识都来自于理性吗?

很多人问我,到底应该相信经验还是理性,我通常是拿着休谟的叉子在人类的知识体系上再划一刀。这样,加上之前休谟划的一刀就把知识体系和方法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数学,它是纯粹理性的。

第二种是科学,或者说自然科学,它理性的成分很大,我们通常会用一些简单明了的规律概括构建这方面的知识体系,然后不断地采用实证主义的方法越来越准确地勾画规律的边界。至于规律如何得到,它们有些是通过有限的归纳,有些是通过尽可能合理的演绎。

第三种是非科学。注意,我这里所说的非科学不是伪科学的骗术。在我看来,非科学包括很多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也包括哲学和宗教。在这些知识体系中,经验的部分占的比例更大。

不过,这绝不意味着在这些学科中不需要理性的分析、不需要讲逻辑,而是说对于这些学科,我们往往无法从中找到自然科学定律那样普遍适用的规律。即使能找到一部分规律,它们也有严格的适用范围。甚至还有很多关于经验的研究,根本没有办法找到一个规律去概括它。

在现代的科学里,我认为心理学和医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经验的科学。其实经验主义这个词最早就来自于古希腊的医学,当时一些医生强调要靠经验给病人看病,而不能靠书本上的教条,这被叫做经验主义。

还有一个特别的领域,就是认知科学中的人工智能研究,实际上也是一个非常依赖于经验的学科。

早期的人工智能学者通常喜欢把这个领域划归到自然科学的范畴里,他们希望依靠理性和逻辑来解决人工智能的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包括提出形式语言模型的乔姆斯基。

乔姆斯基试图将用数学模型来产生语言,或者说把语言这件事纳入到数学的范畴内。这可行不可行呢?应该讲,部分是可行的,像今天的计算机语言,就可以完全纳入到数学的框架内。

但是人类的语言就没有这么简单了,总是有很多例外,你找到的、或者设定的规律,总是有失效的时候。

于是,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之后,在自然语言处理这个领域,贾里尼克等人扛起了经验主义的大旗,让计算机通过对经验和案例的学习来处理人工智能问题。今天人工智能的成功,是在这批人的工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很长的时间里,在学术界一直有两派自然语言处理的学术会议,一种是偏传统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比如计算语言学国际会议COLING;另一种是偏经验主义的,比如经验方法自然语言处理会议EMNLP。这两派的会议我都去过,两类人完全不同。

但近年来出现一个趋势,就是这两种会议有时会一起办,你可以把它们理解为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结合。不过到目前为止,现有的几乎所有人工智能的成就,以及全部大数据的成就,都来自于经验主义这一派。

小结

那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什么时候应该采取理性主义的方法,什么时候应该采取经验主义的方法呢?

我觉得理性主义主要用在两个地方。第一个地方,是在面对数学和自然科学问题的时候。第二,就是我们需要找到一件事哪里出错了的时候。

很多时候,理性主义无法告诉我们那个正确的答案是什么,但它能够告诉我们什么是错误的,因为它们不合乎逻辑,不合理。不过,要用理性主义的方法,一定要知道规律的适用边界,不能把理性主义变成教条主义。

至于什么时候该用经验主义的方法呢,在我看来,任何涉及到非科学的问题,我都宁可相信经验。

Ⅳ 语言学的影响

分析欧洲传统语言学思想对他们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美国语言学在继承欧洲语言学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走出了一条推陈出新的道路。
关键词: 美国语言学 欧洲语言学 影响

一、美国的语言学传统与欧洲的传统有很大不同,但又有重要联系。
欧洲有两千多年的语言研究历史,美国的语言学则开始于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在欧洲,传统语法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而在美国,传统语法的影响微乎其微。在欧洲,许多语言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因此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有可能占据重要地位;在美国,居统治地位的只有英语,其文化传统也不像欧洲语言那样源远流长,除此以外,土着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化背景,也没有文字形式,所以历史语言学无从谈起,比较语言学也没有任何基础。
十九世纪时,美国出现了一位着名的历史语言学和梵语学家惠特尼(W.D.Whitney)。他曾求学于德国,在柏林大学主要师从魏伯(Albrebt Weber,1815—1901)。在此期间,他听过葆扑(Franz Bopp,1791—1867)的课,所接触的基本上属于欧洲的传统。到了二十世纪初期,到欧洲学习及受欧洲影响的美国语言学家才开始研究美国的特殊问题,他们发展了美国的描写主义语言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
二、欧洲语言学对美国语言学各阶段的影响。
美国语言学历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博厄斯和萨丕尔时期(1911—1932);布龙菲尔德时期(1933—1950);海里斯时期(也称“后布龙菲尔德时期”)(1951—1956)和乔姆斯基时期(1957—)。每个时期的语言学思想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欧洲传统语言学思想的影响。
博厄斯(Boas)和萨丕尔(Sapir)提出的“语言跟使用者的整个生活和思维方式紧密联系”的基本观点,可以从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的理论中找到来源。萨丕尔认为洪葆特的着作开辟了语言学思想新的前景。后来的沃尔夫(Whorf)又对他们的观点做了进一步发展。洪堡特和沃尔夫都坚信,语言的影响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
布龙菲尔德时期的学说跟欧洲索绪尔(De Saussure)的理论有较密切的关系,尽管在萨丕尔和布龙菲尔德的着作中很少提到索绪尔,但这个时期随着学术上跟欧洲的交流,索绪尔的理论还是对美国语言学有着强烈的影响。裘斯(Joos)编的《语言学文集》(Readings in Linguistics,1958),第一篇就是威尔士(R.S.Wells)的《索绪尔的语言学系统》(De Saussure’s System of Linguistics,1947),足见对他的重视。布龙菲尔德认为索绪尔的学论奠定了人类言语科学的基础。他也赞同索绪尔区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区分语言和言语。他完全同意《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基本原则:
对我来说,跟索绪尔一样,……同时在某种意义上,对萨丕尔也一样所有这一切(即索绪尔的la parole“言语”)在我们科学的权利范围以外;我们的科学只能研究语言(即索绪尔的la langue“语言”)中的那一部分特征,如音位、语法范畴、词汇等,这些特征对某一语言社团的所有人都是共同的。……语法或词汇的描述归根结底只是一种抽象。
另外,布龙菲尔德本人年轻时曾留学德国,1913—1914年他曾到莱比锡(LEipzig)大学和哥廷根(G?觟ttingen)大学进修语言学。在这期间他结识了新语法学派(Junggrammatiker)的代表人物,如布鲁格曼(Karl Brugmann)、莱斯琴(August Leskien)等人。这个学派的理论对他有较深的影响。他高度评价并严格遵循“格里姆定律(Grimm’s Law)”。他把这些理论和方法,以及他自己的描写技巧,出色地运用到一个距离印欧语很远的、完全不同的语族——北美印第安语中的阿尔岗昆语(Algonquian)的历史比较研究中,并使之成为美洲印第安语研究的经典之一。
同时在此阶段,美国语言理论还受到了行为主义哲学和机械生理学严格的实证论(positivism)的影响。布龙菲尔德所受的影响最大。1914年他在写作《语言研究导论》(An Introction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一书时,是站在冯德(W.Wundt)的心理学的立场上来说明语言现象的,例如,他把语言看成是跟心理和生理活动紧密联系的一种表达活动,用联想的心理活动来解释语音变化,认为意义是心理联想的习惯,等等。到1933年,他从冯德的“心灵主义”(mentalism)转到了华生(J.B.Watson论文联盟www.LWlM.com)和魏斯(A.P.Weiss)的行为主义(behaviorism)的立场上。他在写作权威教材《语言论》(Language)(最先发表于1933年)时大幅度修改了《语言研究导论》,使《语言论》的理论基础更加符合魏斯等行为主义哲学家的机械论观点。魏斯认为,描述人类行为和经验时所用的材料,必须完全是(至少可能是)空间和时间中任何人都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布龙菲尔德认为“自言自语或思想”和“心像、感觉等,不过是表示各种身体活动的流行词语而已”,这正是行为主义理论的典型代表。在该书第二章“语言的用途”中,他还态度鲜明地反对心灵主义(mentalism),主张机械主义(mechanism)。总之,布龙菲尔德是从行为主义和机械主义的立场来观察和研究语言的。
成立于1924年年底的“美国语言学会”会员的学术观点主要分属新语法学派和人类语言学学派。以后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正是以这两派人中的某些人为核心发展起来的。这一学会从一开始就跟布拉格语言学会有密切的联系,萨丕尔跟特鲁别兹柯伊(Trubezkoy)有频繁的通信联系,博厄斯也坚信语言学和任何真正的科学的国际性。这都说明美国语言学的发展跟欧洲语言学有着继承和密切的关系。
乔姆斯基自称他的语言理论是“笛卡尔语言学”,这意味着他是理性主义者。他在哲学上曾受古德曼(Nelson Goodman)《表现结构》(Structure of Appearance,1951)中结构系统观点,以及奎恩(V.O. Quine)对逻辑经验主义批判的影响。奎恩认为命题不一定受经验的检验。这使乔姆斯基在语言理论中站到了面向理论的立场。这从他的论着中引用的例句也能看出。他从不注明出处,只要是合乎规则的就是合格的句子。人们往往会发现有些例句十分古怪。这些例句的选择同样反映了他的基本立场。乔姆斯基的确继承了17世纪法国波尔·罗瓦雅尔(Port-Royal)的唯理语法的传统,他也继承了19世纪德国洪堡特关于语言是一种创造能力及语言有“内部形式”(innere Sprachform)的学说。他像洪堡特一样,认为过去和现在一直在探讨为什么任何语言的使用者,都可以利用有限的材料,创造出无限多的语句。洪堡特被认为是欧洲语言学的代表,可见欧洲语言学对美国语言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他们各自又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乔姆斯基继承了传统和结构主义的某些概念和方法,但无论在理论上和方法上,他都有新的创造。
三、推陈出新——美国语言学的发展。
以上简述说明美国语言学的发展一直受到欧洲语言学传统思想的影响,并不像某些人所认为的这两者是完全割裂的。美国语言学在继承欧洲语言学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走出了一条推陈出新的道路。

Ⅳ 19世纪以来的语言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流派的成就、发展史和影响

西方语言学流派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运用“历史比较法”,对不同语言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这样的语言研究就是历史比较语言学。【1】先驱人物——威廉·琼斯(英国东方学家,加尔各答最高法院法官)1786年是语言学诞生的一年,因为这年的9月27日有个名叫威廉·琼斯(W. Jones)的英国人在加尔各答“亚洲学会”宣读了一篇着名的论文《三周年演说》。文章指出梵语(古印度语)和欧洲希腊语、拉丁语、凯尔特语和日耳曼语的结构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而他断言,这些语言必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威廉·琼斯的论文研究引起了欧洲学术界的广泛兴趣,在当时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学者把眼光引向过去,探索各民族的起源和史前史,古代的语言也是系统研究的对象之一。此后的100年中,学者们忙于各种语言的历史比较——先是在印欧语系的各种语言之间进行比较,后来则是构拟它们的母语——原始印欧语。【2】奠基人有:葆朴(F.Bopp)、拉斯克(R.C.Rask)和格里木(J.L.K.Grimm)1816年,德国语言学家葆朴发表了《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相比较》一文,揭示了这些语言的动词变位系统的对应规则,并认为这些语言应该具有共同的来源的结论,被认为是历史语言学的奠基之作。1818年,丹麦语言学家拉斯克发表了《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的起源研究》,指出日耳曼诸语言和其他印欧语的词在语音上存在着有规律的形式对应关系。拉斯克认为,语法对应是确定语言亲属关系和起源共同性的更为可靠的标志,该文所论述的方法和原理对历史语言学的建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德国语言学家雅各布·格里木对历史语言学的建立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1819年出版的《德语语法》提出了语音演变规律(着名的格里木定律,受到拉斯克有关观点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日耳曼语与其他印欧语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这一定律对于确认印欧语亲属关系、了解民族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研究语音演变规律具有重大启示作用。原始印欧语 p b bh t d dh k g gh日耳曼语 f p b th t d h k g (第一次转换规则)高地德语 b f p d ts t g kh k (第二次转换规则)根据格里木的解释,日耳曼语族中自成一体的三组音跟更早的原始印欧语的发音比较,都曾发生过音变,情况如下:(1)原始印欧语的浊塞音b、d、g,变成了日耳曼母语中的清塞音p、t、k。如拉丁语中的o(二)、genu(膝),在古冰岛语中变成tveir、kné。(2)原始印欧语的清塞音p、t、k,变成了日耳曼母语中的清擦音f、th、h。如拉丁语中的pater(父)、tu(你),在古冰岛语中变成fa�0�8ir、�0�6u。(3)原始印欧语的送气浊塞音bh、dh、gh,变成了日耳曼母语中的浊塞音b、d、g。如梵语的bhrāther(兄弟),在英语中为brother。【3】代表性人物:施莱歇尔(A.Schleicher)-----提出了语言的“谱系分类法”,开创了构拟重建的方法。19世纪中叶,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已相当成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德国语言学家施莱歇尔于1861年出版了《印度日耳曼语比较语法纲要》。受到浪漫主义和生物进化论的影响,施莱歇尔提出自然主义语言观,其主要理论观点有:①“语言有机体”理论:语言是一个天然的有机体,它们是不受人们意志决定而形成,并按照一定规律成长、发展而又衰老和死亡。②语言生命的“两个时期”假设:语言的生命和其他动植物等有机体的生命一样,都有成长的时期和衰老的时期。成长期语言由简单的结构变成更复杂的形式;在衰老期,语言由它所发展的最高点逐渐衰退,它的形式也受到了损害。并且,它认为语言发展的上升阶段是在人类的史前史,从有史时期开始,语言的历史就是一部衰落史(荒谬)。那么,语言发展的最高点在哪儿呢?就印欧语来说,他把他所拟构的印欧“母语”看作是最高阶段。③语言发展阶段论:世界上的语言有着共同的发展道路,依照一定的阶段发展的。生物是由简单的生命细胞,经过各个发展阶段,然后产生各类生物,语言也是这样。具体地说,语言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以语言类型三分法为依据: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即所有的语言都发端于词根语,然后通过辅助词的粘着,最后发展到高级阶段,即印欧语开始衰落时那样的屈折语形结构形式(该理论导致了语言类型优劣论)。④语言谱系树理论:将生物学中描绘生物进化类别的树形图方法应用语言发展过程和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他根据已发现的对应规则来构拟重建原始印欧语,追溯它的每一分支的发展,绘成了印欧语系语言发展的谱系树,提出了语言的“谱系分类法”。【4】转折时期:青年语法学派19世纪70年代,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转折时期,以莱比锡大学为中心聚集的一批语言学家形成了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所谓“青年语法学派”,代表人物有勃鲁格曼、奥斯托霍夫、保罗等。他们的理论主要有:①语言存在于使用它的人们的不间断的使用之中,因而语言研究应该重视活的现代语言及其方言。②在语言发展中起作用的语音规律没有例外(如有例外,是有交叉规律作用造成的或其他因素造成的)。③类推作用在新的语言形式产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评价:青年语法学派在理论、方法和实践上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把历史比较语言学推向了高峰。①这个学派总结出许多非常有价值的语言演变规律,揭示出语言发展的历史事实,证明欧洲和亚洲语言的亲属关系,基本确定了印欧语系的谱系。②今天,历史比较法在语言分化、方言产生和发展的研究、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等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③把语言分化和方言的形成看作确立语言规律和心理规律的基础,因而立足现时口语,研究语音构成的生理和物理的基础及其语流音变,大大出尽了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和发展。④缺陷:将语音演变规律和类推作用看作语言研究中的万能钥匙,因而不可避免地缩小了语言研究的范围,排斥了对语言本质及其语言社会功能等语言学主体问题的研究。【2】评价:①优点:相对于语文学时期是一个巨大进步,使语言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是一个里程碑。 历史比较语言学:建立比较法,注意古今语言,当代不同语言的对比,重视“活”语言;运用进化论观点考察历史来源和亲属关系,作了谱系分类。 ②缺点:对口语重视仍然不够,侧重古语及其发展,将语言事实作孤立的分析;忽视了语言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忽略语言整体的系统性考察→不能适应语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初期到中叶:结构主义语言学当语言研究在观点、方法上酝酿重大变革之时,瑞士着名语言学家索绪尔出版了着作《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提出了一整套新的理论与方法→奠定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 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称为语言学界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他因此而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1)区分语言与言语。着重分析、描写语言的结构体系。(2)提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主张系统地研究语言;认为语言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3)区分语言的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重视共时语言的研究。(4)区分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认为语言系统及其发展与外在条件密切相关,但这种研究与语言系统本身的研究不同,二者不能混同。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又发展出了三个主要的结构主义学派:(1)布拉格学派(结构—功能学派):强调语言是一个功能体系;在国际语言学会上公开音位学观点,代表作《音位学原理》 代表人物:马泰修斯、雅科布逊(2)丹麦学派(哥本哈根学派):语言是完整的符号系统,符号是表达方式和内容的综合体 成立哥本哈根语言学会,创办《语言学学报》,论文《结构语言学》 代表人物:叶姆斯列夫、布龙达尔 (3)美国的描写语言学派:结构语言学中发展最完善,最重要的一个学派先驱是鲍阿斯和萨丕尔→主张实地调查,强调对语言事实作客观的共时描写重要人物布龙非尔德→《语言论》是该派德奠基之作→“布龙非尔德时期” 把语言看作是一系列刺激和反应的行为,主张通过形式特征来描写语言结构,强调共时描写和分析应排历时因素。后期代表人物海里斯→《结构语言学的方法》→“后布龙非尔德时期”认为语言结构分析的任务是寻求话语单位并说明这些单位之间的关系,在语言结构分析过程中,基本操作程序是切分、归类,依据是分布。 另外,还有日内瓦学派、伦敦学派、莫斯科学派等小的学派。 (1)优点:强调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不能孤立地研究,要从各成分间的关系,结构的分层符号系统的整体性认识;注重对立成分的分析;注重口语和共时描写。(2)缺点:后来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死胡同,过于追求形式,忽视了语句的具体内容。将形式和意义割裂开来。只能描写语言事实而不能解释原因。 20世纪中叶至今:生成语言学是在批判和修正美国描写语言学理论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最近几十年西方语言学最有影响的一个学派。创始人乔姆斯基→1957年《句法结构》→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乔姆斯基革命”)这一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的,不同于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上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受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影响,最初用结构主义方法研究语法,但发现了弊端,发现以分布和替代的原则方法对语言素材进行切分和分类,只分析语言的表面现象,不能解释语言的内在结构,特别是不能分析语言的深层和歧义结构。(例:进口机电产品;他走了半小时了;Flying planes can be dangerous)乔姆斯基不满足于观察语言行为的表面现象,而要求探索人类内在的语言能力。 (1)不仅描写语言行为,还要研究体现在人脑中的认知系统和普遍语法。(2)人具有语言习得机制(LAD),大脑能自动创造和理解句子→揭示这些规则试图建立一种人类语言共同的普遍语法,并且解释人们生成和理解话语的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 (3)语法是生成和描写句子的规则系统→由句法、语音、语义三平面组成(4)采用现代数理逻辑的形式化方法,根据有限的规则演绎无限的句子研究人的语言生成能力,即怎样用有限的成分和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目标是提出一个能产生所有句子的语法系统,它主要包括生成和转换两个方面。生成规则又包括一套短语结构规则和词汇插入规则。前者用一套符号表示,如:S→NP+VP,NP→D+N,VP→V+NP(S代表句子,NP代表名词短语,VP代表动词短语,D代表限定词,N代表名词,V代表动词)。词汇规则是生成合格句子的保证,即对一个句子内各成分加以限制。如上例,“POST”前的名词一定是生物名词(一般指人)。违反这个限定,就会生成不合格的句子。“转换”主要指句式和结构的转换。优点:这种学说适合计算机的应用,克服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只重表层结构忽视深层结构的不足。为语言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子和方向,促进了认知科学的发展;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特别是人机翻译和对话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Ⅵ 如何向文科同学科普自然语言处理

目前,人们主要通过两种思路来进行自然语言处理,一种是基于规则的理性主义,另外一种是基于统计的经验主义。理性主义方法认为,人类语言主要是由语言规则来产生和描述的,因此只要能够用适当的形式将人类语言规则表示出来,就能够理解人类语言,并实现语言之间的翻译等各种自然语言处理任务。而经验主义方法则认为,从语言数据中获取语言统计知识,有效建立语言的统计模型。因此只要能够有足够多的用于统计的语言数据,就能够理解人类语言。然而,当面对现实世界充满模糊与不确定性时,这两种方法都面临着各自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人类语言虽然有一定的规则,但是在真实使用中往往伴随大量的噪音和不规范性。理性主义方法的一大弱点就是鲁棒性差,只要与规则稍有偏离便无法处理。而对于经验主义方法而言,又不能无限地获取语言数据进行统计学习,因此也不能够完美地理解人类语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趋势就是,基于语言规则的理性主义方法不断受到质疑,大规模语言数据处理成为目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自然语言处理的主要研究目标。统计学习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自然语言处理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自动学习的方法来获取语言知识。

迈进二十一世纪,我们已经进入了以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海量信息时代,这些海量信息大部分是以自然语言表示的。一方面,海量信息也为计算机学习人类语言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另一方面,这也为自然语言处理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应用舞台。例如,作为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应用,搜索引擎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涌现出以网络、谷歌等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巨头;机器翻译也从实验室走入寻常百姓家,谷歌、网络等公司都提供了基于海量网络数据的机器翻译和辅助翻译工具;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中文(输入法如搜狗、微软、谷歌等输入法)成为计算机用户的必备工具;带有语音识别的计算机和手机也正大行其道,协助用户更有效地工作学习。

阅读全文

与理性主义方法语言学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简单擦眼霜的正确使用方法图 浏览:24
昂科威烧机油最简单的修复方法 浏览:157
简单小白菜种植方法 浏览:814
让安卓手机出故障的方法 浏览:399
铜的显微结构分析方法 浏览:758
绕组电阻档的测量方法 浏览:66
devondale奶粉使用方法 浏览:243
黑枸杞剪枝方法图片 浏览:549
汽车导航拆卸安装方法 浏览:533
流鼻涕需要用什么方法让他治好 浏览:246
电热棒使用方法 浏览:145
统计指数的计算方法 浏览:937
铁皮石斛种植方法能种在石头上 浏览:175
高冰种翡翠原石鉴别方法图解 浏览:403
租房喝水的正确方法 浏览:823
月见草油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5
玉树菇食用方法 浏览:957
子宫上长了瘤子消除最佳方法 浏览:478
led灯接线柱焊接方法视频 浏览:657
ipad如何隔空手势操作方法 浏览: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