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在社会研究方法中有假设法吗

在社会研究方法中有假设法吗

发布时间:2022-09-06 18:45:59

Ⅰ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假设和研究问题有什么区别

区别在于假设是对问题提出的推测,而问题是研究本身。

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

简单地说,即研究问题的暂时答案。主要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预测性假设、内容性假设。研究假设是一个能够验证真假的陈述,一般用于比较规范的验证性的量化研究之中。

所谓“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就是以基本的数理逻辑为假设前提,并采用精确理论、实验手段和科学语言来最大限度地避免研究前提的主观性、模糊性。它的基本特点是:

①、假设必须以基本公理为前提。

②、推理运算必须遵循严密的逻辑程序。

③、结果必须经得起严格的实践或实验的检验。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中,尤其以数学方法最为重要,这种方法可为科学研究提供简洁的形式化语言、精确的定量分析手段、严谨的推理论证程序。

显然,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人们完整、客观、准确地把握客观世界本质与规律的最佳方法,社会科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完整、客观、准确地把握人类社会及思维的本质与规律。

只有实现了自然科学化的社会科学才是真正成熟的社会科学,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社会科学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由此可见,社会科学的总体趋势是客观化、精确化和系统化,在本质上就是“自然科学化”。

Ⅱ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指的是从事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而非理论研究的方法。2社会研究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
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以及研究所受到的各种限制是社会研究中最主要的困难。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或部分,即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6.社会
研究有四种主要的研究方式,即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8.实证主义(定量)与人文主义(定性)、批判主义三种不同的方法论主张在经验研
究中则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探求知识的方法。其一是科学主义的;其二是自然主义的。9.社会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这就是:(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
化;
(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3)资料的收集;(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11.方法论: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12.研究方式: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二、
理论与研究:1、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通常可将理论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宏观理
论、中层理论和微观理论。2、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有三条,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2)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
是好的理论;(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3、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是构成理论的基本要素。变量(variable)
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4.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5.理
论目的是描述不同变量及其不同属性之间所存在的某种逻辑关系。6.直接由概念构成的是命题,而理论则是由一组命题所构成的。7.在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命题
形式是假设,即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8.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体现在: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
理论视野和概念框架;指导研究方向;提供研究的解释。9.一种理论解释的发展包含着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或阶段,即以归纳推理为标志的理论建构过程和以演绎
推理为特征的理论检验过程。理论建构过程以观察为起点,然后通过归纳推理,得出解释这些观察的理
论;而理论检验过程则是以理论为起点,通过演绎推理,作出预言或预测,并通过对实际事物的观察来检验预言的正确性。

Ⅲ 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

社会研究方式是社会学研究方法中的基础性知识,分类维度不同,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也略有差异。

根据袁方的《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社会研究有4种基本方式:问卷法,访谈法,实验法,文献法。

根据以定性—定量为区分维度的划分法,社会研究的4种基本方式为: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其中调查研究指采用定量方式的问卷调查和结构化访谈法。实地研究为采用定性方式的参与观察,个案访谈等无结构观察、访谈法。具体可以参考下图:

Ⅳ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具体有哪些

社会科学研究的三大方法: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方法;

2、个体论与整体论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3、实证性与评价性相结合的集成研究方法。

三大方法是对社会科学中三个基本关系(定性与定量、个体与整体、事实与价值)的辩证解决,是既体现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精神,又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相结合的,因而,它们可以构成适应现代社会整体化趋势的方法论基础。

(4)在社会研究方法中有假设法吗扩展阅读:

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

1、复杂性

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事物(或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是非常复杂的,它们受众多自然和社会变量的制约,而这些变量之间往往又是彼此相关的、非线性的关系。

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一般都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能力;社会事物的产生往往由偶然的事件或个别人物作为导火索,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社会科学往往又较多地涉及“应该”“愿望”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判断较强地依赖于观察者的思想动机,受到众多内外变量的制约,表现出较强的随机性和模糊性。

人们很难从这些随机因素背后找出必然性因素,很难从思想动机中发现其客现动因,这就给社会科学进行精确、客观的分析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因而只能大量地采用定性分析的手段。

2、依赖性

一般社会事物都是建立在众多自然事物的基础之上,或者与众多自然事物相联系,因此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往往涉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状态。自然科学如果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社会科学就难以在精确性和客观性上取得重大突破。

3、难验证性

社会事物一般有较长的运行周期,且在时间上具有不可逆性,有些社会事物的运行容易产生巨大的利益冲突,并会引起一些不可预测的灾难,因而难以进行重复性实验,许多社会科学的假设、预言难以在短期内和较小范围内得以验证。

4、主观性

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要受到众多主观因素(特别是感情因素)的制约,而这主要取决于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利益关系(特别是经济利益关系),各种社会科学因而很容易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阶级性。

这种由利益关系所引起的“先入为主”的主观因素(特别是民族感情和阶级感情),诱导人们形成非中性的、非客观的、非理性的观察态度,这就容易形成代表不同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的“社会科学”,而且互不妥协,各自为政,从而严重阻碍着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

Ⅳ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具体有哪些

1、方法一:实现价值理论的自然科学化

实现价值理论的自然科学化就是以自然科学的基本公理作为假设前提,把人类社会的价值运动辩证地还原为一般的物理化学运动,并采用自然科学方法对各种价值现象进行客观和精确的分析。具体途径:从能量角度看价值,从物理学角度定义价值,并实现对于价值的统一计算。

2、方法二:建立社会科学与价值理论广泛而深入的联系

在价值理论实现了自然科学化以后,就要将价值理论延伸到社会科学各个领域,所有社会现象都可以找到它的价值动因,所有社会规律都可以采用一定的价值变化规律来描述。

建立社会科学与价值理论广泛而深入的联系的具体途径:从价值角度看世界,由最大有序化法则推导出广义价值规律,并把它推广应用到其它社会科学领域。

社会科学的性质

1、概念化。将关于事物的朴素印象,上升至对事物必然性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需要借助概念。概念化即意味着学术化,是跨越日常经验至学术经验的必须手段。概念化须符合逻辑推演,符合形式逻辑。

2、理论化。社会科学是对经验的抽象、概括和简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说,社会科学应当形成对经验更有概括力的认识,应当使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社会机制,更加低成本地掌握和运用社会规律。

3、范式。一套具有共识性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构成社会科学范式。社会科学范式提供一整套的认识、解释经验现象和理论问题的框架和路径。

4、学科化。科学范式与教育体制、研究制度及其它科学制度结合形成学科。社会科学的学科化,可以使社会科学相对独立地发展演化,使理论具有相对自主演进的可能,使社会科学研究较低成本地组织起来。理论的重大突破往往是对新经验的回应,而不是理论自我演进的结果。

Ⅵ 社会调查研究假设怎么

要建立一个假设,首先你得选择你得研究课题,在课题确定之后,通过二手资料及访谈等方法来了解目前这个课题的现状,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就可以确定出你需要研究的课题点,也就是你通过研究想要得出什么结论,有了这个之后,才可以进行假设,其实说白了,假设就是你最终的结论,只是还没经过验证.
然后在选择典型调查时,需要选择在你研究课题方面非常典型和突出的对象
而观察的原则就是要尽量站在第三方角度客观事实的进行观察记录,它的优点就是可以获取直接的资料,缺点是再分析的时候,很容易受到主观的影响

Ⅶ 社会学有哪些研究方法,这些方法适用于那些社会问题

社会学研究方法有四种: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分析、实地调查。每一种总研究方式都有适用范围,也存在一定优缺点。

调查研究适用于社会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和学术性调查。

实验研究适用于探索两种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实验的类型有实验室实验和实地实验、标准试验和准实验。

文献研究适用于研究那些无法接触的研究对象和纵观分析,类型有内容分析、二次分析和现存统计分析。

实地研究适用于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特征,它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7)在社会研究方法中有假设法吗扩展阅读: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事实(客观事实:社会行为、社会结构、社会问题等;主观事实:人性、社会学心理等)的拥有多重范式的学科,起源于19世纪末期。是从社会哲学演化出来的现代学科。社会学是一门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学科。主要有科学主义的实证论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义的理解方法,它们相互对立相互联系,发展及完善一套有关人类社会结构及活动的知识体系,并以运用这些知识去寻求或改善社会福利为主要目标。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了由微观层级的社会行动(agency)或人际互动,至宏观层级的社会系统或结构,因此社会学通常跟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并列于社会科学领域之下。

Ⅷ 社会研究方法的相关内容

第四章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使社会展现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这一过程的内容、实质和规律,为我们具体研究社会历史现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一、 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一)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东西,最终都要在历史上消亡。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另一个过程的开始。正是这种有限的、无始无终的、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是如此。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绝不是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人类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是历史的产物。人类社会“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那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
人的认识也是一个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那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正如历史不具有最终的性质一样,人类的认识也不具有最终的性质。“真理是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而科学从认识的较低阶段向越来越高的阶段上升,但是永远不能通过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达到这一样,在这一点上它再也不能前进一步,除了袖手一旁惊愕地望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就再也无事可做了。”
恩格斯说:“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这一论述,为正确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二) 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即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在量变阶段,社会面貌总的说是稳定的,表现出自身发展的连续性;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便引起质变、飞跃,新质代替旧质,渐进性过程“中断”,表现出发展的非连续性。发展史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只有不间断的量的积累,才有间断性的质的飞跃。
坚持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对于我们正确把握历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联系和区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阶段的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毛泽东说:“我们反对革命队伍中的顽固派,他们的思想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前进,在历史上表现为右倾机会主义。这些人看不出矛盾的斗争已将客观过程推向前进了,而他们的认识仍然停止在旧阶段。……我们也反对‘左’翼空谈主义。他们的思想超过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有些把幻想看作真理,有些则把仅在将来有现实可能性的理想,勉强地放在现时来做,离开了当前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前的现实性,在行动上表现为冒险主义。”
(三) 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行和曲折性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否定旧事物,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有所抛弃、有所发扬,有所否定,有所肯定,即辩证的否定。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作为新事物的要素而成为新事物的要素而成为新事物的组成部分。特别是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一个周期之后,第三阶段的食物击中了前两个阶段食物各自的积极因素,成为更高级、更完善的食物。因此,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然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矛盾双方斗争此消彼长或次长比的复杂性,由于人们认识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和反复性,决定了事物的前进运动并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迂回的,表现为波浪式发展、螺旋式上升。列宁说,历史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不可能那样笔直又笔直。毛泽东说:“革命的道路,同世界上一切事物活动的道路一样,总是曲折的,不是笔直的。”
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历史观,既要反对历史循环论,又要反对历史直线论。坚持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历史辩证法,牢牢把握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同时在实践中自觉走曲折前进的道路。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
(一)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历史活动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这是因为:
第一,“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力量,都是以往活动的产物。人们拥有的生产能力决定与人们所处的条件,决定于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决定于在他们以前已经存在、不是由他们创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创立的社会形式。
第二,历史是一个合力。历史“最终的结果总是从需索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于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
自然界的发展是自发的、盲目的、无意识的;社会发展则是自觉地、有意识的。二者的区别,集中表现为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具有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包括选择“做什么”和“怎么做”,即包括选择实践目标、实践手段、实践方法等。主题选择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实践活动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这种选择并非只有非此即彼的正确选择或错误选择,还包括最优选择、次优选择等。同样是正确选择,是最优的还是次优的,对于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
(三)社会历史过程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
主体选择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就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
人们只有把握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当人们没有认识必然性的时候,必然性是盲目的,外在于人的;当人们认识并把握了必然性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必然性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社会力量完全像自然力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和考虑到它们的时候,起着盲目的、强制的和破坏的作用。但是,一旦我们认识了它们,理解了它们的活动、方向和作用,那么,要使它们越来越服从我们的意志并利用它们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就完全取决于我们了。”
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统一性,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多样性。社会历史过程作为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是科学的、辩证的决定论。
三、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若干重要方法
(一)历史主义的方法
认识社会历史,离不开现代人的眼光。但是,后人在认识既往的社会历史时,必须从特定的历史时代、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出发,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加以认识。列宁说:“在社会科学问题上有一种最可靠的方法,……那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能离开历史过程和历史条件,用个人的好恶、主观的模式等,去剪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我们要求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
历史的真实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的真实,二是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的真实。我们要把这两种真实统一起来,离开了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的真实,无从发现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而仅仅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又远远不够,还必须透过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把握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正如恩格斯所说:“现代唯物主义把历史看做人类的发展过程,而它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
坚持历史主义原则,既要反对否定一切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肯定一切的历史复古主义。对于历史遗产 要采取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
(二)科学预见的方法
对未来的预测、关注和把握,是人的自由的有意识活动的表现。研究社会过程、认识社会规律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社会历史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来解决当前和今后面临的历史课题,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过程和阶段,确立和设计未来社会发展的目标,宣召和选择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和路径,从而增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和被动型,做到在某一时间和过程发生之间未雨绸缪,掌握主动。
科学预见之所以可能,在于社会历史过程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现,而大量偶然性中又存在着某种必然性。正如恩格斯所说:“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透过偶然认识必然,便可以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前程。
(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马克思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研究社会历史过程必须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历史是人类社会自身的客观进程,逻辑则是对这一进程和历史顺序的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过程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社会历史进程在人类思维中的再现。因此,二者具有同一性。
但是,由于“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的,如果必须处处跟随它,那就势必不仅会注意许多无关紧要的材料,而且也会常常打断思想进程”。因此,逻辑对历史的反应不是机械的、照镜子式的反映,而是在科学抽象基础上对历史进程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逻辑反映历史又高于历史,只有上升
到逻辑的高度才能真正把握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因此,以科学抽象和逻辑的方式把我社会历史进程,就其实质来说,依然是历史的方式,它“不过摆脱了历史的形式以及起扰乱作用的偶然性而已”。
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观点,既要反对把历史碎片化、否认历史发展规律的错误倾向,又要反对从逻辑出发剪裁历史、用逻辑统一历史的错误倾向。

Ⅸ 社会研究方法分为三个层次

(1)简述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成。(东北财大2007年研)
(2)什么是社会研究的方法论?试述它所探讨的主要问题。(中财2010年研)
答:
(1)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成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方法论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或者说,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
a.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
b.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
c.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
d.社会研究者的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
e.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
f.不同研究方式的内在逻辑等。
②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是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通常,社会研究的具体方式可分为四种主要类型:a.调查研究;b.实验研究;c.实地研究;d.文献研究。其中每一种方式都具备某些基本的元素或特定的语言,构成一项具体社会研究区别于其他社会研究的明显特征。同时,每一种方式可以独立地走完一项具体社会研究的全部过程。
③具体方法与技术
具体方法与技术是指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资料收集和分析是社会研究过程中的两项重要任务,与四种不同的研究方式相对应,研究者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资料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
(2)研究过程的五个阶段
包括:①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②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③资料的收集;④资料的处理与分析;⑤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阅读全文

与在社会研究方法中有假设法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去除积雪的方法 浏览:59
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法研究 浏览:525
小孩快速降温的方法 浏览:521
三步折帽子方法简单又好看 浏览:448
骨密度计算方法公式骨矿骨面积 浏览:827
什么方法能让竹子的根死亡 浏览:195
热天猪掉料的解决方法 浏览:486
红米2指纹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22
戴胸罩的正确方法视频 浏览:469
尾气不达标检测方法 浏览:149
带读属于什么方法 浏览:427
早产儿体重快速增长的方法 浏览:308
最佳怀孕姿势和方法 浏览:281
清明叠金元宝的简单方法 浏览:372
四胞胎记忆方法视频 浏览:463
煤气口漏气怎么处理方法 浏览:998
数字万用表交流电压测量方法步骤 浏览:657
后脸部按摩仪使用方法 浏览:452
决策分析方法练习题 浏览:258
简单擦眼霜的正确使用方法图 浏览: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