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卡特尔最早应用什么方法研究人格
雷蒙德·卡特尔,美国心理学家,最早应用因素分析法研究人格。他对心理测验的研究,对个体差异的测量,以及对应用心理学的倡导,有力地推进了美国心理学的机能主义运动。
在卡特尔9 岁时,英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件事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目睹成百上千的伤员在附近一幢改为医院的房子里接受治疗的情景,使他想到生命可能是短暂的,一个人应尽他的最大努力去做更多的事情。正因此,对工作的紧迫感成为卡特尔整个学术生涯的一大特征。
他发表了 500 多篇学术论文,55 部专着以及超过 30 以上的规范化测试,主要的贡献为编制了16PF,此外还提出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卡特尔:人格有动态的、变化的一面又有稳定的一面
卡特尔除了深受奥尔波特的特质分类的影响外,麦独孤的本能说和情操说,以及门捷烈夫的化学元素分类说,都对他的特质分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卡特尔认为,个性中的各种特质并不是彼此松散地存在。所有的特质都相互关联着,从而构成个性。
卡特尔:人格有动态的、变化的一面又有稳定的一面
卡特尔首先将特质分为独特特质和共同特质(相对于奥尔波特的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他认为共同特质是用因素分析法得到的共同因素;独特特质是用因素分析法得到的独特因素。共同因素指人类所有社会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独特特质指单个人个体所具有的特质。虽然社会所有的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特质,但共同特质在社会各成员身上的强度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个人身上的共同特质在不同时间里在强度上也是不相同的,个体的各种特质随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强度。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由于环境变化,使特质在强度上表现不同。卡特尔与奥尔波特不同,他重视共同特质的研究,而不重视对独特特质的研究。
❷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可概括为一种能量,两种本能,三种人格理论,四种研究方法,五个
一种驱力——力比多 人与生俱来就有的性本能,性本能携带者数量一定的心理能量——“力比多”或称精神能量,它具有驱使个体行动以获得满足和快感的作用,性本能是一切行为的最根本动力。
两种本能(早期着作中,她把心理划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部分)
生本能:他保证人的生存,如呼吸、吃、喝、性和机体的其他需要
死本能:指人可能表现出来的各种破坏力。
三种人格成分 本我 自我 超我
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有一些与生俱来的冲动、欲望或能量构成。本我不知善恶、好坏,只求立即得到满足,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受快乐原则支配,是人格中的生物成分。
自我是个体出生以后,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形成的。自我遵循现实原则,是人格的心理成分,它一方面是本我适应现实的条件,从而调节、控制或延迟本我欲望的满足,另一方面还要协调本我和超我的关系。
超我是人格的最高部分,是个体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下,特别是在父母的管教下将社会道德观念内化而成的。超我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超我遵循的是至善至美原则,是人格的社会成分
四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 催眠发 自由联想 生活史法
人格的五个发展阶段 口唇期 肛门期 性器期 潜伏期 生殖期
❸ 简述弗洛伊德研究人格的方法
我在网上找了找,你看看可以么?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思想是逐渐发展起来的。直到1895年才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论着《歇斯底里论文集》;他的第二部论着《梦的解析》于1900年问世,这是他最有创造性、最有意义的论着之一。虽然该书开始非常滞销,但是却大大地提高了他的声望,他的其它重要论着也相继问世。1908年弗洛伊德在美国做了一系列演讲,当时他已是一位知名人士了。1902年他在维也纳组织了一个心理学研究小组,艾尔弗雷德·阿德勒就是其中的最早成员之一,几年以后卡尔·荣格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两个人后来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着名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结过婚,有六个孩子。他晚年患了颌癌,为了解除病根,他从1932年起先后做过三十多次手术。尽管如此,他仍然工作不息,继续写出了一些重要论着。1938年纳粹分子入侵奥地利,由于弗洛伊德是犹太人,因此他不顾八十二岁高龄逃往伦敦,1939年9月23日在那里因癌症不幸去世。
弗洛伊德对心理学做出了很大贡献,用简短的文字很难加以概括。他强调人的行为中的无意识思维过程极为重要。他证明了这样的过程如何影响梦的内容,如何造成常见的不幸,如口误,忘记人名,致伤的事故,甚至疾病。
弗洛伊德创造了用精神分析来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他系统地论述了人的个性结构学说,还发展和普及了一些心理学学说,如有关焦虑、防御功能、阉割情绪、抑制和升华等,在此不必一一列及。他的着作极大地引起了人们对心理学的兴趣,对他的许多观点在过去和现在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论,而且自从他提出之日起就引起了热烈的争论。
弗洛伊德最为世人所知也许是由于他提出了受抑制的性爱经常会引起精神病或神经病这一学说(实际上这个学说并不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虽然他的着作为普及这个学说做出了许多贡献)。他还指出,性爱和性欲始于早期儿童时期而不是成年时期。 由于对弗洛伊德的许多学说仍有很大争议,因此很难估计出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他有创立新学说的杰出才赋,是一位先驱者和带路人。但是弗洛伊德的学说与达尔文和巴斯德的不同,从未赢得过科学界的普遍承认,所以很难说出他的学说中有百分之几最终会被认为是正确的。
尽管对弗洛伊德的学说一直存在着争论,他仍不愧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位极其伟大的人物。他的心理学观点使我们对人类思想的观念发生了彻底的革命,他提出的概念和术语已被普遍使用——例如,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恋母情绪(Oedipus complex)和死亡冲动(Death Drive或Death Instinct)。
精神分析法实际上是一种代价极高的治疗方法,因此往往无效。但是也有许多成功的事例应当归于这种方法,这是无容置疑。未来的心理学家很可能最终会断定受抑制的性爱所起的作用比许多弗洛伊德派学者所认为的要小,但是这种作用肯定比弗洛伊德以前的大多数心理学家所认为的要大。同样,大多数心理学家现在已经确信无意识思维过程对人的行为起着一种决定性的作用——一种在弗洛伊德之前被大大低估了的作用。 弗洛伊德当然不是心理学的鼻祖。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人们也许会认为他作为心理学家所提出的学说并非十分正确;但是他显然是在现代心理学发展中最有影响、最重要的人物。
❹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什么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行为主义只研究行为,又反对精神分析过分强调性本能的作用。认为人性本善,如果后期发展得不好,那是由于环境不好造成的,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研究对象:心理健康者、成功人士
研究内容:需要(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潜能、动机、人的价值、思维能力、情感体验,强调对作为整体的人的研究。
研究方法:采用人格问题的研究方法,对成功者进行个案研究。
❺ 研究人格遗传因素的最好方法是
读《人格心理学》笔记004,第四章 人格成因
1遗传与生理因素
一、遗传与生理因素
(一)遗传因素
1、家族史或家谱法
是通过研究前代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在家系内后人身上的显现的频率,用以说明某种人格特征的遗传性和遗传形态。
2、双生子研究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其是研究人格遗传因素的最好方法。研究多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差异来进行研究。
研究者认同同卵双生子之间的差异可能是由环境造成的,而异卵双生子的差异可能是由基因决定的。
3、收养研究、
研究在非亲生父母照料下成长的孩子,称为收养研究。这种研究提供了研究基因效应和环境另一条途径。这种研究可以比较被收养的孩子与其亲生父母之间的相似性,同样也可以比较被收养儿童与收养者之间的相似性。
4、选择性饲养
选择性饲养的实验研究多用动物来做,方法是选择具有某种特质的动物,予以控制性交配,然后从第二代中再选出具有该特质的动物,相互交配,如此继续繁衍数代,来考察其特质的遗传性。
5、早晚期行为差异的对比研究
是通过婴儿早期行为与长大后的行为差异来看遗传因素的作用的,研究指标有:观察0至1岁的笑的次数,出生数周哭的量,吸吮率,身体动作量。
6、体质差异研究
体质差异研究强调了身心关系,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人的身体特征与人格有关的观点。
(二)生理因素(该部份对内容见书中第57至61页)
1、生物化学
2、脑功能定位
根据以往研究,对遗传的作用可做出如下评价:
1、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2、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
3、人格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二者不存在“全或无”的情况。
2 家庭与早期经验
一、家庭成困
家庭是社会细胞,家庭不仅具有其自然的遗传因素,也有着社会的“遗传”因素。
这种社会遗传因素主要表现为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作用。父母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教育孩子,使他们逐渐形成了某些人格特征。
强调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问题的差异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探讨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
1、父母人格的影响力
孩子的人格是在与父母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性所在,攻击行为通常得到的攻击反应,友好行为得到的是友好的回报。孩子的人格就是在父母与他们的相互磨合中逐渐形成的。
权威型人格的父母对子女的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由父母来控制;
放纵型人格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甚至达到失控状态;
民主型人格的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并给予孩子积极正确的指导。
2、家庭教养方式
利维对“过于保护型”研究中的,母亲在与子女的三个显着特点:
一是孩子接触太多,不离孩子身边左右;
二是人为地延长孩子的“婴儿照顾期”,把长大了的孩子视为婴儿看待,喂饭并帮孩子穿衣;
三是禁止孩子的独立行为。
贝克描述了两种不同教养方式“温暖----敌意”与“限制----放纵”的交互作用,对于子女人格形成所产生的不同结果。
二、早期童年经验
综合家庭因素对人格影响的研究资料,得出以下结论:
1、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
2、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
3 学校与社会文化
一、学校
1、教师的管理风格
2、同伴集体
学校对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教师对学生人格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同伴群体对人格发展具有“弃恶扬善”的作用;
学校是人格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三、社会文化
1、民族性格的差异
2、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
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历来就被人们认可,其作用可归纳如下:
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4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一、交互作用理论与例证
二、遗传与环境的分离性研究原则
三、遗传率
四、遗传与环境作用大小的比较
学习思考:
1、这周工作比较心,学习这章的时间拖得有点长,有点概念前面掌握了,一过二两又有点忘了。看来学会时间管理是真的很重要。
2、本章第四节的内容(P75至78)对我来说比较难,也很生疏,后面的时间必须反复多看。
3、本着看完后掌握的学习原则,后面的课件内容,依然往前推进,对于不太懂的内容暂时放下,稍后再反复学习。
❻ 简述人格测量常用的相关人格理论
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1897 -1967)的人格特质论(trait theory),是鉴于对弗洛伊德主义过于强调人的潜意识的怀疑和不满,以及心理学中的实验化倾向而提出的人格特质理论。系以个案研究法,从很多人的书信、日记、自传中,分析出各种具有代表性的人格特质。他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但他反对弗洛伊德虚幻式的人格结构看法。他认为人格特质是每个人以其生理为基础的一些持久不变的性格特征。
奥尔波特考证了人格的这个词的词源,开始把它与意指面具的希腊语perxona相联系。他对50种有关人格的定义进行考证,并针对当时认为人格不存在和人格就是个人所不知的心灵阴暗的隐蔽处这两种主要理论,在其名着《人格:心理学的解释》(1937)一书中,得出了获得大多数心理学家所推崇的他自己对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内部决定其独特的顺应环境的那些心理生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
奥尔波特在人格研究方法方面,曾和其同事一起制定了测量支配-顺从关系的调查表,即A-S反应研究;设计了测量兴趣的相对强度的调查表,即价值研究。前者于是1928年编制,采用多重选择形式,用以测量个体在日常关系中支配或服从的行为倾向。后者首先发表于1931年,采用重叠选择方法,以测定个体生活中所重社的价值方面(理论的、经济的、艺术的、社会的、政治的和宗教的)来评估个体的人格倾向。
❼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的研究方法
奥尔波特在人格研究方法方面,曾和其同事一起制定了测量支配-顺从关系的调查表,即A-S反应研究;设计了测量兴趣的相对强度的调查表,即价值研究。前者于是1928年编制,采用多重选择形式,用以测量个体在日常关系中支配或服从的行为倾向。后者首先发表于1931年,采用重叠选择方法,以测定个体生活中所重社的价值方面(理论的、经济的、艺术的、社会的、政治的和宗教的)来评估个体的人格倾向。
❽ 心理学研究的研究方法
* 实验设计:实验室实验
* 心理物理法:自然实验
* 观察法:自我观察法
*内省法* 口语记录 * 问卷法 * 语义差别法 *访谈法
* 档案法(传记法):档案法的优点是:(1)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干扰小;(2)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3)适用于时间跨度较大的趋势研究。
* 模拟法
*心理统计学:多元分析,因素分析等。
* 心理测量
** 信度 ** 效度
** 能力测验
*** 智力测验:智商,智龄,比奈-西蒙量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韦克斯勒学龄儿童智力量表,韦克斯勒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贝利婴儿发展量表,新生儿行为评定量表,丹佛发展筛选测验,墨跋量表,画人测验,雷特国际操作量表,班德视觉完形测验,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平佩操作量表,军队团体智力测验,特殊能力倾向测验,西肖尔音乐才能测量,梅耶艺术判断测验等。
** 人格测验:儿童个性调查表,加利福尼亚个性调查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爱德华兹个人爱好量表,显相焦虑量表,主题统觉测验,罗夏墨渍测验,品德教育研究测验等。
霍尔斯特德-雷坦神经心理成套测验
*社会测量* 个案研究 * 发展研究 * 跨文化研究
*心理学仪器:速示器,实体镜,色轮,闪光融合器,棒框调节器,深度知觉仪,测听器,测痛仪,记忆鼓,测谎器,斯金纳箱,迷津,拉什利跳台等。
理论心理学* 心理:心理活动范畴
* 意识:意识起源,意识流,无意识,心身关系,心身等同论,心物同形论,心身平行论,心身交互作用论,副现象论等。
* 理论流派:经验论,反映论,还原论,拟人论,反射学,反应学,定势理论,心理主义,唯心理观,生物学化,社会学化,黑箱理论,形神论,人贵论,知行论,习与性成等。
* 行为科学
❾ 简述通过哪些研究方法可以确定遗传和环境对人格的影响
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影响,一般是通过大数据就是所有的新生儿的一串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