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噪声监测如何布点
在环境噪声监测中,由于监测人员对国家标准测量方法中布点原则的理解不同,使用监测布点存在差异,导致测量结果差异较大。现根据国家标准测量方法,结合具体情况,对环境噪声监测工作中布点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监测
(一)噪声扰民监测
应在工厂周围有敏感建筑物的厂界布点。若厂界噪声超标较重而敏感建筑距离又近,除在厂界外布点测量,还应在居民住宅区内测量,根据居民建筑物所在区域划分的噪声标准,确定噪声影响的程度。
(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或达标区内厂界噪声监测
根据达标区环境噪声监测的要求,在该区域内一个企事业单位的闭合边界按一个噪声源统计,同时列出造成污染的主要设备,边界上任一点超标,按该噪声源超标统计。根据这个原则,在企业厂界外离声源最近处布点测量,若有多个声源,便测多个测点,选最高值作为该厂噪声值与所测工业企业所在区域的标准对照。
(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的噪声监测
1、新、扩、改企业厂界噪声监测,在厂界外高声源处测试,若测试结果不超标,在厂界周围可以不考虑噪声的敏感点,采用等声级布点方法,声级间隔可选择3dB
(A)(小企业)或5dB (A)(大中企业)绕厂界一周布点监测,使企业有一份完整的厂界噪声值档案。
2、扩、改项目占企业的一部分,在厂界不变的条件下,在原厂界监测点上进行监测,得出扩、改项目对原企业厂界噪声的叠加值。
3、扩、改项目占企业一部分,在厂界改变的条件下,除在未变更的厂界外噪声测点进行监测,与原厂界的噪声值对照,在改变厂界外也应布点。在声级最高处设一个测点,其余部分采用等声级布点法测量厂界噪声值。
4、扩、改项目在原厂界内,但周围工厂的噪声已大于该竣工验收项目的厂界噪声值,这部分厂界噪声可以不布点测量,测量值已失去实际意义。
(四)排污收费的噪声监测
应在厂界外有敏感建筑区处布点,若无敏感区域,企业的噪声无测量的必要,因为噪声污染不同于水、气污染,无后效性。如果对人没有影响,可以不看作是污染源。对于规划部分来说,这类高噪声企业周围不应再规划新建居民或对噪声敏感建筑,以免引起日后的噪声扰民纠纷。
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
《建筑施工场界测量方法》( GB 12524-90)规定,在建筑施工场地边界线上选择离敏感建筑或区域最近的点作为测点,并应在测量表中标出边界线与噪声敏感区域之间的距离。
根据国家规定,建筑施工场界周围无敏感区的,可以不测量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有敏感区的应按标准进行测量。在具体监测中,监测人员对“周围”所指具体范围理解不一,造成本应重点监测而没有监测,浪费了人力物力,并可能引起噪声排污收费上的纠纷。
针对施工机械而言,施工过程中声音较大的是振动棒、电锯、搅拌机和实物撞击声,这些声源噪声值为90-75dB (A),在l00m处可衰减至60-55dB (A)。因此100m范围内有噪声敏感区的都应测施工场场界噪声,对大型高层建筑的施工场界周围150m范围内有噪声敏感区的都应测施工场界噪声。
B. 噪声监测的数据是什么
噪声监测
噪声的常用监测指标包括:噪声的强度,即声场中的声压;噪声的特征,即声压的各种频率组成成分。噪声测量仪器主要有:声级计、频率分析仪、实时分析仪、声强分析仪、噪声级分析仪、噪声剂量计、自动记录仪、磁带记录仪。
噪声的监测指标
噪声的常用监测指标包括:噪声的强度,即声场中的声压;噪声的特征,即声压的各种频率组成成分。
参考资料:网络 http://ke..com/view/3262364.htm
C. 噪声监测
噪声监测是对干扰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声音及其声源进行的监测活动。其中包括:城市各功能区噪声监测、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和噪声源监测等。噪声监测结果一般以A计权声级表示,所用的主要仪器是声级计和频谱分析器。噪声监测的结果用于分析噪声污染的现状及变化趋势,也为噪声污染的规划管理和综合整治提供基础数据。[1] n频率计权电网络 在声学测量仪器中,通常根据等响度曲线,设置一定的频率计权电网 络,使接收的声音按不同程度进行频率滤波,以模拟人耳的响度感觉特性。一般设置A、B 和C 三种计权网络, A 计权网络是模拟人耳对40 方纯音的响应,当信号通过时,其低频段(500Hz 以下)的声音有较大的衰减;
B 计权网络是模拟人耳对70 方纯音的响应,它使接收、通过的低频声音有一定的衰减; C 计权网络是模拟人耳对100 方纯音的响应,在整个可听频率范围内有近乎平直的特性。使所有频率的声音近乎平直通过。
D. 楼上装修怎么测试分贝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26
E. 环境噪声监测方案怎么编写
下面是考试时关于大纲需要注意的内容:
一、工程分析
(一) 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1)掌握物料平衡法、类比法及资料复用法的基本原理、计算与应用;
(2)掌握使用工艺流程图分析产污环节;
(3)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及计算方法;
(4)掌握水平衡计算的方法;
(5)熟悉无组织排放的含义
(6)掌握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的统计内容;
(7)熟悉事故风险源强识别与源项分析的方法;
(8)掌握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
(9)掌握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含义及计算;
(10)熟悉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和程序;
(11)了解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清洁生产分析的编写要求;
(12)熟悉环保措施方案分析的内容及技术要求;
(13)了解总图布置方案分析的内容及技术要求。
(二)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
(1)掌握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技术要点;
(2)掌握分析项目组成、布置和工程特点的基本方法;
(3)熟悉分析项目施工期、运行期主要生态影响的技术方法。
二、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
(1)掌握环境影响识别的技术要求;
(2)掌握评价因子筛选的方法。
三、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
(1)掌握自然环境主要要素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及技术要求;
(2)了解社会经济环境状况调查的基本内容及技术要求。
(二)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掌握大气污染源的分类;
(2)掌握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的应用;
(3)熟悉气象台站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应用及与现场观测资料相关性分析的方法;
(4)掌握常用地面气象资料(风场、风玫瑰图、风速随时间的变化、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调查分析方法;
(5)熟悉高空气象资料(风廓线。温廓线、混合层高度)调查分析方法;
(6)掌握不利气象条件及其特点;
(7)掌握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布点方法;
(8)掌握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方法;
(9)掌握采用单项质量指数法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
(三)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了解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的基本环境水力学特征及相应的调查方法;
(2)熟悉常用环境水文特征值获取的基本方法;
(3)熟悉确定不利水文条件的方法。
(4)掌握水污染源按产生及进入环境方式、污染性质进行分类;
(5)掌握不同类型污染源的调查方法;
(6)掌握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水质监测取样断面上取样点的布设方法及取样方法;
(7)掌握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的应用。
(四)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
(1)掌握环境噪声现状评价量的含义及应用;
(2)掌握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的要求;
(3)熟悉工矿企业、铁路(公路)等建设项目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的方法及要点;
(4)掌握声环境现状评价的方法
(五)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掌握通过地面调查收集生态环境现状信息的方法;
(2)熟悉陆生植被类型、生物量调查和评价的方法;
(3)了解陆生动物调查和评价的基本方法;
(4)掌握生态环境敏感目标调查和评价的基本方法;
(5)熟悉生态评价图件的基本要求;
(6)了解水生生态环境调查和评价的基本方法;
(7)了解3S 技术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六)区域环境容量分析
(1)熟悉大气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2)熟悉水环境容量计算的基本方法。
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一)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掌握常用预测模式基础资料的要求;
(2) 熟悉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方法;
(3) 掌握按排放特征、地形条件等正确选用相关模式的方法;
(4) 掌握有风点源正态烟羽扩散模式的运用;
(5) 掌握抬升高度的计算方法;
(6) 掌握地面轴线及最大落地浓度计算;
(7) 掌握小风、静风扩散模式和熏烟模式的运用;
(8) 了解颗粒物扩散模式的运用;
(9) 熟悉线源和面源扩散模式的运用;
(10) 掌握日均浓度计算就气象条件;
(11) 熟悉卫生防护距离的估算方法。
(二)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熟悉水污染物在地表水中的输移、转化、扩散的主要过程。
(2) 掌握预测水质因子的筛选方法;
(3) 熟悉确定水环境影响预测条件的方法;
(4) 掌握河流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5) 了解湖泊、河口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6) 掌握水质数学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7) 掌握河流完全混合模式、一维水质模式的运用;
(8) 熟悉二维稳态混合模式的运用。
(9) 熟悉河口二维动态混合衰减模式(微分方程)中各项的物理意义。
(三)声环境预测与评价
(1) 掌握声音的三要素;
(2) 掌握噪声级相加与相减计算方法。
(3) 掌握点声源衰减公式及应用;
(4) 掌握线声源衰减公式及其应用;
(5) 熟悉噪声从室内向室外传播的计算方法;
(6) 熟悉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7) 熟悉绘制等声级线图的技术要求。
(四)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熟悉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的技术要点与基本方法;
(2) 掌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点与方法;
(3) 了解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生物量变化的计算方法;
(4) 了解景观美学影响评价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五)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1) 了解固体废物的类型;
(2) 熟悉固体废物中污染物进入环境的方式及在环境中的迁移途径;
(3) 掌握运行中的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4) 熟悉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
(六)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1)掌握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2)了解累积影响评价方法
五、环境保护措施
(1) 熟悉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论证的技术要求;
(2) 熟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烟、粉尘)控制的主要方法及效果;
(3) 熟悉主要的污水处理方法及效果;
(4) 熟悉防治噪声污染的基本方法;
(5) 熟悉固体废物控制及处理处置的常用技术方法;
(6) 熟悉环境风险的防范、减缓措施与应急预案的制定要求;
(7) 熟悉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措施;
(8) 了解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
(9) 了解绿化方案编制的技术要点。
六、总量控制
熟悉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提出总量控制建议指标的方法。
七、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熟悉经济评价方法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八、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
(1) 掌握验收重点的判别与验收标准的确定原则;
(2) 熟悉验收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
(3) 熟悉验收监测报告与调查报告编制的技术要求。
F. 国家对噪声评价标准与监测方法进行了哪些修订
(1) 确定评价标准。根据声源的类别和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等确定声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没有划分声环境功能区的区域由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参照《声
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 15190)的规定划定声环境功能区。
(2) 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和环境噪声评价标准,评述建设项目在施工、运行阶段 噪声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超标状况(以敏感区域或敏感点为主)。
(3) 分析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包括受超标和不超标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4) 分析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或主要原因。
(5) 分析建设项目的选址、设备布置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设计 中已有的噪声防治对策的适用性和防治效果。
(6) 为了使建设项目的噪声达标,评价必须提出需要增加的、适用于评价工程 的噪声防治对策,并分析其经济、技术的可行性。
(7) 提出针对该建设项目的有关噪声污染管理、噪声监测和城市规划方面的 建议。
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第一,要讲清楚项目建设前后声环境变化,即项目建设 前声环境现状,项目建设在施工、运行阶段噪声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超标状况。
重点要评价敏感区或敏感点声环境的变化。第二,进行四方面的分析,.即分析受噪
声影响的人口分布,分析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或主要原因, 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备布局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设计中已 有的噪声防治措施的适用性和防治效果。第三,提出措施和建议,即提出建设项目
需要增加的噪声防治措施,并进行其经济、技术的可行性论证;在噪声污染防治管 理、噪声监测和城市规划或区域规划方面提出建议。
G. 墙壁的噪音如何检测
可以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投诉,他们会上门测试。自已买噪声仪太贵,检测也无法律效力 测量噪声监测仪器性能和品种的差异很大,用于环境噪声监测的仪器至少应具有时间平均的积分功能,也就是至少能测量等效连续声级Leq值,这对于环境监理部门已经足够。但对于需要进行交通噪声测量或噪声普查的环境监测站,则还应有统计声级LN(N=5,10,50,90,95)测量和24小时监测功能。为了减少手工记录和便于*进一步处理,往往还需要配备微型打印机和将*传送至计算机以及*存储等功能,考虑到社会生活噪声中低频成分较多,仅仅用A声级难以评价其对人的影响,因此在测量A声级的同时,也要对噪声进行倍频程谱分析,然后用NR曲线来衡量每个倍频带声压级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这就需要使用带倍频程或1/3倍频程滤波器的噪声频谱分析测量仪器。 测量噪声监测仪的分贝范围在30-130dB,并且能24小时实时监测。常用的频率计权网络为A/C计权网络
H. 噪声的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有哪些
一、检测标准:
1、户外标准
(8)噪声监测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噪音的一些控制方法:
1、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隔音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I. 环境噪音检测怎么检测
环境噪音污染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污染方式之一。环境噪音检测主要就是公共场所噪声及室内噪声的测定。
公共场所及室内环境噪声的测定。测量仪器其性能符合GB/T3785的要求。仪器设置,测量时声级计以手持,也可以固定在三角架上,使传声器指向被测源。传声器离地面高1.2 米,与操作者距离0.5m左右,距墙面和其它主要反射面不小于1m。
测量方法,布点,较大的公共场所(大于100m2)距声源(或一侧)墙壁中心划一直线至对侧墙壁中心,在此直线上取均匀分布的三点为监测点;较小的公共场所(小于100m2)在室中央取一点为监测点。
华环(北京)环境监测有限公司,为您提供最专业的检测技术和最准确的检测数据。希望能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