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论文的关键词应该如何选取
首先,从论文内容来说,作者可以从标题和论文中提取关键词。
(1)从论文标题中提取
科技论文的标题包含了论文的主要信息点,如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因此,选择关键词应首先考虑从标题中选取。
(2)从论文中提取
论文作者在提取关键词时,可以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弄清该文的主题概念和中心内容,并尽可能从题名、摘要、层次标题和正文的重要段落中抽出与主题概念一致的词和词组,以此来提取出论文的关键词。
其次,从词语应用来说,作者可以从转化概念和应用词表来提取关键词。
(1)概念转换
为了更准确、适度地表达主题,常常要对主题的概念进行转换,主题概念的转换不能光从字面上进行,而要从主题概念的涵义上进行,因此要特别注意概念的综合分析。
(2)词表应用问题
很多人对于论文关键词的选择有一定的随意性,并不是按照已有的医学论文关键词表来选择适合自己论文的关键词。因此,大家在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对于关键词的确定可以根据《MeSH》词表规定。
最后,为了避免提取关键词时出现一些常规错误,作者要注意以下问题。
(1)必须选用词义明确的词或词组
选择关键词时,应剔除那些概念较为模糊的形容词或词组。如“强烈”、“强劲”、“先进的”、“现代的”、“微型的”、“精密的”等。普通动词的概念也较为宽泛。因此,作为关键词的动词一般均为科学技术性动词,最好不选用一般动词作为关键词。
(2)选用的关键词必须与论文的主题概念保持一致
也就是说,不能随便将论文标题中的词语作为关键词,必须考虑所选用的关键词是否符合论文的主题概念,只有符合论文主题概念的才能选取。
(3)某些词语和符号不能作为关键词
同义词、近义词不能并列为关键词,化学分子式也不能作为关键词,但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基本结构的名称入选关键词。
以上就是关于论文的关键词应该如何选取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在本平台查看!
‘贰’ 论文分析有哪些方法
在写论文时,也是需要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论文的内容更加的深刻。那么到底都有哪些具体的分析方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哲学的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依照唯物主义辨证法对于哲学基本范畴,也就是现象和本质,存在和运动,原因和结果等的理解,并且能够解决实际研究工作中关于论点和一般方法论的问题,像是从认识对象的现象再深入到本质的研究等。
2、历史的方法
历史的方法比较注意对象本身的历史具体性。一般要求研究工作者一定要充分熟悉客观对象历史发展的实际进程,并且进行大量的资料查找,并且能够找出客观对象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性。
3、逻辑的方法
这就需要写论文者必须正确运用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来对于人们思维的一般规律,像是概念、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等等进行揭示,同时针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现象从逻辑上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内在的联系,然后用理论的形态进行展现。
4、假说的方法
虽然是假说,但并不是随意的幻想和碰运气的猜测,是需要有一定的经验事实材料作为基础的,并且还要科学理论为依据,研究者自身要具备活跃联想或直觉感受,能够提出的相对富有预见性、然而尚待继续验证的新观点。即使这些还不能称为科学的结论,但是也是新思想、新理论的萌芽
‘叁’ 我要写一篇关于英文词义分析的论文,可是没有头绪,我应该做哪几个步骤
到书店去买一本《英语词汇的奥秘》,主要研究单词的“前缀-词根-后缀”,通过判断前缀和词根的组合能得知单词的基本或者大致的词义;后缀用来决定词性。
这类书有好几本,《英语词汇的奥秘》是其中的一本。
‘肆’ 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归纳就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原理;演绎则是从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个别结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
门捷列夫使用归纳法,在人们认识大量个别元素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后来他又从元素周期律预言当时尚未发现的若干个元素的化学性质,使用的就是演绎法。
2、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分析就是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特征和因素而加以认识。它是把整体分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
分析是达到对事物本质认识的一个必经步骤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务不仅仅是把整体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通过偶然性把握必然性。
3、因果分析法:就是分析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引起结果的辩证思维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到真正的内因与结果,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因果关系。
要注意结果与原因的逆关系,一方面包括“用原因来证明结果”,同时也包括“用结果来推论原因”。不同的事物,一般都一身二任,既是原因,又是结果,而且一个结果往往有不同层次的几个原因。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对所分析的问题必须寻根究底。
(4)论文词义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一般高校将论文重合度30%以上定为抄袭的文章,即论文审核不通过。
在确认抄袭行为中,需要与形式上相类似的行为进行区别,具体如下:
(1)抄袭与利用着作权作品的思想、意念和观点。一般的说,作者自由利用另一部作品中所反映的主题、题材、观点、思想等再进行新的创作,在法律上是允许的,不能认为是抄袭。
(2)抄袭与利用他人作品的历史背景、客观事实、统计数字等。各国着作权法对作品所表达的历史背景、客观事实统计数字等本身并不予以保护,任何人均可以自由利用。但是完全照搬他人描述客观事实、历史背景的文字,有可能被认定为抄袭。
(3)抄袭与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是作者利用他人作品的法律上的依据,一般由各国着作权法自行规定其范围。凡超出合理使用范围的,一般构成侵权,但并不一定是抄袭。
(4)抄袭与巧合。着作权保护的是独创作品,而非首创作品。类似作品如果是作者完全独立创作的,不能认为是抄袭。
‘伍’ 如何辨析近义词和同义词教学论文(1)
_绣岭_西安
如何辨析近义词和同义词?
中国汉语词汇十分丰富,词义又十分严密。
例如《黑海风暴与天气预报》一文中,使用了很多同义词。如文中关于"死”的同义词有:死亡、牺牲、夭折、丧生、葬身、寿终正寝等等。此外还有:病故、去世、仙逝、仙游、升天、驾崩、亡命、消灭、消亡、卒、殁等等。
再如《天山景物记》一文中使用了许多近义词,描绘美丽可爱的天山。例如,近义词:美丽、秀丽、富丽、瑰丽、鲜丽、艳丽、华丽、奇丽、绚丽、明丽、亮丽等等。
由此可见,汉语词汇是何等的丰富多彩,是何等的繁多复杂。同义词和近义词表意又要求准确、恰当、严密。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既是学生语文课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看似简单,仔细分辨词义却是不易,常使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为好。但如果掌握了辨析词义的规律与方法,问题就能化难为易,迎刃而解。
下面就来介绍几种常用的辨析同义词和近义词的方法。
一、从语体上辨析
从口头语和书面语体方面辨析。
如,死__口头语 死亡__书面语
二、从感情色彩上辨析
如,牺牲_褒义 葬身_贬义
升天、死亡、去世、夭折_中性
三、从使用对象上来分辨
如,寿终正寝_指自然死亡、年迈老死
夭折_指非成年人或事故死亡的人
驾崩_专指皇帝死亡
病故_指因病而死亡
四、从词义程度上辨析
如,良好、优良、优异、杰出,四个词语均含有“好"的意思,但好程度依次加深
五、从词义的范围大小上辨析
如,房屋、房子、房间
这三个词语范围大小不同。
房屋_范指一切房屋,范围广
房子_指一所房屋,范围小
房间_指一间房屋,范围最小
六、从语意轻重上辨析
如,请求 恳求
请求 恳求,二者都含有求人之意,区别在语意的轻重上。
请求_含有尊重和坚定之义,语义轻
恳求_还有诚恳,迫切之意,语意重
七、从词性上分辨
如,疑问,疑惑,怀疑
这三个词性不同语,其法功能不同。
疑问_名词,作宾语
疑惑_形容词,做谓语
怀疑_动词,做谓语
八、从不从语素上区别
如下列三组词
1、 瑰丽 奇丽
2、 寂静 幽静
3、 透射 映射
1、瑰丽 奇丽
瑰丽 奇丽,都有美丽的意思。区别在不同的语素“瑰"与"奇“上
瑰丽,瑰,侧重与色彩之美
奇丽,奇,侧重于新奇之美
2、 寂静 幽静
寂静 幽静:都指环境安静。
寂静_侧重于寂然无声
幽静_侧重于幽暗、深邃
3 、透射 映射
透射 映射:都指光线照射。二者的区别:
透射_含有光线的穿透
映射_指光线的反射
以上三组,词义差别都表现在不同语素的意义上。
同义词,近义词分辨析方法,除以上常用几种方法外,还应该注意每个词语的反义词及一词多义现象,从而确定其准确意义,以便准确掌握每个词语意义的微小差别,在使用时才能做到准确、贴切、恰如其分。
写于2002年
‘陆’ 论文的分析方面有哪些
1、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归纳就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原理;演绎则是从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个别结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
门捷列夫使用归纳法,在人们认识大量个别元素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后来他又从元素周期律预言当时尚未发现的若干个元素的化学性质,使用的就是演绎法。
2、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分析就是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特征和因素而加以认识。它是把整体分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
分析是达到对事物本质认识的一个必经步骤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务不仅仅是把整体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通过偶然性把握必然性。
3、因果分析法:就是分析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引起结果的辩证思维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到真正的内因与结果,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因果关系。
要注意结果与原因的逆关系,一方面包括“用原因来证明结果”,同时也包括“用结果来推论原因”。不同的事物,一般都一身二任,既是原因,又是结果,而且一个结果往往有不同层次的几个原因。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对所分析的问题必须寻根究底。
4、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又称类推或类比法。它是对事物或者问题进行区分,以认识其差别、特点和本质的一种辩证逻辑方法。在资料不多,还不足以进行归纳和演绎推理时,比较分析法更具有价值。康德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
5、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就是通过确定事物的质的关系和数量关系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方法。任何事物或任何问题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质量。表现为一定的量,又表现为一定的质。
因此,在研究中,只有弄清质的方面,又弄清量的方面,才能找出其中规律性的问题。在研究中,定性分析就是据事论理,划清事物质的界限。定量分析就是对问题的规模、范围、数目等数量关系的情况及变化,进行精确的统计,计算、分析、对比,就是弄清事物发展中量的变化关系。
6、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7、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柒’ 本科论文常用分析方法
本科论文常用分析方法有: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是人们认识事物时用到的两种分析方式。
1、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它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针对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去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定性就是用文字语言进行相关描述。它是主要凭分析者的直觉、经验,运用主观上的判断来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7)论文词义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定量分析法的具体方法:
1、比率分析法。它是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也是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
2、趋势分析法。它对同一单位相关财务指标连续几年的数据作纵向对比,观察其成长性。通过趋势分析,分析者可以了解该企业在特定方面的发展变化趋势。
3、结构分析法。它通过对企业财务指标中各分项目在总体项目中的比重或组成的分析,考量各分项目在总体项目中的地位。
4、数学模型法。在现代管理科学中,数学模型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经济预测和管理工作中,由于不能进行实验验证,通常都是通过数学模型来分析和预测经济决策所可能产生的结果的。
‘捌’ 论文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论文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论文常用数据分析方法,对好的论文分析研究方法应该从哪些方面展开,如何表达才能显得自己对该论文真的有所理解,应该看哪些书呢?下面我整理了论文常用数据分析方法,一起了解看看吧!
论文常用数据分析方法分类总结
1、 基本描述统计
频数分析是用于分析定类数据的选择频数和百分比分布。
描述分析用于描述定量数据的集中趋势、波动程度和分布形状。如要计算数据的平均值、中位数等,可使用描述分析。
分类汇总用于交叉研究,展示两个或更多变量的交叉信息,可将不同组别下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
2、 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Cronbach α信度系数法、折半信度法、重测信度法。
Cronbach α信度系数法为最常使用的方法,即通过Cronbach α信度系数测量测验或量表的信度是否达标。
折半信度是将所有量表题项分为两半,计算两部分各自的信度以及相关系数,进而估计整个量表的信度的测量方法。可在信度分析中选择使用折半系数或是Cronbach α系数。
重测信度是指同一批样本,在不同时间点做了两次相同的问题,然后计算两次回答的相关系数,通过相关系数去研究信度水平。
3、 效度分析
效度有很多种,可分为四种类型: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区分效度、聚合效度。具体区别如下表所示:
4、 差异关系研究
T检验可分析X为定类数据,Y为定量数据之间的关系情况,针对T检验,X只能为2个类别。
当组别多于2组,且数据类型为X为定类数据,Y为定量数据,可使用方差分析。
如果要分析定类数据和定类数据之间的关系情况,可使用交叉卡方分析。
如果研究定类数据与定量数据关系情况,且数据不正态或者方差不齐时,可使用非参数检验。
5、 影响关系研究
相关分析用于研究定量数据之间的关系情况,可以分析包括是否有关系,以及关系紧密程度等。分析时可以不区分XY,但分析数据均要为定量数据。
回归分析通常指的是线性回归分析,一般可在相关分析后进行,用于研究影响关系情况,其中X通常为定量数据(也可以是定类数据,需要设置成哑变量),Y一定为定量数据。
回归分析通常分析Y只有一个,如果想研究多个自变量与多个因变量的影响关系情况,可选择路径分析。
‘玖’ 论郭锡良《古代汉语》“词义分析举例”部分的编写。论文!
12、1078页假借例六:“内”假借为“纳”,读nà。�〖HT〗
按:187页注[6]为“距关,毋内诸侯”(史记·陈涉起义)作注:“距:同‘拒’,抵御,挡住。内(nà):‘纳’的本字,接纳,放进。”“内”字既是“纳”的本字,又怎么能
假借为“纳”?王力《同源字典》收“内纳”,可知“内纳”是一组同源词,它们的意义间
有引申关系。
二、措辞不当�
1、88页讲解“暂”:在表示时间范畴这一点上,古今义有联系,但是具体的范围却发生了转移。“暂”在汉以前是突然、一下子的意思。……大概在许慎的时候,“暂”字的意义已
经开始转移,由一下子、突然转为“不久也”,这是“暂”字在中古时代的常用意义。……
中古以后,“暂”的意义又发生了新的转移,即现在“暂时的”意义。“暂时的”不仅与“突然”、“一下子”有明显的区别,与“短时的”也不同。“暂时的”是对将来而言,如“暂时出去,将来还回来”,而“短时的”只表示时间短暂,并不包含将来要做的意思。�
按:把“暂”的“暂时”义与“短时”义作这样辨析的除郭本以外,还有王力先生主编本。王力本常用词(十二)第874字是“暂”字,义项(三)为“短暂的时间”,引用书证后说:“注意:现代汉语的暂字由此发展而来,但是意义不完全相同。现代所谓‘暂’,指暂时 这样,将来不这样。古代所谓‘暂’,是指时间很短,没有与将来对比的意思。例如今人‘暂停’是指以后还要继续;古人说‘暂停’,是指停一个短暂的时间,不意味着今后还要继续。”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典》“暂”条下特地加了个“[注意]”提醒人们注意“暂”的古今差别。然而郭本文选节录《三国志·华佗传》,其中有华佗向曹操请假的语句:“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教材251页注[6]把“暂”正注为“暂时”。这就产生了矛盾:文选注释和通论讲解不一致。是文选注释了,还是通论讲解错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看“暂”有没有“与将来对比”的意思。�
从这一段语境看,华佗请假是必须含有“将来回到曹操左右”的意思,否则,“得病笃重”的曹操决不会批给他假期;而后来华佗“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以至于“太祖大怒,使人往检”,“传付许狱”。这些都说明,文选注释是正确的,应该是通论的讲解错了。也就是说,“暂”的现代汉语意义在《三国志》中就有了。这个例子也说明了汉语史研究的艰巨性。�
2、296页讲解“公输般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把“九设”译成“设了九回,“九距”译成“抵挡了九回。”�
按:这样翻译大概是便于讲解古今汉语动量表示法的差别,但最好在“九回”后面用括号加上“多次”,以免误把表虚数的“九”当成实数。�
3、297页:“判断句中的‘是’叫做判断词(也叫系词)。它是联系主语和谓语的,也帮助表示判断。”�
按:“是”联系主语和谓语,那么“是”自身作什么句子成分?还是不作句子成份?按照50年代的“暂拟系统”,“是”与后面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判断合成谓语,“是”是谓语的一部分;按照80年代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北京”是主语,“是”是判断动词作谓语,“……首都”作宾语。编者可能是受古汉语语法的影响太深了,因为把这个例句翻译为文言,是“北京,吾邦之京师也”,“吾邦之京师”正是谓语。这样,在分析“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时,用古汉语的句法分析模式来分析现代汉语的句子,就出现了古今汉语语法杂糅的表述。(郭锡良先生信示:教材采用的是王力先生的语法体系。笔者以为,这个问题也说明了建立古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4、311-312页:“古代汉语的‘再’是数量词,一般专指两次。到了唐代,‘再’可以专指‘第二次’”。�
按:这段表述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再”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还是一身二任的兼词(“数量词”:数词和量词)。从所举例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田忌一不胜而再胜”来看,“再”与“一”“三”并列使用,在词汇意义(都表示数目,“量”的意义是译为现代汉语补出来的)和句法功能(都作状语)上没有什么差别,似作数词为宜;如果考虑到它只修饰动词,不修饰名词,也可称作“特殊的数词”。王力先生主编本常用词(二)第109字“再”条:“注意:古人表示动作的量,于‘一次’到‘十次’,都用一般数目字,如‘一鼓作气’,‘三思而后行’,‘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等等,唯独‘两’不用‘二’,而用‘再’。”但是王力本把“再”的词性定为副词,我们不赞成,因为状语不是副词的“专利”,把数词置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动量,是文言语法的常规。�
第二个问题,是不是到了唐代,“再”才有表示“第二次”的用法,唐代以前就没有?还从所举“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来看,“一”“再”“三”显示是用基数的形式表达序数的内容,意思是“第一(二、三)次”。《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释“再”为“第二次”,书证正是“一鼓作气,……”而“两次”义前加上“又”字(“凡例”说“‘又’表示相近而又并列的意义”)。再举一例,《国语·齐语》:“一再则宥,三则不赦。”(第一次、第二次犯罪还可以原谅,第三次就不能饶恕。)�
5、333页:在“所谓”这类凝固格式的后面,也可以另带宾语。例如: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孟子·梁惠王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齐策)�
按:“所谓”是定语,“故国者”和“战胜于朝廷”是中心语。“所谓”等于“所说的”。两个例句都是判断句,“所谓故国者”是名词性短语作“非谓……”的主语,“所谓战胜于朝廷”是名词性短语作“此”的谓语。�
6、334页:古代汉语的“所以”是不能解释成现代汉语的“因此”的。(教材用“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为例)即使像前面所举的“君不此问而为问舜冠,所以不对也”,其中的“所
以”也不能理解为“因此”,而应理解为“导致我不对答的原因。”�
按:上引的第一个命题只适合于“所”的“表所用”的用法,并不适合于“表所因”的用法。“所以不对”属于“表所因”,译为“我因此不回答您”或“因此我不回答您”都不错。因为“因此”虽说是一个连词,但它是从短语“因为这个”虚化而来;作为“词”,它的构成语素也是“因为这个”;实际上,是词还是短语,其间也不容易划出确定的界限。上溯上去,“因为这个”=“因此”=“所以”(以=因,所=此)。因此,“所以不对”并不一定非得理解为“导致我不对答的原因”。至于说补出一个主语“我”,只能放在“所以”的前面,而不能放在“所以”的后面,那是文言的“所以”和白话的“所以”在句法功能上的差异,并不是词汇意义上有什么不同。在现代汉语中,“所以”在主语前面还是在主语后,位置是灵活的,“所以我不回答”也可以说成“我所以不回答”。“所以不对”正反映了“所以”在发展过程中的过渡状态。�
7、886页:例一至例五都是对皇帝“死”的委婉说法。�
按:例一是“放勋乃徂落”(孟子·万章上),例二是“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例一的“放勋”是的尧的号,例二省略的主语是赵太后。虽然新版《辞源》“皇帝”条下有“(二)尊称前代的帝王”、“(三)指三皇五帝”,但是在当代中国人的心目中提到“皇帝”都是指从秦始皇开始的封建王朝的君主。这句解说语中的“对皇帝”以改为“对帝王(”天子“)、王后”更为准确。�
8、1086页:事实上唐朝人做诗也不完全按照一百九十三韵或二百零六韵。�
按:这一句的前面刚刚讲过“北宋陈彭年编纂的《广韵》,在《切韵》基础上又细分为二百零六韵”,那么,“唐朝人做诗”哪有按照不按照“北宋……二百零六韵”的问题?这是求语句精炼而顾此失彼。尽管《唐韵》的两种本子之一——天宝本(残卷)增加到204或205韵,但课本并不涉及《唐韵》,解释起来也颇费事。这句话应该改成“唐朝人做诗也不完全按照一百九十三韵,宋朝人做诗也不完全按照二百零六韵”;后面“当时就有‘同用’的规定”一句,“当时”指代不明,应该明确点明是“唐朝”。
‘拾’ 英语论文词义相异可以查阅哪些文献开题报告怎么写怎样才能从新的角度探讨求高人给建议啊,急需啊
您的英语方面开题报告有什么要求呢
开题报告是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帮到你,祝顺利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希望可以帮你。
您的调查报告有什么要求呢
调查报告是需要多少字呢
调查报告准备往哪个方向写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帮到你,祝顺利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七、课题的经费估算。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