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面向对象分析方法的五个步骤是啥
第一步,确定对象和类。这里所说的对象是对数据及其处理方式的抽象,它反映了系统保存和处理现实世界中某些事物的信息的能力。类是多个对象的共同属性和方法集合的描述,它包括如何在一个类中建立一个新对象的描述。
第二步,确定结构(structure)。结构是指问题域的复杂性和连接关系。类成员结构反映了泛化-特化关系,整体-部分结构反映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确定主题(subject)。主题是指事物的总体概貌和总体分析模型。
第四步,确定属性(attribute)。属性就是数据元素,可用来描述对象或分类结构的实例,可在图中给出,并在对象的存储中指定。
第五步,确定方法(method)。方法是在收到消息后必须进行的一些处理方法:方法要在图中定义,并在对象的存储中指定。对于每个对象和结构来说,那些用来增加、修改、删除和选择一个方法本身都是隐含的(虽然它们是要在对象的存储中定义的,但并不在图上给出),而有些则是显示的。
❷ 推荐几个对企业的分析方法,比如swot分析法
很多,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安索夫矩阵等等。你问得也不够准确,对企业战略分析还是其他的分析?
❸ (三)结构分析的步骤
建立一个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变差函数的理论模型是对区域化变量进行结构分析的目的。因而变差函数的理论模型能够定量地研究区域化变量的主要结构特征。这一步是十分重要的。有了这个理论模型,就能够对研究的对象(如地质体)作出科学的解释,并进行相关的地质统计学研究(如各种克里格估计和条件模拟等)。但这里需着重指出,结构分析是与研究客体的目的(譬如某种估计)紧密联系不可分的。区域化变量所在的空间,可大可小,大者可以是构建体系,如成矿省、矿床、矿带,小者可以是一个构造、一条矿脉、一个矿体,甚至是矿石结构等。因此,在作结构分析时,必须先确定研究对象的总体规模,然后根据总体规模来确定所依据的承载大小,不然便不适合了。
以宇宙作为研究的自然客体为例,或许就要以光年甚至几十光年为尺度单位来估计宇宙了。而有位名叫Jean Serra的学者,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研究矿物的分离情况,矿物颗粒各项数据的采集是用显微镜观察的,用以估计矿物总体的尺度单位以微米计。这才适合对矿物的研究。
1)根据不同的目的选取区域化变量。譬如计算矿产储量,可选取矿石品位、矿石体重、矿体厚度等元素作为区域化变量。不同目的、不同领域选取的区域化变量是不同的。对于选取的区域化变量,必须注意不同类的变量数据不能混合在一起。譬如承载的大小,形状、空间的分布,取样的测试存在的自然环境因素等,是否相同,以免引起系统偏差影响结构分析。
2)认真审议数据。有两个基本内容:一是要求有效数据,即数据质量和代表性的审查;二是数据的正则化。
3)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算数据的均值、方差、变化系数等。直方图是进行这种统计最直观而又有效的方法。这一工作的目的是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决定对数据是否要进行预处理。
4)计算半变差函数。这里要注意数据非列线而间距又不规则时,应先将数据组合成角组,如下图所示,α方向的角度允许误差限是dα,即在α±dα范围内的数据均可看成是沿α方向上的,另将数据组合成距离组[h·h±ε(r)]。要保证变差函数增长到基台值的部分,保证大于3~4组样品计算r*(h),又要保证每个距离组[h·h±ε(r)]包括足够多样数据。使γ*(h)值可靠。因而ε(r)又不宜过小。
不规则数据的组合图
(5)实施不同方向的套合,构成代替区域化变量变异特征的结构模型。
(6)结构模型的检验。一是交叉验证法。以各实测点上的观测值与已确定的结构模型所计算出的估计值进行比较。误差的方差最小时,说明该结构模型最好。二是用离差方差进行检验。
❹ 要对构成要素为无限多的总体进行观察和分析,最适宜的分析方法是
D,我的资料上是这样选的。
❺ 组织结构的分析步骤有哪些
组织结构设计的步骤
1.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
(1)企业环境。企业面临的环境特点,对组织结构中职权的划分和组织结构的稳定有较大的影响。如果企业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就要求在划分权力时给中下层管理人员较多的经营决策权和随机处理权,以增强企业对环境变动的适应能力。如果企业面临的环境是稳定的、可把握的,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不太显着,则可以把管理权较多地集中在企业领导手里,设计比较稳定的组织结构,实行程序化、规模化管理。
(2)企业规模。一般而言,企业规模小,管理工作量小,为管理服务的组织结构也相应简单;企业规模大,管理工作量大,需要设置的管理机构多,各机构间的关系也相对复杂。可以说,组织结构的规模和复杂性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相应增长的。
(3)企业战略目标。企业战略目标与组织结构之间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有什么样的企业战略目标就有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同时企业的组织结构又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政策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和调整时,只有对本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其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才能正确选择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征。
❻ 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基本手段是什么
结构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 Method,结构化方法)是强调开发方法的结构合理性以及所开发软件的结构合理性的软件开发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给出一组帮助系统分析人员产生功能规约的原理与技术。它一般利用图形表达用户需求,使用的手段主要有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结构化语言、判定表以及判定树等。
它的设计原则包括:
使每个模块执行一个功能(坚持功能性内聚)
每个模块用过程语句(或函数方式等)调用其他模块
模块间传送的参数作数据用
模块间共用的信息(如参数等)尽量少
基本实现手段如下:
一: 数据流图
含义
数据流图是SA方法中用于表示逻辑系统模型的一种工具,它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以图形的方式来刻画数据流从输入到输出的变换过程。
(1)、元素
A、数据流。是由一组固定成分的数据组成,箭头的方向表示数据的流向,箭头的始点和终点分别代表数据流的源和目标。除了流向数据存储或从数据存储流出的数据不必命名外,每个数据流必须要有合适的名字,以反映数据流的含义。
B,外部实体。代表系统之外的实体,可以是人、物或其它系统软件,他指出数据所需要的发源地或系统所产生的数据归属地。
C,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加工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单元,它接受一定的数据输入,对其进行处理,并产生输出。
D、数据存储。表示信息的静态存储,可以代表文件、文件的一部分、数据库的元素等。
(2) 分层数据流图
对于一个大型系统,如果在一张数据图上画出所有的数据和加工,则会使得数据流图复杂而难以理解,为了控制复杂性,结构化分析法采用数据流图分层技术。一套分层的数据流图由顶层、底层和中间层组成。
(3)保持数据守恒
(4)加工细节隐蔽
二、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的信息的集合,也就是对数据流图中包含的所有元素定义的集合。数据字典是结构方法的核心。数据字典有以下几个条目:数据项条目、数据流条目、文件条目和加工条目。
三、判定表
有些加工的逻辑用语形式不容易表达清楚,而用表的形式则一目了然。如果一个加工逻辑有多个条件、多个操作,并且在不同的条件组合下执行不同的操作,就可以使用判定表来描述。
四、判定树
判定树和判定表没有本质的区别,可以用判定表表示的加工逻辑都可以用判定树来表示。
五、结构化语言
采用一种介于自然语言和形式化语言之间的结构化语言来描述加工逻辑,既可以像自然语言那样最方便,也可以像形式化语言一样能够精确描述事物,且被计算机易于处理。
六、E-R图
E-R图包含实体、关系和属性等3种成分。这三个成分来理解现实问题,接近人们的思维方式。
注意事项:
一,命名。
二,画数据流而不是控制流。
三,一般不画物质流。
四,每个加工至少有一个数据流和一个输出数据流。
五,编号
六,保持父图和子图的平衡
七,数据流图的一致性
八,提高数据流图的易懂性
❼ 结构化分析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的区别
1.结构化方法遵循的基本原则
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将待解决的问题看作一个系统从而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结构化方法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抽象原则
抽象原则是一切系统科学方法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注重把握系统的本质内容而忽略与系统当前目标无关的内容它是一种基本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
(2)分解原则
分解原则是结构化方法中最基本的原则它是一种先总体后局部的思想原则在构造信息系统模型时它采用自顶向下分层解决的方法
(3)模块化原则
模块化是结构化方法最基本的分解原则的具体应用它主要出现在结构化设计阶段中其目标是将系统分解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若干模块从而完成系统指定的各项功能
2.面向对象模型遵循的基本原则
面向对象模型遵循的基本原则有:抽象、封装、模块化以及层次原则等
(1)抽象
抽象是处理现实世界复杂性的最基本方式在OO方法中它强调一个对象和其他对象相区别的本质特性对于一个给定的域确定合理的抽象集是面向对象建模的关键问题之一
(2)封装
封装是对抽象元素的划分过程抽象由结构和行为组成封装用来分离抽象的原始接口和它的执行
封装也称为信息隐藏Information Hiding它将一个对象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的执行细节分割开来并将后者对其他对象隐藏起来
(3)模块化
模块化是已经被分为一系列聚集的和耦合的模块的系统特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问题确定正确的模块集几乎与确定正确的抽象集一样困难通常每个模块应该足够简单以便能够被完整地理解
(4)层次
抽象集通常形成一个层次,层次是对抽象的归类和排序。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有两种非常重要的层次一个是类型层次另一个是结构性层次 。确定抽象的层次是基于对象的继承,它有助于在对象的继承中发现抽象间的关系,搞清问题的所在理解问题的本质
3.结构化方法的核心问题
模型问题是结构化方法的核心问题建立模型简称建模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要模拟的现实世界建模通常是从系统的需求分析开始在结构化方法中就是使用SA方法构建系统的环境模型然后使用SD方法确定系统的行为和功能模型最后使用SP方法进行系统的设计并确定用户的现实模型
4..面向对象方法的核心问题
面向对象方法与结构化方法一样其核心问题也是模型问题面向对象模型主要由OOA模型OOD模型组成其中OOA主要属于学科抽象形态方面的内容OOD主要属于学科设计形态方面的内容
5.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的特点
(1)面向用户,用户自始至终参与系统的分析工作;
(2)强调调查工作的重要性;
(3)对管理业务中的各种数据进行分解;
(4)采用了层次分解的系统思想;
(5)用图形工具来分析和构建新方案。
¨结构化分析的图表工具主要由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和数据处理说明组成。
6.面向对象系统分析方法的特点
(1) 强调系统开发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2) 侧重于数据转换的过程而不是数据本身
(3) 系统的开发周期长
(4) 封装性
对象的概念突破了传统数据与操作分离的模式。对象作为独立存在的实体,将自由数据和操作封闭在一起,使自身的状态、行为局部化。
(5) 继承性
继承是面向对象特有的,亦是最有力的机制。通过类继承可以弥补由封装对象而带来的诸如数据或操作冗余的问题,通过继承支持重用,实现软件资源共享、演化以及增强扩充。
(6) 多态性
同一消息发送至不同类或对象可引起不同的操作,使软件开发设计更便利,编码更灵活。
(7) 易维护性
面向对象的抽象封装使对象信息隐藏在局部。当对象进行修改,或对象自身产生错误的时候,由此带来的影响仅仅局限在对象内部而不会波及其他对象乃至整个系统环境,这极大方便了软件设计、构造和运行过程中的检错、修改。
❽ 集对分析法
(一)基本原理
集对分析是一门新的不确定理论。所谓集对,是指具有一定联系的两个集合组成的对子。集对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系统内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予以辩证分析与数学处理,体现系统、辩证、数学三个特点,集对分析将确定性分成“同一”与“对立”两个方面,而将不确定性称为“异”,从同、异、反三方面分析事物。同、异、反三者相互联系、影响、制约,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同时引入联系度及其数学表达式,统一描述各种不确定性,从而将对不确定性的辩证认识转化成具体数学运算(赵克勤,1996)。
地下水水质评价实质上是一个具有确定性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与不确定性的评价因子及其含量变化相结合的分析过程。实际的地下水水质状况与既定的水质评价标准构成一个集对,通过两者间的比照分析,获得水质评定的量化指标(龚士良,1998)。
(二)评价方法
基于集对分析的地下水水质评价,首先将评价水体的指标含量与评价标准构筑一个集对(俞俊英等,1999)。对于一个试样来说,设有N个评价指标,若其中有S个含量优于标准,有P个超标准,有F个未测或缺乏比较,则该试样的联系度表达式为
区域地下水功能可持续性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式中:i为差异不确定度系数,在[-1,1]区间视不同情况取值(有时i仅起标记作用);j为对立度系数,取值为-1(有时j也仅起标记作用);μ为联系度。
设a=S/N,b=F/N,c=P/N,则a,b,c,分别为同一度、差异不确定度、对立度,由此式(4-53)简写为
μ=a+bi+cj (4-54)
在前述定义下,a,b,c满足归一化条件,即a+b+c=1。
根据集对分析理论,式(4-54)中的同一度、对立度是相对确定的,而差异度则相对不确定;同时由于a,b,c三者是对同一问题不同侧面的全面刻画,因而三者彼此间存在相互联系、制约、转化关系。依据a,b,c三者大小关系及定量分析,可判断实际水样的水质状况,进行水质状况评价分级,即以评价因子的含量指标相对于水质评价标准的达标、超标数及其所占比例,确定地下水质量等级。
(三)方法分析
利用集对分析方法进行地下水污染程度的评价,以天然本底值、评价标准及检测分析的最低检出线为依据,将监测点各指标的含量划分为未检出、检出、超标,则检出的监测点数量占监测点总数量的百分比为超标率。由此及彼,进行水质状况分析(表4-6)。
表4-6 集对分析地下水水质评价
建立在集对分析理论上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虽然是一种新的方法,但是由于地下水质量状况实际上具有动态特征,集对分析方法提供了对联系度表达式中i,j进行不同的赋值的各种办法,从而使研究的问题更趋深入。同时集对分析方法利用同一度、差异不确定度、对立度三者的关系及其相对于水质分级界限的比例权重,可综合评判水体的实际水质等级。
集对分析理论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辩证思维的决策系统。因此,该理论不仅对地下水水质评价有借鉴作用,同时对地下水环境保护决策更具指导意义。
❾ 矿物成分分析方法
矿物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有常规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激光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等离子光谱和极谱分析,中子活化分析及等离子质谱分析等。
在选择成分分析方法时,应注意检测下限和精密度。
检测下限(又称相对灵敏度)指分析方法在某一确定条件下能够可靠地检测出样品中元素的最低含量。显然,检测下限与不同的分析方法或同一分析方法使用不同的分析程序有关。
精密度(又称再现性或重现性)指某一样品在相同条件下多次观测,各数据彼此接近的程度。通常用两次分析值(C1和C2)的相对误差来衡量分析数值的精密度。即
相对误差RE=
常量元素(含量大于或等于0.1%)分析中,根据要求达到分析相对误差的大小,对分析数据的精密度作如下划分:
定量分析:RE<±5%近似定量分析:RE<±(5~20)%
半定量分析:RE=(20~50)%
定性分析:RE>±100%
定量分析要求主要是对常量组分测定而言的,微量组分测定要达到小于±5%的相对误差则比较困难。
1.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方法是以化学反应定律为基础,对样品的化学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系统分析。由于化学分析通常是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的分析方法,故又称“湿法分析”。它包括重量法、容量法和比色法。前两者是经典的分析方法,检测下限较高,只适用于常量组分的测定;比色法由于应用了分离、富集技术及高灵敏显色剂,可用于部分微量元素的测定。
化学分析法的特点是精度高,但周期长,样品用量较大,不适宜大量样品快速分析。
2.电子探针分析法
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简称电子探针(EMPA)。它是通过聚焦得很细的高能量电子束(1μm左右)轰击样品表面,用X射线分光谱仪测量其产生的特征X射线的波长与强度,或用半导体探测器的能量色散方法,对样品上被测的微小区域所含的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样品无论是颗粒,还是薄片、光片,都可以进行非破坏性的分析。
电子探针的主体由电子光学系统、光学显微镜、X射线分光谱仪和图像显示系统4大部分组成。此外,还配有真空系统、自动记录系统及样品台等(图24-3)。其中测定样品成分的可分为X射线波谱仪和X射线能谱仪,过去电子探针只采用前者,因为它分辨率高,精度高,但速度慢。现代新型电子探针一般两者皆用。能谱分析方法可做多元素的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但精度较前者差。
图24-3 电子探针结构示意图
电子探针可测量元素的范围为4Be—92U。灵敏度按统计观点估计达十万分之三,实际上,其相对灵敏度接近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五。一般分析区内某元素的含量达10-14就可感知。测定直径一般最小为1μm,最大为500μm。它不仅能定点作定性或定量分析,还可以作线扫描和面扫描来研究元素的含量和存在形式。线扫描是电子束沿直线方向扫描,测定几种元素在该直线方向上相对浓度的变化(称浓度分布曲线)。面扫描是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即可在荧屏上直接观察并拍摄到该元素的种类、分布和含量(照片中白色亮点的稠密程度表示元素的浓度)。目前,电子探针已卓有成效地应用于矿物的成分分析、鉴定和研究等各个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电子探针一个点的分析值只能代表该微区的成分,并不是整个矿物颗粒的成分,更不能用来代表某工作区该矿物的总体成分。因为在矿物中元素的分布是不均一的,不能“以点代面”。对微米级不均匀的矿物,只有采用适当的多点测量,以重现率高的点为依据讨论矿物成分的特征和变化,才能得到较可靠的认识。此外,电子探针对查明混入元素在矿物中存在形式的能力是有限的。它能分析已构成足够大小的矿物相的机械混入物,而对以类质同象混入物形式存在的元素,电子探针是无能为力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用综合的手段。应当指出,根据在电子探针面扫描图像上,将分布均匀的混入元素视为类质同象混入物的依据是不够充分的,因为混入元素的均匀分布,并不都是因为呈类质同象形式所引起,还可以由固溶体分解而高度离散所致。而现代电子探针的分辨率(约7.0μm),还不能区分它们,需要用高分辨的透射电镜(分辨率达0.5~1nm,相当于2~3个单位晶胞)、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结构分析等方法相互配合,才能解决混入元素在矿物中存在的形式问题。
电子探针分析法对发现和鉴定新矿物种属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电子探针在微区测试方面具有特效,因而对于难以分选的细小矿物进行鉴定和分析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对一些细微的铂族元素矿物、细小硫化物、硒化物、碲化物的鉴定都很有成效。
电子探针也有它的局限性。例如,它不能直接测定水(H2O,OH)的含量;对Fe只能测定总含量,不能分别测出Fe2+和Fe3+含量等。
电子探针分析的样品必须是导电体。若试样为不导电物质,则需将样品置于真空喷涂装置上涂上一薄层导电物质(碳膜或金膜),但这样往往会产生难于避免的分析误差,同时也影响正确寻找预定的分析位置。样品表面必需尽量平坦和光滑,未经磨光的样品最多只能取得定性分析资料,因为样品表面不平,会导致电子激发样品产生的X射线被样品凸起部分所阻挡,所得X射线强度会减低,影响分析的精度。
3.光谱类分析法
光谱类分析法是应用各种光谱仪检测样品中元素含量的方法。此类分析方法很多,目前我国以使用发射光谱分析(ES)、原子吸收光谱分析(AA)、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原子荧光光谱(AF)、极谱(POL)等较为普遍。它们的特点是灵敏、快速、检测下限低、样品用量少。适于检测样品中的微量元素,对含量大于3%者精度不够高。
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概括起来是:利用某种试剂或能量(热、电、粒子能等)对样品施加作用使之发生反应,如产生颜色、发光、产生电位或电流或发射粒子等,再用光电池、敏感膜、闪烁计数器等敏感元件接收这些反应讯号,经电路放大、运算,显示成肉眼可见的讯号。感光板、表头、数字显示器、荧光屏或打印机等都是显示输出装置。光谱分析的流程见图24-4。
图24-4 光谱分析流程图
4.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法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由激发源、能量分析器和电子检测器(探测器)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当具有一定能量hv的入射光子与样品中的原子相互作用时,单个光子把全部能量交给原子中某壳层上一个受束缚的电子,这个电子因此获得能量hv。如果hv大于该电子的结合能Eb,该电子就将脱离原来的能级。若还有多余能量可以使电子克服功函数ϕ,电子将从原子中发射出去,成为自由电子。由入射光子与原子作用产生光电子的过程称光电效应。只有固体表面产生的光电子能逸出并被探测到。所以光电子能谱所获得的是固体表面的信息(0.5~5nm)。
光电过程存在如下的能量关系:
hv=Eb+Ek+Er
式中:Er为原子的反冲能;Eb为电子结合能;Ek为发射光电子的动能。Er与X射线源及受激原子的原子序数有关(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一般都很小,从而可以忽略不计。Ek可实际测得,hv为X射线的能量,是已知的。因此从上式可算出电子在原子中各能级的结合能(结合能是指一束缚电子从所在能级转移到不受原子核吸引并处于最低能态时所需克服的能量)。光电子能谱就是通过对结合能的计算并研究其变化规律来了解被测样品的元素成分的。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可用于测定固、液、气体样品除H以外的全部元素,样品用量少(10-8g),灵敏度高达10-18g,相对精度为1%,特别适于做痕量元素的分析,而且一次实验可以完成全部或大部分元素的测定,还可选择不同的X射线源,求得不同电子轨道上的电子结合能,研究化合物的化学键和电荷分布等,还可测定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价态的含量。
5.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简称ICP-MS)技术是1980年代发展起来的、将等离子体的高温(8000K)电离特性与四极杆质谱计的灵敏快速扫描优点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技术。
ICP-MS的工作原理及其分析特性:在 ICP-MS 中,等离子体作为质谱的高温离子源(7000K),样品在通道中进行蒸发、解离、原子化、电离等过程。离子通过样品锥接口和离子传输系统进入高真空的四极快速扫描质谱仪,通过高速顺序扫描分离测定所有离子,扫描元素质量数范围从6到260,并通过高速双通道分离后的离子进行检测,直接测定的浓度范围从10-12到10-6。因此,与传统无机分析技术相比,ICP-MS技术提供了最低的检出限、最宽的可测浓度范围,具有干扰最少、分析精密度高、分析速度快、可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以及可提供精确的同位素信息等分析特性。
ICP-MS的谱线简单,检测模式灵活多样,主要应用有:①通过谱线的质荷之比进行定性分析;②通过谱线全扫描测定所有元素的大致浓度范围,即半定量分析,不需要标准溶液,多数元素测定误差小于20%;③用标准溶液校正而进行定量分析,这是在日常分析工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功能;④利用ICP-MS测定同位素比值。
在矿物研究方面的应用有:矿物稀土、稀散以及痕量、超痕量元素分析;铂族元素分析;溴、碘等非金属元素的分析;同位素比值分析;激光剥蚀固体微区分析等。
6.穆斯堡尔谱
穆斯堡尔谱为一种核γ射线共振吸收谱。产生这种效应的约有40多种元素、70多种同位素。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是57Fe和119Sn。
图24-5 某透闪石石棉的穆斯堡尔图谱
由于地壳中铁的分布相当广泛,很多矿物都含铁,因此铁的穆斯堡尔谱已成为矿物学研究中一个重要课题。应用这种方法可以测定晶体结构中铁的氧化态、配位以及在不同位置上的分布等。图24-5 为某一透闪石石棉的穆斯堡尔谱,图中显示了 Fe2+离子在两种八面体配位位置M1和M2中的分配情况,AA′双峰表示M1位的Fe2+,CC′双峰表示M2位的Fe2+。
穆斯堡尔谱技术可鉴定铁、锡矿物种类;确定矿物中铁、锡的氧化态(如 Fe3+,Fe2+含量及比值)、电子组态(如低自旋、高自旋)、配位状态及化学键;确定铁、锡离子的有序度、类质同象置换及含铁、锡矿物的同质多象变体;进而探讨不同温压下矿物的相转变过程。
穆斯堡尔技术目前还不太成熟,通常要求低温工作条件,可测的元素种类不多,谱线解释理论也不够完善,但却是矿物学研究中一个很有远景的新技术。
❿ 对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1、把和地面相连的两个二元体看成是地面的一部分。
2、去掉水平杆,则三角形是一个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看成刚片1,地面看成是刚片2,则刚片1和刚片2由左边的铰链及右边的斜杆相连,由二刚片法则,结构是几何不变体,且无多余约束。
3、综合可知原结构是有一个多余约束(水平杆)的几何不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