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孩子反反复复发烧怎么办
宝宝反复发烧要积极给予退热治疗、对症治疗、饮食调节,必要的时候就医:
1、退热治疗。宝宝发烧体温超过38.5℃,,需要口服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口服退烧药以后少量多次地喝温开水,有助于宝宝降温,宝宝降温的时候出汗较多,补充水分能够防止脱水。
2、对症治疗。要注意宝宝的伴随症状,,如咳嗽、流鼻涕的时候可以给予清热解毒的药物,止咳化痰。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要注意饮食,给予止吐、助消化的药物,宝宝要根据不同的症状给予不同的治疗。
3、饮食调整。宝宝发烧的时候消化功能比较差,要注意饮食,尽量少食多餐,清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对于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要尽量不吃或者是少吃。
4、就医。宝宝如果反复发烧出现持续高热等情况,要及时就诊。
‘贰’ 儿童反复发烧怎么办
先确认一下你的宝宝是不是真的发烧。孩子的体温,36.5—37.5之间都是正常。37.6—38.5之间算是低烧,即使发烧了也不可怕,因为发烧本身是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身体防卫性反应。
看看宝宝有没有其他症状,比如腹泻,感冒,口疮等。
如果是感冒发烧的话,给你一点建议。
低烧时,给孩子多喝水,衣服别穿太多,别捂着,吃一点清热解毒的中药,像板蓝根,双黄连口服液一类的。牛磺酸颗粒效果不错,可以缓解感冒引起的发热。流清涕的话,给他吃一点感冒清热颗粒,也是中药成分的,再加一点消炎药(我儿子这么大的时候用的是阿莫西林颗粒,就是青霉素,副作用最低的消炎药,)低烧时别急着吃退烧药,退烧药吃得太早,会影响孩子身生免疫力的形成。孩子一般从4,5个月开始,从母体那里的来的免疫力开始减少,自身的免疫力开始形成。这时发一次烧,处理得当的话,就能增强一次免疫力,没关系。
要是到了38.6以上,就属于高烧了,除了吃上面说的药以外,可以给他药物退烧,我儿子小的时候,用的是小儿退热栓,从肛门里推进直肠的那种,属局部用药,刺激小,效果很好。药店里有卖的,按说明用就行了。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达到退热的目的。
另外,凡是给孩子用的药,一定要注意看上面的说明,一条也不能漏哦!
我在央视2套健康之路上看到护理发烧宝宝的方法,有一条是:拿一个新的尿不湿,倒上适量的水,然后放在冰箱里冷藏一段时间(大概要半个小时),然后拿出来,象往小屁股上的穿法一样,把它包在宝宝头上,这样能有效的给他的头部降温,有效地保护大脑不致过热。宝宝会感觉比较舒服。很好用。
还有个方法: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其实发烧的孩子,并不是都要挂水,总挂水的话,孩子的免疫力会很弱,也并不是退烧越迅速越好。用药时一定要注意。有的宝宝反复发烧,可能是用药不当引起的。
宝宝的体温不超过38.6度时,原则上不着急药物降温。
现在孩子发烧也不提倡用酒精降温,因为孩子的皮肤会吸收一些酒精,对大脑发育不好。实在要用的话,只在脚心,手心,后背,还有大腿根部,腋窝,等处,千万不能用酒精擦前胸,防止伤害内脏,也不要擦头部,防止大脑过度吸收。而酒精的气味又会使幼儿昏睡,像喝醉了一般。
发烧本身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去寻找病因,对症治疗。一般感冒常会发烧2~4天,如果活动力佳、进食正常则不必太担心。但需注意感染有无恶化或发生并发症的情形,如婴幼儿出现哭闹不停、活动力差、高烧不退、不肯进食、抽搐等,应尽速就诊。
这些是我护理孩子的经验,希望对你也有用!c
当然用抗生素要遵医嘱,这里只是给你一点建议,吃了消炎药,炎症消失了才不会反复发烧啊!
‘叁’ 孩子感冒发烧咳嗽怎么办
发烧可以说是宝宝最常见的体征了。据统计,一般情况下因发烧去医院的孩子占到儿童门诊量的10%~15%。也难怪,看到宝宝小脸蛋烧得红彤彤的,浑身滚烫,再镇定的家长也难免慌了手脚。 孩子发烧了该怎么办?退烧是最好的办法吗?父母到底该怎么办呢? 孩子发烧,别急于降温 首先别忙着退烧,而是要先搞清楚孩子发烧的原因。发烧不是一种疾病,它就像是身体的一个警钟,提醒你身体内部出现异常情况。同时,发烧也是我们身体对付致病微生物的一种防御措施,从某种程度来讲,适当的发烧有利于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病原体的清除,因此,发烧不完全是坏事。所以如果孩子不是高烧,就不要急于马上退烧,否则会掩藏真正的病因。引起孩子发烧的病因有很多: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扁桃腺炎、肺炎及一切传染病都有可能出现发烧的症状。另外,一岁以内的小宝宝也可能因泌尿道感染、肠胃病、手足口病而出现发烧的情形。许多情况必须经由医师判断,才能知道发烧的真正原因。 细菌或病毒,两类感染用药完全不同 一般来说,细菌与病毒是造成宝宝受到感染的最常见致病源,这两种情况导致的发烧,处理办法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细菌感染,只要选准抗生素,治疗效果就会很好。如果是病毒感染,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可以服用病毒灵、板蓝根冲剂、金银花等。病毒感染的发热到一定时间就会自行下降,切不可因为发烧就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药都一股脑用上。 是否该吃退烧药 是否给孩子吃退烧药,需要权衡一番利弊。药物当然可以改善孩子的病情,让宝宝舒服点儿;但也很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个月以内的婴儿禁止使用任何退热药品。在一般情况下,药物退热治疗应该只用于高烧的孩子,或者尽管你采取了很多措施,孩子的体温仍旧没有降下来,就需要给宝宝吃一点退烧的药物了。但服用的方法和剂量一定要按医生的要求去做。建议:在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再给孩子吃退烧药。如果孩子以往有高热惊厥史,不妨在38摄氏度时就给孩子吃退烧药。 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常有很多家长给孩子混合使用不同种类的退烧药物,有些性急的父母,用了口服药半小时没退烧,又加栓剂,然而各种药物的持久性不同,混用可能使药效重叠。结果烧退得太猛太急,使得体温速降至36摄氏度以下。又产生新的问题。家长可以选定一种退烧药,熟悉它的使用剂量和间隔时间,使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如何正确使用退烧药? 退烧药的种类很多,一般都在体温达摄氏38.5℃以上时才开始服用,而且每次服药中间一定要间隔4~6小时。退烧药包含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 1.水剂:较温和而安全,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的糖浆,如小儿美林糖浆、美林滴剂、小儿百服宁滴剂等。 2.锭剂:阿司匹林锭剂退烧效果也很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引发“雷氏症候群”,因此目前几乎不再使用。普拿疼这类退烧药锭剂,多吃也可能引起肝功能问题,一般安全剂量是每公斤体重每日不可超过150毫克。 3.栓剂:用来塞肛门,由直肠吸收,效果快速,当小孩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烧,非常方便,但使用次数要少,因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使体温降太快,或是反复刺激肛门,造成腹泻,过度使用栓剂也有引发胃溃疡的案例。(注:6个月以下小宝宝不宜使用退烧塞剂,且1岁以下建议少用,由于塞剂退烧效果十分快速,因此,要避免过量,以免小朋友体温急速下降。若用塞剂,一日不宜超过三次以上,否则容易过度刺激肛门内的肠粘膜而造成拉肚子。如果小朋友已经有腹泻症状也不宜再选用塞剂退烧。) 4.针剂:打退烧针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孩子甚至会过敏休克。然而目前并没有针对退烧针所作的过敏试验,因此除非无法使用口服退烧药(如严重呕吐或禁食中)且无法使用肛门塞剂(如严重腹泻),用尽方法仍无法退烧,最后一步才会考虑打退烧针。 注意: 1、不同退烧药最好不要并用,如果剂量控制不好,会有隐患。更不可为了加强退烧效果,为宝宝多服几次退烧药或将剂量增加。要知道退烧药的毒性反应之一,就是使体温重新升高。 2、6个月以下小宝宝不建议服用成药。 发烧初期的食疗法 1、多数宝宝发烧是因为受凉感冒引起,如果宝宝发烧时手脚冷,舌苔白,面色苍白,小便颜色清淡,父母可用生姜红糖水为之祛寒,在水里再加两三段一寸长的葱白,更有利宝宝发汗。 2、如果宝宝发烧咽喉肿痛,舌苔黄,小便黄而气味重,说明孩子内热较重,这时不能喝姜糖水,而应喝大量温开水,也可在水中加少量的盐,或夏桑菊等清热解毒类。 物理降温的最佳方法 除了药物退烧,运用一些物理方法也可以帮助发烧的孩子降温。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一般有酒精擦浴、冰枕降温或温水擦浴、头部冷敷几种办法,那么,哪种方法最适合宝宝呢? 1、酒精擦浴 直接用酒精擦浴是以前人们常用的退烧方法,但是现在不提倡给宝宝用这种方法,用酒精擦拭宝宝的身体,会造成孩子皮肤快速舒张及收缩,对宝宝刺激大,另外还有可能造成小宝宝酒精中毒,且直接用酒精擦拭,会让小朋友觉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 各妈妈们不防试试用温酒精拭浴:要注意一定要用“温水”加上70%的酒精,以1:1的比例稀释,稀释后的水温约为37~40℃,用纱布或毛巾浸蘸酒精后,有规律地擦拭。通常是先从患儿的颈部开始,自上而下地沿上臂外侧擦至手背。然后经腋窝沿上臂内侧擦至手心。上肢擦完后,自颈部向下擦试后背,擦浴的同时用另一只手轻轻按摩拍打后背,以促进血液循环。最后自髂部开始擦拭下肢,方法与擦拭上肢相同。每个部位擦拭3分钟左右。擦拭腋下、肘部、掌心、腹股沟、足心等部位时停留时间应稍长些,以提高散热效果。擦拭后可用浴巾盖一下身体,等5~10分钟,酒精蒸发得差不多的时候,体内的血液循环到了身体表面,又使皮肤变热时,就可以再重复第二次,如此重复三次左右,体内外的温度可迅速下降。由于退烧速度较快,此方法适合1岁以上之幼童,且超过40℃以上不易退之高烧使用。注意:宝宝皮肤娇嫩,擦浴时动作要轻,不可过度用力,以免损伤皮肤。酒精擦浴过程中应注意为宝宝保暖,身体暴露部位不要多,擦拭过的部位及时盖好衣被。擦浴时如发现宝宝寒战、面色苍白等异常情况,应停止擦浴,盖好衣被保温,并及时请医生诊治。对婴儿和体质虚弱的小儿不宜使用酒精擦浴。 2、冰枕 用冰枕或冰敷额头方式退烧,是许多家长经常采用的。肛温38℃以上可使用冷水枕,乃利用较低的温度作局部散热。现在市面上的软冷水枕甚为方便,冷度也不会太冷,较大幼儿及儿童可用。 但是不建议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因为婴儿不易转动身体,会造成局部过冷而冻伤或导致体温过低。且小宝宝易受外在温度影响,使用冰枕会导致温度下降太快,让宝宝难以适应。另外,宝宝发烧时全身的温度都升高,局部的冰敷只能有局部降温作用。 3、温水擦浴 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擦孩子的四肢和前胸后背3~5分钟。使皮肤的高温(约39℃)逐渐降低,让宝宝觉得比较舒服。这时还可以再用稍凉的毛巾(约25℃)擦拭额头脸部。让宝宝舒适平卧,并多给宝宝喝些温开水。 或泡澡,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每次泡澡约10~15分钟,约4~6小时一次。(泡澡能降低0.5~ 1.0℃,而且能使因为发烧而显得烦躁的宝宝安静下来,安稳入睡,不赤,洗澡水的温度应比宝宝的体温低2℃,洗完后应迅速用大毛巾帮宝宝擦拭干净,穿好衣服,以免着凉。)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这些降温处理时,如果孩子有手脚
‘肆’ 小孩咳嗽发烧,有没有什么偏方可以调理这种情况
小孩咳嗽偏方一:蜂蜜
近年来专家提出治疗咳嗽蜂蜜比药物效果更佳。研究显示,蜂蜜对减轻夜间咳嗽的严重程度及减少其频率的作用比氢溴酸右美沙芬组或无处理组更有效,而且蜂蜜使孩子们睡得更香蜜能使孩子睡得更香但是,研究者警告说千万不要给1岁以下的儿童服用蜂蜜,因为这可能会引起肉毒中毒。还提到,那些成分表上列有“蜂蜜”的药品实际上只是含有人造蜂蜜添加剂。
蜂蜜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被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说咳嗽。此外,蜂蜜还有抗氧化和抗菌的作用,同时能使喉部感觉舒畅。他们说:“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蜂蜜列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伍’ 宝宝反复感冒、发烧、咳嗽怎么办
1、首要解决的问题是退烧,第二是补充足够的水分。发烧期间,宝宝胃肠消化功能下降,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少食多餐。疾病急性期,宝宝食欲差,最好吃流质食物,如面汤、牛奶(奶粉)等;恢复期或退热期,可吃半流质食物,如营养米粉、菜粥、面片汤、鸡蛋羹等;退烧后,可选择稀饭、面条等易消化的食物。忌在发烧期间给小孩吃肥腻的肉蛋类。
2、不管哪种原因引起的咳嗽咳痰,都宜多饮水。充足的水分可帮助稀释痰液,使痰易于咳出,并可增加尿量,促进有害物质的排泄,促进咳嗽的痊愈。饮食宜以青菜瘦肉等清淡饮食为主。忌生冷的水果、凉茶、油腻食物、海鲜类、甜饼干巧克力等甜食(这些零食会让宝宝体内热量堆积过多,造成发热,还易滋生痰液,导致咳嗽加重。)
3、宝宝容易反复感冒生病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说到底还是免疫力差的问题,所以增强宝宝免疫力才是关键,因为宝宝的免疫系统发育比较弱,在3岁的时候才打到成人的80%。提高免疫力的物质有牛初乳和乳铁蛋白,家长们可以了解了解。
‘陆’ 6岁小孩感冒反复发烧,咳嗽该怎么办
咳嗽是人体的对呼吸道刺激的一种本能反射,也是保护措施。咳嗽说明呼吸道有刺激存在,这个刺激是不是一般的感冒,也即病毒存在?首先你要确诊是不是感冒,如果是一般感冒,只要多喝开水,保暖,基本病程在7-10天,快的也就5天左右。出现反复,发烧,有两种可能,一是体内病毒未能完全清除,还有是合并细菌感染。如果合并细菌感染,须用抗菌素。但如果不是一般的感冒,是肺炎、支气管炎、或是支气管异物等,那又是别外的治疗方法了,只有病因去除了,呼吸道的刺激得以缓解,咳嗽才会消失。所以,最重要的是确诊,确诊,确诊。确诊了对症下药。建议去看医生,见病见人,确诊下药。
‘柒’ 孩子反复发烧怎么办
1、感染是引起孩子发烧的主因
发热的症状相似,但引起发热的原因却有不同。在临床上,根据致热源(引起发热的物质)来源不同,发热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在儿科,绝大部分的发热都是感染性的。人体的各个部位都可能发生感染,比如小孩常见的喉咙发炎、气管炎、肺炎、肠炎等,只有把感染消除了,发热才能停止。
能感染人体的东西有很多,最常见的是病毒、细菌,其次是支原体、衣原体。目前,支原体感染很常见。支原体感染的早期症状跟普通感冒差不多,如低烧、咳嗽等,因而不少家长常常会把孩子支原体感染错以为是感冒,给孩子服用感冒药,结果治了一个多月还不见好。治疗支原体感染疗程较长,4个疗程差不多需要一个月时间,让体内药物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能彻底治愈感染。
2、低于38.5℃,不必用退烧药
要清除这些病毒、细菌、支原体等致病体,除了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外,对于小孩,常常还需要借助药物。不过,即使用了恰好针对感染病原的药物,病原体的清除也不会马上起效,治疗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家长无需那么心急,家长要做的就是认真做好物理降温及补水等护理。
但如果孩子一直处于高热状态,比如体温超过39℃,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高热持续时间长,会对心、肺、脑、胃肠等功能有不良影响,尤其是1岁-3岁半的孩子,最容易出现高热惊厥。因此,在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同时,还要给孩子进行退热等对症处理。一般来说,婴幼儿测量肛温超过37.8℃或腋温超过37.5℃时,就可以认为发烧了。
建议对于不同的发热状况予以不同的对策:
(1)超过37.5℃(可以选择物理降温)
(2)超过38.5℃(可以口服药物来退热)
(3)超过39℃(可以注射用药来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