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生物几种研究方法的不同之处

生物几种研究方法的不同之处

发布时间:2022-08-21 14:03:16

① 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法都有哪些

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描述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实验的方法、系统的方法。

1、观察描述法

生物学的研究则是考察那些将不同生物区别开来的、往往是不可测量的性质。生物学用描述的方法来记录这些性质,再用归纳法,将这些不同性质的生物归并成不同的类群。18世纪,由于新大陆的开拓和许多探险家的活动,生物学记录的物种几倍、几十倍地增长,于是生物分类学首先发展起来。生物分类学者搜集物种进行鉴别、整理,描述的方法获得巨大发展。要明确地鉴别不同物种就必须用统一的、规范的术语为物种命名,这又需要对各种各样形态的器官作细致的分类,并制定规范的术语为器官命名。

2、比较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生物,是力求从物种之间的类似性找到生物的结构模式、原型甚至某种共同的结构单元。19世纪30年代,消色差显微镜问世,使人们得以观察到细胞的内部情况。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万的细胞学说提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比较形态学者和比较解剖学者多年来苦心探求生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终于有了结果。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观察和描述深入到显微领域所获得的成果,也是比较方法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

3、实验法

实验方法则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并通过这种干预和控制所造成的效应来研究对象的某种属性。实验的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19世纪80年代,实验方法进一步被应用到了胚胎学,细胞学和遗传学等学科。到了20世纪30年代,除了古生物学等少数学科,大多数的生物学领域都因为应用了实验方法而取得新进展。

4、系统法

系统科学源自对还原论、机械论反省提出的有机体、综合哲学,从C.贝尔纳与W.B.坎农揭示生物的稳态现象、维纳与艾什比的控制论到贝塔郎菲的一般系统论,系统生态学、系统生理学等先后建立与发展,20世纪70-80年代系统论与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概念发表。从香农信息论到I.普里戈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将生命看作自组织化系统。

(1)生物几种研究方法的不同之处扩展阅读: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部分。目的在于阐明和控制生命活动,改造自然,为农业、工业和医学等实践服务。几千年来,中国在农、林、牧、副、渔和医药等实践中,积累了有关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体的丰富知识。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确立了唯物主义生物进化观点,推动了生物学的迅速发展。

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将生物命名后,而后的生物学家才用域(Domain)、界(Kingdom)、门( 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加以分类。最上层的界,由怀塔克所提出的五界,比较多人接受;分别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以及动物界。 从最上层的“界”开始到“种”,愈往下层则被归属的生物之间特征愈相近。共有七大类,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② 生物研究的几种科学方法

1.类比法 类比法 类比法是将陌生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以加深对陌生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研究方法。这种联系生活经验,将熟悉的事物与不熟悉的、有待了解的事物相类比的处理方法,有助于突破认知上的难点。 2.模型法 模型法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 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包括 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 3.实验法 实验法 实验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有效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 非实验因素的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比较有利的条件下探索客观事物规律性的一种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1)对照实验法:通过比较来研究、提示实验对象的某种特性的实验方法称为对照实验法。 (2)模拟实验法:在科学实验中因受客观条件限制而无法对某些自然现象进行直接实验时,人们便 寻求间接实验的方法。如利用“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模拟成熟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和失水的过程。 4.显微观察法 显微观察法 显微观察法常用于用肉眼看不到,必须借助于显微仪器(如显微镜)才能看清形态结构的实验中。显 微观察让人们的观察角度从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从而更进一步认识生命现象及生命基本特征。5.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 在科学研究中针对研究对象不同的特点,运用数学概念、方法和技巧,对研究对象进行量的分析、描 述、计算和推导,从而找出能以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量的规律性的方法。 6.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 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 说是错误的,要重新修正。 7.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 就是依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去认识物质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利用化学手段测定物质的组成、 含量以及结构的方法,如酶解法

③ 生物调查法分为哪两种

生物调查法分为:

1、观察法: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观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2、调查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

3、实验法:生物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4、分类法:按照事物的性质、特点、用途等作为区分的标准,将符合同一标准的事物聚类,不同的则分开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④ 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为观察描述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和实验的方法等。

观察描述的方法在17世纪,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早期,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同物理学研究方法大不相同。生物科学的研究是考察那些将不同生物区别开来的、往往是不可测量的性质。生物科学用描述的方法来记录这些性质,再用归纳法,将这些不同性质的生物归并成不同的类群。

比较的方法。18世纪下半叶,生物科学不仅积累了大量分类学材料,而且积累了许多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作分类研究已经不够了,需要全面地考察物种的各种性状,分析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将它们归并成自然的类群。比较的方法便被应用于生物科学。

实验的方法前面提到的观察和描述的方法有时也要对研究对象作某些处理,但这只是为了更好地观察自然发生的现象,而不是要考察这种处理所引起的效应。实验方法则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并通过这种干预和控制所造成的效应来研究对象的某种属性。

(4)生物几种研究方法的不同之处扩展阅读:

生物科学的进展有: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的新进展,新成就层出不穷。从总体上看,当代生物科学主要朝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展:在微观方面,生物学已经从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去探索生命的本质;在宏观方面,生态学的发展正在为解决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物工程方面生物工程(也叫生物技术)是生物科学与工程技术有机结合而兴起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也就是说,它是以生物科学为基础,运用先进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手段来加工或改造生物材料,如DNA、蛋白质、染色体、细胞等,从而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或生物制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生物科学

⑤ 生物中科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⑥ 研究生物最常用的方法是哪两种区别是什么

理论,实验,总结,创新 ,研究方法
生物学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观察描述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和实验的方法等是在生物学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在生物学的发展史上,这些方法依次兴起,成为一定时期的主要研究手段。现在,这些方法综合而成现代生物学研究方法体系。
观察描述的方法 在17世纪,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早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同物理学研究方法大不相同。物理学研究的是物体可测量的性质,即时间、运动和质量。物理学把数学应用于研究物理现象,发现这些量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并用演绎法推算出这些关系的后果。生物学的研究则是考察那些将不同生物区别开来的、往往是不可测量的性质。生物学用描述的方法来记录这些性质,再用归纳法,将这些不同性质的生物归并成不同的类群。18世纪,由于新大陆的开拓和许多探险家的活动,生物学记录的物种几倍、几十倍地增长,于是生物分类学首先发展起来。生物分类学者搜集物种进行鉴别、整理,描述的方法获得巨大发展。要明确地鉴别不同物种就必须用统一的、规范的术语为物种命名,这又需要对各种各样形态的器官作细致的分类,并制定规范的术语为器官命名。这一繁重的术语制定工作,主要是C.von林奈完成的。人们使用这些比较精确的描述方法收集了大量动、植物分类学材料及形态学和解剖学的材料。
比较的方法 18世纪下半叶,生物学不仅积累了大量分类学材料,而且积累了许多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作分类研究已经不够了,需要全面地考察物种的各种性状,分析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将它们归并成自然的类群。比较的方法便被应用于生物学。
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生物,是力求从物种之间的类似性找到生物的结构模式、原型甚至某种共同的结构单元。G.居维叶在动物学方面,J.W.von歌德在植物学方面,是用比较方法研究生物学问题的着名学者。用比较的方法研究生物,愈来愈深刻地揭示动物和植物结构上的统一性,势必触及各个不同类型生物的起源问题。19世纪中叶,达尔文的进化论战胜了特创论和物种不变论。进化论的胜利又给比较的方法以巨大的影响。早期的比较,还仅仅是静态的共时的比较,在进化论确立后,比较就成为动态的历史的比较了。现存的任何一个物种以及生物的任何一种形态,都是长期进化的产物,因而用比较的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考察,是十分必要的。
早期的生物学仅仅是对生物的形态和结构作宏观的描述。1665年英国R.胡克用他自制的复式显微镜,观察软木片,看到软木是由他称为细胞的盒状小室组成的。从此,生物学的观察和描述进入了显微领域。但是在17世纪,人们还不能理解细胞这样的显微结构有何等重要意义。那时的显微镜未能消除使影像失真的色环,因而还不能清楚地辨认细胞结构。19世纪30年代,消色差显微镜问世,使人们得以观察到细胞的内部情况。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万的细胞学说提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比较形态学者和比较解剖学者多年来苦心探求生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终于有了结果。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观察和描述深入到显微领域所获得的成果,也是比较方法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

⑦ 生物学的研究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有何不同

生物学科本身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又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解决生物学的问题,往往要涉及到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地理等诸多方面的学科内容。从历史上看,生物学科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些学科的共同进步。随着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随着高中综合科目考试中应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因此,就要求生物老师必须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仅要具备有生物科学知识,还要具有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并在平时教学中能有所贯穿,加强挖掘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解决教材中的重、难点,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1 注重生物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生物科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序上是得益于数、理、化等学科的发展的。数、理、化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为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另一方面,从哲学上物质运动的形式看,生命物质的运动是复杂的、高级的物质运动形式,其中必然包含着较简单的、较低级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物质运动形式。因此,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与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扩展和转化,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于深奥的知识易于理解,即深入浅出,也能使学生对于较浅显的知识易于理解深刻,抓住本质,即浅入深出。
1.1 相关学科知识,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生物学知识
在生物学教学的全过程中,注意联系化学、物理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就会使学生在理解细胞的化学组成、遗传物质DNA的化学结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生态学等部分知识的同时,系统地掌握生物学从生物分子到细胞亚显微结构到组织到器官到系统到个体到种群到群落到生态系统到生物圈的各层次的知识。这样,学生就有一个整体意识,知识脉络清晰可寻。再如,运动是如何形成的就得利用物理的杠杆原理来解释,理解了杠杆原理就有利于这个知识的掌握.
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容,在不同条件下灵活运用,才算把知识真正学到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全面传授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也应注意适应补充相关学科知识,才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遗传和变异”中,教材对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基本知识讲得很少,学生对遗传病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危害等方面的知识理解不深不透。少数学生还有一些错误的概念和思想,认为遗传病就是生下来就有的疾病,发病率极低,与自己无关。这时就适当补充医学遗传学中有关遗传病的基本知识。如医学上,把凡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导致下一代生理、生化机能紊乱和代射障碍的一类先天性疾病称为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中的非遗传疾病相比,遗传病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先天性。一般是指出生就有或出生后就表现出症状,有的必须达到一定年龄才表现出来;二是终身性。但有的是可以治疗避免发病的;三是遗传性。遗传病的种类多、发病率高。目前已发现的遗传病约300种以上,估计每100个新生儿中就有3-10个患有各种不同程度的遗传病。并就最常见的染色体病和基因病向学生作简要介绍。使学生对遗传的面貌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知识上加深了理解,思想上也引起了对预防遗传病的重视。这样也将知识用于日常生活中
1.2 渗透相关学科知识,有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1]
“教育的核心是‘迁移’”(布鲁纳)。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本学科内的知识迁移能力,还要促进其他学科知识在生物学习中的迁移和扩展。例如学习渗透吸水原理时,学生都知道渗透装置中漏斗管内的液面不会一直上升,应如何解释?这时引导学生联系物理学中分子的热运动与扩散以及化学中的一些动态平衡(如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等)的知识来思考,问题便迎刃而解。再如酸与盐的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等化学知识可分别迁移至骨成分的鉴定和呼出气体成分的鉴定中。通过迁移,还可用来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语文“眼睛与仿生学”、“生物几何学”的知识,可分别用在生物学绪论课和自然选择学说的教学中以创设问题情境。
1.3 运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手段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
现在生物学要大量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手段和方法。费希尔的《自然选择的遗传学说》就是以数学为武器来解释自然选择的。沃森和克里克建立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是以物理学家威尔金斯等人的x光射衍射分析与生物化学家查戈夫的碱基等量关系为基础的。从1943年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遗传密码”概念到1969年64种遗传密码的含义全部译出,就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各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精华。由此可见,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适应了生物教学的新趋势,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及传意技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开发学生的心智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判断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创造性人才。[2]
2 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2.1 生物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联系
生物学教材里的知识内容的理解离不开语文知识,语文知识的掌握也可以促进生物知识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钻研教材。如:北师大版的八年级上册教材中在了解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后按教材要求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短文,谈一谈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存在价值”、“‘以动物资源及保护’为主题设计一个小报”、“写科幻文章―假如地球上没有微生物”等习题,[1]这些都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如:每节课的课后小资料或课外读有不少篇目,它们都具有短小精悍、趣味性强的特点,这些材料的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提供学生的写作材料。语文知识溶入在生物学科中的无处不在,谚语、俗语等在教材中经常出现,如:用俗语“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引入植物体的“运输功能”知识,[3]用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猫生猫,鸭生鸭”“一树结果,酸甜各异”“一猪生九子,一窝十个相”引出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2]还用“车间”“机器”“动力”等比喻的方法让学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更深刻的理解。
2.2 生物学科与数学学科的联系
数学也是一门基础学科,生物教材中的一些数据处理和图表的分析等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联系数学知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用了很多数据告诉学生我国的动、植物资源,以及用了很多数据图表反映了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情况。其他的还有很多数据上的应用举不胜举,这些数据上的应用让学生对于知识内容能够一目了然。许多生物基础概念的理解,必须与数学思维紧密结合,如:七年级下册循环系统中的心率、心输出量等的概念理解。
2.3 生物学科与物理、化学学科的联系
2.3.1 生物与物理学的知识联系紧密、广泛
七年级上册中有关的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能量的关系涉及物理学中能量方面的相关知识;七年级下册教材中在循环系统心脏的功能、血液的运输涉及了物理学力学的知识;神经系统中有关视觉的形成的内容涉及物理学光学中的凸透镜成相的知识;八年级上册教材中在解析人体运动

⑧ 生物材料有哪些研究方法各种方法有什么作用

实验法和观察法 实验法:实验是运用仪器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研究的一种手段,它比一般的观察大大进步了。实验要求有精确的数据,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定量的,因此生物学一旦运用了实验法手段,就从描述性科学开始进入实验科学的行列。 观察法:观察法是对某种生物的部分个体进行细致的观察,以了解其生活习性、行为和生长发育的 规律。在研究过程中,为了避免观察个体的偶然性,使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被 观察的对象要有一定的数量,可以多设几个观察点同时进行,还要注意在不同时间段进行观 察,以便得出科学的结论。在观察的同时,除了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还要注意通过一些照片 或者录像资料来记录观察的结果,这样更有说服力,可信度高。

⑨ 生物上的四种调查方法是什么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四种:

①观察法

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很多重大发现或发明都源于细致的观察。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观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②调查法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

科学调查的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实施实验调查方案,并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情况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③实验法(如对照实验和模拟实验)

生物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④测量法

(9)生物几种研究方法的不同之处扩展阅读:

实验的设计过程

从研究过程的大体步骤来看,实验方法与一般实证研究(即经验研究)相类似,通常可分以下几个步骤:

1、在对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种现象作观察思考并对有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研究问题;

2、根据理论,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测,提出假设命题;

3、设计研究程序和方法;

4、搜集有关数据资料;

5、运用这些数据资料对前面提出的假设命题进行检验;

6、解释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研究结论对现实或理论的意义以及可以进一步研究或改进的余地。

在实验研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第3个步骤——实验设计过程,它是实验研究的核心。实验研究用以检验假设的数据是对实验现象观察得到的,因此实验的设计如何直接关系研究成败。

仔细观察已有的实验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在以上步骤的具体实施上,实验方法与经验研究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这一点在第2个步骤中就已经显示出来。

将假设命题具体化为可以检验的模型,与实验设计有直接关系,研究者在对研究结果做出理论预期(即假设)时,必须考虑实验的可实施性;在建立可证伪的检验模型时必须考虑变量的值可以通过实验取得。研究的第4个步骤是数据资料收集,在实验研究中就是实施实验并记录实验情况。

实验研究中用于假设检验的数据来自研究者自己设计的实验,而经验研究应用的数据来自经验,如统计资料或报刊杂志(即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数据),这个差别在方法定义时就已经明确。

实验的影响因素

实验设计影响因素

外部环境设计

行为者内因设计

影响因素控制方法

根据行为影响因素变化的特性不同,可将其控制方法区分为组间控制和组内控制。

组间控制方法

组内控制方法

参考资料:网络-实验研究方法

阅读全文

与生物几种研究方法的不同之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缆桥架快速连接方法 浏览:780
农村扎发简单方法 浏览:513
彩钢大棚安装方法 浏览:39
简述婴儿心理研究的主要方法 浏览:38
测定亚硫酸盐的常用方法 浏览:491
缩阴哑铃怎样使用方法 浏览:968
快速练好萨克斯的方法 浏览:992
切线钓鱼的正确方法 浏览:474
铁路工程成本分析方法主要有哪些 浏览:288
548除以72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372
之大圣归来画法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534
商品品种名称及命名方法有哪些 浏览:440
胸针的使用方法 浏览:251
分控开关的安装方法 浏览:700
引流袋宝塔头尿袋连接软管的方法 浏览:915
正方形数图形的方法和技巧 浏览:75
步行的正确方法 浏览:728
最简单的肥羊圈方法 浏览:462
治疗脱发的方法土方 浏览:41
上下肢训练方法图解 浏览: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