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心理学量表编制有哪些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一、拟定编制量表的计划
当研究者要编制一份量表时,先要须拟定编制量表的计划。而且此份计划包括决定应搜集哪些相关的资料、样本的选取、经费预算、编制的进度、编制完成所需的时间。
第二、进行搜集资料
不同的量表其所涉及的资料当然就有所不同,例如选手的《成就动机量表》和学生信息表,当然在文献的搜集上当然有很大的差别。
第三、要拟定量表的架构
研究者可以参考某一个学者的看法,或综合数个学者的理论拟出所要编制量表的架构。例如量表有很多分量表,编制者应该先将其定义写出来,以利于编制题目。
⑵ 用SPSS做量表分析!求步骤指导!!
你必须提供原始数据才能分析,没其他方法,要么就是直接造假
我替别人做这类的数据分析蛮多的
⑶ 利用SPSS进行量表分析
量表类问卷最大的特点是:非常多的量表题,而且量表题对应着‘变量’或者‘维度’。便于研究‘变量’间的关系情况。以及可以使用信度、效度、因子分析等方法。
具体研究内容上:
首先对收集数据进行基本的频数分析,比如统计性别,年龄,学历的分布情况如何等。
如果研究中涉及样本的特征情况,比如基本行为,或者认知态度相关性,也可使用频数分析进行汇总,进一步了解清楚样本特征情况。
影响关系研究时,问卷中通常会涉及非常多的量表题,如果量表题具体应该分成多少个维度,并不完全确定,此时可使用因子分析进行浓缩,得出几个维度(因子),并且找到维度与题项的对应关系情况。(备注:一个维度由多个标题项表示,想将多个标题项概括成一个整体,此时需要使用SPSSAU中“生成变量”的“平均值”功能即可)
数据的可靠性,是否有信度,是最基础的,一般放在样本基本特征背景情况之后,原因在于首先得知道是一群什么样的样本人群在回答问题。同时信度仅针对量表类数据进行研究,无法针对比如性别,年龄之类的背景信息项进行分析。
除开数据可信,还需要研究量表题项具有可靠性。先有数据可靠,再分析有效,这是常见的结构,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也可互换位置。
数据可靠,并且研究量表有效之后,接着需要对具体维度(量表题项等)进行描述分析,研究样本人群对于量表项的基本态度情况。
完成量表题项,各维度的描述性分析之后,再使用相关分析去研究关系情况,为回归分析作准备。
在数据有着相关的前提之下,再研究回归影响关系才具有意义。因而回归分析需要放在相关分析之后。并且通常情况下需要使用回归分析去验证假设。
有可能还需要对比不同人群,比如性别,年龄等不同群体,他们对于量表题项的态度差异情况,因而一般可使用方差分析,或者t检验等进行分析。如果说想研究不同背景人群(比如性别,年龄)对于样本行为上的差异性,建议可使用交叉卡方分析等,同时如果涉及多选题的交叉分析等,也对应选择需要的方法即可。
⑷ 心理学量表编制的具体步骤有哪些
拟定编制量表的计划
当研究者决定编制一份量表时,首先须拟定编制量表的计划。此份计划包括决定应搜集哪些相关的资料、编制的进度、样本的选取、经费预算、编制完成所需的时间等。
二搜集资料
不同的量表所涉及的资料当然就有所不同,譬如选手的“成就动机量表”和教练的“领导行为量表”,在文献的搜集上当然有很大的差别。编制者必须先了解量表的性质,然后才决定所搜集资料的方向。如成就动机量表是属于人格方面的量表,编制者就要从人格心理学的理论或既有的量表中去搜集。若是领导行为量表,因其是属于社会心理方面的量表,编制者就要在社会心理学中去搜集。
三拟定量表的架构
编制者可以参考某一个学者的看法,或是综合数个学者的理论拟出所要编制量表的架构。假如此量表有若干个分量表,编制者应先将其定义写出来,以利尔后编制题目之用。以下是笔者所编制的“大专学生个人需求量表”架构的范例:
1.卑逊性:自觉不如别人,对自己的行为常有愧怍之心,在尊长面前有畏缩不安的倾向。
2.成就性:会尽个人的努力以求取成功,完成一些自认为有意义的工作;有解决问题或接受挑战的倾向。
3.亲和性:乐于交友,愿意参加团体活动,并有忠于朋友的倾向。
4.攻击性:会抨击相反的意见,公开批评他人,遇攻击时必谋报复;发生问题时,常有责怪他人的倾向。
5.自主性:倾向于自由行动,自作主张,不喜欢接受规则或习惯的约束,不愿为责任或义务所规范。
6.防卫性:受到攻击、批评、责备时会起而辩护,或是对自己所犯的过错会加以遮掩。
7.支配性:喜欢领导团体活动,有支配或影响他人的倾向;常为个人的主张辩护,希望能为他人所接受。
8.表现性:常藉语言或行动的表现以获得别人的注意;喜好谈论本身的成就和功绩。
9.避败性:会停止行动或逃避某种活动以免遭到失败。
10.乐善性:待人宽厚仁慈,富同情心;对于困难或遭遇不幸的人,有乐于帮助的倾向。
11.秩序性:喜欢将自己的东西摆设整齐;做事时喜欢事先有计画,凡事按部就班实施。
12.求援性:希望获得他人的帮助、鼓励与支持;遇有困难时,渴望获得别人的同情与关心。
四编制题目
当量表的架构定出来之后,编制者即可参考所搜集来的其它的量表资料来编题。通常为了将来有删题的空间,编制者大约要比预定的题数多编二分之一的题目。如一个分量表若需要10题,此时就需编15题。
五预试
当题目编好后,编制者即需进行预试。亦即编制者要找一些受试者先对此份量表试作,以了解那些题目是可用的。预试的样本至少应有200人,以利以后的项目分析之用。
六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item analysis)的主要目的是针对预试的题目加以分析,以做为正式选题的参考。进行项目分析时,通常有两种方法可以使用,第一种方法是用t考验法,第二种是用相关法。在做项目分析时,这两种方法都是以单题为单位来进行分析。以t考验而言,在进行项目分析时,是以该分量表总得分的高分组(前25%的受试者 )和低分组(后25%的受试者)在每一题得分的平均数进行差异比较。所得的值称为决断值(critical ratio,简称CR),必须高于查表的临界值,才具有鉴别力,有的学者建议CR值至少应达3以上为佳。在进行相关法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含本题在内所得的相关,另一种是不含本题在内的相关。进行第一种相关法时,首先将每个受试者分量表的总得分算出来,然后以题为单位,计算每一题与总得分的相关。一般而言,相关系数至少应达0.4以上为佳。进行第二种相关法时,以每一题和该题所在的分量表的总得分(不含该题)求相关。一般而言,相关系数应达显着水准才算是具有鉴别力的题目。
七编制正式题目
编制者可根据项目分析的结果来进行选题,只要鉴别力合乎标准的题目都可以选为正式的题目。若项目分析所得各题的决断值都合于要求,则由高而低选出预定要的题数。
八建立信度与效度
一份好的量表必须具有相当的信度和效度。所谓信度即是指可靠的程度,而效度则是指有效的程度。有信度的量表通常具有一致性(consistency)、稳定性(stability)、可靠性(dependability)、及可预测性(predictability)等。一份稳定可靠的量表,几次所得的结果一定是相当一致的,而且可透过此量表对受试者做预测用。
效度是指一个量表能够有效的测量到它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譬如一份有效的“成就动机量表”应该能确实反映出受试者的成就动机,高成就动机者在此量表的得分应该比低成就动机者的得分显着要高。
⑸ 用SPSS进行五点量表分析步骤
有因变量和想要研究的自变量,用相关回归可以
⑹ 行为观察量表法的研制步骤
行为观察量表法包含特定工作的成功绩效所需求的一系列合乎希望的行为。运用行为观察量表,不是要先确定员工工作表现处于哪一个水平,而是确定员工某一行为出现的频率,然后通过给某种行为出现的频率赋值,从而计算出得分。
在使用行为观察量表法时,评估者通过指出员工表现各种行为的频率来评定工作绩效。其研制步骤如下:
(1)将内容相似或一致的关键事件归为一组形成一个行为标准。例如,一个主管对工作做的好的员工的进行表扬或鼓励。
(2)由在职员工组成分析人员将相似的行为指标归为一组。形成行为观察量表法中的一个考评标准。
(3)评估考评者内部要一致,以判断另外一个人或另外一组是否会根据工作分析中得出的关键事件开发设计出相同的行为考评标准。
(4)检验行为观察量表法各个考评标准的相关性,或内容的效度。
检验内容效度的一种方法是:对关键事件分类前。挑出10%的事件不参加分类,按照步骤1完成分类后,检查挑出10%的事件。看看这些事件所描述的行为指标是否还未出现。
检验内容效度的另一种方法是:记录随着被分类的关键事件的增加而增加的行为指标的数目,如果对75%的关键事件分类后90%的行为指标已经出现,那么可以认定行为观察量表内容的效度是令人满意的。
⑺ 什么是五分量表法
五分量表法:李克特量表法,是运用一个编制好的量表来测量人们对广告、产品等对象的态度的方法。
李克特量表形式上与沙氏通量表相似,都要求受测者对一组与测量主题有关陈述语句发表自已的看法。它们的区别是,沙氏通量表只要求受测者选出他所同意的陈述语句,而李克特量表要求受测者对每一个与态度有关的陈述语句表明他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另外,沙氏通量表中的一组有关态度的语句按有利和不利的程度都有一个确定的分值,而李克特量表仅仅需要对态度语句划分是有利还是不利,以便事后进行数据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