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跑马:在确定参加马拉松这样的耐力赛之前,最好到医院进行体检,了解心脏以及心血管方面的健康状况,看是否适合跑马拉松,参加马拉松时应将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马拉松属于极限运动,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人群绝对不适合马拉松。
睡眠充足心理放松,保持良好心态,确定参加马拉松后,参赛者要在策略上重视,但心理上要放松,尊重平时的睡眠习惯、睡眠时间段,不要刻意提前,如果不能及时入睡,也不要焦虑,放松心情就好。
注意事项
对于马拉松这类的耐力项目而言,心理准备永远比身体准备要重要。大家都知道马拉松难,但是大部分参加过马拉松的人都表示真正的比赛情况会比预想的更难。在比赛前做好心理准备是顺利完成且享受比赛的前提。
碳水化合物提供跑者主要的能量来源。马拉松训练过程中,65%的卡路里来自碳水化合物,特别是复杂碳水化合物,10%的卡路里来自蛋白质,20%--25%的卡路里来自不饱和脂肪酸。除了能量的摄入,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保证水盐平衡。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马拉松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马拉松训练有技巧 掌握正确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Ⅱ 跑马拉松都有哪些技巧呢你有哪些了解
这几年“跑马”突然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跑马”的队伍也是日益壮大,全国各地的马拉松赛事也是一场接一场。“跑马”是强身健体的运动,充满着跑者对生活积极向前的一种态度。
最重要的还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按照自己的节奏和状态,一步一步积累经验,寻找适合自己的训练和跑法。尤其就跑马拉松当天而言,特别需要的能力是适应能力和保持平常心的能力。
在高强度变速跑的训练后,要关注身体的恢复情况,为身体补充足够而优质的营养,确保身体能够在训练后能够得到修复。所有的训练都是为了提高成绩而来的,没有身体修复的训练就是锻炼意志,锻炼意志没有意义。
马拉松跑步的技巧不能盲目追求一时的速度,要科学的考量全程的距离,以及采用各种技巧使身体处于一种科学合理的运动状态,从而达到冲刺终点赢得好成绩的目的。
Ⅲ 想跑马拉松,怎么锻炼
对于已经有一些跑步经验的人来说,在合适的时候去参加一场马拉松,是件极有意义,并顺利成章的事情。你可以现在开始为给自己计划参加一场比赛,有一个目标和规划会让你更有动力坚持锻炼,也更容易得到意外收获。如果你是刚开始跑步没有多久,可以先尝试着跑次半马。
不管是哪一种,都需要全面,完善,科学的备赛,我们给出了初级和中级的不同课表,初级以安全完赛为目标,中级给有一定速度要求,希望有更好成绩的跑者。半马计划12周,全马计划为18周。
半程马拉松:初级
半程马拉松初级计划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即使是对于初跑者来说,完成第一周的任务也是不成问题的。周一和周五是休息日,周二至周四是短距离跑,周六是30~60分钟的交叉训练,作为周日长距离跑的前奏。在训练期间,你可以参加5公里比赛和10公里比赛来获取比赛经验。
备注:交叉训练就是将不同的训练方法在训练中交替使用,可以理解为多元化运动。对跑者来说,目前认为的较好的训练方法是除了跑步,还要做如平板支撑、深蹲、卷腹、HIIT等力量训练,同时也安排一些诸如骑行、游泳、步行、跳绳等其他形式的耐力运动。
Ⅳ 跑马拉松应该如何训练
1、速度训练
马拉松运动员的速度通常是指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是看运动员1500米、5000米、10000米的运动水平,并非大家认为的100米、400米等短距离水平。通常,世界优秀马拉松运动员的5000米、10000米水平也非常高。
(4)马拉松如何跑的很快训练方法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要注意保持体温。
在跑马拉松之前,一定要注意保持体温,不要到了场地以后,过早的脱衣服,而是要保存身体热量,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身体没热起来而受伤。
2、赛前要注意预热。
当马拉松比赛开赛之前,一定要做适应性训练,比如,可以在比赛开始前30分前进行热身,从而能够提高身体温度,并且提高心脏的适合能力。
3、做好身体的保护。
比如一些比较肥胖的人,或者是腿部比较粗壮的人,一定要注意防止皮肤的磨损受伤,尽量在裆部涂抹一些凡士林膏,再有就是要将乳头用创可贴贴上。
4、早餐不要吃太多。
如果确定了要跑马拉松的话,一定要注意早餐的科学,我们在不吃多的情况下,要吃适当的食物,比如,白米粥一小碗、面包一个、鸡蛋二个,基本就可以了。
Ⅳ 跑马拉松有什么技巧
马拉松跑的技术,大致和长跑技术相似。由于它的距离长,并且是在地形不一的公路上进行,因此,在技术上还有些特点。
1、在跑时,上体微向前倾或正直。后蹬的力量较小,大腿向前上方的摆动比较低。从外形上看,蹬地后小腿向上摆的动作比长跑小些。脚的落地点离身体重心投影点较近,并且用全脚掌或脚的外侧先着地,再过渡到全脚掌,着地时应柔和而有弹性,腿应很好的弯屈、缓冲。两臂的摆动要自然,幅度不要过大。
2、在加速跑、终点冲刺和上坡跑时,两臂配合两腿做积极的摆动,有利于跑速的提高。步长与步子的频率应结合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身高、体重而确定,并根据途中地形的不同而进行调整,以保证用比较均匀的速度跑完全程。呼吸节奏要和跑速相适应,呼气有适宜的深度
3、沿斜坡向上跑时,身体应前倾些,步长可缩短,步频应加快,两臂要积极摆动,用前脚掌落地。顺斜坡往下跑时,步长可稍大些,可用全脚掌或脚跟着地(坡度较陡时),上体稍后仰,要控制跑速(保持适宜的步长与步频)。在公路上跑时,应该跑路面的平坦处(一般在路面的中央)。
4、马拉松跑的动作要协调、省力,跑速要均匀,要善于在地形起伏的公路上改变跑的动作。马拉松跑的运动量非常大,跑时必须注意的技术和节省体力,动作的节奏要合适,肌肉在不活动时要充分放松,以便休息。因此,在平时训练中,运动员要反复地体会动作,掌握合理的跑的技术,以求不断地提高运动成绩。
(5)马拉松如何跑的很快训练方法扩展阅读
跑马拉松要求的基本能力:
马拉松跑可以说是有志于长距离跑项目运动员的终极目标和向往的彼岸。在那里存在着很多未知的可能性,并且能够想象作为一个运动员完成自己理想后的喜悦心情。
但是对于年轻的运动员和未经系统训练的运动员来说,马拉松跑却是一项非常艰苦的比赛项目,因此长距离跑选手在参加马拉松比赛时,必须经过系统的训练,具备了长跑能力(速度和耐久力),并在调整好身体和精神状态后再去参加比赛,而不应该仅是下了决心或对马拉松跑有所憧憬就去参加比赛。
准备不充分就去参加比赛的选手也许对马拉松跑失望或产生错误的认识,这是由于自己把自己的梦想打破了的缘故。
Ⅵ 马拉松跑步训练方法
关于马拉松,随着跑友们参加的比赛越来越多,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很多人也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训练体系和风格,不过,万变不离其宗,现如今推广在跑友和专业运动员当中的基本训练方法是相通的,今天,我们马拉松助手就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各种训练方法该怎么练,有怎样的作用。
1、长距离跑
定义:长距离跑,一般指超过26公里的跑步训练。
目的:提升耐力,为42,195公里的距离的煎熬做准备。
不过,对于长距离,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一个误区,就是凡跑长距离,则必是慢跑,这样收益不会太大。想要获得最大的效益,需要在正确的强度下进行长距离跑,要明确一个准则,长距离跑,不应该是慢跑,慢跑的目的只是为了缓解身体疲劳而用的。
长距离跑训练最有益的配速应当是比马拉松目标配速慢10%~20%。对于大多数跑者来说,这个配速应当是最大心率的74%~84%。在这个强度下,才能达到长距离训练应有的效果,那就是跑得足够努力,但强度又没有冲出限制,这样一来,第二天可以更快地恢复过来进行下一场训练。
长距离跑的方式,应该采取负分段跑法。
负分段跑法,简单说就是前慢后快,慢慢提速,从马拉松目标配速的20%开始,逐渐加速到马拉松目标配速的10%。
2、中长距离跑
定义:中长距离跑一般指18到26公里的训练。
目的:维持强度稍大的持久力。
如果说30公里以上是训练马拉松耐力的最好距离,那么18到26公里的中长距离训练就是半马耐力绝佳的训练方式,这种训练要稍高于长距离训练的配速以达到更高一个层级的强度耐力提升效果。
但尽管如此,中长距离耐力训练也不要把速度提高的过快,因为相对与全马训练来说,它更像是缩减版的长距离跑,也就是说,在自己状态不好,不足以跑长距离的时候,可以用中长距离取代。
3、马拉松配速跑
定义:马拉松配速跑也属于中长距离练习范围,旨在用马拉松目标配速完成大部分里程。
目的:模拟比赛感,增强信心。
现在,很多跑着开始重视马拉松配速跑,承认它的价值以及提升成绩的作用。
与中长距离训练相同,马拉松配速跑也应该由相对舒适的状态开始训练,在训练的最后阶段提升到马拉松目标配速。
比如,我要跑30公里,其中前面5公里作为热身跑,在后面的25公里,全部按照目标配速进行。训练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身体提前适应比赛当中的强度。除此之外,如果有条件的话,在气候、温度、路线方面也要尽可能的模仿比赛线路。
对于多数人来说,马拉松目标配速的心率应该是最大心率的79%~88%。
4、有氧跑
有氧跑基本包含两个层级,一个是标准有氧强度,一个是更舒适的的有氧强度。
它比乳酸门槛跑的速度慢,比中长距离的训练短,比恢复跑的速度快。有氧跑的目的则很简单,就是为了通过训练量的增加来提升有氧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拉量。
有氧跑量的充分能有效的提高比赛状态,因为很多与耐力进步相关的适应性提升都与跑量有关。
对于普通跑者来说,有氧跑的最佳强度应该是比马拉松目标配速慢15%到25%。在这个配速下奔跑,跑者的心率一般是最大心率的70%到80%。
衡量是否为有氧跑的标准就是第二天是否能进行强度训练,如果不能,那证明有氧跑训练过度了。
5、乳酸门槛跑
定义:乳酸门槛跑是指在练习中有至少20分钟是以乳酸阈值配速进行训练的节奏跑。大约相当于15公里到半程马拉松的比赛配速。
对于普通跑者来说,这个配速对应的是最大心率的82%到91%。节奏跑为了提高选手的维持高速配速的能力,进而会提升马拉松成绩,训练一般需要3到5公里的热身,结束之后要安排10到15分钟的放松。
一般的节奏跑可以安排6到11公里的距离。总体相加约为16到20公里.
6、间歇跑
最大摄氧量间歇跑距离应该在400到1600米之间,通常情况下是以现在的5公里比赛配速训练,实际上,间歇的作用在5公里和10公里的比赛重要性会更高,这也是为什么马拉松选手一周的间歇训练最多不超过2次的原因。
当然,间歇的好处非常多,想提高成绩这种训练方法必不可少。
间歇训练来自20世纪30年代,运动员使用这种方法来提高自己的体能。间歇训练对心脏的改善作用主要来源于每次训练当中的休息期。
最初的间歇训练,是在30到70秒的时间里让运动员心率保持在170到180之间,再休息阶段,再让队员的心率下降到120,在这样的基础上循环往复。
Ⅶ 关于马拉松的跑步技巧怎样提高跑步的速度
1. 不要低头,要抬头,双眼注视前方,这样不会对颈椎造成伤害。
2. 跑上坡路时,减小步伐,这样会更轻松。
3. 双脚落地要轻快,“下脚”过重会增加骨骼负担;脚落地的时候,膝关节应该略微弯曲。
4. 后背应该保持挺直放松。身体前倾是因为身体稳定力量差,此时要尽量挺直,以使肌肉得到锻炼。
5. 髋部和腰部不要左右扭动幅度太大,这会增加受伤几率。
6. 胳膊弯曲大约90度,跑步时应该“甩开膀子”,让手臂尽量摆开。
7. 跑步时,双手自然放松,拳头不要握得太紧,也可以伸开双手,掌心向内。
8. 保持双肩放松,否则就会弯腰驼背,更容易疲劳,脖子也更易僵直。
呼吸
●呼吸的方式:
呼吸方式与跑速配合跑步时呼吸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只用鼻子呼吸,另一种是口鼻一起呼吸。要想跑得舒服,分清跑步的阶段和速度最重要。跑步刚开始时,或者速度较慢时,需氧量小,仅用鼻呼吸就可以满足需氧量。如果气温较低或顶风跑步,更应用鼻呼吸,这样进入肺部的气体能被鼻毛和鼻黏膜加温加湿,从而避免吸入的尘埃、细菌引起咳嗽、气管炎、腹痛(人们常说的岔气)、胃寒等疾病。当跑步时间较长或速度变快时,鼻呼吸就难以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了,如果只用鼻呼吸,容易使呼吸肌疲劳。此时应张嘴配合呼吸,缓解呼吸肌的压力。当然,完全张口也不行,最好是口微开,轻咬牙,舌尖卷起,微微抵住上腭,让空气从牙缝中进出。呼吸时,要注意做到均匀而又有节奏,呼气要短促有力,吸气要缓慢均匀,有适当深度。
●呼吸的节奏:
呼吸节奏与步伐配合跑步时,人们一般习惯于按照自身需要自由调节呼吸节奏,其实,呼吸节奏应该与步伐密切配合才行。通常慢跑的呼吸节奏是每2~3步一呼,每2~3步一吸,并保持呼吸均匀和深度一致,这样跑起来才会感到轻快。随着距离的增加,机体疲劳慢慢明显,这时候需要放慢前行速度、或者停下来走两步,以调整呼吸节奏。
●呼吸的深度:
加强呼气深度许多人在跑步时不注意呼吸的深度,所以在持续较长时间的运动时,就会出现呼吸急促,从而产生胸闷、呼吸困难的感觉。有些人虽然注意深吸气,但往往就忽视了呼气的深度。其实,当跑步时间较长时,只有适当加大呼气深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深度加强了,才可能更多地排出废气、增大肺中负压,从而使吸气更省力,吸气量也能增加。
速度
提高速度可以通过三种方法:
⒈ 增加步频
⒉ 增大步幅
⒊ 既增加步频又增大步幅
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更可取,步幅的增大会造成步幅过大,进而会引起某些生物力学上的问题和运动损伤。
速度训练,尤其是在田径场的速度训练应该是逐渐的(无痛的)提高步频和步幅的训练。重要的是要循序渐进地提高。田径场上的速度训练对于发展速度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改进跑步形式的机会。
强度
控制的关键在于确定最适宜的运度强度(Workload Intensity),也就是所消的配速(Running Pace)。先了解跑步的心跳反应,在予以调整跑步的速度。反复尝试,就不难找出适当的速度了。
其公式为:(220-年龄)- 休息时每分钟心跳 × 75%+ 休息时每分钟心跳
例:年龄40岁,休息时每分钟心跳为80次,则(220-40) - 80 × 75% + 80 =100 × 75%+80 =155,即此人最适当的训练心跳数为155次/分钟 。
没有经验的跑者,在开始跑步时前段时间因跑得太快,很快的心跳反应状态超过了其理想心跳数,以至于后半段跑得很辛苦。
因此,对配速控制较差者,可以在开始跑后5分钟时,测量其心跳反应,再调整其跑步速度,依此方法练习,很快地就可以将配速控制得很好。一般青少年理想的运动心跳数可于每分钟150-180次之间。
Ⅷ 怎样才能让马拉松跑得轻松一点
看看怎样做,才让跑步不那么辛苦呢?
1、热身运动
热身运动可增加肌肉收缩时的速度和力量,可改善肌肉协调能力,预防或减少肌肉、肌腱韧带的伤害。
像跑步这类耐力性运动项目中,热身运动还可以加速,改善肌肉的黏滞性,增强血红素和肌蛋白结合和释放氧的能力,减少血管壁阻力。
神经感觉受纳器的敏感度和神经传导速度可因体温适当地提升而获得改善。体温上升,可以刺激血管扩张,使活动部位的局部血流增加。血液的流速和流量随肌肉温度上升而增加,能源的供输和代谢物的排除,因而改善。
2、预防受伤
跑步百利,唯害一膝。预防了膝盖的伤害,就是预防了90%的运动伤害。
①静力平衡半蹲
身体站直,挺胸抬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前,慢慢下蹲,直到膝关节有酸胀感时停住不动,标准角度是腿后夹角135度,具体角度要根据自己情况来调节,直到双腿酸胀明显颤抖为止,起身后慢走放松。3次为一组,每次间隔1分钟。
②静力后靠半蹲
身体站直,背部贴近墙面,任何固顶物体都可以,挺胸抬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前,慢慢下蹲,背部不可离开墙面,直到膝关节有酸胀感时停住不动,腿后夹角不可低于90度,具体角度要根据自己情况来调节,直到双腿酸胀明显颤抖为止,起身后慢走放松。3次为一组,每次间隔1分钟。
③站桩
站桩的目的是增加关节液、增加膝盖软骨、肌肉等综合力量,还有就是增加腰的敏感性和增加人的精神融通,使人有种通透的感觉。膝盖是很多运动的关键点,腰是很多运动轴心。站桩是为了跑步更远更快,但跑步更远更快又可对站桩提出更高的要求,来验证站桩的成果。站桩久了,膝盖不觉得累了,就多跑一些。跑更久了,膝盖受不了了,就站桩站久一些。
3、跑步姿势
跑步姿势是一切跑步技巧的基础。正确的跑步姿势是上半身正直,下半身放松,身体前倾,头部挺拔,与背部一样直,头、胸心、肚脐眼保持一条线。胳膊放松,向后摆,身体的重量在向前倾斜压在腹部上,背部、特别是腰部在摆动中的扭曲来提起臀屈肌,进而提起大腿、小腿、脚前进。
4、跑步时间
理论上研究解释跑步时间尽量不要选在早上,因为在晚上,植物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是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到达每天早晨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着二氧化碳,氧气的浓度相对来说不高,所以跑步会很不舒服,给心肺功能造成很大的压力。一般跑步合适的时间为傍晚或者为9点左右的时间来说是很好的,具体是因为每天这个时候空气中的氧气成分很高,呼吸很顺创很舒服。
Ⅸ 马拉松怎么训练
1、让身体适应长时间大运动量运动,坚持每天3至5公里,周末加到10至15公里,比赛前至少跑过一次25至30公里,训练2至3个月。
2、调整配速,配速就是自己预定的比赛时间速度,速度匀速的跑,体力消耗最少。
3、改进跑步技术,加快些频率,步幅要控制好,要轻快,又快又轻,又省力。
4、跑步要专心,可以听音乐,不过专注去跑,随时调整,保持身体的协调,特别是减少腿部的压力。
5、选择合适的鞋子。
6、比赛前的饮食要仔细调整。
1、跑马拉松应该注意什么
马拉松训练在于平时量的积累,但赛前的积极调整、提升状态还是很重要的。比赛三天以前应该坚持每天训练40分钟左右,跑8—10公里。不过,运动前后的热身和恢复不能偷懒,分别在30分钟为宜。临近比赛前两天就不能再跑了,但保持热身,以微微出汗、身体感觉轻便、愉悦为准。比赛前一天可以做一个全身的 保健按摩,或者游泳半小时,注意不要感冒了。赛前头天多喝水非常重要,建议3升以上。排尿和清水颜色一样才达标。饮食要多吃水果蔬菜,推荐每天西红柿炖牛腩,每天2个苹果、2支香蕉,都是促进消化、促进排泄,又补充维C的好东西。比赛当天的早餐可以吃面包、蛋糕、粥,以6分饱为宜。
2、哪些人不适合参加马拉松
心肺功能差,做轻微活动时感到胸部中等程度疼痛的人。心脏有隐疾的人,如患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炎等人群。冠状动脉病患者和严重心律不齐者。血糖过高或过少的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患者。过于肥胖者,一般指BMI超过28的人。关节受过严重伤害者。年龄太大的人。
Ⅹ 马拉松长跑有什么技巧
长跑是一项大家都可以参与的运动,但是马拉松不是人人都可以参加的。因为马拉松本质上是一项极限运动,对人体生理机能考验极大。如果你是一个长跑的小白,会常常遇到各种身体上、心理上的困难,比如气喘吁吁、呼吸跟不上、腿酸腿疼或者没有办法坚持下去。
在长跑的时候,速度不用太快。基础训练阶段还包括少量的速度训练,对于提高速度和大脑与肌肉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很多人说,如果不是为了跑马拉松,每次跑5公里就够了,而且周末根本不可能早起去跑步。特别是现在的夏天,天气天气非常闷热,刚跑10公里就不想跑了。如果对长跑没有足够的热情,说白了就是对自己不够狠的人,别去跑马拉松。如果喜欢长跑,那就坚持下去,克服一切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