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古代有哪些玉石雕刻手法
古代制玉技法,源于制作石器。切、磋、琢、磨是玉石器所用的工艺程序。切,即解料,解玉要用无齿的锯加解玉砂,将玉料分开;磋,是用圆锯蘸砂浆修治;琢,是用钻、锥等工具雕琢花纹、钻孔;磨,是最后一道工序,用精细的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玉器便发出凝脂状的光泽。这套制玉技术,在商代已为工匠们所掌握。现今的玉雕技法,大体还是采用切、磋、琢、磨四种方法。先秦称琢玉,宋人称碾玉,今称碾琢。
B. 雕刻玉器工艺有几种
玉雕中雕刻技法有很多,常用的有这几种:
1、阴刻、阳刻
每一节的圈环都要完整,如果有一圈一环有损坏或者出了差错,都会前功尽弃。
玉为石之美者,而这美,便是玉雕师的双手赋予的,这些精湛的玉雕技术,将玉石本身的性情诠释得恰到好处,似在雕玉,又在雕自己心中的那个人。
C. 雕刻玉石简单工具和方法
玉雕制品可以说是最能体现玉石之美的玉石产品,也是玉石文化的精髓所在。玉雕工艺,使得玉石材料成为区别于其它自然宝石资源的独特而自成体系的一族。雕工的好坏极大地影响着成品的价值。
玉雕制品的内容很广,通常是指玉石表面甚至内部雕刻有花纹、图案的玉石制品。最主要的有玉雕摆件,如人物、花、鸟、兽、花卉、陈设器皿以及大的玉雕山子等;此外,还包括各种花件,如形形色色的挂牌、挂件或佩饰等;还有各种仿古玉件及实用器皿如文房器具、茶具、烟具、酒具等等;也包括需用玉雕工艺加工的首饰品等等。玉雕制品的加工与前述琢型有所不同,相对也复杂得多,通常需要专门的设备来完成。玉雕制品的加工工艺,通常分为选材、设计、琢磨、抛光和过蜡这五道工序,以设计和雕磨工序最为复杂。
1、设计与选材
对于玉雕工艺品来说,选材和设计的关系很难说谁先谁后,有时可能先有玉料,而后设计玉雕方案;有时也可能是先有玉雕方案再去选择玉石。通常都是因材施艺,即先有玉料,后行设计。选材要讲究玉料的质量和大小,不能有大的裂纹和瑕疵。若是应具体设计而选材,更要选择质地、颜色和特性,以便与设计的主题相和谐。
一件完美的玉雕工艺品,应该是玉质美与造型美的高度和谐而造型美则取决于仔细研究了原石之后的设计方案。因此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通常玉雕工艺品的设计人员不只懂得美术设计,更应了解各种玉石的各种特性如韧性或脆性、硬度、热敏性、化学稳定性、裂纹发育情况、瑕疵延伸情况等等,才可能真正保证其设计的最后实现,否则很可能半路夭折。设计工作并非只在开始琢磨前进行,往往贯穿制作过程的始终。设计人员要根据玉料在制作中发生的变化以及制作者的能力和水平,随时改动设计稿,逐步引导完成制作。
玉雕设计一般分为粗绘和细绘两道工序。粗绘是在开始琢磨之前,把造型和图样直接绘在玉石上;细绘是在制作中把局部细致的要求绘出来,以便于制作者领会设计意图。玉石上绘好设计稿后,就可以开始加工。
2、琢磨
琢磨是按设计要求出造型的一道大工序,操作时通常分为切割和雕磨两个分工序。
切割工序较为简单,即用切割工具除去石皮(若有的话)及设计轮廓以外的边角余料。此外,也要挖去不能用的瑕疵或脏点,剔除有碍设计的"砂丁"或杂石等等。最后得到一块初具雏型的玉雕料坯。玉雕行业内在此道工序中的一些基本手法都有专门的名称,如铡、摽、扣等。铡即切削,切去不要的部分;摽是去棱角;扣就是挖去脏点或"砂丁"、杂石等。事实上,这此手法也用于雕磨过程。切割使用的工具主要是起切削作用的铡钝,錾铊,丝子锯、开料锯、扣活机等等。
雕磨则是出设计造型的工序,其基本手法和步骤是冲、磨、钝勾等。
所谓冲,是指较大面积的磨削。用冲钝(直径3~4cm)或金刚石砂轮将高低不平的部分冲成玉器粗坯。
所谓磨,是用大小不同的磨钝磨出大样,即磨出设计中的主要部分的轮廓形态,如人物的头、手和身体等等。
所谓轧,是指深度磨削,即用轧钝轧出较细部分的立体感,如给人物头部开脸,轧出嘴、鼻、耳等。
所胃勾,即是用勾拖铊勾出细部的细微花纹,如人物的头发以及鸟羽龙鳞等等。细部的雕磨还有撤、掖和顶撞等手法,因而使用的雕磨工具也应不同的作用而五花八门,除冲铊、磨铊、轧铊、勾铊外,还有串锤、钉子、棒挺、平口等等。上述这些工具都是传统玉雕工具的名称,过去都是用铁制成的,使用时带动金刚砂将玉器琢磨出来。现在多使用固着钻石粉的工具,效率提高很多。
玉石雕磨,通常使用的是专门的玉雕设备。玉雕设备主要由电动机工作头、皮带传动装置、磨头、水槽及工具箱等组成。电动机与工作头用钢柱连结在一起,可同时升降。皮带传动装置在电动机的传动下,带动工作头左端的磨头转动。通过换用不同的磨头实现不同的琢磨目的。磨头即是各种形状的磨具。目前大多数是电镀钻粉磨头,因其磨削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价格也不贵。
3、抛光
琢磨好设计造型的玉器,还要迸行抛光。抛光的具体操作过程与琢磨类似,但使用的工具和磨料(即抛光剂)与琢磨时不同。
4、过蜡与装漠
抛光完成后的玉雕制品通常都需过蜡。过蜡方法与前面讲述的相似。只是从蜡液中提出时,需仔细将多余的蜡液,尤其是玉雕品的凹缝等处擦拭千净,从而使玉雕工艺品熠熠生辉。
对于玉雕工艺品而言,过蜡并不算结束,还需配上适当的木座和锦盒,即完成玉器的装演,才算真正完结了。
D. 玉雕技法有哪些呢
玉石不仅有佩戴的价值,还有观赏价值,有些品质好的玉石雕刻成为各种各样的形状后,能够直接增大玉石的价值。从古到今诞生出不少的玉雕优秀作品,比较出名的是清朝的翠玉白菜。雕刻这种技艺在很多物品上都有呈现,比如石头、木头等等,但玉石比较宝贵,雕刻过程中不允许有任何的差错,所以对于玉雕技法需要有一定的了解。那么,玉雕技法有哪些呢?
想要玉器变得更有价值、能流传千古,玉雕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根本原因。将浑然天成的玉石通过人类的巧手变成一件美观漂亮的工艺品,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山水、任务、花鸟、鱼虫、器具、食物、等等都可以成为玉雕主题,也可以雕塑成为印章、饰物、别针等小件的生活用品,范围广呈现美妙工艺品。
玉雕技法有哪些呢?
玉雕从古代开始就有,经过千年的发展,玉雕的工艺从简单到复杂到精湛,经过一代有一代玉雕技艺人的改进和创新,现在玉雕工艺是比较成熟,有一套雕塑系统,呈现出来的玉雕技法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为:
1、浮雕。浮雕这种技法在玉雕中运用是比较多,特别是一些玉牌、玉佩等,可以看到大多是用浮雕的方式呈现。浮雕作品生动有趣,有巨大的观赏价值,有浅雕、深雕、中雕三种,这主要跟下刀的深浅有直接的关联。但玉雕有个最大的不好是它只适合从正面来看,背面没有任何东西。
2、圆雕。圆雕主要是玉把件装饰物的雕刻方法,它适合用于整体造型的雕刻,圆雕作品雕刻时要能好好把握比例,由于各个角落都需要雕刻好的关系,因此对雕刻师傅的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
3、镂雕。镂雕是运用比较好的一种雕刻方法,但这种雕刻方法呈现出来的效果非常立体,让玉器能够360度全方位的呈现出来,但需要挖脏去绺,比较麻烦,稍有不慎可能会毁坏玉石,难度比较大。
玉雕技法有哪些呢?比较常见的玉雕技法就是这些,这三种玉雕技法呈现出来的玉雕效果是不一样。玉雕工艺是非常深,也有广阔的用途,呈现出来美感很好,但也提醒大家不宜学。在刚开始学习玉雕的时候会遇到很多方面的问题,要能够不耻下问、耐心钻研,才能够有机会雕刻出一件完美的玉雕工艺品。
E. 想知道一些关于玉器好坏的鉴别方法
玉石质量评价
玉石原料的品种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玉器和首饰的价值,只有正确判断玉和玉质的价值,才能更好地评价一件玉器的价值。我国玉雕业可利用的玉料品种极多,但主要的品种也并不很多,有翡翠、透闪石玉(软玉)、玛瑙、松石、青金石、芙蓉石、孔雀石、木变石、石英岩、水晶、岫玉、独山玉等十几种。
一、翡翠
翡翠原料千差万别,高档的原料不足1000克的小块,价值数千万甚至超亿元,几吨重的翡翠原料可能只有每公斤几十元,价值的差别上万倍。也可以说,翡翠是唯一一种不用重量来衡量其价值的宝石。正因为如此,翡翠的质量评估更显其重要了。
如何来评价一块翡翠原料的质量是许多专家研究、思考的问题。综合现有研究成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时方面来分析:
(一)颜色:
颜色是评价翡翠最重要的因素,翡翠价值最高的是绿色,其次是红色、藕粉色等,颜色的好坏直接影响翡翠的价值。要考虑颜色的好坏,就要具体分析翡翠颜色是否正,浓淡是否适宜,颜色的冷暖,颜色的分布是否均匀等几个方面。
1、翡翠颜色纯正是很理想的,但自然界所产翡翠往往颜色是不纯正的,有的偏黄,有的偏蓝,有些翡翠有灰色色调。我们以纯正绿色为最佳,依次按照偏颜的强弱再划分几档,这样可大致掌握颜色的分类和档次。
2、颜色的浓淡也很重要,颜色太浓会影响透明度,太浅太淡也不好看。一般认为,翡翠颜色以浓淡适宜为佳。随着地区的不同,人们对颜色的浓淡也有所偏好,高纬度地区的人们一般偏爱颜色略深一些,低纬度地区的人们一般偏爱颜色略浅一些;年龄的不同对颜色的喜欢程度也会有变化,年长的人喜欢颜色偏深一些,年轻人多数喜欢颜色浅一些的;由于性格的差异,人们对颜色的喜好程度也会有区别,性格内向的人多数喜好颜色略深一些,性格外向的人多数喜欢颜色浅一点、艳一点的。
3、翡翠颜色的冷暖色调,偏黄也即暖色成份多,偏蓝也即冷色成份多。颜色的偏色将关系到翡翠的艳丽程度。也有人将黑色调、灰色调的多少来描述翡翠颜色的艳丽程度,黑、灰色调越重,翡翠的颜色就越差。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将翡翠颜色的艳丽程度分级,并制定出每个级别之间的差别,这对翡翠价值的评估是很重要的。
4、在一块翡翠上颜色的分布也很重要,颜色越均匀越好。首饰用翡翠原料的颜色的分布均匀是很重要的,有时是决定性因素。玉器用翡翠原料还要看颜色的分布特点,有些原料的绿色是分带分布,这要看色带的宽度、走向、形状,色带的分布特征将决定玉器的设计和采用的加工方法;有些原料的颜色是团块状的,有些是一条线,只有在研究了颜色的特点后,才能确定玉器的设计方案,直接影响到玉器的成品质量。翡翠颜色利用得好,利用得巧,这件块原料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其价值。
(二)透明度
翡翠是岩石,是以硬玉矿物为主的多晶体的集合体,多数为半透明,甚至不透明。最好的翡翠也不可能象单晶体宝石例如祖母绿那样透明。也许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更喜欢翡翠,就喜欢翡翠那种半透不透,水灵灵的感觉。
组成翡翠的硬玉矿物的晶体颗粒大小、排列方式以及杂质的含量等,都对其透明度有直接影响。一般翡翠行家将透明度称为"种"、"水份"。透明度好的就是水份足,种好;透明度差的就是种差或水份很干。有些行家用很形象的词来表达翡翠的透明度,例如:玻璃种、冰种、干青种等等。
翡翠原料的透明度越好价值越高,尤其在评价中高档翡翠时,透明度对价值的影响往往高于颜色,有色无种一定不是高档货,有一定色又种好的翡翠才能成为高档货,也可以说,高档翡翠一定是种好,而色好的不一定是高档翡翠。对低档翡翠来讲,有色无种要比无色有种贵许多,在这种情况下颜色比透明度更重要。细心的评估师会总结出翡翠种好与不好之间的大致价格差,越多的统计计算,越有其代表性,知道不同种份的翡翠价格的差异,对评估对象的对比分析极为有用。
(三)结构
我们这里讲的翡翠结构是指组成翡翠的硬玉矿物的结晶微粒的粗细、结晶体的形状及其组合分布方式,行家称"底"或"地"。
一般来讲,硬玉矿物结晶颗粒越小,翡翠的质地就越细;硬玉矿物结晶体越粗大,翡翠的质地就越不好,感觉不细腻,抛光效果就差,价格也就越低。
我们可以将翡翠的质地大致分几类,从非常细-细-较粗-粗-很粗这五个级别,一般好的翡翠质地都很细,也可以根据地子的好坏,来分析翡翠原料价格的差异,研究出一般的规律来,就会较容易知道"地子"对翡翠价值影响的幅度。
(四)干净程度
翡翠的评价象其它宝石一样,干净程度也直接影响其价值。
翡翠的瑕疵主要有白色和黑色两种。黑色瑕疵有的是以点状分布,也有成丝和带状分布,主要是黑色的矿物,例如角闪石等。白色的瑕疵主要以块状、粒状分布,一般称为石花、水泡等,主要是以白色的硬玉、矿物和长石矿物。
在评价翡翠时要研究瑕疵的大小、分布特征,是否可以剔除等因素,是否对翡翠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影响的程度如何,综合分析后确定对翡翠价值的影响程度。
裂纹,如果一块翡翠料上有大的裂纹,这将大大影响其价值。影响程度要依裂纹的大小、深浅、位置等因素来判断。
在评价翡翠原料时上述五点要综合分析研究,首先要确定翡翠料是首饰料还是玉雕料,两种料的评价方法不同,首饰料更直接,更具体;而玉雕料就更复杂,更抽象,不仅要考虑料的好坏和颜色的分布特点,还要看能做什么,怎样做,效果会怎样。例如,一块有黑有绿有白的料,如果将三种颜色充分利用起来,设计成一件绝佳的艺术品,其价值将会成倍增长,如果设计不好,将大大影响其价值。
在此值得提醒的是,影响翡翠价值的因素很多,每一因素都是动态和不确定的,这就是为什么翡翠的价值规律很难确定的原因。从事翡翠评估研究的同行,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尽多收集资料,多找影响翡翠价值的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和规律,才能正确把握翡翠原料和成品的评估。
二、透闪石玉(软玉)
透闪石玉又叫软玉,是由透闪石矿物组成。我们经常碰到的透闪石玉主要有四个来源,一是新疆料,二是青海料,三是辽宁岫岩河磨料,四是俄罗斯料。对玉雕专家来说,四种软玉一眼就可以分别出来,这主要是因为四个产地的透闪石玉的质地、颜色、油性有差别。
从透闪石玉的产出情况来分又可分为山料、子料和山流水。山料是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块度大小不一,呈棱角状,质量不如子玉。而子料是指产于河床里的玉料,经过长期的搬运作用,磨圆都很好,多数有浸染皮。山流水是指原生矿经风化崩落,并由山洪搬运至山半腰、山脚或河床的上游,距原生矿较近,有一定磨圆,表面光滑。
在评价山料时,首先要看料的块度大小,越大块的越难得,价值越高。再次要看玉的白度是否好,越白越好。然后要看玉的细腻、均匀程度,是否有油性,是否温润,瑕疵的多少及分布情况等因素。
有些山料例如青海料,有时带有团状绿色,这对白玉的价值是有贡献的,团状的绿越正越均匀越好。有些山料有糖皮,例如青海、新疆且末、俄罗斯料有的有一层几毫米甚至几厘米的糖皮,如果糖皮颜色很漂亮,也会对价值有正面影响。
有的山料中有玉夹石的情况,这将大大影响玉的价值。
子料的质量多好于山料和山流水,如果子料有很漂亮的红皮,将对其价值有重要贡献,原因是可利用红皮制作成俏色绝品,还可证明这是纯正的新疆子料,价值倍增。
人们通常将透闪石玉分为如下几个级别:
(一)羊脂白玉
羊脂白玉因色似羊脂而得名。羊脂玉质地细腻,特别温润,油性特佳,给人一种刚中见柔的感觉,这是白玉中的极品,仅产于新疆,十分稀少。现在市场上块度超过1000克的羊脂白玉原料价值约10万元左右,十几公斤已属罕见,价值更高;超过100克的羊脂白玉价格在20000元~50000元左右,几十克的一块羊脂白玉也要3000元~5000元上下。
(二)青白玉
青白玉是指以白色为基调,在白玉中隐隐闪绿、闪青、闪灰等,常见有葱白、粉青、灰白等,属白玉与青玉过渡品种,现在市场上多数将好的青白玉归为白玉类,价值2000元~10000元/公斤不等。
(三)黄玉
黄玉由淡黄到深黄色,有栗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虎皮黄等色。黄玉的产出非常稀少,价值极高,上等黄玉价值在50000元/公斤以上,中等质量也要每公斤20000元左右。
(四)青玉
青玉由淡青色到深青色,颜色的种类很多,好的青玉呈淡绿色,色嫩,质细腻,也是较好的品种。由于划到青玉品种的软玉范围略大,所以价格差别也非常大,每公斤150元~8000元不等,上佳青玉有时价格也高达每公斤1万多元。
(五)墨玉
墨玉由墨色至黑色,抛光后油黑发亮,该品种也不多见。这个品种将是今后收藏的热点,上佳墨玉价格将会大幅上涨。
(六)碧玉
碧玉有绿、深绿、暗绿色,绿不鲜,质地不如其它玉种均匀洁净,黑斑和玉筋明显。
评价透闪石玉料时,首先要看是哪个品种和级别的料,在大类分开后,再看料的形状、有无绺裂、有无杂质、细腻滋润程度、颜色是否白、有无俏色可利用等几方面综合分析。
看料的形状是否好的原因在于能制作器皿还是花鸟人物,能否最大限度、最经济的利用料,这往往被许多人忽视。
评价透闪石玉(软玉)最关键的是白度和细腻温润有油性。绺裂、瑕疵的影响要视所处的位置、大小、分布情况而定,如果是可以剔除,则影响不大,如果是直接影响到设计方案和无法剔除,则严重影响其价值。
三、玛瑙
玛瑙的品种很多,有"千样玛瑙"的说法。玛瑙是二氧化硅的隐晶质玉石。我们常见到的玛瑙有红玛瑙、蓝玛瑙、绿玛瑙、缠丝玛瑙、黑花玛瑙、紫玛瑙、藻草玛瑙、白玛瑙、水胆玛瑙等。
在评价玛瑙原料及其制品时,关键在于颜色是否正,俏色利用是否有意义。在颜色中以红、缠丝红、大红、桔红为上品,暗红、紫红为下色,有的料的块体中是暗红色,但做出产品是鲜红色,要认真识别。在绿玛瑙中的葱芯绿、艳绿为上品,暗绿为次之。蓝玛瑙中的宝石蓝、紫罗蓝为上品,普蓝为下品。
在评价原料时,在玛瑙中有2种以上的颜色为上等料,有的玛瑙有5种以上的颜色或几种不同的色调,这都是可做俏色设计的好料。
现在国内最多的玛瑙是产于巴西的玛瑙,每公斤15元至30元不等,国产的玛瑙主要在辽宁、云南等地,价值略高于巴西料,由于玛瑙的人工处理工艺很完善,市场上见到的玛瑙产品多数是经热处理改色的,天然产出的多数颜色不够理想。
俏色作品要分色清楚,用色忌混。玛瑙上的颜色分布是千变万化的,色与色之间有对比关系,用色要注意对比强烈,绝妙的俏色作品,不仅仅分清颜色,对比强烈,更重要的是在依料赋形的基础上,依色赋形,使作品形色相依,与自然形态绝妙吻合才富有情趣,才是绝妙作品。
玛瑙的绝妙俏色作品有很多,例如玛瑙雏鸡、玛瑙虾盘、玛瑙蟹筐、玛瑙龙盘、玛瑙五鹅等,都是玛瑙俏色中的极品。
在评价玛瑙作品时,首先要分清是一般作品,是较好的艺术品,还是佳作和珍品,这之间虽然没有严格的界线,但价值差别是非常非常大的。例如,我们可以用500元购买一件俏色玛瑙虾盘,有的5000元也不卖,真正好的俏色玛瑙虾盘50000元也不会卖的。
在评价玛瑙作品时,除颜色、俏色利用外,工艺、设计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好的作品设计构思巧妙,工艺精湛,抛光好。
由于玛瑙的原料并不贵,料与料之间的价格差也很小,最关键的在于设计构思和制作工艺上。
四、松石
松石是一种铜和铝的磷酸盐矿物,质地细腻,光泽柔美,颜色从海蓝色到绿色。
不同产地的松石质量、颜色是有区别的,我国松石产于湖北郧县、竹山县和陕西的白河县为主。湖北产的松石一般来讲质量好于陕西白河的。国外伊朗、美国的松石产量较多,质量很好。
评价松石主要是块度、颜色、致密程度等。松石多为核状、瘤状、豆块和块状,一般在50克以下,大块多为100克至4000克不等,重量在5000克以上的大块松石就少见了。块度越大越好,同样大小的松石要看形状是否好,有无杂质。颜色是评价松石的很重要因素,颜色要纯正,色蓝好于色绿,最好的松石是天蓝色,其次是绿色松石,松石最忌是灰、黄色。松石的质量级别划分以质硬、色蓝、块大为特级料;剖面或断面有蜡状光泽者最佳。块大以及中小块色好的硬松石为一级料;色由蓝到亚绿,大块也是一级料,中小块是二级料。色不好,块小者为三级料。
五、其它种类玉料
我国的玉雕用料非常广泛,除以上介绍的几种外还有水晶、东陵石、密玉、独山玉、芙蓉石、桃花石、青金石、木变石、岫玉、孔雀石、珊瑚、琥珀等等。
水晶又分紫晶、烟晶、茶晶、黄晶、发晶等等,质量好的块大、干净,块大不干净的次之。有颜色的水晶也是要看颜色是否纯正等。
独山玉要看玉质好坏,有无俏色可利用,上好的独山玉有很漂亮的绿色。
岫玉要看颜色是否均匀,质地是否细腻,有无夹石和杂质,上佳的岫玉也是很好的玉石品种。有的人讲岫玉是百姓玉,主要是因为岫玉有相当的产量,在数量上可满足玉雕业的需要,在价格上岫玉比较便宜,一般工薪阶层都有能力购买。
青金石要求颜色要纯正,所含黄铁矿分布有特点,方解石含量少,块度大者好。
珊瑚尤其是红珊瑚很稀少,主要评价因素是块度大小、颜色纯正明亮程度、致密程度,大块的(500克以上)的红珊瑚很稀少,也很昂贵,市场上经常见到一些充当红珊瑚的仿制品,要注意甄别。
ps:这个我已经粘贴过好多次了,为什么提问题前就不去搜一搜呢?所谓简单、有效也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果的,玉器的种类那么多,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说得清楚的,理论知识很多我博客里也有一些,不过不结合实际永远都是纸上谈兵。
F. 玉的鉴定方法
这就是看真假这是比较简单的鉴定真假的方法!
1;就是把玉石贴在脸上,觉的很冰凉,过两三秒有不凉说明是真的。因为玉石传热快散热也快!如果贴在脸上不凉就是假的。
2;就是那放大镜要10倍或30倍的来看里面的晶体,看看有没有像蜘蛛网的小裂缝,还有就是颜色是不是在裂缝上或在玉石的表面上如果有那就是假的。和田玉看上去想米糊一样因为晶体比较细腻,颜色比较统一。翡翠看上去有的像苍蝇翅,有的像一点点沙星,还有像玻璃碎的一样、因为翡翠晶体不够细腻颜色不统一有很多种颜色在同一块玉上面。
3;就是破坏的鉴定,拿火烧。就是烧黑了、烧焦了、烧黄了、有臭味。黑和黄如果那水洗不掉,和原来的颜色不一样就是假的。焦和臭那更假。(真的那火来烧会有小水珠附在玉石的
假的就没有小水珠附在玉石上
)
鉴别玉的优劣鉴别玉的优劣,英美珠宝协会有“色、透、匀、形”四个标准。我国则有六条标准,即“色、透、匀、形、敲、照”。
1.色
不论哪一种颜色的玉,玉色一定要鲜明。“白如割脂”,“黄如蒸粟”,“绿如翠羽”,“黑如墨光”,是古人对玉色的绝好概括。有杂色的、发暗的、不属佳品。在各种颜色中,玉以绿色为佳。红、紫二色的价值又为绿色的五分之一。含四色的玉称为“福禄寿喜”,若只含红、绿、白三色则称为“福禄寿”。
2.透
透明似玻璃者称翡翠玉,此为上品。半透明、不透明者称为中级玉或普通玉。清以前,带有红、绿、白三种颜色者才称为翡翠玉,现在翡翠玉泛指透明的玉,以透明而带绿者居多。
3.匀
指色泽均匀。玉的色泽贵在均匀,如含绿色但色泽不均匀则价值很低。
4.形
愈大愈值钱,愈厚愈值钱。
5.敲
玉当中常有断裂、割纹、这些裂纹一般不易观察到,敲一敲,可由声音的清浊辨出裂纹的存在与否。
6.照
玉当中有肉眼不易发现的黑点、瑕疵,只要在灯光下(忌较强灯光)用10倍放大镜一照,便可一览无遗。
此外,在购买玉时,还要注意看工艺。玉制品造型讲究精巧别致,形象生动,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纹饰古朴典雅。带颜色的,要因色生巧。浅平雕刻、虽平面如镜,其景物却要远近相宜。镂空的,要剔透玲珑,惟妙惟肖。
购买玉器时,切忌在较强的灯光下进行。因为灯光的照射容易使玉失去原色,甚至会掩饰一些瑕疵。所谓“灯下美玉”就是这个道理。
G. 玉石手工打磨方法
首先是去粗磨细,其次是罩亮,再次是清洗,最后是过油、上蜡。
玉石手工打磨方法:
1、玉石如何打磨抛光之磨细,又叫“去糙”,即用“胶碾”将玉雕的半成品的表面打磨得更细腻平整,这是抛光前的一些简单的准备。
(7)玉雕研究的方法扩展阅读:
“艺术玉雕”最早于2011年河南省宝协副会长陈朋旭先生与由南阳考古研究所韩斝先生、独山玉文化研究会会长江富建先生、文心读玉文化顾问刘源远在文心读玉艺术馆品茶时初次提出。
之后,在此理念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告一段落后,在2013年10月,在陈朋旭的策动下,韩斝与刘源远商榷后为其赋于了“以文化引领艺术,以艺术改变玉雕”的解释。至此,“艺术玉雕”的概念正式确立。
H. 考古:5000年前的玉雕---是怎么制造的
一般来说,一件玉器都经历了以下过程:
1. 采玉;
2. 量料取材;
3. 因材施艺;
4. 进入市场。
接着会对这些过程作出介绍。
1.采 玉
玉料分为原生矿和次生矿两种。原生矿是指蕴藏于海拔4,000米雪线以上的原生矿体,大致于元代已有开矿挖掘玉料者。因山陡缺氧,开采工作十分困难,开采下来的玉料叫做“山料”。
次生矿是指从原矿体剥离成小块之后,夏季冰雪融化成洪水,将其冲至山坡或谷底河中被采集的玉料,俗称“水料”或“仔料”。古人将水料的采集说得神乎其神,令人信以为真,其实是每年8月份当地民众沿河采拾被冰水冲下山的玉料,其料小若指甲,大如磨盘,重达千公斤者是为罕见。牧羊人也可在山坡上发现较大的仔料,但也很少有百公斤的。现代仔料在地表浅层的已被采尽,必须用挖土机挖到八、九米深才能挖出仔料。
2.量料取材
玉器的造型与青铜器、金银器、陶瓷器不同,立体的少,平面的多。在立体玉器中,浑圆的球体极为少见,而大多是扁体或较矮的,这是由于子玉的料胎形状决定的。
玉料来之不易,数量少,价格高,再加上玉是山川阳精和神物,备受人们崇敬,所以玉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这就是“量料取材”,作坊主和设计师都要按照玉料的形状、质地优劣去设计,设计什么(如人物鸟兽或是摆件器皿)都是由玉料决定的。优秀设计师面对一块玉料时,必须充分发扬其质量上的优势,适应其形状的特点,否则就会浪费玉料或歪曲玉料的原形。
设计过程是:
1. 相玉(审料):视其质形思量堪做何器,做到“成竹在胸”、“意在笔先”。
2. 画样:在纸上试笔为纸样,第二步在玉坯上画样,亦称“勾样”。
3. 画细样:玉工按画样切下不同部分之后,再往细里碾琢时,往往还要画细部的图样,可能要反复数次。
4. 审定:玉工做完之后,还须经设计师审核评定,行话称为“了作”。
3.因材施艺--琢碾与上光
设计完的玉坯交往玉匠(古称“玉人”),经琢碾、光等工序,便制作成玉器。
琢玉的工具,主要依靠砣机。砣机发明于史前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部落,推动琢玉工艺成为独立的手工艺。完善的铊机叫做“高凳”或“水凳”,以木结构、铁铊子组成。玉工用双足踏蹬板使铊子旋转,带动蘸水金刚沙磨磋玉料而成型。所以说玉器不是用刀刻的,也不是用凿子錾成的。由于治玉工艺是由玉匠用铊机碾磨而成,这大大地影响到玉器艺术的审美价值,故此切不可用雕刻艺术的观点来评价玉器艺术。
现代铊机已改为电动铁铊黏上金刚沙胶,旋转速度极快,不仅解放了玉工的双脚,也省去了抹蘸水沙的功夫,大大地提高了效率,并创造出崭新的艺术韵味。
碾玉工序大体上可分为12道:1.捣沙、2.研浆、3.开玉、4.扎铊、5.冲铊、6.磨铊、7.掏膛、8.上花、9.打钻、10.透花、11.打眼、12.上光。一般来说,第1-3道是学徒工做的;第4-11道才是玉匠的本分;第12道则另由专业工人去做。当然,造型简易的玉器,则毋须经历上述全部工序。
4.技术的演进
治玉技术的进步取决于工具的改进和完善,以及工匠掌握和操作工具的熟练程度,当然,社会条件也很重要。
五代铊机治玉工具的演进是:
1. 第一代半地下式木横轴旋转石砣机;
2. 第二代跽坐几式多人操作木构横轴旋转青铜铊机;
3. 第三代跽坐几式多人操作木构横轴旋转铁铊机;
4. 第四代倚坐高桌式一人操作木构横轴旋转铁铊机(高凳);
5. 现代铊机是电动铁架桌式一人操作横轴旋转沙铊机,还有蛇皮钻。
这五代碾玉机所碾琢的玉器,在器型、纹饰及韵味方面各有不同。
现代铊机铊子类型多样,坚韧锋利而经久耐用,旋转速度极快,每分钟可达10-500转。再加上玉工的技术观和艺术观也不同于过去,所碾玉器更为细致、更为光亮。
识别和田玉有技巧
和田玉在古玉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鉴定古玉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肉眼鉴定法、矿物鉴定法、化学鉴定法等等。
中国和田玉历史悠久,蜚声中外,琳琅满目的和田玉精品,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田玉是具有灵气的东西,它象征着巨额的财富,可人们往往缺乏辨别真伪的慧眼,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昔日王公贵族玩的高档玉器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那么,收藏和田玉器从何处着手?如何能选购到货真价实的和田玉器呢?
一:看玉器的材料:
材料是玉器收藏的首要前提,优质玉材对于一件玉器至关重要。目前通常的价格,同等级别的子玉是山料的6--8倍。在市场或网上,更常见以无皮之山料或俄料,充和田子料出售。俄料亦属山料且物质成份一样,因出矿地在俄国境内而称俄料,其价更低得多,特性是色白但玉质太水即是透明感过重,密度和油质感均比不上正宗和田子玉料好!若以俄料充和田子料件出售,经验少者难以辨之,目前在市场或网上唯数不少。
真正的羊脂玉,目前国家没有标准,它是产于冰雪复盖的冰河中。羊脂玉白若羊脂,不但白且绝不反青,其油脂度特高,不是一般色度达到羊脂级的山料或子玉可匹敌的。有些老玩家玩玉几十年也难得一求。羊脂玉取得难度之高加上其稀有度,所以爱玉者常有寻羊脂玉难,难于上青天之感。可以这样说,现在就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精绝之品羊脂玉。
现如今自称羊脂玉的,其实大多数是高白色的山玉或子玉,如不带皮的高白玉一般多是山料。玉工都知道子玉价高之山料数倍,在做工时一定想尽办法的留皮。有些为了冒充子玉而想方设法做烧染假皮子的,也常可见之。无皮的玉是不是子玉,就要靠鉴定者的经验和眼力来确定了,因此往往存在着争议性。
按照和田玉的同等级来说,子料最为贵重,山流水次之,山料又次之。
二:辨认造型纹饰:
造型是玉器审美的构架,也是决定玉器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造型是由功能及玉坯形状决定的,其比例权衡要适当。匀称而不呆板,均衡而又稳定的是美的作品。
纹饰是玉器的装饰,它的美丑容易为人们觉察、感受。一般说它服从于器型的需要,或者它们两者都取决于社会功能的需要。装饰要看结构、章法、繁简、疏密等处理,凡结构章法有条不紊,统一和谐就具鉴赏价值。
三:分析工艺细品艺术:
玉器工艺是由料变为器的技术条件,它的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人真正认识,是鉴赏上的一个难题。凡砣工利落流畅、娴熟精工必然是美的或比较美的,反之,板滞纤弱,拖泥带水,则是收藏价值锐减的标志,不可贸易集之。 艺术是每件玉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做到的。凡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都是艺术美的表现,反映了丰富的收藏价值。反之工艺差,艺术低劣,一味摩古者违反艺术美的作品,鉴赏价值就逊色得多了。所以对玉的收藏除重视玉的材质,还要注重玉的工艺水平,关注玉的艺术性。原因很简单,玉的材质越好,在大自然中的存量越稀少,其加工难度也越大,制造一件良玉就越难成功,价值就越高。
四:尽量选购皮色子玉:
和田子玉外表分布的一层褐红色或褐黄色玉皮,因此习惯上称为皮色子玉。有秋梨、芦花、枣红、黑等等颜色,琢玉艺人以各种皮色冠以玉名,如秋梨皮子、虎皮子、枣皮红、洒金黄、黑皮子等等。世界上不少玉石都带有此色,但不如和田玉皮色美丽。利用皮色可以制作俏色玉器,自然成趣,称为得宝。
和田子玉色皮的形态各种各样,有的成云朵状,有的为脉状,有的成散点状。色皮的形成是次生的。自古以来,同等的带皮色的子料价格要比不带皮色的仔料贵得多。自然灿烂的皮色,是和田玉子料特有的特征,也是真货的标志。但假沁色的带皮子料近年非常多见,沁色多附着于表面。外表没有油分比较干涩,没有水头,需要注意区分。
选购皮色子玉有以下优势:
1.带有钢印(国家鉴定证书)的子玉,无争议,能确定其保值及增值性。
2.行内有句话:“子料去了皮神仙认不得”。主要指有些优质的山料(甚至俄料)几可与子料相比,而被无良商人充数高价出售,但进价上却相差数倍之远。因此没带皮色的裸体子玉较易有争议而难定其保值性。因此有人说:裸体玉有争议,不能确定保值。裸体子玉是黑白照,而皮色子玉是彩照,它给艺术家充分的创作空间,也给了人们五彩斑斓的艺术享受。
五:选购子玉的特别之处:
子玉99%带有轻重不同的料裂或少许的杂质,故玉器行内称裂为隔或咎。一般大隔或较明显的杂点处都会地作工时加已修饰,而存在的小隔,在不影响玉器的美观和它的牢固度,均属于正常范围。如同珠宝级钻石在高倍的放大镜下大多均有小裂、杂质等,全美的少有,于此同理。选购皮色子玉时:1.重皮色;2重玉质;3重工艺;4重料形。
和田美玉虽产于号称“万山之祖”的昆仑山中,但闻名古今中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昔日王公贵族玩的高档玉器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购藏玉器,不失为投资保值的一种理想选择。 崇玉、爱玉是东方人的传统,人们对玉器的需求处于上升的趋势。随着玩玉者队伍的扩大,人们对玉器的青睐导致价格的上扬,也为玉器收藏者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了投资机会。
和田玉古玉的肉眼鉴别法:
中国是世界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文物遗存很多,在这贵文物中,古玉器是一个宝库。中国的出土和传世玉器,数以万计,这是光辉的中国历史文化的见证,是价值难以估计的珍宝。对于这些古玉器进行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在古玉器的研究中经常遇到一个问题,就是玉质问题。也就是说玉器是由什么玉石材料制作的,玉石产在什么地方。
和田玉在古玉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鉴定古玉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肉眼鉴定法、矿物鉴定法、化学鉴定法等等。
对一件古玉器的玉质进行肉眼鉴定,可以对它的物理性质,如质地、颜色、光泽、透明度等进行观察,初步判断玉质种类。肉眼鉴定,对各特征要综合考虑,不能只看一点。
颜色
和田玉颜色以白色和青色为基调,色调比较均匀。白色的白玉,特别是羊指玉为和田玉所特有。岫玉和南阳玉也有白色的,但没有和田玉正,有的还带有绿色等杂色。青色的青玉,有时与绿色的碧玉和岫玉等容易混淆,要掌握青色的特点,它介于蓝与绿之间。和田玉子玉有的有皮色,皮色色调多为褐色,限于局部。古玉有的浸色后表此也成褐红色,但浸色的常不均匀,色泽较深。
质地
和田玉质地致密细腻,滋润柔和,具油脂光泽,给人以柔中见刚之感,白玉尤为明显。其它玉石也有质地细腻的,但是滋润和油脂光泽不及和田玉。清代陈胜《玉记》所载:和田玉“玉体如凝脂,精光内蕴,质厚温润,脉理坚密,声、音洪亮”。这些都是和田玉典型特征表现。
杂质
和田玉质纯,杂质极少。杂质常见为铁质和石墨。铁质多分布于裂纹处,呈褐色或褐黑色,肉眼可辨。石墨呈黑色,分布于墨玉中,或呈星点状、集合体状,在白玉中呈现黑色星点,或云雾状、条带状黑纹等,其它玉石一般没有此情况。大理岩可见类似情况,但大理岩非玉石,粒度也很粗,易于区别。
硬度
和田玉摩氏硬度为6.5~6.9,用钢刀刻不动,与其它玉石硬度相近的玉石有翡翠、南阳玉、玉髓等。
投资和田玉以“精”为重:
投资和田玉要尽量选择精品,所谓“精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玉石料本身的价值。同为和田玉,因玉石料分为山料、半山料和仔料而价格大不相同。
二是工艺价值。玉石的制作工艺属传统的民族工艺,要靠艺术家手工雕琢而成,有些精品需要艺术家呕心沥血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完成,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不言而喻。
同样的一块玉石料,由不同的人雕琢也会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只有选择了精品,才会有较大的投资升值空间。而那些原材料和艺术价值一般的作品,虽然也会升值,但升值空间十分有限。一般来说,一件作品的投资额在几万元以上,才可能获得较为可观的投资收益。
一般认为,上品美玉讲究5个到位:
色泽。羊脂白玉为纯白色或白色,微青微黄者次之,偏红为下品;青白玉、青玉色泽宜清宜淡,黄玉、碧玉、墨玉以色泽纯正为佳。
亮度。以有流动感水光为佳,油光次之,蜡光又次之,亚光为最差。
匀度。上好美玉应呈半透明状,内有薄雾絮状物,玉质均匀,无明显杂质。藕粉状、烟雾状质地次之,颗粒状质地及伴有较多“玉花”的又次之,石性较重、透明度极差的为下品。
密度。质地细腻的美玉密度较大,有明显的沉手感,手感略“飘”的次之。
硬度,上等和阗玉的硬度稍低于紫砂壶,用玉边角部在细砂紫砂壶上刻划,以不留白痕或仅留极淡的细痕为佳。
I. 寓意纹样的玉雕的特殊工艺技术
俏色玉器的产生有两个因素:一是玉石给定的颜色条件,二是设计者用色和造型结合的能力。玉石出现两个以上的色彩就可以创作俏色作品了。
创作俏色玉器,一般是以玉石的主色作底,兼色作俏,色不混、不靠,物象逼真为好。主色是玉石中基本的大体积的色彩,兼色是杂于主色中的其他色,例如白玉红皮子有一层薄薄的红皮,里面通体洁白,白是主色,红皮是兼色。在作品中只有保留白玉红皮才使用品有生气,体现白玉红皮子的美丽。玉器器皿祀胎体作得很薄,是清代引进来的高水平技术,清代名为“痕”玉,痕”即”艰都斯坦”,也称”温都斯坦”。痕都斯坦是地区名称,大约在今克什米尔地区。此地区制作玉器级、碗上将胎体磨薄。干隆见到后,对这和工艺发生了兴趣。干隆米六年至二十四年间引入,自干隆三十三年至六十年共28年间,干隆皇帝有赞“痕玉”诗30余首,称此种玉器”莹薄如纸”。后来宫廷玉玉也习此作,变为中国玉器器皿的一种常见风格。 薄胎玉器在古代器皿玉器中也有发现、如唐代玉莲瓣纹林、明代玉花形杯,只是在清代这种薄胎作品多起来。工艺技术吸收了“浪玉”的特点才形成专称。
落胎玉器以盘碗最多,如菊花瓣盘、白玉压丝嵌宝碗、玛瑙杯、翡翠杯等,瓶、壶之类也多有制作。精胎产品因胎蔼可以使很沉重的玉变得很轻巧,可以使官色玉减退青色返白,可以透光反映玉质的均匀美、透度美,可以使人感到工艺艰难,赞叹玉器工艺技米的鬼斧神玉、傅胎玉器已成为中国玉器很重要的品种之制作落胎玉器多使用青玉、碧玉。傅胎玉器要求胎体符,傅厚一致。胎的傅厚依玉质、玉色和造型而定反映玉质、玉色、透明度。青玉越近白玉,胎体反而要厚一些,深色青玉体要落一些,碧玉胎体也要薄一些。薄胎的制作技术主要是串膛和做花,只有造型各部位筹厚一致,才能反映玉质色泽一致所以,在造型中任何部位都以昭厚均匀为原则。
薄胎产品的串膛尤其是大瓶,瓶口小,肚大,使用膛钳工具不是串不均匀,就是串漏,串漏多出在器皿肩膀和底部。
因此,设什薄胎产品,不能有工具够不到的地方。外部施以浅浮雕图案,两肩头和顶纽施以铁空花。使造型秀美、典雅、轻盈。 压丝嵌宝技术是在玉产品上刻槽线,把金银丝用小锤敲入槽内组成图案,使金银丝与玉表面在一个平面上,出现玉的金银错效果称为压丝。
在玉器上压金银丝、嵌宝石,称为压丝嵌宝。 环链常见于玉器器皿,其他作品中也有应用。在整块玉石上取出环键要通过对造型的整体研究和玉石性质的研究后才能确定方案。环链的位置、取法、大小、长短都与玉石性质和作品的整体造型紧相关联,例如脆性材料不易把环链作的太细,韧性材料可以取出秀丽的环链。
凡带有环链的产品,首先要祀环链作出来,再作其他部位。环链的制作分为油条、起股、掐节、活环、脱环、修整几个步聚。
鉴赏环键作品要仔细检查环与环是否大小一致,粗细均匀,相连是否紧凑,然后检查每个环上是否有裂纹和疵点,最后衡量与造型是否般配一致,如提梁和链,两边是否对称,中梁大小纹饰以及其他陪衬是否得体等。 用水晶或茶晶作烟壶,彩画在膛内,称为内画壶。内画壶画上山水人物花鸟草虫、肖像,写上真草隶篆、诗词章句,玉笔写意,亦不减大作之风眠其记寸之地,能容若大画面,落笔人微,可见发明者的艰辛和画者的高超技艺。
凡透明玉石作薄胎玉器都能在膛内施以内画如内画瓶、内画球之类。内画工艺使用的工具是勾形毛笔,笔伸入内膛,眼在外观察落笔部位,勾画画面。因此,掌握内画工艺一方面是用笔技巧,一方面是美术基础,好的作品正是这两方面结合完成的。
J. 玉雕是怎么雕成的
用手工雕刻来的,先雕刻,在打磨.在抛光和过蜡。
具体的如下:
雕磨则是出设计造型的工序,其基本手法和步骤是冲、磨、钝勾等。
所谓冲,是指较大面积的磨削。用冲钝(直径3~4cm)或金刚石砂轮将高低不平的部分冲成玉器粗坯。
所谓磨,是用大小不同的磨钝磨出大样,即磨出设计中的主要部分的轮廓形态,如人物的头、手和身体等等。
所谓轧,是指深度磨削,即用轧钝轧出较细部分的立体感,如给人物头部开脸,轧出嘴、鼻、耳等。
所谓勾,即是用勾拖铊勾出细部的细微花纹,如人物的头发以及鸟羽龙鳞等等。细部的雕磨还有撤、掖和顶撞等手法,因而使用的雕磨工具也应不同的作用而五花八门,除冲铊、磨铊、轧铊、勾铊外,还有串锤、钉子、棒挺、平口等等。上述这些工具都是传统玉雕工具的名称,过去都是用铁制成的,使用时带动金刚砂将玉器琢磨出来。现在多使用固着钻石粉的工具,效率提高很多。
玉石雕磨,通常使用的是专门的玉雕设备。玉雕设备主要由电动机工作头、皮带传动装置、磨头、水槽及工具箱等组成。电动机与工作头用钢柱连结在一起,可同时升降。皮带传动装置在电动机的传动下,带动工作头左端的磨头转动。通过换用不同的磨头实现不同的琢磨目的。磨头即是各种形状的磨具。目前大多数是电镀钻粉磨头,因其磨削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价格也不贵。
3、抛光
琢磨好设计造型的玉器,还要迸行抛光。抛光的具体操作过程与琢磨类似,但使用的工具和磨料(即抛光剂)与琢磨时不同。工具一般用树脂、胶、木、布、皮、葫芦皮等制成与琢磨时的铁制工具或钻粉磨头形状类似的工具带动抛光粉进行抛光。也可下浸机抛光。浸机抛光需要时间较长,大约要一星期左右,但一次能抛光很多件。
4、过蜡与装漠
抛光完成后的玉雕制品通常都需过蜡。过蜡方法与前面讲述的相似。只是从蜡液中提出时,需仔细将多余的蜡液,尤其是玉雕品的凹缝等处擦拭千净,从而使玉雕工艺品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