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安徽省公务员难考么,一般都是考什么呀
您好
笔试内容主要包括: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报考者必须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并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本或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80分钟,满分100分。(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报考者必须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铅笔作答一律无效。)
行测备考
公务员考试算是一种能力性考试,而非知识性考试,说得再明确一些,公务员考试是考查我们是否具备应对这种时间压力型考试的能力。即使你学富五车,如果在考试中无法统筹好作答时间,最终的结果可能也会不尽人意。因此,如果考生从未接触过公务员考试,采用自己一贯的常规思维去考试,多数情况下就会在众多竞争者中沦为炮灰。因此,建议考生选择一家培训机构跟着老师系统复习,学习应对公务员考试应有的思维和技巧,这样复习的效率更高,往往仅需两三个月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如果备考时间相当充分(比如刚上大一就开始准备……),也可选择自学,重要的是要学会提炼规律、归纳总结,否则,错误的学习方法无异于开山采珠。
对于培训机构的选择,与实体地面班相比,更建议购买线上直播课,上课时间一般是每晚7点开始,不耽误白天上课上班时间,每节课至少直播两小时,课上可以跟老师实时互动,课下可以自己加速、无限次看录播,有问题可以随时咨询答疑,还会配备教材、讲义、模块真题库、真题套卷、模拟卷等等全套纸质版资料包邮到家,价格更是非常实惠。腾讯课堂每晚会有免费公开课,大家可以先去试听一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刷题对公务员考试来说必不可少,但前提是要用正确的方法刷题,如果方法错误,刷再多的题也是缘木求鱼。总体上来说建议备考的整体思路如下:听课学方法→分模块刷题(不限量,把每天能利用的时间都用来刷题,注意一定要总结,包括常考的正确选项特征、常考的错误选项特征)→听课回顾方法(第一遍学习多少会有云里雾里的感觉,刷一轮题以后,再听第二遍课程,会对老师的讲解有一个新的认识与理解,是一个升华的过程)→刷套题(每天如果时间允许,上午一套行测,下午一套申论,仍然注意一定要总结)→回顾、总结、保持。
接下来笔者将按照个人建议的答题顺序来介绍行测各模块的备考策略:
第一,常识判断。该模块考查的内容非常多而杂,上天入地无所不考,很难在短时间内有一个明显的提高,所以从复习的性价比这个角度来说,不建议大家放过多的精力在这个模块,它更多的是靠我们日常的积累,当然,如果精力允许,有一些像历史、文化等除了时事政治以外变化较小的内容,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每天的坚持学习来得到一定提高的,比如每天拿出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阅读一下常识手册,即使考试没有用到,也全当是丰富我们自己的学识了。另外提醒一点,通常监考老师会提前5-10分钟发放卷纸,而且会强调打铃之前不允许答题,这个时候我们完全可以不动笔计算,只用眼睛看,把试卷的第一部分常识判断快速扫一遍,会的直接选,不会的也不必纠结随便选一个即可,这样争取在打铃之前或者打铃后5分钟之内把常识搞定。题目举例如下:
【例1】早在400年前,西班牙等国商人就将中国的丝绸以及茶树、柑橘等农作物运往拉丁美洲,又将一些农作物从 拉丁美洲引入中国,形成了一条横跨太平洋的“海上丝绸之路”。请问以下哪些农作物不是从拉丁美洲引入中国的?
A.玉米 B.红薯
C.花生 D.水稻
解析:D。【历史-古代史】
玉米、红薯、花生均原产美洲,在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水稻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农作物之一,在河姆渡遗址中有发现, 是我国最早的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故选D项。
第二,资料分析。该模块可以说是行测科目里面技巧性最强的一个模块,如果方法正确,20道资料分析题应该在25-30分钟之内完成(不放弃每篇资料的最后一道综合题),同时,资料分析又是行测科目里面唯一可以拿满分(准确率至少保证90%)的模块,并且分值较高,所以从作答顺序上来讲,也不建议按试卷顺序把其放在最后,应该适当提前,从而保证有充足的时间高质量完成该模块,总而言之,在备考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资料分析的重要性,建议坚持每天做一套资料分析保持手感,切不可懈怠。题目举例如下:
【例2】2016年,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四万亿元。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2578.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8%,增幅高于同期GDP增幅0.3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幅比同期GDP第二产业增幅高3个百分点。
A.A B.B
C.C D.D
解析:B。【判断推理-图形推理】
观察发现每个图形中均有形状相同的元素,且数量依次为2、3、4、5、6、?,问号处图形应该含有7个形状相同的元素。A项6个,B项7个,C项2个,D项没有形状相同的元素,只有B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B。
【例4】情感广告是诉诸于消费者的情绪或情感反应,传达商品带给他们的附加值或情绪满足的一种广告策略。这种情绪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可能远远超出商品本身,从而使消费者形成积极的品牌态度。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广告语不属于情感广告的是:
A.某品牌饮料广告语:“××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
B.某品牌啤酒进入东南亚市场的广告语:“好不好,家乡水。”
C.某品牌纸尿裤广告语:“宝宝天天好心情,妈妈一定更美丽。”
D.某品牌润肤露广告语:“为了肌肤柔美润舒,请使用××润肤露。”
解析:D。【判断推理-定义判断】
先找出定义关键词。“诉诸于消费者的情绪或情感反应”、“传达商品带给他们的附加值或情绪满足的一种广告策略”、“使消费者形成积极的品牌态度”。再逐一分析选项。
A项:“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会使消费者产生爱国的情绪满足,符合“传达商品带给他们的情绪满足”,符合定义,排除;
B项:“好不好,家乡水”,会使消费者产生怀念家乡,以家乡为自豪的情绪满足,符合“传达商品带给他们的情绪满足”,符合定义,排除;
C项:“宝宝天天好心情”,会使消费者产生孩子很舒适的情绪满足,符合“传达商品带给他们的情绪满足”,符合定义,排除;
D项:“为了肌肤柔美润舒”,没有体现出商品的附加值或者情绪满足,不符合定义,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注:做定义判断题目一定要审清题目,问的是“属于”还是“不属于”。
【例5】青衿:读书人
A.南冠:囚犯 B.浮屠:寺庙
C.春蚕:奉献 D.袍泽:官员
解析:A。【判断推理-类比推理】
青衿借指读书人,二者为比喻象征关系。
A项:南冠借指囚犯,二者为比喻象征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浮屠借指佛塔,而不是寺庙,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春蚕借指乐于奉献的人,而不是奉献,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袍泽借指军中的同事,而不是官员,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例6】甲、乙、丙三人大学毕业后选择从事各不相同的职业:教师、律师、工程师。其他同学做了如下猜测:
小李:甲是工程师,乙是教师。
小王:甲是教师,丙是工程师。
小方:甲是律师,乙是工程师。
后来证实,小李、小王和小方都只猜对了一半。那么,甲、乙、丙分别从事何种职业?
A.甲是教师,乙是律师,丙是工程师
B.甲是工程师,乙是律师,丙是教师
C.甲是律师,乙是工程师,丙是教师
D.甲是律师,乙是教师,丙是工程师
解析:D。【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选项信息充分,优先采用代入法。
将A项代入,小李两句都猜错了,排除;
将B项代入,小王和小方两句都猜错了,排除;
将C项代入,小李和小王两句都猜错了,而小方两句都猜对了,排除;
将D项代入,小李、小王和小方都只猜对了一半,符合题干要求,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例7】近些年,作为文化政策、资本扶植发展的重心,国产动画被寄予了极大期望。然而,动漫的土壤并不是随便撒些空壳烂籽就可以 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守株待兔 B.坐享其成
C.不劳而获 D.以逸待劳
解析:B。【言语理解-逻辑填空】
文段指出,国产动漫并不是可以随便撒些空壳烂籽就可以成功的。B项“坐享其成”形象地描绘出撒完空壳烂籽就坐在旁边等待发芽结果最终收获的样子,符合文意。
A项“守株待兔”原比喻试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C项“不劳而获”比喻不劳动而得到成果,重在强调完全什么都不做就能够获得收益,但前文中“撒些空壳烂籽”实际上也付出了劳动,故二者均不符合语境,排除。
D项“以逸待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含褒义,感情色彩与文段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例8】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最不祥的预言:过多物质或能量集中在一处,终将导致空间坍塌,像魔术师的外套一样吞进万物,万事万物皆逃不脱。直到40年前霍金博士宣称颠覆了黑洞——或者可能是彻底推翻了。他的方程式表明:黑洞不会永存。一段时间之后,它们会“泄掉”,然后爆炸成辐射和微粒。但是,有一个障碍:按照霍金的估算,黑洞崩塌时散出的辐射是随机的,落入其中的万事万物的“信息”大部分将被抹掉。这违反了现代物理学的一条原则:时间是可以扭转的,黑洞里发生过的事情可以重建。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霍金发现了一条可以逃出黑洞的线索
B.黑洞终将“泄掉”,然后爆炸成辐射和微粒
C.霍金的研究结果彻底推翻了关于黑洞的预言
D.霍金破除了黑洞永存的预言却提出了新的挑战
解析:D。【言语理解-片段阅读】
文段首句对爱因斯坦提出的“黑洞”概念进行了解释,并指出其危险性。随后霍金宣布了“颠覆”黑洞理论的研究,指出“黑洞”并不会永存。后利用转折词“但是”,指出霍金理论中存在一个“障碍”,尾句对其进行具体解释。故文段重点在转折之后,强调了霍金的研究会颠覆“黑洞”理论,但本身也存在障碍,对应D项。
A项,“逃出黑洞的线索”对应转折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B项,“黑洞终将‘泄掉’”对应转折之前解释说明部分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C项,转折之后指出霍金理论存在“障碍”,故“彻底推翻”过于绝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第四,数量关系。该模块题目多取自小学奥数或者中学数学,原则上来讲,题目本身难度并不大,如果做个1小时或者2小时,基本都能做对,但尴尬的是行测考试时间有限,120分钟需要做完120道甚至130多道题,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数量关系相比其他模块就显得稍微困难一些,但我们也有应对的办法。首先,行测考试都是客观题,正确答案就在四个选项之中,很多时候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去正面求解,而是可以运用一些方法技巧去验证一下,排除掉错误的选项从而直接锁定正确答案,这样就能大大缩短解题时间;其次,各个考点涉及到一个考频的问题,有的考点几乎逢考必考,而有的考点隔几年才考一次,那么我们在备考的时候就要优先选择去复习那些考频非常高且解题思路非常固定的考点,这样备考效率才会最高;最后,从答题顺序上来说,数量关系按试卷的印刷顺序是排在中间,如果按试卷顺序作答,后面非常重要的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就会答得非常紧张从而失分严重,因此在实际考试过程中,我们建议考生将数量关系放在最后,在最后的10-15分钟之内,把课上老师重点强调的那些必须拿分的题搞定,剩下的就看人品拼运气了,通常来说,如果其他模块都复习到位的话,数量关系按照这样的套路争取达到50%-70%的准确率,行测75+基本没问题。题目举例如下:
【例9】甲、乙两个仓库共有货物102吨。如果从甲仓库调出3吨到乙仓库,那么甲仓库的货物正好是乙仓库的2倍。则甲仓库原有货物( )吨?
A.31 B.37
C.70 D.71
解析:D。【数学运算-代入排除】
根据“如果从甲仓库调出3吨到乙仓库,那么甲仓库的货物正好是乙仓库的2倍”可知甲仓库货物大于乙仓库即甲仓库货物大于102÷2=51,排除AB。并且甲仓库货物减3是偶数,只有D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
【蒙题大法】已知甲乙两仓库共有货物102吨,恰好选项A+D=102,猜测一个是甲仓库一个是乙仓库,又可推断甲>乙,蒙D。
申论备考
申论看似主观题,但是从阅卷的角度来说,申论的答题也是非常客观的,不论是前面的小题还是最后的大作文,都是有严格采分点的。有的同学觉得自己文笔不好,很害怕申论,其实不然,见过申论真题的同学应该都知道,申论是有给定材料的,也就是说我们答每一道题以及大作文的时候,都要依托给定材料去作答,否则,语言写得再美、辞藻再华丽,如果脱离材料,最终也不会取得满意的分数,只有严格依托材料采点,即使文笔不是很美,只要中规中矩、客观通顺,也会答到一个满意的分数。那么这里就需要同学掌握如何根据给定材料采点,举个例子:如果问的是“总结什么什么问题并给出对策”,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找到对应给定材料里面的一些消极词汇,比如“不利于”“导致”等等,它们对应的内容经过提炼就可以总结为问题,对策我们就要找到给定材料里面的“应该”“亟需”等等这些词汇,将其提炼总结为对策。再比如,有些给定材料里面会涉及到老百姓的对话,这些内容通常会作为问题类答案,而如果涉及到国家领导、专家讲话,通常来说这些内容会作为对策类答案,诸如此类的申论答题技巧还有很多,要坚信,通过系统学习,申论成绩绝对是可以得到有效提高的。
对于申论,这里就不举例子了,同学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腾讯课堂试听我们的免费公开课。
希望采纳^_^
② 近7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考情分析
第一部分 申论主题分析
“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就是指政府施政要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个方面整合为一体去考量,而申论主题的类型亦与之相吻合,不会跳出这五大方面。同时,由于对同一问题的认识角度不同、解决方式不同,主题会出现差异。从近几年的申论主题来看,主题的选择不再单一化,同时涉及多个领域的主题增多,呈现出交叉考查的特征,考生对此应加强重视。
一、多领域交叉
2009—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主题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同时呈现出多领域交叉考查的特征。一般为两个领域交叉考查,但也有三个甚至四个领域交叉考查的情况。然而,在多领域考查的同时,整个主题角度却并不分散,如2018年B卷主题涉及多个领域,每一则材料都有各自聚焦的问题,“乡镇招商引资”“垃圾分类”“‘三农’发展”“农村改厕”几个问题看似散乱,但其实最终都集中在推动农村健康发展的角度上。多领域材料交叉命题,增加了考生理解、把握材料的难度,这就要求考生在全面备考五大领域热点问题时,拓展思维,进行跨领域综合学习。在积累热点事件时,可以结合相关领域进行资料搜集,也可以按照主体来分析。一个热点事件的发生,背后往往有多个责任主体的影子,可以看看各个主体存在哪些问题、又有哪些改进的措施,从而在拓展视野的同时养成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二、A卷紧跟潮流,B卷直指基层
2018年的试卷打破了安徽申论自2013年起A卷与B卷主题一致的习惯,开始针对不同的职位类别选用不同主题的试卷。A卷主题与热点话题联系紧密,考查了“新经济与文化共享”,以时下流行的共享理念探寻推动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新方向;而B卷主题则直指农村基层,从各个角度研究如何通过健康、可持续的方式刺激农村发展潜力、振兴乡村。虽然2018年大纲改动后目前仅考了一次,但也为报考不同岗位的考生指明了大致方向,报考B卷相应岗位的考生应着重积累基层相关热点,在全面各种题型的基础上,多加了解和掌握各类应用文写作题。
三、普适性强,不强调本省特色
作为参加联考的省份之一,安徽省考申论试卷的主题近年来都同多省市联考的主题保持一致,且在试卷中并不刻意强调本省特色,而是受政策大环境影响较大。这也意味着,考生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不必刻意积累本地热点话题,而是应该紧跟国内国际发展形势,以更开阔的视角来认识和学习时事热点。在复习积累的过程中,可以对比一下其他省份的历年试题,对比一下相同材料中,其他省份是否有不同的考查角度,以拓宽思路、深化认识。
第二节 安徽试题分析
安徽省公务员申论考试从2013年开始参加多省市公务员联考,试题一般为四道,题量比较稳定,题型涵盖了四大类型。
一、试题整体考查趋势
2009—2018年安徽共考查了80道题,且对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应用文写作题和文章论述题四大题型都有考查,并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1)归纳概括题考查次数最多,10年来共考查36次,占了总题量的半壁江山。
(2)应用文写作题可谓逢考必出,2018年B卷更是考查了2道,考生备考时应加强对此类题型的重视。
(3)文章论述题考查频次也相对较高,仅个别试卷没有考查这一题型。
(4)综合分析题考查较少,10年来只考了8道。
尽管各个题型考查频次不同,但是考生仍需全面学习各大题型,以应对申论考试不断出现的新变化。
二、四大题型考查特点
(一)归纳概括题
归纳概括题在安徽省公务员申论考试中较早出现,可以说是申论考试中最为基础的题型之一。
从近几年考查情况来看,归纳概括题出现频繁,可见其重要性。归纳概括题题量一般为一到两道,也有个别年份出现了三道,分值多在10~20分。归纳概括题相对于其他几类题型来说难度较低,在题目中的位置比较靠前。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近几年,申论逐渐加大了对归纳概括题“全面”“准确”等作答要求的考查,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快、准、全地提取出对应要点,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分类表述,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综合分析题
综合分析题重点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其在安徽省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偶有出现,并且问法灵活多样,是安徽省公务员考试中难度较高的一种题型。
综合分析题的题型变化多样,安徽重点考查过评论型分析、词句阐释等题型。综合分析题对考生的材料理解程度以及思维逻辑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难度相对较高。在安徽申论考试中,综合分析题所占分值基本保持在25分以内。
(三)应用文写作题
近几年,申论加大了对新闻稿、发言稿、倡议书、通知、建议书等的考查,我们将其统称为应用文写作题。该类题型涵盖文种丰富,出题方式灵活多样,难度不一。
通过上表可以发现,安徽省考申论应用文写作题从2009年至今逢考必出,甚至偶尔作为最后一道大题出现。因此考生一定要熟悉此类试题的作答流程和答题技巧,积极应对。
安徽省考的应用文写作题考查文种多样,考生在复习时,一方面可以参考其他省市考试试题、国考试题,研究其近年出现过的应用文写作题,另一方面可以多接触各类应用文种,了解它们的适用范围及基本结构,拓宽知识面,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四)文章论述题
文章论述题是考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是最容易拉开分数档次的题型。作为申论试题的一道“大菜”,文章论述题在申论考试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文章论述题是对大纲中规定的文字表达能力的集中测查。分值最高、字数最多、难度最大是它的特点。从历年安徽省考试题来看,文章论述题分值在40~50分,字数一般要求在1000字左右。
近两年安徽省考申论的文章论述题有些许变化,进一步加强了对考生看待问题深度与广度的考查。此外,安徽省考申论文章的题目设计也日益呈现哲理化、个性化的趋势,使考生不易把握写作风格,同时使得分析问题型结构成为写作的首选。
③ 安徽公务员面试难吗
你好,安徽省党校哦公考培训中心为您解答:
难与不难是一个主观性问题,因人而异
安徽公务员面试一般采取结构化面试的方式考察,考察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划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一系列能力,有很多和申论相通的地方。
俗话说,笔试考智商,面试考情商。面试无非是把写申论变成说申论 ,对于难度,肯定是有的,因为需要区分优劣。多看真题,多分析思考,慢慢熟了,自然就不难了。
希望对您有帮助。
④ 安徽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怎么做怎样提高计算速度
很多备考安徽公务员考试的小伙伴都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在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算不上什么难题,但往往会占用大家非常多的考试时间,因为它涉及的计算过程和数字都比较繁琐。大家别担心,刚好上岸鸭小编下面要分享的话题,就是如何提高资料分析的计算速度。
虽然资料分析题基本都只用到了数字计算这一种解题方式,但实际上根据问题的不同,是可以采取不同的计算方式来提高解题速度的,比如常见的取近似值和估算这两大方法。
取近似值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于材料给出的数值取近似值。相信大家在平时的练习中有碰到很多涉及到特别大的数字的材料,以及带有小数点、小数位也比较多的数字。在对这类数字进行计算时,可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直接取小数点前的数字,或是取原本给定数字的近似值。二是对于答案的近似值,很多时候大家计算百分比时,也常常会出现小数点的情况,大多数人的做法肯定是一直算到底,直到把整个数字算出来为止。但其实不必这么麻烦,大家可以先观察一下答案,如果选项中有和自己计算的数字前几位相同的,而其他选项都不同的情况下,基本可以排除其他选项了。
估算这种方法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精度要求比较低的计算中的方法。具体操作起来和上述方法有相似的地方,比如在进行除法运算时,可以首先观察得到的商在选项中是否存在,其他选项是否一样,如果符合这种情况,则不用再继续进行后续计算了。
以上就是关于安徽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怎么做?怎样提高计算速度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安徽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怎么做?怎样提高计算速度的信息,欢迎大家关注上岸鸭官网。
各省公务员考试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