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火炮训练方法北约

火炮训练方法北约

发布时间:2022-09-07 06:39:21

A. 炮兵如何做到精准打击

提高炮兵精确作战能力的关键,是人、武器装备以及人与武器装备的最佳结合。没有精通精确作战的指挥人才,就失去了实施精确作战的组织基础;没有信息化的武器装备,就失去了精确作战的物质基础;没有高质量的军事训练,就失去了精确作战的能力基础。必须紧紧围绕炮兵精确作战需要,加强指挥人才培养,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深化炮兵部队军事训练改革。

一、培养精通精确作战指挥人才:

按照精确作战需要培养指挥人才。院校应着眼精确作战对指挥人才的需求,通过广泛调研,集智攻关,加强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确保人才培养沿着正确的方向,有计划、有重点、可持续、高效地发展。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等进行系统研究,制定符合规律、满足需要、适应岗位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标准体系。

着眼指挥精确作战知识能力需求构建新型教学内容体系。尽快在现有基础上构建精确作战教学内容体系,开展精确作战基本理论、组织指挥、战法研究等教学。应牢牢把握精确作战谋划决策、指挥控制、战法运用与创新等支撑能力形成与提高的关节点,使培训对象切实掌握精确作战的谋划决策方法,熟悉精确作战指挥控制手段、方式和流程,正确运用精确作战战法,结合实际自主创新战法。以关节点上的突破带动培训对象任职能力全面提升,造就胜任精确作战组织指挥的人才队伍。

依据精确作战指挥能力生成要求营造逼真教学环境。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实际教学为重点,突出模拟化、实战化教学。加大教育训练投入,为院校配备炮兵精确打击武器系统和精确制导导弹,完善模拟训练、基地化训练机制,建设专业训练场,使院校精确作战教学做到模拟仿真训练有平台、技术训练有实装、战术演练有实弹,不断改善教学训练环境条件。

遵循精确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规律创新教学训练方法手段。教学方法是最能充分体现教学艺术的基本要素。精确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应更加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示范教学、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法手段,最大限度地把学员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主动性调动起来,主体性体现出来,真正达到提升训练思维、掌握理论、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强化作战体系集成目标建设:

适应炮兵精确作战火力任务范围、打击精度、毁伤效能等要求,发展远程精确打击兵器和弹药,实现战役战术全纵深精确打击。当前,我军炮兵武器装备虽有长足发展,但与遂行精确作战任务需要相比,仍存在着纵深火力打击平台数量不足、精确高效信息化弹药种类数量偏少等问题,严重制约炮兵作战效能的充分发挥。应发展炮兵战役战术导弹、远程火炮、火箭炮力量,增加编制装备数量,增大射程,配备精确制导弹药,使炮兵具备实施战役战术全纵深连续精确打击能力。

优化炮兵作战单元间信息传递的方式、方法,构建满足精确指挥控制需要的指挥信息系统,实现作战系统紧密联接。进一步完善炮兵指挥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实现指挥信息系统终端向单个武器平台甚至是单兵的延伸,提高不同层次指挥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能力。建立目标情报信息获取与火力打击平台的无缝链接,实现“侦察—打击—评估”一体化。着力完善指挥信息系统的辅助决策功能,使之成为精确决策的可靠保证。

着眼目标精确定位和信息传输时效需求,发展远距离、多手段、高精度和抗干扰的侦察通信装备,实现炮兵精确打击能力整体跃升。我军炮兵主战武器平台火力打击范围大幅度提升,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侦察、通信装备;侦察校射无人机要增大航程和滞空时间,增加侦察监视手段;炮兵侦察校射雷达要增大侦察距离,提高识别定位精度。还要注重炮兵情报信息系统横向之间互联互通,提高炮兵点对面、点对网多手段综合侦察能力。

三、全面加强精确作战能力训练:

部队军事训练科目内容应坚持精确化标准。应确立“紧贴实战、动态更新”的训练内容理念,以训练大纲为基础,依据提高精确作战能力实际需要,不断创新与拓展训练内容。应着眼炮兵精确作战能力的生成与提高,进行精确作战理论学习,开展精准操作训练,突出精确指挥、精确协同技能训练。应着眼炮兵精确作战使命任务,丰富炮兵部队要素演练、指挥所演习和综合战术演习科目设置,切实使精确作战的关键环节在综合性训练中得到充分体现。

部队军事训练方法手段应坚持实战化标准。炮兵部队精确作战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坚持训练方法手段的实战化标准。确立“多法并举、灵活组训”的训练方法手段改革理念,积极探索与精确作战训练相适应的训练方法手段。切实以复杂电磁环境为炮兵精确作战训练的背景条件,实现激烈信息对抗条件下的精确作战。注重模拟训练与实兵、实装训练有机结合,以模拟手段练精确作战技能,以实兵实装手段提升精确作战能力。坚持基地化对抗训练机制,使炮兵部队军事训练跳出相对封闭的环境,在更加广阔的空间进行精确作战训练。正确处理从难从严训练与训练事故的关系,杜绝因担心发生事故而降低训练标准等问题。

部队军事训练质量考评应坚持战斗力标准。炮兵部队军事训练考评,应确立“训评分离、找差寻症”的训练评估理念,以查找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实现“训练—评估—改进—提高”的良性循环。应从实战要求出发,研究制定精确作战中信息获取、指挥控制、兵力机动、火力突击、整体防护和综合保障诸要素全过程的评价标准,以此作为炮兵部队军事训练质量考评的核心指标。应改变训练组织者同时也是考核者的做法,创新训练评估组织模式,真正实现训评分离,保证训练评估客观公正。应尽快开发炮兵部队军事训练综合考评系统,完善训练监测设施,以训练质量考评牵引作战训练创新与发展,推动炮兵部队精确作战能力迅速提升。

B. 炮兵的日常训练是什么

炮兵的日常训练是炮兵为掌握遂行作战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而进行的训练。

1.技术训练:射击、兵器与操作(包括火炮、弹药和技术装备的性能、构造、工作原理和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炮兵侦察(包括观测、声测和雷达侦察,无线电技术侦察,校射飞机侦察,测地、气象和照相勤务),炮兵通信,工程保障,驾驶,驭术等。

2.战术训练:合同战术原则、炮兵战斗基本原则、战斗指挥、战斗保障,攻防作战中炮兵战斗行动(高射炮兵还包括掩护战役后方时的行动)和专业兵之间、兵种之间的协同动作,炮兵行军、宿营、输送、变更部署、换班等。

(2)火炮训练方法北约扩展阅读

炮兵日常训练的意义

1.现代作战对火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炮兵在陆军中的比例日渐增大,所以在未来战争中仍将起到重要作用。炮兵将进一步发展火箭、导弹,改进装备性能和体制编制,实现指挥、操作自动化,提高命中精度和弹头威力,不断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2.炮兵的威力强大到足以连续猛击最坚固的防御工事后方的敌军,炮兵也能够迅速地从一个发射位置移到另一个发射位置。所以在一个机动式的战争中作战或是躲避敌军的火力攻击时,炮兵的作战效果当然就不失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战术性能了。

C. 坦克世界里的自行火炮怎么操作

1、在坦克世界自行火炮使用方法很简单,按SHIFT切换到鹰眼视野,然后看准心的圈缩小到最小就可以开炮了,熟练度越高越准。

2、瞄准敌人的时候,弹道的线如果是绿色,就表示没有障碍物;弹道的线如果是红色,就表示有障碍物;弹道的线如果是灰色,说明敌人所在的位置超出了射程范围,这时候就应该把车往前开,直到是全绿线的时候才能击中敌人。

3、在自己基地附近找个掩体,然后按Shift,进入鹰眼状态,就像空中摄像那样,可以在空中看到战场情况,当然敌人的车辆也是自己或者自己人发现才能看到。

红色代表有遮蔽物,灰色代表超出火炮射程,绿色线能到敌人车辆并且显示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圆才有可能命中,那个圆随着炮管、车体和一次炮击后的后坐力而变动,圆会慢慢变小,越小代表误差越小。

(3)火炮训练方法北约扩展阅读

《坦克世界》(World of Tanks)是一款在2010年由Wargaming公司推出的战争网游。玩家会扮演1930到1960年代的战车进行对战(PvP),高度要求战略和合作性。目前已有苏联(S系)、德国(D系)、美国(M系)、英国(Y系)、法国(F系)、中国(C系)、日本(R系)、捷克(J系)、瑞典(V系)的战车可供玩家选用。

预计未来版本会推出欧洲联合,意大利,以色列等国家战车,游戏中的战车根据历史高度还原,预计将有合共约500台战车。游戏2010年10月30日在俄罗斯首发,2011年4月12日在北美和欧洲推出,在中国由空中网代理,于2011年3月15日推出。目前全球用户超过6000万,中国坦克于2013年1月17日国服全球首发。

D. 军舰火炮是如何准确射击的

但现代的火炮的重量动辄几百上千斤,仅凭人力无法推动,于是液压机便应运而生,在主控电脑的管理下自动推动炮管修正射击轨道。

现代的军舰射击一般分为两种,即电脑操控和人工操控,人工操控一般应用于电脑出现错误或被击毁时的代替方案,并且在电脑操控的时候,人工一般会进行辅助或修正工作;电脑操控则是现在大国海军流行的操控方法,主控电脑凭借火控雷达传导的参数对液压进行操控,让火炮始终维持着可以击中敌方的状态。

E. 美国炮兵射击方式方法,基本特点

一个火炮任务由两到三个环节完成。

前线部队:美军火炮任务往往由前方的地面部队或空中的侦察中队进行引导,为避免连带伤害,炮兵行动受多方监管,禁止在没有前线人员的指引下自行判断射击。

FO(Forward Observer):前方观测员,在前方根据GPS信息,指定炮兵目标并提供精确的炮击信息。观测员获得火炮指引要求后,将通过现场通讯站(具有无线电AP功能的任何单位)的中转,与前线部队联络,确定精确的攻击目标,之后会向炮兵提供“6条”:

  1. 观察单位身份 - FO会驻扎于特定的OP(临时哨站),如炮兵事先没有获得过该单位的任务简报则不会接受该FO的火炮指引。

  2. 任务警告 - FO在表明身份后,会简述炮兵的当前任务,如试射、校准射、压制或效力射。

  3. 目标位址 - FO将通过MGRS(军用坐标系)的4位编码+6至10位数字提供目标的精确地理信息。

  4. 目标描述 - FO将简要描述目标的定义,确认目标是什么(人、载具、建筑),规模有多少(多少人的编队,多少个载具,多大规模的建筑),当前状态为何(在空旷处,在掩体后,在建筑内,在载具中),友军位置(是否在危险距离中)。

  5. 火炮形式 - FO需要根据现状指引炮击的规模,使用多少发弹药,弹药的散布方式等,这个信息可以根据前线人员的要求或是FO自身的评估以及试射、校准或效力射的需要而指定。

  6. 火炮控制 - 给予上述5条信息后,FO将根据情况要求炮兵执行或进一步等待信息更新。

炮兵:炮兵将复述每一段FO所提供的信息,使FO明白炮兵得到了正确的坐标信息,并根据目标的距离、现状,以及FO的要求和目标周围的环境因素来决定使用弹种、信管延时和弹药的散布方式,最终根据FO的射击命令发射弹药,并在“发射完毕”和“着弹前”警告FO,使FO观察着弹效果和弹药分布,根据情况进行校准或提供BDA(炮击效果评估)。BDA后,该火炮任务结束。

这一系列环节使友军伤害、平民伤害和连带的环境破坏可能性减小到最低,将后方支援火力有效运用于前线的支援,不再像二战时期那样由司令部盲目地下达指令。

F. 炮兵训练问题如题 谢谢了

新兵连学习的都是通用的军事科目: 前半个月除了学习一些条例、规定、整理内务外,更多的是站军姿、列队、走队列、稍息立正、停止间(行进间)转法、三种步法、步法变换、脱戴帽、蹲下(或坐下)起立等等。队列训练中穿插3公里越野跑、单双杠训练(一般要求一至三练习)、木马以及体能训练。 队列会操结束后,进行单兵军事技能和班排队列训练,大约30天,主要是400米障碍、投弹、射击、单兵战术、军体拳第一套或擒敌拳,还有军事基本业务知识学习,班排队列有队形变换、方向变换等等。 后期进行了解科目和巩固训练,以及考核等,大约30天左右,主要有:战地救护、投实弹、进行应用射击训练、五公里武装越野、基本班战术队形、基本地形学、武器的保养、三防知识等等,然后进行考核前准备,进行考核,必考科目是单兵队列、一练习射击、单双杠(一至三练习)、投弹、400米障碍、五公里越野、单兵战术、军体拳第一套或擒敌拳、戴防毒面具、哨兵防袭击、模拟站哨等、实弹射击。集体考核有班队列,班队列中的单兵队列、集体3公里越野〔5公里下连队后开跑〕等等 这些结束以后,一般是距离你离家80多天的时间,这时候会授予你列兵军衔,这时候你才是一名真正的战士,在此之前顶多就是一试训的而已,然后分配下连定岗,有些技术性岗位的还需要1--3个月的专业学习,结业后才能上岗。 分配下连队后,按照专业不同有的需要进入培训班学习,例如炮兵通讯兵和维修,保障兵等,你记住炮兵部队不都是炮兵,一个团火炮不过几十门而已,其他的和步兵有相似之处。 炮兵并非全部都是开炮的兵,最累的要数装填手了,一般都是健壮的人来担任,对于体能要求较高,炮兵平时除了学习火炮构造、原理、使用外,最多的就是进行操炮训练和通用军事科目演练,反复重复各种条件下的火炮伪装、展开,驻锄,瞄准,模拟射击等科目,冬天冷夏天热~~每年会按照不同季度外出野外驻训或演习。

G. 在进行射击训练时,有哪些好的技巧

人们认为,枪支的稳定性是精确射击的基础。它是指射手准确瞄准目标的时间、火炮震动范围的大小以及减小震动范围过程的控制。在步枪卧、立、跪三种射击姿势中,躺着姿势的稳定性发生在屏息时。在稳定之前,枪会随着你的呼吸垂直上下移动目标。在2到4次呼吸后,枪会正确瞄准并从下到上屏住呼吸。此时,火炮达到最佳稳定性,并在瞄准区域停止约2或3秒,以完成射击。

射击时,你应该控制呼吸。射击时最好不要呼吸。当然,对于有经验的射手来说,你也可以选择均匀呼吸。因为呼吸会震动枪,影响分散。我们中国人一般都不高。当一个射手身高低于1时。75米,肩部可能会碰到枪托的肩部,这也是一个大问题。正确的方法是在肩撞的瞬间,我们的肩膀应该放松,枪托应该用手放在我们的肩膀上。对于高个子的人,我们可以利用。我们不能像他们那样把胳膊拉得太直。我们可以完全弯曲手臂。

H. 美国火炮怎么打准

楼上两位回答的有些片面,楼主问的是“美国火炮怎样打准”,不是美国火炮怎样打,无论牵引火炮还是自行火炮,打得方法,也就是确定目标诸元(就是打多远,夹角多大,方向怎样修正)都是一样的,大同小异!二楼说外星人也是这样我很赞同。但是打得准的方法美国比我们先进,第一他们有全球定位系统和C4IRS系统,从指挥通信到火力射击都是自动化了,我们还处于半自动化到自动化的转型之中;第二他们校射方法比我们先进,所谓火炮校射就是第一发炮弹打出去后,因为炮膛温度,操作手法,击发力量,诸元计算,天气条件等各种因素很难首发命中,校射就是修正火炮的诸元,使以后的炮弹准确的击中目标。美国现在大部分使用无人机和侦查卫星校射,减少了操作的人员,也减少了人员误差。我们国家的炮兵也在向这一方向发展。楼主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欢迎给我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I.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火炮

转自南北战争吧的masutsunekou,太长发不完:
而在整个内战中双方使用最多的,毫无疑问就是被联邦军以M1857型12磅(5.44公斤)野战炮命名的前膛野战火炮,也即所谓的“拿破仑炮”。这是一种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名字命名的,机动性强、火力凶猛、制造和使用极为简单的有效武器。

因为拿破仑炮由青铜而不是铁铸造而成,所以极其坚固,能够经受重装药或者双倍装药的爆炸力而不会破裂。其117mm口径的炮膛能够容纳重达5.44KG的重型铁制炮弹(这也是其名字中“十二磅”的来历。为便于阅读,后面的重量单位尽量使用公斤。)。在1.13KG标准发射装药的推动下,拿破仑炮能将标准的十二磅炮弹以5°的射角精确地投射到1480m的距离,而射角为10°时则可达到惊人的1911米。虽然是一种滑膛炮,但是拿破仑炮已经是当时射击精度较高的武器,足以在1000米的距离上与敌人展开交战,而且只需数发炮弹就可使整连的敌人丧失作战能力。联邦军和邦联军都使用同样的火炮和名称,但是也有一些细微的区别。联盟军方面给予其的名称是M1857型12磅野战炮。一门标准的12磅拿破仑炮的炮管长1.68米,全炮含炮架共重556.5KG左右。

拿破仑炮和同时期的大多数火炮一样可发射实心炮弹、爆破弹、霰弹和榴霰弹。它之所以广受欢迎并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炮膛的尺寸、火力、机动性和较轻的重量。其中炮膛的尺寸直接关系到炮弹的效用。

在攻击远距离目标时,要发射实心炮弹,以此来打击敌方炮兵阵地、密集部队和类似的大型目标(比方说建筑物)。一发实心炮弹就足以将大群的步兵变成血肉模糊的残躯断臂。内战期间,士兵们见到这种5.44KG重的炮弹像特大号棒球一样飞越战场时都习以为常。这种炮弹(尤其在飞行了较远距离之后)看起来飞行速度很慢,似乎伸手就可以将其抓住,其实这是一种可怕的错觉。如果一个士兵不能避开哪怕冲力已经接近耗尽的炮弹,就会被“炸”得皮开肉绽,活命的希望微乎极微。

拿破仑炮也可以发射很多种类的爆破弹,其中最典型的是重4.3KG的球型炮弹,内装900克黑火药,由一根典型的时间引信引爆。

各种型号的M1857型5.44KG野战炮(这是可以理解的,不同厂家生产的火炮都会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有些许的差异)对作战双方都极其重要。葛底斯堡战役中,联邦军共投入了360门火炮,邦联军则投入了272门,这些火炮中有超过40%是十二磅拿破仑炮。这些火炮可以使用的各种弹药,如爆炸弹、霰弹、榴霰弹和实心炮弹,重量从4.3KG到6.8KG不等,但初速都在457M/S左右。

训练有素的炮手能以每分钟两发炮弹的发射速度炮击敌人,如果他们要对敌人持续进行轰击时则会下降到每分钟一发,这样炮膛可以得到充分冷却,能够发射很长时间。如果敌人步兵蜂拥扑来,把自己和炮阵地之间的距离缩短到368m以内,炮兵们就会以每分钟4发的速度持续发射霰弹,直到其中一方转身逃跑或者毙命为止。

虽然拿破仑炮性能优越,但是不意味着它就没有缺陷——由于青铜铸造的炮膛相当厚重(这样才能足够结实),因此整门火炮的重量很大(当然,500KG左右的炮重其实只相当于二战中的某些40mm口径级别的反坦克炮的重量,所以事实上拿破仑炮的“重”也是相对而言的),这就使得其机动性很差。自实用的熟铁(以后又出现钢)和膛线炮问世后,火炮的重量大大减小拿破仑炮也随之渐渐被淘汰了。

较小的拿破仑炮

事实上被叫做“拿破仑”的并不只有M1857型12磅野战炮,老式的M1841型6磅(2.54KG)野战炮也很荣幸的被冠以这个名字。(即使在现在,很多南北战争重演俱乐部中的爱好者们还是在以“大拿破仑”和“小拿破仑”来区分这两种武器)

在南北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南军方面主要装备的火炮就是M1841型野战炮。但是很明显,在作为一种主力炮兵武器这个用途上,M1841野战炮显然是不称职的。6磅炮的射程和9磅或者12磅炮比起来都嫌太近(最大射程只有1392米),而其仅6磅重的弹丸也没有多大的威力。一个典型的例子,12磅拿破仑炮发射的球形实心炮弹可以在600码的距离上轻易的打穿整个连纵队,而6磅拿破仑炮即使在200码的距离上也只能勉强打穿半个连纵队——当然,这种用“连纵队”来作为衡量威力的标准的做法不是很人道,但是我们也没有更好的表达办法了。

当然有些人会以为,随着口径的减小,火炮的重量也会大大减轻,因此M1841型6磅野战炮会获得更好的机动性——事实真是这样么?那么来看看以下数据:我们的M1841型野战炮口径为93mm,身管长1.52米,含炮架重389公斤。由此可见,和12磅拿破仑炮相比,由于重量减轻而带来的机动性上的优势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而性能上的下降倒是达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这也就能使我们理解,为什么南军会对其做出了“……即使是这样,它在战争初期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至少它教会了炮手们怎样发射火炮”这样的评价了。

炮兵编制

美国内战期间,一个轻型野战炮兵连即将步入战场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炮兵连的规模在没有遭受损失前相差很大。联邦军的炮兵连按规定一般要配备六门火炮,但是实战中常常只有4门炮发挥作用。邦联军的野战炮兵连也配备6门火炮。联邦军的一线作战人员约有50人,配备110匹马左右,这些人都要快速部署到炮兵阵地。而整个炮兵连,如果加上支持人员,总人数可达170人之多。

炮兵连以多种方式进行作战,最常见的是支持步兵旅。在这种作战方式中,步兵旅的旅长可以直接或通过参谋军官向炮兵连的连长(常常是一名上尉军官)下达命令。炮兵连也要置于上级指挥部的作战控制之下,可能通过炮兵师长,也可能通过其直接上级——炮兵营长下达命令。在这种情况之下,炮兵连就作为我们今天所谓的“炮兵预备队”的组成部分参与作战。即使不是预备队,炮兵连也要有接受总司令指挥的准备。在盖茨堡战役中,米德将军拥有21个炮兵连,共110门火炮的炮兵预备队,它们在需要时可以随时调用,而不必考虑师长的意见。这只预备队在开战第二天就控制这盖茨堡一线,当第三军团溃败并退向果园和麦田的时候,它们仍坚守阵地,掩护己方部队撤退,并为联邦军在其后方重新编队和退守墓地山提供时间。

炮兵连长

不管炮兵连长为谁提供支援,他都要知道炮兵连何时部署至何地,还要了解“指挥官的作战意图”。自接到命令起,炮兵连长有很大的自主权。他可以自主选择要打击的目标以及打击目标的方式,通常不会受到干涉。这是很重要的,因为炮兵连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很难管理,而且炮兵作战的专业性也决定了其难以被外人所插手。

炮兵排长

炮兵排长隶属于炮兵连长指挥。一个炮兵连有三名炮兵排长,一般全部为中尉,每人负责指挥一个炮兵排。

每个排装备2门火炮,人员约40人(含支持人员),配备2辆前车、4辆弹药车及20至30匹马。行军时,排长控制行军队形;作战时,他们则坐在马背上指挥,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视野,也可以快速的移动指挥位置。排长为炮手指定攻击目标,监视发射效果,并控制弹药的消耗与补给。而所有上述这一切则都要在炮兵连长的指挥下进行。

炮长及炮手

野战炮如拿破仑炮的炮手在满员时共8人,由一名炮手指挥,这名炮手就是所谓的炮长。在火炮架设在阵地上时,炮长还要控制前车,它一般位于炮线后约20步远的地方。

作战中,所有8名炮手都有具体的职责,他们要接受长期艰苦的训练才能在困难的作战环境下有条不紊地履行各自的职责。在他们能够熟练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后,每名炮手都要互相进行换岗训练。炮手们应在只剩下两人的情况下还能够继续发挥作用(假设他们还都没有因惧怕而逃离自己的岗位的话)。在某些情况下,火炮在只剩下一名炮手的时候还能发挥作用,当然这得益于有效的训练和士兵本人的英勇。我们确实有这样的例子,如塞缪尔·丘吉尔(Samuel Churchill)中士,他在炮组伤亡殆尽只剩其一人的情况下依然使火炮能继续发射,并为此赢得了荣誉勋章。

操作

火炮的操作模式如下:4名炮手在炮长的督导下装填弹药并发射火炮,另外3名炮手准备弹药,并将这些弹药从前车搬运至火炮。

炮兵连长下达“成连队形前进”的命令后,整个炮兵连就开始向预定阵地快速前进,驾车的士兵在火炮抵达目的地时勒停驿马。炮手们则或骑马前进或跑步前进,到达目的地后迅速从前车上取下火炮,将其推入炮兵连长用指挥刀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划出的射击位置内。通常,火炮之间要间隔超过12.8米,使敌方反炮兵火力很难击中火炮,或者至少能不至于被一发命中的炮弹杀伤两个炮组的人员。

在火炮部署的同时,驾车的士兵前行数米后从车上下来,把前车从马上解下来,训练有素的士兵只需数秒即可完成这一任务。之后,再将马匹牵至可以找着的防护区隐蔽起来,因为这些马匹将会是敌人步兵或炮兵的主要攻击目标。如果没有了马匹,火炮就无法移动,很容易被敌人俘获。根据一贯的做法,前车还要滚入适当的位置,之后每个人才进入各自的阵位。3名炮手位于前车,4名炮手位于火炮后。位于火炮后的4名炮手站在炮尾的左边听候命令。

然后,炮兵连长命令道:“开始发射!”得到这一命令后,拿着推弹器和炮刷的一号炮手走到炮口右边站定;二号炮手站在炮口左边准备接纳炮弹和药包并装入膛内;三号炮手位于后膛右边,他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在装填弹药的过程中用炮刷对炮膛进行清理时护住火炮的火门。

四号炮手站在后膛左边,准备通过火门在药包上打孔,在装好药包后插入拉发点火管,系上拉火绳,并在听到炮长的命令后拉动拉火绳发射火炮。五号炮手站在前车的后面,他通常被人称为“弹药搬运者”,他在六号或七号炮手准备弹药时一直等待在其身边。六号或七号炮手在整个火炮的射击中则是最忙的,因为他们要一直不停的切割引信并把它们装入炮弹中。

炮长在接到发射命令后,下达装填弹药的命令,指定所需的炮弹的种类,说明炮弹抵达目标的射程(通常需要依靠炮长自己的经验来估计,因此能担任炮长职务的一般都是炮组里最有经验的老兵)。位于前车后部的六号或七号炮手会立刻查阅贴在前车盖子上的表格,这张表格上详细的列有对应炮弹、装药和射程所需要的射角,同时也详细列有对应炮弹的飞行时间。他在查到所需射角后,就大声的告诉炮长。

炮长使用象限仪来确定射角,并用瞄准具调整,同时用粗俗的语言命令三号炮手和四号炮手使用炮尾的手杆来调整火炮,当然这中间往往少不了对这两个倒霉鬼的女性家属的问候。同时火炮还要根据风向和风力做适当的修正。与此同时,六号或七号炮手要依据命中时间适当的切割延迟引信的长度,之后从炮弹引信孔中抽出活动堵塞,将引信轻击入引信孔的适当位置。炮弹准备好后,五号炮手将其装入所谓的“炮手帆布背包”,也就是一个用来搬运炮弹的背包之内,将它搬运至炮长的位置。炮长将对炮弹进行检查,以确保炮弹是否装有引信,是否是所需要的弹种,药包有没有泄露火药或遭到其他损坏。炮弹检查完成之后,炮长下达“继续进行”的口令,五号炮手接到命令后径直走向炮口,在那里将炮弹交给二号炮手。

炮弹有条不紊的由二号炮手放置在炮口,由一号炮手(有时是三号炮手来干这件事)用推弹器将其推进炮膛,完成之后一号和二号炮手离开火炮站定,站在炮口后面背向敌方(如果由三号炮手来推弹的话则还要等他回到自己的位置)。与此同时,四号炮手在药包上打洞,然后取出拉发点火管,用拉火绳钩住拉环之后将其插入火门内,然后离开火炮,脸部背向敌方(这是为了防止拉火绳打在自己脸上),拿起拉火绳等待发射命令。发射命令可由炮兵连长、炮兵排长或炮长下达,炮弹发射时产生的热气、噪音和黑烟会使人很难搞清楚炮弹是何时飞出炮口的。

火炮一旦发射,就有必要对炮弹是否准确命中进行评估。如果没有那些黑烟和噪音带来的眩晕和混乱,这项工作还是很好做的,因为飞行中的射弹很容易观察到,即使是由现代榴弹炮发射的速度高达750m/s的弹丸也是一样。炮长必须确定所发射的炮弹到底落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为下一发炮弹的发射进行修正。在炮长观察目标的同时,炮手们将火炮滚回阵地,如果可能的话接着开始清洁炮膛。在此之后,炮长下达发射第二发炮弹的命令,重新调整火炮,很可能要对射角进行修正,也可能要修正引信的延迟时间。以上发射过程不断的重复,直到接到军官下达的停止射击的命令为止。

经过训练后,素质较好的炮组每分钟能发射2至3发炮弹。其中,有许多时间花在火炮复位和反复瞄准上。在战斗中,如果敌人正接近炮兵阵地,炮长就会要求取来霰弹。发射霰弹时无需特别精细,可以不用擦拭炮膛,也不必瞄准,只须沿着敌人来袭方向发射即可。

由步兵指挥官确定炮兵连的阵地是一种较为典型的部署方式,这种部署通常是为了应对当地的作战形势。在这种部署方式中,炮兵连长在没有上级的具体指示时,要自行决定射击的目标和射击方式。

阅读全文

与火炮训练方法北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去除积雪的方法 浏览:61
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法研究 浏览:527
小孩快速降温的方法 浏览:521
三步折帽子方法简单又好看 浏览:450
骨密度计算方法公式骨矿骨面积 浏览:827
什么方法能让竹子的根死亡 浏览:195
热天猪掉料的解决方法 浏览:486
红米2指纹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22
戴胸罩的正确方法视频 浏览:469
尾气不达标检测方法 浏览:149
带读属于什么方法 浏览:427
早产儿体重快速增长的方法 浏览:308
最佳怀孕姿势和方法 浏览:281
清明叠金元宝的简单方法 浏览:372
四胞胎记忆方法视频 浏览:463
煤气口漏气怎么处理方法 浏览:998
数字万用表交流电压测量方法步骤 浏览:657
后脸部按摩仪使用方法 浏览:454
决策分析方法练习题 浏览:260
简单擦眼霜的正确使用方法图 浏览: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