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花样游泳训练,你知道什么训练技巧
花样游泳运动员的适当训练和力量训练是预防同步损伤的两种最佳方法。花样游泳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必须是提高表现和肌肉功能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去健身房和举重是不够的,也不建议这样做。此外,连续跑数英里对性能几乎没有影响。
最好为花样游泳运动员进出泳池制定具体的力量训练计划,以获得最佳效果。花样游泳运动员的训练是每天的要求,但并非每一天都是力量训练日。他们必须将训练分为泳池训练、速度训练、耐力、力量训练和休息。
1. 深蹲
许多游泳者转向深蹲以获得强壮的膝盖、股四头肌和髋屈肌。做深蹲: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趾向外。伸直你的背部并蹲下。确保你坐回深蹲。永远不要让你的膝盖在脚趾前向外伸出。保持它们对齐,蹲下直到大腿与地板平行,慢慢回到起始位置,做 3 组 10 到 15 次深蹲。
2. 横向弓步
为了使弓步有效,游泳者必须小心不要偷懒。正确的形式对于防止常见的旱地弓步错误至关重要。它还可以帮助您增强腿部和膝盖的力量,而不会引起疼痛,向前并降低臀部,直到您的前腿和后腿都受伤。膝盖、臀部和脚踝都必须对齐,以避免对膝盖施加不必要的压力。做弓步:站直身体挺直,肩膀放松,将前膝置于 90 度角。确保它不接触地面,它必须与脚趾对齐,永远不要向前伸出。将您的体重推过脚踝,推回起始位置。
② 自由泳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是怎么样的
自由泳由于限制性规则少, 以追求速度为基本准则, 对其游泳的姿势等没有过多要求。在自由泳专业训练的实际中, 经过多年的国际国内的发展与提升, 以“爬泳”为基本姿势的自由泳基本形成共识。然而, 通过对自由泳运动员的各种科学指数研究后发现, 自由泳运动员的核心力量在其成绩的发挥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而, 在加强其专项体能与一般体能训练的同时, 也必须加强核心力量的训练, 去提升其基本的稳定性。
③ 几种有效的游泳训练方法
游泳 ,是在水上靠自力漂浮,借自身肢体的运动在水中前进的技能。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有效的 游泳 训练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持续训练 :
游的距离较长,速度适中(太慢就不能本质性的激活有氧代谢系统)。提高人体有氧代谢能力,从而提高耐力。优点在于这种训练方法适用于所有的人。
缺点:对于提高速度没有多大作用,过程单调、枯燥。
任意变速训练 :
这种训练法是对持续训练法的一种补充。通过快慢相间的游泳训练,可以增强训练的趣味性。也可以在相间的短时间的快速游中通过酵解过程获得能量,从而提高持续速度。
例如:“梯形训练法”——游一趟快的紧接着一趟慢的,再游两趟快的紧跟两趟慢的,直到四趟快的紧跟四趟满的。该训练法同样适合于任何人。
间歇性训练 :
两次练习之间有一个严格控制休息时间的间歇阶段,并且这个间歇阶段的长短是通过测量运动员的心率来控制的。关键一点是,运动员要在尚未完全恢复体力时便开始下一组练习。在训练中用不同的DIRT(Distance,Interval, Rest and Time)四个因素组合,达到不同效果。
分为两类“慢速间歇性训练”、“快速间歇性训练”。休息时间与练习时间的比例大于1的为“快速间歇性训练”,侧重于持续速度的培养;反之为“慢速间歇性训练”,发展耐力。
优点:对DIRT的调节,使得该训练法适合于每个人;更具趣味性;使运动员承担更大负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目标设定训练 :
又叫做重复训练法。按照规定的时间,多次重复某一距离的方法。间歇时间的控制要使呼吸和心率基本恢复。训练强度高,但重复次数少。
目标设定训练训练强度很大,因此安排要分散,不要积劳成疾。
短冲训练法 :
全力以最高速度训练的方法。于目标设定训练不同点在于短冲训练法的距离更短一些(不超过25米),而且要全力游,练习之间的间歇要更常,呼吸和心率更要恢复到接近安静时的水平。对于提高和改进快速技术是一种好方法。
例如:“梯形训练法”——游一趟快的紧接着一趟慢的,再游两趟快的紧跟两趟慢的,直到四趟快的紧跟四趟满的。该训练法同样适合于任何人。
游泳训练之“水上力量训练法”
游泳水上力量训练法:
游泳运动员通过陆上力量训练,可以使力量很快提高,但把它运用到水上,却往往不是与陆上力量的提高成正比的。这是因为在陆上练习力量动作的肌电图表明,没有一个动作是与水上动作是完全相同的。另外,大量的力量练习往往使运动员感到肌肉僵硬,水感和动作的协调性下降,影响水上训练的进行。更重要的一点是把陆上力量转化到水上,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能否有一种方法,既能提高运动员的力量,又能直接运用到游泳中去呢?这就是水上力量训练。
水上力量训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负重游,采用把器材缚到运动员身上以增加阻力的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力量。另外一种是牵引游,就是利用稍高于比赛的速度进行拖曳,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速率。水上力量训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负重游,采用把器材缚到运动员身上以增加阻力的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力量。另外一种是牵引游,就是利用稍高于比赛的速度进行拖曳,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速率。
负重游:
(1) 划手掌:划手掌的大小要根据运动员本人力量的大小来选用,过大容易引起技术变形及肩部损伤。利用划手掌进行练习除了可以发展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还可以利用它改进水下划水技术。使用划手掌进行练习时,只要没有划上水,阻力减小,运动员马上会感觉到。当摘掉划手掌继续进行练习时,由于阻力突然减小,运动员会有一种手变轻及划空的感觉。因此,使用划手掌练习不宜过多,尤其是水感差的运动员,更应该慎用。在赛前也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划手掌进行练习,这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人习惯来决定。为了避免划手掌练习的这一缺点,也可在划手掌的手掌附着部位钻一些孔洞,来保持手掌的对水感觉。
(2) 阻力裤:运动员在游泳衣裤外再穿上带有若干个口袋的短裤,加大运动员游进时的阻力,以提高力量。有的女运动员穿两件游泳衣进行训练,对提高力量也有帮助。有时在赛前的准备活动时运动员也穿两件游泳衣裤去做,比赛时改穿一件,会有一种身体变轻,游起来有劲的心理优势。另外采用阻力打水板、划手的阻力板、橡皮脚圈等等,都可以起到加大阻力提高运动员力量的效果。
(3)负重打腿游:采用穿鞋或戴脚蹼进行快速打水训练,可以提高腿部的肌肉力量,发展心肺功能及动作速率。
牵引游:
(1)橡皮抟力牵引游:将橡皮拉力的一端固定在腰上,另一端系在池边,长度约15米左右。当运动员游到一定程度时,橡皮拉力不能再被拉长,持续一定的时间,即可达到提高运动员力量的目的。
这种牵引游一般安排在课的结束部分,橡拉力的长度和持续时间要根据场地、器材及运动员本身的力量水平来定。橡皮拉力牵引游的不足之处就是越向前游时拉得越紧,当运动员力量不足时,就会破坏技术动作。因此,教练员对橡皮筋的牵拉长度及持续时间都要有明确的规定。
(2) 马达牵引游:这是近年来开始使用的一种提高运动员爆发力和动作速率的一种方法。办法是将绳子的一端系在运动员的腰上,另一端系在对边池岸的马达或教练员手中,以稍高于运动员最好成绩的速度进行拖曳,运动员在绳子的牵引下奋力游泳。也可以用以下的方法进行练习。每两人一组,一人系绳站在水下,一人握绳站在岸上,当运动员拖绳游到对岸转身后,岸上的运动员就用力拖曳,牵引水中的运动员游进。
④ 蛙泳技术的训练方法
蛙泳技术的训练方法
蛙泳技术的训练方法,在炎热的夏天里,很多人都喜欢去游泳,蛙泳是很多人学的一项游泳运动,下面请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关于 蛙泳技术的训练方法的相关内容吧!
难吗
蛙泳的掌握是属于易学难精的。的方法很简单,但是在游动的过程中阻力是很大的,那么想要游的快就比较难了,所以别人常说的蛙泳难学其实就是难学精。
蛙泳有很多技术动作要学,腿的蹬夹动作,划水伸臂挺髋,蛙泳的这些连贯动作都不好掌握。
其实学游泳的朋友一方面要看天赋,有人一入水便能自如地游了,有人怎么学都学不会,而且还产生了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得看自己的努力程度,一般是先学游的姿势,后学换气。
蛙泳训练方法
一、身体姿势练习
1、滑行
练习目的:掌握开始和结束时的.身体姿势。
练习方法:做滑行的动作,让整个身体俯卧于水面上,之后通过两手臂进行前伸的动作,记住,在学习过程中要尽量保持身体姿势的水平。
2、身体位置练习
练习目的:在蹬腿的推进力阶段保持身体的流线型。
练习方法:两臂前伸,蹬腿,保持流线型身体姿态;在蹬腿的推进力阶段低头。
3、抬头流线型练习
练习目的:提高在呼吸阶段时身体保持流线型的能力,提高蹬腿的爆发力。
练习方法:两臂做前伸的姿势,并且两手交叉握住,开始蹬腿,过程中要保持身体的流线型姿态。注意在蹬腿时的头部动作,即1/2低头、1/2抬头。
二、蛙泳腿练习
1、垂直蛙泳腿
练习目的:加强膝关节部位的肌肉力量。
练习方法:直立水中,两臂位于体侧,两腿用蛙泳腿交替做踩水动作。
2、反蛙泳腿
练习目的:掌握正确的膝部姿势。
练习方法:仰卧在水面,两臂位于体侧或前伸夹紧,两腿做反蛙泳腿动作。
3、扶板蛙泳腿
练习目的:掌握正确的蛙泳蹬腿动作和节奏。
练习方法:俯卧,两手抓住住扶板的上沿,蹬蛙泳腿;收腿时膝关节应在臀部的投影之内,脚后跟应快速的上抬收紧并更快速地蹬出;感觉蹬出的距离越长越好,要感觉水面在足背下面;蹬腿结束时,应将两脚并拢。
4、水下流线型
练习目的:检验蹬腿效果,掌握呼吸控制。
练习方法:保持流线型姿势,在水下身体成俯卧姿势,做蛙泳腿;如果运动员蹬腿时过于朝下,则在蹬腿结束时会浮出水面。这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检测的练习。
乒乓球作为我们的国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运动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乒乓球技术的掌握是需要大家长期训练才可以的,那么乒乓球技巧都怎样练习呢?打乒乓球的好处及正手进攻技术又有哪些呢?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正手进攻技术是选手们常用的一种乒乓球技术,它考验了选手的灵敏度、步伐的变化、以及击球的力度。下面就来具体讲解。
1、开始姿势:
两臂保持一定的紧张自然向前伸直,与水面平行,身体成一直线。
2、抓水:
手臂先前伸,肩关节略内旋,两手掌心略转向斜下方,稍勾手腕,两手分开向斜下
方压水。
3、划水:
两臂分成40-45度角,手腕开始弯曲,这时两臂两手逐渐积极地做向侧、下、后方屈 臂划水。 在划水中,前臂和上臂屈的角度,是不断变化的,一般优秀运动员划水主要阶段时关节都屈成接近90度角。因为这个角度能发挥最大的力量,同时能很好地利用胸背部的大肌肉群。一般水平较低的运动员肘关节的角度较大划臂时,手臂划至两臂夹角约成120度角时,即应连续过渡到向里做收手动作,划水和收手时,手走的路线不应到肩的下后方,应在肩前下方。为了充分利用一切前进力量来提高速度,在进入划水部位时,运动员应以较大的力量做划水动作,以获得前进的最 大速度。因此,运动员在划水时,身体位置上升较高,这是合理现象。
4、收手:
收手是划水阶段的继续,收手过程也能产生较大的前进作用力和上升力。将手臂做向里、向上收到头前下方, 这时臂与肘几乎同时做动作,收手时不应降低划水速度,而是以更快速度来积极完成。收手时,不应强调两肘向里夹的动作,这会削弱划水力量。同时也应避免划水路线过大。收手动作应有利于做快速向前伸手动作,而又不影响臂腿
动作协调配合。当手收至头前下方时,两手掌心是由向后转向内、向上的姿势,这时大
臂不应超过两肩延长线为宜 在整个收手动作过程中,手的动作应积极的、快速的、圆
滑的来完成,收手结束时,肘关节低于手,大小臂成锐角。
5、伸臂:
从动作中可以看出,伸臂动作 是由伸直肘关节,肩关节来完成的。掌心由朝上逐渐
转向下 力,同时向前伸出。 快速伸臂动作是现代蛙泳技术的特点之一,它紧密配合 腿
的动作,因此在伸臂的同时,肩要向前。不少运动员头也 几乎同时向前有"压"的动作,
但必须注意向前伸臂动作中 不能有停顿现象。
总之,整个臂部动作的移动路线,无论是俯视或仰视都 是椭圆。
⑤ 游泳训练时,如何快速提高训练成果
每组30步,重复3次;休息10秒钟,在水中快速奔跑,但尽量抬高膝盖。在水中跑步就像在陆地上原地跑步一样,但在水中原地跑步也要对抗阻力,所以这个动作会消耗更多的卡路里。
改进技术需要反馈。最好的反馈之一是查看你的游泳视频,看看你的动作,这比别人向你描述的更直接。试着让其他人录制他们自己的游泳视频,提高他们的技能。游泳比大多数其他运动消耗更多的卡路里。仅仅呆在水里就能燃烧卡路里。然而,一些游泳运动员认为他们可以吃垃圾食品,因为游泳会燃烧这些卡路里。然而,食物的质量会影响你在游泳池中的表现。
⑥ 花样游泳运动员功能性体能训练是怎么样的
花样游泳运动将花样游泳运动员的体能、技能进行了有效的整合, 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3min左右的花样游泳自选动作训练过程中, 花样游泳运动员需要进行多种动作姿态造型的展现, 而基于花样游泳运动环境的特殊性, 对花样游泳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有氧及无氧耐力、力量素质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⑦ 游泳训练的基本方法
游泳 姿势一般分为自由泳、蛙泳、蝶泳和仰泳。自由泳速度最快,蛙泳姿势比较优美,蝶泳爆发力最强,仰泳最省体力。下面是我整理的 游泳 训练的基本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游泳训练方法,以手段的组织形式划分,可以分为持续训练、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和短冲训练法等等。如以能量代谢来划分又可以分为有氧训练方法和无氧训练方法等,由完成形式来判别又有缺氧训练法,以环境来区分又有高原训练法。这些训练方法是随着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提高,以及人们对训练原理和生理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化而产生和发展的。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训练的目的性越强,越需要我们对训练方法进行更加准确分类才能更科学合理地确定训练负荷。
一、游泳训练方法的组成因素及其在游泳训练中的特点
(一)练习的距离
(二)重复次数
(三)练习的强度
(四)间歇时间
(五)完成练习的方式
(六)间歇的形式
二、游泳训练的基本方法
游泳训练方法要求练习手段必须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形式进行组合,如首先根据训练目的选择距离、重复次数和强度,然后再确定用什么方式—打腿、划手或配合来完成。在保证强度完成的前提下,最后再决定用什么方式促进机体的恢复以尽快地进人下一个练习,这就是练习手段的组合方式。当练习手段的形式确定后,还有一些细节的变化也会对练习的性质起到影响,例如是连续练习还是分组练习,是采用等速练习、加速练习还是变速练习等等,这些都是决定训练方法组织结构的重要因素。
一)持续训练法
持续训练法是指不间断地连续进行训练的方法,它往往采用超过比赛距离(长距离或超长距离)、低于比赛速度,用匀速或变速来进行练习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提高心脏功能和发展有氧耐力。
持续练习的时间较长,也就是一次连续练习的量比较大。由于强度不大,对机体刺激所产生的影响比较缓和,所以持续训练法的训练效果出现得较缓慢,但是比较稳定。
1.持续训练法的构成因素
(1)距离:1500~3000米,甚至更长的距离。
(2)强度:中低强度,血乳酸2~4mmo1/L之间,心率130~150次/分,优秀运动员可达170次/分。
(3)方式:可采用匀速或变速的方式完成,可选择爬泳或混合泳超长距离,较少采用其他泳式。
2.持续训练法的运用
(1)持续训练法在全年各训练周期中都可以使用,只是所占比例不同。
(2)采用无氧阂强度来完成持续训练可有效地发展有氧耐力,如果强度过低,则事倍功半。
(3)由于采用距离较长,动作频率较慢,为了消除中枢神经系统长时间接受单一刺激的不良影响,可在持续训练结束后安排适当的短冲练习。
(4)在长游中注意抓好技术,避免坏的技术定型。
(二)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在某一组某一距离的反复游时,在两次练习之间有一个控制时间的间歇阶段,间歇时间要以使运动员的心率部分地不是完全地恢复到正常状态。
间歇训练是提高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的较好手段。在间歇训练中,运动员往往带着因训练而引起的、未完全消除的疲劳和氧债坚持训练,因而能有效地提高心脏机能和组织的氧利用率,对无氧能力也有良好的影响。在间歇时,心率虽有所下降,但呼吸、循环系统和收缩压仍能维持较高水平,只是肌肉得到短暂休息。
间歇训练一般多采用主项距离和短于主项距离。由于间歇训练是将大于主项几倍或几十倍的距离分做若干段进行,段落短,可以提高强度,因此在相同时间内,它比持续训练法能完成更大负荷量,可以提高运动员承担负荷量的能力。
1.间歇训练法的构成因素
(1)距离:主项距离或短于主项距离。
(2)重复次数或组数:较多,也可把较多的次数平均分为若干组。;
(3)强度:比赛成绩的75%~95%,血乳酸3~12mmo1/L,心率130~180次以上/分。
(4)间歇时间:10~45秒,练习休息比1:1~1:20
(5)间歇时间的休息方式:组内静止休息,组之间放松游。
(6)完成方式:任何方式。
2.间歇训练法的运用
(1)慢速间歇。主要用于发展有氧能力,强度在75%~85%或无氧阂强度,间歇时间10~20秒。
(2)快速间歇。主要是有氧和无氧混合的训练,发展专项耐力和力量耐力,对心脏和骨骼肌也都有益,强度85%~90%a,间歇时间20~45秒,或练习休息比1:1。
(3)改变间歇时间。距离不变,保持训练强度,逐渐缩短间歇时间,或提高强度,延长间歇时间。
(4)变换距离。间歇训练的距离不固定,可以由短到长或由长到短进行组合, (5)变换距离和间歇。距离不固定,间歇时间也不固定,随着距离的变化,间歇时间也相应变化,完成强度也随之变化。
(6)快慢交替游。距离固定,间歇时间固定,完成强度快慢交替。强度低时可计时也可不计时,主要目的是恢复。
(7)包干游。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距离和间歇,间歇时间随完成成绩变化。完成强度高可以多休息,完成强度低则少休息。这种方法便于集体训练中运动员水平不一时使用,它便于发挥运动员的潜力;如果有了池边大钟,运动员也可以自己完成练习。
(8)负分段游。距离固定,间歇时间固定,逐步提高完成强度。
3.注意事项
(1)变动间歇训练法中的某一因素,都会使训练手段的性质发生变化。它既可以调节成为主要发展无氧供能系统(高能磷化物系统和乳酸系统),又可以调节成为主要发展有氧系统,还可以使三个系统得到均等的发展。
(2)间歇训练的距离。多数研究者认为跑200-600米(大约为游泳50150米)是最好的距离,如果发展耐力,则以8001500米(大约为游泳200400米)为好。
(3)间歇训练的重复次数。日本学者丰冈的研究表明,从200米跑x40次的实验结果看,间歇时的摄氧量和每搏摄氧量下降是从第30次开始的,也就是说重复次数最多不超过30次。
(4)间歇时间。逐渐延长或缩短间歇,但以心率恢复不低于130次/分为宜。由于严格控制间歇,运动员在体力和呼吸尚未恢复的情况下继续训练,所以身体的反应较大,但也比较容易适应。
(5)间歇训练对提高心脏功能具有见效快的特点,但它的提高是不稳定。 (6)间歇训练后糖元耗尽程度比持续训练大,大负荷后48小时才能恢复(持续训练后24小时即可恢复正常),不会造成糖元不足。因此,发展有氧耐力,必须把间歇训练法和持续训练法结合起来使用。
(7)使用间歇训练法加大负荷时,密度应由小到大,数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应先增加数量,再加大密度,然后再提高强度,循序渐进地进行。
(三)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指按规定的时间,多次重复某一距离的方法,间歇时间的控制应使呼吸和心率基本恢复。它的目的是发展速度、速度耐力、肌肉力量,还可以培养比赛速率,学习分配体力,感受比赛技术,增加 经验 。
重复训练是以强度为中’合的训练方法,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的转换、大脑皮层与肌肉的协调能力要求较高。运用重复训练法可以提高无氧酵解的供能能力和对乳酸的缓冲能力、耐受乳酸的能力,使无氧能力得到提高。如果采用50米以下的距离进行重复训练,则主要是发展肌肉力量和速度;采用较长距离的重复游(75400米),主要是发展速度耐力。
⑧ 自由泳技术训练手段与方法分别是什么
解决水中阻力问题永远都是第一位,增加阻力才能获得有效的推动力,平常加强身体柔韧性练习,加强身体的力量练习。
⑨ 游泳需要怎么训练
游泳的五种训练方法
1.持续训练:氧化作用,耐力
2.任意变速训练:氧化作用和一部分酵解过程,耐力、持续速度
3.间歇性训练:氧化作用和酵解过程,耐力、持续速度
4.目标设定训练:酵解过程、磷酸肌酸、一部分氧化作用,持续速度、肌肉力量、耐力
5.短冲训练:磷酸肌酸、酵解过程,爆发速度、肌肉力量
持续训练
游的距离较长,速度适中(太慢就不能本质性的激活有氧代谢系统)。提高人体有氧代谢能力,从而提高耐力。
优点:这种训练方法适用于所有的人。
缺点:对于提高速度没有多大作用,过程单调、枯燥。
任意变速训练
这种训练法是对持续训练法的一种补充。通过快慢相间的游泳训练,可以增强训练的趣味性。也可以在相间的短时间的快速游中通过酵解过程获得能量,从而提高持续速度。
例如:“梯形训练法”——游一趟快的紧接着一趟慢的,再游两趟快的紧跟两趟慢的,直到四趟快的紧跟四趟慢的。该训练法同样适合于任何人。
间歇性训练
两次练习之间有一个严格控制休息时间的间歇阶段,并且这个间歇阶段的长短是通过测量运动员的心率来控制的。关键一点是,运动员要在尚未完全恢复体力时便开始下一组练习。
在训练中用不同的DIRT(Distance距离, Interval间隔, Rest休息 and Time时间)四个因素组合,达到不同效果。
分为两类“慢速间歇性训练”、“快速间歇性训练”。休息时间与练习时间的比例大于1的为“快速间歇性训练”,侧重于持续速度的培养;反之为“慢速间歇性训练”,发展耐力。
优点:对DIRT的调节,使得该训练法适合于每个人;更具趣味性;使运动员承担更大负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目标设定训练
又叫做重复训练法。按照规定的时间,多次重复某一距离的方法。间歇时间的控制要使呼吸和心率基本恢复。训练强度高,但重复次数少。
注意:目标设定训练训练强度很大,因此安排要分散,不要积劳成疾。
短冲训练法
全力以最高速度训练的方法。与目标设定训练不同点在于短冲训练法的距离更短一些(不超过25米),而且要全力游,练习之间的间歇要更长,呼吸和心率更要恢复到接近安静时的水平。对于提高和改进快速技术是一种好方法。
可以用“梯形训练法”——游一趟快的紧接着一趟慢的,再游两趟快的紧跟两趟慢的,直到四趟快的紧跟四趟满的。该训练法同样适合于任何人。
⑩ 专业的游泳运动员怎么训练
专业的游泳运动员怎么训练:
柔韧性是除了力量、耐力之外的三大身体素质之一,柔韧性训练不仅应局限在在泳前和泳后,也应贯穿于每天。柔韧牵拉练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关节的活动幅度,从而延长划水路线,减少移臂或打腿时身体的摆动,减少肌肉内的阻力,降低能量消耗,提高游速。
1、流线型伸展牵拉
这是常见的一种伸展肩、背和上肢的牵拉方法,可帮助运动员在游进中形成良好的流线型姿势。
方法是两手重叠,两臂紧夹耳朵,收腹紧臀,脚尖踮起,形成一个“火箭”的形状。每次伸展20秒左右,至少做2组。还可以配合身体向两侧倾斜,伸展体侧的肌肉。也可双人牵拉,一人在身后向前推背部,向后拉腕部,增大牵拉的力度。
2、胸前拉肘
用来牵拉上背部、肩部和上臂。将一臂平放胸前,用另一手向后牵拉其肘部,应感觉到上背部、肩部(三角肌)和上臂(肱三头肌)被拉长。
游泳运动员提高成绩的关键训练环节
3、用来牵拉肱三头肌
将一臂上举在头后侧,用另一手向下拉其肘部。手臂有两种位置,一种是前臂和手向下,使上臂和前臂形成一个锐角;另一种是前臂和手指向一侧,上臂和前臂形成一个直角。
4、俯背压肩
用来伸展肩部和背部的肌肉。双手扶墙或肋木,也可两人搭肩,向下压肩背部。动作缓慢,逐渐加力,压8~10次后,固定在一个位置几秒钟。
5、反臂压肩
用来牵拉肩关节。可用手扶墙或反握肋木,身体向下坠,将肩关节伸展。如果肩灵活性差,开始时两手可分开宽一些,逐渐收窄。
6、单臂扶墙牵拉
用来牵拉胸大肌、三角肌和肱二头肌,手分别放在后上、后和后下方,身体向墙壁方向压。手的位置不同,牵拉的肌肉也不相同。
7、绳过肩
用来牵拉肩关节。用两手抓一根绳子或一条毛巾,开始时两手的距离可以宽一些,两臂向后绕环过肩,再缓缓从后绕回前面。两手的距离应逐渐减小。每次练习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