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和建设新社会的理论武器,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导向仪。在当前思想文化多元化发展、东西方经济理论交互混杂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学习、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应当弄清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究竟有哪些特征。弄清这些特征,将使我们进一步明白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重要问题。
特征一: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具有客观性。
特征二: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在阶级社会里生产过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阶级关系,因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阶级性。
特征三:逻辑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逻辑性。任何一门科学都必须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倘若方法有误,就难以正确地剖析它的研究对象,阐发相关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这方法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既是研究的方法,又是研究的世界观。
2.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最新文章阐述:《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品性与理论品格——基于<资本论>的视角》
刊于《经济纵横》2018年第3本期。
摘 要:
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核心的出发点,在于将其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版”和21世纪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必须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工作体系中“方法论规范”与“理论规范”的辩证结合关系及其一般推进机理,并引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规范的有针对性研究中。
依据《资本论》的工作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具体化在“方法论品性”和“理论品格”层面进行深入精细的研究。
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原则上可以构造为“革命性+本土性+具象性”的品性结构,相应地,具有四种有机推进的理论品格,即“继承发展”品格、“传承和创新”品格、“与时俱进”品格以及“开放生成和兼容并蓄”品格。
这一研究路线支持了以“实践创新、理论开放”为取向的中国理论经济学教科书体系建设,进而产生“双重中心、双重体用”的实践化体系共生现象。
《资本论》、中国政治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体用并举”将会使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更富有学科底蕴与科学气魄。
关键词:《资本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品性;理论品格;政治经济学规范;教科书体系
3.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怎么样的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发生学。其统一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例如《资本论》,第一卷采用了“历史发生学的研究方法”;第二卷采用了“系统发生学的研究方法”;第三卷采用了“现象发生学的研究方法”;第四卷采用了“认识发生学的研究方法”。
首先是母子生长路径的确立,其次是复杂性的系统关系,再次是现象生活,再次是语言生产。这个批判的历史实践过程。所以是“历史实践的批判方法”。
以上回答来自资料:网络词条——政治经济学方法论
总之,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不可避免地面临任务:承担创造性理解马克思的作品,促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这个历史任务所以要求我们不仅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资本论》的科学内涵,更为重要的是,也需要明确其“保卫的工作内涵”——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化、在继承和创新意义上的具体发展道路和实现方法手段的选择以及寻求中国经济学原创的理论和思想。历史既然已经将其过程“总体”呈现了出来,那么,我们应当更多地使用历史性质的方法来剖析历史过程。
参考文献:
《导言》的革命:事的科学和研究对象的确立——兼析"科学抽象法"的反思问题,《江汉论坛》2015年9期
2.《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逻辑解析——文本问题、“科学抽象法”的反思及其他,《当代经济研究》,2015年7期
3.《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4. 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工作逻辑和学科方法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是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问题。政治经济学不是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而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马克思强调:“政治经济学不是工艺学。”
马克思在1857年8月底至9月中旬为计划中的经济学着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写的“总的导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方法论研究的重要文献。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规定最终是在这里得到确定和初步完成的。《导言》的简明逻辑是关于历史对象和社会对象的相互钳制规定的阐述。
右图是对《资本论》研究对象的逻辑的结构化的表达。
形象地说,这是一个“丫型”财产关系生长道路。第一,在根部,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尚未分化,属于财产关系创制阶段——对应于抽象劳动成长的活动范围;第二,在茎干部,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彼此识别出对方,属于财产关系快速生长阶段——一定生产方式(劳动二重性)的成型;第三,在枝叶部,生产关系为交换关系所覆盖,属于财产关系取得“运动的实名”(法律用语)阶段——社会经济关系构造的成型。
第一阶段的抽象劳动生成指示:人类生产物质产品的同时,亦生产一定的主体自身的财产关系;在第二阶段,整体概念的生产方式指示经济运动关系的生成,并且很清楚,这时候,生产关系的生长运动开始居于主导地位;第三阶段指示经济关系的具象化,例如价值形式的生长运动。充分表明:马克思始终是从处于生长运动状态的统一财产关系出发的,从本身具有各种具体的实名关系的财产运动形式中取出财产关系的实存规定,限定为“经济关系”,目的是排开孤立的实体和繁杂的形式之研究干扰,集中考察“生于无”“长于有”的实体-形式生长单元,考察从劳动中产生的价值关系和从价值关系产生的价值形式。丫型道路使我们明白了马克思如何从劳动(形式)中工作取出使用价值(形式)和价值(形式)的,以及在辩证分开工艺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即在充分肯定具体劳动(形式)到使用价值和使用价值形式的过程当中,决定性地研究了抽象劳动(形式)到价值和价值形式的全部历史过程。
马克思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从逻辑结构上看,《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 与自然科学相比,作为研究现实社会经济的科学,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政治经济学无法通过实验室进行试验,需要寻求科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的学科工作方法是由唯物辩证法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分析方法所合成的“历史唯物主义发生学”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等范畴,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否定与肯定等规律的方法论总称。其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尤其强调下列方法:矛盾分析法。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揭示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就必须结合运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从研究和揭示不同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人手。马克思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正是从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细胞商品入手,层层深入而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胚芽,并由此论证了资本主义必将由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客观历史趋势。
所谓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分析方法,即逻辑服从历史的工作方法。历史从哪里开始,思维过程也应从哪里开始,但历史经常出现跳跃或曲折,这就必须运用逻辑的方法。它可以摆脱直观的历史形式和起扰乱作用的偶然性,进行逻辑推理。不过,这又不能是脱离历史过程的纯粹抽象推理。它必须结合历史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通过思维推理,以概括的理论形式,从简单概念到复杂概念,重现历史的真实。所以,这种逻辑的研究方法与历史的研究方法是有机统一和一致的。
研究方法是范畴的生产方法,即历史生产理论语言和认识。叙述方法是研究方法的辩证表达形式。研究方法和它的叙述方法合成历史学科的工作方法,产生范畴生产与范畴批判有机统一的理论效果。这就是定性寓于定量分析之中的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路径。所以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还需要运用综合方法、归纳方法、演绎方法(判断和推理方法)以及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等认识手段,需要借鉴系统论、伦理学和心理学等的某些方法和范畴。所有这些,共同构成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体系。
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历史科学。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相统一。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坚持事的视角下的物的性质的研究探索。这样就很容易辩证地分开自然物和社会物的规定,进而清晰地区分“自然形式”和“社会形式”。进而追问“行动如何可能”,实际就是贯彻事的科学规定。这种逻辑“同构”显示了马克思主张的一贯性:书写历史,通过对历史活动的把握,发掘经济的内在逻辑。如此一来,规律的发现就被定格于“历史”和“逻辑”统一的认识活动中了,行动的规定从中生发出来。“行动(规定)”的加入使得“事”和“物”分开,物的科学追索“物的世界图景”,相反,事的科学则追索“事的历史图景”。而又由于事物的本质就体现在“道”和“德”的统一性当中,因此,对规律的把握必须有一个内在结构和路径予以支撑——例如质-量-形式。如此一来,与社会科学有关的理论构造实际上可称之为“行动理论或图式”。
所以列宁指出:“叙述不是教条式的(如大多数教科书那样),而是按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依次叙述,也就是依次叙述原始氏族共产主义时期、奴隶制时期、封建主义和行会时期、最后是资本主义时期。政治经济学正应该这样来叙述。百分之九十九的政治经济学入门书,正好没有做到这一点。它们的缺点,主要不在于通常只谈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即资本主义),而在于它们不会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个制度的根本特点上去;不会清楚地确定这个制度的历史意义,指出这个制度的产生过程(和条件)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不会把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和各种现象看成是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看成是这个制度的根本特点的表现……只有唯物主义历史观才能澄清这种混乱,才能广泛地、有条理地、精明地观察社会经济的特定结构,把它看作人类整个社会生活特定结构的基础。”
“以上表明,历史研究指向始终是真正的革命行动;它直白而坚决,绝无《理解马克思》(乔恩·埃尔斯特)指责之故意玩弄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