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国古代计数方法有哪三种
我国古代计数方法有结绳记事、书契记数、算筹计数三种。
1、结绳记事
原始社会创始的以绳结形式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及其数量关系的记录方式。结绳记事是被原始先民广泛使用的记录方式之一。结绳计数直到20世纪中期一直在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延续着。而且不止是中国,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都有类似的计数方法。
2、书契记数
古代记数结绳方法之后出现的记数方法。当时主要用于剩余粮食数量的记数。“书契”指的就是文字。因为这些刻有文字的竹木简经常被用作订立契约关系的凭证,因此“契”和“书契”也有“契约”的意思,我们今天常用的“地契”“房契”等词的意思正源于此。至于“契”字在“默契”等词语中表示情义相投的意义,则是后来发展出来的。
3、算筹计数
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用竹子、木头、兽骨等材料制成一些长短、粗细差不多的小棍子用来计算数目,不用时则把它们放在小袋子里面保存或携带。算筹是我国古代广泛应用的一种计算工具,它的出现年代现在难以考证,但据史料推测,至迟在春秋晚期战国初年时已经出现。算筹制作规范、体积小、便于携带,更利于精确计算,作为一种计数方式,显然要比结绳计数和刻痕计数成熟得多。
‘贰’ 中国古代有什么计数方法
1.
打绳结计数
绳子每打一个结代表一个或一次。
2.筹码计数(或小石块)
每一筹码代表1,或10,或100等。
3.
在木头上画道
每一道代表1,或10,或100等。
4、算盘
使用算盘计数,以及进行计算。
‘叁’ 古代计数方法有哪些
古代计数方法有:结绳计数,书契计数,算盘计数,“正”字计数。
(1)结绳计数,由两条绳组成,每条上有两个结,再把两条绳结在一起,用过绳子的绳结达到计数的目的,是比较原始的计数方法。
(2)书契,发明晚于结绳,而且是代替结绳之用的,就是刻、划,在竹、木、龟甲或者骨头、泥版上留下刻痕,留下“记”号,以达到计数的目的。
(3)算盘,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和计数工具。由于珠算盘运算方便、快速,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
(4)中国人在计数时,常常用笔画“正”字,一个“正”字有五画,代表5,两个“正”字就是10,这个计数方法简便易懂,很受中国人欢迎。据说这种方法最初是戏院司事们记“水牌账”用的。很多中国人在统计选票、清点财物等时候,都还保持着用“正”字计数的习惯。
(3)中国古代用什么方法计数扩展阅读:
(1)人类的结绳记事约起源自新石器时代,历经漫长的传承,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用绳结的大小或位置来表示不同的数位;除了数字,结绳通常还能记录其他事情,被赋予各种含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结绳记事”。
(2)书契记数是指古代记数结绳方法之后出现的记数方法。当时主要用于剩余粮食数量的记数。北周甄鸾亦在《五经算术》中认为,当时曾采用三式十等法记数,其十等是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三式即上、中、下。
(3)古代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采用的计算工具很接近现代的算盘。这种算盘每位有5颗可动的算珠,上面1颗相当于5,下面4颗每颗当作1。
(4)清末民初,戏园(茶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娱乐场所。每天戏园里要迎来很多观众。可是那时候还没有门票这种东西,戏园就安排案目在戏院门口招徕看客,领满五位入座,司事便在大水牌上写出一个“正”字,并标明某案目的名字。座席前设有八仙桌,看客可边品茶边看戏。稍后由案目负责计数、收费。到散场结账时准确无误。
‘肆’ 古代劳动人民的计数方法有什么
古代计数方法有:结绳计数、书契计数、算盘计数、“正”字计数。
1、结绳计数
结绳计数是由两条绳组成,每条上有两个结,再把两条绳结在一起,用过绳子的绳结达到计数的目的,是比较原始的计数方法。
2、书契计数
书契,发明晚于结绳,而且是代替结绳之用的,就是刻、划,在竹、木、龟甲或者骨头、泥版上留下刻痕,留下“记”号,以达到计数的目的。
3、算盘计数
算盘,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和计数工具。由于珠算盘运算方便、快速,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
4、“正”字计数
中国人在计数时,常常用笔画“正”字,一个“正”字有五画,代表5,两个“正”字就是10,这个计数方法简便易懂,很受中国人欢迎。据说这种方法最初是戏院司事们记“水牌账”用的。很多中国人在统计选票、清点财物等时候,都还保持着用“正”字计数的习惯。
‘伍’ 古代常用的计数方法有哪些
1、结绳计数,由两条绳组成,每条上有两个结,再把两条绳结在一起,用过绳子的绳结达到计数的目的,是比较原始的计数方法。
2、书契,发明晚于结绳,而且是代替结绳之用的,就是刻、划在竹、木、龟甲或者骨头、泥版上留下刻痕,留下“记”号,以达到计数的目的。
3、算盘,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和计数工具。由于珠算盘运算方便、快速,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
4、中国人在计数时,常常用笔画“正”字,一个“正”字有五画,代表5,两个“正”字就是10,这个计数方法简便易懂,受很多人欢迎。据说这种方法最初是戏院司事们记“水牌账”用的。很多中国人在统计选票、清点财物等时候,都还保持着用“正”字计数的习惯。
‘陆’ 远古时代人们是用什么方法计数的
古时候人们计数的方法有结绳计数、筹码计数和算盘计数等。
‘柒’ 古人计数方法有哪些
中国古代计数方法就是,画“正”字的计数方法,在中国古代还有一种计数方法就是算筹计数方法,就是用长短大小一样的小棍子来进行计数。
‘捌’ 古时候人们用什么来计算数字
有算筹、算盘、绳结三种计算方法,但由于之后用算盘计算更简便,用算筹计算和绳结计算就不常见了。
‘玖’ 古时候人们常用的记数方法有那三种方法
1、结绳记事
结绳记事发生在语言产生以后、文字出现之前的漫长年代里。在一些部落里,为了把本部落的风俗传统和传说以及重大事件记录下来,流传下去,便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在上面结成不同距离的结,结又有大有小,每种结法、距离大小以及绳子粗细表示不同的意思,由专人(一般是酋长和巫师)循一定规则记录,并代代相传。
2、书契记数
当时主要用于剩余粮食数量的记数。书契记数记事记录方法一般是在原始社会的后期,汉代徐岳在《数术记遗》一书中,记明书契始于黄帝,有“十等”记法。
3、算筹计数
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用竹子、木头、兽骨等材料制成一些长短、粗细差不多的小棍子用来计算数目,不用时则把它们放在小袋子里面保存或携带。算筹是我国古代广泛应用的一种计算工具,它的出现年代现在难以考证,但据史料推测,至迟在春秋晚期战国初年时已经出现。
(9)中国古代用什么方法计数扩展阅读:
罗马人计数
大约在两千五百年前,罗马人还处在文化发展的初期,当时他们用手指作为计算工具。
为了表示一、二、三、四个物体,就分别伸出一、二、三、四个手指;表示五个物体就伸出一只手;表示十个物体就伸出两只手。
当时,罗马人为了记录这些数字,便在羊皮上画出Ⅰ、Ⅱ、Ⅲ来代替手指的数;表示一只手时,就写成“Ⅴ”形,表示大指与食指张开的形状;表示两只手时,就画成“ⅤⅤ”形,后来又写成一只手向上,一只手向下的“Ⅹ”,这就是罗马数字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