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训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孩子感觉功能发展不良的感官,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科学训练,给本体觉、前庭觉、触觉、听觉、视觉等带来丰富的感觉刺激,强化孩子的语言、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控制、肢体协调等方面的能力,下面将具体训练方法分为五个方面。
一、本体觉感统训练方法
本体感训练可侧重进行手指小肌肉的精细运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球类运动等,具体方法如下:
1、精细运动: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可自行设计抓、捏、扔等游戏,如捏橡皮泥、投球、摆积木等,锻炼控制手部力量;
2、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自己进行洗脸、吃饭、穿衣、系鞋带等;
3、球类运动:较小的孩子可以在家拍皮球,大一些的孩子建议选择羽毛球、篮球等肢体活动较大的运动。
二、前庭觉感统训练方法
前庭主要掌握人的平衡感和信息处理能力,前庭感统训练需要通过前后、上下、旋转等有规律和无规律的丰富刺激,促进前庭系统的正常发育,可以借助孩子比较感兴趣的游戏和活动方式,例如玩旋转木马、跳蹦床、骑儿童脚踏车、滑滑梯、玩沙坑、荡秋千等活动,孩子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也会更高,在玩乐的同时得到能力提升。
三、触觉感统训练方法
触觉感统训练以强化皮肤、大小肌肉关节神经感应、调节大脑感觉神经的灵敏度为训练目标,增加对皮肤感受的刺激,如温度、重量、痛觉、痒觉等,同时锻炼各部位肌肉的活动能力,通过挤压、拉伸、碰撞等方式对关节进行训练。对于刚出生的婴儿来说,按摩和抚摸是促进宝宝触觉发育最主要的方法,如果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做到足够抚触,能够有效预防触觉失调。
四、听觉感统训练方法
听觉感统训练一般不只是单纯的对听力进行训练,大多情况下,孩子的听、说、读、写是相互促进的,通过训练听觉辨别力、听觉记忆力、听觉排序力、听觉理解力等方面开始进行。
1、听觉辨别力:通过训练听到声音的高低、大小、不同的音色,来增强听觉的辨别能力,分辨声音的方向;
2、听觉记忆力: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内容,让其进行仿说,如听完立刻复述;
3、听觉排序力:训练孩子对事情的排序能力,如用先、后、才等表述说出通顺的一句话;
4、听觉理解力:通过改变声音的大小、发出声音的方位和距离,让孩子判断声源的远近和变化。
五、视觉感统训练方法
视觉感统训练方法主要训练孩子准确接收视觉信息,并由大脑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训练方式主要分为视觉精度训练、辨别力训练、视觉记忆力训练、视觉整合训练等方式。
1、视觉精度训练:训练其主动、准确的分辨事物的能力,例如在相似的两张图片中寻找出不同的地方;
2、视觉辨别力训练:例如区别同一系列图片中,找出与其他不同类型的一个;
3、视觉记忆力训练:包括符号训练、数字与字母之间的记忆训练;
4、视觉整合训练:需要孩子对整体的物体进行观察、整合,常见的训练方式如拼图。
② 怎样才能改善有感统失调的孩子
触觉感统失调训练方法:1岁左右的孩子可以通过轻柔按摩脸部、手臂、脚部、腹背等刺激触感;2-3岁时需要通过各种形状、质地不同的物品,帮助孩子了解物品的特性,比如玩具;4-6岁的孩子需要为学龄期做准备,可以适当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例如自己吃饭、穿衣穿鞋、收纳玩具等。
前庭觉感统失调训练方法:可以通过旋转、平衡、跳跃性、摇晃、姿势反应、位置距离等方式的训练,达到刺激前庭觉的目的,例如骑自行车、荡秋千、蹦床、平衡木、旋转椅、滑梯等,都是比较常见且孩子感兴趣的训练方法。
本体觉感统失调训练方法:本体觉训练主要培养孩子运动企划能力,婴儿期主要训练翻身、爬行、翻滚等,幼儿期训练孩子拍球、滑滑梯等,儿童期可以做一些运动较大的训练,例如跳绳、踢毽子、游泳、打羽毛球等。
听觉感统失调训练方法:经典的听觉训练游戏有:“拍拍手”,家长说数字,孩子按相应数量拍手回应;“辨动物”,先让孩子了解并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再通过听声音分辨是哪种动物的叫声;“悄悄话”,找几个小孩子一起做游戏,按顺序排排坐,家长先告诉第一个小朋友,然后一个传一个,最后可以比较哪个小朋友说的最准确,可以适当给一些奖励和表扬。
视觉感统失调训练方法:可以通过记忆动作来训练,先做出一些量惯性的动作,注意动作之间的连贯性,让孩子重复练习,舞蹈也是训练视觉的一种方式;通过画画来锻炼孩子的视觉,画人、画物甚至给图案上色,都是比较好的方法。
感统训练方法介绍
③ 提升儿童专注的感统训练方法有哪些
一、从游戏入手
猜物:把几种不同形状、轮廓鲜明的东西放在袋子中,让孩子去摸,然后提问孩子:“一共有几样东西?都是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拍掌游戏:双掌互拍,刚开始家长将双手固定放在胸前的位置,让孩子用双手与家长的手互拍,家长再上下左右移动双手的位置,让孩子也要专注地进行拍掌活动。
五、从听、看入手
准备配有磁带或CD的图书,让孩子先听,再看图书,理解其中内容。这种图书以听为主,用图书来加深理解,此方法对孩子将来进入学校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孩子在听、看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知识、提高了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更主要地培养了孩子安静、注意听讲的好习惯。
④ 感统失调如何训练
感统训练方法可采用以下八种方法。
1、推球回去:训练手臂的运动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方法:开始时需要在一手臂的距离内进行推、接球,鼓励宝宝双手接球。推球则用右手从右往左推。接着逐渐地把距离拉大,并鼓励宝宝用双手往外推球,用单手接球。
帮助:开始时需要另外一位成人的身体协助,注意培养宝宝在每一难度的独立操作技能,然后逐渐减少帮助的程度。
2、呵痒痒: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方法:妈妈用手挠宝宝的头颈、胳肢窝、脚底等皮肤触觉敏感处,手的力度一阵轻一阵重,如果宝宝害怕,可以维持时间短一些。
3、小小飞行员:提高宝宝平衡能力。
方法:妈妈躺在地板上,让宝宝呈俯卧姿趴在小腿上,拉着宝宝的双臂,慢慢地伸展开来,顺势抬腿,让宝宝呈飞翔姿势,重复若干次。
4、摆毛巾:提升宝宝注意力集中。
方法:用一块大毛巾把宝宝包在里面,由你和你的伴侣各拉一头,左右或上下拉动毛巾,使宝宝随着毛巾摆动。同时可以让宝宝拿着小球,一边摆动一边向固定目标投球。
5、梳头游戏:锻炼宝宝手指的精细运动和了解自身形象。
方法: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宝宝的头皮,顺势梳头。也可以让宝宝在镜子面前自己动手。
6、篮中寻宝:增进触觉识别能力。
方法:准备一个水果篮,篮子内放各种不同质感、不同重量的玩具,鼓励宝宝从篮中将玩具一一取出,妈妈告诉宝宝玩具的名称,然后再将玩具一一放入篮中,反复2-3次。让宝宝多触摸各种玩具,在触摸不同质地的玩具时不知不觉地增进触觉识别能力。
7、四肢运动:锻炼宝宝身体协调能力。
让宝宝平躺,大人分别抓住宝宝两腿、两手,上下屈伸、开合,左右摇晃各4个节拍。再抓住右脚,向左摇过左脚位置,接着换左脚、右手、左手同样运动。
8、水中游戏:提高宝宝的触觉敏感度。
透过水的浮力及水温,刺激宝宝皮肤的神经,可以促进触觉信息的协调,所以水的游戏是感觉统合活动中用处最大的。可以在水中放玩具,可以让宝宝边在水中玩,边用柔软的刷子刷身体。这个游戏,只要注意环境及水的温度就行,可借助给宝宝洗澡时进行。
⑤ 感统失调的孩子怎么训练治疗有哪些办法
名师感统训练课程(0-12岁)网络网盘资源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UpWOId255XVLWW7fWSxXSg
这里有免费的名师感统训练课程希望能帮助到您和您的宝宝。
感觉统合训练(SensoryIntegration,简称SI)是指脑对个体从视、听、触、嗅、前庭等不同。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联系和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是个体进行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⑥ 儿童感统训练要怎么做
链接:
名师感统训练课程(0-12岁)
这里有免费的名师感统训练课程希望能帮助到您
感觉统合训练(SensoryIntegration,简称SI)是指脑对个体从视、听、触、嗅、前庭等不同。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联系和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是个体进行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⑦ 感统失调的孩子怎么训练治疗
感统失调感统失调的全称是感觉统合失调,也就是说,宝宝大脑在发育的过程中会有一个很小的障碍,属于大脑功能失调,也有可能是学习能力不佳。感统失调的宝宝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宝宝的大脑和身体部位在协调上出现障碍,使很多优秀的方面无法发挥。
一般儿童在12岁以前,通过感统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了12岁就已经定型,不能改变,所以3-6岁的宝宝可以在感统训练下矫正。所以,有些宝宝从小就很聪明,长大后就很普通了。
由于感统失调可通过药物配合感统训练来纠正,感觉统合失调包括触觉敏感、前庭失调、本体感失调、固有平衡失调、左右脑平衡失调等,感统失调可通过药物配合感统训练来矫正。
对儿童感统失调后如何处理,宝宝感统失调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1.使儿童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走出孤单与无聊,从广泛的外部接触中强化各种感觉统合的能力。
2.对所有儿童能够做好或经学习都能做好的事由儿童自己做,家长不代替或干预,以提高感觉统合、劳动兴趣和综合心理素质。
3.使儿童能够经常参与包括身体活动在内的各种活动,以提高感觉综合能力,如平衡,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
4.玩游戏治疗,如走独木桥、跳沙坑、躲猫猫、丢手绢、赛跑等对提高感觉统合能力有很大的益处。
5.重度感觉统合失调要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如:特殊训练、行为强化和脑力活动,直至失调感统合功能矫正。
感统失调,实际上就是一种轻微的脑功能障碍,是孩子的感觉系统,包括视觉、触觉、听觉、本体感觉以及动作的协调能力等方面出现了问题。孩子大多注意力难集中,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动作的准确性差,无法正确的执行指令,学习生活杂乱无章。治疗方法主要是进行感觉统合功能的训练。包括触觉训练、前庭平衡功能的训练、本体感觉的训练等等。比如大运动方面可以采用跳绳、踢毽子、跳房子、打球、游泳,精细动作的训练方面,可以让孩子穿珠子、夹豆子、折纸做模型等。爬行、翻滚、平衡木,玩球池、蹦蹦床、荡秋千,对孩子的前庭功能恢复效果最好。家长只要细心地观察孩子,找准孩子的感统薄弱环节,选择相应的游戏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就一定能达到恢复孩子正常功能的目的。
⑧ 婴幼儿感统训练的方法
01.刷子脱敏
训练目的:加强皮肤的接触刺激,减少触觉防御。
玩法:家长用刷子先刷孩子的手背、手指等触觉防御性较少的部位,然后渐渐过渡到刷孩子的手心,再刷脚的部位,先刷脚趾、脚跟、然后渐渐过度到刷脚的中心部位。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复地尝试,直至孩子习惯这种触觉刺激。
02.神奇的口袋
训练目的:使用触摸觉和视觉进行判断,刺激右脑发展。
玩法:找一个漂亮的口袋,放进3-5样玩具或水果等,让宝宝摸一摸,问他摸到了什么,请他拿出来,看看对不对。
大一点的孩子家长提供指令要拿什么东西,让孩子按指令找出来。再大的话,可以尝试否定指令,如:"请你把不能喝的东西拿出来"、"请你把不是蓝色的东西拿出来"等等加大难度。
03.贴五官
训练目的:提升触觉敏感度、手眼的协调能力,增进辨识力。
玩法:准备一张硬纸板,纸板上面有人的头形,可加上“头发”之类,使头形更为生动,制作好可贴的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先让孩子认识一下自己的五官,要求能说出自己五官的名称,然后拿出准备好的五官图片让孩子辨认。家长可先示范贴,也可有意识地把五官位置贴错,让孩子分辨正确与否,同时请孩子把错的纠正过来。然后让孩子自己操作,爸爸妈妈加以指导。
04.转椅游戏
训练目的:调节中心与平衡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转椅内,家长在一旁旋转椅子,速度逐渐加快。
难度设置:A开始时为避免孩子紧张,可让其双手抓住椅子的扶手;B孩子习惯后要求其两手自然放在腿上靠身体控制重心,并闭上眼睛。如果孩子不配合,可用布带将其双眼蒙住。
05.灌篮高手
训练目的:刺激前庭系统,培养孩子专注力,训练大肌肉张力和动作企划能力。
玩法:爸爸妈妈将双手抬起围成圆圈,让孩子将皮球投进父母双手围成的篮球筐,篮筐要比孩子的身高高一些。可以先让孩子离近一点,后面再慢慢的拉宽距离。
06.猜猜看
训练目的:增进听觉理解力和听觉记忆力。玩法:将不同材质的物品(绿豆、石子、纽扣等)装入不同的瓶子,把口封紧。让宝宝把眼睛闭上,摇动瓶子让孩子区辨各种不同声音,让宝宝猜一猜晃动的发出声音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07.听指令做动作
训练目标:提升听觉注意力和听觉辨别能力,提高听觉和动知觉统合的统合能力,提升学习能力。
玩法:1-3岁的宝宝可以做一步或二步指令,两步指令如:举手弯腰,3-6岁的孩子可以听指令做相反动作,如一部指令:摸左耳朵,孩子动作要摸右耳朵,如二步指令:用右手捂住左眼,孩子的动作是用左手捂住右眼。
08.篮球座椅
训练目标:提高孩子平衡能力,训练注意力和耐力。
玩法:2岁以上孩子可以把篮球当座椅,例如坐在上面保持平衡听故事,4-6岁孩子可以延伸到坐在篮球上欣赏音乐、头顶书保持平衡。注意:避免摔倒,双腿与双脚要求并拢。
9.袋鼠跳
训练目标:提升平衡感、增进亲子情感。
玩法:家里不用的大口袋,孩子在袋子里站直,双手抓住袋口的两边,做原地起跳和向前袋鼠跳。家长可以备一个更大的口袋,跟孩子一起亲子袋鼠跳。
10.小飞机
训练目的:刺激前庭平衡能力发展。
玩法:家长平躺在床/地板上,两手掐住宝宝的腋窝下,让宝宝慢慢“起飞”,向前飞,向后飞。飞到左边再飞到右边,让宝宝体验舒适的飞翔感觉。可以在宝宝身体硬朗一些玩这个游戏。
11.拔萝卜
训练目的:用身体运动感受节奏。
玩法:孩子躺在床上当萝卜,家长拎起宝宝双脚脚踝往斜上方边拔边有节奏地唱“拔萝卜,拔萝卜,嘿呦嘿呦,拔萝卜!嘿呦嘿呦,拔萝卜!”随着节奏反复弯曲和伸直孩子膝盖,最后“拔出来啰!”然后拉直孩子的腿。搓搓小脚丫,“萝卜洗干净啦,妈妈要来吃萝卜喽”,再不配合的熊孩子都会喜欢这个游戏。
12.毛巾船摇啊摇
训练目的:调整前庭平衡机能,提升本体感。
玩法:找一条长毛巾/毛毯/床单,让孩子趴卧/仰卧在毛巾上,爸爸妈妈抓紧床单4个角,将其前后左右上下晃动。嘴里念"毛巾船摇啊摇,毛巾船晃啊晃,毛巾船摇摇晃晃越过大海浪,左边摇,右边晃,前面冲,后面拽,上去越过大海浪,下来碰碰小礁石。"
13.走直线和曲线
训练目的:刺激前庭系统、促进平衡能力发展。
玩法:在地上划一条直线,让孩子伸平胳膊保持身体平衡,踩着直线行走。熟练后,可改成曲线或头顶东西,增加游戏难度和趣味性。
14.投球
训练目的:加强动作控制、空间距离判断能力,提升手眼协调,视觉追踪能力。
玩法:把家里的废报纸揉成球(最好当着孩子面或是让孩子一起帮忙哦),放个脸盆或是纸篓在不远处,示范孩子“投球”,这个游戏可以玩到很大,等孩子大一些适当调整球的大小和筐子的远近。报纸球还可以滚啊、踢啊、丢啊,捡啊,爸妈们可自行开脑洞。
15.你来跟我一起做
训练目的:训练空间方位知觉。
训练要求:家长和孩子并排站在大镜子前面,家长做一个动作,让孩子模仿。动作以点头,双手在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拍手,左右前后移动身体以及转身等动作为主。
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的动作要做得慢些并多次重复动作;B、如果孩子的表达能力强,可让孩子边模仿边说出动作的方位。
16.过关斩将
训练目的:训练孩子的本体觉,提升孩子动作企划能力,大小肌肉动作协调能力。
玩法:把枕头、靠垫、小椅子等安全障碍物放置在客厅空旷的地方,随机摆放顺序。小一点的孩子可让他空手跨越障碍物,然后加大难度让孩子手拿物品或头顶物品跨越障碍物。
17.百变纸箱
训练目标 :狭窄的空间可增强孩子的好奇心,提高宝宝对空间知觉和方向感,提升孩子的大运动能力,锻炼前庭觉和提升本体感,空间知觉的发展会让宝宝情绪更加稳定。
玩法1:准备一个比较结实的纸板箱,逗引宝宝爬进纸箱里,“这是宝宝的家”,让他坐一坐,扶着站一站;
玩法2:当宝宝把玩具装进大纸盒里时,你可教宝宝推动大纸盒,“嘀嘀嘀,大卡车开来了,送货来啦!”
玩法3:大纸箱去掉盖和底(这里需要超大号的纸箱哦) ,像山洞一样,0-3岁的宝宝可以钻隧道,2-6岁的孩子可以和家长同方向并列跪趴在纸箱里面,两人脸对着纸箱内壁同时向前爬行,就像大车轮在转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