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运用了教育学的启发性原则吗
是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是运用了教育学的启发性原则
2.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对我们的学习有哪些启示
这句古语的意思是说,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这句话放在老师课堂教学上来说,就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大学四年的学习,老师是授人以“鱼”还是“渔”,显得尤为关键。
那么如何授人以“渔”呢?
家长可能都知道,孩子幼年成长中的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总是带给父母无限的感慨。但是任何一对父母,在孩子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都知道要把孩子放在地上让他自己去走,哪怕刚开始会摔跤跌倒,但摔几次后,再爬起来,小孩就学会走路了。要是总抱着,孩子永远也学不会走路。
在大学经过四年的学习之后,同学们总要学会自己走路,或走向社会经历自己的精彩人生,或走向更高的学府进行深造,如果大学四年老师一直抱着学生去“走”,学生如何学会走路的方法呢?
关于课堂教学,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学记》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概念;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其名作《师说》中,也提出了师与生之间的三种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古代先贤对于教学的理解,甚为强调“学”在“教”中的作用。当代着名教育家钱伟长先生更是提出,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学是最根本的,是辩证统一关系中的主要一方。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也不知道怎么去学就谈不上教学。
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教会学生怎么去学的方法,也就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知识爆炸时代,信息通信技术带来了人类知识更新速度的加速。仅仅在19世纪初,人类的知识还以每50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到了20世纪初,这一速度变成每10年翻一番;20世纪80年代,人类的知识每3年翻一番;20世纪末,人类文明发展的前4900年所积累的文献资料,还没有现在1年的文献资料多! 进入21世纪,知识老化速度不断加快。学科与学科之间,界限不断突破,渗透和融合不断进行,大量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到目前为止,仅自然科学的类别就已超过2000门。
一份研究资料显示:在知识更迭日益加快的今天,一个本科生走出校门两年内,一个硕士研究生毕业三年内,一个博士生毕业四年内,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将全部老化。按照知识折旧定律:如果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其实,就一个人一生所学的知识来说,在校求学阶段所获得的知识充其量不过是他一生所需的10%,而另外90%以上的知识都必须在以后的自主学习中不断获取。
日益丰富的知识爆炸,日益缩短的知识更新周期,一方面要求老师在课堂传授的知识要迅速更新,不拘泥于历史概念、过时的观点以及得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结论。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就是要求老师教会学生适应这个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社会的方法。学会适应社会的方法,就是学会不断从社会中获得新知识,能够在实践中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判断问题,这也就是自主学习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今社会,授人以知识,不如授人以自学的方法。
3. 用教育学观点辨析“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就是给予具体的物的支援,而授之以渔,是给予如何获取物的方法、道理的支援,而鱼与渔的差别在于,具体的物与能够获取物的一般的共性的抽象的方法与道理。
“鱼”与“渔”的关系,反映的是我国教育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个现实,与我国教育目的提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个根本之间的矛盾关系。当今时代,我们要反对仅仅是“授之以鱼”,要更加注重“授之以渔”。
(3)授人以渔不如授之以鱼教学方法扩展阅读:
原话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送鱼给别人,不如教会他怎样捕鱼。喻指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淮南子·说林训》,原文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意思是说,与其站在水边渴望也能得到鱼,不如回家结网从而真正捕到鱼。也就是说,总在不切实际地空想、总在艳羡他人的成绩,不如脚踏实地耕耘、把愿望付诸点滴行动。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捕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捕鱼的方法。
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反应的教学理念是重视什么能力的培养
重视思路方法的培养,一个好的老师始终给学生明确的学习态度,正确简捷的思考方法,以及学生思考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聪明有潜力。
5.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教知识,不教方法,这样学生能学到什么呢
孩子的智力显然跟不上信息更新的速度!而且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怕孩子们在起跑线上落后,给孩子们报各种补课班、兴趣班等等,大量占用孩子自由的时间,孩子们没有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导致他们越来越享受那种“拿来主义”的快感,而不喜欢那种花费时间钻研的“折磨”!
会教学的老师知道如何启发性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说出答案,加上鼓励和强化训练,孩子对知识掌握地会更加稳固。更厉害的老师会教孩子们自我启发学习,也就是让孩子问自己“十万个为什么”,实在不会再去问老师或者看答案,当然最好时刻保持着疑问的心态。大千世界,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有些东西都是在某些条件下是这样,条件改变了,情况也就变了,所以怀着疑问的心态做事情很重要。
6.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对我们开展教学活动有何启发,请用迁移的有关理论加以说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在促进迁移的教学方法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了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7.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该如何正确进行教学
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问题可谓是费尽心思。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帮助孩子找一个很好的学校,那么找一个好的学校归根到底是找一个好的老师,因为如果老师水平高的话,那么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在教室行业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么教师该如何正确的进行教学呢?下面我们可以来具体说一下。
8.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怎样理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原文:"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解释】
这段话是出自道家,但至于出自谁手,至今学术界仍在考证当中。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送给别人一条鱼能解他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让他永远有鱼吃,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方法",有鱼吃是目的,会钓鱼是手段。这句话说明。要想帮助他人解决难题。还不如传授给他人解决难题的方法。
【另一说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就是指没有直接给予物质,而是教以方法或某种信念。
教育,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好的称职的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谈到:今后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和学了知识不会应用的人。
【现代内涵】
多被引用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即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摆正自己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而这也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9.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老师的教学而言,就是要注重 [ ] A、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
A |
10.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和有效,
1 As the ancients say, it is better to teach a man how to fish than to give him fish.
2 the adequa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use of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meth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