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人因研究方法

人因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2-01-12 10:34:16

‘壹’ 心理学的四种主要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但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
一、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
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有系统地观察记录并分析人的行为,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运用观察法时,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方式:
1、参与观察者:观察者是被观察者活动中的一个成员。
2、非参与观察者: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原则上是不使被观察者发现自己的活动被他人观察,否则就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
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行为的直接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这些收集到的资料必须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因此如何避免观察者的主观臆测与偏颇是观察法使用的关键。
观察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记录人在活动中表现的心理特点,以利科学地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
观察法的优点是保持被观察对象的自然流露和客观性,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
观察法的缺点是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等待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表现,是一种较缓慢的进程。
二、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
实验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最广泛,也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实验法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使被试产生所要研究的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性的结果。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三项变量:
1、自变量: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情境。
2、因变量:实验者预定要观察、记录的变量,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
3、控制变量:实验变量之外的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实验法的主要目的是,在控制的情境下探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实验法有两种,即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三、调查法survey
method
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实施时虽然是以个人为对象,但其目的是借助许多个人的反映来分析和推测社会群体的整体心理趋向。
调查法又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
四、测验法metric
method
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的方法。
通常用来确定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的存在水平。
测验法是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量化研究的主要工具,应用范围很广。
上述四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各有其独自的优点,但同时也都存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人的心理千变万化,心理活动非常复杂,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不能仅凭某一种方法,应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选用多种方法,使之互相补充。

‘贰’ 人类遗传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人类遗传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①系谱分析。用于研究决定人类性状或疾病的基因的传递规律。②数理统计。通过群体的调查和系谱分析并将获得的资料经过数学处理,可以测定人类某些性状或疾病基因的分布频率,了解其传递规律及与种族、群体、环境、迁移、婚配方式之间的关系。③细胞遗传学方法。染色体技术和人类性染色质(X染色质和Y染色质)的研究结果可广泛应用于染色体异常疾病的诊断、性别鉴定、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等。医学细胞遗传学的研究为人类遗传学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见核型)。④体细胞遗传学方法。在人类基因定位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也常应用于肿瘤遗传学的研究。⑤生物化学方法。层析、电泳、色谱分析 、同位素示踪等被广泛应用于先天性代谢缺陷、血红蛋白异常和各种综合征的研究。这些方法非但可应用于出生后成长过程中的个体,也可以应用于孕妇羊水及其脱屑细胞的产前诊断,以便在孕期中就去除先天性代谢异常的胎儿,这对预防遗传疾病有重要意义。⑥免疫学方法。人类体细胞免疫学特性的研究是人类遗传学的重要内容。它为同种异体脏器的移植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可揭示它与某些遗传性疾病发生的关联。并为阐明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来源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⑦双生儿法。通过双生儿之间的异同对比研究遗传和环境对个体表型的相对效应的方法,它是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的经典方法。

‘叁’ 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

整个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是以流行病学(Epidemiology)、生理学(Phy-siology)、心理学(Psychology)和生物心理学(Biomech-anics)四者为基础背景,透过有系统的利用人类的能力(capabilies)、本能极限(Limitations)、行为(Behavior)和动机(Motivation)等相关信息来设计事物和流程以及所属的环境。而相关信息的收集通常需要透过不断的实验和统计分析才能得到.故相当的统计和实验设计的训练亦不可或缺的。由以上看来,我们又可简单定义人因工程就是探讨和应用人类行为、能力本能极限和其它的特性等相关信息来设计器具、机器、设备、系统、任务、工作及其相关所属的周遭环境,以增加生产力、安全性、舒适感和效率,进而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

‘肆’ 人因研究在视觉中,真的可以感受到吗

可以啊,典型的就是华为EMUI10的深色模式啊,在深色模式下,柔和暗光让你的眼睛避免强光刺激。这不是简单的颜色反转,从背景填充到文字图标,都基于大量的人因研究进行了对比度和色阶调试,是可以视觉真实感受的。

‘伍’ 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2009-10-10 14:42 回复
124.207.148.* 2楼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系统科学方法

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陆’ 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问卷调查法、访谈、个案研究、实验法、观察法、文献研究等1、行动研究法: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2、资料收集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3、学生带动法:通过一小部分学生先学、先走,在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也来学习。4、教育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教学班级,通过实验前、后学生科学学习的变化,找到适合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方案。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制定学习计划,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6、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如经典书籍,名人格言,以及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为学生阅读提供具有时代性,创造性的正面教材。7、教育调查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就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缜密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观察法 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3)确定观察对象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4)制定观察计划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无论哪一类手段,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对于观察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我们以中学生课堂行为记录为例,见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员根据研究需要,列出他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但估计所列不会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让观察员在需要时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请别人帮助观察,必须事先和观察人员讲清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所指,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要求他们熟悉每一个项目的所在位置。为了稳妥起见,还可以在正式观察前先作几次观察练习,帮助观察人员熟悉表格的内容;如发现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观察前作出调整。(6)规定统一性标准为了增加观察的客观性,为了便于衡量和评价各种现象,为了易于用数量来表达观察的现象,为了使观察结果可以核对、比较、统计和综合,必须事先考虑自己的观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规定出统一的标准。每次观察或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者,要坚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主要在于,不同的研究项目常会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标准。如:有的涉及到单位问题,如怎样衡量学生表现的知识质量;有的涉及到定义问题,如怎样才算违反纪律;有的涉及计算方式问题,如怎样登记和表达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的频率,等等。对类似问题,都应事先做好统一规定。(7)逐段提出观察提纲 在观察计划的基础上,应对每次或每段(几次同一性质上一内容的观察组成一段)观察提出具体提纲,以便使观察者对每一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要获得什么材料非常明确。观察提纲可以包括本次观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且应当在前一次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来。亦可采用表格的方式,以便于分类统计。观察实际过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种结论。也许可以形成某个研究课题。二、调查法 :同样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举例说明调查法的操作过程:抽样调查的主要步骤 在实际的抽样操作中,整个过程可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1.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2.确定抽样总体。要从中进行抽样的总体应与要得到信息的总体(目标总体)一致。从样本得出的结论适用于被抽样总体,超出这个范围结论的适用程度取决于被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的差异程度。 3.确定待收集的数据。一般只收集与调查目的有关的数据,过长的调查表会降低回答的质量。4.选择抽样方法。这时总体中的哪种单位作为个体基本上可定下来。5.编制抽样框。如学校名录、学生花名册等。 6.确定需要的精确度。因抽样调查是要由样本推断总体,会带有某些不确定性。一般是对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计样本容量,估计费用。 8.抽样试验,在小范围内试填一下调查表,做些必要的改进。 9.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按抽样方案进行调查。对收回的调查表的质量及时进行检查。对不回答的表要有处理方案。 10.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11.可对同样的数据采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较。 12.写出调查报告。留存有关总体的信息,它们可能对将来的抽样起指导作用。对于教育现象,有时难于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概率抽样,可以考虑采用下列方法抽样:从总体中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单位(群),在群内进行概率抽样;从一个小总体中选出接近于研究者对总体平均数的印象的那些个体;样本限于总体中易于取到的部分;样本是随便选取的;样本由自愿被调查的人员组成;等等。但对这样得到的样本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结论也要慎重,应充分利用其它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在教育现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经验和抽样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获取好样本的关键。三、测验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为的状况,或推论某些行为的状况(包括:能力与成就,个性、兴趣、动机、态度、观念及心理需要等);从而考虑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进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测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举例,如XXX老师所做的“学生自学能力测验(试验)”,就是为了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验法是教育和心理学测量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形式。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测验的控制,在不同时间对于同一个被试,或同一时间对于不同的被试,其意义都应该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观性则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师在做这一测试前邀请我去在他们的家长会上的讲话,目的就在于排除和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排除测验的随意性和不真实性,实现评测标准的同一性)。推论的客观性指对同一结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论应该一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结果的所做解释应该相同。四、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教师个体比较适用。另一种模式: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几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具体说说操作方法:1.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教学或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3.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4.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5.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行动研究中,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6.总结评价:首先要对研究过程进行考察。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考察要灵活运用各种观察技术以及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技术,充总结评价实际上是对行动研究过程及其结果的“反思”。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五、经验总结法: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进行教育经验总结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要注意经验的先 进性(观念必须更新)2.要全面考察总结的对象,充分占有原始的事实材料;且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3.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不能凭空想当然,那是毫无价值。4.要善于进行理论分析六、文献法: 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着、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着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七、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优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个案研究中,原始的资料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也可能通过对某个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说,进而产生新的研究课题或教改实验。观察或追踪一个人、几个人、一个团体、一节课……的过程,时间可长可短,依需要而定,进行分析概括,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少,研究规模也较小;同时个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没有控制的自然状态中进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时间内突击完成。所以,个案研究就特别适合教师的研究。教师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或一类学生,结合教学、教育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对于每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总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对象,而且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处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活动)。八、案例研究法:什么是“案例”?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关于案例含义的基本观点:第一,所有的案例都是事件,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教育上的案例首先表现为一个事件。但是能够作为案例的事件必须要具备这样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在事件中必须要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换句话说,没有问题在内的事件不能称为案例;二是这个事件应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这个事件可以给人带来许多思考,带来若遇到同样或类似事件如何应对的借鉴意义和价值。第二,所有的案例都是故事,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成, , 为案例。案例讲述的肯定是一个故事,并且许多情况下讲述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其中会有一些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作为案例的故事至少应该具备这样两个两个条件:一是这个故事必须是一个真实的事例,不能是编制者自己凭空想象杜撰出来的,没有真实发生的故事不能作为一个案例;二是这个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片段的、支离破碎的无法给人以整体感的所谓故事不能成为一个案例。第三,所有的案例都是对某一个事例的描述,但不是所有事例的描述都可以成为案例。除了满足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外,在案例的叙写上,要具备下列条件:一是事例的描述中要包括有一定的冲突;二是事例的描述要具体、明确,不应是对事情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对事情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三是描述中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四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五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故事发生的特定的背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虽然一项练习、一个难题、一篇文章或其它近似于案例的材料,也可以在课堂上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但它们并不能称为案例。既然任何案例的基础,都是个人或一个单位在实际情景中所面对的事实,若把虚拟的材料、没有任何问题或疑难包含在内的材料也纳入案例的阵营,案例的主要特征也就几乎不存在了。案例的结构(每个完整的案例大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①主题与背景——每个案例都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改革精神。②情境描述——案例描述应是一件文学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课堂实录,无论主题是多么深刻、故事是多么复杂,它都应该以一种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真实的经验(情境故事,教学事件)、面对的问题;当然,具体情节要经适当调整与改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紧紧环绕主题并凸显了讨论的焦点。③问题讨论——首先可设计一份案例讨论的作业单,包括学科知识要点、教学法和情境特点,以及案例的说明与注意事项。然后提了建议讨论的问题,如学科知识问题、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和情境问题、扩展问题。④诠释与研究——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可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教师的课后反思等,案例研究所得结论可在这一部分展开。这里的分析,应回归到对课堂教学基本面的探讨才能展现案例的价值。最后,案例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多个的,例如横向的差别比较,纵向的改变和进步,各有不同的作用。九、实验法: 1.什么是“实验法”通俗地说,这是一种先想后做的研究方法(相对来说)——“想”:从已有的理论和经验出发,形成某种教育思想和理论构想,即“假说”(亦可称“假设”);——“做”:就是将形成的假说在积极主动有计划有控制的教育实践中加以验证。通过对实验对象变化、发展状况的观察,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效的验证和完善假说。2.试验法的特征:“验证假说”和“控制条件”是一切实验方法所具备的共性。但教育实验还有伦理原则、有限控制、控制下的形成性(其过程是很有价值的)等特征。教育实验的几层含义:首先,教育实验必须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教育教学实验必须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再次,教育教学实验也必须控制和操纵实验条件。实验应当具有可重复性,亦即应不仅具有效度而且具有信度(即经过重复实验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应大致相同)。3.什么叫“假说”?所谓“假说”,就是根据事实材料和一定的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因果性和规律性在进行研究之前 预先做出一个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假说的形成是一个理论构思过程。一般经过三个阶段:发现问题——初步假设——形成假说。4.教育实验中的“变量”①自变量(又称做实验因子或实验因素因素)。它由实验者操纵,由实验者自身独立的变化而引起其它变量发生变化。举例如:考察不同教材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在这里,教材就是实验自变量。再如我校构建“‘乐学·会学’式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实验……。一个实验因子至少要有两种水平(比如两个组、两个班级等等)才能进行比较(如上所举就必须至少要有两种教材)。否则其本身就不能构成实验因子。②因变量。因变量是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是对自变量的反应变量,或曰“输出”。它是实验变量作用于实验对象之后所出现的效果变量。实验因变量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测性。③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那些不是某实验所需要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这些统称为该实验研究的无关变量,也称非实验因子或无关因子。例如不同教材的比较实验,教材之外的教师水平、学生原有基础、家教、学习时间等一切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都是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控制无关变量非常重要:为了很好地探索因果关系,以确实保证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就必须排除其它无关因素的影响,控制无关因素,使实验除了自变量以外的其它条件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实验研究具有一定的效度,否则,实验就失败了。5.实验的操作(严密控制实验过程至关重要):——形成假说——研究制定严谨科学的实验方案(选择被试、确定对比组、实验方法过程的设计、实验材料和工具的选择、研究无关变量及其控制措施、实验的阶段划分、原始过程性资料积累的方案与分工、成果形式的确定等等)—— 按照方案实施实验—— 形成实验的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性报告。—— 对实验进行评价论证。教育科研的方法当然不只是上述这些。但以上方法是一般教师都可以方便使用的方法。

‘柒’ 人因工程的研究内容

‘捌’ 前人研究方法及评述

1.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覆盖法评价裂缝

目前普遍使用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覆盖法评价裂缝性油气层与水层。

双侧向测井主电流沿水平裂缝、垂直裂缝和网状裂缝方向流动时,获得的侧向测井电阻率响应方程基本一样,如图5-6所示。

(1)裂缝性油气层

钻井液侵入裂缝性油气层以后,在双侧向测井探测范围内测量的视电阻率如下:

深侧向测井视电阻率为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式中:RwLLD——在深侧向测井探测范围内地层水电阻率;

SwLLD——在深侧向测井探测范围内地层含水饱和度。

浅侧向测井视电阻率为: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式中:RWlls——在浅侧向测井探测范围内地层水电阻率;

SwLLS——在浅侧向测井探测范围内地层含水饱和度。

假设在双侧向测井范围内的地层水(包括钻井液滤液)电阻率和总孔隙度不变,则深、浅侧向测井视电阻率覆盖,仅仅与双侧向测井探测范围内的地层含水(包括钻井液滤液)饱和度有关。深、浅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之比为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由该式可知,深侧向测井探测深度深,受侵入带残余油气饱和度影响大;而浅侧向测井探测深度浅,受侵入带残余油气饱和度影响小。这样,就会出现深侧向测井探测范围内的地层含水饱和度低于浅侧向测井探测范围内的地层含水饱和度(SwLLDwLLS)。因此,在裂缝性油气层中,尽管有钻井液侵入,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仍能出现减阻侵入性质的电阻率正差异。

(2)裂缝性水层

淡水钻井液侵入裂缝性水层以后,深侧向测井视电阻率小于浅侧向测井视电阻率,为增阻侵入,双侧向测井电阻率出现电阻率负差异。

深侧向测井视电阻率为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浅侧向测井视电阻率为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两式取比值得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在裂缝性水层侵入带,深侧向测井探测范围内的地层水(包括钻井液滤液)电阻率小于浅侧向测井探测范围内的地层水(包括钻井液滤液)电阻率,因此,裂缝性水层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出现增阻侵入,显示为电阻率负差异。

为何在裂缝性油气层侵入带内地层水电阻率恒定,而在裂缝性水层侵入带内地层水电阻率变化呢?因为在裂缝性油气层中,裂缝孔隙与岩石基块孔隙只存在束缚水,钻井液侵入驱替的可动油气,束缚水基本上保持不变;而在裂缝性水层中,裂缝孔隙—基块孔隙中除了有束缚水外,还有可动水,随着钻井液侵入深度的不同,剩余可动水是变化的,在侧向测井探测范围内剩余可动水少,而在深侧向测井探测范围内剩余可动水多,因此,在裂缝性水层中双侧向测井探测范围内的地层水电阻率不同。裂缝水层深侧向测井视电阻率与浅侧向测井视电阻率的比值,取决于深侧向测井探测范围内地层水电阻率与浅侧向测井探测范围内电阻率比值的大小。

2.电导率差值法评价裂缝

在钻开裂缝性地层时,渗透率高的大裂缝中原始流体容易被泥浆滤液代替,渗透率低的小裂缝中原始流体有一部分被钻井液滤液代替,岩石基块的渗透率很低,基本上没有被钻井液滤液侵入。

电导率差值法就是将深、浅双侧向测井测量的地层视电阻率转换成地层视电导率,然后再由视电导率差值评价裂缝性油气层与水层。电导率差值法可以抵偿钻井液侵入大裂缝的影响和没有钻井液侵入的岩石基块(包括岩性变化)的影响,突出小裂缝(或微裂缝)中流体性质变化的贡献。

(1)裂缝性油气层

在以垂直裂缝或网状裂缝为主的裂缝性油气层,电流沿水平方向流动,双侧向测井视电导率响应方程如下:

深侧向测井视电导率为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式中:CLLD——深侧向测井视电导率;———大裂缝钻井液侵入孔隙度;

Cm——钻井液滤液电导率;

SwLLD——在深侧向测井探测范围内小裂缝含水饱和度;

CwLLD——在深侧向测井探测范围内小裂缝中地层水(包括泥浆滤液)电导率;

Ctm——没有钻井液滤液侵入的岩石基块电导率。

浅侧向测井视电导率为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式中:CLLS——浅侧向测井视电导率;

SwLLS——在浅侧向测井探测范围内小裂缝含水饱和度。

上面两式相减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式中:ΔCLL——电导率差值,S/m。

在裂缝性油气层中,深、浅双侧向测井视电导率差值为负值,负值的大小不仅与深、浅双侧向测井探测范围内小裂缝含水饱和度以及地层水电导率有关,而且还与小裂缝孔隙度有关。假设在深、浅双侧向测井探测范围内小裂缝中地层水电导率基本相等,并且保持不变,那么,在裂缝性油气层中深、浅双侧向测井视电导率差值的大小只与含水饱和度和小裂缝孔隙度有关,即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2)裂缝性水层

同样地,电流沿水平方向流动,以垂直裂缝或网状裂缝为主的裂缝性水层以双侧向测井视电导率响应方程如下:

深侧向测井视电导率为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浅侧向测井视电导率为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两式相减得: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3.电阻率差比法评价裂缝

用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差比法评价裂缝性油(气)、水层,能够抵偿裂缝孔隙度分布非均匀性的影响。电阻率差比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深、浅双侧向测井探测范围内裂缝性油气层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在裂缝性油气层中,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差比值为正值;在裂缝性水层中,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差比值为负值。

(1)裂缝性油气层

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差比法是根据传统的阿尔奇公式建立的。双侧向测井测量的裂缝性油气层视电阻率是总孔隙度、总含水饱和度以及双侧向测井探测范围内地层水(包括钻井液滤液)电阻率的函数,即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式中:RLLH——裂缝性油气层侧向测井视电阻率;

SwLL——在侧向测井探测范围内裂缝性油气层含水饱和度。

侧向测井视电阻率对含水饱和度微分,可得: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对上式进行积分,可得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式中:RLLDH——裂缝性油气层深侧向测井视电阻率;

RLLSH——裂缝性油气层浅侧向测井视电阻率;

SwLLD——深侧向测井探测的油气层含水饱和度;

SwLLS——浅侧向测井探测的油气层含水饱和度。

这就是在裂缝性油气层中建立的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差比法响应方程,用它可以评价裂缝性油气层。

裂缝性油气层双侧向测井电阻率差比值用符号DRLLH表示,则有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该式指出,用双侧向测井电阻率差比值评价裂缝性油气层,消除了裂缝性油气层孔隙度分布非均质性的影响,双侧向测井电阻率差比值的大小要取决于深、浅双侧向测井探测范围内裂缝性油气层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在裂缝性油气层中,双侧向测井电阻率差比值为正值。

(2)裂缝性水层

下面建立裂缝性水层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差比法的响应方程。

根据阿尔奇公式,双侧向测井测量的裂缝性水层电阻率是总孔隙度和双侧向测井探测范围内地层水电阻率的函数,用公式表示为: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式中:RLLW——裂缝性水层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

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对地层水电阻率微分,可得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对上式进行积分,可得: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这就是在裂缝性水层中建立的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差比法响应方程,用它可以评价裂缝性水层。

裂缝性水层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差比值用符号DRLLW表示,则有: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用双侧向测井电阻率差比法评价裂缝性水层,同样也能够抵偿裂缝性水层孔隙度分布非均匀性的影响。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差比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深、浅双侧向测井探测范围内裂缝性水层中地层水电阻率的变化。在裂缝性水层中,双侧向测井电阻率差比值为负值或接近于零。

4.视储集空间构成与裂缝系统定量评价

结果表明深浅电阻率差异、扩径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裂缝的发育程度。为此,用RTC1、RTC2、RIC1、RIC2、DCAL等参数来描述裂缝的发育情况。

其中: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式中:Rt——深侧向电阻率;

Ri——浅侧向电阻率;

Rxo——冲洗带电阻率;

CAL——井径;

BIT——钻头直径。

通过利用取心井、FMI、FMS严格刻度,充分表明在RTC1、RTCL、RIC1、RIC2、DCAL诸参数中,以RTC1、RTC2最能反映裂缝发育程度。为此,以RTC1、RTC2为主要指标,进行裂缝定量评价。研究中发现,裂缝发育层段,以RTC2一般大于1。然而由于不同井,往往由不同测井队在不同时间进行测量,同一口井不同电阻率曲线之间,不同井同一电阻率曲线之间存在系统误差及由于物性带来的误差,因此,RTC2大于1并不都表示裂缝发育,为了屏蔽掉由于刻度带来的系统误差,在进行定量指标求取时,进行了必要的刻度校正。

校正公式为: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式中:RTC2N——刻度的Rt/Rxo

RTC2——原始Rt/Rxo

RTC2C——校正量。

通过选择合理的RTC2C,即可达到对全油田RTC2刻度之目的,同时,也可计算出裂缝发育段及反映裂缝发育程度的指标。

具体做法为:

当RTC2>RTC2C时,即为裂缝发育段。

当RTC2≤RTC2C时为裂缝不发育段。

考虑到反映裂缝发育的指标尚有DCAL、RTC1、RIC1、RIC2等。因此,在划分裂缝发育段时,也可利用上述指标刻度值来控制。

为定量评价裂缝系统总体发育及分布规律,提出了“视储集空间”的概念。所谓“视储集空间”系特指裂缝性储层中,某一地质单元体内,裂缝网络系统与基质储层孔隙空间的综合效应。可通过裂缝视切深系数、裂缝发育相对丰度系数、裂缝视延伸系数、裂缝平均发育程度系数、裂缝发育程度系数来表征。分别用下标h2LaveT来表示。

对于一个单层来说,其物理含义如下:

视切深系数h表示裂缝发育段数;

裂缝发育相对丰度2表示裂缝发育段数;

裂缝视延伸系数L表示某裂缝发育段深浅侧向电阻率差异最大值。

裂缝发育平均程度系数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裂缝发育程度系数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对某一小层来讲: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依据上述基本原理,借助计算机不同规模储层单元定量表征裂缝系统的系列参数。

前人提出的这些方法,对于应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流体类型,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但也应清楚地看到,这些方法如果用于流体类型的识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方法的提出,基于这样的认识,即在有钻井液侵入的情况下,裂缝性油层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为减阻侵入,出现电阻率正差异,裂缝性水层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为增阻侵入,出现电阻率负差异。但是,电阻率的正差异并不是油层发育的充分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油层的电阻率有正差异,反过来讲,有正差异的未必一定是油层。这是其一。其二,在应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流体类型时,电阻率不是唯一可用的信息。用单一的资料去识别复杂的对象,是片面的和不准确的,甚至有些时候是危险的。在常规资料中,密度、中子和声波测井是能够有效识别裂缝,进而识别流体类型的。比如干层,往往较致密,孔缝不发育,三孔隙度曲线表现为趋近于骨架值。又如油层,储渗空间比较发育,密度、中子和声波测井曲线向孔隙度增大的方向变化。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纵波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声波测井对垂直裂缝和高角度裂缝没有响应,而能够准确识别水平裂缝、低角度裂缝。密度测井贴井壁测量,补偿中子测井测量的是体积效应,所以无论是水平裂缝和低角度裂缝,还是垂直裂缝和高角度裂缝,密度和中子测井都能够正确地识别出来。

笔者认为,在应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流体类型识别的过程中,应当首先结合试油等资料,进行流体类型影响因素分析,充分认识不同类型流体的测井响应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解释方法并识别流体性质。

阅读全文

与人因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宝宝高烧如何降温方法 浏览:325
解决无赖老板可用的方法 浏览:169
怎么在控制台执行main方法 浏览:756
房贷利率计算方法中lpr是什么意思 浏览:360
提取鸡血清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212
犬瘟热的快速的诊断方法 浏览:192
怎么用化学方法鉴别丁酮 浏览:731
大米白酒的手工方法步骤 浏览:487
垂直度公差测量方法步骤 浏览:283
机器人学习简单方法 浏览:584
同步到苹果手机的音乐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04
做饺子皮的简单方法不用鸡蛋 浏览:457
摩托电喷常见故障检测方法 浏览:648
热敷贴使用方法图解 浏览:434
冷冻肉的正确解冻方法 浏览:331
割伤紧急处理方法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430
手机清理垃圾方法的小视频 浏览:107
蝎子培育方法有哪些 浏览:717
熏肉的制作方法视频大全 浏览:401
振动杆使用方法图解 浏览: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