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包括什么
一般分为直接服务方法和间接服务方法两大类。直接服务方法是给受助者直接提供社会服务,通常包括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间接服务方法指对受助者实施帮助前的社会工作活动形式,通常包括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咨询和社会工作研究等。
社会工作是协助“境中人”恢复“社会健康”进而助力全人发展的专业助人活动。其工作对象主要是无助主体,关注的是其未满足的基本需要;其工作主体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并以平等伙伴身份与工作对象动态互动。
其工作目标是协助工作对象疏解问题和助力其社会融合,并促进公平正义;其工作伦理涉及如何看待人、社会和工作,如何体现呼应相应角色的恰当行为,如何应对伦理两难等。
其工作方法是协助对象改进与推动环境改善的兼顾,即“助人自助”与“促境美好”的并存。其中,工作目标与工作方法是社会工作区别于其他助人活动的核心特征。
(1)社会工作的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社会工作及其中国体系的多重功效社会工作可以协助个人与优化场景
首先,社会工作可以协助工作对象恢复社会功能。一方面,社会工作可以协助工作对象参与资源调配,保障合理权益、疏解特别困境、满足基本需求。
另一方面,可以在上述过程中协助工作对象在行为等方面得以改进,从而助力工作对象恢复社会功能,实现主体与外境的平衡。其次,社会工作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有其重要价值。
社会工作吸收劳动力,协助工作对象改变从而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消耗物质产品从而扩大消费;促进了民众参与,增加了诉求途径,从而利于稳定和谐;体现了发展责任,疏解了问题需求,从而利于推进公正;社会工作关注弱者,平等对待工作对象,相信其改变潜能,体现了人文情怀。
2、社会工作中国体系及其建设可以助力中国话语体系建设
社会工作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领域。社会工作中国体系建设,有利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也有利于社会工作自身理论的丰富发展,从而更好地履行专业使命。因此,社会工作中国体系建设既有其学术意义,又有其实践价值。
❷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
(1)含义:依据问卷,针对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收集资料,并通过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的调查方法。其形式是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状态特征。
(2)类型:自填问卷和访问问卷
(3)结构:标题、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编码等部分。
(4)设计原则:
问卷要有信度与效度
考虑研究的目的和类型
以回答者视角为主
保证操作可行性
(5)评价
优点:
有利于获得真实信息;收集丰富的资料;
有利于数据的分析整理;
在同一时间段内访问众多对象可以节省不少资源。
缺点:
问卷调查要求调查员有较好素质,这在大规模研究中较难达到;
问卷调查要求被研究者有一定文化,对地域和职业往往有要求;
某些类型的问卷调查中调查员无法当面指导和记录,填答质量可能难以保证。实验研究
(1)含义及要素
实验研究是基于因果关系的基本逻辑,把研究问题置于特定场景中,通过严格的控制和策划,使得所研究量变及其关系得以体现。
※三对要素A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就是实验刺激,因变量是受试者的反应。
实验目的就是检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B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是对其施加影响的小组,控制组是不施加影响的小组C前测和后测前测是在实验前分别测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因变量状况;后测是在试验后再测两组的因变量状况。
实验组变化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视为实验刺激的效果。
(2)常用类型
A标准实验设计
①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某指标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该指标的变化与控制组该指标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②单后测控制组设计。单后测控制组设计认为,随机分配过程已消除了实验组和控制组最初的重要差异,从而后测组所得的两组间差异反映了自变量影响。
③所罗门四组设计。所罗门四组设计整合了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和单后测控制组设计。用随机方式把对象分为四组,控制组和实验组各两组。对一个控制组和一个实验组进行前测和后测,另一个实验组和另一个控制组仅进行后测。如果前测确实引起某些后果,这些结果就可能通过两个实验组结果的比较和两个控制组结果的比较而得。
B实验设计
①非对等控制组设计。非对等控制组设计就是发现一个实验组表面相似的既存控制组,依托实验研究的技术进行分析
②简单时间序列设计。简单的时间序列设计不要有控制组或对照组。首先,在多个时间点对因变量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干预,再在多个时间点测量自变量的数值。如果干预前的自变量水平稳定,干预后的因变量水平变化且变化程度持续提高,就认为干预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③多组实践序列分析。多组时间序列分析就是将形成非对等控制组设计与时间序列分析结合,研究者在干预前后同时对实验组与非对等控制组的某些变量进行若干次测量,对两组因变量的前后测结果进行比较就可发现干预效果。访谈法
(1)深度访谈
深度访问就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反复的面对面交谈,借研究对象视角把握其用自己语言表达的生活经历和状况。深度访问通过研究者在访问过程中与被访问者的互动,由浅入深,把握研究对象面临问题的状况及后果,原因机制,核心原因,可变原因和可控原因,可较深入的搜寻对象的特定经历和动机的主观资料,体现个别化原则。
深度访问可在个案社会工作中运用,有利于社会工作者把握服务对象的经历及背后的原因;也可以在小组社会工作中,深入剖析组员的“人在情况中”状况,协助大家舒缓和解决问题。
(2)焦点小组
※焦点小组是将许多的对象放在一起同时进行的集体访问。
※焦点小组的访问不仅是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的互动过程,而且是被访问者之间的互动过程。
※焦点小组的规模不容太大,事先应告知主题、要求、时间、地点等,主持人采用语言技巧,发挥抛砖引玉,穿针引线的作用,激励成员自由发言,积极表达意见,“不批评是其重要原则”。
※焦点小组注重发挥团体动力,通过多层互动提升有利于小组社会工作的总体质量,更好达到服务目标。
(3)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单个对象(如家庭、团体、机构、社区)的某项特定行为或问题进行的整体的和深入的研究,它偏重于探讨当前的事件,强调对事件的真相,原因等方面作深入,周详,历史的考察,了解其详细状况,发展过程及与社会环境的联系,提出处理问题的方法,寻找原因、提出策略、建构理论、协助发展和提高绩效是其目标。
(4)拓展个案法
拓展个案法以反思性科学为方法论基础,采用参与观念法,以双方的互为主体性为场景假设,从而,从“特殊”到“一般”,从“微观”移到“宏观”,并将“现在”和“过去”连接起来以预测“未来”,实现理论重构。
17:05:40
问卷调查
(1)含义:依据问卷,针对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收集资料,并通过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的调查方法。其形式是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状态特征。
(2)类型:自填问卷和访问问卷
(3)结构:标题、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编码等部分。
(4)设计原则:
问卷要有信度与效度
考虑研究的目的和类型
以回答者视角为主
保证操作可行性
(5)评价
优点:
有利于获得真实信息;收集丰富的资料;
有利于数据的分析整理;
在同一时间段内访问众多对象可以节省不少资源。
缺点:
问卷调查要求调查员有较好素质,这在大规模研究中较难达到;
问卷调查要求被研究者有一定文化,对地域和职业往往有要求;
某些类型的问卷调查中调查员无法当面指导和记录,填答质量可能难以保证。实验研究
(1)含义及要素
实验研究是基于因果关系的基本逻辑,把研究问题置于特定场景中,通过严格的控制和策划,使得所研究量变及其关系得以体现。
※三对要素A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就是实验刺激,因变量是受试者的反应。
实验目的就是检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B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是对其施加影响的小组,控制组是不施加影响的小组C前测和后测前测是在实验前分别测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因变量状况;后测是在试验后再测两组的因变量状况。
实验组变化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视为实验刺激的效果。
(2)常用类型
A标准实验设计
①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某指标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该指标的变化与控制组该指标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②单后测控制组设计。单后测控制组设计认为,随机分配过程已消除了实验组和控制组最初的重要差异,从而后测组所得的两组间差异反映了自变量影响。
③所罗门四组设计。所罗门四组设计整合了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和单后测控制组设计。用随机方式把对象分为四组,控制组和实验组各两组。对一个控制组和一个实验组进行前测和后测,另一个实验组和另一个控制组仅进行后测。如果前测确实引起某些后果,这些结果就可能通过两个实验组结果的比较和两个控制组结果的比较而得。
B实验设计
①非对等控制组设计。非对等控制组设计就是发现一个实验组表面相似的既存控制组,依托实验研究的技术进行分析
②简单时间序列设计。简单的时间序列设计不要有控制组或对照组。首先,在多个时间点对因变量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干预,再在多个时间点测量自变量的数值。如果干预前的自变量水平稳定,干预后的因变量水平变化且变化程度持续提高,就认为干预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③多组实践序列分析。多组时间序列分析就是将形成非对等控制组设计与时间序列分析结合,研究者在干预前后同时对实验组与非对等控制组的某些变量进行若干次测量,对两组因变量的前后测结果进行比较就可发现干预效果。访谈法
(1)深度访谈
深度访问就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反复的面对面交谈,借研究对象视角把握其用自己语言表达的生活经历和状况。深度访问通过研究者在访问过程中与被访问者的互动,由浅入深,把握研究对象面临问题的状况及后果,原因机制,核心原因,可变原因和可控原因,可较深入的搜寻对象的特定经历和动机的主观资料,体现个别化原则。
深度访问可在个案社会工作中运用,有利于社会工作者把握服务对象的经历及背后的原因;也可以在小组社会工作中,深入剖析组员的“人在情况中”状况,协助大家舒缓和解决问题。
(2)焦点小组
※焦点小组是将许多的对象放在一起同时进行的集体访问。
※焦点小组的访问不仅是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的互动过程,而且是被访问者之间的互动过程。
※焦点小组的规模不容太大,事先应告知主题、要求、时间、地点等,主持人采用语言技巧,发挥抛砖引玉,穿针引线的作用,激励成员自由发言,积极表达意见,“不批评是其重要原则”。
※焦点小组注重发挥团体动力,通过多层互动提升有利于小组社会工作的总体质量,更好达到服务目标。
(3)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单个对象(如家庭、团体、机构、社区)的某项特定行为或问题进行的整体的和深入的研究,它偏重于探讨当前的事件,强调对事件的真相,原因等方面作深入,周详,历史的考察,了解其详细状况,发展过程及与社会环境的联系,提出处理问题的方法,寻找原因、提出策略、建构理论、协助发展和提高绩效是其目标。
(4)拓展个案法
拓展个案法以反思性科学为方法论基础,采用参与观念法,以双方的互为主体性为场景假设,从而,从“特殊”到“一般”,从“微观”移到“宏观”,并将“现在”和“过去”连接起来以预测“未来”,实现理论重构。
17:05:54
❸ 入户调查是社会工作的研究方法吗
对的,目前我们采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行政记录和大数据相结合等多种方式采集获取普查数据,入户调查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虽然当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一些信息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填报,但入户调查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普查员不仅可以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帮助普查对象更清晰地理解普查指标,从而更准确地填报数据,而且可以通过一家一家登门调查的形式更大限度地保证普查对象不重不漏。在入户调查中,普查员还广泛采用手持电子终端(PAD)等设备辅助调查,实现数据一键录入和传输,给当今之入户调查增添了很多科技感和现代感。
❹ 如何选择社会工作(msw)研究方向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比较多,区别在于课程培养的侧重点不同。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主流研究方向包括司法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社会企业、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社区服务与治理、社会福利与政策、临床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社会行政等。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MSW)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Social Work”,该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社会政策,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❺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中的实验研究方法的优点不包括( )。
正确答案:C
解析:社会工作研究方法中的实验研究方法有以下优点:变量清楚明白,自变量作用明显;规模有限从而节省资源;可有效控制实验场境和外在环境,排除影响自变量、因变量及实验过程的因素;测量工具较精确,误差较小。C项是问卷调查的优点。
❻ 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有哪些
一般分为直接服务方法和间接服务方法两大类。直接服务方法是给受助者直接提供社会服务,通常包括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间接服务方法指对受助者实施帮助前的社会工作活动形式,通常包括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咨询和社会工作研究等。
社会工作是协助“境中人”恢复“社会健康”进而助力全人发展的专业助人活动。其工作对象主要是无助主体,关注的是其未满足的基本需要;其工作主体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并以平等伙伴身份与工作对象动态互动。
其工作目标是协助工作对象疏解问题和助力其社会融合,并促进公平正义;其工作伦理涉及如何看待人、社会和工作,如何体现呼应相应角色的恰当行为, 如何应对伦理两难等。
其工作方法是协助对象改进与推动环境改善的兼顾,即“助人自助”与“促境美好”的并存。其中,工作目标与工作方法是社会工作区别于其他助人活动的核心特征。
❼ 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社会工作方法和间接社会工作方法。直接社会工作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间接社会工作方法包括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督导与咨询、社会工作研究。
❽ 社会工作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实验研究、非接触性研究和调查研究
❾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中的实验研究方法的优点包括( )。
正确答案:A,B,D
解析:【答案】ABD【解析】实验设计有不少优点:①变量清楚明白,自变量作用明显;②规模有限从而节省资源;③可有效控制实验场境和外在环境,排除影响自变量、因变量及实验过程的因素;④测量工具较精确,误差较小。
❿ 社会工作研究的具体步骤
社会工作研究的具体步骤如下:
1.科学环的逻辑结构
社会工作研究有其逻辑过程,理论和研究在其中不断互动。
(1)美国社会学家华莱士认为研究有几个途径:
A、研究者观察和记录事实,并进行指引和解释,再将其形成理论。然后,基于该理论对未知事物进行假设。再通过新的事实进行检验。
B、研究者从理论出发,产生假设,再去观察、并用基于观察的经验概括去支持、反对或修改该理论,或提出该理论。
科学环的左边一半是基于观察进行归纳和理论建构,右边一半是从理论出发进行演绎从而理论检验;上边一半是基于观察进行归纳和演绎等逻辑方法的理论化过程,下边一半是运用研究方法所从事的经验研究过程。
特征:经验事实可以是导出理论的始点,也可以是检验理论的终点;理论解释可以是假设的起点,也可以是经验的概括。
(2)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假设演绎法
A、归纳推理是从观察到的资料出发,加以概括,从而解释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由经验形成理论的过程。
B、演绎推理是从某个普遍法则出发,将其运用到具体事例,是在应用中检验理论的过程。
C、假设演绎法(又称试错法)由归纳和演绎构成,与科学环的逻辑一致。基本思路是:根据某个具体问题,寻找某个或某些解释理论;根据上述理论提出尝试性假设并将其具体化;然后进行观察从检验假设;如果检验结果与前述理论不一致,就说明所引理论在说明该问题时存在不足,需要补充或修订,或者提出新的理论;然后根据新理论提出新假设,再次进行观察,检验和修改;如此演变,直至理论完全解释研究问题。
其中,理论→假设→观察的过程是演绎;观察→检验→理论的过程是归纳。
(3)其他逻辑方法
A、解析和综合
B、具体和抽象
C、历史和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