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选择研究指标的方法

选择研究指标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2-09-03 00:17:27

㈠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哪些

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科学,具有自己完善的方法体系。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有很多,这将在后续课程中学习,而从大的方面看,其基本研究方法有:

一、大量观察法
这是统计活动过程中搜集数据资料阶段(即统计调查阶段)的基本方法:即要对所研究现象总体中的足够多数的个体进行观察和研究,以期认识具有规律性的总体数量特征。大量观察法的数理依据是大数定律,大数定律是指虽然每个个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同而在数量上几存有差异,但对总体而言可以相互抵消而呈现出稳定的规律性,因此只有对足够多数的个体进行观察,观察值的综合结果才会趋向稳定,建立在大量观察法基础上的数据资料才会给出一般的结论。统计学的各种调查方法都属于大量观察法。

二、统计分组法
由于所研究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差异性及多层次性,需要我们对所研究现象进行分组或分类研究,以期在同质的基础上探求不同组或类之间的差异性。统计分组在整个统计活动过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在统计调查阶段可通过统计分组法来搜集不同类的资料,并可使抽样调查的样本代表性得以提高(即分层抽样方式);在统计整理阶段可以通过统计分组法使各种数据资料得到分门别类的加工处理和储存,并为编制分布数列提供基础;在统计分析阶段则可以通过统计分组法来划分现象类型、研究总体内在结构、比较不同类或组之间的差异(显着性检验)和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统计学中的统计分组法有传统分组法、判别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等。

三、综合指标法
统计研究现象的数量方面的特征是通过统计综合指标来反映的。所谓综合指标,是指用来从总体上反映所研究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范畴及其数值,常见的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等。综合指标法在统计学、尤其是社会经济统计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描述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如何最真实客观地记录、描述和反映所研究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是统计指标理论研究的一大课题。

四、统计模型法
在以统计指标来反映所研究现象的数量特征的同时,我们还经常需要对相关现象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进行定量研究,以了解某一(些)现象数量变动与另一(些)现象数量变动之间的关系及变动的影响程度。在研究这种数量变动关系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一定的假定条件,用合适的数学方程来进行模拟,这种方法就叫做统计模型法。

五、统计推断法
在统计认识活动中,我们所观察的往往只是所研究现象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掌握的只是具有随机性的样本观察数据,而认识总体数量特征是统计研究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概率论和样本分布理论,运用参数估计或假设检验的方法,由样本观测数据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这种由样本来推断总体的方法就叫统计推断法。统计推断法已在统计研究的许多领域得到应用,除了最常见的总体指标推断外,统计模型参数的估计和检验、统计预测中原时间序列的估计和检验等,也都属于统计推断的范畴,都存在着误差和置信度的问题。在实践中这是一种有效又经济的方法,其应用范围很广泛,发展很快,统计推断法已成为现代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㈡ 常用的指标筛选方法

摘要 您好,我是网络咨询的合作律师,已经收到您的问题了,目前咨询的人比较多哈~请稍等2分钟的哦,亲亲,正在帮您解决问题。

㈢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

抽样平均误差是测定抽样误差的基本指标。它是随机抽样可变总体平均数(抽样平均数的所有可能值)与全及平均数之间离差...这个指标反映抽样平均数的所有可能值对全及平均数的平均离散程度,即反映误差平均值的大小
分布数列是统计整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说明总体的分布特征、内部结构,并可据以研究总体某一标志值的平均水平及其变动的规律性。
1、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中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应用科学。具体地讲,是按照设计方案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对数据结果进行解释,从而做出比较正确的结论。
2、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变量的集合。
3、变异:同一性质的事物,其观察值(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4、抽样研究:从所研究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研究,用样本指标推论总体,最终达到了解总体的目的。这种用样本指标推论总体参数的方法称为抽样研究。
5、统计描述:用统计图表或计算统计指标的方法表达一个特定群体的某种现象或特征。
6、统计推断:根据样本资料的特性对总体的特性作估计或推论的方法称统计推断,常用方法是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7、概率:是指某事件出现可能性大小的度量,以符号P表示。
8、医学参考值范围:参考值范围又称正常值范围。医学上常把包括绝大多数人某项指标的数值范围称为该指标的参考值范围。
9、正态分布规律: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了解正态曲线下横轴上的一定区域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数,用以估计该区间的观察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数,或变量值落在该区间的频数或概率。
10、可比性:是指对研究结果有影响的非处理因素在各处理组之间尽可能相
同或相近。
11、动态数列:是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统计指标,包括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用以说明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12、抽样误差:在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含量相同的若干样本时,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异以及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差异。
13、标准误:表示样本均数间变异程度。
14、率的抽样误差:抽样过程中产生的同一总体中均数之间的差异称为均数的抽样误差,率之间的差异称为率的抽样误差。
15、参数估计:是指用样本指标(称为统计量)估计总体指标(称为参数)。
16、可信区间:总体参数的所在范围通常称为参数的可信区间或置信区间,即该区间以一定的概率(如95%或99%)包含总体参数。
17、I型错误:拒绝了实际撒谎能够成立的H0,这类“弃真”的错误称为I型错误。
18、II型错误:接受了实际撒谎能够不成立的H0,这类“存伪”的错误称为II型错误。
19、检验效能:1-b称为检验效能又称为把握度。它的含义是:当两总体确实有差别时,按规定的检验水准a,能够发现两总体间差别的能力。
20、四格表资料:两个样本率的资料又称为四格表资料,在四格表资料中两个样本的实际发生频数和实际未发生频数为基本数据,其他数据均可由这四个基本数据推算出来。
21、列联表资料:对同一样本资料按其两个无序分类变量(行变量和列变量)归纳成双向交叉排列的统计表,其行变量可分为R类,列变量可分为C类,这种表称为R*C列联表。
22、参数检验:是一种要求样本来自总体分布型是已知的(如正态分布),在这种假设的基础上,对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进行统计推断的假设检验。
23、非参数检验:是一种不依赖总体分布类型,也不对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进行统计推断的假设检验。
24、秩次:即通常意义上的序号,实际上就是将观察值按顺序由小到大排列,并用序号代替了变量值本身。
25、直线相关系数:它是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没有单位,取值范围是-1〈=r〈=1,r的绝对值越大表明两变量的关系越密切。
26、完全负相关:这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负相关关系,从散点图上可以看出,由x与y构成的散点完全分布在一条直线上,x增加,y相应减少,算得的相关系数r=-1。
27、正相关:它是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变量间,存在有正的相关方向,即当x增加时,y有相应增大的趋势,所算得的相关系数r为正值。
28、等级相关:是对等级数据作相关分析,它又称为秩相关,是一种非参数统计方法。
29、评价:是通过对某些标准来判断观测结果,并赋予这种结果以一定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
30、综合评价:是指人们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相应的评价形式,据此选择多个因素或指标,并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将多个评价因素或指标转化为能反映评价对象总体特征的信息。
31、优序法:为了比较某几个事物或方案的优劣,在选定各项评价指标后,将待评价的对象或方案就各项评价指标的测量值大小分别排列,并分别对各序号(等级)以相应的评分值即优序数,然后综合诸评价指标,分别计算评价对象的总赋优序数,并按总赋优序大小评定其优顺序的方法即优序法。
32、Topsis:Topsis法常用于系统工程中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此外,也可用于效益评价、卫生决策和卫生事业管理等多领域。
33、根本死因:WHO规定,根本死因是指:“(a)引起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的那些疾病或损伤,或者(b)造成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34、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人们因疾病影响健康,引起人体正常活动的障碍,实际应当接受各种卫生服务的需要(如预防保健、治疗、康复)。
35、卫生服务调查统计:是卫生统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卫生服务调查统计是从卫生服务资料的设计、收集、整理、分析的角度,来阐述卫生服务研究的特点、研究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便使卫生服务研究服务更具有科学性。
36、卫生服务调查:是指对卫生服务状况、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人群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卫生服务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所进行的一种社会调查。
37、统计表:是以表格的形式列出统计指标,它是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时的一种常用手段。
38、统计图:是以各种几何图形(如点、线、面或立体)显示数据的大小、升降、分布以及关系等,它也是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时的一种常用手段。
39、均数的抽样误差:统计学上,对于抽样过程中产生的同一总体中均数之间的差异称为均数的抽样误差。

㈣ 评价指标的选择和量化途径

一、评价指标的选择

区域地壳稳定性是区域地壳现代活动程度的综合反映,它受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地形变场、地应力场、大地热流场、崩滑流地质灾害以及场地地层岩性和岩体结构等诸多因素的控制。因此,在区域地壳稳定性综合评价过程中,指标的选择既要能够较好地反映上述因素,又要做到指标尽可能定量化,还要尽可能地避免因素或指标之间的重叠,这也是地学问题定量化的难点之一。鉴于此,结合研究区特点和相关指标获取的可行性,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分别选用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地质构造因素主要采用断裂级别、活动时代和活动速率3项指标来反映,地震活动采用潜在震源区及其地震震级表示,岩性和岩体结构特征采用区域工程地质岩组表示,地应力场采用地应力累积量表示,地形变场主要采用垂直应变梯度表示,大地热流场采用地温变化梯度或温泉的近地表温度表示,崩滑流地质灾害因素采用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表示。根据各类指标的特点,经过适当量化,形成研究区地壳稳定性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表9-4)。

表9-4 地壳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一览表

二、评价指标的量化途径

众所周知,地质要素有的是可以定量表示的,有的是描述性的,不可能用绝对的数值来定量表示,只能采用半定量的办法来反映它们在不同地段的差异。因此,目前地质研究的定量化实际上还处于半定量-定量阶段。随着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化,定量程度将不断提高。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我们以滇藏铁路沿线地壳稳定性评价为目标,对影响区域地壳稳定性的各类因素(指标)进行量化,评价指标的量化和最终的评价分析在ArcGIS 9.2软件平台上完成。在量化过程中,对于能够直接量化的指标,如地应力值、垂直应变梯度、地温梯度等,先绘出等值线,然后进行不同级别的划分。对于不能直接量化的指标,采用评分比较的方法,根据平面分布特点,进行分区划分等级。

(一)活动断裂

1.断裂规模

根据断裂切割深度可以将断裂划分为岩石圈断裂、地壳断裂、基底断裂和盖层断裂4个级别,其中岩石圈断裂和地壳断裂属于深部构造,对地壳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它们在空间上通常表现为构造缝合带。在量化过程中,断裂按切割深度划分4个等级,分别给予赋值或评分:①岩石圈断裂,赋值9~10分;②地壳断裂,赋值7~8分;③基底断裂,赋值4~5分;④盖层断裂,赋值<3分。不同断裂影响区相交区域的分值,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并对叠加区适当调高分值。一般地,随着与断裂带距离的增大,受到影响的程度逐渐降低,因此,沿断裂带向周围可以划分出不同影响程度的条带,划分为高、中、低3级,分别按100%、60%、30%向外围递减,条带宽度分别采用距断层线5 km、10 km、20 km;对于活动的基底断裂和盖层断裂,条带宽度可以分别取2.5 km、5 km、10 km。由此可以得到活动断裂规模的量化结果,也就是基于GIS评价中的一个图层(图9-2)。

图9-2 活动断裂稳定性综合分区

2.断裂活动时代与活动速率

断裂活动时代的量化是在活动断裂研究的基础上获得的,时代越新说明其活动性越强,其可以与断裂活动速率一起考虑。研究区范围内拥有157段规模不同的断裂,其中51段有活动速率记录,速率范围:1.5~10.5 mm/a,其中绝大多数集中在1.5~5.7 mm/a,仅有一条断层的活动速率为10.5 mm/a,因活动速率记录数据不完整,测量位置和测量方法存在差异,可靠性不是很强,在大区域的地壳稳定性评价中活动速率仅作为活动时代赋值的参考因素。因此,采用断裂活动时代为主,活动速率为辅的方式,获得断裂活动强度的指标。按断裂活动时代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赋值:①晚更新世-全新世断裂,赋值8~10分;②早-中更新世断裂,赋值5~7分;③推测活动断裂,赋值3分。④无活动断裂,赋值0分。取前3项两侧各20 km作为活动断裂的影响区,影响区相交区域的分值取高不取低。

3.活动断裂综合量化

将断裂规模和活动强度2个指标根据空间位置按权重进行叠加,其中断裂规模权重取0.4,活动强度权重取0.6。将加权叠加的结果拉伸到0~10分范围内,分别取2.5、5、7.5作为阈值,将活动断裂对区域地壳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综合划分为4级(图9-2)。

(1)强,赋值10分;(2)较强,赋值6分;

(3)较弱,赋值3分;(4)弱,赋值1分。

(二)地震活动

地震活动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述,通过历史地震分析和地震构造研究,我们编制了滇藏铁路沿线潜在震源区划分图,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区地震活动强度划分为4个等级(图9-3)。

图9-3 研究区地震活动强度分区图

(1)地震震级Ms>7.0或地震烈度I≥X度区,赋值9~10分,包含研究区范围内的7.5级,8级地震区,分别赋值9分和10分;

(2)地震震级6.0≤Ms≤7.0或地震烈度I=Ⅷ,IX度区,赋值6~8分;包含研究区范围内的6级,6.5级,7级地震区,分别赋值6分、7分和8分;

(3)地震震级5.0≤Ms<6.0或地震烈度I=Ⅶ度区,赋值5分;

(4)地震震级Ms<5.0或地震烈度I≤VI度区,赋值1分。

(三)地应力积聚强度分级

现今地应力集中程度主要按照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选择最大剪应力作为评价指标,将其分为4级,分别给予赋值(图9-4)。

(1)高值区,最大剪应力值大于15MPa,赋值8~10分;

(2)较高值区,最大剪应力值大于10~15MPa,赋值6~7分;

(3)中等区,最大剪应力值大于5.0~10MPa,赋值3~5分;

(4)低值区,最大剪应力值小于5.0MPa,赋值<3分。

图9-4 研究区最大剪应力场分区图

(四)地应变梯度分级

由于活动断裂主要考虑了水平位移,为尽可能避免指标间的重叠,主要选取垂直应变梯度指标来反映地应变的变化(图9-5),按照垂直应变梯度大致可以划分为4级,分别给予赋值。

图9-5 研究区垂直应变梯度等级分区图

(1)高值区,垂直应变梯度>0.06 mm/km,赋值9~10分;

(2)中值区,垂直应变梯度0.04~0.05 mm/km,赋值7~8分;

(3)低值区,垂直应变梯度0.02~0.03 mm/km,赋值4~6分;

(4)极低值区,垂直应变梯度<0.02 mm/km,赋值1~3分。

(五)大地热流场

地温变化梯度可以反映大地热流场,但由于研究区可以获得的地温参数不统一,且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区温泉的近地表温度等值线与地温变化梯度变化基本一致,因此可以采用温泉的近地表温度等值线替代地温变化梯度,生成地温分区图(图9-6),然后根据温泉近地表温度划分级别,并分别给予赋值。

图9-6 研究区地温场分区图

(1)高值区,温泉近地表温度75~100℃,赋值10分;

(2)中值区,温泉近地表温度50~75℃,赋值8分;

(3)低值区,温泉近地表温度25~50℃,赋值6分;

(4)极低值区,温泉近地表温度<25℃,赋值4分。

(六)岩性特征

根据研究区工程地质岩组分布特征,将其分为4个级别(图9-7),并按照不同岩类给予赋值(表9-5)。

表9-5 主要岩性特征及分级评分表

图9-7 研究区地质体工程地质性质分级图

(1)极差,赋值8~10分,包括断层带、蛇绿岩、碎屑杂岩、各类特殊岩体以及新近纪(N)地层;

(2)差,赋值5~7分,包括古近纪(E)碎屑岩、以泥岩为主的软硬相间岩层,白垩系(K)、侏罗系(J)、三叠系(T)中有煤的软弱地层、坡度陡峭地带的第四系(Q);

(3)中等,赋值2~4分,包括碳酸盐岩、片麻岩、火山岩、厚层砂岩为主的岩性分布区,二叠系(P)和三叠系(T)分布的大部分地区,平缓地带的第四系(Q)地区等;

(4)好,赋值1分,主要包括各种花岗岩岩体,沉积岩中的侵入体,如闪长岩脉(γ)、花岗岩脉(δ)等。

(七)地质灾害易发程度

研究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非常发育,是影响地面建筑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前人资料分析和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将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程度作为评价因素之一,并尽可能考虑其与内动力作用的相关性,也按照4个等级分别给予赋值(图9-8)。

(1)高易发区,主要位于山区及强烈差异升降带,发育有大规模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赋值10分;

(2)较高易发区,发育较小-中等规模的滑坡、崩塌、地裂缝、泥石流,赋值8分;

(3)中等易发区,主要发育各种小型地质灾害,赋值6分;

(4)低易发区,基本无地质灾害但属于山区,赋值4分。

㈤ 研究指标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设计研究指标应当注意遵循下述原则:
1、以理论假设为指导
设计研究指标,收集有关数据与资料,目的在于检验研究提出的理论假设,因此,研究指标必须支持理论假设的内容。在研究中,应当重视理论对设计研究指标的指导作用,克服主观、随意罗列指标的作法。指标设计工作常采用演绎方法,由理论假设到研究目标,从研究目标到研究变量,再由研究变量到研究指标。
可知,研究指标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研究假设→研究目标→研究变量→研究指标”的分解过程。设计时,应首先明确理论构思与假设,然后确定研究目标,弄清所涉及的各种研究变量,最后根据这些变量的客观要求,来制定收集实际数据与资料的指标。并由此构成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完整的研究指标体系。
2、完整性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设计研究指标时,要注意使指标能全面、完整地反映理论假设与研究变量的主要维度。比如,用自陈问卷法了解被试自尊心的强弱,所选的几个指标(即项目)应当能较全面地代表研究对象在实际生活中自尊心的一般、典型、有代表性的表现情况。了解学习环境或状况,所设计项目应当能反映实际学习环境的各种状况。贯彻整性原则的方法是,注意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分析研究变量的各个测量维度,检查所设计指标是否具有完备性、互斥性,保证既完备无残缺、没有遗漏,又不互相交叉、不互相重复。
3、简明、可行性
研究指标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越复杂越好。复杂、繁多的研究指标,不但增加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工作量,而且还可能影响研究完成的质量。在设计研究指标时,应尽可能删去一切不必要的多余指标,注意使研究指标简化。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所设计指标的可行性,是特别需要考虑的问题。有的研究指标虽然简单、明了,但被试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不知道如何准确回答,或不愿意如实回答。在这种情况下如强求被试回答,所得结果可能是不真实的。在实际研究工作中,研究者可通过理论分析、自己或他人以前的有关研究、日常生活经验、预试等方法来制定所设计的研究指标的可行性。
使用操作定义明确的表述研究指标,保证它能够被观察、测量和重复操作。

㈥ 确定评价指标的实证研究方法有哪些

实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1)观察法:研究者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观察结果按时间顺序系统地记录下来,这种研究方法就叫观察法。

(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2)谈话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对象面对面的交谈,在口头信息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对象心理状态的方法。

(分为有组织与无组织谈话两种。须注意:一是目标明确。二是讲究方式。三是注意利用"居家优势"。四是尽量做到言简意赅。)

(3)测验法:是指通过各种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对被试者进行测验,以评定和了解被试者心理特点的方法。

(问卷测试,操作测验和投射测验)

(4)个案法:对某一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方法称为个案法(个案研究)。

(5)实验法:研究者在严密控制的环境条件下有目的地给被试者一定的刺激以引发其某种心理反应,并加以研究的方法称为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

㈦ 确定评价指标的实证研究方法有哪些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系统科学方法

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祝你成功!朋友,加油。

㈧ 医学科研中选择研究指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医学科研评价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科研管理的手段之一。随着我国科研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科研基金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立科研评价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方法已经成为我国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已被采用并受到广泛重视。本文就医学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综述如下。1评价指标体系的涵义及其功能指标是反映变化的参数,是具体化可测量的目标,一系列系统化了的指标集合称为指标体系。评价是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价值往往体现在标准(评价目标)上,进而又体现在一组具体的指标体系上.

阅读全文

与选择研究指标的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联想增霸卡安装方法 浏览:935
手机照片定制方法 浏览:248
人正确的呼吸方法 浏览:143
常用肌松检测方法 浏览:838
access有什么方法关闭 浏览:486
筋膜炎的胳膊痛康复锻炼方法 浏览:277
管路中活接连接方法 浏览:365
如何坚持日更的方法 浏览:520
白醋丰胸的正确方法如下 浏览:266
女生如何减肚子上的肉肉最快方法 浏览:136
最简单打领带的方法 浏览:919
教学方法要树立什么的观点 浏览:977
企业如何开展口碑营销的传播方法 浏览:541
服务百姓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浏览:897
蹲坑改马桶的最佳方法深圳 浏览:811
简单的瘦腿方法有几种 浏览:807
疥疮治疗最佳方法 浏览:471
仿真树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505
如何使用四种方法识别高考试卷 浏览:654
美的十匹空调e1解决方法 浏览: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