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哪六种汉字造字方法各自的意思是什么
1、象形法
象形字当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来表示具体实物,而是用来表示与实物有关的概念。例如:“大”字,原来是像一个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状,手足展开,就表示“大”的意思了。
2、指事法
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这种造字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的符号,即不成图形的符号(成了图形,就是象形字了)。另一类是附合在图形上的符号。
3、会意法
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4、形声法
就是由形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今天我们所用的汉字,80%以上都是形声字。用形声法造字非常方便,与金木水火、鸟兽虫鱼有关的字以及叹词、拟声词,几乎都是形声字。这种造字法,直至今天还可以不断地造出新字来。
5、转注法
过去的说法很多,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为了适应方音分歧和语音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种造字法。如原有一个“老”,表示年纪大的意思,而由于时间和地区的不同。
又有用kǎo这个音表示老的意思,于是又造出了一个与“老”字部首相同、读音相近和意义相同的“考”字。但“考”字的形旁是“?”,声旁是“?”,因此,“考”字就其造字法而言,也是形声字。
6、假借法
就是借用同音字表示新义的一种方法(“假”也是借的意思),如“汝”本是水名,借为第二人称代词。这种假借现象,当初大多是因为没有本子而暂借一个同音字替代,但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久借不还,鹊巢鸠占了,有的字本身的意义,倒是后来另找出路才有着落的。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简介
《说文解字》内容共十五卷,其中前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字头以小篆书写。此书编着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逐字解释字体来源;第十五卷为叙目,记录汉字的产生、发展、功用、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作者创作的目的。
《说文解字》是最早的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
⑵ 请问以下这些字的六书是什么
六书
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先民原始造字法则的全部。然而,在六书出现后(时间最迟是东汉),人们造字时:
* 象形
* 指事
* 形声
* 会意
* 转注
* 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六书的历史
六书一词出于《周礼》:“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然而,《周礼》只记述了“六书”这个名词,却没加以阐释。
中国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许慎的解说,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后世对六书的解说,仍以许义为核心。
六种构造条例解说
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 “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像的部份。
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 “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 “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有部分汉字,会同时兼有会意和形声的特点。例如“功”字,既可视为以“力”和“工”会意,而“工”亦有声旁的特点;“返”字,既可视为以“反”和“辵”(解作行走,变形作“辶”)会意,而“反”亦有声旁的特点。这类字称为会意兼形声字。
转注
属于“用字法”。各说文家解释不同。大致有“形转”“音转”“义转”三说。江声认为所谓“建类一首”是指部首,“考”和“老”同属老部。戴震认为转注就是互训,《说文解字》“考”字下说“老也”,“老”字下说“考也”,“转相为注,互相为训”的例子。
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这些字有着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假借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语,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
有人会把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相混,详见通假字条目之解说。
六书的运用
实际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因为汉字在商朝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有系统,那时还未有关于六书的记载。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当有了“六书”这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这系统为依据。好像“猫”、“轪”、“锎”是形声字,“凹”、“凸”、“凼”是指事字, “曱”、“甴”是象形字,“畑”、“辻”、“奀”是会意字,“锿”是形声兼会意字(“爱”既标音,亦指爱因斯坦。该化学元素的外文乃以爱因斯坦来命名)。这些新字,当中包含了日本国字,亦依从六书来造字。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占大多数。这是因为画出事物是一种最直接的造字方法。然而,当文字发展下去,要仔细分工的东西愈来愈多,好像“鲤”、 “鲮”、“鲩”、“鳅”等事物,都是鱼类,难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细把它们的特征和区别画出来。于是,形声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鱼”就可以交代它们的类属,再用相近发音的声旁来区分这些字。也由于形声字在创造新文字方面十分有效率,甲骨文时代约仅有一半不到的字是形声,但到了近代,有 80%的汉字是形声字。
中国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许慎的解说,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后世对六书的解说,仍以许义为核心。
汉字演变
———造字法,用字法,组字法
一. 汉字简介
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又称中文。属汉藏语系。汉语书写基础—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汉语是联合国所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汉语有4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唯一仅存的最古老而又汇广辉光常新的文字。它经历了七次的字体演变,即“汉字七体”,再看新一等方面日益完善,形成独特的书法艺术。虽然汉字较复杂,但常用字仅两千左右,只要掌握它的构造规律——“六书”,是不难掌握的。
二. 汉字七体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行书 楷书 草书
三. “六书”简介
1.“六书”指汉字构造规律,包括四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和两种用字方法(转注、假借)
2.六书之首——象形
定义:用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方法
示例: 日 月等
3.抽象的指示法
定义: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些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
示例:一、二、上、本、刃
4.有趣的会意字
定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与指事字合起来表达一个意思。
示例:如、休、歪、苗、男、林
5.永远的形声字(此为汉字主体,占总数百分之八十以上)
定义:由形旁(义符)或声旁(音符)两部分组成,其中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声旁表示字的读音(在演变过程中,有的声旁已不能准确表示读音,如咩)
示例:洋、材、河、海、悔
6.掌握常见义符,少写错别字
偏旁 例字 意义
疒 疯 病 疫 与疾病有关
忄 惊 悦 悔 与人心理有关
纟 线 绳 织 与线绳有关
礻 神 祈 祷 与祭祀等有关
衤 衬 衫 袖 与衣服有关
月 肝 肚 肌 与人体器官有关
7.形声字分类
A左形右声,如:清、松、城、渔、狸、情、描、帽、纺
B左声右形,如:功、领、救、战、郊、放、鸭、飘、歌
C上形下声,如:露、花、岗、草、笠、芳、窥、景、箱
D上声下形,如:烈、忘、警、恭、剪、堡、帛、贷、盒
E内形外声,如:闻、闷、辫、辩、问
F外形内声,如:圆、阁、衷、病、赶、厅、近
8.用字法
A转注:两个字互为解释,同义不同形。如老、考都指年纪大
B假借:借同音字表示新义方法,如“汝”原指水名,后借来表示第二人称“你”。
四. 组字法:独体字和合体字
A独体字:包括象形字和指事字,指字的各部分不能分割,如:大、小、中等
B分体字:包括会意字和象形字,由两部分组成占汉字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如:海、仿、借
五. 结语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之魂,也是先祖无穷智慧的象征。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该数典忘祖,应该敬惜汉字,珍爱母语,复兴汉字文化,传承华夏文明。以此来表达礼敬先祖之情!
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汉字、文学、文字
⑶ 什么造字法是有偏旁和声旁组成的造字法是汉字发展的主流
形声造字法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造字法,是汉字发展的主流。
形声造字法的字称为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这种造字法把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声音的声旁结合在一起,造出既表意又表音的新字,便于人们认读与理解,成为汉字造字法发展的主流。
形声字有八种,分为左形右声(如河、湖、梅、铜、冻、证、骑、晴等),右形左声(如削、瓢、放、鹦、雌、战、领等),内形外声(如闷、闻、问、辫、辩等),外形内声(如固、阀、圆、匾、衷、府等),上形下声(如芳、管、露、崖、宇、界、雾等),下形上声(如梨、慈、斧、贡 、凳、赏、想等),形在一角(如裁、载、栽等),声在一角(如醛、渠、旗等)。
⑷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几种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六种,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一、象形法
象形法是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象形字当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来表示具体实物,而是用来表示与实物有关的概念。
例如:"大"字,原来是像一个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状,手足展开,就表示"大"的意思了。这种从名词推广到形容词的造字法,是后来发展出来的。象形字虽然起源最早,但数量却最少。
二、指事法
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这种造字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的符号,即不成图形的符号(成了图形,就是象形字了)。另一类是附合在图形上的符号。
用指事法造字,这是汉字从象形发展到表意的第一步。
三、会意法
会意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
四、形声法
就是由形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因为形声字是在象形、指事、会意的基础上产生的。尽管它还属于表意性质的文字,但已突破了汉字形体的束缚,沟通了方块汉字与语音的联系,这是汉字从表意迈向表音的一个重大发展,成了汉字发展的主流。
用形声法造字非常方便,与金木水火、鸟兽虫鱼有关的字以及叹词、拟声词,几乎都是形声字。这种造字法,直至今天还可以不断地造出新字来。比如较近发现的化学元素“镅、锔、铹”等,都是用新造的形声字来命名的。
五、转注法
转注法就是为了适应方音分歧和语音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种造字法。如原有一个“老”,表示年纪大的意思,而由于时间和地区的不同,又有用kǎo这个音表示老的意思,于是又造出了一个与“老”字部首相同、读音相近和意义相同的“考”字。
六、假借法
就是借用同音字表示新义的一种方法(“假”也是借的意思)。例如“然”,本是烧的意思,底下四点已经是火了,可是被“然后”借用后,只好自己在旁边再加一把火,变成“燃”字(形声)。
⑸ 下列汉字分别是哪种造字法亦、莫、谓、炙、斧、银、芳、见、益、裹、辫、车
亦,指事.(本义是腋窝,在大字(即人字)上,用两点指出腋窝所在位置.
莫,会意(暮的本字,日落草中,会意天晚,篆字日的上下均为草,读mang,三声)
谓,形声.左形右声.
炙.会意.下火上肉,今日之烧烤,古人之美味.
斧,形声.下形上声.斤.本义是砍大树枝的砍刀.
银,形声,左形右声.
芳,形声,上形下声,
见,会义,下为"人"字,上为"目"字.简化才成现在这样.
益,会意,下皿,上水(横着),会意水溢出.溢之本字.
裹,形声,外形内声,上下是"衣"字,中间是果
辫,形声,内形外声,左右合起读bian,中是"丝"
车,象形,原本有两轮有轴,有车盖,多次简化才这模样
⑹ 汉字造字有四法,以下哪个字为“象形造字法所造”山,囚,芳
汉字造字有四法,以下哪个字为“象形造字法所造”:山
会意:囚
形声:芳
汉字的四大造字法
形声、象形、会意、指事
一、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结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形旁在左,声旁在右;有的形旁在右,声旁在左;有的形旁在上,声旁在下;有的形旁在下,声旁在上;有的形旁在外,声旁在内,或者形旁在内,声旁在外。例如:
(1)左形右声:材偏铜冻证骑秧破 .
(2)右形左声:攻颈削瓢放鹉雌故 .
(3)上形下声:管露爸芳崖宵界字 .
(4)下形上声:架案慈斧贡膏凳赏 .
(5)外形内声:固病庭阀园匾裹衷 .
(6)内形外声:闷问闻辫
(7)形在一角:裁 载 栽
(8)声在一角:醛 渠. 形声字
二、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它的局限性很大。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约5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字写起来既慢又很难看懂。随着时光的流逝,最终连埃及人自己也忘记了如何释译。后来经过法国人的译解,才辩认这种文字。中国纳西族所采用的东巴文和水族的水书,是现存世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统。
山,日,月,人、目、口、鼻、手、鸟、雨、鱼、龟、马、牛、羊、鼠、虎、象
三、会意字:是利用已有的字组合成新字,构成新字的两个(或几个)部分凭借着意义上的关联,共同提示该字所代表的意义。
比如
(1)“驭”就是利用已有的“马”和“又(手)”字会意而成的,表示驾驶马车。
(2)析 甲骨文从木从斤。斤为斧的象形。本义是破木,即劈开木头。
(3)伐 甲骨文从戈从人,表以戈刃砍人的头。本义是砍杀。《说文》据小篆释形为“从人持戈”,非是。
(4)及 甲骨文从人从又,表一只手把前边的人抓住。本义是赶上逮住。
(5)光 甲骨文从火在人上,表人头顶上有火光照耀。本义是光辉。
(6)只 甲骨文从又持隹,表捕鸟在手。本义是猎得禽兽。为后世获字初文。《说文》释义为“鸟一枚也”,是后起义。
(7)秉 甲骨文、金文从又持禾。本义是执持。
(8)疒 甲骨文从人从爿。爿象床形,为“牀”之初文。人旁或有数点,象人有病出虚汗。本义是疾病。小篆人讹作一。
(9)宗 甲骨文从宀从示,表示室内置示(即神主)。本义是宗庙。
(10)毓 甲骨文从女从倒子,表妇女生小孩,本义是生育。为“育”字之初文。
(11)男 甲骨文从田从力。力象耒形。表示用力在田间耕作的人。本义为男子。
(12)妇 甲骨文从女持帚。表示从事家务劳动,侍箕帚的女性。本义为妇女。
(13)从 甲骨文从二人相随,本义是相听从。
四、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例如“上”、“下”、“凶”……等等。“上”、“下”两个字是用横线“一”为界,在横线上用一点或较短的短线指出上方的位置,写成“二”,也就是“上”字;而在横线下面画符号为“”,则是“下”字。“凶”字是指地上有一个深坑,走路的人没看见而踏空掉进坑里,“ㄩ”代表深坑,中间的“×”符号就是象征掉下坑的那种惊吓的感觉和危险的情形。
指事字 - 类型
1、独体指事
凡是独体的文,在形体上没有经过后来的增减或变更,用来表示抽象事类的叫作独体指事,也就是指事正例。这类独体的文,通常都是以线条符号来指明抽象事物的意象。独体指事字例:上、一、二、下、│、八、小、ㄔ、ㄐ、爻。
2、合体指事
当已有的文字形象或符号,不足以表达抽象概念时,就在这成文的形象上,加些点画以引出概念的方法,亦即以一个文为主体,附加不成文的符号,二者相合而成的文字,叫做合体指事。合体指事字例:元、示、王、中、屯、牟、牵。
3、变体指事
为了要表达抽象的意念,往往把一个成文的形象加以变化或减省一个成文形象的部分笔划,透过这种变化,使人领悟到另一层相关的概念。这种变易,通常是指位置上的变易,如有的左右相反,有的上下相倒。变体指事字例:ㄩ、乏、廷、逆、世、臣、幻、夏、巾。
指事字 - 特点
指事字重在用抽象符号进行提示,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表意的标志;象形字重在象原物之形,是照样画葫芦。
⑺ 谁知道这些字的造字法 造字法有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谁能告诉我
一、象形文字,又称意音文字,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 - 是老祖宗们从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的一种传承,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汉字字体。 象形文字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中国最初的文字就属于象形文字,甲骨文、石刻文和金文亦算是象形文字。汉字虽然还保留象形文字的特征,但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已跟原来的形象相去甚远,所以不属于象形文字,而属于表意文字。 例字:网 冏 力 出 函 人 仓 介 以 侯 入 升 午 克 亢 二、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大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 例字:上 一 元 示 中 乏 廷 逆 三、会意字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 例字:友 取 受 叟 叠 艺 芝 芬 芟 苗 茁 四、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 例字: 左形右声:材 偏 铜 冻 证 骑 秧 破 右形左声:攻 颈 削 瓢 放 鹉 雌 故 上形下声:管 露 爸 芳 崖 宵 界 字 下形上声:架 案 慈 斧 贡 膏 凳 赏 外形内声:固 病 庭 阀 园 匾 裹 衷 内形外声:闷 问 闻 辫 形在一角:裁 载 栽 声在一角:醛 渠
⑻ 简述古代汉字的四种造字法,并分别举例说明
1.象形:独体造字法,属于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日、月、马、鱼、龟等。
2.指事: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象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
3.形声: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4.会意: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⑼ 钗,谋,月,芳,里不属于形生字的是哪一个
钗,谋这两字左形右声,是形声结构,
芳,上从草下从方,也是形声结构,
月,是象形。
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另有“转注”和“假借”两种应用字法。你用这个去排除去判断很容易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