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螳螂捕食的研究方法

螳螂捕食的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2-09-06 08:41:23

㈠ 螳螂怎样捕食猎物

螳螂是一种善于埋伏的昆虫。螳螂极其具有耐心,它能够纹丝不动地潜伏着,等待那些粗心的猎物进入其捕食圈。等待时,螳螂最典型的姿势是一对前腿举起,模样看上去像是在做祷告。它的前腿是用来抓捕猎物的,腿缘有锯刺,腿的各段连接自如,捕猎时互相配合,动作极快,令人目不暇接。

螳螂经常改变其形态与颜色,以便与环境很好地融和在一起。一些螳螂形似枯叶,另一些则与花朵十分相像。蝴蝶与其他昆虫纷纷飞来采蜜,但结果却被吓个半死。

螳螂会把猎物慢慢地、活生生地吃下去。通常,螳螂对食物非常浪费。它们只吃一点,而将大部分丢弃掉。

对于雌性螳螂来说,雄性螳螂只不过是另一种食物。所以,雄性若要与雌性交配,就必须小心翼翼地靠近它。雄性螳螂总是很缓慢地爬向雌性,大概1小时只移动30厘米。如果此时雄性被雌性发现,或者它们的交配受到打扰,雌性通常将吃掉雄性,一般是从它的头吃起。

㈡ 螳螂的食性(捕猎方式)

螳螂(学名:Mantodea)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在古希腊,人们将螳螂视为先知,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修女,所以又称祷告虫。

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2000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其中,中华大刀螂、狭翅大刀螂、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等,螳螂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

有些种类是孤雌繁殖,如美国大草螳等。螳螂是肉食性昆虫,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生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分布在南美洲的个别种类还能不时攻击小鸟、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螳螂有保护色,有的并有拟态,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动作灵敏,捕食时所用时间仅有0.01秒。

它只吃活虫,以有刺的前足牢牢钳食它的猎物。受惊时,振翅沙沙作响,同时显露鲜明的警戒色。常见于植丛中而非地面上,体形可像绿叶或褐色枯叶、细枝、地衣、鲜花或蚂蚁。依靠拟态不但可躲过天敌,而且在接近或等候猎物时不易被发觉。

螳螂的寿命一般是一年一代,一只螳螂的寿命约有六至八个月左右.。就算没有头,螳螂还是能存活十天左右。

雌性的食欲、食量和捕捉能力均大于雄性,雌性在交配时还能吃掉雄性。据科学家推测,雌螳螂在交配时吃掉雄螳螂是为了补充能量。

雌性的产卵方式特别,既不产在地下,也不产在植物茎中,而是将卵产在树枝表面。交尾后2天,雌性一般头朝下,从腹部先排出泡沫状物质,然后在上面顺次产卵,泡沫状物质很快凝固,形成坚硬的卵鞘。卵鞘中药称"桑螵蛸"或"螵蛸"。

卵产于卵鞘内,每1卵鞘有卵20~40个,排成2~4列,每个雌虫可产4~5个卵鞘。次年初夏,从卵鞘中孵化出数百只若虫。若虫蜕皮数次,发育为成虫。为不完全变态。

㈢ 螳螂怎么捕食

螳螂是肉食的昆虫,也就是专门吃其他虫类的昆虫。螳螂追捕小虫的时候,就像猎人追踪野兽一样,猛追不放。有时候又象渔翁垂钓,静待鱼儿上钓。当它藏在暗处聚精会神地监视要捕捉虫类的时候,就把细长的中足和后足缓慢移动,轻手轻脚接近小虫,连它站立的叶子,也毫不颤动,使小虫无从察觉,真是"神出鬼没"。有时距离要捕捉的虫类稍微远些,螳螂不等小虫接近,也会一跃而上,把小虫捉住。
当螳螂准备捕捉蜂类和蝴蝶的时候,采取的"战术"是隐藏在花朵的背后,摆成"伏击阵势"。这时,它坚起上半身,抬起那对象镰刀似的前足,耐心地静待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等到蜂类和蝴蝶接近,才一跃而起。螳螂伏击时候的姿势,就象虔诚的教徒祈祷的模样。因此,德语把螳螂也叫做"祈祷的信女"。螳螂捕虫的时候,它那三角形的小胸袋,不停地摇动,目不转睛地监视对方,绝不让对方乘机逃跑。当螳螂捕捉蝉和蚱猛等身躯较大的昆虫的时候,就使出浑身的招数,猛然挥动那对镰刀似的前足,竭力向对方狠狠砍去,这一手实在使对方难以招架,不等挣扎,就一命呜呼了,螳螂则马上进行一顿丰盛的美餐。

㈣ 螳螂怎样捕食

螳蜘只捕食活的猎物,而且只捕食生活在花卉、叶子、树枝或地面上的昆虫,决不捕食在飞翔中的猎物。尽管许多种类的螳螂都有翅翼,但它们几乎完全不用它。
螳螂有时甚至捕食比它自身还大的猎物。但它的嘴却是惊人地小,与其远祖蟑螂相同。为了捕捉住猎物,扩大活动范围,螳螂的前腿大大地延长了,其腿节外骨胳结构相当精妙而且异常坚硬。同时还有几排坚硬锐利的齿,在前肢的末端长一个形似土耳其古代弯刀的爪子,用以钩住猎物。在防御中还可以用它重创来袭的小鸟的眼睛。为了抗拒同类的逼迫和人类的逗弄,螳螂会把前身拱起,举起前腿,展开翅翼,作出吓唬对方的姿势。有些种属的螳螂,其肢体还饰有许多斑点,用以增加其威慑效果。

㈤ 螳螂是怎样吃虫子的(要过程)

螳螂一看到一只灰色大蝗虫,会忽然摆出可怕的姿势:张开翅膀,斜斜伸向两侧,后翅直立,形如船帆,身体上端弯曲像一条曲柄,并且发出毒蛇喷气的声音。它们把全身重量都放在后面四只足上,身体的前部完全竖起来,一动不动地站着,眼睛盯住蝗虫,蝗虫稍稍移动,螳螂随即也转动它的头。这种举动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使对方因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而不战自败。果然,蝗虫这种昆虫世界中的跳高跳远冠军,此时竟然想不起逃走,它们只是傻愣愣地伏着,甚至还会莫名其妙地向前移动。当螳螂可以够得着它们的时候,就用两爪出击,两条锯子似的前足重重地压下来,这时蝗虫再抵抗也无用了,终于成了它的猎物。”

㈥ 螳螂吃什么,住什么环境,喝多少水,把养螳螂的要点说出来,越详细越好。我是在农村的。

当你遇到一只螳螂,或许是在路上,或许是窗上,又或许是在你的背上,当在你惊讶之后希望你可以多想想,如果你是第一次遇见螳螂,你会惊喜,你也许会有想把这个小小的酷酷的小东西当初宠物的想法,好吧,首先你可以思考下,你有没有能力养活她呢,如果只是一时好奇,那么还是放他回去吧(请不要扔到马路上,或者其他水泥地.找个灌木丛或者山上吧,你也不希望旅游团把你扔到马路上不是么)

那么,怎么算有能力养活呢?请看以下几点,如果能符合就可以养.

1.有耐心,有爱心
2.有时间照顾她 (千万不要过几天就忘了她哦)
3.周边有能找到螳螂食物的地方(比如有很多蚂蚱的草丛,比如山坡,当然还包括花鸟市场和昆虫商店了)

好了如果你能满足上面几点,那么恭喜你,你也成为爱好螳螂的一族了.你可以在螳螂吧和谈得来的朋友一起分享养螳螂的乐趣和经验

下面分享本人的一点经验和几点常识

1.螳螂是猎手 不是捕手 就是说螳螂善于伏击 而不是追击搏斗 还有就是大多螳螂喜欢倒挂着 可以找一个大一点的瓶子 在里面放一根树枝 或者找个笼子 都可以 还有个好东西叫 纱窗
让在螳螂的盒子里 非常适合

2. 虽然螳螂不吃东西一个多星期应该没问题(前提是没饿得半死)不过我还是建议2-3天喂食一次(这里指的是大型猎物 比如蝗虫 如果比较小 那就要提高平率) 所以你有时间去给他找吃的 不要一次太多 螳螂是贪得无厌的猎手 给多少吃多少 容易撑死 饿几天 捕食性会被激发

3.两只螳螂在一起弱的会被吃掉 所以不要节约空间 如果要交配 请确定是一个品种 而且放远一点 让他自己过去邀请她的新娘

4.关于猎物 螳螂能捕食任何大约为其体长1.2-1.5倍的生物 (前提是他状态正佳 状态不好的情况可以找弱一点的食物 比如蝴蝶 蛾子等 ps不要放蟑螂进去过夜 螳螂晚上就像一个雕塑 会被夜行的蟑螂要死 ) 当然 如果有黄粉虫是最适合不过了

5.关于突发情况 发现烦躁不安 把它放出去走走 一般较小的螳螂忽然不吃饭可能时要蜕皮 也或许快死了 你可以做的就是喂他吃东西 这时候找弱小的昆虫给他吃 也可以找根线挂着猎物下他眼前晃动 一般就会吃 (螳螂不吃不动的东西)还是不吃的话 你大概可以等一两天 看情况 不行的话 就放生了吧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铁线虫 这是一种寄生虫 寄生在螳螂的肚子里 属于绝症 其卵多于直翅目体内 所以吃黄粉虫比较安全

6.饲养的环境 干燥就好 要有空气流通 要有支撑物(提供他挂脚 放根树枝什么的 不需要叶子 枝干不要太多 或者就是纱网什么的) 空间要足够螳螂伸出双臂而撞不到

太潮湿会造成螳螂死掉 不时的清理环境 病菌也是螳螂最害怕的 所以他才每天n次清理自己

2011-09-10 11:15 回复

魔夜の魂
75位粉丝
核心会员7 3楼

网络 螳螂的词条 http://ke..com/view/28378.htm

2011-09-10 11:17 回复

魔夜の魂
75位粉丝
核心会员7 4楼

饲养扩展篇

摘选:

"..........2关于一龄小螳螂饲养问题
一龄小螳螂的饲养是饲养螳螂这个过程中难度最大,所需要心血最多的一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谁将小螳螂从小养到大,谁就真正领略到了螳螂之美,谁就真正成为螳螂高手。不过,饲养一龄的小螳螂难度非常大,不建议新手去饲养。下面就开始说说关于一龄小螳螂的饲养:很多人迷信,果蝇和蚜虫可以给螳螂提供充足的食物,还有人打算,小螳螂自相残杀会提供食物,最终会有幸存者,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对的。亲爱的朋友,你可知道,小螳螂每捕获一个猎物有多少艰辛啊!.........."

全文de传送门 http://tieba..com/p/1179046770

2011-09-10 11:19 回复

魔夜の魂
75位粉丝
核心会员7 5楼

螳螂爱好者的最爱 绝美的兰花螳螂

2011-09-10 11:23 回复

魔夜の魂
75位粉丝
核心会员7 6楼

[经验分享]

我96年养过95年螳螂妈妈卵孵化出的小螳螂,记的是96年6月3日孵出的,我留下三只,其余放回公园了,有两只都是因为水,淹死的,最后一只用喷壶先喷一点水在花上,等干一些后把小螳螂放在花上,它自己会喝水的,找一些花上的蚜虫,把它放在上面,他自己会吃的。(第一天不用喂)千万不能水多,会淹死它的。过一个多星期它就脱皮了,第三龄就好养了,小蜜虫是最好的食物,以后我就不用讲了,你应该会了。

[经验分享]

养螳螂15年了,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首先是螳螂的采集,如果你在一个地方发现过很多螳螂,那么你放心,明年你还来这,肯定有.
我在杭州就4个根据地,每次我去抓螳螂,赶时间的话不过几分钟.发现螳螂后,如果是饥饿多天警觉的螳螂,发现你之后它就会企图逃跑,这些螳螂有网兜之类的最好.
反正我不管怎样都是徒手..让螳螂爬到你的手上来是最好的办法,对于带着可乐瓶去抓螳螂的...鄙视之..
我都是带着小笼子去的

养螳螂切忌不能用水瓶,水瓶里面容易过潮,而且螳螂也不容易施展开手脚,纸盒,铁盒等容器就算了.
螳螂的活动范围不大,家里有条件的(家人允许),可以用大型玻璃缸,金鱼缸都是不错的选择,缸中一定要放树枝. 找木匠定做也可以,不过这要看RP了...现在找这个估计找不到..
我以前用的就是一个特质的小笼子,上下是木质的,边上都是网纱.不需要放任何植物,螳螂可以做任何事情,空间足够.
螳螂最好不要养在一起,容易悲剧
我还试过庭院放养,我们新家有个小花园,把螳螂安顿在花园的小树上,由于螳螂活动范围不是很大(除了快要羽化前2天出现的躁动,雄性本能的寻找雌性之外),放在花园中养是很有意思的,观察起来也更方便,如果要好好观察螳螂捕食,我自己常用的是把蝗虫的后腿第二关节以下去掉,在让他们自己爬过去(防止蝗虫逃脱)

配种: 如果怕将雌雄放一起发生悲剧,可以用用看这个办法,先安顿一直雄螳螂,等其安静下来,不再乱跑,让雌螳螂自己爬过去,这种方法成功率很高..以前我都是带着雌螳螂跑到野外去求合体的~嘿嘿

螳螂不需要每天都喂,最好是饿2天,再一次喂个饱.

刚孵化出的螳螂最难养,蚜虫是最好的食物,蚊子也不错,但是蚊子抓起来比较困难,而蚜虫好找一点..有人繁殖果蝇,我没试过,因为我实在讨厌双翅目.
螳螂羽化:
这个要特别小心,我曾经养过一只,羽化的时候由于树枝没找好,结果一条腿上出了伤痕(腿步蜕皮延迟了,部分骨骼硬化),羽化之后一条腿是弯的,过了几天就断了.所以螳螂快羽化的时候最好把它放到小树上,花盆植物就可以.羽化前2天会停止进食,并且会躁动,不用奇怪.

养螳螂和养其他任何宠物一样,都要付出心血..如果你是抱着玩的心态的话,那么请你放生它吧

最后,对于雌螳螂吃雄螳螂的问题,纯粹是好斗的习性(主要是大刀)造成的,是雄螳螂交配好从雌螳螂悲伤下来的时候惊动的雌螳螂,你让一直蝗虫在螳螂背上爬爬看就知道了,根本不是什么雄螳螂多少高尚,给雌螳螂营养.

以上 转自 http://tieba..com/f?kz=607064351

2011-09-10 11:28 回复

魔夜の魂
75位粉丝
核心会员7 8楼

[经验分享]

如果在幼龄若虫时期腿折了,还有希望的。
我家螳螂一条腿胫节处断了,下一次蜕皮时末端又长出脚了,但是,比正常的要小。不过,这时我家螳螂已经成年了,我推测,如果再蜕几次皮,说不定那只脚能完全长好。

楼主补充:如果是是末龄(就是成年的意思,不再蜕皮)就不行了

2011-09-10 11:33 回复

魔夜の魂
75位粉丝
核心会员7 12楼

转自中昆(既然会吞链接,那某家就全转了吧,原作见谅~)

参考 comparative aspects of rearing and breeding mantids by David D. Yager
螳螂是一类有性繁殖的昆虫,一生经历,卵,若虫,成虫。这个变化的过程,因为种类而各异。对于些小型种类,每个龄期一般比较短暂些,成虫的寿命也相对比较短。温度适宜得情况下,小型种类一般需要三到四周孵化,而大型则需要四到六周,小型种类一般有五到六个龄期,而大型因种类而异,要八到十龄。小型的种类的成虫寿命一般四到八周,而大型成体则可以存活长达四到六个月,人工条件下,也有一年以上的记录。环境因素对生命周期起到很大影响,湿度,温度,光照都会使若虫的荷尔蒙水平产生变化,从而对于生理代谢水平产生影响,最终引起龄期长度的变化。
大约有30%螳螂种类雌雄是异型的,一般来说,雄性龄期都较小些,也更早变为成虫,成虫寿命也短。因此,雄性个体显得更加脆弱,在饲养中,与雌性有不同的环境和食物的需求。

对于饲养的环境的设计,一方面是尽可能模拟螳螂在野外的生存环境。
在此基础上,对于环境得改良,筛选真正有利于螳螂生长繁殖的环境因子。

环境控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光照
在室内模拟自然光并不容易,白炙灯不是很好的选择(产生过多热量),一般用荧光灯管提供所需要的照明。
光周期对于生物都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普遍使用12小时的光照每天,有些高纬度的种类需要每日15个小时的照明,才能很好得繁殖。减少白天的长度同样也能刺激温带的种类增加产卵量。
螳螂是靠视觉来捕食昆虫,因此,适度得光照对于捕食是必需得,而应该尽量避免阳光暴晒。
温度
温度需求因种类而不同,沙漠地区的种类白天可以需要35摄氏度甚至更高的室温,对于大多数种类一般白天的温度控制在28到30度,都是比较适宜的温度。
然而,个人饲养得看法,我一般控制在24-26度,在空间有限得条件下。
加温装置要比降温装置来的容易,在国内比较容易的买到的爬虫饲养箱,里面安置个白炙灯,或者箱子在下面使用加热垫,都能有效提高饲养环境的温度。值得注意的是,不要使局部环境过热。当然最好的饲养工具是光照培养箱,由于其价格昂贵,另一个使用中发现的缺点,由于压缩机工作时候得震动,可能影响螳螂蜕皮。
个别种类,例如对于兰花螳螂,32摄氏度就是致死的温度,所以降温的空调房间,或者温控箱是饲养这样的种类所必须要考虑得。
湿度
理想的湿度一般在50—70%。湿度对小若虫尤为重要,第一是小若虫更容易散失体内的水分,二是在蜕皮的时候,保证蜕皮成功。因此,在饲养成虫的时候湿度可以率微降低。然而,过度潮湿容易引发很多疾病,尤其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特别要注意饲养容器的透气性。
我在控制湿度的时候,一般在饲养的瓶中放置海绵,或者是纸巾,然后在上面喷水,用来保湿。如果有水滴在饲养瓶中,或者有积水,对小若虫都是致命的,一是常会被粘住,或者去吮食水滴,而不去捕食。同样水滴也会粘住果蝇和小龄的蟋蟀,总之要避免水滴和积水。
湿度控制也是因种类而各异。因此,在饲养前,了解该种类的生活环境尤其重要。
环境与布景
螳螂一生至少更换两到三次饲养环境。为什么一开始不选用足够大的饲养空间呢?那是因为,过大饲养的空间,小若虫不容易找到放入的食物,最佳空间的大小一般是若虫体长四倍左右的长宽高。尤其是高度,许多种类的螳螂,例如花螳通常倒吊着转龄,所以空间高度至少要是若虫体长的三倍,并且在饲养的盒子的顶部安置纱网供其落脚。
食物
大多数种类的螳螂对食物并不挑剔,会捕捉任何会动的小虫(虽然蚂蚁和甲虫多数不会被接受)

2011-09-10 11:43 回复

魔夜の魂
75位粉丝
核心会员7 13楼

在人工条件饲养螳螂的主要食物是蝇类(果蝇,家蝇,丽蝇等),蟋蟀和蟑螂。所提供的食物本身得健康状况或者说营养条件,对于螳螂健康成长也至关重要,例如,在给螳螂喂食蟋蟀前几天,给蟋蟀补充高蛋白的狗粮和新鲜的蔬菜。
成功喂食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合大小的猎物。大多数刚刚孵化一龄若虫,可以捕食果蝇(野生型或者是残翅的),而对于一些更加小型的种类,甚至连果蝇也大到无法捕捉,只能提供其跳虫或者是一些小型的蟑螂的若虫(大小和跳虫相近)。各种大小的蝇类,如家蝇和丽蝇,对于那些比较纤细的种类比较合适,大小适宜的蟋蟀和蟑螂也是很好的选择,尤其对于那些大型的种类,作为成虫阶段大型猎物。选择食物,还要考虑到螳螂捕食习性,例如蟋蟀喜欢在容器的底部,而一些种类螳螂只在容器的顶部,用蟋蟀喂食这类螳螂也就不是很好的选择。
不同种类的螳螂喜好不同种类的食物,例如地面上活动的种类偏好地面上的昆虫,例如蟑螂蟋蟀,而呆在植物枝头,或者静候在花上的种类,会偏好蝇类和蜜蜂。有些种类螳螂甚至有一定的捕食特性,在没有提供其特定的昆虫时,甚至会因饥饿致死。
喂食的时间也要考虑到螳螂的习性,有夜间活跃的种类例如树皮螳螂,也有白天在日光下活动的种类例如花螳,一般一周至少要喂食两次,对于低龄的若虫建议每天都要喂食果蝇,投喂果蝇的数量一般在两到三个小时内基本吃掉为好,剩下个别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螳螂在蜕皮前24到36小时,不会再捕食,此时也该避免再喂食,因为猎物的活动会严重影响到螳螂蜕皮,这也是我反对一次放入过多猎物的原因。雌虫一般需要更加多得食物,尤其在产卵后,而雄虫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也利于交配。
在蜕皮时,螳螂很脆弱,很有可能被蟋蟀吃掉,所以在喂食蟋蟀蟑螂时尤为注意,及时清除残留的猎物。
对于食物,还要说明的是,野外采集的食物,应该尽量避免使用,由于寄生虫或者农药的污染,螳螂都会因这样的食物,而留下了隐患,最终暴毙。
水分
在给饲养的容器内加水保持湿度的同时,也给螳螂提供了所需水分。雄性的螳螂(比较纤弱)和若虫对于环境湿度更加敏感。给饲育容器内放置水的容器并不是恰当的做法。在给水的时候,建议采用蒸馏水,而不是自来水,因为水中的氯等物质都可能对螳螂有害。
繁殖
成功的繁殖螳螂是一门艺术。
在人工条件下,可以观察到非常多样的交配行为。有些种类很容易就会交配,产出成百上千的受精卵,而有些种类,即使交配后,也会产出相当比例的未受精卵,而有些种类,诱导其交配都还是难题。
通过以下的方式,可以减少以上的情况。
成熟度,是交配的前提,一般雄性在最后一次蜕皮后一到两周后成熟,而雌性需要更加久的时间,雌性膨胀的腹部是产卵准备完成的一个信号。减少未受精卵的产生,最好在螳螂产出一到两个卵鞘之后,再交配一次。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同系内的繁殖,虽然这个情况时常发生,如果持续采用同一个卵鞘内的螳螂繁殖,在两到四代之后,该种系就会退化,卵的受精率会大大受影响。
对于那些雌雄异型的种类而言,成功得保护雄性螳螂是交配的关键。在交配前的几天把雌性移入较大的饲养空间内,让她熟悉该环境,避免交配时的紧张。将食物放入交配的空间内可以有效得分散雌性对于雄性的注意力。一旦交配完成,尽快移开雄性,如果在24小时内没有交配,也要移出雄性。
在交配之后,需要给雌性选择一个适当的产卵场所。对于大多数种类会在容器的壁上或者是顶部产卵,而另一些种类,会选择小的树枝,或者是底层落叶上产卵。所以,在不熟悉产卵习性得时候,可以提供给雌性多种选择。
产卵后可以移出雌虫,或者在卵鞘变硬之后将其移出,再粘到其他容器的壁上或者是小树枝上。卵鞘的保存环境,和成虫的饲养环境是基本一致,也要保持好适当的温度湿度。一般来说,卵鞘在3到8周内孵化,多数种类在4到6周内孵化。

2011-09-10 11:43 回复

魔夜の魂
75位粉丝
核心会员7 14楼

【先把母螳螂喂饱再交配 估计比较好 不吃老公 我们也就安心了】 理由如下

在1984年,两名科学家里斯克(E.Liske)和戴维斯(W.J.Davis)虽然同样在实验室里观察大刀螳螂交尾。但是做了一些改进:他们事先把螳螂喂饱吃足,把灯光调暗,而且让螳螂自得其乐。人不在一边观看,而改用摄像机纪录。结果出乎意料:在三十场交配中,没有一场出现了吃夫。相反地,他们首次纪录了螳螂复杂的求偶仪式:雌雄双方翩翩起舞,整个过程短的10分钟,长的达两个小时。里斯克和戴维斯认为,以前人们之所以频频在实验室观察到螳螂吃夫,原因之一是因为在直接观察的条件下,失去“隐私”的螳螂没有机会举行求偶仪式,而这个仪式能消除雌螳螂的恶意,是雄螳螂能成功地交配所必须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实验室喂养的螳螂经常处于饥饿状态,雌螳螂饥不择食,把丈夫当美味。为了证明这个原因,里斯克和戴维斯在1987年又做了一系列实验。他们发现,那些处于高度饥饿状态(已被饿了5到11天)的雌螳螂一见雄螳螂就扑上去抓来吃,根本无心交媾。处于中度饥饿状态(饿了3到5天)的雌螳螂会进行交媾,但在交媾过程中或在交媾之后,会试图吃掉配偶。而那些没有饿着肚子的雌螳螂则并不想吃配偶。可见雌螳螂吃夫的主要动机是因为肚子饿。但是在野外,雌螳螂并不是都能吃饱肚子的,那么,吃夫就还是可能发生的。在1992年,劳伦斯(S.E.Lawrence)在葡萄牙对欧洲螳螂的交配行为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的野外研究。在他观察到的螳螂交尾现象中,大约31%发生了吃夫行为。在野外,雌螳螂大概处于中度饥饿。吃掉雄螳螂,对螳螂后代也的确有益。198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那些吃掉了配偶的雌螳螂,其后代数目比没有吃掉配偶的要多20%。里斯克和戴维斯也承认,欧洲螳螂发生的吃夫现象可能比其他螳螂远为普遍,是他们给螳螂带来恶名。但是,雄螳螂很显然不是心甘情愿地被吃的。

2011-09-10 11:46 回复

魔夜の魂
75位粉丝
核心会员7 15楼

正所谓穷凶极恶,别说螳螂,就算是人饿极了也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哦,所以交配谨记喂饱女女啊!

2011-09-10 11:49 回复

魔夜の魂
75位粉丝
核心会员7 16楼

[经验分享]

1.(最重要)有些人认为螳螂交配一次就是永远的,这是错误的,这样生出来的卵囊是不会出小螳螂的(指第二次以后),你这不是害了螳螂的心血吗!
2.大刀螳螂长期养在室内眼睛会变黑,视力下降,这时为时已晚,早上要让他见到太阳慢慢升起。
3.永远不要再螳螂活着的时候做标本,可以观察她的腹部。

[经验分享]

"本人养过100多只中华大刀,都是养在窗户的纱窗上,房间里任何地方它们都可以去,但它们一般就喜欢呆在纱窗上,抓来各种虫子往纱窗上一放,立刻就被抢掉了,包括有可怕大牙的大型蝈蝈,都毫无还手之力,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螳螂一般不会自相残杀,敞开的空间螳螂的战斗力和小笼子里不可同日而语"

http://tieba..com/f?kz=1056681268

[经验分享]
如果养在室内需要补水,可以向笼内的枝干或是螳螂的身体用喷壶喷雾,每天一次即可,不要过量;在室外注意遮阳,最好是把饲养笼挂在花草或藤蔓上,晚上的露水可以滋养它,喂食的量可以视食物的个头大小,一般看它的腹部,如果瘪下去就可以喂了,还有螳螂如果营养充分一般一周就会蜕皮,也有稍晚一些的,蜕皮时颜色会变浅(需仔细观察),对食物没了兴趣,会倒挂着不动,这时螳螂需要安静阴暗的环境就不要在往笼里放虫子了,蜕皮都是在夜间或黎明,蜕皮后放在通风适量见光的地方,蜕皮后螳螂身体很软,很脆弱,不要惊扰它,否则容易造成肢体畸形,隔一天等外壳硬化后再投喂食物;总之要 尽量模仿自然状态下的环境

[经验分享]

“一般状态下的螳螂3天就挂了”
我无语,我的tl有饿9天的纪录,照样很好,只要不饿到半死是越饿越有攻击性
一个星期不吃东西也就1~3龄若虫吃不消,再大一点的就无压力了

2011-09-10 11:56 回复

1502754
410位粉丝
核心会员7 17楼

写这篇文章主要是根据新手提出的种种问题
如果你遇见一只螳螂.先别着急去抓.你先要问问自己有没有条件养活它.如果不能.OK,给他放条生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当然要确保你不伤害它.如果你觉得它会伤害你脑子里萌生了把人家刀子,翅膀的念头.我想你还是放生吧.
每种螳螂的分布地点都大同小异:大刀通常分布在灌木丛和草地.宽腹往往在树上.薄翅算东北地区最常见的螳螂.有时候墙角就有.
养的地方可以用那种养仓鼠蜥蜴的盒子.还有油桶.最好模拟自然环境.但其实最佳选择是在盆景上边.螳螂也向往自由.你剥夺了它的大自由请赐给它小自由吧!.
公螳螂的尾部有两根须子.母的是尖状的产卵器.另外公螳螂的身体强壮程度也同样没有母的NB.所以它主要吃点小的飞虫.比如苍蝇,蝗虫若虫等.母的螳螂可以捕食自己1.5倍的任何生物.但前提是饥饿状态.母的螳螂不挑食.只要是昆虫就行.但最好是3倍体长一下.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的螳螂冒风险.
基本食物:1L蚜虫,果蝇,2L同1L.3L可以捕食苍蝇,4L小蟋蟀.5-8L都用蟋蟀.抓不到虫子的就喂黄粉虫(花鸟市场一般都有)直翅目昆虫最有营养.但也有铁线虫的风险(我没见过).不是河边绝对没事.9L(公8L就该羽化了).即蜕变为成虫,长出翅膀.
即将蜕皮时晚上眼睛不发黑.胸部(通常说的脖子)变软.活动能力减弱,体色变浅.这时候千万不要碰.因为可能一点点小伤就会使螳螂蜕皮失败(羽化失败率更高).
驱铁线虫的方法就是用水浸泡螳螂的三分之一腹部.
螳螂的交配:公螳螂羽化变干即可交配.所以公螳螂成虫都有交配能力.母的要羽化一个月.这个时候一般在中秋节前后.母螳螂做产卵状.这就说明她已经有交配能力了.这种情况下吃夫可能不大.公螳螂如果不会自己找老婆可以人工放到母的身上
产卵:性成熟交配2-3天即可产卵.如果提起交配中华是23天,宽腹是18天左右.产卵前兆是食欲不振.您千万别不知道给扔了.那就失去了几百只螳螂啊
孵化:室内孵化通常是3个月.如果你想提起见到小TL可以放室内(前提是准备好充足的饲料)反之则置于阳台或者室外..不然着顾不过来放生也没法放啊..自然界(室外)通常为5月-6月孵化出小TL.建议留一只就够了.其他放生.取之于自然,还之于自然
总之要养你就要对它尊重.希望螳螂这个异型杀手能将种群壮大起来.
http://tieba..com/p/499479670如果你遇到一只螳螂
本贴欢迎补充

摘自螳螂吧

㈦ 请问螳螂是怎么捕食

螳螂怎么捕食一旦有猎物突然出现,它就会立刻收起祈祷姿态。

捕捉器的那3段长构件突地伸展开去,末端伸到最远处,抓住猎物后便收回来,把猎物送到2把钢裾之间。老虎钳宛如手臂内弯似的,夹紧猎物,如蝗虫、蚱蜢或其他更厉害的昆虫,一旦夹在那4排尖齿交错之中,便小命呜呼了。

㈧ 螳螂在捕食蝗虫时采取的办法是什么

螳螂一看到灰色大蝗虫,便作痉挛的跳跃,忽然摆出可怕的姿势:张开翅膀,斜斜伸向两侧,后翅满满张着,恰像装在背下尻上的两张对称帆,尾端剧烈地上下动摇呼呼发声,简直像吐绶鸡张尾时的吐气声一样。

大蝗虫
后面的四肢,将身躯高高抬起,全身几乎直立了。作攻击用的前脚,缩在胸前,两肘向左右张开,和前胸恰成一十字形,而用几行珍珠,和白心黑斑装饰着的腋下,也显露出来了。这斑纹真像孔雀尾上的眼状斑,是威武和狰狞的点缀品,所以除战争时外,平时是秘藏着的。
螳螂摆出了这种奇异姿势,一动不动,眼睛注视蝗虫,头跟着对方的移动而转旋,摆这姿势的目的无非要使对方把自己当作一种凶猛的猎兽,惊惶骇怖,全身麻痹得不能动弹。
这目的达到了吗?蝗虫的长脸上,究竟起了什么变化呢?它们铁一般的面具上,我们原看不出有某种感情表现,但受了威吓的它,知道危险已迫在眉睫。怪物立在自己面前,举起挠钩想打倒自己,这是看见的。也许连自己已去死不远也感得到吧!即使时间上来得及,会得走的它,长着粗腿会得跳,生着长翅会得飞的它,也绝不逃走。它就昏迷般静伏在那里,或者竟慢慢地走到螳螂身边去。

㈨ 螳螂捕虫都有哪些技巧

螳螂(学名:Mantodea)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在古希腊,人们将螳螂视为先知,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修女,所以又称祷告虫。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2000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其中,中华大刀螂、狭翅大刀螂、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等,螳螂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身体为长形,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末端各有一个钩子,用来钩住猎物。头呈三角形,能灵活转动;复眼突出,大而明亮,单眼3个;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前足捕捉虫,中、后足适于步行,渐变态。

有些种类是孤雌繁殖,如美国大草螳等。螳螂是肉食性昆虫,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分布在南美洲的个别种类还能不时攻击小鸟、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螳螂有保护色,有的并有拟态,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动作灵敏,捕食时所用时间仅有0.01秒。它只吃活虫,以有刺的前足牢牢钳食它的猎物。受惊时,振翅沙沙作响,同时显露鲜明的警戒色。常见于植丛中而非地面上,体形可像绿叶或褐色枯叶、细枝、地衣、鲜花或蚂蚁。依靠拟态不但可躲过天敌,而且在接近或等候猎物时不易被发觉。

㈩ 螳螂是怎样捕食

猎物移动到螳螂的捕食范围内的时候,螳螂会有反应。
首先是头转到猎物的方向,紧紧盯住猎物。
之后前足(爪子)收紧,重心后移,视线不离猎物。
等到最佳时机,螳螂会以极快的速度将猎物捕获,将爪子刺刺进猎物身体,紧紧抓住,并啃食起来。

阅读全文

与螳螂捕食的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退火的常用方法有 浏览:18
确定物体重心的常用试验方法有 浏览:834
快速缓解中暑想吐的方法 浏览:254
怎么去除积雪的方法 浏览:61
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法研究 浏览:527
小孩快速降温的方法 浏览:521
三步折帽子方法简单又好看 浏览:450
骨密度计算方法公式骨矿骨面积 浏览:827
什么方法能让竹子的根死亡 浏览:195
热天猪掉料的解决方法 浏览:486
红米2指纹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22
戴胸罩的正确方法视频 浏览:469
尾气不达标检测方法 浏览:149
带读属于什么方法 浏览:427
早产儿体重快速增长的方法 浏览:308
最佳怀孕姿势和方法 浏览:283
清明叠金元宝的简单方法 浏览:373
四胞胎记忆方法视频 浏览:465
煤气口漏气怎么处理方法 浏览:1000
数字万用表交流电压测量方法步骤 浏览: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