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找自己的课题,找多种假设并设计多种试验方式,进行科学试验,收集假设成为结论的依据并比较,从中筛选可能成为结论的假设,再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科学试验,判断。
② 衡量一个学术研究是否有生命力要看哪几个因素
首先,研究问题的价值与意义。研究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没有问题,不成研究,但凡有研究经历的学者都可能会意识到问题对于研究的重要性。胡适曾断言: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的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要解答问题,要解答实用上的困难或理论上的疑难;并言,没有问题,即使待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研究。梁启超则把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能够发现问题,是做学问的起点;若凡事不成问题,那便无学问可言了……所有发明创造,皆由发生问题得来。凡别人注意不到的地方,自己都怀疑研究,这是做学问的第一步。研究的问题与研究成果的价值及其生命力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学术研究成果评价的主要维度之一。问题不在于大小,而在于真伪;不在于新旧,而在于其意义和价值。
其次,有效的研究工具与方法。问题是学术研究对象,以至于波普尔直接将科学研究定义为不断地提出问题: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每一有价值的新理论都会提出新问题,而且主要是因为提出了新问题,这一理论才是富有成效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一种理论对科学知识增长所能作出的最持久的贡献,就是它所提出的新问题,这使我们又回到了这一观点: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然而,问题需要分析、需要解决,只有在分析之后原有问题才可能解决,新的问题才可能出现。于是,学术研究便演化为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螺旋式上升与前进过程。发现、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都需要相应的工具和方法。问题不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工具亦不同,结果固然有差异;同一问题亦可用不同方法与工具分析、解决,但其结果往往不同,甚至有重大差异。研究方法与工具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研究成果的深度、广度、信度、效度及其解释的力度。所以,能否拥有解决问题所需的有效研究工具与方法同样成为影响学术研究成果是否具有持久生命力的重要维度,从而构成评价研究成果的基本依据之一。由于问题是具体的,分析问题的工具与方法也是具体的,但不妨碍一些工具与方法可以被广泛应用,这就如同现实中的计算机,不仅可以被自然科学研究者所应用,同样可以被人文社会学科研究者所使用。所以,分析、解决问题使用的方法与工具越有效、越有解释力、适用范围越广,其意义与价值越高。
最后,结论的客观性与效用。问题分析清楚,未必就会得出客观结论。这不仅涉及研究者的主观因素,还涉及研究者所处的环境及其受这种环境的影响程度。通常情况下,研究者会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得出建立在研究基础之上的结论,使其结论带有客观、可靠的特点,带有这种特点的结论拥有来自学术研究本身的持久效用。然而,由于研究者是人,具有主观性和欲望,这种主观性和欲望可能使其结论偏离客观、公正的立场。这其中既有时代的局限性,也有个人的局限性,不好苛责。除了主观性与欲望之外,研究者还处在某种具体的环境之中,从而可能受到来自诸如权力、荣誉、地位甚至金钱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使研究者主动或被迫成为某个团体或集团的代言人,从而有意识地使其研究成果的结论偏离学术研究本身。偏离了学术研究本身的研究结论,也可能产生某种效用,但这种效应不是源自研究本身而是被赋予的,这种效用与学术研究本身无关,终究会被后来者的研究所挤对。偏离研究本身的结论,可能使研究者本人获得某种好处,但会大大影响到学术研究成果的生命力。所以,结论的客观与否依然影响到研究成果的生命力,从而构成学术研究成果评价的重要指标。
③ 人工生命的研究方法
- 细胞自动机
在人工生命研究早期比较常见的技术。早在1940年代Stanisław Ulam就开始研究相关技术。到了1970年代,John Conway发明了着名的方格游戏,成为细胞自动机的代表。
- 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引进了学习功能。模拟生物的学习功能和模拟进化计算的结合为现代人工生命研究打下基础。
④ 语言学学常用的两种研究方法
在普通语言学短暂的历史上盛行过两种绝然相反的研究方法,一是“描写”(descriptive),以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典型,实地观察记录和描写归纳语言的结构,他们的语言研究有时被称作描写语言学(descriptive linguistics);
二是“生成”(generative),以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1928-)的语言研究为典型,语言学家只需坐在椅子里,根据母语直觉,从脑子演绎出语言结构普遍规律和特征,乔姆斯基把他的语言研究称作“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简称TG)。无论是美国结构主义的描写语言学还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基本出发点和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研究语言的形式和探求语言结构的普遍规律。
⑤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1、文献法
文献法是一种既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无论哪一种社会活动想要留下永久的痕迹都离不开各种文献。人类活动与认识的无限性和个体生命与认识的有限性的矛盾,决定了我们在研究逝去的事实时必须借助于文献。
2、比较研究法
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比较研究贯穿于教育研究的全过程。无论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或是在理论研究中,比较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基该方法。
3、归纳综合法
归纳综合法的基本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实例法,借助于给出的一组输入/输出实例逐步导出适于一类问题的程序;另一种是“轨迹”法,通过所给实例的执行轨迹,逐步导出程序。
4、实证研究法
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5、定量分析法
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⑥ 论文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01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常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它是有计划、有目的并且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历史状况或现实状况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了观察法、历史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且对调查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调查法可以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两种。
02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启发人们的思维、导致新的发现这几个方面的作用。常见的观察方法有:核对清单法;级别量表法;记叙性描述。观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观察对象。
03
【实验法】
实验法是研究者有意改变或设计的社会过程中了解研究对象的外显行为。实验法的依据是自然和社会中现象和现象之间相当普遍存在着的一种相关关系——因果关系。其主要特点是:主动变革性、控制性、因果性。实验法有实验室实验法与自然实验法两种,实验室实验法便于严格控制各种因素,并通过专门仪器进行测试和记录实验数据,一般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自然实验法比较接近人的生活实际,易于实施。
04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既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又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还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并且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文献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
05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揭示客观现象的内在构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06
【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在企业管理上,定量分析法是以企业财务报表为主要数据来源,按照某种数理方式进行加工整理,得出企业信用结果。定量分析是投资分析师使用数学模块对公司可量化数据进行的分析,通过分析对公司经营给予评价并做出投资判断。定量分析的对象主要为财务报表,如资金平衡表、损益表、留存收益表等。其功能在于揭示和描述社会现象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趋势。
07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亦称非数量分析法,主要依靠预测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属于预测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定性分析法主要是解决研究对象“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定性分析常在定量分析之前进行,它为设计或选择定量方法提供有用的信息;但并非所有的定量分析都必须事先进行定性分析,因为有时分析对象中含有哪些组分是已知的。这类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没有或不具备完整的历史资料和数据的事项。
08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09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10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和类比法很近似。它是在实验室里先设计出于某被研究现象或过程(即原型)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间接的研究原型规律性的实验方法。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⑦ 生命起源研究法包括哪几种方法
现代研究生命起源问题的几种主要方法。包括:①模拟法:在实验室内人为地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以探讨生命起源的可能过程。这方面的研究,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做得最多,成绩也最大。现在许多与生命活动有关的有机物分子,都已能在实验室内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产生出来。②化石法:在远古地层中寻找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的微化石或超微化石,研究它们的地质年龄和演化过程。近年,在澳大利亚西部一个名叫诺思·波乐的地区35亿年的古老岩层中,找到一些丝状微化石。有人认为,这些微化石很可能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生命形态。③天文法:利用射电望远镜研究星际分子和运用航天技术探索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及其可能的起源过程,作为研究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参考。60年代以来,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还未能证明地球外存在生命。④合成法:应用现代方法人工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从中探讨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转化的规律。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合成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一种蛋白质),1981年又成功地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一种RNA),对于研究生命起源都有重要意义。
⑧ 什么是文献综述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
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
文献法的提出课题或假设是指依据现有的理论、事实和需要,对有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或重新归类研究的构思。
研究设计首先要建立研究目标,研究目标是指使用可操作的定义方式,将课题或假设的内容设计成具体的、可以操作的、可以重复的文献研究活动,它能解决专门的问题和具有一定的意义。
(8)生命力的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文献综述的特征是依据对历史和当前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指出当前的水平、动态、应当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并依据有关理论,研究条件和实际需要等。
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为当前的研究提供基础或条件。对于具体科研工作而言,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严密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课题的确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在某种意义上,它起着总结过去、指导提出新课题和推动理论与实践新发展的作用。
文献综述具有内容浓缩化、集中化和系统化的特点,可以节省同行科技工作者阅读专业文献资料的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迅速地了解到有关专题的历史、进展、存在问题,做好科研定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