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分析方法的主要分类
一、按任务分类
定性分析:鉴定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元素、离子、基团)
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或纯度
结构分析:确定物质化学结构(价态、晶态、平面与立体结构)
二、按对象分类
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三、按测定原理分类
(一)化学分析: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分类:定性分析
重量分析:用称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 定量分析 滴定分析:从与组分反应的试剂R的浓度和体积求得组分C的含量
反应式:mC+nR→CmRn X V W
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较低,分析速度较慢,适于常量组分分析
(二)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分类:电化学分析 (电导分析、电位分析、库伦分析等)、光学分析 (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色谱分析(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质谱分析、放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热分析
特点:灵敏,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仪器复杂昂贵,适于微量、痕量组分分析
四、按被测组分含量分类
常量组分分析:>1%;
微量组分分析:0.01%——1%;
痕量组分分析;< 0.01%
五、按分析的取样量分类
常量分析 >0.1g >10ml
半微量 0.1——0.01g 10——1ml
微量 10——0.1mg 1——0.01ml
超微量分析 <0.1mg ﹤0.01ml
六、按分析的性质分类
例行分析(常规分析)、仲裁分析
Ⅱ 主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实验方法
主元素、微量元素分别用XRF、ICP-MS方法测定,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矿测试所完成。
稀土分布模式用Leedey/1.2球粒陨石值标准化(Masuda et al.,1973),微量元素/原始地幔分布模式用Sun and McDonough(1 989)数据标准化。
Ⅲ 配方分析过程中经常采用哪些分析手段
配方分析手段:配方分析(配方检测)是指对市场上已经商品化的产品进行反向工程分析。可以通过通过各种振动及电子光谱检测、分子结构飞秒检测、全元素分析等方法对配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概况
配方分析(配方检测)经各种超快分子技术和结构解析技术,获得配方产品中的化学成分和含量。该方法对吸收、消化、对比不同品牌产品有重大意义。通过配方检测可以获得以前的研发经验、配方配置的原理、工艺工程,使得引进技术得以消化吸收,从而走向更高层次的创新。不同企业之间的配方检测可以推动企业的产品升级换代。
意义
1、纵向了解已有的配方产品原料成分、找出配方缺点,取定研发方向
2、横向对比不同产地的同类产品的差别,找到创新路径
3、通过检测产品配方,可以快速还原基本配方,找到可能的生产工艺,进行实验室模拟模仿
4、通过检测配方的为产品标签寻找证据
5、通过检测配方产品中的化学成分证明产品的安全性、找到产品失效原因、性能变化的过程
6、提供产品质量监控依据
7、对比不同时间产品成分的变化,例如是否发生了氧化
配方分析常用方法
1、常量分析:针对配方中含量比较高的成分,利用滴定、显色、XRD等方法进行定性定量检测
2、微量分析:针对配方中含量较低的微量组分,利用红外、核磁、MS、ICP-AAS等方法进行定性定量检测
3、痕量分析:针对配方中百分之一以下的组成,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分子结构的超快飞秒检测方法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也可以预先富集后采用微量分析进行
应用领域
配方检测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精细化工、生命科学、医学、光学、材料、能源、航天航空、食品健康、机械与器械、印刷、电子半导体、人工智能、汽车、室内家居等众多领域。举例说明如涂料、胶粘剂、高分子树脂、橡胶塑料、医学诊断、生物试剂、生化制药、饲料、农药、化肥、光伏太阳能、电池、除臭剂、电镀、清洗剂、各类助剂添加剂、食品等。
Ⅳ 为什么一般不用化学分析法测定微量组分
化学分析的准确度很好,但是精密度不好,即是对常量或半微量组分可以准确测出其含量,但是对于微量组分效果较差甚至不能检出。
化学分析法是以物质 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一种经典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法操作较简单、易于掌握、 耗时短、无需特殊设备、便于实行、受时间 地点的限制少,但有些反应仅是利用分子中 某些基团的类别反应,为非特异性反应,只能显示一组化合物或相同基团的存在。有些 反应灵敏度不高,故只有在体外检材中毒物 浓度较高、含量较多情况下做预试,不可以 化学显色或沉淀反应做否定结论或做确证试验。
微量组分(痕量组分)是指在地下水中出现较少、分布局限和含量较低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在地下水中的含量经常以mg/L或μg/L来度量,它们通常不能决定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微量组分在地下水中含量低,不是因为在自然界中分布不广泛,而是由于它们的迁移性能弱造成的。这些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非常多,除了主要组分和次要组分以外,其他在地下水中检测到的组分基本上都可以归为微量组分。例如溴、碘、氟、砷、铜、锌、铝、汞、硒、镉、铬、铅、铍、镍、钼、硼、锂、锶、钡、铀、镭、钍、氡等。
Ⅳ 质量分析法适用于什么组分的测定
两道题都不对,
1、容量分析法一般用于常量组分的分析,如进行微量组分分析必须对待测组分进行浓缩
富集、分离等手段,使成为常量组分,一般用于1%以上组分分析.
2、酚酞的变色点为8.0,所以到终点时溶液显碱性(理论值)
Ⅵ 有机微量分析与有机痕量分析的区别
有机微量分析与有机痕量分析的区别:精密度不同,分析不同。
一、分析不同:在分析化学中,根据分析试样中待测组分的含量多少,分析化学可以分为:常量组分(质量分数>1%)分析、微量组分(0.01%~1%)分析、痕量组分(<0.01%)分析和超痕量组分(约0.0001%)分析。
二、精密度不同:常量分析和微量分析都需要较高的灵敏度,对于微量分析,灵敏度的要求更高。常量分析的精密度要求一般在2%以内。微量分析,不同的测定领域有不同的要求,如有机溶剂残留、农药残留、体内药物分析的精密度需要在10%以内。
微量分析适用于
极少量物质的分析,该方法已经应用了许多年了—比如,马尔施的砷检验法和奈斯勒的氨检验法—而作为一种标准分析操作法的微量分析则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是奥地利格拉茨大学的普列格尔和埃米希两人工作的结果。定量微量分析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传统常量方法的高度改进和提高。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微量分析
Ⅶ 分析微量成分时,通常选择什么方法
分析微量成分时,通常选择什么方法
因为你测量微量硅或者其他微量成分的时候,是不能受容器成分的影响的.塑料瓶是用有机元素聚合而成成分一一般是C/H/O.而如果你用玻璃容器或者瓷器等,它们都是含有硅元素的,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干扰.
Ⅷ 请问大青叶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检识方法是什么(详细方法)
常量成分可以采用色谱分离即可,微量组分要采用飞秒检测分离和分析技术。
大青叶化学成分复杂, 目前其质量标准以靛玉红作为控制指标,而普遍认为中药材发挥疗效为化学成分组群,单一成分控制指标不能够全面反映大青叶的药材质量;大青叶药理活性研究较多,但目前还没有深入阐述其多种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也难以建立反映大青叶药理活性本质的质量标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菘蓝根和根茎的氯仿提取液中靛蓝、靛玉红的含 进行了分离并采用飞秒检测技术对化学结构进行精密测定,表明:植物菘蓝的根中不含靛玉红,根茎、叶柄、叶片中均含有靛蓝、靛玉红;
Ⅸ 用常量分析方法能不能测微量组分
用常量分析方法能测微量组分。
在分析化学中,根据分析试样中待测组分的含量多少,分析化学可以分为:常量组分(质量分数>1%)分析、微量组分(0.01%~1%)分析、痕量组分(100mg,试液体积>10ml)、半微量分析(试样用量10m~100mg,试液体积1~10ml)、微量分析(试样用量0.1~10m。
相关介绍
常量分析即分析的试样为克量级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其分析中所采用的固体试样质量大于0.1g或试液超过10mL。这种分析试样的用量较多,分析反应一般在普通的玻璃仪器中进行。分离沉淀和溶液常用滤纸过滤,所用的分析天平能称量至0.0001g为度。这种分析方法的缺点是药品用量多,分析时间长,优点是具有严密的分析系统。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常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