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基坑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

基坑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22-08-31 14:45:18

⑴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检测系统架构:
基坑监测与预警系统主要由一体化监测站设备、现地通讯设备、用户自建的配合基于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的监测与预警云服务平台、用户终端信息设备及应用软件等部分组成。
监测方案实施:
1、水平位移监测,采用GNSS在线监测仪或激光测距仪完成地表变形监测数据的采发。
2、竖向位移监测,采用激光测距仪、水准仪完成地表竖向位移变形监测数据的采发。
3、深部位移监测,采用深部位移监测仪完成深部位移变形监测数据的采发,包括变形初期的小位移以及中后期的大位移变形。
4、裂缝监测,采用一体式拉线地表位移监测仪、激光测距仪完成裂缝变形监测数据的采发。
5、支护结构内力监测,采用测力计、应变计、应力计完成支护结构内力监测数据的采发。
6、土压力监测,采用土压力计完成岩土内部压力变化监测数据的采发。
7、水压监测孔隙。
8、地下水位监测,采用地下水位计完成地下水位变化监测数据的采发。
9、锚杆及土钉内力监测,采用测力计、应变计、应力计完成锚杆及土钉内力监测数据的采发。
10、降雨量监测,采用翻斗式降雨量监测仪或红外雨量计完成该地区降雨量变化监测数据的采发。

如何使用excel进行基坑监测水平位移回归分析

使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与简单的回归估算分析方法基本相同。但是由于有些电脑在安装办公软件时并未加载数据分析工具,所以从加载开始说起(以Excel2010版为例,其余版本都可以在相应界面找到)。

⑶ 基坑监测工作应按哪些步骤进行

1、触探,了解软基深度即承载力大小;
2、按触探结果设定处理方案。如果软基在3米之内,考虑采用砂砾换填;如果在3~8米之内,考虑采用碎石桩、塑料排水板等;如果软基深度在8~20米之间,考虑采用塑料排水板、水泥搅拌桩、粉喷桩、袋装砂井等(按深度大小,按顺序选则);如果深度超过20米,考虑采用真空预压排水......
3、待上面工作做完,通过验收合格后再进行后续工作;
4、对于有软基的构造物设计,一定要考虑沉降问题;为了减少由于沉降带来的不利,可以考虑堆载预压或者超载预压方式,尽量让沉降到位(一般连续三天的沉降量不超过2mm,就可以进行后续施工了);
5、进行构造物的基础施工......

⑷ 基坑监测是什么

建筑物沉降观测,指对被观测物体的高程变化所进行的测量。
工程基坑监测是指在基坑工程施工及使用期限内,对基坑支护体系及周边环境实施的监测、监控工作。
有多种监测技术和信号传输处理方式。根据青冶工程(QYETC)技术人员的经验,一般有监控专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可视化监测软件等几类配套工具,反应时间可控制在1s范围内,采样频率可达100Hz,完全能够做到实时监测,为工程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持。
监测报表和监测报告
1.工程概况
2.监测项目及监测点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3.采用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4.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
5.监测结果分析
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Technical Code for Monitoring of Building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基坑监测的处理过程也可以分为以下过程:
1.监测目的
2.确定监测项目
3.测点布置
4.监测方法、主要仪器及精度要求
5.监测频度
6.监控报警
7.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

⑸ 基坑工程的现场检测应采用什么方法

1、是的,根据GB
50497-200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第3.0.3条规定:基坑施工前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进行基坑监护检测。
2、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3、基坑工程设计提出的对基坑工程监测的技术要求应包括监测项目、监测频率和监测报警值等。
4、
监测工作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接受委托;
2)
现场踏勘,收集资料;
3)制定监测方案;
4)监测点设置与验收,设备、仪器校验和元器件标定;
5
)现场监测;
6
)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及信息反馈;
7)
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和报告;
8)
现场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完整的监测资料。

⑹ 基坑监测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1、水平位移监测

测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时可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等;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时可视监测点的分布情况,采用前方交会法、自由设站法、极坐标法等;

当基准点距基坑较远时,可采用GPS测量法或三角、三边、边角测量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当监测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可采用微变形测量雷达进行自动化全天候实时监测。

2、竖向位移监测

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几何水准或液体静力水准等方法。坑底隆起(回弹)宜通过设置回弹监测标,采用几何水准并配合传递高程的辅助设备进行监测。

传递高程的金属杆或钢尺等应进行温度、尺长和拉力改正等基坑围护墙(坡)顶、墙后地表与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竖向位移报警值确定。

3、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围护墙体或坑周土体的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宜采用在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的方法。

4、倾斜监测

建筑物倾斜监测应测定监测对象顶部相对于底部的水平位移与高差,分别记录并计算监测对象的倾斜度、倾斜方向和倾斜速率。应根据不同的现场观测条件和要求,选用投点法、水平角法、前方交会法、正垂线法、差异沉降法等。


5、裂缝监测

裂缝监测应包括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及变化程度,需要时还包括深度。裂缝监测数量根据需要确定,主要或变化较大的裂缝应进行监测。

6、支护结构内力监测

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内力变化可通过在结构内部或表面安装应变计或应力计进行量测。对于钢筋混凝土支撑,宜采用钢筋应力计(钢筋计)或混凝土应变计进行量测;对于钢结构支撑,宜采用轴力计进行量测。

⑺ 工程基坑监测和建筑物沉降观测分别是什么

1、基坑监测为基坑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在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岩土性状、支护结构变位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各种观察及分析工作,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

预测进一步施工后将导致的变形及稳定状态的发展,根据预测判定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的程度,来指导设计与施工,实现所谓信息化施工。

2、沉降观测即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一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砂基础)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

(7)基坑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基坑监测基本要求

1、基坑监测应由委托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承担。

2、基坑围护设计单位及相关单位应提出监测技术要求。

3、监测单位监测前应在现场踏勘和收集相关资料基础上,依据委托方和相关单位提出的监测要求和规范、规程规定编制详细的基坑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须在本单位审批的基础上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认可后方可实施。

4、基坑工程在开挖和支撑施工过程中的力学效应是从各个侧面同时展现出来的,在诸如围护结构变形和内力、地层移动和地表沉降等物理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因此监测方案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项监测内容间监测结果的互相印证、互相检验,从而对监测结果有全面正确的把握。

5、监测数据必须是可靠真实的,数据的可靠性由测试元件安装或埋设的可靠性、监测仪器的精度、可靠性以及监测人员的素质来保证。监测数据真实性要求所有数据必须以原始记录为依据,原始记录任何人不得更改、删除。

6、监测数据必须是及时的,监测数据需在现场及时计算处理,计算有问题可及时复测,尽量做到当天报表当天出。因为基坑开挖是一个动态的施工过程,只有保证及时监测,才能有利于及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7、埋设于结构中的监测元件应尽量减少对结构的正常受力的影响,埋设水土压力监测元件、测斜管和分层沉降管时的回填土应注意与土介质的匹配。

8、对重要的监测项目,应按照工程具体情况预先设定预警值和报警制度,预警值应包括变形或内力量值及其变化速率。但目前对警戒值的确定还缺乏统一的定量化指标和判别准则,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削弱了报警的有效性。

9、基坑监测应整理完整的监测记录表、数据报表、形象的图表和曲线,监测结束后整理出监测报告。

沉降观测要点

水准基点的设置:基点设置以保证其稳定可靠为原则,宜设置在基岩上,或设置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上。水准基点的位置,宜靠近观测对象,但必须在建筑物所产生的压力影响范围外。

观测点的设置:观测点的布置,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的变形并结合地质情况确定,数量不宜少于6个点。

测量宜采用精密水平仪及钢水准尺,对第一观测对象宜固定测量工具和固定测时人员,观测前应严格校验仪器。

测量精度宜采用Ⅱ级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30m,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

观测时应登记气象资料,观测次数和时间应根据具体建筑确定。在基坑较深时,可考虑开挖后的回弹观测。

⑻ 如何测量基坑的位移和沉降

建筑基坑沉降、位移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深基坑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深基坑施工,必须要有一定的围护结构用以挡土、挡水。
围护设施必须安 全有效。浅基坑的围护结构以前常用的是钢板桩或混凝土板桩;深基坑则大多 采用现场浇灌的地下连续墙结构或排桩式灌注桩结构,并配以混凝土搅拌桩或 树根桩止水。
开挖时,坑内必须抽去地下水,7~15m 深的基坑,中间必须配二 到三道水平支撑,水平支撑采用钢管式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围护结构必须 安全可靠,并能确保施工环境稳定。从经济角度来讲,好的围护设计应把安全 指标取在临界点附近,再靠现场监测提供的动态信息反馈来调整施工方案。

1、以下内容是基坑监测目前能够做到的也是应该做到的项目:
(1)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道路和建筑物的沉降、位移。
(2)围护桩地下桩体的侧向位移(桩体测斜)、围护桩顶的沉降和水平位 移。
(3)围护桩、水平支撑的应力变化。
(4)基坑外侧的土体侧向位移(土体测斜)。
(5)坑外地下土层的分层沉降。
(6)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监测。
(7)地下土体中的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
(8)基坑内坑底回弹监测。
2、观测点的布设
测点布设合理方能经济有效。监测项目的选择必须根据工程的需要和基地 的实际情况而定。在确定测点的布设前,必须知道基地的地质情况和基坑的围 护设计方案,再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理论的预测来考虑测点的布设范围和密度。
原则上,能埋的测点应在工程开工前埋设完成,并应保证有一定的稳定期, 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各项静态初始值应测取完毕。沉降、位移的测点应直接安 装在被监测的物体上,只有道路地下管线若无条件开挖样洞设点,则可在人行 道上埋设水泥桩作为模拟监测点,此时的模拟桩的深度应稍大于管线深度,且 地表应设井盖保护,不止于影响行人安全;如果马路上有管线设备(如管线井、 阀门等)的话,则可在设备上直接设点观测。 测斜管(测地下土体、围护桩体的侧向位移)的安装:测斜管应根据地质 情况,埋设在那些比较容易引起塌方的部位,一般按平行于基坑围护结构以 20~30m 的间距布设;围护桩体测斜管应在围护桩体浇灌混凝土时放入;地下土 体测斜管的埋设须用钻机钻孔,放入管子后再用黄砂填实孔壁,用混凝土封固 地表管口,并在管口加帽或设井框保护。测斜管的埋设要注意十字槽须与基坑 边垂直。 基坑在开挖前必须要降低地下水位,但在降低地下水位后有可能引起坑外 地下水位向坑内渗漏,地下水的流动是引起塌方的主要因素,所以地下水位的 监测是保证基坑安全的重要内容;水位监测管的埋设应根据地下水文资料,在 含水量大和渗水性强的地方,在紧靠基坑的外边,以20~30 m 的间距平行于基 坑边埋设,埋设方法与地下土体测斜管的埋设相同。
分层沉降管的埋设也与测斜管的埋设方法相同。埋设时须注意波纹管外的 铜环不要被破坏;一般情况下,铜环每1m 放一个比较适宜。基坑内也可用分层 沉降管来监测基坑底部的回弹,当然基坑的回弹也可用精密水准测量法解决。 土压力计和孔隙水压力计,是监测地下土体应力和水压力变化的手段。对 环境要求比较高的工程,都须安装。孔隙水压力计的安装,也须用到钻机钻孔, 在孔中可根据需要按不同深度放入多个压力计,再用干燥粘土球填实,待粘土 球吸足水后,便将钻孔封堵好了。土压力计要随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时一起安装, 注意它的压力面须向外;并根据力学原理,压力计应安装在基坑的隐患处的围 护桩的侧向受力点。这两种压力计的安装,都须注意引出线的编号和保护。 应力计是用于监测基坑围护桩体和水平支撑受力变化的仪器。它的安装也 须在围护结构施工时请施工单位配合安装,一般选方便的部位,选几个断面, 每个断面装二只压力计,以取平均值;应力计必须用电缆线引出,并编好号。
3、数据观测
根据经验知道,基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范围为坑深的3~4 倍,因此,沉降 观测所选的后视点应选在施工的影响范围之外;后视点不应少于二点。
沉降观 测的仪器应选用精密水准仪,按二等精密水准观测方法测二测回,测回校差应 小于±lmm.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建筑都应在基坑开工前测取初始值。在 开工期问,应根据需要不断测取数据,从几天观测一次到一天观测几次都可以; 每次的观测值与初始值比较即为累计量,与前次的观测数据相比较即为日变量。
根据公认的数据,日变量大于3mm,累计变量大于10mm 即应向有关方面报警。 位移监测点的观测一般最常用的方法是偏角法。同样,测站点应选在基坑 的施工影响范围之外。外方向的选用应不少于3 点,每次观测都必须定向,为 防止测站点被破坏,应在安全地段再设一点作为保护点,以便在必要时作恢复 测站点之用。初次观测时,须同时测取测站至各测点的距离,有了距离就可算 出各测点的秒差,以后各次的观测只要测出每个测点的角度变化就可推算出各 测点的位移量。观测次数和报警值与沉降监测相同。当然也可用坐标法来测取 位移量。
地下水位、分层沉降的观测,首次必须测取水位管管口和分层沉降管管口 的标高。从而可测得地下水位和地下各土层的初始标高。在以后的工程进展中, 可按需要的周期和频率,测得地下水位和地下各土层标高的每次变化量和累计 变化量。地下水位和分层沉降的报警值,应由设计人员根据地质水文条件来确 定。
测斜管的管口必须每次用经纬仪测取位移量,再用测斜仪测取地下土体的 侧向位移量,再与管口位移量比较即可得出地下土体的绝对位移量。位移方向 一般应取直接的或经换算过的垂直基坑边方向上的分量。应力、水压力、土压 力的变量的报警值同样由设计人员确定。 监测数据必须填写在为该项目专门设计的表格上。
所有监测的内容都须写 明:初始值、本次变化量、累计变化量。工程结束后,应对监测数据,尤其是 对报警值的出现,进行分析,绘制曲线图,并编写工作报告。因此,记录好工 程施工中的重大事件是监测人员必不可少的工作。

深基坑监测的意义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基坑施工的开挖深度越来越深,从最初的5~7m 发 展到目前最深已达 20m 多。由于地下土体性质、荷载条件、施工环境的复杂性, 对在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土体性状、环境、邻近建筑物、地下设施变化的监测已 成了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对于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往往难从以往的经验中得 到借鉴,也难以从理论上找到定量分析、预测的方法,这就必定要依赖于施工 过程中的现场监测。
首先,靠现场监测据来了解基坑的设计强度,为今后降低 工程成本指标提供设计依据。
第二,可及时了解施工环境——地下土层、地下 管线、地下设施、地面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及影响程度。
第三,可及 时发现和预报险情的发生及险情的发展程度,为及时采取安全补救措施充当耳 目。

⑼ 谈建筑工程中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法

谈建筑工程中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法

周围环境监测主要包括:邻近构筑物、地下管网、道路等设施变形的监测,浅析建筑工程中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法?

虽然人们在基坑开挖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基坑的安全,通常都会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但依然有很多基坑事故发生,事故发生主要表现为基坑大面积滑坡、支护体系崩溃、水平位移过大、支护结构过分倾斜、基坑周边土体变形过大、支护结构和被支护土体达到破坏状态、基坑底回弹或隆起过大、邻近建筑物倾斜或开裂甚至倒塌等等。当基坑工程事故发生,就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还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1 监测目的

在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物、土体、道路、构筑物、地下管线等周围环境和支护结构的位移、应力、沉降、倾斜、开裂和对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土层孔隙水压力变化等,借助仪器设备或其他一些手段进行综合监测,就是深基坑开挖监测。

在开挖前期,对土体变位动态等各种行为表现进行监测,通过大量岩土信息的提取,及时比较勘察出监测结果和预期设计的性状差别,分析评价原设计成果,对现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有效预测下阶段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此时可以借助修正岩土力学参数和反分析方法计算来完成预测。为了能为后期开挖方案和步骤提出有用的建议,就需要合理和优化组织施工提供可靠信息,从而能够及时预报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险情;当有异常情况发生时,应及时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防止问题事故的发生,以确保工程安全。

2 监测内容

2.1 周围环境监测

周围环境监测主要包括:邻近构筑物、地下管网、道路等设施变形的监测,邻近建筑物的倾斜、裂缝和沉降发生时间、过程的监测,表层和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沉降的监测,坑底隆起监测,桩侧土压力测试,土层孔隙水压力测试,地下水位监测。具体监测项目的选定需要综合考虑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施工连受和基坑工程安全等级情况。

2.2 支护体系监测

支护体系监测主要包括:支护结构沉降监测,支护结构倾斜监测,支护体系应力监测,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支护体系受力监测,支护体系完整性及强度监测。

3 监测仪器

通常情况下,基坑的监测是需要借助一些设备的,一般使用的仪器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3.1 测斜仪:该仪器主要用在支护结构、土体水平位移的观测中。

3.2 水准仪和经纬仪:该设备主要用在测量地下管线、支护结构、周围环境等方面的沉降和变位。

3.3 深层沉降标:用于量测支护结构后土体位移的变化,以判断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

3.4 土压力计:用于量测支护结构后土体的压力状态是主动、被动还是静止的,或测量支护结构后土体的压力的大小、变化情况等,来检验设计中的判断支护结构的位移情况和计算精确度。

3.5 孔隙水压力计:为了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坑外土体的`移动,可用该仪器来观测支护结构后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情况。

3.6 水位计:为了检验降水效果就可以采用该仪器来量测支护结构后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3.7 钢筋应力计:为了判断支撑结构是否稳定,使用该设备来量测支撑结构的弯矩、轴力等。

3.8 温度计:温度对基坑有较大影响,为了能计算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则需要将温度计和钢筋应力计一起埋设在钢筋混凝土支撑中。

3.9 混凝土应变计:要计算相应支撑断面内的轴力,则需要采用混凝土应变计以测定支撑混凝土结构的应变。

3.10 低应变动测仪和超声波无损检测仪:用来检测支护结构的完整性和强度。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监测仪器,在埋设前,都应从外观检验、防水性检验、压力率定和温度率定等几方面进行检验和率定。应变计、应力计、孔隙水压力计、土压力盒等各类传感器在埋设安装之前都应进行重复标定;水准仪、经纬仪、测斜仪等除须满足设计要求外,应每年由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进行检验、校正,并出具合格证。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

由于监测仪器设备的工作环境大多在室外甚至地下,而且埋设好的元件不能置换,因此,选用时还应考虑其可靠性、坚固性、经济性以及测量原理和方法、精度和量程等方面的因素。

4 监测方法

施工前,应对周围建筑物和有关设施的现状、裂缝开展情况等进行调查,并作详细记录;也可拍照、摄像作为施工前的档案资料。对于同一工程,监测工作应固定观测人员和仪器,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施测。

基准点应在施工前埋设,经观测确定其已稳定时方可投入使用;基准点一般不少于2个,并设在施工影响范围外,监测期间应定期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为了能有效确保其在整个施工期间都能够正常使用,在整个施工期内都应该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在施工之前,应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初始观测。而在开挖期间则每天一般观测一次,在观测值相对稳定后则可适当降低观测频率。而当出现报警指标、观测值变化速率加快或者出现危险事故征兆时,则应增加观测次数。在布置观测点时,要充分考虑深埋测点,其不能影响结构的正常受力的同时也不能削弱结构的变形刚度和强度,通常情况下为了便于监测工作开始测量元件已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时,深埋测点的埋设的提前量一般不少于30d。

5 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观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一般埋设于支护结构圈梁顶部,支撑顶部宜适当选择布点,观测点精度为2mm。在监测过程中,测点的布置和观测间隔需要遵循一些原则,通常原则如下:

5.1 一般当间隔达到10~15m时则可布设一个监测点;而在距周围建筑物较近处、基坑转折处等重要位置都应该适当加密布点。

5.2 在基坑开挖之初,只需每隔2~3d监测一次,然而随着开挖过程的不断加深,应适当增加观测次数,最好为1d一次观测,在发生较大位移时,则需要每天1~2次的观测。考虑到基坑开挖时,施工现场狭窄,测点常被阻挡等实际情况,在有条件的场地,可以采用视准线法比较方便。

6 支护结构倾斜监测

在监测支护结构倾斜时,通常采用测斜仪进行监测。由于支护结构受力特点、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在关键地方钻孔布设测斜管,并采用高精度测斜仪进行监测。根据支护结构在各开挖施工阶段倾斜变化情况,应该及时提供支护结构沿深度方向水平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测量精度为1mm。

设置在支护结构的测斜点间距一般为20~30m,每边不宜少于2个。测斜管埋置深度一般是基坑的开挖深度的2倍,当埋设在支护墙内时,则应该同支护墙深度相同,当埋设在土内时,宜大于支护墙埋深5~10m。埋入的测斜管应保持竖直,并使一对定向槽垂直于基坑边。在测斜管放置于支护结构后,一般用中细砂回填支护结构与孔壁之问的孔隙,最好用膨胀土、水泥、水按1:1:6.25的比例混合回填。目前。工程中使用最多的是滑移式测斜仪,其一般测点间距是探头本身的长度相同,因而通常认为沿整个测斜孔量测结果是连续的,或者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及时在支护结构侧面布设测点并采用光学经纬仪观测支护结构倾斜。

;
阅读全文

与基坑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样的方法能瘦下来 浏览:427
虫牙打洞治疗方法 浏览:875
糖尿病检测方法题 浏览:528
2012年汾酒鉴定方法及技巧 浏览:119
如何自己制作竹子的方法 浏览:854
面部混合痣的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361
中种发酵方法和技巧 浏览:407
中学生物教学方法ppt 浏览:985
怎么设置qq铃声设置方法 浏览:64
如何用最快的方法打气球 浏览:827
绿建三星计算方法 浏览:601
正确汽车打蜡方法图解 浏览:20
周长有哪些混合运算方法 浏览:383
毛细管方法检测HbA1c优点 浏览:665
清洗冰箱方法和步骤 浏览:595
如何制作直播的方法 浏览:983
腰间盘锻炼的方法 浏览:1006
缓解疲劳的方法都有哪些 浏览:856
民间投篮训练方法 浏览:963
哪些方法可以捕捉文案创作灵感 浏览: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