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武器柔道训练方法

武器柔道训练方法

发布时间:2022-08-23 03:57:16

① 柔道常用力量练习方法

柔道一般力量练习主要分为大力量、小力量、专项力量。
大力量(极限力量),根据每个人的力量水平,不断加重,直到最大。一般练习方式有卧推、深蹲、弯举、高拉、平推、趴拉等等。
小力量(强度力量),固定一个适中重量,强调练习时间和次数。一般练习方式有涮片、颈后推、匀推、哑铃弯举等等,同时上面的大力量练习方式,取较轻重量也适合小力量练习。
专项力量:背、抱、扛、提人跑,腰背肌练习,都属于专项力量,属于身体素质练习的一种。

② 关于柔道

柔道。据一些中、日学者考证,中国武术直接影响了日本柔道的形成。如中国台湾学者梁容芳说:"相传元赟实传其技,然柔之为术,元赟东渡前日本似已有之。宽永中、关口柔心已以柔术名于国内。元赟之功,为改进完成柔道。元赟寓江户国正寺,浪人福野七郎右卫门、矶贝次郎左卫门、三浦与次右卫门,三人寓同寺,元赟授之大明捕人之武术,三人苦心研究,遂通蕴奥,遍传各地,屡有改进,渐与日本固有之柔术混合,迭今重于体育界。"(梁容芳:《陈元赟研究》,第95页)如日本讲道馆八段、早稻田大学教授山本秀雄在《柔道入门》一书中说:"在柔道各流派的着作中,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柔术来源于中国唐代拳术,是徒手形式的柔法、和法、体术、捕手、小具足、拳法等打、踢、摔、拿竞技项目的总称。到了明朝末年,曾在少林寺学过武术的陈元赟于十七世纪上半叶东渡日本,在江户城南国正寺,传授中国武术,致使柔道在日本广泛开展起来,从此流派也日益繁多……"(李其彪、郝承端编译:《柔道入门》,第2页)最有说服力的是,在日本爱岩山还残存一块题为《爱岩山泉法碑》刻着"拳法之有传也,自投化人陈元赟而始"的碑。19世纪末,日本人嘉纳治五郎吸收各式术派的长处,经加工整理,并不断改进,创立了柔道。现已普及世界各国,并被列为奥运会项目。

柔道场地介绍

比赛场地面积最小为14*14米,最大为16*16米,场地必须是用塌塌米或类似塌塌米的合适材料铺设。颜色通常为绿色。 比赛场地分为两个区域,区域之间应有一个约1米宽,通常为红色的危险。危险区与比赛场地四周平行,并构成整个比赛场地的一部分。危险区以内并包括危险区称为比赛区,其面积最小为9*9米,最大为10*10米。危险区以外称为安全区,其宽度约3米(不能小于2.5米)。 在比赛区中央相距4米应分别标出25厘米长、6厘米宽的红色和白色标志,指出比赛者在比赛开始和比赛结束时的位置。红色标志应在主裁判右侧,白色标志应在主裁判左侧。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的比赛场地时,允许在两个场地之间共用1个不小于3米的安全区。 比赛场地必须设在有弹性的地板或后台上。在比赛场地周围要保留一个不小于50厘米的空间。

国际柔道联合会(IJF)

国际柔道联合会于1951年日本、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发起成立,现已有110多个会员。总部设在秘书长所在地(现在东京)。1962年国际奥委会承认柔道为永久性项目。 正式用语:法语和英语。德语和日语为补充用语 。 1965年通过了国际柔道联合会第一部章程。 柔道为奥运项目。国际柔道联合会是筹备奥运会柔道比赛的主要咨询者和监督者。 国际柔道联合会的任务:支持和改善各会员之间的友好交往;举办世界锦标赛(尽可能两年1届)和奥运会比赛;在全世界普及柔道运动;发展和改进柔道技术;编写柔道技术细则。 国际柔道联合会每逢单年举行世界锦标赛(成年),在双年举行世界青年锦标赛。 国际柔道联合会管辖的正式比赛有:1、世界柔道锦标赛;2、奥运会柔道比赛;3、欧洲柔道比赛。1956年在东京举行了第一届世界柔道锦标赛,1964年第十八届奥运会上柔道比赛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80年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女子柔道比赛。

--------------------------------------------------------------------------------

柔道的服装

在练习和比赛柔道时,必须赤足穿柔道衣进行。柔道衣分为上衣、下衣(裤子)、腰带。上衣的长度要求遮盖住臀部,袖子长度要求稍微超过前臂的中部,袖口和前臂最粗的部位有5公分以上的空隙。下衣的长度要求稍微超过小腿的中部,裤腿和小腿最粗的部位必须有7公分以上的空隙。腰带,为了防止上衣散开,要打结束紧。结的两端须余有15公分的长度。比赛时,双方运动员要系不同颜色的标志带。 柔道衣各部位的名称,有左里领、左前领、左里袖、左中袖、前腰带、左横带、左袖口、左内裆、裤腿口、左横 领、后领、左后带、后腰带等。 右面各部位名称与左面相同, 只是有左、右之分。

--------------------------------------------------------------------------------

柔道的起源与发展
柔道诞生于日本,为日本人民所喜爱。它在日本开展得极其广泛,因此日本素有"柔道之国"的称号。柔道是日本武术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术演变发展而来的。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日本战国时期到德川时代(公元十五世纪一十六世纪)。一直把柔道称为柔术或体术。现在所用的柔道这个一名词,是由"日本传讲道馆柔道"简化而来的。

柔道的历史非常古老要了解它的起源是件复杂的事。在柔道各流派的着作中。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种传说是:在垂仁天皇时期(公元前29年即位,野见宿弥和当麻蹴速二人进行了一次有名的格斗。他们的格斗是用搏击和角力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此后,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术, 发展成为现在的相扑运动;另一些人总结了格斗中搏击方面的经验,发展成为柔术,进而演变成为柔道这种体育运动形式。另一种说法是:柔术起源于我国唐代拳术,是徒手形式的柔法、和法、体术、捕手、小具足、拳法等打、踢、摔、拿竞技项目的总称。到了明朝末年,曾在少林寺学过武术的陈元斌于十七世纪上半叶东渡日本,在江户城南国正寺,传授中国武术,致使柔术在日本广泛开展起来,从此流派也日益繁多,在柔术的流派中,据记载,最早的流派是天文元年(1532 年)六月创始的竹内流派;接着在丰臣末期(约1590年)兴 起了荒木流派;德川家光时代(1623年)以后,又出现了梦想流派、制刚流派、吉同流派、直心流派、良移心当流派、天神真杨流派、起倒流派、涉川流派等。

柔道的创始

明治十年(1877丰)三东京帝国大学(现在的东京大学)学生嘉纳治五郎,当时十八岁,他从健体的愿望出发,立志学习柔术。最初在天神真杨流派的福田八之助门下就学,后在同流派的矾正智处学习,随后又在饭久保恒年的起倒流派学习。经过数年努力,业艺达到很高水平。他对天神真杨流派、起倒流派,以及其它各流派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视门户之见,博采众家之长,经过整理改革,使柔术技艺理论和技术 趋向完善,并制订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训练方法,取消了具有危险性的动作,确立了以投技、固技、当身技三部分为主的新的柔术体系,从而使传统柔术的面貌一新而改革创造成为现代柔道运动。从此,对柔道成为具有教育性的体育项目开始了科学探讨;并使柔道在培养高尚的意志品质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日本人民出于对柔道的推崇和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非常敬仰嘉纳治五郎先生,把他称为"柔道之父"。 嘉纳不仅是现代柔道运动的创造者、倡议者,也是日本着名的教育家,一位对国际体育界有重要影响的伟人。

明治十五年(1882年)二月间,嘉纳治五郎先生移居在下谷稻荷町永昌寺内,把专院作为道场(训练场),教授学生,开始了以柔道为中心的训练活动。这个永昌寺也就成了 "日本传讲道馆柔道"的创业地。,第一年,来学习的学生只有九名,以后逐年增加,讲道馆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柔道吸收综合各家柔术固有之长。又有可供比赛的规范可寻,所以它不仅仍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自卫技能,而且是一项引人入胜的体育运动;不但可以增强人们体质,而且有益于精神锤炼,可以提高人的警觉、应变能力,加强自信心和意志力。

柔道这项运动,在日本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现在日本每年围绕着全国柔道比赛大会,要举办名目繁多的各种类型的比赛。例如,各地区的中学生(相当于我国的初中生)柔道比赛。高等学校(相当于我国的高中生)的全国比赛、全日大学生优胜赛,以及各种形式的对抗赛等。柔道在日本不仅仅是娱乐性质的体育运动,而且是学校体育的一个教学项目。这就使日本人民从少年时代起就有机会接受系统训练,为提高柔道技艺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享有"柔道之国"美誉的日本,在历届奥运会和世界比赛中,几乎每次都获得半数以上的金牌和团体冠军

简单地说,跆拳道就是不用任何武器,赤手空拳与敌手格斗保护自身的武术。说得更详细一些,跆拳道就是为了正当防卫,通过猛烈的精神和肉体训练,锻炼手、脚和身体的各个部位的方法与技术。跆拳道不仅注重威力和技术,而且强调严格的纪律,高超的技术和强健的精神教育,以培养正义感,刚毅,果敢品质的独特的武术。因此真正的跆拳道人根本不同于那些仅仅学到搏斗时用得上的极其有限的技术,以在比赛场上讨得观众欢心为满足的似是而非的跆拳道人。 可以说,这就是称跆拳道为护身艺术的道理之一,跆拳道不仅教给人们思考和生活的方法,而且培养人们的克制力和陶冶崇高的人格。所以不少人说它是近乎一种信仰的武术。 从字面上解释,跆拳道就是:跆,意味着用脚踢,踏。拳,意味着用拳刺或破。

这意味着古代圣贤铺平的路前进,也就是进行精神修养。总而言之,就是为了用空手赤足护身。把跳,踢,刺,挡,闪避等动作,敏捷而得当地适用于活动的目标,给以最大的打击的技术加精神修养的武道,确实,跆拳道使先天性体弱者,经过科学的锻炼,也具有击败强敌的力量和自信心。 但如果运用不当,无异于使用兇器。因此,必须经常强调精神教育,不许滥用它。

冲出这个误区,大胆地去进攻或反击,就会体会到,对手并非所想象的那样可怕。
跆拳道的特点

以腿为主,以手为辅,主要关节武器化

跆拳道持术方法中主导地位的是腿法,腿法技术在整体运用中约占3/4,因为腿的长度和力量是人体最长最大的,其次才是手。腿的技法有很多种形式,可高可低、可近可远、可左可右、可直可屈、可转可旋,威胁力极大,是实用制敌的有效方法 。其次是手法,手臂的灵活性很好,可以自如地控制完成防守和进攻动作,同进也可变化为拳、掌、肘、肩的多种用法,进行实战。在竞赛马规则这外的跆拳道实战中,人体的一些主要关节部位亦用来作进攻的武器,或防守战中,人体的一些主要关节部位亦可以用来作进攻的武器,或防守的盾,这是跆拳道技术的本质,如人体的手、肘、膝、脚等关节部位,是跆拳道关战中最常用、最有效的击打武器。

方法简捷,刚直相向,少用躲闪防守法 不论是在比赛时还是在实战中,跆拳道的进攻方法都是十分简捷而实效的。

对抗时双方都画直接接触,以刚制刚,用简练硬朗的方法直接击打对方,变化多;防守的运作也是以直接的格挡为主,随即是连续的反击动作。防守时很少使用躲闪防病守法,刚来刚往,硬拼硬打,尽可能保持或缩短双方间的距离,以保证击打的有效性,争取比赛或实战的胜利 。

内外兼修,方法独特,以功力验水平

跆拳道理论认为,经过专门训练,人的关节部们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威力,特别是拳、肘、膝和脚四个部位,尤以脚和手为甚。长期专门练习跆拳道,可以达到内外合一的程度,即内功和外力达到统一的巅峰。由于无法确定人体关节部位武器化的威力和潜力到底有多大,只有通过对木板、砖瓦等到物体的击打来测量验定练习者的功力水平。功力测验是跆拳道训练水平、晋级考试、表演和比赛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此显示出跆拳道独特的功法和特点。

跆拳道的作用 修身性,培养人优秀的意志品质

跆拳道练习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练习中要以"礼义廉耻,百折不屈"为宗旨,因此,可以培养人顽强果断、耐劳的精神,磨炼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养成礼让谦逊、宽厚待人的美德,造就人热爱祖国、勇于献身的思想,为社会和国家造就具有优秀品质的建设者。

强体防身,练就人健全的体魄,跆拳道运动紧张激烈,对抗性极强,可使人强壮筋骨,提高各关节的灵性及肌肉的伸展性和收缩能力,提高人的速度、反应、灵敏、力量和耐力素质,提高人体内脏器官的机能和人体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增强人体的击打和抗击打能力。通过攻防练习,可以学习掌握实用技击术和防身自卫的能力,为保护自身安全和维护社会正义学习真正本领。

观赏竞技,享受击打艺术的美感,跆拳道比赛或实战时,双方腿法技术在对抗中高来底往,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激发人的斗志,鼓舞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陶冶人的道德情操,是使人在欣赏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的意志品质教育。

③ 柔道教学中力量训练的方法与实战训练策略是什么

柔道起源于日本武道,具有极强的竞技性,是一种兼具力量性和灵活性的体育竞技项目。柔道技巧的使用来源于力量,在缺乏力量支撑下任何柔道技巧都无法发挥,技巧是柔道竞技胜利的法门,是柔道实现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的关键,而训练和实战是锻炼力量、掌握技巧的有效途径。

④ 柔道有哪些操作方法

柔道的仰倒“受身”

坐在垫上,双手向前,上半身直挺,然后将背部拱圆后倒,颈部用劲,目视前方,两手伸直手掌朝下,身体成45度拍打垫面,同时把头部和脚部翘起,要求肘不弯曲,全臂拍打垫子。

柔道横倒“受身”

与仰倒受身差不多,分坐姿、中腰、立姿三个阶段练习,在倒地的瞬间,要侧着身,伸直手臂以全臂横向或后向拍打垫面。

柔道前倒“受身”

取两膝着地,上身直立,双手放于胸前的姿势。伸直身体向前滑倒,身体前仆的瞬间以双手手掌和肘拍打垫面。

柔道侧“受身”

由站立膝关节弯曲,向后方倒地时,身体向右偏斜,右腿向左偏拉起一步,然后中腰偏倒,右手拍打垫面。左倒同向右倒的方法一样。

柔道的回转倒“受身”

即行进间“受身”,向前方回转类似中国摔跤的侧滚翻,向后方回转类似中国摔跤的后滚翻,有障碍物的前方回转,类似在垫上越人的鱼跃滚翻。

⑤ 柔道的具体操作训练方法是如何具体使用的

柔道的战术训练
战术是根据比赛双方的具体情况,正确的分配力量,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所长,限制对方的特长,而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与行动而战胜对方。

战术训练是运动训练中的重要内容,一个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除了取决于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水平以外,还取决于战术训练水平。

战术的作用在于把运动员以获得的身体、技术、心理等训练成果,根据比赛双方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与发挥最有效最大的战斗。

在对抗性项目中,比赛双方始终贯彻着发挥与反发挥,制约与反制约的剧烈斗争,双方为了力争主权,总是一方为图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测量自己的弱点。

同时又要努力去限制对方的特长,扩大对方的弱点,这些意图是通过战术的合理行动,抑彼之长,使敌方之短而实现。

⑥ 柔道训练的基本方法手段

柔道运动训练方法
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一种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数据的情况下,按照既定要求反复进行练习,练习间的间歇时间能使机体基本恢复的训练方法。重复训练法的主要功能集中体现为:通过同一动作或同组动作的多次重复,经过不断强化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有利于运动员学习、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通过稳定负荷强度的多次刺激,可使机体尽快产生较高的机能适应,有利于发展和提高柔道运动员的动作质量;通过不同类型的重复训练,可分别使柔道运动员的磷酸肌酸系统(ATP--CP),乳酸能系统(LA)(ATP—CP,LA)混合代谢系统的供能能力得以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重复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短时重复训练法、中时重复训练法、长时重复训练法三种类型。其中,短时重复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短,通常在15秒之内,负荷强度最大,一般以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比赛强度)为限,间歇时间充分,各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基本相同。练习目的是重点发展运动员磷酸肌酸系统的供能能力,肌肉收缩的速度和爆发力。中时重复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稍长,通常在1分钟之内,负荷强度与负荷时间的关系呈负相关性。负荷强度的安排一般以略低于或等于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比赛强度)为限,间歇时间充分,各组练习的间歇时间随着练习组数的增多而延长。长时重复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长,通常在1——5分钟之间,负荷时间的关系呈负相关性,负荷强度的安排一般以略低于或等于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为限,间歇时间充分,练习组数不多。

间歇训练法

这是一种练习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强度,对间歇时间具有严格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训练的练习方法。间歇训练法受每次练习的时间和距离、练习重复的次数和组数、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每次(组)练习的间歇时间和间歇时休息方式的影响。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即极强间歇训练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和发展性间歇训练法。极强性间歇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短,通常在20——40秒之内,负荷强度控制在心率指标为每分钟180次左右,以接近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为限,间歇时间极不充分,并以心率降至每分钟120次左右作为下次(组)练习开始时间的依据。强化性间歇训练法的特点:每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稍长,通常在40——90秒或90——180秒之内,负荷强度控制在心率指标为每分钟170次左右,负荷强度通常以略低于主项比赛是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比赛强度)为限,间歇时间较不充分,都以心率降至每分钟120次左右作为下次(组)练习开始的依据。

持续训练法

持续训练法是一种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和练习过程不中断的练习方法。持续训练法是以重点发展有氧代谢水平而提出的这种方法十分强调一次负荷运动的持续时间应该长于其他方法,一次负荷运动的持续时间,强度适中,心率平均负荷指标应在每分钟130——165次之间,持续训练法与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相比,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长。

根据竞技运动的特点及训练的基本目的,持续训练法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短时持续训练法、中时间持续训练法和长时间持续训练法。其中,短时间持续训练的特点是每次持续练习的负荷时间约为10分钟左右,平均负荷强度控制在每分钟心率指标为165次左右,间歇时间充分,但练习组数不多,此方法是持续训练法中应用较多的一种。中时间持续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持续练习的负荷时间稍长,通常在10——30分钟之间,平均负荷强度控制在每分钟心率指标为160次左右。长时间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持续练习的负荷时间较长,通常在30分钟以上,负荷强度较低,控制在每分钟心率指标为150次左右。

变换训练法

变换训练法是一种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训练过程的积极性,趣味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变换训练法是根据实际比赛过程的复杂性、对抗程度的激烈性、运动技术的变异性、运动战术的变化性、运动能力的多样性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灵活性的一般特性而提出的。

变换训练法的主要功能集中体现为:通过变换运动负荷,可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柔道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从而使之具有能够迅速进入比赛状态的应激能力,以及承受专项比赛时不同运动负荷刺激的能力。通过变换练习内容,可使运动员多种素质,运动技术,运动战术得到系统的训练和协调发展,从而使之具有实际比赛的多种运动能力和各类技术以及实际应用的灵活能力,通过变换练习形式,可使运动员在不同训练形式的作用下,高素质、高数量、高效率地完成某一训练内容和任务。

变换训练法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即负荷变换训练法、内容变换训练法和形式变换训练法。负荷变换训练法主要特点是通过变换负荷性质,可以发展不同类型的运动机能。通过变换负荷强度,可以发展某一运动机能的运动强度。通过负荷量,可以发展某一运动机能的持久能力。内容变换训练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变换技术练习,可以提高不同技术应用的操作技巧。通过变换素质练习,可以发展不同肢体部位的运动机能,通过变换战术练习,可以增强不同战术应用的应用能力。形式变换训练法主要特点是通过变换方位、设备、线路和场地等形式因素,使同一训练任务在适宜的不同训练形式下得以较高质量地完成。

循环训练法

循环训练法是一种根据训练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点)后,按照既定顺序、路线周而复始地依次完成每站(点)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循环训练法是根据运动能力的多样性,运动部位的多元性,负荷性质的多重性,运动方式的多变性和运动技术的多种性等一般竞技运动项目的运动特点而提出的结构素质有:每站的练习内容,每站的运动负荷,练习站的安排顺序,练习站之间的间歇,每便循环之间的间歇,练习的战数与循环的遍数。

循环训练法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即循环重复法、循环间歇训练法和循环持续训练法。循环重复训练法是指按照重复训练法的要求,对各组之间和循环之间的间歇时间不作特殊规定,使机体得以基本恢复,以便全力进行每组或每循环练习的方法,它的特点是每组练习负荷度大,负荷量不大,各组和各循环之间的间歇时间充分,功能主要是发展最大力量,爆发力、速度和速度耐力,有助于提高负荷强度较大的运动技术的熟练程度。循环间歇训练法是指按照间歇训练法的要求,对各组之间的间歇时间做出特殊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态下进行每组或每循环练习的方法。特点是每组练习的负荷强度较大,负荷量较大,各组和各循环之间的间歇时间不充分,它的功能主要是发展乳酸能供能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力量耐力、速度耐力以及身体抵抗疲劳的能力。循环持续法是指按照持续训练法要求,用较长的时间,各组之间和循环之间不安排间歇时间,特点是每组练习负荷量较大,负荷强度不大,但是组数或循环遍数较多。这三种循环法的组织形式共有两类,即流水式循环和轮换式循环形式,其中流水式循环形式是指建立若干练习点后,运动员按一定的顺序,一点接一点地周而复始的进行单个练习。轮换式循环形式是指建立若干练习点后,将运动员和练习点分成相等组数的若干组,每组运动员开始相应地各在一组练习站中练习,然后在规定的要求下,依次轮换练习组。

比赛训练法

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照比赛的规则和方式,以提高训练质量为目的的训练方法,基本结构是由比赛规则、比赛环境、比赛方式、比赛负荷、比赛间歇时间等因素组成。

比赛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教学性比赛法、模拟性比赛法和检查性比赛法。

教学性比赛法是指在训练的条件下,根据教学的规律或原理,专项比赛的基本规则或部分规则进行专项练习的训练方法。特点是可以系统地提高单项技术各个环节衔接的质量和各项技术之间串联的质量,可以反复进行旨在解决比赛过程某一薄弱环节的训练。

模拟性比赛法是指在训练的条件下,模拟真实比赛的环境和对手,并严格要求按照比赛规则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特点是可以有预见性地根据真实对手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练习;可以有预见性的根据真实比赛的实际环境进行仿真性训练。

检查性比赛法是指在真实的比赛条件下,严格要求按照比赛规则和规程,对赛前训练过程的训练质量进行检验的训练方法。特点是可以客观地检验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质量,可以有效地提供改进训练工作的反馈信息。

高原训练法

高原训练法是指利用自然环境中空气中氧含量较少的高原地带进行系统训练的过程。高原训练法是指利用高原地带空气中氧含量较少的自然环境旨在发展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力量耐力所采用的方法。普遍认为高原训练法的基本结构主要由海拔高度、训练过程、进出时机、训练手段、负荷性质、恢复手段和组织方式等基本因素组成。

根据每海拔高度划分的相对标准,高原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即超高原、准高原和亚高原训练法。

超高原训练法是指在海拔高度为2400——3000米之间的高原地带进行训练的方法。由于海拔较高。自然条件较差,空气含氧量较少,气候干燥多变,高原反应明显,因此,它的特点是海拔相对很高,训练适应发生较晚,训练过程相对较长,负荷性质纯属耐力,负荷强度相对较低,训练手段平稳持续,机体恢复相对较慢。

准高原训练法是指在海拔高度为2000——2400米之间的高原地带进行训练的方法,由于海拔高度适中,自然环境相对尚可,空气中氧含量浓度较少,气温略低而相对稳定,高原反应相对一般,因此,它的特点是每海拔高度相对适中,训练是应发生较早,训练过程相对缩短,负荷性质多样,负荷强度相对较高,负荷量相对较大,机能恢复相对较快。

亚高原训练法是指在海拔高度为1800——2000米之间的高原地带进行训练的方法。由于海拔高原高度相对不高,自然环境相对较好,空气中氧含量相对较大,气候、气温相对适宜,高原反应相对较低,因此,它的特点是海拔高度相对较低,训练适应发生较快,训练过程时间较短,负荷性质多样,负荷强度相对更高,负荷量相对更大,甚至可按低海拔平原环境安排运动负荷,机体机能恢复相对更快。

阅读全文

与武器柔道训练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方法让别人永远进不了qq空间 浏览:633
手机散热方法图片 浏览:254
华为手机有哪种方法可以唤醒屏幕 浏览:272
理解决定订货的方法 浏览:674
如何做盐焗鸡的方法 浏览:604
如何用粘土做草莓的方法 浏览:240
骨架稳定锻炼方法 浏览:976
我没有方法能鉴别羽绒服 浏览:289
六字环的安装方法视频教程 浏览:391
怎么减掉大肚子的方法 浏览:196
事假扣薪计算方法 浏览:641
塑料蒸箱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344
suv踏板安装方法 浏览:858
电动保温阀重量计算方法 浏览:392
格力空调异地安装方法 浏览:635
美肌水使用方法 浏览:258
野外测量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浏览:442
作品推广的方法和技巧快手 浏览:375
女性快速补肾的方法 浏览:996
约分的方法视频教程 浏览: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