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宝宝感统训练方法
作为家庭教育,尤其是3岁前的早期教育,父母应着眼于感统训练。感统训练,包括视觉、听觉、本体觉、触觉、平衡觉。可以说0~3岁是儿童刚刚产生感统能力的时期,错过了这段时期将是一生的遗憾。
今天给大家介绍几种在家训练的小方法,这是针对正常宝宝的一些训练方法。如果宝宝是高危儿或者存在一些问题的宝宝,建议带宝宝去正规的医疗康复机构进行训练。
视觉训练:黑白格
视觉的训练,主要是为了眼睛能正常工作。
我们需要先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白纸,画成一个棋盘格。你可以任意将其中几个小格涂成黑色,通过图形或数量来吸引宝宝的注意,让宝宝数数,进行视觉刺激。也许她会数错,也要给予奖励,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宝宝注意到黑白的区别,而不是算对数字。之后,我们可以把表格画得更大些,图形更加复杂些,让宝宝注视1分钟之后,脱离原图自己画图形。除此之外,多让他接触自然环境,或者看比较鲜艳、比较“正”的色彩,这种真实而又强烈的对比,有益于视觉的完善。
听觉训练:少噪音多聆听
我认为听觉是最容易训练的,或者说听觉的好坏更多的是一种习惯的养成。降低电视的音量,还有夫妻吵架的音量,就可以降低孩子的听觉阈限,大大提高听力。此外,有意识地让宝宝多接触不同的声音,亦可以促进他知性思维的形成。比如听各种自然界的声音,包括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本体觉训练:舞蹈动作
本体觉,又称运动觉。人体的指挥部是大脑,身体各个部分是他的士兵。决策英明,还得执行得力。本体觉就是一种“集体凝聚力”的体现。比如,有人走路的时候容易摔跟头,说话的时候大舌头,这些都与本体觉没训练好有关。在临床上,我们采用最多的器材是“网缆插棍”、“蹦床”等。在家里,我们可以带孩子做一些儿童舞蹈动作,如果孩子有一些模仿行为,我们就要给予积极的肯定或引导。
触觉训练:大龙珠球和袋鼠跳
触觉,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一种感觉,而它对于孩子的心理影响却很大。没有经过触觉训练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在童年时期表现出多动倾向。那么如何进行触觉训练呢?
我们可以买一种器材,叫做“大龙珠”,是一个上面布满了“凸起”的塑料球。可以通过各种奖励方式让宝宝去接触这个玩具,比如原地拍球、坐在球的上面、拍球行走等。当宝宝充分接触“大龙珠”之后,触觉能力便会自然产生。另外,还有一种叫“羊角球”,可以让宝宝的触觉训练更丰富有趣。除此之外,有一项叫“袋鼠跳”的运动,对训练触觉也是非常棒的。你可以找一个布袋子,让宝宝站在里面,双手抓住布袋的边,让人和袋子形成一个整体,让宝宝朝一个方向跳跃,并适当奖励宝宝。
平衡觉:沿着线走路
平衡觉,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训练儿童的平衡能力。在学校一般会采用平衡木、平衡桥等。在家里,父母没办法选择这么专业又占地方的器材。没关系,只要你在地上画条线,让宝宝根据你的不同要求“走路”就行了。一开始,可以让他走一条线,从A点走到B点;然后可以要求在线上单腿蹦一段,再走一段。当熟练之后,可以画上两条线甚至更多,让他在不同的线上“行走”。
五觉的感统训练,是为今后的行为能力打好基础,培养宝宝的良好“执行力”,也是宝宝社会化中的重要一环。我们经常会说有些孩子听话,懂事,那正是因为他们具备足够的“行为能力”可以完成大人交给的任务。3岁前的早期教育主要是围绕感统训练展开,家长们可以在家试试这些方法。
B. 孩子在家做的感统训练方法有哪些
链接:https://pan..com/s/1UpWOId255XVLWW7fWSxXSg
名师感统训练课程(0-12岁)
这里有免费的名师感统训练课程希望能帮助到您和您的宝宝。
感觉统合训练(SensoryIntegration,简称SI)是指脑对个体从视、听、触、嗅、前庭等不同。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联系和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是个体进行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C. 如何做感统训练
感统训练就是通过创造各种各样的环境,给孩子带来丰富的感觉刺激,促进孩子的“感觉-动作”能力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家里的一些物品,给孩子做感统训练。
一、钻钻乐
把家里的椅子和饭桌排成一排,让孩子从椅子下、饭桌下爬过去,可以多循环几次。也可以利用沙发,和孩子一起玩躲迷藏,或者让孩子爬,自己在后面追等方法。孩子在爬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下小路障,如鞋盒等东西。爬行游戏可以促进孩子触觉发展,也可以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
二、跳跃
可以让孩子在床上、沙发上向上跳跃,也可以设置一些障碍物,让孩子向前跳跃,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从沙发上跳上跳下。弹跳的游戏对于孩子的肢体力量、协调性以及平衡感的发展都有好处。
三、投球
家长可以准备一些旧报纸,和孩子一起揉成球(锻炼孩子手指灵活度),很多在适当的距离放盆或者筐,让孩子将纸球透镜容器。可以进行比赛,看谁投的多,也可以逐渐增加难度。此游戏能够很好的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注意力。
四、分拣豆子
将各种各样的豆子放在一起,让孩子把混合的豆子分拣开来,也可以用纽扣之类的。之后可以让孩子用筷子夹豆子。能够训练孩子的视觉注意力以及精细动作能力。
这些游戏都可以在家中进行,但是还有一些要注意的问题。首先就是要注意孩子的安全了;其次,大家都发现,家长的参与很重要,亲子要有良好的互动,家长应该注意引导,多一份耐心;最后就是效果,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情况,设置不同的游戏以及游戏难度,要有趣味性,更要坚持,这样才能够达到训练的目的。
D. 智力发育迟缓的五岁孩子需要做哪些感统训练
家里训练还是有很多方法的,多特教育专家认为,可以用以下方法:
平衡感方面:
1、荡秋千、攀爬不平稳平面。
2、滑车训练、下蹲走。
3、走花坛、单脚站立、单脚跳。
本体感方面:
1、端水沿直线行车。
2、攀爬、跳圈游戏。
3、蹲下起立,趴地推球、跳绳训练
4、上下楼梯训练、跨障碍物。
E. 儿童感统训练要怎么做
链接:
名师感统训练课程(0-12岁)
这里有免费的名师感统训练课程希望能帮助到您
感觉统合训练(SensoryIntegration,简称SI)是指脑对个体从视、听、触、嗅、前庭等不同。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联系和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是个体进行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F. 感统训练的方法大全
. 触觉训练强化皮肤、大小肌肉关节神经感应,辨识感觉层次,调整大脑感觉神经的灵敏度。使用器械:按摩球、波波池、平衡触觉板。适应症:爱哭、胆小、情绪化、怕陌生、笨手笨脚、怕人触摸、发音不正确、偏食、挑食、注意力差、自闭、体弱多病等。
2. 前庭平衡觉训练调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经体系自动反应机能,促进语言神经组织健全、前庭平衡觉及视听能力完整能力。使用器械:圆筒、平衡踩踏车、按摩大龙球、滑梯、平衡台、晃动独木桥、袋鼠袋、圆形滑车。适应症:身体灵活度不足、姿态不正、双侧协调不佳、多动、爱惹人、语言发展迟缓、视觉空间不佳、阅读困难、自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跌倒、方向感不明、学习能力以及习惯培养不起来。
3. 弹跳训练调整固有平衡、前庭平衡感觉神经体系,强化触觉神经、关节信息,促进左右脑健全发展。使用器械:羊角球、跳床。适应症:站坐无相、姿态不正、情绪化、身体灵活度不够、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展迟缓、阅读困难、胆小、情绪化、笨手笨脚、视觉判断不良、触觉发展不佳、关节信息不足。http://gogootoo.360doc.com
4. 固有平衡训练调整脊髓中枢神经和对地心吸力的协调,强化中耳平衡体系,协调全身神经机能,奠定大脑发展基础。使用器械:独脚椅、大陀螺、脚步器、竖抱筒。适应症:坐无坐相、站无站相、多动不安、容易跌倒、脾气急躁、好惹人、语言发展不佳、缺乏组织力及推理能力、双侧协调不良、手脚不灵活、、自信心不足。
5. 本体感训练强化固有平衡、前庭平衡、触觉、大小肌肉双侧协调,灵活身体运动能力、健全左右脑均衡发展。使用器械:跳床、平衡台、晃动独木桥、滑板、S形垂直平衡木、S形水平平衡木、圆形平衡板。适应症:语言发展迟缓,笨手笨脚、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安、情绪化、组织力及创造力不足。http://gogootoo.360doc.com
感统失调康复训练
孩子踢被子同时还有多动、坏脾气、适应性差和生活无规律的情况,那我们当父母的一定要注意: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是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并不是什么奇怪的疾病,家长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的,更不需要把它“妖魔化”。中国有80%的孩子都有感统失调,表现出来的情况也都不一样。说简单一点,就好像有些孩子天生平衡感差,这就属于感统失调。平衡感是可以通过运动来进行矫正的,感统失调也可以通过训练进行矫正。
宝儿妈单把感统失调拿出来说,并不是“为了获得点击,只是为了让爸妈们重视。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发育的更好,我们应该认识到感统失调给孩子带来的困扰。从根本上改变孩子走路摔跤、爱咬人、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玩、晕车等等不良行为。
我们先来说说,蹬被子感统失调的孩子调整对策:每晚睡觉前,先指导宝宝进行爬地推球15—20分钟,然后让宝宝进行两足交替、单足跳、双足直向跳、双足横向跳等多种行走方式的交替训练,时间在20分钟以上,可以借助专门的脚步训练器进行。只要坚持引导宝宝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大收获——你会发现,宝宝不仅不蹬被子了,而且多动、坏脾气、适应性差和生活无规律的现象也逐渐消失了。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会有以下表现:
⒈前庭平衡功能失常: 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他们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给家长添麻烦,挑三拣四,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
⒉视觉感不良: 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等。
⒊听觉感不良: 表现为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⒋动作协调不良: 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滚翻、系鞋带、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⒌本体感失调: 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表达能力差、手脚笨拙等。
⒍触觉过分敏感: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的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
我们应该怎么来应对孩子感觉统合系统失调呢?
首先如果觉得孩子上述这些症状非常严重,应该把孩子的诊断交给专业人士,比如医生或专业领域的专家。他们会给出详细的判断,如: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轻度)、视觉感不良(中度)等,会对症给孩子进行康复训练。★ 感觉统合失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需要给予必要的矫正。★ 感觉统合失调在日常生活中训练效果最好。★
G. 5岁孩子感统失调,在家做的感统训练游戏有哪些
1、视觉集中训练
1、双手抱住孩子的头,亲切的叫孩子的名字,并深情的看孩子让孩子做出反应。
2、准备孩子喜欢的食物或玩具,培训者和孩子相对而坐。孩子会东张西望,这时候培训者可以拿出准备好的食物或玩具,放到孩子的眼前,吸引孩子的目光,然后让孩子的视线随着食物或玩具移到目前应该让孩子完成的任务上。
3、可以给予孩子观看彩色的万花筒
平衡感觉训练:
1、荡秋千。
2、攀爬不平稳平面。
3、滑车训练。(此项可训练5-10分钟)
4、倒立走。此项对上肢大肌肉的训练也相当有帮助。(此项训练5-15分钟) 5、下蹲走。也可训练本体感觉。(此项训练5-10分钟) 6、摇篮游戏。
7、走花坛。(此项训练5-10分钟) 8、单脚站立。(此项训练5分钟) 9、单脚跳。(此项训练5-10分钟)
五、本体感觉训练:
1、沿直线行走。可适当增加难度,如让孩子端水。(此项训练5-10分钟) 2、攀爬。
3、跳圈游戏。在地上排列两列圆圈若干个,距离左右上下10CM,让孩子双脚跨在不同圆圈上往前跳,可增加圆圈的个数和距离。也可训练平衡感觉。(此项训练5-10分钟)
4、蹲下起立。也可训练下肢大肌肉。(此项训练5-10分钟)
5、翻跟斗。(此项训练5-10分钟)
6、趴地推球。可先从50-100次开始,然后逐渐增加次数。
7、跳绳训练。(此项训练5-10分钟)
8、骑带有平衡轮的自行车训练。也可训练平衡感觉。(此项训练10-20分钟)
9、上下楼梯训练。也可训练下肢大肌肉。
10、跨障碍物。可逐渐增加难度。(训练10-15分钟)
11、脚步垫训练。可利用脚步垫设计不同的项目,以达到训练孩子的目的。如可以让孩子按脚步垫的路径跳或者行走。
12、跳台阶训练。孩子手背后,一个一个台阶上下来回跳。(此项可训练5-10分钟)
13、青蛙跳训练。
14、追跑训练。让孩子绕着家具跑,或是追着球跑。(此项可训练10分钟)
15、梯子游戏。
① 将梯子架在两个平台(高约10-20CM)中间,孩子梯子上行走。也可训练平衡感觉。(此项可训练10分钟)
② 让孩子由梯子的间隔中,踏行前进。可很好的训练孩子动作策划能力。
③ 让孩子沿脚踏梯子两边直杆前进。可很好的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
H. 怎么进行感统训练
链接:
这里有免费的名师感统训练课程希望能帮助到您
感觉统合训练(SensoryIntegration,简称SI)是指脑对个体从视、听、触、嗅、前庭等不同。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联系和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是个体进行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