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材料分析方法理论与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提出一些设计与实施思路,主要就教学改革的目的、主要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论述。改革和优化材料分析方法�n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是更好地培养材料类专业大学生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掌握材料分析方法课程的基本内容、分析方法原理和应用,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材料分析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093-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对材料、化学与物理等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在材料分析方法课程方面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便更好地培养相关专业大学生的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但时至今日,传统材料分析方法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难以发挥其对人才培养的特殊作用。因此,改革和优化材料分析方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是更好地培养材料类专业大学生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
建立一种适合当代科技发展、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学体系,其教学内容要反映当代教育思想、高新技术方法和最新科技发展成果,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而且,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理解、掌握材料分析方法课程的基本内容、分析方法原理和应用,提高学习效率。
一、教学改革的目标
1.整合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密切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联系。根据教学中存在的如材料分析方法与材料分析方法实验两门课程缺少配合和相互支撑、教学内容滞后科技发展、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调整、更新和优化理论与实验的教学内容,使它们在内容上一体,教学手段注重各自教学目标而有所区分,使理论与实验的教学符合物理学的认识规律,让学生真正领悟到材料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素养。
2.打破旧有教学模式,建立新型教学模式。教师要及时更新理论课程及实验内容,采取符合时代性和先进性的教学形式,引进、创新教学方法,完善并更新实验仪器,以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
3.建设课堂演示实验。材料分析方法是一门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实验科学,是对测试分析过程、原理及各类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是学生理解、接受并会应用相关知识的前提。因此,课堂内外开展演示实验,对学生学好材料分析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多媒体课件库的建立。这主要包括材料分析方法理论素材库和实验素材库、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完善,如与材料分析方法相关的物理现象、效应、机理等图形和图像库、动画和视频库,以及测试仪器应用原理与方法步骤等,形成工具型、资料型、开放型的教学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⑵ 几种常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中包括多媒体情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和不断深入,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问题,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则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一种重
要形式。多媒体教学集声、光、色、像、图等多种元素为一体,以其灵活的表现形式和良好的交互性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效率。所以我们投入大量人力、财
力,使硬件建设尽量满足现代化教学要求。然而,目前还有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对多媒体教学的科学认识,未能有效使用这种教学手段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现就如
何利用多媒体有效地进行辅助教学简要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如何科学选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多媒体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不是要求任何内容、任何教学环节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是要有目的性。现代教育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或效率,因此,无论什么方法,能最有效地使学生在认识上和行为上产生预期的变化才是好办法。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多媒体教学方案,设计各环节的教学程序,准备各方面的素材。
二是要根据需要而定。多媒体的使用是为教学需要服务的,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以教材为依据,确定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内容与环节,同时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示材料间的配合。选材、设计展示过程,使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三是确保实用性。运用多媒体教学从硬件、软件,再到课件的设计和制作,都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如果有更经济、省时、省力的媒体可代替,则不必要非使用多媒体这种形式。
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认识水平,寻找最佳的结合点,合理选用多媒体技术。许多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或社会实践或生活经验中已经具备的,或只需教师简单指导便能理解的,就不需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如何充分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优势
多媒体的使用关键主要解决教学中其他教学手段所实现不了的问题,能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展示其特有的功能优势。
(一)能够灵活地交互演示
多
媒体辅助教学能促进师生双向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习思路和学习效果,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通过交互按钮的控
制,让学生对一时不能理解的内容,在交互演示中得到启发和理解,弥补了以往在黑板上板书或采用挂图对静态画面进行讲解的不足,使学生教学互动中实现共同成
长。
(二)能够即时展现细节内容
运
用多媒体教学还能对一些隐蔽的、过快的、容易忽视的现象进行分解、放大,让学生能观察到平时无法看到的细节,从而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如,在物理教
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快录慢放展示足球受力的形变及运动方面的变动,让学生反复观察,反复感知,并学会由表及里的观察方法,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
(三)能够模拟演示微观、抽象的事物
化
学学科中关于分子、原子等微观世界的内容很抽象,学生较难懂。教师花费很多口舌,学生也只能从理论层面上掌握学习内容,很难对分子、原子获得感性认识。但
如果使用多媒体,就可以突破这一学习难点。如教初三化学《水分子的运动》一节,要求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水的三态变化”,学生很难想象出在水的三态变化
中,水分子是如何不停地运动,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会不会发生变化等问题。学生的想象、讨论与理解等只能局限于语言描述。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化静为
动、变小为大,将学生由宏观引人微观的世界,通过形象的动画(水在三种状态下,水分子的不同排列方式及运动情况)消除了学生心中的疑惑。模拟演示的直观
性、形象性、生动性,加深了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及运动的理解,也为学习以后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有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模拟演示一些有毒、有害的
实验和无条件完成的实验等,都能体现出其他教学手段所实现不了的功能。
当然,多媒体独特的功能优势远不止这些,像语文教学中对描述的美丽景物的展现,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历史学科中对历史人物及其典故的再现,给学生以博古论今的感悟。生物教学中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模拟演示,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等。
三、如何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效结合
无
数实践证明,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但它毕竟是工具和手段,它只
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而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要努力实行与传统教学的有效结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与系统、规范的板书相结合。
教
学板书是中小学最通用一种教学手段。课堂上无论是教师口语讲授、教具演讲、实验教学都离不开板书的配合,好的板书就
⑶ 什么是多媒体 什么是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指把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学化采集、获取、压缩/解压缩、编辑、存取等加工处理,再以单独或合作形式表现文档。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在计算机行业里,媒体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传播信息的载体,如语言、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等;其二是指存贮信息的载体,如ROM、RAM、磁带、磁盘、光盘等,目前,主要的载体有CD-ROM、VCD、网页等。
多媒体是近几年者出现的新生事物,正在飞速发展和完善之中。我们所提到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主要是指前者,就是利用电脑把文字、图形、影象、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都数位化,并将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使电脑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体形态的能力。它极大的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法,符合人们在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
(3)多媒体材料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多媒体包括文本、图形、静态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剪辑等基本要素。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的,也就是从这些要素的作用、特性出发,在教育学、心理学等原理的指导下,充分构思、组织多媒体要素,发挥各种媒体要素的长处,为不同学习类型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学习媒体信息,从多种媒体渠道向学习者传递教育、教学信息。
1、文本
(1)文本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通过文本向学生显示一定的教育教学信息,在学生用多媒体进行自主学习遇到因难时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指导信息,使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下去,一些功能齐备的教学软件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和从学生一方获得的反馈信息向学习提供一定的学习评价信息和相应指导信息。
另外,大部分教学软件都会用文本为软件的使用提供一定的使用帮助和导航信息,增强了软件的友好性和易操作性,软件的使用人员不用经过专门的培训就能根据屏幕上的帮助、导航信息使用操作学习软件。最后,在一些教学软件中,教学软件能从学习者身上获得一定的反馈信息,实现信息提供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信息的双向流动,加强了学习过程的反馈程度。
(2)文本信息的特点
计算机屏幕上的文本信息可以反复阅读,从容理解,不时间、空间的限制,但是,在阅读屏幕上显示的文本信息,特别是信息量较大时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使学习者产生厌倦情绪。另外,文本信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阅读者在阅读时,必须会?quot;译码"工作,即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相应事物,这就要多媒体教学软件使用者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不同的阅读者对所阅读的文本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
(3)文本的开发与设计
①普通文本的开发。开发普通文本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如果文本量较大,可以用专用的字处理程序来输入加工,如:Microsoft Word、Word Pad等;如果文字不多,用多媒体创作软件自身的字的字符编辑器就足够了。
②图形文字的开发。Microsoft Office 办公软件提供了艺术工具Microsoft Word Art,用Word 或Microsoft 等软件中插入对象的方法,可以制作丰富多彩、效果各异的效果字;用PhotoShop这一类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同样能制作图形文字。
③动态文字的开发。在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经常用一些有一定变化的动态文字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发这些动态文字的软件很多,方法也很多。首先,一般的多媒体体创作软件都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字符出现效果,象PowerPoint、Authorware等创作软件中 都有溶解、从左边飞入、百页窗等多种效果;其次也可以用动画制作软件来制作文字动画,像Cool3D这样的软件在制作文字动画时就非常简单方便。
(4)文本的格式与视觉诱导
多媒体中的文本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文本获得大量的教学信息。如果设计多媒体文本时,给文本以丰富的格式,引导学习者的注意力,增加文本的的格式有以下几种:
① 段落对齐和左右缩进。多媒体中的段落对齐主要有左对齐、居中、右对齐、两端对齐等,通过不同的对齐方式,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人员就能方便地控制文本在页面中的左右位置,另外,开发人员还可以通过文本的左右缩进技术控制文本在屏幕上的显示宽度。
② 字体、字号、风格及颜色。一般的字处理软件和多媒体创作软件都提供字符的字体、字号、风格(下划线、斜体、粗体等)及颜色的支持,利用这些不同的字符效果就能突出显示教学信息中的重点和难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③ 多行文本及其滚动。
④ 线性文本与非线性文本超文本。用超文本技术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更接近学习者联想的特点,更符合学习者的身心特点,十分方便信息的查寻与检索,在多媒体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潜力。但是,超文本的开发所花的工作量远远超过线性文本的开发,从开发超文本所需的技术要求来讲,用一般的程序设计语言或字处理程序是很难做到的,要做到超文本的随意跳转,最好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或专用的多媒体创作工具,如:Visual Basic、visual C++、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tool Book等。
(5)多媒体文本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在开发多媒体系统中的文本时,应注意使用合适的字体,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在新的应用环境中安装这些字体,二是在多媒体系统中嵌入所用的字体。另一种方法就是如果开发的文字是标题,那就把文字制作成图片文件,再插入到多媒体应用系统中。
2. 图片
这里的图片指的是静态的图形图像。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习惯,有些同学擅于从文字的阅读过程中获取教学信息,而有些同学则喜欢从图形图像的观察、辨别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的图形图像就为这类的学习者提供了教学信息。另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形图像在降低教学内容抽象层次方面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 图片的作用
①传递教学信息。图形、图像都是非文本信息,在多媒体教学软件中可以传递一些用语言难以描述的教学内容,提供较为直观、形象的教学。
②美化界面、渲染气氛。无论是单机多媒体教学软件,还是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如时没有图片的美化,那样的软件简直称不上是多媒体软件,用合适的图形或图像作软件的背景图或装饰图,这样就提高了软件的艺术,美化了操作界面,给人一定的美的享受。
③用作导航标志。在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经常用一些小的图形符号和图片作为导航标志,教学软件的使用者用鼠标单击这些导般标志,从一个页面跳到另一个页面,任意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教学内容,从而在教学软件中任意漫游,不会迷路(在多媒体系统中找不到想要的信息)。
(2)图片信息的特点
与本信息相比,图片信息一般比较直观,抽象程度较低,阅读容易,而且图片信息不受宏观和微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大到天体,小到细菌,上到原始社会,下到未来,这些内容都可用图片来表现。
(3)图片文件的类型
图片包括图形(Graphic)和图像(Still Image)两种。图形指的是从点、线、面到三维空间的黑白或彩色几何图,也称 量图(Vector Graphic)。一般所说的图像不是指动态图像,而指的是静态图像,静态图像是一个矩阵,其元素代表空间的一个点,称之为像素点(Pixel),这种图像也称位图。
位图中的位(Bit)用来定义图中每个像素点的颜色和高度。对于黑白线条图常用1位值表示,对灰度图常用4位(16种灰度等级)或8位(256种灰度等级)表示该点的高度,而彩色图像则有多种描述方法。位图图像适合表现层次和色彩比较丰富、包含大量细节的图像。彩色图像需要由硬件(显示卡)合成显示。
在多媒体制作中常用的就是位图 。
⑷ 多媒体知识
多媒体知识全接触 教程第一篇 多媒体基本概念
1.多媒体的定义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而该词又是由mutiple和media复合而成的。媒体(medium)原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中文常译作媒质;二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等,中文译作媒介。所以与多媒体对应的一词是单媒体(Monomedia),从字面上看,多媒体就是由单媒体复合而成的啦。
多媒体技术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定义。比如有人定义“多媒体计算机是一组硬件和软件设备;结合了各种视觉和听觉媒体,能够产生令人印象深刻的视听效果。在视觉媒体上,包括图形、动画、图像和文字等媒体,在听觉媒体上,则包括语言、立体声响和音乐等媒体。用户可以从多媒体计算机同时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媒体来源”。还有人定义多媒体是“传统的计算媒体----文字、图形、图像以及逻辑分析方法等与视频、音频以及为了知识创建和表达的交互式应用的结合体”。概括起来就是:多媒体技术,即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简言之,多媒体技术就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这句话的三性可是精髓哦!)。多媒体在我国也有自己的定义,一般认为多媒体技术指的就是能对多种载体(媒介)上的信息和多种存储体(媒介)上的信息进行处理的技术。
2.多媒体的关键技术
由于多媒体系统需要将不同的媒体数据表示成统一的结构码流,然后对其进行变换、重组和分析处理,以进行进一步的存储、传送、输出和交互控制。所以,多媒体的传统关键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类中:数据压缩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制造技术、大容量的光盘存储器(CD-ROM)、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因为这些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多媒体技术才得以迅速的发展,而成为像今天这样具有强大的处理声音、文字、图像等媒体信息的能力的高科技技术。
但说到当前要用于互联网络的多媒体关键技术,有些专家却认为可以按层次分为媒体处 理与编码技术、多媒体系统技术、多媒体信息组织与管理技术、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多媒 体人机接口与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多媒体应用技术这六个方面。而且还应该包括多媒体同步 技术、多媒体操作系统技术、多媒体中间件技术、多媒体交换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超 媒体技术、基于内容检索技术、多媒体通信中的QoS管理技术、多媒体会议系统技术、多媒 体视频点播与交互电视技术、虚拟实景空间技术等等。
3.一般多媒体系统的组成部分
一般的多媒体系统由如下四个部分的内容组成:
多媒体硬件系统、多媒体操作系统、媒体处理系统工具和用户应用软件。
★ 多媒体硬件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声音/视频处理器、多种媒体输入/输出设备及信号转换装置、通信传输设备及接口装置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据多媒体技术标准而研制生成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芯片和板卡、光盘驱动器等。
★ 多媒体操作系统:或称为多媒体核心系统(Multimedia kernel system),具有实时任务调度、多媒体数据转换和同步控制对多媒体设备的驱动和控制,以及图形用户界面管理等。
★ 媒体处理系统工具:或称为多媒体系统开发工具软件,是多媒体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 用户应用软件:根据多媒体系统终端用户要求而定制的应用软件或面向某一领域的用户应用软件系统,它是面向大规模用户的系统产品。
第二篇 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
1.多媒体个人机的解释
在多媒体计算机之前,传统的微机或个人机处理的信息往往仅限于文字和数字,只能算是计算机应用的初级阶段,同时,由于人机之间的交互只能通过键盘和显示器,故交流信息的途径缺乏多样性。为了改换人机交互的接口,使计算机能够集声、文、图、像处理于一体,人类发明了有多媒体处理能力的计算机。我们这里重点谈谈个人机(就是现在说的PC啦)。所以现在你该明白,所谓多媒体个人机(Multimedia Personal Computer, MPC)无非就是具有了多媒体处理功能的个人计算机(如早期的586机型),它的硬件结构与一般所用的个人机并无太大的差别,只不过是多了一些软硬件配置而已。一般用户如果要拥有MPC大概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够买具有多媒体功能的PC机;二是在基本的PC机上增加多媒体套件而构成MPC。到奔Ⅱ横行的今天,对计算机厂商和开发人员来说,MPC已经成为一种必须具有的技术规范。
2.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配置(及可选配置)
一般来说,多媒体个人计算机(MPC)的基本硬件结构可以归纳为七部分:
★ 至少一个功能强大、速度快的中央处理器(CPU);
★ 可管理、控制各种接口与设备的配置;
★ 具有一定容量(尽可能大)的存储空间;
★ 高分辨率显示接口与设备;
★ 可处理音响的接口与设备;
★ 可处理图像的接口设备;
★ 可存放大量数据的配置等;
这样提供的配置是最基本MPC的硬件基础,它们构成MPC的主机。除此以外,MPC能扩充的配置还可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 光盘驱动器:包括可重写光盘驱动器(CD-R)、WORM光盘驱动器和CD-ROM驱动器。其中CD-ROM驱动器为MPC带来了价格便宜的650M存储设备,存有图形、动画、图像、声音、文本、数字音频、程序等资源的CD-ROM早已广泛使用,因此现在光驱对广大用户来说已经是必须配置的了。而可重写光盘、WORM光盘价格较贵,目前还不是非常普及。另外,DVD出现在市场上也有些时日了,它的存储量更大,双面可达17GB,是升级换代的理想产品。
★ 音频卡:在音频卡上连接的音频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话筒、音频播放设备、MIDI合成器、耳机、扬声器等。数字音频处理的支持是多媒体计算机的重要方面,音频卡具有A/D和D/A音频信号的转换功能,可以合成音乐、混合多种声源,还可以外接MIDI电子音乐设备。
★ 图形加速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表现需要分辨率高,而且同屏显示色彩丰富的显示卡的
支持,同时还要求具有Windows的显示驱动程序,并在Windows下的像素运算速度要快。所以现在带有图形用户接口GUI加速器的局部总线显示适配器使得Windows的显示速度大大加快。
★ 视频卡:可细分为视频捕捉卡、视频处理卡、视频播放卡以及TV编码器等专用卡,其功能是连接摄像机、VCR影碟机、TV等设备,以便获取、处理和表现各种动画和数字化视频媒体。
★ 扫描卡:它是用来连接各种图形扫描仪的,是常用的静态照片、文字、工程图输入设备。
★ 打印机接口:用来连接各种打印机,包括普通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彩色打印机等,打印机现在已经是最常用的多媒体输出设备之一了。
★ 交互控制接口:它是用来连接触摸屏、鼠标、光笔等人机交互设备的,这些设备将大大方便用户对MPC的使用。
★ 网络接口:是实现多媒体通信的重要MPC扩充部件。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时代已经来临,这就需要专门的多媒体外部设备将数据量庞大的多媒体信息传送出去或接收进来,通过网络接口相接的设备包括视频电话机、传真机、LAN和ISDN等。
3.媒体播放器在WEB中的应用
我们知道,由于声音点播和影视点播应用还没有完全直接集成到现在的Web浏览器中,这就需要一个单独的应用程序来帮助,通常我们使用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来播放声音和影视。典型的媒体播放器要执行好几个功能,包括解压缩、消除抖动、错误纠正和用户播放等功能。现在可以使用像插件这种技术把媒体播放器的用户接口放在Web客户机的用户界面上,浏览器在当前Web页面上保留屏幕空间,并且由媒体播放器来管理。目前,大多数客户机使用如下几种方法来读取声音和影视文件:
★ 通过Web浏览器把声音/影视从Web服务器传送给媒体播放器;
★ 直接把声音/影视从Web服务器传送给媒体播放器
★ 直接把声音/影视从多媒体流放服务器传送给媒体播放器;
在这个过程中,媒体播放器的主要功能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 解压缩:几乎所有的声音和电视图象都是经过压缩之后存放在存储器中的,因此无论播放来自于存储器或者来自网络上的声音和影视都要解压缩。
★ 去抖动:由于到达接收端的每个声音信息包和电视图象信息包的时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如果不加任何措施就原原本本地把数据送到媒体播放器播放,听起来就会有抖动的感觉,甚至对声音和电视图象所表达的信息无法理解。在媒体播放器中,限制这种抖动的简单方法是使用缓存技术,就是把声音或者电视图象数据先存放在缓冲存储器中,经过一段延时之后再播放。
★ 错误处理:由于在因特网上往往会出现让人不能接收的交通拥挤,信息包中的部分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就可能会丢失。如果连续丢失的信息包太多,用户接收的声音和图象质量就不能容忍。采取的办法往往是重传。
★ 用户可控制的接口:这是用户直接控制媒体播放器播放媒体的实际接口。媒体播放器为用户提供的控制功能通常包括声音的音量大小、暂停/重新开始和跳转等等。
第三篇 图像和图形
1.有关色彩的基本常识
我们知道,只要是彩色都可用亮度、色调和饱和度来描述,人眼中看到的任一彩色光都是这三个特征的综合效果。那么亮度、色调和饱和度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 亮度:是光作用于人眼时所引起的明亮程度的感觉,它与被观察物体的发光强度有关;★ 色调:是当人眼看到一种或多种波长的光时所产生的彩色感觉,它反映颜色的种类,是决定颜色的基本特性,如红色、棕色就是指色调;
★ 饱和度:指的是颜色的纯度,即掺入白光的程度,或者说是指颜色的深浅程度,对于同一色调的彩色光,饱和度越深颜色越鲜明或说越纯。通常我们把色调和饱和度通称为色度。 现在你该明白了,亮度是用来表示某彩色光的明亮程度,而色度则表示颜色的类别与深浅程度。除此之外,自然界常见的各种颜色光,都可由红(R)、绿(G)、蓝(B)三种颜色光按不同比例相配而成;同样绝大多数颜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这就形成了色度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三原色原理(RGB)。
2.目前常见的图形(图像)格式
一般来说,目前的图形(图像)格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位图;另一类称为描绘类、矢量类或面向对象的图形(图像)。前者是以点阵形式描述图形(图像)的,后者是以数学方法描述的一种由几何元素组成的图形(图像)。一般说来,后者对图像的表达细致、真实,缩放后图形(图像)的分辨率不变,在专业级的图形(图像)处理中运用较多。
在介绍图形(图像)格式前,我们实在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图形(图像)的一些相关技术指标:分辨率、色彩数、图形灰度。
★ 分辨率:分为屏幕分辨率和输出分辨率两种,前者用每英寸行数表示,数值越大图形(图像)质量越好;后者衡量输出设备的精度,以每英寸的像素点数表示;
★ 色彩数和图形灰度:用位(bit)表示,一般写成2的n次方,n代表位数。当图形(图像)达到24位时,可表现1677万种颜色,即真彩。灰度的表示法类似;
下面我们就通过图形文件的特征后缀名(就是如图.bmp这样的)来逐一认识当前常见的图形文件格式:BMP、DIB、PCP、DIF、WMF、GIF、JPG、TIF、EPS、PSD、CDR、IFF、TGA、PCD、MPT。
★ BMP(bit map picture):PC机上最常用的位图格式,有压缩和不压缩两种形式,该格式可表现从2位到24位的色彩,分辨率也可从480x320至1024x768。该格式在Windows环境下相当稳定,在文件大小没有限制的场合中运用极为广泛。
★ DIB(device independent bitmap):描述图像的能力基本与BMP相同,并且能运行于多种硬件平台,只是文件较大。
★ PCP(PC paintbrush):由Zsoft公司创建的一种经过压缩且节约磁盘空间的PC位图格式,它最高可表现24位图形(图像)。过去有一定市场,但随着JPEG的兴起,其地位已逐渐日落终天了。
★ DIF(drawing interchange formar):AutoCAD中的图形文件,它以ASCII方式存储图形,表现图形在尺寸大小方面十分精确,可以被CorelDraw,3DS等大型软件调用编辑。
★ WMF(Windows metafile format):Microsoft Windows图元文件,具有文件短小、图案造型化的特点。该类图形比较粗糙,并只能在Microsoft Office中调用编辑。
★ GIF(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在各种平台的各种图形处理软件上均可处理的经过压缩的图形格式。缺点是存储色彩最高只能达到256种。
★ JPG(joint photographics expert group):可以大幅度地压缩图形文件的一种图形格式。对于同一幅画面,JPG格式存储的文件是其他类型图形文件的1/10到1/20,而且色彩数最高可达到24位,所以它被广泛应用于Internet上的homepage或internet上的图片库。
★ TIF(tagged image file format):文件体积庞大,但存储信息量亦巨大,细微层次的信息较多,有利于原稿阶调与色彩的复制。该格式有压缩和非压缩两种形式,最高支持的色彩数可达16M。
★ EPS(encapsulated PostScript):用PostScript语言描述的ASCII图形文件,在PostScript图形打印机上能打印出高品质的图形(图像),最高能表示32位图形(图像)。该格式分为Photoshop EPS格式adobeillustrator EPS和标准EPS格式,其中后者又可以分为图形格式和图像格式。
★ PSD(photoshop standard):Photoshop中的标准文件格式,专门为Photoshop而优化的格式。
★ CDR(coreldraw):CorelDraw的文件格式。另外,CDX是所有CorelDraw应用程序均能使用的图形(图像)文件,是发展成熟的CDR文件。
★ IFF(image file format):用于大型超级图形处理平台,比如AMIGA机,好莱坞的特技大片多采用该图形格式处理。图形(图像)效果,包括色彩纹理等逼真再现原景。当然,该格式耗用的内存外存等的计算机资源也十分巨大。
★ TGA(tagged graphic):是True vision公司为其显示卡开发的图形文件格式,创建时期较早,最高色彩数可达32位。VDA,PIX,WIN,BPX,ICB等均属其旁系。
★ PCD(Photo CD):由KODAK公司开发,其它软件系统对其只能读取。
★ MPT(macintosh paintbrush)或MAC:Macintosh机所使用的灰度图形(图像)模式,在macintosh paintbrush中使用,其分辨率只能是720x567。
除此之外,Macintosh机专用的图形(图像)格式还有PNT、PICT、PICT2等。
第四篇 声音(音频)
1.多媒体中的音频处理技术
多媒体涉及到多方面的音频处理技术,如:音频采集、语音编码/解码、文一-语转换、音乐合成、语音识别与理解、音频数据传输、音频一-视频同步、音频效果与编辑等。其中数字音频是个关键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的数据序列,它是由模拟声音经抽样(即每隔一个时间间隔在模拟声音波形上取一个幅度值)量化和编码(即把声音数据写成计算机的数据格式)后得到的。计算机数字CD、数字磁带(DAT)中存储的都是数字声音。模拟一-数字转换器把模拟声音变成数字声音;数字一-模拟转换器可以恢复出模拟来的声音。
一般来讲,实现计算机语音输出有两种方法:一是录音/重放,二是文一-语转换。第二种方法是基于声音合成技术的一种声音产生技术,它可用于语音合成和音乐合成。而第一种方法是最简单的音乐合成方法,曾相继产生了应用调频(FM)音乐合成技术和波形表(wavetable)音乐合成技术。
2.乐器数字接口MIDI的概念
现在我们用的最多的音频名词之一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是作为“乐器数字接口”的缩写出现的,并用它来泛指数字音乐的国际标准。由于它定义了计算机音乐程序、合成器及其他电子设备交换信息和电子信号的方式,所以可以解决不同电子乐器之间不兼容的问题。另外,标准的多媒体PC平台能够通过内部合成器或连接到计算机MIDI端口的外部合成器播放MIDI文件,利用MIDI文件演奏音乐,所需的存储量最少。
至于MIDI文件,是指存放MIDI信息的标准文件格式。MIDI文件中包含音符、定时和多达16个通道的演奏定义。文件包括每个通道的演奏音符信息:键通道号、音长、音量和力度(击键时,键达到最低位置的速度)。由于MDDI文件是一系列指令,而不是波形,它需要的磁盘空间非常少;并且现装载MIDI文件比波形文件容易的多。这样,在设计多媒体节目时,我们可以指定什么时候播放音乐,将有很大的灵活性。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使用MIDI文件比使用波形音频更合适:需要播放长时间高质量音乐,如想在硬盘上存储的音乐大于4分钟,而硬盘又没有足够的存储容量;需要以音乐作背景音响效果,同时从CD-ROM中装载其它数据,如图像、文字的显示;需要以音乐作背景音响效果,同时播放波形音频或实现文一语转换,以实现音乐和语音的同时输出。
3.常见的声音文件格式
再接下来我们介绍七种目前最为流行的多媒体声音文件效果让你认识认识:
★ WAVE,扩展名为WAV:该格式记录声音的波形,故只要采样率高、采样字节长、机器速度快,利用该格式记录的声音文件能够和原声基本一致,质量非常高,但这样做的代价就是文件太大。
★ MOD,扩展名MOD、ST3、XT、S3M、FAR、669等:该格式的文件里存放乐谱和乐曲使用的各种音色样本,具有回放效果明确,音色种类无限等优点。但它也有一些致命弱点,以至于现在已经逐渐淘汰,目前只有MOD迷及一些游戏程序中尚在使用。
★ MPEG-3,扩展名MP3:现在最流行的声音文件格式,因其压缩率大,在网络可视电话通信方面应用广泛,但和CD唱片相比,音质不能令人非常满意。
★ Real Audio,扩展名RA:这种格式真可谓是网络的灵魂,强大的压缩量和极小的失真使其在众多格式中脱颖而出。和MP3相同,它也是为了解决网络传输带宽资源而设计的,因此主要目标是压缩比和容错性,其次才是音质。
★ Creative Musical Format,扩展名CMF:Creative公司的专用音乐格式,和MIDI差不多,只是音色、效果上有些特色,专用于FM声卡,但其兼容性也很差。
★ CD Audio音乐CD,扩展名CDA:唱片采用的格式,又叫“红皮书”格式,记录的是波形流,绝对的纯正、HIFI。但缺点是无法编辑,文件长度太大。
★ MIDI,扩展名MID:目前最成熟的音乐格式,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产业标准,其科学性、兼容性、复杂程度等各方面当然远远超过本文前面介绍的所有标准(除交响乐CD、Unplug CD外,其它CD往往都是利用MIDI制作出来的),它的General MIDI就是最常见的通行标准。作为音乐工业的数据通信标准,MIDI能指挥各音乐设备的运转,而且具有统一的标准格式,能够模仿原始乐器的各种演奏技巧甚至无法演奏的效果,而且文件的长度非常小。
总之,如果有专业的音源设备,那么要听同一首曲子的HIFI程度依次是:
原声乐器演奏 〉 MIDI 〉 CD唱片 〉 MOD 〉 所谓声卡上的MIDI 〉 CMF,而MP3及RA要看它的节目源是采用MIDI、CD还是MOD了。
另外,在多媒体材料中,存储声音信息的文件格式也是需要认识的,共有:
WAV文件、VOC文件、MIDI文件、RMI文件、PCM文件以及AIF文件等若干种。
★ WAV文件:Microsoft公司的音频文件格式,它来源于对声音模拟波形的采样。用不同的采样频率对声音的模拟波形进行采样可以得到一系列离散的采样点,以不同的量化位数(8位或16位)把这些采样点的值转换成二进制数,然后存入磁盘,这就产生了声音的WAV文件,即波形文件。Microsoft Sound System软件Sound Finder可以转换AIF SND和VOD文件到WAV格式。
★ VOC文件:Creative公司波形音频文件格式,也是声霸卡(sound blaster)使用的音频文件格式。每个VOC文件由文件头块(header block)和音频数据块(data block)组成。文件头包含一个标识版本号和一个指向数据块起始的指针。数据块分成各种类型的子块。如声音数据静音标识ASCII码文件重复的结果重复以及终止标志,扩展块等。
★ MIDI文件: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乐器数字接口)的缩写。它是由世界上主要电子乐器制造厂商建立起来的一个通信标准,以规定计算机音乐程序 电子合成器和其它电子设备之间交换信息与控制信号的方法。MIDI文件中包含音符定时和多达16个通道的乐器定义,每个音符包括键通道号持续时间音量和力度等信息。所以MIDI文件记录的不是乐曲本身,而是一些描述乐曲演奏过程中的指令。
★ RMI文件:Microsoft公司的MIDI文件格式,它可以包括图片标记和文本。
★ PCM文件:模拟音频信号经模数转换(A/D变换)直接形成的二进制序列,该文件没有附加的文件头和文件结束标志。在声霸卡提供的软件中,可以利用VOC-HDR程序,为PCM格式的音频文件加上文件头,而形成VOC格式。Windows的Convert工具可以把PCM音频格式的文件转换成Microsoft的WAV格式的文件。
★ AIF文件:Apple计算机的音频文件格式。Windows的Convert工具同样可以把AIF格式的文件换成Microsoft的WAV格式的文件。
第五篇 视频(动画)
1.动态图像的组成
动态图像,包括动画和视频信息,是连续渐变的静态图像或图形序列,沿时间轴顺次更换显示,从而构成运动视感的媒体。当序列中每帧图像是由人工或计算机产生的图像时,我们常称作动画;当序列中每帧图像是通过实时摄取自然景象或活动对象时,我们常成为影像视频,或简称为视频。动态图像演示常常与声音媒体配合进行,二者的共同基础是时间连续性。一般意义上谈到视频时,往往也包含声音媒体。但在这里,视频(动画)特制不包含声音媒体的动态图像。
2.动画的定义
什么是动画?所谓动画,就是通过以每秒15到20帧的速度(相当接近于全运动视频帧速)顺序地播放静止图像帧以产生运动的错觉。因为眼睛能足够长时间地保留图像以允许大脑以连续的序列把帧连接起来,所以能够产生运动的错觉。我们可以通过在显示时改变图像来生成简单的动画。最简单的方法是在两个不同帧之间的反复。这种方法对于指示“是”或“不是”的情况来说是很好的解决方法。另一种制作动画的方法是以循环的形式播放几个图像帧以生成旋转的效果,并且可以依靠计算时间来获得较好的回放,或用记时器来控制动画。
3.常见的视频文件格式
视频信息在计算机中存放的格式有很多,目前最流行的两种格式是:
苹果公司的Quicktime和微软的AVI。
★ Quicktime:是苹果公司采用的面向最终用户桌面系统的低成本、全运动视频的方式,现在在软件压缩和解压缩中也开始采用这种方式了。其向量量化是Quicktime软件的压缩技术之一,它在最高为30帧/秒下提供的视频分辨率是320x240,其压缩率能从25到200。
★ AVI:类似于Quicktime,是微软公司采用的音频视频交错格式,也是一种桌面系统上的低成本、低分辨率的视频格式。AVI可在160x120的视窗中以15帧/秒回放视频,并可带有8位的声音,也可以在VGA或超级VGA监视器上回放。AVI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可伸缩性,使用AVI算法时的性能依赖于与它一起使用的基础硬件。
第六篇 多媒体数据压缩和编码技术标准
目前,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应用的通用压缩编码标准大致有如下四种:
H.261、JPEG、 MPEG和DVI。
★ H.261:由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通过的用于音频视频服务的视频编码解码器(也称Px64标准),它使用两种类型的压缩:一帧中的有损压缩(基于DCT)和用于帧间压缩的无损编码,并在此基础上使编码器采用带有运动估计的DCT和DPC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的混合方式。这种标准与JPEG及MPEG标准间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关键区别是它是为动态使用设计的,并提供完全包含的组织和高水平的交互控制。
★ JPEG:全称是Joint Photogragh Coding Experts Group(联合照片专家组),是一种基于DCT的静止图像压缩和解压缩算法,它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共同制定,并在1992年后被广泛采纳后成为国际标准。它是把冗长的图像信号和其它类型的静止图像去掉,甚至可以减小到原图像的百分之一(压缩比100:1)。但是在这个级别上,图像的质量并不好;压缩比为20:1时,能看到图像稍微有点变化;当压缩比大于20:1时,一般来说图像质量开始变坏。
★ MPEG:是Moving Pictures Experts Group(动态图像专家组)的英文缩写,实际上是指一组由ITU和ISO制定发布的视频、音频、数据的压缩标准。它采用的是一种减少图像冗余信息的压缩算法,它提供的压缩比可以高达200:1,同时图像和音响的质量也非常高。现在通常有三个版本:MPEG-1、MPEG-2、MPEG-4以适用于不同带宽和数字影像质量的要求。它的三个最显着优点就是兼容性好、压缩比高(最高可达200:1)、数据失真小。
★ DVI:其视频图像的压缩算法的性能与MPEG-1相当,即图像质量可达到VHS的水平,压缩后的图像数据率约为1.5Mb/s。为了扩大DVI技术的应用,Intel公司最近又推出了DVI算法的软件解码算法,称为Indeo技术,它能将为压缩的数字视频文
⑸ 多媒体技术中的“多媒体”都包括哪些表现形式
多媒体技术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定义。比如有人定义“多媒体计算机是一组硬件和软件设备;结合了各种视觉和听觉媒体,能够产生令人印象深刻的视听效果。在视觉媒体上,包括图形、动画、图像和文字等媒体,在听觉媒体上,则包括语言、立体声响和音乐等媒体。用户可以从多媒体计算机同时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媒体来源”。还有人定义多媒体是“传统的计算媒体----文字、图形、图像以及逻辑分析方法等与视频、音频以及为了知识创建和表达的交互式应用的结合体”。概括起来就是:多媒体技术,即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简言之,多媒体技术就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这句话的三性可是精髓哦!)。多媒体在我国也有自己的定义,一般认为多媒体技术指的就是能对多种载体(媒介)上的信息和多种存储体(媒介)上的信息进行处理的技术。
⑹ 想知道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全过程及技巧
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浅谈
摘要: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传递的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影视信息的集合。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多媒体会有不同的描述。多媒体技术能提供多种文字信息(文字、数字、数据库等)、多种声音信息(语音、音乐、音响效果等)、多种图像信息(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的输入、输出、存储和处理,使表现的信息图、文、声、像并茂,更加直观和自然。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音频技术、图像压缩技术和文字处理技术等多种技术的一种结合。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既能更好地辅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能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课件才算好的多媒体课件?他是怎么分类的,又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有哪几种基本方法制作多媒体课件呢?下面我简要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
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融入到其他各个领域的同时,也融入到教学领域当中,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了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形成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整合。其中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向。CAI的兴起是整个教育界进行信息革命最有代表性的产物,它促使传授知识不再只是通过简单形势、单一渠道和一种层次的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和多层次来完成。随着CAI的逐渐推广和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所应掌握的一种技术。多媒体课件有多种多样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多媒体课件,对应不同的教学策略。目前出现的多媒体课件有:演示型、自学型、练习型、模拟试验型、测试型和资料型。从总体上看,支持以学为主教学模式的CAI在国际上应用广泛。我国目前应用较多的还是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设计的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它支持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出现,强调的是用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是由教师控制,向学生展示。经过多次的实际制作,我认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选择教学课题,确定教学目标
选题应根据CAI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来进行。一般来讲,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某些规律难以捕捉、需要学习者反复练习的内容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有必要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选题的同时,还必须分析和确定课题实施所能达到的目标,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特别注意要发挥多媒体的特长,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素材,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有效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搜集素材
“多媒体素材”是多媒体课件中用到的各种听觉和视觉的材料。需要根据脚本的要求准备各种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还需要将搜集的各种素材进行加工处理,使素材更生动。在获取素材时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用数字照相机来采集画面,再用相应的软件将其转换为位图,并进行加工处理。
2.在计算机中配置视频采集卡,然后可将录像机,视盘机或摄像机播放的视频转换为数字视频,并通过视频制作软件将数字视频信号存为AVI或MPEG格式的视频文件。
3.用图形扫描以采集图像和文字。
4.捕获计算机显示屏中的图像。可以捕获计算机显示屏中的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捕获静态图像一种方法是按PrintScreen键,将屏幕图像放置到Windows剪贴板中,再用图像处理软件将剪贴板中的图像粘贴到画布当中;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抓图软件HyperSnap-DX Pro和SnagIt等。捕获动态图像可使用HyperCam、SnagIt、Camtasia和SCRNCAM等动态抓图软件。
5.从网上下载素材。下载各种素材可以使用IE直接下载或使用FlashGet、网际快车或网络蚂蚁等下载软件来下载。
6.使用相应的软件制作素材。
三、制作过程
制作课件是对已经创意好的脚本进行最终加工完善并形成产品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媒体组合,而是一个复杂的、需要非常强的动手能力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制作时一定要文字规范、图像清晰稳定、构图与色彩使用正确,要保证在运行时平稳流畅,可控性好,可靠性强,利于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便于教师操作使用。制作时,依据脚本,遵循制作原则,耐心细致,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及时排除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多媒体课件一般是选择一个多媒体工具软件创作而成。但在实际创作中,为了使课件更丰富多彩,发挥更佳教学效果,往往要同时运用多个软件共同创作而成。常用的有
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Premiere、Photoshop、Cool3d、FrontPage、Dramware、方正奥思、几何画板、课件王、蒙泰瑶光等,它们都有各自的长处。不同的教师会因为各自不同的教学需要和对不同软件的熟悉程度,去选择某一软件进行创作。如我们首先可以用Cool3d做片头字幕,用Flas或GIF编辑器动画,接着用Premiere对所采集的音视频或图片素材进行编辑,生成AVI文件,再用Powerpoint幻灯片模式或Authorware、方正奥思进行组合,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更加生动、直观、可视性强,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四、课件修改
最后,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进行调试、生成、组合、打包工作。同时,注意保留源文件,以备修改。在一切运行正常的情况下,方可投入到实际使用。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现不足,要及时反馈,加以修改,直至满意为止。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信息,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从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模拟实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加深,学会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有些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引入到新课,从概念到规律,从举例到课练,均投影在屏幕上,学生看得多、听得多,思考就少,只强调过多的外部刺激,不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维空间。多媒体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应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另外,还有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存在“单一化”、“文字化”、“过量化”等现象,课件过于追求“系统性”,集板书、过程、练习为一体,形式单一。由于教学条件限制,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完成的,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模拟,是形象生动的,但制作时应注意课件制作必须具有科学性,不可以用模拟代替真实过程。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其独特性、先进性、高效性,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只有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教学媒体运用恰当,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就是一堂好课。
五、使用反馈及修改
为保证课件的正常使用,还需要多次测试,以便能够发现课件在运行当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不断完善。测试完毕后,通常还要将制作好的源文件打包,使之生成可执行文件。 一个课件的好与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得出结论,课件制作完成后,应用于课堂教学,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再将课件加以修改,从而使其达到最优。如果制作的课件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对教学没有起到设想的效果,那么这样的课件无疑是失败的。老师要反复的修改,这就需要老师有耐心,不怕修改才行。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样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应防止出现以下情况:
1、界面过于花哨,内容华而不实
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如色彩过于艳丽的界面、美观好看的按钮、字体变化多样的文本,美化了界面、方便了老师的操作,但却成了学生的视觉中心,影响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注意力。而且长时间注视色彩明丽的画面会影响学生的视力。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我们经常在课堂上看到,教师所用的课件从图片的处理、文字的选择到播放的艺术效果,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追求细节的完美固然是好,但是也很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向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上。如语文课堂常有复习词语的这样环节,有的课件在显示词语时,在同一张画面上显示了三、四种不同的字体,或是选用一些毫不相干的图片做背景,还不时跳出几个动画的卡通小人物。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到,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会自然地将他们的注意力分散到热闹的场景上,从而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 2006年我听了市里举办的中小学教师优质课,大部分老师在教学中都使用了课件,其中有一些课件大量运用了Flash动画效果,精彩是精彩,但是如果运用到课堂上,学生只会被其眼花缭乱的动画所吸引,而具体的内容可能还是学不到,这些课件都是学校里的学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制作的,技术上是无可挑剔,但是跟课本脱节,就起不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了。当然也有一些非常好的课件得到老师的认可,它们都是一些既能体现教材内容,又适合教学的而且具有相当高水准的课件。
2、呆板单调、索然无味
多媒体教学就是以文字为基础,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效果。一个形式呆板的多媒体课件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它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不会显着。就如我前面所说的,如果只是一幅幅图片拼接的课件,那还不如直接使用幻灯片算了。这样的课件绝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更提不上如何辅助教学了。一些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引入到新课,从概念到规律,从举例到课练,均投影在屏幕上,学生看得多、听得多,思考就少,只强调过多的外部刺激,不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维空间。多媒体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应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另外,还有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存在“单一化”、“文字化”、“过量化”等现象,课件过于追求“系统性”,集板书、过程、练习为一体,形式单一。由于教学条件限制,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完成的,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模拟,是形象生动的,但制作时应注意课件制作必须具有科学性,不可以用模拟代替真实过程。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其独特性、先进性、高效性,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只有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教学媒体运用恰当,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就是一堂好课。
3、生硬拼接、胡拼乱凑
课件的制作讲求取材合适,用材得当。比如:在讲授“三国的建立”时,如果在课件中插入了现代流行音乐,就会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甚至因此破坏整个课件的韵味。需要比较柔和的背景音乐时,却插入了节奏强劲的摇滚乐,同样破坏课件的整体效果。甚至不该有音乐的时候也出现了音乐,那它会大大影响一个课件整体的效果。计算机课件的优势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机互动功能、网络功能等。从目前许多教师制作的课件来看,大部分不能体现这三大功能,都只不过把图片、视频、文本等内容转为计算机演示罢了,不能算是真正的课件。 我们说一个课件就是一个完整的教案,就是一个完整的一节课,它能够反映我们教学基本功。而我们许多人制作课件,完全是为了应付差事,为了比赛,为了职称等目的,根本不花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这件事,或是花了少量的时间和精力,众所周知,要完成一个好的课件,是要花时间和精力来设计的、来完成的。粗制滥造的东西,不仅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而且也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更使我们的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计算机课件的制作不是简单的几种内容 的拼凑,而是各方面知识的有机熔合,不能为了课件而课件。
总之,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努力。而通过我们的这些苦心钻研,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同时透过这个制作过程,还可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电脑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⑺ 多媒体有哪些知识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媒体(medium)原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中文常译作媒质;二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等,中文译作媒介。从字面上看,多媒体就是由单媒体复合而成的啦。 多媒体技术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定义。有人定义多媒体计算机是一组硬件和软件设备;结合了各种视觉和听觉媒体,能够产生令人印象深刻的视听效果。在视觉媒体上,包括图形、动画、图像和文字等媒体,在听觉媒体上,则包括语言、立体声响和音乐等媒体。用户可以从多媒体计算机同时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媒体来源。也有人定义多媒体是 “文字、图形、图像以及逻辑分析方法等与视频、音频以及为了知识创建和表达的交互式应用的结合体”。概括起来就是:多媒体技术,即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简言之,多媒体技术就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 一般多媒体系统的组成部分 一般的多媒体系统主要由如下四个部分的内容组成:多媒体硬件系统、多媒体操作系统、媒体处理系统工具和用户应用软件。 多媒体操作系统: 也称为多媒体核心系统(Multimedia kernel system),具有实时任务调度、多媒体数据转换和同步控制对多媒体设备的驱动和控制,以及图形用户界面管理等。 多媒体硬件系统: 包括计算机硬件、声音/视频处理器、多种媒体输入/输出设备及信号转换装置、通信传输设备及接口装置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据多媒体技术标准而研制生成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芯片、光盘驱动器等。 媒体处理系统工具:或称为多媒体系统开发工具软件,是多媒体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用户应用软件:根据多媒体系统终端用户要求而定制的应用软件或面向某一领域的用户应用软件系统,它是面向大规模用户的系统产品。 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 1.多媒体PC机(MPC)的解释 在多媒体计算机之前,传统的微机或个人机处理的信息往往仅限于文字和数字,只能算是计算机应用的初级阶段,同时,由于人机之间的交互只能通过键盘和显示器,故交流信息的途径缺乏多样性。为了改换人机交互的接口,使计算机能够集声、文、图、像处理于一体,人类发明了有多媒体处理能力的计算机。我们这里重点谈谈多媒体PC机(MPC)。所谓多媒体个人电脑(Multimedia Personal Computer, MPC)就是具有了多媒体处理功能的个人计算机 ,它的硬件结构与一般所用的个人机并无太大的差别,只不过是多了一些软硬件配置而已。一般用户如果要拥有MPC大概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够买具有多媒体功能的PC机;二是在基本的PC机上增加多媒体套件而构成MPC 。其实,现在最近用户所购买的个人电脑绝大多都具有了多媒体应用功能。 2.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配置(及可选配置) 一般来说,多媒体个人计算机(MPC)的基本硬件结构可以归纳为七部分: ① 至少一个功能强大、速度快的中央处理器(CPU); ② 可管理、控制各种接口与设备的配置; ③ 具有一定容量(尽可能大)的存储空间; ④ 高分辨率显示接口与设备; ⑤ 可处理音响的接口与设备; ⑥ 可处理图像的接口设备; ⑦ 可存放大量数据的配置等; 这样提供的配置是最基本MPC的硬件基础,它们构成MPC的主机。除此以外,MPC能扩充的配置还可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光盘驱动器:包括可重写光盘驱动器(CD-R)、WORM光盘驱动器和CD-ROM驱动器。其中CD-ROM驱动器为MPC带来了价格便宜的650M存储设备,存有图形、动画、图像、声音、文本、数字音频、程序等资源的CD-ROM早已广泛使用,因此现在光驱对广大用户来说已经是必须配置的了。而可重写光盘、WORM光盘价格较贵,目前还不是非常普及。另外,DVD出现在市场上也有些时日了,它的存储量更大,双面可达17GB,是升级换代的理想产品。 音频卡:在音频卡上连接的音频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话筒、音频播放设备、MIDI合成器、耳机、扬声器等。数字音频处理的支持是多媒体计算机的重要方面,音频卡具有A/D和D/A音频信号的转换功能,可以合成音乐、混合多种声源,还可以外接MIDI电子音乐设备。 图形加速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表现需要分辨率高,而且同屏显示色彩丰富的显示卡的支持,同时还要求具有Windows的显示驱动程序,并在Windows下的像素运算速度要快。所以现在带有图形用户接口GUI加速器的局部总线显示适配器使得Windows的显示速度大大加快。 视频卡:可细分为视频捕捉卡、视频处理卡、视频播放卡以及TV编码器等专用卡,其功能是连接摄像机、VCR影碟机、TV等设备,以便获取、处理和表现各种动画和数字化视频媒体。 扫描卡:它是用来连接各种图形扫描仪的,是常用的静态照片、文字、工程图输入设备。 打印机接口:用来连接各种打印机,包括普通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彩色打印机等,打印机现在已经是最常用的多媒体输出设备之一了。 交互控制接口:它是用来连接触摸屏、鼠标、光笔等人机交互设备的,这些设备将大大方便用户对MPC的使用。 网络接口:是实现多媒体通信的重要MPC扩充部件。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时代已经来临,这就需要专门的多媒体外部设备将数据量庞大的多媒体信息传送出去或接收进来,通过网络接口相接的设备包括视频电话机、传真机、LAN和ISDN等。 赞同0| 评论 2012-1-21 14:09 热心网友
才爱吃还不还不发你吧吗,你查询及内部个女的身边的时间开始功率从国家地方还不发光股份感到官方答复对方过得更好常规方法烦得很回复我发过很多都督府各有各好法v不得不才不会干干活电话给法国风格方法很高的恢复规划官方的风格的高度发达广泛地倒是方便刚才发错歌功颂德回家好吃非常自行车国产新上线啊的方法关于反对法地方回复回复的话根据地官方的广告费依然如故个人发布是个好成都工厂的水果蛋糕发给对方的风格和软件股份发货的风格好哥哥 赞同0| 评论 2012-1-21 18:26 热心网友
媒体的英文单词是Multimedia,它由media和multi两部分组成。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
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Text)、图形(Graphics)、图像(Images)、动画(Animation)和声音(Sound)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领域,使计算机由办公室、实验室中的专用品变成了信息社会的普通工具,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管理、学校教育、公共信息咨询、商业广告、军事指挥与训练,甚至家庭生活与娱乐等领域。
多媒体技术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集成性 能够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统一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
(2)控制性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并按人的要求以多种媒体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
(3)交互性 交互性是多媒体应用有别于传统信息交流媒体的主要特点之一。传统信息交流媒体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播信息,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
(4)非线性 多媒体技术的非线性特点将改变人们传统循序性的读写模式。以往人们读写方式大都采用章、节、页的框架,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而多媒体技术将借助超文本链接(Hyper Text Link)的方法,把内容以一种更灵活、更具变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5)实时性 当用户给出操作命令时,相应的多媒体信息都能够得到实时控制。
(6)信息使用的方便性 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兴趣、任务要求、偏爱和认知特点来使用信息,任取图、文、声等信息表现形式。
(7)信息结构的动态性 “多媒体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征重新组织信息,增加、删除或修改节点,重新建立链
1.2 文件
表示媒体的各种编码数据在计算机中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的,是二进制数据的集合。文件的命名遵循特定的规则,一般由主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主名与扩展名之间用"."隔开,扩展名用于表示文件的格式类型。
1.3 多媒体信息的类型及特点
(1)文本 文本是以文字和各种专用符号表达的信息形式,它是现实生活中使用得最多的一种信息存储和传递方式。用文本表达信息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它主要用于对知识的描述性表示,如阐述概念、定义、原理和问题以及显示标题、菜单等内容。
(2)图像 图像是多媒体软件中最重要的信息表现形式之一,它是决定一个多媒体软件视觉效果的关键因素。
(3)动画 动画是利用人的视觉暂留特性,快速播放一系列连续运动变化的图形图像,也包括画面的缩放、旋转、变换、淡入淡出等特殊效果。通过动画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许多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迁生动有趣。合理使用动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声音 声音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最方便、最熟悉的方式之一。在多媒体课件中,按其表达形式,可将声音分为讲解、音乐、效果三类。
(5)视频影像 视频影像具有时序性与丰富的信息内涵,常用于交待事物的发展过程。视频非常类似于我们熟知的电影和电视,有声有色,在多媒体中充当起重要的角色。
1.4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多种信息技术的集成,是把多种技术综合应用到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实现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等多种功能。
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由多媒体计算机硬件和多媒体计算机软件两部分组成。
一、 多媒体计算机的硬件
多媒体计算机的主要硬件除了常规的硬件如主机、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显示器、网卡之外,还要有音频信息处理硬件、视频信息处理硬件及光盘驱动器等部分。
(1)音频卡(Sound Card) 用于处理音频信息,它可以把话筒、录音机、电子乐器等输入的声音信息进行模数转换(A/D)、压缩等处理,也可以把经过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化的声音信号通过还原(解压缩)、数模转换(D/A)后用音箱播放出来,或者用录音设备记录下来。
(2)视频卡(Video Card) 用来支持视频信号(如电视)的输入与输出。
(3)采集卡 能将电视信号转换成计算机的数字信号,便于使用软件对转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剪辑处理、加工和色彩控制。还可将处理后的数字信号输出到录像带中。
(4)扫描仪 将摄影作品、绘画作品或其它印刷材料上的文字和图像,甚至实物,扫描到计算机中,以便进行加工处理。
(5)光驱 分为只读光驱(CD-ROM)和可读写光驱(CD-R,CD-RW),可读写光驱又称刻录机。用于读取或存储大容量的多媒体信息。
二、 多媒体计算机的软件
多媒体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必须在原基础上扩充多媒体资源管理与信息处理的功能。
多媒体编辑工具包括字处理软件、绘图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动画制作软件、声音编辑软件以及视频编辑软件。
多媒体应用软件的创作工具(Authoring Tools)用来帮助应用开发人员提高开发工作效率,它们大体上都是一些应用程序生成器,它将各种媒体素材按照超文本节点和链结构的形式进行组织,形成多媒体应用系统。Authorware、Director、Multimedia Tool Book等都是比较有名的多媒体创作工具。
1.5 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一种范式,它包括教的模式和学的模式及有关的教学策略。
(1)课堂演播教学模式(课堂讲解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有两种方式:教学呈现和模拟演示。
(2)个别化教学模式 个别化教学模式的多媒体课件一般包括:介绍部分、教学控制、激发动机、教学信息的呈现、问题的应答、应答的诊断、应答反馈及补救、结束。
与个别化教学模式相对应的多媒体课件有两类:多媒体教材和教辅类电子读物。
(3)计算机模拟 模拟教学模式所涉及的问题有:基本模型、模拟的呈现与表现问题、系统的反应及反馈。
(4)探索式教学模式 探索式教学模式一般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确定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探索学习、反馈、学习效果评价。
制约因素主要有:漫游(Wandering)和迷向(Disorientation)。
(5)协作化教学模式
(6)基于因特网的远程教学模式
1.6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系统
一、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硬件环境
(1)课堂演示教室
(2)网络教室
(3)现代教学资源中心与电子阅览室
(4)校园网
二、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系统
(1)多媒体素材制作软件
文字处理:记事本、写字板、Word、WPS
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CorelDraw、Freehand
动画制作:AutoDesk Animator Pro、3DS MAX、Maya、Flash
声音处理:Ulead Media Studio、Sound Forge、Cool Edit、Wave Edit
视频处理:Ulead Media Studio、Adobe Premiere
(2)创作工具
编程语言:Visual Basic、Visual C++、Delphi
多媒体写作系统:Authorware、Director、Tool Book、Flash
(3)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
各种可用于课堂教学、辅导、演示的教学课件。
第二章 多媒体课件的结构设计
2.1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过程
一、 多媒体课件开发组人员构成
(1)项目负责人
(2)学科教学专家
(3)教学设计专家
(4)软件工程师(系统结构设计)专家
(5)多媒体素材制作专家
(6)多媒体课件制作专家
二、 多媒体课件开发基本过程
(1)项目定义 教学内容的选择、课件设计可行性分析、课件需求分析(必要性)
(2)教学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要求,合理选择和设计媒体,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3)结构设计 安排目录主题的显示方式,建立信息间的层次结构和浏览顺序,确定信息间的交叉跳转关系。
(4)多媒体素材的准备与制作
(5)课件的编辑合成
(6)课件的试用与测试
(7)评价
(8)课件产品的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