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庭本体感失调的表现及训练方法
前庭觉失调引起的问题
一、运动问题,包括平衡感不良,运作协调能力不好。
二、空间感的问题,对空间距离知觉不准确,方向感不强。
三、肢体做交叉动作时有困难,左右手交叉活动时,无法有效地控制。
五、视觉统合不足,眼球运动有困难,眼球无法控制视觉移动。
六、专注力问题,坐不住,小动作多,缺乏耐心
七、语言发展迟缓,思维混,缺乏组织性。
八、重力不安全感,不喜欢双脚离地,抗拒奔跑、跳跃、摇晃等感觉,爬高。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前庭觉是否失调呢?最准确的方法是让孩子头前倾30度左右,然后原地快速转30圈,停止之后观察孩子眼睛的震颤,如果停止得极快或极慢,都代表了前庭的失调。
前庭觉训练方法
对于前庭觉失调的孩子最主要的前庭觉的训练方法,主要是六类运动。
旋转运动:旋转抱筒、旋转木马、旋转座椅等
摇晃运动:秋千上的,大龙球上的,床上的,父母把孩子抬起来摇晃
平衡运动:踩平衡板,走平衡木等
跳跃性运动:蹦床、跳球、有弹性的床上跳等
要求一定姿势的运动:踩踏车;三级跳;特别是小孩子的爬行
带来速度感、位置感、距离感变化的运动:滑板车;接、投球的游戏
在训练中要注意的是,这些活动完全是可以组合起来同时进行的。一般来说,前庭觉的训练强度必须根据孩子的现有水平来定,过低可能毫无效果,过高则可能引发不适的反应,如呕吐等。
前庭觉失调训练方法:
1.上抛接小球
➤在抛球的过程中,要求孩子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在胸前抱住球,向上抛的时候球要过头顶,但是双手不要过肩膀。如果是幼儿园的孩子,最好能连续10到15个不掉球,上小学的低年级学生,最好是20个不掉球。
2.拍皮球练习
➤让孩子练习左右手拍皮球,或者是一些定点拍皮球的练习,比如在地上画一个圆圈,让孩子拍的球一定落在圆圈里。
3.小推车练习
➤爸爸妈妈拽住孩子的双脚,孩子的小手当车轱辘,在我们的客厅里来回去走。要求孩子在走的过程中,头要抬高、手要协调、交替着走,爸爸妈妈要扶好孩子的双腿,通过3到5分钟训练孩子的前庭平衡,逐渐来帮助孩子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2. 孩子前庭失调怎么办
《名师感统训练课程(0-12岁)》网络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bYm0cvRbkQVJarKpWFFNxg
感觉统合训练(SensoryIntegration,简称SI)是指脑对个体从视、听、触、嗅、前庭等不同。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联系和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是个体进行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3. 1至3岁前——前庭觉系统感觉刺激的原则性在家训练方案|感统科普
前庭觉系统、触觉系统和本体觉系统并列为三大基础感觉系统。
前庭觉的主要功能 :
更多的关于前庭觉的介绍,请点击下面的链接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幼儿前庭觉不足对身体智能的影响(一)
幼儿前庭觉不足对身体智能的影响(二)
幼儿前庭觉不足对身体智能的影响(三)
在 触觉 和 本体觉 的协助之下,前庭觉功能使我们能够读书、写字,学会开车、打球,自己的衣着打扮可以自己打理妥当,与人交往时,能够行止得宜、受人信赖与欢迎。这些都是因为前庭觉和我们的肌肉张力、肢体平衡、协调、左右脑发育、身体成长等有密切关系。
第二段 一岁至三岁前
由于孩子出生6个月之后,肢体行为能力发展快速,其触觉系统的发展也渐渐与前庭觉系统并联,所以,在6个月之后,如欲发展孩子的触觉,就必须连同前庭觉的训练动作一起做,换句话说,6个月之后要弥补孩子的触觉系统,单靠全身的按摩抚触已经不足。
这也是为什么在触觉系统的训练动作中,有许多动作看起来好像是跟前庭觉发展有关,但其实还是有区别的。
在触觉系统中的训练动作偏向肌肉、骨骼和关节的触觉刺激,而在前庭觉系统中偏向的是平衡、协调和连续性反应。
以下是1岁到3岁的前庭觉系统感觉刺激原则性在家训练方案,大家每天若能引导孩子进行连续性的30分钟重复循环训练,加上触觉的原则性训练,在营养、语言环境和爱的氛围与正确爱的方式能够保证的情况下,孩子3岁前应该不大会有感统失调的现象。
训练方案:
1、手膝爬行10米,反复3次
a.利用玩具散于地面四处,引导孩子爬行将玩具捡回收纳盒。
b.在床边四周地面放置吸引孩子的玩具,引导孩子爬行前往查看。
c.口叼5厘米长的吸管,吸管上悬挂皮筋,亲子比赛爬行运皮筋到指定点。
备注:进行此项活动时,家长须引导孩子发现:爬行时,需要把头抬高,皮筋才不会从吸管上滑落。将皮筋运行到指定点时,指定点的设置可以是矿泉水瓶,供孩子将皮筋套在水瓶上;或其他突出的支架,让孩子将皮筋挂在细小的支架上,让孩子在放置皮筋时,也可以兼练小肌肉的灵活度和视觉聚焦能力。
2、匍匐爬行10米,反复3次
a.将多条橡皮筋绳两端固定在家具离地30~40厘米的高度上,形成许多穿越障碍,用故事情节引导孩子在橡皮筋绳底下匍匐前进。
b.用家具摆设成穿越障碍,用故事情节引导孩子在家具底下匍匐前进。
c.家长做出手膝爬姿势当成可随意移动的“隧道”,设计 游戏 规则引导孩子挑战在家长数完100之前穿越10~20个“隧道”。
备注:感觉统合训练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年龄,设置相应的认知学习成分在 游戏 里面。
3、左右侧滚翻各10米,反复3次
a.亲子互抱,左侧滚10米后,右侧滚10米返回原点。过程中需要求孩子双手环抱家长颈部或腋下。
b、亲子侧滚比赛。侧滚时,要求孩子双手臂往头部伸直。
c.亲子抱球侧滚比赛,同b项动作,但是要求双手抱一颗球,球的大小须是两手合抱才能抓住的大小,不宜靠单手抓就能握住的大小。
备注:如果家中场地长度不足10米,可以把距离缩短,趟数增加。C项可以比赛运球数量,或在折回中点设置精细动作的训练环节,例如:左侧滚到折返点时,需要将积木叠高一块。
4、冲跑,爬高,跳下,反复6次
在家中最长的直线距离终点,用安全的家具摞成三层阶梯式高台,引导孩子从起点冲跑到终点,然后爬到最高处,再爬下,在最低的一级家具(高度约20~40厘米,视孩子状况调整)上双脚并拢,然后往下跳。
家长必须特别留意孩子爬上爬下的安全,视孩子能力状况给予搀扶、稳固家具或铺设软垫。当然,全程能由孩子自己评估安全动作、独立完成,训练效果是最好的,家长只需帮忙稳固家具即可。
5、追泡泡和抓泡泡
a.家长在高处一边移动,一边用安全无毒的泡泡液吹出许多泡泡,引导孩子追逐、抓取泡泡。
b.同上述活动,但引导孩子改为用拇指与食指来捏泡泡。
c.同上述活动,但家长站在固定位置,一次只吹出少量泡泡,引导孩子用口腔吹气的方式,将单个泡泡吹远或吹高。
备注:此项也可以改为孩子吹泡泡,家长一起将漂浮的泡泡吹远、吹高。如此,孩子可以从家长吹动泡泡的行为和现象,观察到风力作用。
6、听声音捉迷藏
a.把能发出声音的玩具或小乐器拿出来摇晃并发出声音,有技巧地吸引孩子追着家长“抢”玩具或乐器,让孩子追跑1分钟以上;
b.引导孩子自己 探索 摇晃玩具或小乐器的方法,过程中提供机会让孩子能记住这玩具或小乐器的声音;
c.家长拿起这个玩具或小乐器,边跑边摇,使玩具或乐器发出声音,然后躲起来,引导孩子根据刚刚所见家长跑的方向去找家长;
d.躲着的家长可以暗中移动,更换位置,并且摇晃玩具或乐器,让宝宝可以根据声音来源找到家长。
备注:平时如果家长有“孩子一哭就投降”的坏习惯,此项活动需要把孩子追抢玩具的时间缩短,给孩子创造愉快、成功的经验,然后再逐渐拉长孩子拿到玩具的时间。
7、两岁以上的孩子增加双脚跳跃,一次15下
a.亲子面对面,手拉手,一边唱儿歌(听儿歌,边听边唱),一边做双脚原地跳,然后再改为双脚转圈跳。
b.在地面上贴小图形,两两一对,例如:形状、颜色、动植物、数字,利用故事情节引导孩子对准指定图案,双脚踩点跳跃。
c.在地面上放置5厘米以下障碍物,例如:绳子、棍棒、纸盒,引导孩子双脚越障跳跃。
备注:孩子还不大会双脚跳跃时,家长可以站在孩子背后,双手扶住孩子腋下,要求孩子重复屈膝、踮脚尖的动作,在踮脚尖时,家长顺势将孩子轻轻扶起;或与孩子面对面,手拉手,要求孩子重复屈膝、踮脚尖的动作,在踮脚尖时,家长顺势将孩子往前拉提上来。
4. 前庭觉感统失调的表现和训练方法
前庭觉失调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七大类的问题:第一,运动问题。包括平衡感不良;运动计划能力差;第二,空间感的问题;对环境的知觉多多少少都有问题。第三,肢体做交叉动作时有困难;左右手交叉活动时,无法有效地控制,第四、身体不协调;很难双手或双脚合并做相同的动作,第五、视觉统合不足,眼球运动有困难,眼球无法控制视觉移动;第六、专注力问题,好动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性格上也可能比较喜欢惹别人、浮躁、脾气差。第七、话多.但是缺乏组织性,喜欢重复别人的话,用词混淆。
对于前庭觉失调的孩子最主要的前庭觉的训练方法,主要是六类运动。前庭觉感统失调的表现和训练方法旋转抱筒、旋转木马、旋转座椅等,摇晃运动:秋千上的,大龙球上的,床上的,父母把孩子抬起来摇晃。平衡运动:踩平衡板,走平衡木等。跳跃性运动:蹦床、跳球、有弹性的床上跳等。要求一定姿势的运动:踩踏车;三级跳;特别是小孩子的爬行。带来速度感、位置感、距离感变化的运动:滑板车;接、投球的游戏。
【拓展资料】
一、前庭( vestible)是指人和脊索动物身体器官内的某些空腔。如鼻前庭、口腔前庭、耳前庭等。耳前庭是内耳中维持平衡的器官。感统失调、晕车等现象很多就是由于前庭神经发育不良造成的。
二、前庭是人体平衡系统的主要末梢感受器官,长在头颅的颞骨岩部内。前庭(三个半规管、球囊、椭圆囊)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内耳又称"迷路"),前庭就在人的内耳中,是内耳器官之一,由三个半规管和球囊、椭圆囊组成。它和耳蜗紧密相连,总称位听器官。前庭器官小且复杂,弯弯曲曲硬管里套着软管,半规管内和球囊、椭圆囊内还充满着叫内淋巴液的液体。前庭器官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特征。
三、内耳的前庭和耳蜗总称位听器官,顾名思义就是感知位置和听觉的,前庭感知人体空间位置,后者负责听觉。前庭的三个半规管感知身体旋转的角加速度,球囊、椭圆囊感知直线加速度。例如坐在行进的车中即使闭上眼睛,不看窗外,也可感知到车的加速、减速或转弯;又如乘坐电梯时那种升、降的感觉,这些都是半规管、耳石器感知的。
四、前庭感受器感知人体在空间的位置及其位置变化,并将这些信息向中枢传递,主要产生两个方面的生理效应:一方面对人体变化了的位置和姿势进行调节,保持人体平衡;另一方面参与调节眼球运动,使人体在体位改变和运动中保持清晰的视觉,故它对保持我们的姿势平衡和清晰的视觉起重要作用。
五、人体平衡系统也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平衡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内耳前庭是人体平衡系统的主要神经末梢感受器官(其次为视觉和本体感受器)。三者只要其中任何一种感受器向中枢传入的冲动与其它两种感受器的传入冲动不协调一致,便产生眩晕。另一方面,因内耳前庭神经系统是维持人体平衡功能的主系统,且与全身其它系统存在广泛联系,其自身疾患或其它系统疾患累及前庭系统均能导致眩晕。故眩晕多由内耳前庭系统不协调引起,约占眩晕病例的70%。
5. 孩子前庭功能失调有什么有效的训练方法
游戏训练方法
1.充分爬行
要训练宝宝爬行,出生后28天内宝宝就具有爬行反射,每天让宝宝俯卧几秒钟,先锻炼颈部肌肉,使他慢慢能抬头,用手抵住他的双脚,宝宝可趁势向前爬,会爬后再充分爬行3个月以上,尽量不使用学步车,可以专门准备一块地毯在地上,让孩子在上面爬,即保证了安全又使孩子有足够大的活动区域,爬行不足的孩子走路容易摔跤,磕磕碰碰。
2.平衡游戏
婴儿期家长要多摇抱,也可以让宝宝多坐摇篮,强化孩子对自身重力感刺激的输入,大一点的孩子要让他们玩荡秋千、走平衡木等游戏。
3.飞机游戏
由家长平躺,向上伸出胳臂,双手顶住孩子的前肩,并弯曲双腿用腿托住孩子的腹部,孩子则颈部抬高,双臂张开,双腿并拢伸直,做飞机的模样,这时可做前后左右的摇动。
摇摆毛巾游戏
用毛巾将孩子包在其中,由父母各拉一端,左右或上下摇动,也可在摆动时指示孩子向固定目标投球。
双侧前庭功能完全丧失的患者运动疗法难以奏效,但对单侧或双侧的部分功能丧失却常可通过运动疗法收到治疗效果,但弱前庭功能障碍合并视或躯体感障碍时,治疗收效也很难。Susan等设计出一套提高前庭适应性和在平衡中诱发视和躯体感觉参与的提高姿势稳定性的练习,其法如下:
I.患者双脚尽可能靠拢,必要时双手或单手扶墙保持平衡,然后左右转头,其后单手或双手不扶墙站立,时间逐渐延长并仍保持平衡,双脚再靠拢些
II.患者步行,必要时他人给予帮助
III.患者练习在行走中转头
Ⅳ.患者应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直视前方目标,逐渐使支持基底变窄,即双脚间距离缩短至1/2足长。在进行这一训练时前臂首先伸展,然后放置体侧,再交叉于胸前,在进行下一个难度训练之前,每一体位至少保持15s。训练时间总共为5—15min
V.患者双脚与肩同宽站立,直视前方目标,逐渐使支持基底变窄,即双脚间距离缩短至1/2足长。在进行这一徐连时,双眼先断续闭拢,然后闭眼时间逐渐延长。与此同时,前臂先伸展,然后放置体侧,再交叉于胸前。在进行下一难度训练之前,每前一体位至少保持15s,训练时间总共为5—15mln
Ⅵ.患者站立于软垫上,可从站立于硬地板开始,逐渐过渡到在薄地毯、薄枕头或沙发垫上站立
Ⅶ.患者在行走中转圈练习,从转大圈开始,逐渐变得愈来愈小,两个方向均应练习。
6. 前庭功能训练的基本方法都有哪些
一、静平衡练习:
姿势:脚尖脚跟并拢,站在硬地板地面,两手下垂
1、睁眼练习,立正站立睁眼,双脚并拢站立,持续1-2分钟。如果维持平衡困难,双脚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可加大双脚间距,直到维持平衡为止,连续3次为一个循环。
2. 闭眼练习,双脚并拢站立,维持1-2分钟,共3次,。如果维持平衡困难,双脚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可加大双脚间距,直到维持平衡为止。
3. 站在海绵垫上进行练习,动作同上,分睁眼和闭眼两个条件。
上述动作每天进行3次,每次3个循环。
练习过程可以在角落里或有家人协助,以免摔倒。
二、前庭眼反射(VOR训练)
1、卧位训练(将示指置于眼前方30厘米-1米处,看清楚)(如果患者不能坐立时用)
(1)、转头训练:左右转头30度,转头时眼睛注视手指或字母,每次1-2分钟,每天3次。如果转头速度慢速不头晕,则加快速度。
(2)、点头训练:抬头或低头运动,上下30度,头部运动时,眼睛注视手指或字母,每次1-2分钟,每天3次。如果点头速度慢速不头晕,则加快速度。
2、坐位训练(将示指置于眼前方30厘米-1米处,或在墙上挂一个写在纸上的“X”(看清楚)
(1)、转头训练:左右转头30度,转头时眼睛注视手指或字母,每次1-2分钟,每天3次。如果转头速度慢速不头晕,则加快速度。
(2)、点头训练:抬头或低头运动,上下30度,头部运动时,眼睛注视手指或字母,每次1-2 分钟,每天3次。如果点头速度慢速不头晕,则加快速度。
(3)、弯腰从地上捡东西。
3、站立位训练
(1)站、立位转头训练、点头训练、捡东西训练同坐位。
(2)、由坐到站训练:睁眼和闭眼时进行坐到站。
4、向前走直线训练
(1)、边向前走,边进行转头训练、点头训练、捡东西训练。
(2)、 边走边跨过障碍物训练。
(3)、 球类训练:用塑料球投掷或转动,配合眼的跟踪来练习。
7. 锻炼前庭的感统训练有哪些
锻炼前庭 网络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
这里有免费的名师感统训练课程希望能帮助到您
感觉统合训练(SensoryIntegration,简称SI)是指脑对个体从视、听、触、嗅、前庭等不同。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联系和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是个体进行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8. 前庭觉失调怎么训练
对于前庭觉失调的孩子最主要的前庭觉的训练方法,主要是六类运动。
前庭觉感统失调的表现和训练方法旋转抱筒、旋转木马、旋转座椅等
摇晃运动:秋千上的,大龙球上的,床上的,父母把孩子抬起来摇晃。
平衡运动:踩平衡板,走平衡木等。
跳跃性运动:蹦床、跳球、有弹性的床上跳等。
要求一定姿势的运动:踩踏车;三级跳;特别是小孩子的爬行。
带来速度感、位置感、距离感变化的运动:滑板车;接、投球的游戏。
在训练中要注意的是,这些活动完全是可以组合起来同时进行的。一般来说,前庭觉的训练强度必须根据孩子的现有水平来定,过低可能毫无效果,过高则可能引发不适的反应,如呕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