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秦腔板胡怎样拉
秦腔板胡拉发:“平腿式”身体坐下,两腿自然分开,左脚稍向前,右脚靠后,板胡放在左大腿弯曲处稍外。(或大腿面靠里三分之一处)这种姿势优点在于全身重心下移,腰腿部负担较小,演奏时活动范围大。
演奏时做到表情仪态自然大方,不必要紧张和做作。
注意不要斜肩,或左肩高于右肩。这是我们演奏者不太经意的,但确实应该防止这类现象发生。
演奏时摇头晃脑,咬牙切齿,或各种与演奏无益的动作和行为是大忌。
一般讲拉弓开始,推弓结束。曲中强拍或强位置的音都须使用推弓演奏,弱拍或弱位置的音一般都须拉弓演奏。当然若曲中需要特别强调的重音强音,一定使用拉弓或抖弓。
(1)秦腔的教学方法扩展阅读:
板胡和中国其它的胡琴类乐器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音量大,音色清脆嘹亮,尤其擅长表现高亢,激昂、热烈和火爆的情绪,同时也具备优美和细腻的特点。
板胡是梆子腔、乱弹腔各剧种的主要伴奏乐器,也用于曲艺伴奏,如兰州鼓予、道情。板胡是明末清初伴随戏曲梆子腔的出现,在胡琴的基础上产生的乐器。因琴筒胶以薄木板而得板胡之名,至今已有30O多年的历史。
关于板胡的保养,应注意以下几点:
乐器使用后,要用软布将琴身、琴弦、琴弓上的蛰香粉尘擦干净,然后放入琴盒或琴套内,切勿挂在潮湿的墙壁上。
板胡琴杆多用乌木制成,为了防止干裂,每年春季可用食油或者核桃油馀一、二次,待油渗入木中后再用布。
‘贰’ 唱秦腔怎样打开嗓子
唱秦腔前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开嗓:
1、唇颤音练习
活动嘴唇,做唇颤音,从低音到高音,再从高音到低音,需要反复练习,对唱歌非常有用。
然后练声,低声哼唱一段旋律,让声带动起来。如果你需要表演一个小时,那么大约需要热身20分钟左右,若要唱两首歌,也许需要热身一个小时让自己放松。接下来的练习就是发ni的音节,从最低音开始到最高音,需要反复练习。音域就是发的最低音到最高音。
2、哼鸣
在哼鸣的时候,强调后脖子的力量,要抓住后脖子的力量。在发低音的时候,感觉后脖子在有微微的震动。也是从低音极限,发到最高再下来,反复几个来回,做一个弧线上去再弧线下来,可以找到发得比较舒服的音区。保持直线再发颤音找到共鸣,快速找到声音的共鸣。
(2)秦腔的教学方法扩展阅读:
演唱时须生、青衣、老生、老旦、花脸多角重唱,所以也叫做“唱乱弹”。有人赞美秦腔是“繁音激楚,热耳酸心,使人血气为之动荡”,正是出于秦腔表演的特色。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秦腔的角色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共计十三门,又称“十三头网子”。
秦腔的表演自成一家,角色体制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各行又分多种,统称为“十三头网子”。一般戏班,都要按行当建置以“四梁四柱”为骨干的三路角色制。
头路角色包括头道须生、正旦、花脸和小旦,二路角色包括小生、二道须生、二花脸和丑角,其他老旦,老生等角均为三路角色。各路角色的佼佼者,均可挂头牌演出,其他即为配角。各行皆能,文;武、昆、乱不挡的多面手、好把式,又称“戏包袱”,或叫“饱肚子”。
‘叁’ 怎样拉秦腔板胡
在正确的的方法指导下同恰到好处的练习相结合。
‘肆’ 怎样学好打秦腔司鼓
秦腔司鼓教学中,始终贯穿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司鼓技能技巧的学习规律,优选最佳的教学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一谈直擂练习的操作过程和评价。 当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坐姿和持棰的方法后,就进入自由式直擂练习,右手击下左手扬起,左手击下右手扬起,左右手连续轮换敲击。直擂是一种动作重复进行,不加任何节奏变化的击打方式。没有快慢和强弱的要求,按照自身的综合能力,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敲击,这就是自由式直擂的概念。直擂练习由四个基本动作构成,掌握其要领和动作的内在联系,能顺利击打就算达到了练习的目的。
‘伍’ 秦腔板胡学习首先要拉哪些唱段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板路是秦腔的灵魂和骨架,不懂板路,就肯定唱不好秦腔。从思想上一定要重视板路学习和掌握,不能因为难学、难掌握就回避它。事实上,我们好多朋友唱戏不懂板,也是从思想上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到自乐班去瞎胡喊,图个发泄,图个痛快就行了。可反回来说,唱戏不仅仅是自己乐,也还要能给听的人带来享受;如果瞎胡喊,别人听着如鬼哭狼嚎一般感觉,非常痛苦,非常反感,那我们演唱的人自己又何来的快乐呢?
第二,向书本和光盘求教,是现在最简单易行的学习途径。介绍秦腔入门和秦腔基础理论的书籍、资料现在也比较多,肖炳、卢东升、邓曾奇等大师都出版有专门着作和光盘,特别是已故秦腔音乐专家肖炳先生的《秦腔音乐唱板浅释》一书,多年来一直被各类秦腔专业、业余戏校用作专用教材;这些书籍和光盘对于我们学唱或演奏秦腔都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第三,要善于向秦腔专业人员和自己身边有特长的朋友学习。要虚心向他人求教。在参加自乐班活动中,同样的一段唱腔,可能有的朋友唱的非常好,要仔细听他是怎样唱的;不要急于自己演唱,当有高手或专业人员参加演唱和演奏的时候,正是我们观摩学习的好机会;常见到有的朋友,在演唱人员少或观众较少时,总是推推辞辞,不愿站出来;当有高手来演唱或观众较多时,则不顾一切地抢着唱。这样的做法是很让人反感的。
第四,参加秦腔知识学习班、讲座、培训等,也是很不错的学习机会。只要您真心实意地喜欢秦腔,掏点费用,也是非常值得的。 第五,拜师学艺是秦腔学习的最传统方法和途径。既就是最有天赋的人,也是需要老师指引的。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会避免走很多弯路,而且能够学的正规、准确,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陆’ 记忆秦腔曲谱的方法技巧
摘要 其次,多听多模仿,多学习名家名段。
‘柒’ 秦腔干鼓打法
干鼓打法如下:
1、上举
是敲击前的预备动作,力源之所在。上举动作完成的优劣直接影响击打的质量。上举时将原先放在腿上自然的手形状态略作调整。手腕弓起,手和鼓棰略下垂。
这时的力量是以小臂带动手腕,在小臂逐步向上移动的基础上,大臂也随之向上移动,双手举至胸上耳前就算上举动作基本完成。
2、换力的动作
当手举到适当的高度就要变下击的动作。换力时动作一定要迅速敏捷。大臂与肘很快下沉,手腕向后弯曲,手与鼓棰急速后移,和上举时呈相反方向。随着小臂向下集力向鼓打去,产生把手及鼓甩出去的感觉,全臂之力集于棰尖,全身之力惯于鼓面。
(7)秦腔的教学方法扩展阅读
干鼓在秦腔中的技巧:
1、起动点大约在耳际的高度,由此向下打之后,停再距鼓面约一寸的高度上。
2、以一吋的高度向下打击之后,迅速的拉高回到起动点。
3、起动点在距鼓面约一吋的高度轻轻的向下击之后,再回到原起动点。
4、起动点大约在耳际的高度,由此向下打击之后,再回到原起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