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轻轨是采用单轨系统运行方式,轨道梁上方为主要承重点。
单轨系统是一种列车在单一轨道梁上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单轨系统通常都是采用高架的方式,而列车多数都是采用橡胶轮胎。
单轨系统的构造分为两种,一种是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那样的跨坐式单轨系统,列车在轨道梁上方运行。另一种就是类似于前段时间较火的“空铁”,列车悬挂在轨道梁下方运行。单轨系统载客量与轻轨相当,在高峰时段每小时的单向运输量在1-3万人次之间,因其占地面积少,建设适应性强的特征,特别适合像重庆那样的山城。
(1)重庆过楼轻轨采用什么施工方法扩展阅读:
重庆轨道交通的导向系统由日本GK设计公司参照日本的山手线制作,乘客所见标志均是在1.65米的高度可视范围内。
在重庆轨道交通车站500米范围内的交叉路口或公交车站等,设置有一个深蓝色的车站位置导向牌。导向牌上有文字说明,显示即将前往的线路、站点以及与车站的距离,沿着引导向牌可找到轨道交通站出入口。
‘贰’ 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的施工方法有那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一、明挖法
明挖法施工的地下铁道区间隧道结构通常采用矩形断面,一般为整体浇注或装配式结构,其优点是其内轮廓与地下铁道建筑限界接近,内部净空可以得到充分利用,结构受力合理,顶板上便于敷设城市地下管网和设施。
缺点:
1、断面尺寸多变的区段适应能力差;
2、新型盾构购置费昂贵,对施工区段短的工程不经济。
二、顶进法
顶进法又称顶管法,是利用机械力将预制钢筋混凝土箱形框架或钢质管道顶入地层中的一种施工方法,主要适用于土层,在软岩和其他松软地层中也有使用。
优点:顶进法对于长距离运输,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缺点:
1、曲率半径小而且多种曲线组合在一起时,施工就非常困难;
2、在软土层中容易发生偏差,而纠正这种偏差又比较困难,管道容易产生不均匀下沉;
3、推进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时处理这些障碍物则非常困难;
4、在覆土浅的条件下显得不很经济。
(2)重庆过楼轻轨采用什么施工方法扩展阅读:
施工时注意的问题:
(1)严格按新奥法原则组织施工,加强监控量测工作,用量测信息指导施工,及时反馈信息以修正设计和采取应急措施。量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分析,并应及时预报变位状况,以便修改设计,或制定加强措施,防止坍塌。
(2)隧道施工放样应保证精度。施工时应根据隧道各主要控制点的坐标计算隧道的长度和方向,并据此实地放线。为保证隧道底部按图纸所示的纵坡开挖并满足衬砌的正确放样,洞内每隔50米应设置一个水准点。
‘叁’ 重庆的轻轨驱动原理
重庆主城区地理条件复杂,已建成的轨道交通线路采用以下两种制式:跨座式单轨,应用线路有2号线、3号线;钢轮钢轨铁路,应用线路有1号线、6号线及其支线国博线。
跨座式单轨:是指通过单根轨道来支撑、稳定和导向,车体骑跨在轨道梁上运行的铁路。跨座式单轨特点是适应性强、噪声低、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非常强。类似于“空中小火车”,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60公里左右。
工作原理是靠电力牵引。
‘肆’ 重庆的高铁也能穿楼!为何重庆交通设计的如此繁琐
因为重庆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其交通设计会非常繁琐,它是一座山水之城,有着独特的地理造型,而这种造型成就了重庆独特的都市风情。其实关于重庆交通的复杂性,对于当地人来说已经视见怪不怪的景象,而对于初来重庆的人来说无疑是一道美丽的交通风景线,因为他的高铁可以穿楼而过,这在其它城市是没有的景观。关于重庆这座魔幻之都的交通设计小编主要从以下几点为大家介绍。
三、重庆地形高低起伏大设计考虑因素多。
重庆由于地势凹凸不平,时而有高坡,时而有低洼之处,高铁的设计要更多地考虑动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动力等因素,只要做好这些考虑才能让高铁正常运转。
综上所述,重庆虽然是一座山水之城,地势复杂,但是重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着红色文化的城市,它要发展就需要强有力的交通作为支撑,所以轻轨便是说明一个是否发达的最好证据。对于重庆而言轻轨是必须具备的发展工具,即使在繁琐,设计再复杂都必须执行。对于重庆的交通你了解多少?欢迎评论。
‘伍’ 重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穿楼而过的轻轨
因为重庆的地理条件,再加上当时国家不拨款,重庆没有重点发展,导致早期资金不够,无法采用钢轨钢轨制式轨道交通,只能采用建造成本相对较低的跨坐式轨道交通,也就是单轨,重庆人民俗称轻轨.....
依山而建,在路上有一块地,那块地地下是有人买下了的,但是轨道要征用。于是轨道公司买下了,然后在上面造了轻轨站,但是只造一个轻轨站貌似有点浪费,于是又造了一栋楼。可是,轻轨站和楼是同时施工的。顺带一提,那楼里全是轨道员工以及家属。(听老员工们是这样说的)
‘陆’ 重庆轻轨在楼中穿,这样的轻轨交通不扰民低噪音是采用哪种技术进行改造
首先你看到了穿楼没有噪音就能想到不是轻轨了,重庆的2号线(穿楼那条)3号线,空港线采用的是日本的单轨技术(日立)橡胶轮胎可导致运行过程中噪音低,所以在高架线的地方是没有隔音墙的。
相反1 4 5 6 9 10 环线是钢轮地铁,虽然都有高架段,你会发现在城市或者居民区的地方是有隔音墙的,想看风景大打折扣,真正的轻轨和地铁是一样的钢轮,只不过宽度没有那么宽,运载量低一样有噪音。天津的9号线就是真正的轻轨,然而重庆的2 3 号线是单轨,所以没有噪音且观光风景非常好。
‘柒’ 重庆轻轨是什么工作原理呀
工作原理是靠电力牵引。
重庆主城区地理条件复杂,已建成的轨道交通线路采用以下两种制式:跨座式单轨,应用线路有2号线、3号线;钢轮钢轨铁路,应用线路有1号线、6号线及其支线国博线。
跨座式单轨:是指通过单根轨道来支撑、稳定和导向,车体骑跨在轨道梁上运行的铁路。跨座式单轨特点是适应性强、噪声低、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非常强。类似于“空中小火车”,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60公里左右。
‘捌’ 重庆的轻轨为何穿楼而过
因为这是轻轨建设之初的折中方案。
1998年5月,叶天义及其团队接到了某开发商的委托,要在现处李子坝轻轨站的位置设计一座居民楼。设计团队接手项目后发现,轨道交通2号线的设计线路也要从此地经过,并要设立站点。
如果不让轨道从楼中穿越而过,就只能轨道2号线改线或开发商易地建房,这都不太现实。于是,叶天义和设计团队经过商讨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两个项目合二为一。
这样的设计在国内外并无前车之鉴。有了想法,叶天义和设计团队便立刻开始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各种实验来论证项目的可行性。经过半年的摸索研究,才敲定项目的实施方案。
在之后的一年半时间里,叶天义带领13人的团队全身心投入到设计工作中,经过6次大稿的反复修改和无数次细节的调整,最终完成了国内外首例“轻轨穿楼”的设计。
车站特点
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李子坝车站是国内第一座与商住楼共建共存的跨座式单轨高架车站,于2004年3月建成,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该站位于嘉陵江畔的李子坝正街39号商住楼6-7层,因其“空中列车穿楼而过”成为蜚声中外的“网红车站”。
车站与商住楼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用,采用“站桥分离”的结构形式,轨道车站桥梁与商住楼结构支撑体系分开设置,有效解决两者结构传力及振动问题。同时,单轨列车采用低噪音、低振动的充气橡胶轮胎和空气弹簧支撑车体,最大限度减小了列车行驶带来的振动和噪音影响,使车站与商住楼能和谐共生,成功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玖’ 关于重庆轻轨的技术
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东起区商业中心较场口,西至大渡口区钢铁基地新山村全长18公里,设18座车站,一次规划设计,分二期建设实施。一期工程较场口至大堰村段14.35公里,设14座车站、两座主变电站、1座控制中心,初期配车84辆,采用高架跨座式单轨交通方式。一期工程投资概算35.51亿元,建设工期4年半,于2004年建成通车。二期工程设4座高架车站,1座车场,于2005年建成通车。
跨座式单轨交通方式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在我国尚属首次引进,是重庆城市交通现代化的里程碑工程。
跨座式单轨车在道路中央隔离带高架运行,具有占地面积小、高架轨道梁透光性好、不影响地面绿化、有利于地面车辆废气排放等特点;且爬坡能力强(60‰)、转弯半径小(R=100),可以因地制宜,穿遂道、爬高坡、沿着江岸翻山越岭运行,非常适应山城的特殊地形。
单轨系统采用低噪声和低振动设备,车轮为充气体橡胶轮胎,并由空气弹簧支持整个车体,运行时噪声远远低于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声级75.8分贝。
车辆采用直流电(1500V)牵引,不产生电磁波。牵引变电站所产生的谐波数值很小,频率和无线电广播频率相差很大,不影响通信线路和电视收看效果。性能优良的中央空调使车内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特别是全线开通后将有效减少城区汽车废气排放,因此具有特别明显的环境保护作用。
‘拾’ 重庆轻轨是什么技术
重庆最早的开通轨道交通二号线工程是我国首次引进的中运量胶轮轻轨交通系统,是跨座式单轨技术,以后开通的其他线路也有采用其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