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飞机出故障维修要多久
时间上并不一定,主要取决于飞机是何种故障。
Ⅱ 客机是如何保养维修的呢保养过程是怎样的你知道吗
一架客机每年平均要飞行超过400万公里,是从地球来回月球五次的距离。为了让这些大家伙能够安全飞行,他们每隔六年就要进行一次大修。就像你的爱车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年检一样,客机也必须要通过适航认证。这可不只是帮轮胎打气和检查机油那么简单。为了确保客机能安全飞行,工程师必须能够接触飞机的每个地方,所以他们要拆光整架飞机。
第三、如果工程师发现某一个地方有状况,那么飞机上的大部分地方就要换掉。这架客机的机身已经通过检测,但是在让它飞向天空之前还需要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来重新组装这些巨型客机每一次在空中飞行都代表着要维护超过300人的生命,所以他就更需要这样一座超级维修厂。
Ⅲ Fayee遥控飞机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100多块钱的玩具,玩不了几次就坏了。根本就修不了。要真是正规厂家,可以申请保修!
Ⅳ 私人飞机每年的停放养护费用需要多少钱
私人飞机每年的停放养护费用需要多少钱?
私人飞机的停放保养费每年就要花费成百上千万。
因为我们都知道有很多富豪或者是一些明星,其实他们的资金是比较充足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会愿意自己选择一个自己的飞机,嗯,把它作为私人飞机,自己在外出或者是出国的时候直接乘坐这样的飞机,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些飞机,其实他们的成本都是非常高的,特别是在买的时候。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喜欢的朋友可以在相关平台去点赞,关注,我将会和大家积极互动进行讨论。
Ⅳ MSG的相关信息
Çocukların eğitimine katkı sağlamayı gönülden amaç edinen Maylo , TEGV le yaptığı işbirliğinin ardından şimdi de Ataşehir Belediyesi ve Ataşehir Örnek Lions Kulübü ile birlikte Ataşehirdeki ilköğretim okullarını ziyaret ediyor.Devamı için tıklayınız.
维修系统指南的英文简称:Maintenance System Guide维修系统指南的英文简称(民航)。
1968年,美国各航空公司的代表,从可靠性方案管理经验出发,合作编写了一本《维修研究和方案拟订》的MSG-1手册,其中航空公司与飞机制造厂家共同为世界上第一架宽体民航飞机——Boeing747-100拟订了初始维修大纲的决断逻辑和各航空公司/制造厂家程序。
1970年,上述文件修改为可以用于拟订一切新型运输飞机维修大纲的MSG-2号文件《航空公司/飞机制造厂家维修大纲的计划文件》,始用于DC-10和L-1011宽机身飞机的维修大纲。
1978年美联航维修分析主任诺兰和希普两人发表了一本《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和有关文章,对MSG-2提出了改进和补充意见,并提出了一个新的逻辑决断图,简称RCM图(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他们提出的分析方法称为RCM法。
1979年,美国联邦航空局、英国民航局、美国和欧洲的飞机、发动机制造厂家、各航空公司再次成立了一个工作组,对MSG-2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了研究,发现MSG-2存在以下缺点:
①MSG-2未谈及维修周期的原则 ;
②结构检查大纲制定法较粗,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缺乏明确的区分 ;
③对具体的做法缺乏解释性的说明 ;
④对隐蔽故障缺乏恰当的处理 ;
⑤未论及怎样根据使用经验改进维修大纲和改进产品 。
根据上述问题,结合诺兰等提出的RCM逻辑决断图和决断法,在美国联邦航空局主持下,工作组制定了MSG-3 《航空公司/飞机制造厂家维修大纲的制定文件》,用于指导制定维修大纲,于1980年9月颁布实施。
80年代的头5年,MSG-3应用于一系列新型飞机和动力装置的初始维修大纲和改进飞机维修方案。 经过各航空公司近8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由美国空运协会组织,美国和欧洲主要航空公司、制造厂家及适航当局代表参加,对MSG-3的使用情况和意见进行了讨论,编制了MSG-3修改1文件草稿,再经过多方面吸收意见和建议,最后于1988年9月获得FAA批准。
1990年,美国空运协会和欧洲空运协会以及亚太地区一些着名的航空公司着手对MSG-3修改1进行修订,并与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和欧洲联合民航局JAA共同讨论,为下一代民用航空器编写初始维修大纲制定原则和方法,经过3年多的工作,MSG-3(R2)于1993年9月正式通过并颁布实施。
2001年颁布MSG-3 2001.1。
2002年颁布MSG-3 2002.1。
2003年颁布MSG-3 2003.1(ARJ21-700) 。
最新版本:2005.1(Boing787)。
在制定新飞机的维修大纲时,应使用最新的MSG文件。
缩写:Messenger 的 缩写,意‘即时消息’。另 MSG 也 作为即时通讯软件部分简写,如 FastMsg、Yahoo Msg等。MSG 固定塑料门
Ⅵ 巴西一客机飞行途中舱门自动打开,如何降低飞机的故障率
巴西一客机飞行途中舱门自动打开,降低飞机的故障率首先应该在飞行前做好飞机的检查,其次是保证驾驶员处在清醒的状态,再者是不要在危险恶劣的天气下进行飞行。需要从以下三方面来阐述分析如何降低飞机的故障率。
一、飞行前做好飞机的检查
首先飞行前做好飞机的检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毕竟如果在飞行前没有做号飞机的检查那么会给后续的安全带来很多潜在的风险,在飞行前应该对接好对应的机修师傅,让其监察法记得发动机舱还有其他的重要部件,看是否存在异常,如果存在异常就不要起飞,在维修过后确认无误才起飞。
巴西一客机飞行途中舱门自动打开,降低飞行故障的注意事项:
需要主动核实天气的情况,如果存在恶劣的天气就不要进行飞行,还有在飞行前务必检查飞机的内部机械情况,如果存在机械故障的情况下是一定不要飞行的。
Ⅶ 飞机维修具体过程及流程。
飞机自降落以后就会有专门的检查人员上去检查飞机,查看是否有腐蚀,有裂痕的部件。如果发现了这些部件,则检查人员要填写相应的维修工卡,在工卡中要详细写明操作部件名称,位置,是否需要更换及损伤类描述等,最后还要检查人员签字。
检查人员填写完工卡以后交给其上级,这时维修人员是不允许对飞机进行维修的。只有当上级审核工卡完了之后,下发维修工单,这时维修人员才能拿着工单去库房取航材,才能对飞机进行维修。
至于其中要填写什么具体的单子,机密!
Ⅷ 如何在定检维修工作中实施“必检项目”检验的探讨
飞机维修检验工作是维修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局方目前对维修检验没有特殊要求,但各维修单位特别是具有高级别定检维修能力的单位,随着维修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大,也越来越加重视维修检验工作。为落实维修检验政策,许多具有大修能力的飞机维修单位一般都会建立专职的检验员队伍,中小维修单位,因维修规模、人力资源和维修能力等限制,一般只设立兼职检验员。虽然行业内不同维修单位对检验实施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基本都秉持对重要系统和可能危及飞行安全的维修工作实施“维修全过程检查”的检验理念。一.目前工程技术公司检验的现状目前,我们工程技术公司主要开展航线维护同时兼顾中小级别定检维护工作,所以只设立兼职检验员。在航线上,还没有授权的兼职检验员,只是默认放行人员为兼职检验人员;在定检中,质量授权大部分放行人员为检验人员。关于检验的程序,目前工作程序手册中也比较笼统,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且维修人员在理解检验工作上也存在较大差异,这直接导致不少兼职的检验员在如何开展检验工作上没有明确的方向,特别是在定检维修过程中检验没有很好的得到落实。随着定检维修能力的深入,这种问题表现得也越来越突出,所以有必要对如何实施维修检验工作进行分析讨论,以便明确方向、制定政策,以便更好的开展维修检验工作。下面结合工程技术公司现有维修模式和维修规模,讨论分析维修检验的相关问题。 二.维修中的质量检验与技术检验的异同根据检验工作的内容和性质,我们把检验分为质量检验和技术检验。质量检验是指检验人员对工作前准备、工作实施和最后结果实施检查,即检查工作者是否按照技术规程的要求实施、并遵守了相关适航规章和要求,工作所使用的文件、工具、器材是否满足相关要求,工作的记录是否满足技术规程中的要求等等,质量检验可以理解为工作者“是否按卡作业?是否遵章办事?是否规范维修?”;技术检验是指检验人员对一些重要的、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维修/加改装等工作实施把关检查,确保维修工作实施的关键步骤和最终结果符合技术规程中各项要求,特别是一些技术指标满足要求。质量检验一般由专职或兼职的质量监察人员负责实施,而技术检验则由授权的维修检验人员负责实施。从二者的含义可以看出质量检验和技术检验要求的侧重点不一样,质量检验强调维修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与适航文件符合性的要求,即工作时“文实相符”,如:(1)人员资格满足要求;(2)工具设备/计量器具完好可用;(3)适航性资料有效;(4)航材完好、合法;(5)处理的故障或缺陷满足规章要求;(6)文件记录签署正确、完整;(7)飞机完工后的质量指标跟踪与分析评估。而技术检验强调维修过程中确保维修人员对技术文件中各流程和技术标准的符合性要求。如:(1)测试的数据在标准之内;(2)关键核心步骤按卡实施;(3)测试的结果满足要求; 三.什么是“三级”维修技术检验因技术检验主要涉及维修人员工作的实施,所以下面重点讨论技术检验工作。根据技术检验工作的级别,检验可以分为“三级技术检验”,即“自检、互检和专检”。自检,即自我检查,是指维修人员对完成的工作自己进行复查;互检,即互相检查或交叉检查,是指维修工作完成后由其他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交叉查;专检,也称必检,是指维修工作实施过程中或完成后必须由专职(或兼职)的授权人员对工作进行检查。根据我公司现行程序手册中的相关要求,互检一般对检查人员资质要求不低于工作人员,必检要求检验人员的授权资质高于工作者。“自检”和“互检”一般只针对非重要的维修工作,如:非必检工卡工作、非重要系统的工作、对飞行安全没有实际影响的工作;必检一般针对涉及重要系统或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加改装的工作,如:必检工卡工作的实施、重要系统的维修工作、可能影响到飞行安全的维修工作。为落实必检工作,技术部门会确定必检项目,必检项目是指某些维修和改装项目,若未正确完成或使用了不适当的零件或材料,就会造成危及飞机营运安全的故障、失效或缺陷的项目。确定的原则是:涉及重要系统和影响飞行安全的维修工卡确定为必检工作项目,对某些重大系统改装的可能影响到飞行安全的维修工作,还必须采取“自检、互检、专检”的“三级”检验制度,即工作完成后,工作者先检查、再安排另外一名人员检查,确认无误后再安排检验人员检查。 四.如何在具体的维修工作中实施技术检验因技术必检(下称必检)是“三级检验”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下面重点探讨必检,根据必检实施的方法,必检可以为结果检和过程检(工序检)。结果检是指工作者完工后,由另外一名授权资格高于工作者的人员对其工作的技术结果实施最终检查确认,确认工作者实施的结果满足手册的技术等级要求;过程检可理解为工序检,是指工作者在工作的同时,由另外一名授权资格高于工作者的人员在一旁对工作者的整个过程或重要工序实施检查,以确保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实施的各项流程和标准复合手册的技术要求,所以过程检,最重要的是由检验人员来确认工作者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是完全按卡作业的。在实际工作中,该项工作一般是由工作者和检验员共同完成的。根据结果检和过程检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维修工作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航空维修工作一般可以简要的分为检查(包括一般目视检查、详细目视检查和借助一定设备的目视检查等)、勤务(各种油液、油脂、水、气等加注等)、拆装、改装、翻修、修理(结构、复材、喷漆)、清洗、操作测试、功能测试等几大类工作。依据过程检和结果检的定义和侧重点不同,对不同的必检维修工作可以采取不同的检验方法。对目视检查类必检维修工作,工作者一般可以依据技术文件实施目视检查,此类必检可采取结果检的方法实施,即检验人员重复对工作者检查的区域再实施一遍检查;对勤务类必检工作,也可采用结果检的方法,即确认添加的油液、灌充的气体是否满足手册要求;对拆装、改装、在翼修理和测试类的必检工作,因工作的每一个过程或关键步骤或记录的参数标准都可能影响到工作的结果,所以一般需要对工作实施过程检。当然,每一份工卡中所涉及的维修工作,可能涵盖了一个或多个维修类别工作,例如有拆装、有检查、也有测试等,这就需要我们的检验人员依据上述原则根据维修经验进行判断,确定工卡中的哪些步骤属于“必检项目”,并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实施重点检查。同时配合技术部门,共同确定工卡的必检项目,为此,我们根据737NG24P检工作的内容,参照以上原则,将必检工卡的必检方法进行了分类,列表参见附件。 五.如何在定检维修中实施技术检验因定检维修工作不是单一的指令工作,而是各专业、各区域共同配合完成的系统工作,所以定检维修工作强调的是维修工序,这是区别一般指令工作和航线维修工作的典型特征。维修人员在具体的工卡中不仅仅要按照上述原则实施“自检”和“互检”,兼职或专职检验人员也不仅仅按照上述原则和方法实施对“必检项目”的结果检或过程检。还要根据定检维修工作的需要承担更多的职责,参考一些维修企业的做法,定检维修中检验人员的职责可以简要的可以描述为:飞机和部件外观检查、维修工作过程检查和维修后的最终测试/检查。下面重点讨论检验员的这三种职责。飞机和部件外观检查,包括结合定检级别对可以接近部位/部件进行外观检查、对发动机/起落架系统/操纵系统等重要区域进行检查。对检查发现问题如故障/缺陷由检验员填写非例行工卡,其中重大故障/缺陷应填写“定检飞机重大故障/缺陷报告单”提交技术支援部门和工作人员处理,同时对检验员开出的故障/缺陷类“非例行工卡”全部列入“必检项目”,检验人员目视检查的方法如下:(1)重点检查法,即对重要部件进行重点检查,(2)经验检查法,总结维修工作中频次较多的故障,找出其共性,(3)借鉴经验检查法。即吸取同行业经验教训,对高风险部件加强检查,(4)整机普查法/延伸检查法,即对整架飞机实施故障检查,尤其是对老旧飞机,不论工作单/卡是否有检查要求,是不是必检项目,检验人员均对可接近部件进行整机质量普查/延伸检查。检查时可使用反光镜、检测设备、力矩扳手及各种检查仪表及其他辅助设备。对维修过程实施过程检,包括对必检工卡实施的结果检和过程检、对“非必检”项目工作单/卡进行抽查检。对“非例行工卡”涉及重要系统的项目实施的过程检,在过程检中由检验员根据必检工卡、抽检的非必检工卡和重要的非例行工卡,确定工卡中的关键步骤和检查的关键点,在副卡中用“*”号予以标示并通知到具体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在实施该类工作过程中,如遇到属于带“*“号的必检步骤时,必须通知本区域的检验员到场进行现场检查,否则不得继续施工;工作完成后,工作者实施工作者签署,检验员实施检查者签署。对工作者实施的检查、勤务类维修工作,在工作者实施检查和勤务完后、准备恢复和签署维修记录前,必须通知检验员到场进行复检,确认结果符合相关技术文件后实施对此工作的最终检验。 维修后的检验,包括换发后的试车检验、维修工作后的试飞检验、飞机出场后的出场检查和出场测试检验。在飞机完成工作后,如需要试车或试飞,相关检验人员必须到场进行检验;对定检完成后的飞机,在最后出场前,相关区域的检验人员必须参与本区域的相关工作实施最后目视检查、出场测试检查。 以上个人结合工作实际,对维修检验工作一点肤浅的看法和认识,关于检验工作的实施,需要我们根据我们维修能力、维修规模和维修模式,不断探索,寻找适用于维修工作的检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