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培养倾听能力研究范围方法和步骤

培养倾听能力研究范围方法和步骤

发布时间:2022-09-05 16:58:40

1. 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的倾听能力

倾听是幼儿接触社会、接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幼儿教育中就幼儿学习和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也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幼儿学习的一种好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呢?

1、一边听一边挑错,增强倾听的准确性:听别人发言时,教孩子要能发现问题,大胆提出不同看法,并能说出理由。例如:科学探索活动“沉浮”,我要求孩子边听边找出同伴说错的地方,并要说出为什么。当有孩子说:“塑料瓶子浮在水面上”时,马上有小朋友站起来说:“塑料瓶子也可以沉在水底,因为,瓶子里装满上水就重了。”在挑错过程中倾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做好示范,言传大于身教: 教师要专注倾听每个幼儿的发言,不论是对错,流畅或吞吞吐吐,也不管是来诉说或是“打小报告”的,教师不论有多忙也要停下手中的活儿,耐心的倾听,并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安抚他们的情绪。只有老师做到真正的聆听,才能为孩子起到表率的作用。幼儿就象一张白纸,教师的一言一行将在幼儿的心里烙下深深的印记,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

3、多用一些肢体类的语言,吸引孩子注意力: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过不了几分钟就会疲劳,所以要经常提醒孩子们注意听别人讲话,及时表扬注意听别人讲话的孩子,这样孩子慢慢地就会养成倾听的习惯。平时,要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激励的语言、细微的动作亲近孩子,消除孩子们的恐惧心理;进行讲解或小结时,可以做一些示意动作来提示。例如:拍手、用两手指小耳朵、走过去摸摸孩子的头等来辅助口头语言,吸引孩子注意力,达到良好的效果。

4、一边听一边想,教孩子去思考别人所讲的话:听别人讲话,绝不是简单机械的,要教孩子多想一想,看听到的和自己的想到的是否一致,还有哪些不同的想法。

5、多表扬,多鼓励有利于调动幼儿倾听的积极性:小孩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好表现、爱比试、喜欢听表扬等,只要抓住这些特点,在要求孩子听老师或同伴讲话之前,先鼓励:“咱们大家比一比,看谁耳朵灵,听得认真”。孩子们会不约而同地比赛。当然,口头表扬也不宜使用过多,适当的时候我还给“榜样”一些小奖品,如:五角星,糖果以及卡通画等,用来弥补口头表扬的不足。

2. 如何培养幼儿倾听能力 利用那些方面措施

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让他们会听、会说并会用语言交流思想感情,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是发展幼儿语言的基础。可见,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幼儿倾听能力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呢? 一、幼儿倾听能力的具体内容 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三种倾听技能: 专注性倾听,集中注意地倾听(包括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思维能跟着老师走等)。 辨析性倾听,分辨不同内容(如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的声音等)的倾听。 理解性倾听,掌握主要内容、连接上下文意思的倾听(包括回答问题情况和执行指令情况等) 二、幼儿倾听能力较差的原因 倾听是幼儿最早掌握的言语活动。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前提,它对于发展幼儿语言、思维十分有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倾听能力较弱,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成人不重视倾听能力的培养 许多成人认为听力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必要培养,遇到孩子插嘴或不专心倾听则训斥、责备孩子,如大人讲小孩子听等。训斥、责备的式则使孩子失去倾听的欲望和兴趣,会变得不爱倾听或不会倾听。还有一种极端的表现就是成人以孩子为中心,认为插话等是孩子自信、能干的表现,往往过分顺着孩子的意思,以致使孩子愈加不会倾听。 2.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局限 受幼儿年龄特点的局限,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比较弱,缺乏倾听别人说话的耐心,在听的过程中难免会做小动作、东张西望等。特别是有些幼儿聪明活拨,表现欲特别强烈,在集体活动中常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打断其他幼儿的发言。所以幼儿有时候根本没听清楚或听得不完整。 3.成人的消极榜样作用 父母、老师等是孩子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他人。成人的言行举止不可避免地对孩子产生影响。有些成人在和别人交往时、和幼儿交谈时就不会倾听,因此,孩子在无形中习得了他们的不良行为。 三、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针对幼儿倾听能力较弱的现状,教师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1.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注意力就容易集中,思维也处于活跃状态。 把兴趣作为倾听的切入点,捕捉孩子的兴趣所在,激发他们的倾听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寓教于乐,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大自然的优势,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带幼儿去大自然聆听各种美妙的声音:淅沥淅沥的小雨声、淙淙的流水声、脚踩落叶的沙沙声等。所有这些,都让幼儿心旷神怡,就会萌发幼儿倾听的欲望和兴趣。 教师也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培养幼儿的倾听兴趣。选择的故事等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具体、生动,富有趣味性;除了倾听的内容具有吸引力外,幼儿是通过积极的听来提高倾听能力的,成人在讲述故事时声音要抑扬顿挫,并利用手势、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来调动幼儿倾听的积极性,让幼儿共同参与。如小动物的童话或故事。 2.创设宽松的倾听环境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倾听的环境:在幼儿入园、离园的时候及饭前饭后的空余时间或一些过渡时间,可为幼儿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歌曲、故事、儿歌,也可以由教师或幼儿讲故事等,如晨间锻炼时播放轻松活泼的音乐,午睡前播放温柔缓慢的音乐,用餐时播放优美动听的故事。 在带领幼儿外出时,可以让幼儿注意倾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如风声、雨声),倾听各种动物的叫声(如蝉鸣、鸟叫声),倾听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如自行车清脆的铃声、汽笛声)。幼儿听后,教师引导幼儿模仿、表达,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另外一方面就是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宽容、平等的心理氛围,幼儿在这种氛围中才有安全感、自信心,才能乐于倾听、学会倾听。 3.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提高幼儿倾听能力的重要保证。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幼儿因不注意倾听或不耐心倾听而无法按要求完成任务。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如《爱插话的小八哥》等,引导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倾听他人。还可以以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如小小录音机(即同伴或老师表达之后请幼儿尽量能够将他们所讲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复述,所以对幼儿的倾听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幼儿倾听老师、同伴的发言时要做到安静和耐心。 4、教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幼儿倾诉或告状时,认真倾听,耐心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在向幼儿提问时,耐心等待和聆听幼儿的回答。不论孩子的话题多么简单,都应以目光、手势、语言来传递听到的感受,表达内心的感受,让孩子觉得老师认真听了,在关注着他。利用各种手段指导幼儿耐心倾听别人,不随便插话,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5、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家园配合,通过亲子活动、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共同探讨提高幼儿倾听能力的可行的方法。在生活中,家长应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聆听美妙的声音,到大社会中倾听丰富的声音,充实幼儿的感性经验,如可以利用周末、节假日,带幼儿外出参观或旅游,拓宽幼儿获取知识的渠道(如可以在大自然中聆听各种美妙的声音,春天小雨淅沥淅沥的声音;夏天的蝉鸣、蛙叫声;秋天的萧瑟的秋风声;冬天雪花飘落的声音等;也可以在商业中心体会车水马龙的感觉,在图书馆体验鸦雀无声的感觉,在社会中锻炼幼儿的其他倾听能力);另外可以根据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经常给孩子讲有趣的故事,并有意无意地要求孩子复述,从而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注重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促进幼儿倾听能力的发展,让幼儿乐于倾听、学会倾听。 幼儿倾听的基本要求: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的培养,具体到日常活动中要求幼儿基本做到: 1.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集中注意地听,看着对方的眼睛,注意口型、表情和姿势,要作出相应的反应。 2.别人在说话时,要保持安静,有礼貌地倾听。 3.能辨别不同的音素、声调、语调;能听懂并执行别人对自己提出的指令、要求。 4. 能听懂普通话,能辨别普通话与母语的不同发音、不同表达方式等。

3. 如何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策略研究

一、研究的意义价值及必要性
从《课标》中看,《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九条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倾听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能力。倾听,可以使说话者会因为对方聆听的态度而感到心情舒畅,为进一步的沟通打好了基础;倾听,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赖,表露内心的事,可以消除两人之间的误会、隔阂、不信任与敌对,使两人之间关系更为密切;倾听,可以改善周围环境的气氛,有利于获得身心健康与成功。倾听也是学生课堂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的途径。
然而从课堂中看,却发现课堂现状不容乐观。往往是教师明明指出这样说是不可以的,可学生发言时却是我行我素,照说不误;有时老师苦口婆心说上个三五遍,问大家是否明白时,大家是异口同声说明白,但当老师叫起其中的某位同学问他明白了什么时,他却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即使回答了,也是胡编乱造,前言不对后语。以上种种现象,在我们的课堂是屡见不鲜,纠其原因,都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专注地倾听惹的祸。可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显得是那么的重要。
二、课题的界定及研究内容
倾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细心地听取。倾听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倾”和“听”,倾是指倾向性和关注性,它不等同于简单地用耳朵来听,它需要一个人全身心地去感受对方的谈话过程中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具体说来,倾听者必须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并具有较强的倾听品评力和组合力。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预设和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理论,结合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去解决相关问题的谋略。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教学策略,即教师运用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引导小学生细心地听取言谈者的表达内容,并使之在头脑中转换成能够理解或接受的现实意义的教学谋略。
其研究内容包括:
1、有意注意品质的培养 2、教师的语言魅力研究3、倾听能力的专项训练
复述式倾听。重点要求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话或者同学的发言,然后进行复述。
转述式倾听。重点要求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话或者同学的发言,然后用第三人称进行转述。
评价式倾听。重点要求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话或者同学的发言,然后对他们的话语进行评论(尤其是同学的发言)。
倾听弦外之音。教师选择一些内涵较为丰富的词句内容,通过不同方式的表述,要求学生理解表达内容的含义,提高学生倾听的能力。
1、教师方面
通过研究,了解影响学生倾听的因素(学生自身方面的、学习环境方面的、教师教学方面的),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掌握指引学生倾听的教学策略。
2、学生方面
在老师的训练与指导之下,了解影响自己倾听的各种不良因素并加以克服,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具有一定的倾听能力,并通过有效倾听,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成绩。

1、文献研究法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在班级进行实践运用,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辨别与选择,选择适合班级学生的成果,实现以很少的时间达到促进学生倾听的效果的目的。

4. 如何让孩子学会倾听

1、专注。训练孩子耐心听他人说话,首先要让孩子做到专注。专注需要孩子自始自终集中注意力,专心于对方的谈话。 一是关注对方所说话,这能帮助孩子理解对方所谈的问题,及时正确地做出判断,采取恰当的回应。因为人们听话时的思维比讲话时的思维快得多,完全可以在这段时间中对对方所说的话进行思考和判断。 二是关注对方的面部表情、眼神和体态,这能帮助孩子对对方的感情和态度进行推断,然后做出决断。比方说对方十分兴奋的时候不要轻易打断他的话,对方感觉沮丧时最好能及时做出抚慰的举动。 2、不随意打断对方说话。教育孩子不随意打断对方说话,控制自己。一要保持平静,抱着学习的心态,安静地听对方把话说完。如果实在忍不住,就在张口打断别人之前,在心里把想说的话默念几遍,以此来警告自己不要随意打断对方。 3、学会提问。告诉孩子提问不是随便问,需要注意: 一是所提问题尽量不要涉及对方的隐私和敏感的话题。 二是所提问题的最好是开放性的问题,让对方能畅所欲言,而不是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 爸妈要注意: 1、给孩子在游戏中练习的机会。传话法是一种很好的练习“耐心听他人说话”的游戏。这种游戏简单,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同时也是锻炼孩子说话能力的最好方法。 2、告诉孩子需要注意的细节: 要面带微笑,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尽可能地表现轻松,如果孩子自己过于紧张,对方也会感觉紧张。 运用好的眼神和表情。尽可能以柔和的目光注视着对方,并通过点头、微笑等方式对对方的谈话做出积极的反应,也可以不时地使用“是的、明白了、对”等简短语言表示你在认真听对方说话。 如果对对方谈到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可以先点点头,然后简单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最后再说“请接着说下去”、“这件事情你觉得怎么样?”“还有其他事情吗?”等,这样会使对方兴趣更浓。

5. 如何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首先,要告诉学生倾听的重要性。倾听的重要性,光靠老师的一张嘴去强调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多角度去认识其重要性。我首先让学生学习《新课程标准》中有关倾听部分内容,让学生把学会倾听纳入学习目标。然后搜集一些有关倾听的诗歌、名人轶事,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再向学生介绍有关倾听的名言、俗语等。通过这些,让学生认识“倾听”能博采众长,弥补自身不足;也能萌发灵感,触类旁通;还能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使学生认定自己必须学会倾听,只有倾听,才能更快地进步。 其次,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如: 1、在听同学发言前,可以猜测发言的同学会说些什么。 2、听完同学的观点后进行归纳。 3、最后再想想他说的有没有道理。最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白,学会倾听,不单单是用双耳倾听,更要用心去倾听。边听边思考,如大家都在思考老师的问题,有同学先回答,听了之后要想想,他的答案有没有道理,和自己的答案有没有联系。或者在他们的答案上加以改进,使自己的回答更完美, 然后用“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再则,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抓住主要内容倾听。 4、明确听的要求: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三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四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一、利用习惯培养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孩子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条件。现实家庭中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增加了孩子的表达机会,增强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但同时也容易产生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大人说话时常插嘴,不能认真仔细地听等等。要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礼貌和习惯,这是提高孩子听懂语言的重要保证。要让孩子懂得倾听是一种礼貌,在听别人讲话时,要用眼睛看着说话人,不随便插嘴,要安静地听他人把话说完,这是对说话人的尊重。 二、利用具体行为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也是身心发展的一个阶段行为,因此,可以用按指令行事的方法来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如:要求孩子听指令做相应动作;在日常生活中交给一些任务,让孩子完成,以锻炼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结合培养注意力,让孩子根据某种音乐或节奏等,一边看着大人的手势,来完成某些动作或相应的行为等。 三、利用听辩错误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常发现有的孩子不能把一件事听说完,倾听的质量不高,听得不仔细、不专心、不认真。因此,要有目的地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判断语言的对错,吸引孩子注意倾听,并加以改正。 四、利用问答交流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说可以印证孩子是否仔细倾听,只有让孩子把听到的内容说出来,我们才知道孩子的倾听能力是否得到发展。可以让孩子听一段话或一个故事,要求孩子认真、仔细听完后回答问题。 五、利用口信传话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传话法可训练孩子记忆力和倾听力,如让爸爸每天告诉孩子一句话,再请孩子告诉妈妈,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孩子仔细倾听的能力。 六、利用评价机制培养孩子的倾听 如当学生倾听了老师的要求,能正确回答出问题时,就应热情地夸奖学生说:“你真会听!”当学生倾听了同学的发言后进行归纳,归纳较完整时,说:“你真厉害,听记住了那么多!”等,简短几个字,会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就会更加注意倾听。对于小学生来说,形象的评价比精神鼓励更为重要,所以可用红卡、绿卡、小红花等形象性的实物鼓励来评价学生在课堂中倾听的优劣,不断促进、强化倾听习惯的养成。 总之,在课堂上,学生只要有进步,只要能在听取别人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我就立刻给予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感,知道自己这样做是对的,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并进一步积极进取。

6. 倾听的六个步骤

(1) 明确倾听的目的

你对你要倾听的目的越明确,就越能够掌握它。事先考虑促使自己积极地参与人际交流,你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感受会更加丰富。

(2) 与沟通对象建立起信任的关系

请记住,在双方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双方不会相互真诚地传递宝贵的信息。

(3)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在许多情况下,之所以不能够认真地倾听对方的讲话往往是由于肌体和精神准备不够,因为倾听是包含肌体、感情、智力等综合性的活动。在情绪低落和烦躁不安时,倾听的效果绝对不会太好。

(4) 适当主动提问

这有利于你把自己没有倾听到的或没有倾听清楚的事情彻底掌握,同时也有利于讲话人更加有重点的陈述、表达。提问也是一个技巧性很强的方法,应用提问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 注意提问的时机。倾听中提问的时机十分重要,交谈中遇到某种问题未能理解,应该在对已经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再提出问题。过早提问会打断对方的思路,而且显得十分不礼貌;过晚提问会被认为精神不够集中或者没有理解信息,也会产生误解。

② 注意提问内容。提问就是为了获得某种信息,问什么要在倾听者总目标的控制掌握下,把讲话人的讲话引入自己需要的信息范围。

③ 注意提问的语速。提问时话说得太急,容易使对方感到咄咄逼人,引起负效应;说得太慢,则使得对方内心里着急,产生不耐烦情绪。

(5) 排除外界干扰

在与别人交谈时要排除有碍于倾昕的环境因素,例如:尽量地防止别人的无谓打扰及噪声打扰等。

(6) 表情、动作要自然太方

人的身体姿势会暗示出他对谈话的态度。自然开放性的姿态,代表着接受、容纳、尊重与信任,根据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观察,交叉双臂是日常生活中普遍的姿势之一。一般表现出幽雅而富于感染力,使人的自信十足。但是这常常自然地转变为防卫的姿势,当倾听意见的人采取此姿势,大多是持有保留的态度。

7. 怎样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一、倾听习惯的重要性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倾听,因为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
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运用方式,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
二、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幼儿倾听能力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倾听的内容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时,幼儿才能投入到倾听活动中去。
如今面上有很多故事书,我们要有选择的帮孩子挑选故事书,小班幼儿可选择画面大、文字少,故事简短、有趣易懂的儿和故事。
小班幼儿喜欢倾听故事,但由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注意力不稳定,易分散,有的幼儿不能理解语义内容,从而影响了倾听。
其次,可利用游戏手段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游戏是幼儿最基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也正是在游戏中得到发展的,特别是年龄小的幼儿,游戏时很投入,以游戏的口吻和幼儿说话,幼儿也容易接受,因此在阅读活动中我们老师经常采用游戏的方法。
第三,要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积极的鼓励,幼儿对鼓励很敏感,总是希望得到大人的夸奖,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么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夸奖和表扬是我们采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适时、巧妙地说出称赞的话,是对良好倾听习惯的幼儿的肯定,并使其坚持不懈。
所以家长可应充分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有兴趣地做好幼儿的听众,耐心、认真地倾听幼儿的述说,并对他们所说的内容感兴趣,这是成人给予幼儿最好的鼓励,也是在潜移默化之中给予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榜样作用。

8. 如何培养学生有效倾听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听的兴趣,使学生想听

数学教学以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为主,数学课很难像语文课那样生动、有趣,因此,要想在数学课上激发学生听的欲望,就要求我们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要设计好教学的环节,并设置好鼓励和激励的措施。

二、教给学生听的方法,使学生会听

首先,教师在上课之前应提前到班,督促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因为上课的前段时间是学习新知识的关键时刻,要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就要让学生做到“心静”。学生如果不能心静如水,就不能做到倾听。

其次,教师还要告诉学生,听别人说话时应该全神贯注,要注视老师或同学的眼睛,不能东张西望、心猿意马,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礼貌。

倾听时不能打断对方的话,即使不同意对方意见或认为没有再说下去的必要,也要礼貌地等待别人把话说完;要集中注意力聆听,听懂对方的意思。



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倾听习惯。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低中段小学生来说,采用两人合作比较理想,一人讲,一人听,分工更加明确,也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角色,只要认真倾听了,边听边思考,才能在听后发表观点。

这样不仅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建议,而且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相互倾听可以了解他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有利于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

阅读全文

与培养倾听能力研究范围方法和步骤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弯折的最佳方法 浏览:262
管理会计案例分析的方法 浏览:788
正确梳头方法视频 浏览:18
稻田捕河蟹的最佳方法 浏览:74
打疫苗用的什么注射方法 浏览:947
水饺睡不着有什么好的方法 浏览:464
铸铁锅的使用方法 浏览:608
共同海损金额计算方法 浏览:885
如何鉴定饮茶方法 浏览:938
达克宁水肿治疗方法 浏览:968
华为手机开关机密码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92
想把脚洗干净用什么方法 浏览:762
石灰粉发电方法视频 浏览:168
退火的常用方法有 浏览:22
确定物体重心的常用试验方法有 浏览:840
快速缓解中暑想吐的方法 浏览:258
怎么去除积雪的方法 浏览:65
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法研究 浏览:532
小孩快速降温的方法 浏览:525
三步折帽子方法简单又好看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