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离子如何形成
原子(原子团)失去或者得到电子达到最外层8电子(氢原子0电子或2电子)稳定结构形成离子
⑵ 什么是离子离子是怎样形成的
离子 离子是指原子由于自身或外界的作用而失去或得到一个或几个电子使其达到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或2个的稳定结构。这一过程称为电离。电离过程所需或放出的能量称为电离能。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电荷。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形成不带电性的化合物。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绕核运动的电子带负电荷,原子的核电荷数与核外壳层电子数相等,因此原子显电中性,如果原子从外获得的能量超过某个壳层电子的结合能,那么这个电子就可脱离原子核的引力场范围成为自由电子.当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时,核电荷数多于核外壳层电子数,这时原子就变成带正电荷的离子.同样某些元素的原子能粘上一个电子,使得核外壳层电子总数大于核电荷数,此时原子变成带负电荷的负离子.在多数情形下,原子失去电子变成正离子,在绝对温度不为零的任何气体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原子被电离,在气体放电过程中以及受控聚变装置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中,有大量的工作气体原子和杂质原子的壳层电子被剥离成为离子,例如氧原子,若失去一个电子记作OⅡ,若失去两电子记作OⅢ以此类推,此外以离子键组的化合物,如可溶于水的酸、碱、盐,在它们的水溶液中存在着大量的正负离子.就是这样形成的
⑶ 主要离子水化学成分形成机理
ε—O石灰岩与C—P薄层灰岩在有CO2参与的条件下,尤其在灰岩出露地区及径流条件好的地区,方解石(CaCO3)和白云石(MgCO3)经溶滤作用形成地下水中HCO-3和Ca2+、Mg2+化学成分,反应方程如下:
CO2+CaCO3+H2O→Ca2++2HCO-3
CO2+MgCO3+H2O→Mg2++2HCO-3
在O灰岩及C—P煤系地层受闪长岩侵蚀接触带常含有黄铁矿(FeS2),而黄铁矿在氧化条件下形成地下水中的SO2-4,因此矿区地下水中SO2-4含量较高,反应方程如下:
2FeS2+7O2+2H2O→2FeSO4+4H++2SO2-4
通过以上反应,使得-O灰岩含水层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Mg型水。
本区C—P煤系地层地下水循环条件较差,未受人为扰动及奥灰补给时,进入含水层的地下水难于得到充沛的补给,水中CO2极少或无CO2存在,难以构成碳酸盐的侵蚀性酸性溶滤,围岩中含有Na2CO3、Na2SiO3等碱性物质时,水中出现OH-,并使pH>8,促使Ca2+、Mg2+等迅速沉淀,并使Na+大量集聚。
Na2CO3+H2O=2Na++HCO-3+OH-
Na2SiO3+H2O=2Na++HSiO-3+OH-
Ca2+(或Mg2+)+2OH-=Ca(OH)2↓(或Mg(OH)2↓)
通过以上反应,C—P薄层灰岩含水层原始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Na型。受奥灰大量补给后的C—P薄层灰岩水将失去其原始特征,水化学类型转变为HCO3SO4-CaMg型水。
本区岩浆岩为燕山运动后期的花岗闪长岩与闪长玢岩侵入体,为浅成岩,呈浅灰色,属于中性岩类,其化学成分特征为:SiO2百分含量介于52%~65%之间,Fe、Mg、Ca含量比基性岩低,Al2O3含量约16%~17%,而Na2O+K2O可达5%,比基性岩明显增多。在大量的闪长岩出露及径流条件好的地区,Na++K+、Ca2+、HCO-3还来自铝硅酸盐矿物的风化溶解,反应方程如下:
CaO·2Al2O3·4SiO2+2CO2+5H2O→2HCO-3+Ca2++2H2Al2Si2O9
Na2O·2Al2O3·4SiO2+2CO2+5H2O→2HCO-3+2Na++2H2Al2Si2O9
K2O·2Al2O3·4SiO2+2CO2+5H2O→2HCO-3+2K++2H2Al2Si2O9
本地区的闪长岩裂隙含水层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通过上覆第四系的溶滤作用,溶解土壤中的岩盐(NaCl),为本区的闪长岩裂隙水带来了充足的Na+与Cl-。
NaCl→Cl-+Na+
在O灰岩及C—P煤系地层受闪长岩侵蚀接触带常含有黄铁矿(FeS2),而黄铁矿在氧化条件下形成地下水中的SO2-4,因此矿区地下水中SO2-4含量较高。故本区闪长岩裂隙水具有了部分浅层地下水及潜水的部分特征,水化学类型为HCO3ClSO4-CaNa型水,且矿化度较高。
根据本区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化学成分特征分析,概括出各主要离子的形成框图见图2.24。
⑷ 离子如何形成的
纯净物分单质和化合物,而化合物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五氧化二磷中,氧原子和磷原子之间是共价键连接的,而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由离子键形成的。
为了让你更清楚可以都说一点,可以这样理解,化合物中电子一般是成对存在的,这样比较稳定。氧原子和磷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相当,所以他们共用一个电子对,就形成了共价键,而氯原子比钠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强许多,钠最外层的电子直接给了氯原子,所以就都形成离子了。
这就是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区别。
熔融状态下或水溶液中离子键被破坏,形成离子了。
不知道有没有解决你的疑问,有问题可以继续问哈!
⑸ 求助,镍离子 钴离子定量分析方法
1、全部混合时,先加过量较浓的naoh,二价锰离子形成难溶的氢氧化物沉淀(mn(oh)2部分被o2氧化为mnooh),三价铬离子形成盐(这些离子对应的氢氧化物有明显两性)。
2、提取锰的氢氧化物用酸溶解,加入过二硫酸盐或铋酸钠氧化,mn形成高锰酸根,溶液中再加na2so3把高锰酸根还原为mno2沉淀(可用浓盐酸或浓硫酸溶解,再提纯)。
3、溶液蒸干后再溶于浓盐酸(要用很大过量的酸),再加naoh至碱性,加过量h2o2,铬离子被氧化为铬酸根,加bacl2沉淀,形成bacro4,在溶于酸,加草酸还原得铬离子,加氨水沉淀为cr(oh)3(可用酸溶解,再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