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行动研究法和调查法的区别
行动研究法和调查法的主要区别是,性质不同、目的作用不同、特点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2、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目的作用不同
1、行动研究法
其目的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2、调查法
①、为研究人员提供既定研究课题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揭露现实存在的问题,暴露矛盾,通过不断解决内外部的各种矛盾促进发展。
②、为各部门制定政策、规则、改革提供事实依据,为实现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管理和教育预测服务。
③、明了所研究问题的现状,发现新的研究课题、先进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见解,新理论。
三、特点不同
1、行动研究法
①、研究主体:教师。强调做学者型、科研型教师。
②、研究方式:强调教师与专家相结合。开展群体教科研。协同攻关、共同研究。
③、研究程序:自我反思,螺旋式上升。
④、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
⑤、价值评估:重在应用推广。重在实效。
⑥、样本小,个性化研究,重在相互借鉴。
2、调查法
调查法的主要特点是,以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针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方法。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向被调查者本人作调查,也可以向熟悉被调查者的人作调查。调查法可以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两种。调查法能够同时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使用方便,并且效率高。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性的研究法、网络-调查法
② 什么是行动研究啊
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1、行动研究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践问题为首要目标。
2、行动研究强调教学行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强调行动过程与研究相结合。
3、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就是活生生的课堂。
4、行动研究计划具有发展性,开展过程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
5、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为行动研究增添了新质。
行动研究法是将纯粹的教育科研实验与准教育科研实验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的特点结合起来,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去审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将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但依托的是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③ 行动研究为什么不适宜作为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
刚好复习到这里,我想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看法。
参见袁振国老师的《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十四章“行动研究”。开篇就论述道:“严格地说,行动研究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研究活动,是一种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密切结合本职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 以直接推动教育工作改进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
去掉中间的描述,袁振国老师认为行动研究只是一种研究活动,严格说不是研究方法。故而,在他这本书里把这章作为全书最后一章介绍,而且放在了资料分析和结果处理这章后面。可见袁老师确实没有将它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看待。
回到问题,您是写学位论文,一定是倾向于理论研究的,偏向于基础研究。而行动研究多数是在职的教育工作者(主要是老师、校长这些一线群体),为改进实践而做,偏向于应用研究。因此我觉得不适合的地方可能在这里。
今天复习到这里也很好奇,尝试搜索了一下发现也有人和我有一样的疑问哈哈😄最好结合几种主要的参考书目研究一下,我还没有翻看裴娣娜老师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也是很权威的着作,还有陈向明老师的也是,一起学习吧!
④ “行动研究”是什么意思
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⑤ 什么是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行动研究法是将纯粹的教育科研实验与准教育科研实验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的特点结合起来,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去审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将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但依托的是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5)行动是研究方法吗扩展阅读:
行动研究法的特点
1、研究目的: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2、研究主体:教师。强调做学者型、科研型教师。
3、研究性质:属于应用研究。强调自我反思。具有广泛的兼容性。集各种研究方法于一体。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典型就是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
4、研究问题:直接性(师生同步学习);特殊性(冷中求热、热中求冷 : 记忆、背诵、技能训练);微观性(开口要小、挖掘要深)。
⑥ 什么是行动研究法一般实施过程
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
(1)计划。即旨在改进现状的行动蓝图,它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一般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计划,尤其是第一、第二步行动计划。研究者可以依据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实际情况的变化来修改总体计划和具体行动计划。
(2)行动。行动者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进行实践,在行动环节也可以根据其他研究者、参与者的监督观察和评价建议进行不断的修正和调整。
(3)观察。“观察”不是一个独立的环节,而是对行动全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特点的观察。观察既可以是行动者本人借助于各种有效手段对本人行动的记录观察,也可以是其他人的观察。
(4)反思。它是第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在反思环节中,在对观察到、感受到的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的基础上,对行动的全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评价,并为下阶段的计划提供修正意见。
“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是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特点。它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性。即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小学教师面临的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2)合作性。行动研究将从事两种不同性质活动的主体——实践者与研究者结合起来,倡导教育理论人员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或教师群体内部的合作。
(3)及时反馈性。在行动研究中,实践者直接进入研究,缩短了信息往返节,且在不同人员间信息转换出错率大减,从而使问题的解决更为迅速、高效。一旦出现较为有效的结果,可以立即反馈到教育实践中去,影响到教育实践过程。
(4)开放性。从研究过程看,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的发展过程,促成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在总目标的指引下,面对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地调整方案, 修改计划,甚至更改研究课题,真正体现边行动边研究。
(5)兼容性。行动研究并非一种独立于其他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殊方法。它是依据要解决的实践问题不同而优选的多种教育研究方法于一体的一种多元化研究方法。
⑦ 什么是行动研究一线教师为什么要加强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指的是通过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的研究来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并不是说假话大话套话或者空话来堆砌的。比如你在教学中通过自己对作业布置批改方面的观察,发现怎么样布置作业更有效果,更值得提倡等。或者在教学中长期对某个学生某类学生进行关注教育,得出一些自己的心得等等。相对来说行动研究更有说服力,虽然有时候没有很多的数据,但是平淡感人的事实更能打动人。
⑧ 行动研究法名词解释是什么
行动研究法名词解释是:
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行动研究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践问题为首要目标。
适用范围:
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的特点是规模小,研究问题范围窄,具体易于实施,但力量单薄,很难从事深入的、细致的、说服力强的研究。协作性行动研究的特点是可以发挥多个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但可能在理论的指导方面较欠缺。
⑨ 行动研究是什么意思
行动研究,是指以某些行动对组织系统的影响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
1946年由勒温正式定名。包括诊断性研究、参与性研究与实验性研究三种方式。前者侧重于对行动本身的研究,以探索某项行动在实践中运用和可能收到的效果;后两者主要是解决问题式的研究工作。行动研究强调实践者在行动中为解决自身问题而参与进行的,有计划、有步骤、有反思的研究。
特性:
情境性:强调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
合作性:在实践活动中,问题的解决需要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合作,以促进问题的解决。
参与性:行动研究针对的是实践的活动,也强调结合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
自我评价:问题的解决在不断的反馈和评价中得到优化,从而有计划、有步骤、有反馈的解决问题。
⑩ 行动研究和校本研修区别
行动研究指某种行动对组织系统的影响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活动。校本研修指的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的发现而进行的研究活动。
行动研究是诞生于社会活动领域、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
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它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于资料收集、合作探讨、自我反省、多方总结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主题明确、思路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此外,校本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验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