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免疫分析方法

免疫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22-01-11 20:03:51

⑴ 细胞免疫功能测定的常用方法

正确答案:A
解析:免疫系统功能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包括:补体、甘露聚糖结合素、急性期蛋白、干扰素、免疫球蛋白
。B、C、D、E均为体液免疫的测定
。细胞免疫包括: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故选A

⑵ 免疫分析方法哪些

(1)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RIA)。RIA技术是使用以放射性同位素(如125I、32P、3H等)作标记的抗原或抗体,用γ-射线探测仪或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γ-射线或β-射线的放射性强度,来测定抗体或抗原量的技术。它包括以标记抗原为特点的放射免疫分析和以标记抗体为特点的免疫放射分析(immunoradiometricassay,IRMA)。前者以液相竞争结合法居多,既测大分子抗原又测小分子抗原;后者以固相法测大分子抗原为主。

RIA在早期建立的农药免疫分析方法中占了很大比重,建立了狄氏剂、艾氏剂、2,4-D和2,4,5-T、对硫磷和百草枯等农药的放射免疫分析法。尽管该方法灵敏度非常敏锐(RIA通常为10-9g、10-12g,甚至10-15g),应用范围广,但进行RIA需使用昂贵的计数器,也存在放射线辐射和污染等问题,因此在农药残留检测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并逐步为其他免疫分析方法所取代。

(2)酶免疫分析法(enzymeimmunoassay,EIA)。EIA是继RIA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免疫分析技术。其检测原理与放射免疫法类似,但所用的标记物为酶,它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测定结合于固相的酶的活力来测定被测定物的量。用做标记物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KP)、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oxidase,GO)、脲酶(urease)等。酶标记反应的固相支持物有聚苯乙烯塑料管、膜等。目前大多数采用96孔酶标板(MTP)作为固相支持物。这种板的检测容量大,样本数量多,只需有台简单的酶标仪就可得出准确的检测数据。也有学者采用磁珠作为固相材料进行EIA研究,其原理是将高分子材料(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包裹到金属小颗粒(Fe2O3,Fe3O4)外面,再通过化学方法键合上氨基(-NH2)、羧基(-COOH)、羟基(-OH)等活性基团,再与抗体或抗原耦联,制成免疫性微珠。该方法的优点是微珠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能悬浮在液相中快速均匀的捕获样品中的待测物,通过外加磁场后能够实现微珠与样品液的快速分离,从而减少检测时间、提高检测灵敏度。

由于酶标试剂制备容易、稳定、价廉,酶免疫分析的灵敏度接近放射免疫技术,故近年来EIA技术发展很快,已开发了多种EIA方法。其中酶联免疫法(,ELISA)是目前农药残留检测中应用最广泛的酶免疫分析技术。

(3)荧光免疫分析法(fluorescenceimmunoassay,FIA)。FIA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将抗原抗体的高度特异性与荧光的敏感可测性有机地结合,以荧光物质作为示踪剂标记抗体、抗原或半抗原分子,制备高质量的特异性荧光试剂。当抗原抗体结合物中的荧光物质受到紫外光或蓝光照射时,能够吸收光能进入激发态。当其从激发态回复基态时,能以电磁辐射形式放射出所吸收的光能,产生荧光。绘制农药浓度-荧光强度曲线,可以定性、定量检测样品中的农药残留量。

适用于抗体、抗原或半抗原分子标记的荧光素须符合要求:①应具有能与蛋白质分子形成稳定共价键的化学基团,或易转变成这类反应形式而不破坏其荧光结构;②标记后,荧光素与抗体或抗原各自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均不发生改变;③荧光效率高,与蛋白质结合的需要量很少;④荧光素与蛋白质结合的过程简单、快速,游离的荧光素及其降解产物容易除去;⑤结合物在一般储存条件下性能稳定,可保存使用较长时间。

(4)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luminescentimmunoassay,LCIA)。LCIA又可分为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hemiluminescentimmunoassay,CLCIA)和生物发光免疫测定(bio-luminescentImmunoassay,BLCIA)。

1976年,Shroeder首先用生物素(B)-亲和素(A)系统建立了均相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尔后Halman和Velan又将其引伸到非均相体系,现已渗入到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其原理是以发光指示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当发光标记物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后,底物与酶作用,或与发光剂产生氧化还原反应,或使荧光物质(例如红荧烯等)激发,释放光能。最后用光度计测定其发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常用发光标记物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鲁米诺(luminol)、异鲁米诺(isoluminol)、咯粉碱(lophine)、光泽精(lucigen)、双(2、4、6-三氯苯)草酸酯、联苯三酚和6[N-(4-二氨基丁基)-N-乙基]-氨基-2,3-二氢吩嗪-1,4-二酮(ABEI)等。用上述发光标记物标记的抗体(或抗原)在一定的pH缓冲溶液中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时,在协同因子(例如H2O2等)的作用下发光,其发光强度与被测物的浓度成正比,故可以用于定量分析。

发光免疫测定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限量达10-15mol/L)、快速(1~3h)、发光材料易得等优点。但其发光过程和强度常受到发光物质本身的化学结构、介质的pH、协同发光物质和金属离子杂质等影响。

(5)金免疫层析分析法(goldimmuno-chromatographyassay,GICA)。GICA检测原理是将配体(抗体或抗原)以线状包被固化于硝酸纤维素膜等微孔薄膜上,胶体金标记另以配体或其他物质并以干态固定在吸水材料上,通过毛细作用,使样品溶液在层析条上泳动,当泳动至胶体金标记物处时,如样品中含有待检受体,则发生第一步高度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继续泳动至线状包被区时,发生第二步高度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形成的免疫复合物被截留在包被的线状区,通过标记的胶体金而显红色条带(检测带),而游离的标记物则越过检测带,与结合的标记物自动分离。通过检测带上颜色的有无或色泽深浅来实现定性或定量测定2。

2金标试纸条检测

GICA法具有快速(5~20min)、廉价、结果明确、无需复杂操作技巧和特殊设备、携带方便等优点。但相对于其他免疫分析方法,该方法检测灵敏度稍低,主要适合现场快速定性或半定量测定。目前该方法已被应用于医学和生物学等众多研究领域,尤其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6)免疫分析与仪器分析技术的联用技术。使用单一的IA技术进行农药残留分析获得的信息量少,而理化分析方法的选择性又比较差。Kramer等人将免疫分析法和液相色谱法(LC)联合起来使用,从而简化了分析方法,提高了检测效率。LC-IA的联用,将LC的高分离能力和IA的高灵敏性和高特异性融为一体。该分析法尤其适合多组分残留分析和微量分析。免疫分析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的联用可减少结构相似的农药或代谢产物分析中的交叉反应,以降低假阳性。

⑶ 酶联免疫检测的几种方法及其原理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将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使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载体表面进行。可用间接法、双抗体夹心法或竞争法测定抗原或抗体。
(2)夹心法(sandwich assay):将已知的特异抗体包装在固相载体(塑料板凹孔或纸片上),加入待检标本,标本中的抗原即可与载体上的抗原结合,洗去未结合的材料后加入该抗原的酶标记抗体,洗去未结合的酶标抗体,加底物显色,用酶免疫检测仪测量颜色的光密度,可定量测定抗原。
间接法(indirecr ELISA)常用于检查特异抗体。先将已知特异抗原包被固相载体,加入待检标本(可能含有相应抗体),再加入酶标抗Ig的抗全(即第二抗体),经加底物显色后,根据颜色的光密度计算出标本中抗体的含量。
(3)BAS-ELISA:近年来对酶免设分析法的改进是使用生物素-亲合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作为指示剂,组成一新的生物放大系统进一步提高检测的敏感度。可用来检测多种抗原抗体系统如细菌、病毒、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等。一个亲合素(avidin)分子可以结合4个生物素分子(biotin)。结合非常稳定。亲合素和生物素都可与抗全、酶、荧光素等分子结合,而不影响后者的生物活性。一个抗体分子可偶联90个生物素分子,通过生物素又可连接多个亲合素。因此大提高检测的敏感度。目前应用生物-酶标亲合素系统(biotinavidin system- ELISA,BAS-ELISA),它是通过生物素标记抗体连接免疫反应系统,同时借助生物素化酶或酶标亲合素引入酶与底物反应系统。

⑷ 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种类,有何区别

免疫标记分析技术主要包括:放射物标记、酶标记、发光标记、荧光标记和金标记方法。
1 放射物标记分析:

用放射物标记抗原或抗体发展的放射免疫分析(radio immunoassay, RIA)是美国科学Yalow

和Berson于1959年创立的一种微量分析法,它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和特异性免疫化学技术相结合而建立的新方法。该技术利用核素标记物的放大效应,改善了待测物的检测下限,同时以抗体或抗原作为结合试剂,大大提高了检测方法的特异性。
2 荧光标记分析:

以荧光标记的荧光免疫分析(fluorescein immunoassay, FIA)是由Conn等首创于20世纪40年代的一种标记免疫学技术,其所用标记物是荧光素和荧光染料,是将抗原或抗体标记以荧光物质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在荧光显微镜或紫外线照射下,检测荧光强度和荧光现象的一种检测方法。荧光标记免疫法灵敏度高,但荧光素常会产生生物学毒性,导致抗体或抗原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下降
3.酶标记分析技术:
是继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和放射免疫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一大新型的血清学技术。1966年,Nakane等和Avrameas等分别报道用酶代替荧光素标记抗体,建立了酶标抗体技术(enzyme-labelled antibody technique),用于生物组织中抗原的定位和鉴定。1971年,Engvall Van Weemen等报道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从而建立了酶标抗体的定量检测技术。20世纪80年代,基于酶标记抗体检测和鉴定蛋白质分子的免疫转印技术问世。目前,免疫酶标记技术已成为免疫诊断、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免疫学方法之一。
4.发光标记分析

20世纪80年代末,国外开始用化学发光试剂来标记抗原或抗体,从而建立了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狭义的发光免疫分析( luminescence immunoassay,LIA )主要是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CLIA)。另外,还有酶放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 ECLIA)。CLIA是Sohrocler和Halman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建立的,该方法兼有发光分析的高灵敏度和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其基本原理同酶标记分析法,是用化学发光反应的试剂(可以是发光剂或催化剂等)标记抗原或抗体,

标记后的抗原和抗体与待测物经过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和理化步骤(如离心分离、洗涤等),最后以测定发光强度形式测定。
5 超顺磁微粒标记分析

以磁性粒子标记的磁性免疫分析技术(Magnetic Immuno Chromatofraphic Tes,tMICT)是现代物理学与生物技术结合研发生产的磁性分析检测技术,最早应用于基础医学领域[13,14]。与其它标记技术不同,该技术一个显着的优点就是用磁性粒子标记不受有色杂质干扰,可用于直接测量血液、食品、污水等有色样品。其原理是利用超顺磁性纳米微粒作为标记物,由高灵敏度磁性检测仪器测定结合在免疫复合物上的磁性微粒所产生的局部磁场效应,从而得出所测分析物的定量结果。

⑸ 免疫组化结果有几种分析方法

有阳性细胞区域直接测试方法。

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按照标记物的种类可分为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法、免疫铁蛋白法、免疫金法及放射免疫自显影法等。
这些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原理如下:
1.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
将已知抗体标上荧光素,以此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当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后会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从而可以确定组织中的抗原定位或定量.
2. 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
是目前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基本原理是先以酶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作用,然后加入酶的底物,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粒,通过光镜或电镜,对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进行定位或定性研究.
3. 免疫胶体金技术
就是用胶体金标记一抗,二抗或其他的能特异性的结合免疫球蛋白的分子(如葡萄球菌A蛋白)等作为探针对组织或细胞内的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研究.由于胶体金的电子密度高,多用于免疫电镜的单标记或多标记的定位研究.

⑹ 简介免疫分析技术

免疫技术为20世纪90年代优先研究、开发和利用的农药残留分析技术,世界粮农组织(FAO)已向许多国家推荐此项技术。免疫分析法(immunoassay,IA)是将免疫反应与现代测试手段相结合而建立的超微量测定技术。免疫分析法是生物酶技术、荧光光谱技术、辐射技术、免疫分析技术应用于农药残留分析领域的一门新技术,是基于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反应为基础的一种微量分析方法。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进人体内的抗原性异物的保护性应答反应。较大分子的农药可以直接作为抗原进入脊椎动物的体内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得到可以和该农药分子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小分子量的农药(相对分子质量<2500)一般不具备免疫原性,不能刺激动物产生免疫反应,但有与相应抗体在体外发生吸附反应的能力,即有反应原性,这类小分子物质在免疫学上称为半抗原。农药是半抗原,一般不具备抗原性,不能刺激动物产生免疫反应,需要首先将该小分子通过与一定碳链长度、大分子的载体蛋白质(通常使用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兔血清白蛋白、钥孔血蓝蛋白、卵清蛋白)以共价键偶联制备成人工抗原,使动物产生免疫反应,产生识别该农药并与之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以共价键偶联成人工抗原使动物产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识别该农药并与之相结合的抗体(多克隆抗体),通过对半抗原或抗体进行标记(酶、荧光物质、放射性同位素等),利用标记物的生物、物理、化学放大作用,对样品中的特定的农药残留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通过对半抗原或抗体进行标记(放射性核素、酶、荧光素标记等),利用标记物的生物或物理或化学放大作用来进行工作,它集测定的高灵敏性和抗体反应的强特异性于一体。它的开发过程需要投入较多资金和较长时间,但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价廉、样品所需量少等优点。目前多用于单一农药残留检测,不适合应用于多残留检测。1971年Ercegovich[坞。]最先讨论了农药DDT、马拉硫磷及氨三唑(amino—triazole)的免疫测定。随后,大量研究免疫分析法在农药残留中的应用。Kun等报道了利用免疫分析测定对硫磷杀虫剂农药残留,最低检测限达到26ng/m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
9/6。Laura等[坞0]报道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测定农药残留。Anne等报道用非同位素免疫分析法(cMIA)测定氯麦隆杀虫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作为检测器,极大提高灵敏度。农药残留的免疫学技术检测食品的范围很广,包括水果、蔬菜、饮料、啤酒、葡萄酒、乳、肉、动植物油、蜂蜜、豆类、谷物等。一些商品化的试剂盒也相继开发出来。国家农业部环保所李治祥和黄土忠于1990年研制了农药残毒速测箱,其原理就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动物和昆虫的致毒作用是通过特异性抑制胆碱酯酶(chE)来实现的。将chE与样品提取液反应,若chE受到抑制,表明样品提取液中含有OPS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这时基质不能水解,就不能变色;否则ChE不受到抑制,基质水解产生蓝色。另外,国外还推出了多种酶标试剂盒应用于常规分析及田间检测的快速筛选,作为仪器分析的辅助方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免疫分析法作为农药残留快速筛选检测方法受到重视。 更多相关资讯/技术资料,请参考国家标准物质网www.rmhot.com.

⑺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有哪三类

1、直接化学发光,标记物为吖啶酯(雅培)或者ABEI(新产业)

2、酶促化学发光,标记物为碱性磷酸酶(厦门波生)或者辣根过氧化物酶(强生)

3、电化学发光,标记物为三联吡啶钌(罗氏)


注:括号内为代表厂家。

⑻ 免疫测定方法是怎样的

农药残留免疫分析方法(Immunoassay,IA)是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可逆性结合反应为基础,把抗体作为生物化学检测器对化合物、酶或蛋白质等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技术。免疫反应涉及抗原与抗体分子间的立体化学、电荷、氢键和偶极间的综合应用,具有常规理化分析技术无可比拟的选择性和高灵敏度,常适宜于复杂基质中痕量组分的分析。自20世纪80年代初,Hammock等(1980)首先将免疫分析应用于农药残留分析以来,该法得到不断改进和发展,并涌现出诸多各具特色的免疫分析方法。如放射免疫分析法(RIA)、酶免疫分析法(EIA)、荧光免疫分析法(FI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免疫金沉析法等。由于免疫化学分析技术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及价廉的特点,能在野外和实验室内进行大批量的筛选试验等优点,已经成为农药残留分析领域中最有发展和应用潜力的痕量分析技术之一。

1.半抗原的设计与合成

农药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小于1000,不具备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农药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需与大分子物质连接后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在对某一农药进行免疫分析前,一般要对农药分子进行结构修饰或重新设计、合成出相应的半抗原。半抗原的结构对方法的检出限和选择性至关重要。Jung等认为半抗原的设计与合成一般要符合几个原则1:

1免疫竞争性反应的总体原则

(1)半抗原结构中应具备适当末端活性基团。如-NH2、-COOH、-OH、-SH等,可直接与载体(一般为蛋白质)耦联。

(2)理想的半抗原。与载体连接后应保证该特征结构能最大程度地为免疫活性细胞识别和结合,以制备出具有预期选择性和亲和性的抗体。因此,活性基团与载体之间应具备一定长度的间隔臂,一般为4~6个碳链长度(0.5~0.8nm),太短则载体的空间位阻影响免疫系统对半抗原的识别,过长则可能因氢键(某些极性间隔臂)或疏水交互作用(非极性间隔臂)使半抗原发生“折叠”。同时,间隔臂一般为非极性,且除供耦联的活性基团外,不应有其他高免疫活性的结构,如苯环、杂环等,以降低抗体对间隔臂的识别和间隔臂对待测物结构特征的影响;间隔臂还应远离待测物的特征结构部分和官能团,有利高选择性和高亲和性抗体的产生。

(3)半抗原应能最大限度模拟待测分子结构,特别是立体结构:半抗原设计还应考虑结构中尽量保留芳香环。据统计,半抗原结构中有芳香环形成的抗原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使机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平均成功率大约为1/3,而未含芳香环的半抗原成功率仅占1/11。

(4)半抗原的设计应考虑到有毒理学意义的代谢产物,以及待测物是单一品种或者某一类农药。设计时需相应地突出特定农药的结构或者一类农药中共有的结构特征。对应的抗体称为单一特异性抗体或者簇特异性抗体,而簇特异性抗体可用于多残留分析。

⑼ 免疫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何谓抗原决定簇,有何意义

位于C端的抗原决定簇是指将此抗体作为抗原,其抗原特异性位于C端,而位于N端的抗原决定簇是指其可变区的抗原特异性

阅读全文

与免疫分析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肩胛下肌锻炼方法哑铃 浏览:525
鲜花如何种植方法 浏览:713
如何用下定义的方法夸人 浏览:615
25乘36用简便方法计算 浏览:370
颈椎突出如何锻炼方法 浏览:508
桩基声测管检测方法 浏览:750
用什么方法来丰胸 浏览:556
小西瓜的养殖方法视频 浏览:259
鉴别合金和金属的方法 浏览:493
8cm方管计算方法 浏览:276
装修公司贷款计算方法 浏览:749
销售快速推销方法 浏览:701
吸奶器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701
漏肠怎么处理方法 浏览:887
216x24写出三种计算方法 浏览:124
如何变成幸福的方法 浏览:458
江西香菇种植方法哪里有 浏览:440
绿豆苗怎么种植方法 浏览:20
含量测定方法收载在药典哪里 浏览:672
第一次学简单的勾鞋方法 浏览: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