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肢体残疾
内容
编辑
1987年4月全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定义为:因四肢残疾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等,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
包括:1.上肢或下肢因外伤.病变而截除或先天性残缺。2.上肢或下肢因外伤或病变或发育异常所导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3.脊椎因外伤.病变或发育异常所导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4.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因外伤.病变或发育异常所导致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定义为: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四肢残疾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等而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以及活动受限或参与的局限。
包括:1.上肢或下肢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碍。2.脊柱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脊柱侧弯45度以上者)。3.中枢.周围神经因伤.病或发育异常造成的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
训练方法
编辑
小儿脑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是
由于出生前、出生后或婴儿期,控制运动的部分脑组织受到损害,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引起的身体运动困难和体位困难。小儿脑瘫一经医疗机构诊断确定以后,就应及
早开展康复训练。首先是正确的抱姿,即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康复人员的腰间。为了加强小儿头的控制,可使其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伸展,将其
缓慢自仰卧拉至坐位。当小儿坐在床面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出现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
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
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姿
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
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
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在运动训练的同
时,也要加强语言训练。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对于四肢肌肉张力明
显增高或四肢不自主的运动妨碍了患儿的活动时,可考虑使用解痉或控制徐动的药物,如:安定、力奥来素、安坦、美多巴等。中医按摩可减低痉挛肌肉的张力,扩大四肢关节活动范围;针灸可采取头针在运动、语言区,以改善该区功能。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
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
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
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
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语言治疗: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
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
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心理治疗: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
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
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
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传统的物理疗法: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
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
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物理疗法:徒手或借助器械,综合应用水疗、电疗、光疗等手段,改善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残存肌力,增强肌肉耐力,
恢复协调和平衡能力,使截瘫病人学会翻身、起坐和床与轮椅之间及轮椅和厕所之间的转移动作。作业治疗: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从日常生活活动、生产劳动
或闲暇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使患者掌握进食、穿衣、入厕等日常生活动作,并学
会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在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康复工程:
为患者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或矫形器,借助双杠、助行器或拐杖,使患者恢复站立能力,并能在小范围内步行。文体治疗:选择患者力所能及的一些文娱体育活动进
行功能恢复,如轮椅篮球、台球、网球、乒乓球、射箭、击剑、轮椅竞速、游泳等,一方面恢复其功能,另一方面使患者得到娱乐。文体活动的好处在于可提高运动
功能和改善体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除此之外,参加文体活动可以分散对自身残疾的注意,许多文体活动可以和健全人一起进行,对他们积极参与和重返社会十
分有利。中医治疗:利用祖国传统医学,进行针灸、按摩、电针、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有助于截瘫病人残余肌力的恢复和大小便的功能改善。另外,采用中药内服、外用,对治疗截瘫并发症也有一定效果。
截瘫者康复的主要环节--一般截肢手术完成后约在14天左右拆线,拆线后
即需进行残肢弹力绷带包扎。为防止残肢水肿及促进残肢成熟,要进行残肢的拍打,使残肢皮肤增厚,提高残肢耐受力,为安装假肢做好准备。同时应根据截肢的不
同部位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大腿截肢患者主要进行髋部的肌力训练及预防畸形发生,具体方法是:患者俯卧位后伸大腿训练臀部肌力,卧位向上抬腿,训练大腿
外侧肌力。注意保持髋关节的正常位置,不要长期坐位,防止出现髋关节屈曲畸形。小腿截肢患者主要训练膝部肌肉力量,进行患肢的伸膝及屈膝肌力训练。注意保持膝关节的伸直位和防止膝关节的屈曲畸形。上肢截肢后的患者,首先应进行利手交换训练,配合健侧上肢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并活动肩肘关节等
关节,进行残存肌肉的肌力训练。安装假肢后,要先学会熟练的穿脱假肢,然后再进行使用假肢的训练。下肢假肢训练从站立平衡开始,到扶拐或步行器行走,到独
立行走及适应各种不同路面的行走训练及保护性训练。上肢假肢训练主要有开闭手、屈肘、锁肘、开肘锁、物体的拿放移动、日常生活的穿脱衣服、开门、写字、打
电话等。
‘贰’ 手指康复训练
1.手指关节康复训练的早期:
在手指关节受伤后短时间内,手指关节会出现:肿胀、疼痛、容易发生二次移位,早期的康复训练其主要作用有助于手指关节的血液循环,可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康复训练主要形式是:手指关节做有节律的收缩和放松,直白来说也就是张合的动作。
2.手指关节康复训练的中期:
伤后中期,手指关节肿胀会逐渐消失,疼痛也会出现缓解,手指关节端还会出现纤维连接,在此期间还需要进行肌肉收缩训练,可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去做一些手指关节屈伸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避免手指关节出现僵硬甚至导致功能障碍,要配合理疗方法,进行合理的手指关节康复训练。
3.手指关节康复训练的后期:
后期手指关节已经有了一定的支撑力,但邻近关节活动度下降,可能导致肌肉萎缩等功能障碍,所以在此期间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手指关节的活动度,增加手指关节的肌肉力量,使各关节功能迅速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和正常力量,注意全身功能训练的协调性以及步态训练。同时结合训练目的和病情变化配合理疗方法。
二:智能手指关节康复训练辅助设备:
格美气动手康复设备是目前针对手指痉挛、麻痹、瘫痪等症状,最有效的康复治疗设备。气动手关节康复系统又叫手关节辅助机器人,是以空气压力作为动力,自动驱使手指抓、握、伸展等被动训练,由于手部功能结构复杂,手指功能灵活,因此手关节康复训练对康复领域有着特殊而又非凡的意义。气动手关节康复系统可以有效的抑制手指的痉挛,增加手指关节活动度,改善血液循环,达到手指关节松动的效果,又能通过手部训练反射于脑部神经及血管,促进脑部损伤或神经损伤保守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可增加患者康复信心。
格美气动手康复
格美手康复手套
以上经验分享希望大家按时做康复训练。手指关节康复训练辅助神器在某宝、某东、某多多搜索 格美气动手康复 都是可以找到的,但是至于是否购买,还请大家深入了解产品后自行决定。当然了,我也希望全天下的偏瘫手功能障碍患者都能够恢复有尊严的生活,大家要保护好自己的手指关节,以免受伤受到疼痛的折磨。手指受伤是非常痛苦地,做康复期间也要多吃对手指关节有好处的食物。祝大家早日康复。
‘叁’ 截瘫患者怎样锻炼寻求有同样经历的患友或医生帮忙指导!!!
一:卧床者康复锻炼:
患者在卧床阶段,患者肢体力量可能仍十分软弱,有时甚至连转身也要别人帮助,不少家属在照顾患者时也感到吃力,甚至束手无策。其实患者在卧床阶段也有不少的训练可以进行,以增强参与日常生活中的自理动作的能力,从而减轻照顾者的压力,同事也利于日后的康复。
被动式训练
对于患侧完全没有控制力的患者,预防患肢痉挛萎缩是首要的重点。
进行被动式运动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1.为被伸展者选择舒适的位置以减轻肌张力。如仰卧。
2.为被伸展者除去阻碍伸展运动的衣服。
3.嘱咐被伸展者放松以配合。
4.替别人做伸展运动时,应慢慢将需要伸展的肢体伸展至最尽处(即患者可接受的痛楚范围到达了可伸展的尽处),停留10~15秒,再慢慢返回原处。
5.切勿伸展的太快或不规则地伸展。
6.每进行一次伸展运动后,被伸展的部位理论上可以有活动能力上的改善,所以在进行另一次伸展时应可以伸展更多。
7.每次进行3~5次为一个循环,每次2~3个循环。
8.进行期间,注意被伸展者的面部表情,并询问痛楚程度,要适可而止,不是越痛越有效果。
进行被动式运动的禁忌症:
以下情况不适合做被动式运动:
*新近的骨折
*新近的关节移位
*发炎症状,如红,热,肿,痛
*伤口,组织损伤或血肿。
*与伸展运动不成比例的痛楚。
二:坐立者康复锻炼:
患者到坐立阶段,患侧肌力已开始或多或少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至于有多少的恢复则视乎严重程度以及康复潜能。可以肯定的是坐立者腰部力量已开始恢复,可以较平稳地坐在椅子上,并能开展难度更高的康复训练,包括预备站立训练及步行训练。
这些常见的姿势对他们康复大大不利:
1. 健侧长期受压,容易导致褥疮。
2. 颈扭向健侧,视线受影响,不能看见患侧,久而久之颈部肌肉更会僵硬,令颈部活动受限。
3. 忽略患侧,拖慢患侧肢体康复过程,最后肢体肌肉变得僵硬,活动受限。
4. 中心由于长期倾向健侧,学习站立和走路时更加困难。
5. 导致脊骨及附近肌肉不平衡,继续变成长期痛症。
在坐立阶段时,患者对需要转变姿势时的坐立平衡仍信心不足,例如很多患者仍未有信心弯腰进行一些如穿鞋,穿袜子的日常生活动作。下面将有一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重拾平衡力,肌力及预备步行的动作。
训练坐立的稳定性
躯干肌肉是支撑人体的重要部分,是四肢活动的起点。有研究发现当人举起手时,背部支撑身体的肌肉会先行收紧,使身体稳定,才完成举手动作,足见躯干对人体活动的重要性。躯干肌肉长时间缺乏训练,会造成废用及不协调。影响肢体动作,造成不良姿势及长期疼痛等。所以患者的肢体活动固然重要,但也绝不能忽视躯干肌肉的控制和练习。
训练坐立动态平衡
不少患者到坐立阶段时,对于弯腰等动作仍缺乏信心,害怕弯腰时会导致跌倒。其实,如果患者能进行适当的坐立平衡训练,加上腰部肌肉力量训练,患者便会发现“弯腰”没有难度!
在坐立阶段,患者的上肢一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复原,当然也要视乎严重程度及康复进展。如果上肢进展良好,可以开展更多的上肢肌力及控制力训练,否则需要进行多一些伸展运动及基本训练。
下肢肌力训练
当患者已经到达坐立者阶段,下肢肌力已有进一步复原,在此阶段,患者及家人需加强下肢肌力及控制能力的训练,帮助患者可以稳定地站立,为站立及步行训练做准备。
三:站立者的康复锻炼
站立者康复训练
患者由坐立阶段进步至站立阶段,上下肢的肌肉力量及控制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恢复。可以去挑战另一个新的阶段了。
站立的程序
以下将站立的过程进行分解,介绍。
站立的几个阶段
1. 将膝部屈曲成直角。
2. 由头部开始,身躯向前屈,将整个人的重心放在膝部之前。
3. 臀部离开椅子,双脚发力站起。
4. 背肌发力竖起背部。
5. 身体保持平衡及伸直。
站立平衡训练
如果家中没有稳固的家具,可用作进行训练时支撑身体的工具。建议患者在家中空旷地方的墙面安装扶手及一面大镜子,以便在训练时由镜子提供视觉上的反馈,让患者知悉自己的站立姿势及进行训练时是否合乎要求。
基本站立平衡训练(一)
1. 面向或侧向扶手,患者健手扶着扶手站立(如没有扶手,可以扶着稳固的家具)
2. 治疗师站在患者患侧背后(因患者如果跌倒通常跌倒患侧)
3. 提示,协助患者保持站立时的平衡。
4. 尽量长时间的保持平衡(视乎患者的疲劳而定)
基本站立平衡训练(二)
1. 面向扶手,患者健手扶着扶手站立(如没有扶手,可以扶着稳固的家具)
2. 治疗师站在患者患侧背后。
3. 治疗师扶着患者的盆骨位置,向左向右前后将重心移动。
4. 每次约进行10~20次(视乎患者的疲劳程度而定)
四:步行者康复锻炼
如果患者已到达可步行阶段,下肢肌力已恢复至不错的水平。至少可以与地球吸引力抗衡。至于患侧上肢有可能仍没有太大进展,因为上肢与步行能力没有太大的关系。不少患侧仍乏力的患者也能平稳地步行。然而,不少步行阶段的患者步行时步姿仍不是太理想,所以继续进行优化步姿及步履平衡的训练是需要的。
当患者学会由坐至站起后,就需要开始训练站立平衡及改善站立的姿势了。站立平衡分为静态站立平衡和动态站立平衡:静态站立平衡是指站立时没有身体摆动的平衡,这是能站起来的最基本的能力;动态的站立平衡是指站立时有身体摆动的平衡,包括前后及左右各方向的重心转移能力,是步行及日常生活如伸手取物及位姿转移所必需的。
一般物理治疗师都会采用贝氏平衡力测试去评估平衡力,56分为满分,一般在45分以上的人跌倒的风险较低。
步行平衡能力训练
步行平衡能力训练,其实是站立平衡能力训练的延续。
静态站立平衡:
双脚站立
单脚站立
动态站立平衡:
向外伸出平衡训练
踏步训练
轻蹲训练
脚尖站立训练
平衡板
步行训练:
患者经过训练,平衡力达到一定程度,便需要进入另一个阶段----步行平衡能力的训练。而训练者在真正进行步行训练前,可先尝试“横向步行训练”及来“回步行训练”。
常见的患者步姿问题:
患者在步行阶段会有很多不同的步姿问题,要优化患者的步姿,物理治疗师会先评估患者在步行时所出现的问题,一般来说可分为“肌张力上升型”及“肌张力下降型”。而在个别的类型中也可再细分为不同的成因,以下为部分常见例子:
肌张力上升型:
患侧脚站立时屈曲性痉挛状态:
有屈曲性痉挛状态的患者,大多数患者侧脚都较难受力及着地,故他们的重心都会倾向健侧脚及助行工具。
下肢屈曲性痉挛状态包括下面这些情形:
盘骨——提起及后缩
髋关节——外转及外旋
膝关节——屈曲
踝关节——伸直及内翻
正确的步行方法:
躯干的肌肉及盆骨的控制能力对步行时的重心转移及平衡有很大的帮助,上肢的摆动对平衡身体亦有帮助。患者及家人需认识如何协助患者进行正确,安全的步行训练。
步行平路的步骤:
1. 将助行器放前约一步的距离。
2. 将患侧脚放前,尽量以正确的步姿踏出患侧。
3. 健侧脚踏前。
4. 继续重复以上步骤。
这个步法可能需要一定时间去适应,但这是最有效,最安全及最能模仿正常步姿的方法,为患者日后独立步行奠定基础。
上下楼梯的方法:
患者能够上下楼梯,对他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他们可以借着这个技巧去到更远的地方和参与更多的活动,例如复诊,到老人活动中心,出外玩乐等。虽现在很多地方建有适合残障认识的斜路,但患者偶然也需要上下一两级台阶,而上下公交车等更加需要熟练的上下楼梯的技巧,下面先看看如何上下楼梯:
上楼梯的方法:
上楼梯时,需要有力的健侧大腿作起动。在有助行器及患侧脚支撑时,健侧脚要先放上楼梯作为升起整个人的动力。
下楼梯的方法:
由于下楼梯时需要有力的健侧大腿作蹲下的动作,故此先把助行器及患侧脚放下。最后才放下健侧脚。
截瘫患者借助康复器材锻炼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康复辅助器材: 韩国大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站立床,髋关节矫正器 踝关节矫正器 减重步态训练器,中频理疗仪等。
‘肆’ 高位截瘫的康复训练怎么做
康复是西医手术后无能医生治疗恢复受损的脊髓神经推患者出院做的一种减少合并症之锻炼。对恢复受损神经是没有多大帮助的(并会延误黄金治疗时间迟发缺血性神经变性坏死而不能恢复导致终残)。只有通过正确治疗使受损脊髓获得再生修复才能恢 复神经以支配调节运动,二便等各种功能。且治疗时间非常有限,机会只有一次,延误治疗和治疗不当,受损脊髓会因缺血时间过久发生变性坏死,遗留症状会终生 相伴。高位截瘫因治疗缺乏导受损脊髓再度受损后的早期病理改变会发生抽筋,僵硬等。
治疗方案1、采用中药增强改善脊髓血液循环,使受损神经得到充分的血供。2、中西医结合营养神经。3、并兴奋激活受损后麻痹休克的神经使受损神经获得再生修复才能获得二便,运动等功能最佳恢复。4,合理锻炼设计和膀胱训练指导。提示,治疗时间有限,机会只有一次。需帮助发来术前后磁共震照片为你指导。
‘伍’ 痉挛性截瘫怎样锻炼
第一种方法:要进行肢体的康复锻炼,要进行他的心理上的干预,好多人得这个病,因为它是这个病得的不是四五岁才犯病的,大部分都是青少年时期就犯病了完了之后越来越重,病人就背负着很大的心理负担,他就不想动了很早就卧床了,但是实际上这个病进展是相对还不是说太快的,一般要几年或者十几年才会进展到完全动不了的,这个时候我们要给予病人的心理安慰,要让病人鼓起生活的勇气。
第二种方法:就是在专业人员的辅导下的特殊的锻炼,不是你自己回去之后,他说我锻炼得很好我天天锻炼,我也信心很足我的病能治,你知道他咋锻炼,就天天这样窝着脚在那这样走他脚是这样内翻的,所以他总是拿外足背锻炼着力的,走的时间长了,把小指的骨头都走断 ,时间长了把这个踩断。这种情况下要在专业的人士下把它矫正过来,告诉你这个断裂的步态是怎么断的,甚至我们要加理疗加按摩把肌肉松弛下来,甚至还会给特殊的药物肌松剂,把恢复到功能位在功能位上的适度锻炼这是很关键的,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
第三种方法:要借助特殊的支具,还是讲内翻足脚内翻之后,要给特殊的矫形鞋,在专业机构做得订做的矫形鞋,先把脚恢复到正常功能位的情况下再做锻炼,如果还有支具他走路不是剪刀步态,这个时候我们要做一些,这些辅助性的移动的这些支具,可以有辅助他的锻炼的功效。
高位截瘫康复目标有两个,一是利用现在上肢仅有的屈伸功能学会翻身和床轮椅的转移。还有一个长期目标是去医院进行针灸还有感觉等刺激尽可能的是脊髓损伤节段下移一两个节段,恢复手指功能,尽可能的完成生活自理。
康复训练的目的,主要是防止肌肉萎缩,通过合理锻炼,调动或激活神经,逐渐恢复身体的基本机能。
‘柒’ 偏瘫感觉上肢怎么训练
你好,偏瘫的上肢训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双手张开、张紧:
动作:站立、平坐或者仰卧,全身放松,双手随意轻松地放在体前或者身体两侧,之后对手掌和手指进行训练:在手掌和手指充分放松以后,努力使手掌和手指都逐渐张开、张紧(无论有没有张开、张紧都努力这么做),连续张紧不放松,并逐渐越张越紧,这样每一次张紧为一个节拍,持续张紧1~2个8拍后开始逐渐放松,连续放松1~2分钟。
2、双手握固(拇指在内,四指在外):
动作:在手掌和手指充分放松以后,将手掌变拳逐渐握紧,连续握紧不放松,并逐渐越握越紧(无论有没有握紧都努力这么做),这样每一次握紧为一个节拍,持续握紧1~2个8拍后开始逐渐放松,连续放松1~2分钟。
作用:对手指、手掌、手腕等部位进行连续张紧、握紧以及连续放松的训练,使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双手的皮肉筋骨等组织都得到一紧一松的牵拉,有利于这些经络的畅通和气血运行,能增强和改善双手的功能,提高双手的灵活性,对预防和改善双手的肌肉及筋骨萎缩、双手无力、双手的功能部分丧失等状况很有帮助。
‘捌’ 上肢及手功能的康复锻炼方法
1、握球练习
握垒球大小弹性小球,缓慢用力握紧保持10秒,放松2秒为1次。此练习主要加强握力,锻炼手屈肌肌力,日常生活中可练习拿苹果、馒头等。
2、握棒练习
握住香蕉粗细的硬质或弹性小棒,缓慢用力握紧保持10秒,放松2秒为1次。此练习主要加强握力和对掌功能,日常生活中可练习握笤帚、拖把、门把手等。
3、侧面捏握练习
桌上放一张硬纸片,从侧面捏起再放下为1次。日常生活中可练习捏名片、钥匙,拧锁等。增强手的内在肌肌力等。
4、指尖捏握练习
桌上放一细小物体,如牙签、针或豆子等,从桌面捏起再放下为1次。此练习主要加强手精细功能练习。
5、手指捏握练习
可以通过正确姿势握笔即用拇指和示指远端指腹握笔,练习写字。以及正确姿势握筷子,练习使用筷子。此练习主要加强手灵活性,及协调性。
(8)截瘫手指训练方法扩展阅读:
脑梗死部位临床分类
(1)腔隙性梗死 脑梗死的梗死面积小于1.5厘米,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有定位体征。
(2)中等面积梗死 以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颞叶区发病多见。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神志清醒,偏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语等。
(3)大面积梗死 患者起病急骤,表现危重,可以有偏盲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甚至四肢瘫、脑疝、昏迷等。
‘玖’ 偏瘫患者如何进行康复锻炼
(一)顶天立地 (二)双手训练 (三)双脚训练 (四)咬牙训练(五)闭目养神
(一)顶天立地
动作:自然站立(两脚与肩同宽)、平坐或者仰卧均可,呼吸自然,全身放松,两臂自然下垂或者双手扶着固定物,双目微闭,稍用意想着脐腹部。然后慢慢调整身体的重心至左右脚平衡,到感觉身体左右平衡后逐步使身体越站越直,头向上顶,双脚踏地平实,整个身体越站越有劲,同时脚掌踏地渐紧、牙渐咬紧、会阴部稍向内提紧,并用身心静静地体会头顶青天、脚踏大地的感觉(平坐练习时,努力使身体越坐越直,头向上顶;仰卧练习时,努力使身体越躺越直,头和脚向两端越拉越直,使头部、颈椎、脊椎和双腿都尽量绷直成一条直线,并注意使左右双脚的用力尽量保持均衡)。本节动作练习时间以身体感到有一些累为宜。然后,全身逐渐放松1~2分钟。
作用:本节是全身性锻炼的动作,对全身的经络和皮肉筋骨等组织都进行了主动的、有力的牵拉,有利于全身的经络畅通和气血运行,能增强和改善体质、提高双脚的功能和灵活性,对预防和改善颈椎与脊椎的疾病以及行走不稳、头重脚轻、偏瘫、截瘫、肌肉萎缩、肌无力等状况都很有帮助。
(二)双手训练
1、双手张开、张紧:
动作:站立、平坐或者仰卧,全身放松,双手随意轻松地放在体前或者身体两侧,之后对手掌和手指进行训练:在手掌和手指充分放松以后,努力使手掌和手指都逐渐张开、张紧(无论有没有张开、张紧都努力这么做),连续张紧不放松,并逐渐越张越紧,这样每一次张紧为一个节拍,持续张紧1~2个8拍后开始逐渐放松,连续放松1~2分钟。
2、双手握固(拇指在内,四指在外):
动作:在手掌和手指充分放松以后,将手掌变拳逐渐握紧,连续握紧不放松,并逐渐越握越紧(无论有没有握紧都努力这么做),这样每一次握紧为一个节拍,持续握紧1~2个8拍后开始逐渐放松,连续放松1~2分钟。
作用:对手指、手掌、手腕等部位进行连续张紧、握紧以及连续放松的训练,使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双手的皮肉筋骨等组织都得到一紧一松的牵拉,有利于这些经络的畅通和气血运行,能增强和改善双手的功能,提高双手的灵活性,对预防和改善双手的肌肉及筋骨萎缩、双手无力、双手的功能部分丧失等状况很有帮助。
(三)双脚训练
1、张紧脚趾:
动作:平坐或者仰卧,全身放松,双手随意轻松地放在扶手或者身体两侧,之后对脚趾进行训练:在双脚充分放松以后,努力使脚趾都逐渐张开、张紧(无论有没有张开、张紧都努力这么做),同时,努力使双脚都伸直,逐渐使脚趾越张越紧、双脚都越伸越直,这样每一次张紧为一个节拍,持续张紧1~2个8拍后开始逐渐放松,连续放松半分钟左右;
2、勾脚尖:
动作:在双脚充分放松以后,努力使脚尖向内勾紧(无论有没有勾紧都努力这么做),同时,努力使双脚都伸直,逐渐使脚尖向内越勾越紧、双脚也都越伸越直,这样每一次勾紧为一个节拍,持续勾紧1~2个8拍后开始逐渐放松,连续放松半分钟左右;
作用:对脚趾和脚腕等部位进行连续张紧、勾紧和连续放松的训练,使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和双脚的皮肉筋骨等组织都得到一紧一松的牵拉,有利于这些经络的畅通和气血运行,能增强和改善双脚的功能,提高双脚的灵活性,对改善老年人因筋骨萎缩造成的行走不稳、头重脚轻、中风和脑瘫造成的下肢偏瘫与截瘫、下肢肌肉萎缩与肌无力等患者的身体状况都很有帮助。
(四)咬牙训练
动作:自然站立、平坐或者仰卧均可,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然后嘴逐渐张开、张紧,稍停,嘴逐渐放松闭合,稍停,牙渐咬紧,稍停,逐渐放松。如此,一次张紧——放松——咬紧——放松为四个节拍,重复这一动作,共做四个八拍。
作用:张嘴—放松——咬牙——放松,使头部的皮肉筋骨和经由头部的手三阳经、足三阳经、任督两脉等组织都得到一紧一松的牵拉,有利于这些经络的畅通和气血运行,能增强和改善头部和颈部组织的功能,对改善脑瘫、面瘫以及头部的其他疾病很有益处,同时还有提神、醒脑、固齿的作用,能增强和改善记忆功能。
(五)闭目养神
动作:自然站立(两脚与肩同宽)、平坐或者仰卧均可,双目微闭或闭合,呼吸自然,全身放松,双掌相叠捂着脐腹部,然后稍用意去体验轻轻呼吸的时候整个身体静逸舒适的感觉,本节动作练习时间不限。
作用:全身放松,闭目养神,轻轻地用身体去体会呼吸的感觉,让全身的气血更好的运行,这对恢复和改善身体的机能很有益处,同时,对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很有帮助。
注意事项:
1、在进行上述各动作的锻炼时,呼吸应尽量保持自然呼吸,不要憋气用力,以免出现不适。
2、锻炼时松和紧都很重要,松的时候要身心都放松,紧的时候应用内力渐紧,即用力要柔软均匀,不要用僵劲,这样才能刚柔相济,内外浑圆,收到更理想的康复训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