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gkh》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g、k、h三个声母,读准音,记住形,并会正确书写。
2.掌握g、k、h和单韵母ɑ、e、u拼读方法。
3.学习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4.会认“哥、弟、米”三个字。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g、k、h韵音、形。
2.学习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具准备
放大图两张、声母卡片三张、三拼音节卡六张、生字卡三张。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在一个美丽的动物小村庄里住着许多动物,他们团结友爱,生活得非常快乐。动物小村庄里都有什么动物呢?请打开书14页,自己看着图说一说。
2.谁能指着图来说一说?(引导学生用多种句式说清楚)
二、进行新课。
(一)学习声母g、k、h
1.看图,小老虎和小灰兔在干什么呢?
2.(指图上“虎”)这个字有人认识吗?
学习h
1.(指图上hǔ)这个音节就念“虎”。
(1)听老师读。(2)跟老师读。(3)谁听出来了,hǔ是哪个声母和哪个韵母拼出来的?(h-u)
2.(出示h)这就是声母h。跟老师读、开火车读、齐读。
3.你们看h像什么?
我们可以这样记它“一把椅子h h h”
学习g
1.请看小老虎在打鼓(指dǎ gǔ)这个音节就是“打鼓”,“gu”是怎么拼出来的'?
(1)请同学试着拼。(2)跟老师拼。(3)谁听出来了“鼓”的声母是什么?(g-u)
2.(出示g)指名读,跟老师读,齐读。
3.你们看g像什么?
我们可以这样记住它“9字拐弯g g g”
学习k
1.小灰兔晾裤子(指kù)这个音节就念“裤”,谁能试着拼一拼,kù的声母是什么?
2.(出示k)念什么?
3.你们看k像什么?
(二)复习巩固g k h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三个新朋友,请大家读一读(出示g k h)。
2.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这里有一幅图(出示)我们的新朋友就藏在图里,看看谁能把他们找出来。(指名)
“k”可以这样记:水草蝌蚪k k k。
(三)指导书g k h
(四)学习三拼音节
1.(出示ɑ e u)请同学读一读。
2.g k h都愿意和它们做朋友,它们在一起能拼出什么呢?咱们来试试。(指名读,集体读)
●出示:gu-ɑ-guɑ
(1)gu这个音节怎么读?
(2)gu和ɑ拼,拼出来是什么?(自己练,指名读,集体读)
2.还可以这样拼。出示:g-u-ɑ-guɑ,跟老师读,指名读,集体读。
3.你都知道什么“瓜”呀?
●出示:ku-ɑ-kuɑ
(1)ku这个音节怎么读?
(2)ku和ɑ拼出是什么?谁来试试?
2.也可以这样拼,出示:k-u-ɑ-kuɑ,谁来试试?
●出示:hu-ɑ-huɑ
h-u-ɑ-huɑ
这两种拼法谁愿意来试试?(自己练,指名读,集体读)
你们觉得哪种更简便?(指导学生用第一种方法)
(五)练习拼读音节,看图说话。
1.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动物小村庄里其它的物动都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指着图上的音节读一读,注意这里面有几个三拼音节。两种拼读方法你们用哪种都可以。
2.谁能说说这些小动物都在干什么呢?(指名说)
3.谁能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把三个小动物连起来编个小故事?
(六)读儿歌,学习会认字。
1.读同学们用手指着,看着音节自己读一读。
2.听老师读一遍,看看你刚才是不是都读对啦。
3.全班一起读一读。
4.全班边读边表演。
5.谁愿意到前面来表演呢?(请几人)大家一起读。
6.老师要考考你们,看谁能认识这几个字。出示:哥、弟、米(指名认,集体读)
三、总结
2. gkh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gkh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设计理念:
《gkh》拼音教学在设计上运用了多种教学原则,以学生为本,创设学习“生气”,增强基础“底气”,培养语文“灵气”。
1、童话中漫游,情境中体验,心灵中融合。将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内容贯穿在童话故事之中,借助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
2、快乐中学习,活动中表演,欢笑中教育。让教与学尽量在游戏中展开,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与轻松,在欢笑中传递各自独特的体验。
3、合作中探究,规律中求知,想象中创造。教学中学生多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己拼读,找到对应卡片,并说出相关词语或句子,然后交流反馈。
二、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gkh,能够读准音,认清形。
2、培养孩子学习汉语拼音的浓厚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读准三个声母的音,认清字形。
四、教学准备:
1、鸽子卡通图片、蝌蚪卡通图片、乌鸦卡通图片、相关板面布置;
2、声母gkh的字母卡片;
3、果树、拼音果子、翻奖拼音卡、“鸽”、“蝌”、“喝”三个汉字字卡;
4、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多媒体出示画面,引导看图
师:小朋友,你们看,它们是谁呀?
(2)生自由发言:鸽子、蝌蚪、乌鸦
(3)生与鸽子、蝌蚪、乌鸦问好。
2、师讲故事:
有一天,天气特别晴朗,小鸽子自由自在地在天上飞来飞去,可快活了!一群小蝌蚪在水里游呀游,开心得不得了!乌鸦也出来游玩,它飞呀飞呀,哟,口渴了,于是,它飞到河边,喝了几口水,哇,真是清凉可口,好舒服呀!这一天,小鸽子、小蝌蚪、小乌鸦都好开心!
3、出示语境歌:
师:嗯,小朋友们喜欢小鸽子、小蝌蚪、小乌鸦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它们喔!瞧,老师把它们玩时的开心画面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小儿歌,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今天天气真正好,
一只鸽子天上飞,
一群蝌蚪水里游,
乌鸦乌鸦口喝了,
飞到河边把水喝。
4、多形式读语境歌
(1)拍手异步跟读、拍手同步跟读
(2)师生接读、男女生接读
(3)拍手齐读
5、认识gkh的形,学习发音
师:小朋友们都是聪明的小博士吗?
生:是!
师:好,老师来考考你们喔!
(1)考考聪明小博士:
(出示词语:鸽子、蝌蚪、喝水,学生齐认读)
(2)再考考聪明小博士:
(出示字宝宝:鸽、蝌、喝,学生齐认读)
(3)引出声母gkh
师扮声母宝宝:咦,是谁在叫我们呀?
师:哦,原来小朋友们刚才读的字宝宝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个声母宝宝的名字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4)出示顺口溜:
鸽子鸽子ggg
蝌蚪蝌蚪kkk
喝水喝水hhh
(5)师领读顺口溜
(6)生齐读顺口溜
(7)拼音字母搬家游戏:送声母宝宝“回家”
(8)认读声母gkh
口号:小朋友,我问你,它的名字叫什么?
回应:徐老师,我告诉你,它的名字叫xx,xxx。
(9)出示课件,观察声母gkh的字形,师指导发音
g宝宝像什么呀?
(像个9字ggg)——读g时,声音稍微拉长一些;
k宝宝像什么呀?
(像挺机枪kkk)——读k时,要送气,要读重一些;
h宝宝像什么呀?
(像把椅子hhh)——读h时,要短一些、轻一些。
(10)小组开火车比赛发音
口号:小火车——呜呜呜,开起来!
(11)指名发音
(12)做律动齐认读声母宝宝
口号:擀擀面,擀擀擀,包饺子包饺子捏捏捏!香喷喷的铰子xxx。
(相机提示:包“g饺子”时,要包长一些;包“k饺子”时,要用力包,包“h饺子”时,要轻轻包)
6、快乐拼音游戏:听音摘果子
游戏规则:
师念口号:小朋友,注意听,xxx。生根据师发音从“果树”上摘下相应的“拼音果子”。摘对了,大家一起拍手说:“嘿嘿嘿,摘对了。”果子就作为奖品送给孩子。摘错了,大家一起拍手说:“嘿嘿嘿,摘错了。”摘错的孩子再另摘。
7、开心拼音游戏:翻拼音卡夺奖
游戏规则:
师把准备好的拼音卡片反摆在投影机上,让全班孩子看大屏幕,然后请个别孩子上台,自已随意选择一张拼音卡片,念魔咒:“芝麻开门,xxx(所选声母)。”念对即可翻开,如拼音卡片背面有中奖标志(小红花),即可得到小动物头饰作为中奖奖品。如没念对,可请小朋友帮忙,然后跟着念一遍,也可把拼音卡片翻开。如果看到翻开拼音卡片中奖时,全班孩子便欢呼“Ye”以示祝贺;如果看到翻开的拼音卡片没中奖时,全班孩子便齐念:“下回努力!”以示鼓励。
8、动手操作:拼音大卡
师:玩了这么好玩的拼音游戏,小朋友们开心吗?
生:开心!
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三个声母宝宝——gkh。最后呀,我们各自动手做一张漂亮的拼音大卡。
生:好!
(1)师示范制作拼音大卡
(2)播放轻音乐,生自由动手制作拼音大卡
(3)展示个别作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ɡ、k、h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力目标
能准确拼读声母ɡ、k、h与单韵母e、u组成的音节,继续学习带调音节的拼读方法,能看图正确拼读带调音节。
3、情感目标
培养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练习写好字母ɡ、k、h。培养学习拼音的兴趣,乐于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1、能准确拼读声母ɡ、k、h与单韵母e、u组成的音节。
2、培养学习拼音的兴趣,乐于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媒体】
教师准备:配合学习ɡ、k、h发音的.录音带、教学情境图。
学生准备:ɡ、k、h的字母卡片,ɡ、k、h与单韵母相拼的翻动式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学新知
1、欣赏情境图。
(1)教师导入:咦?这是什么地方呀?(出示情境图。)指名说出,图上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图上有一条清清的小河,河边有一个小哥哥和一个小弟弟,哥哥让弟弟把蝌蚪放回小河。)
(2)听语境歌:弟弟河(h)边捉蝌蚪,哥哥(ɡ)走来劝阻他。小弟弟很听话,忙把蝌(k)蚪送回“家”。(教师相机板书字母。)
2、学习字母ɡ、k、h。
(1)学生观察表音表形图,同桌说说图上画着什么。指导学生发准“鸽子”“蛋壳”“荷花”的读音。
(2)教师示范ɡ的发音。声母应该发得轻而短,缩短“鸽”后面的拖音,读得既轻又短,就能准确发出声母ɡ的读音。学生尝试发音,体会要领。(注意:发ɡ时,舌根抬起,顶住软腭,然后突然放开,较弱的气流冲出来,发出又轻又短的音。发k时,跟发ɡ大体相同,只是冲出的气流比较强。发h时,舌根靠近软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ɡ、k、h是由舌根抵住或接近软腭形成的音,叫舌根音。上述发音要领让孩子通过尝试发音来体会,不必将这些术语讲给孩子听。写在这里是便于老师自己体会发音。)
(3)学生反复练读字母ɡ、k、h。
(4)结合表音表形图,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字母ɡ、k、h与图中哪些部分相似。
学生分组讨论ɡ、k、h还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什么事物。(如:9字加弯ɡ—ɡ—ɡ,一把机枪k—k—k,靠背椅子h—h—h……)
(5)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帮助记忆。如:“一只鸽子ɡ—ɡ—ɡ,小鸡出壳k—k—k,荷花荷叶h—h—h。”
3、学习语境歌。
学生跟教师学习语境歌,在学生的吟唱中,由词语“哥哥”“蝌蚪”“河边”强化声母教学。
二、学习书写字母
1、学生自己看书,观察字母ɡ、k、h在四线格内的位置。ɡ占中格和下格,两笔写成,写ɡ时注意把两笔连起来写。k占中格和上格,两笔写成,先写竖。h占中格和上格,两笔写成,先写竖,注意把“椅子背”写高一点。
2、学生摆好书写姿势,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影,练习书写字母。教师巡视,纠正。
三、巩固新知
1、游戏:“看谁接得快又准”。
老师说顺口溜的上半句,学生抢接下半句。如,教师说“一只鸽子”,学生接“ɡ—ɡ—ɡ”。
2、游戏:“看谁找得快又准”。
听老师或同学读字母d、t、n、l、b、p、m、f、ɡ、k、h,看谁又准又快地在自己的卡片中找出相应的声母读一读。
3. 小学语文gkh教案怎么写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归纳小结
(五)作业安排
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4. 复习gkh幼儿园拼音教学教案
教育目标: 1、了解声母g、k2个声母,发音方法。 2、学会g、k2个声母的字形及发音,并会在四线格中书写。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发音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认读g、k并会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g”书写 教具准备:课件,一棵苹果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来复习已学过的声母(生齐读) 2、出示课件,请在这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来读一读 ①b、m、f、p、d、n、l、t ②b—d m—n f—t b—p 指导读 3、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声母,用我们上几节课学习声母的方法来编顺口溜,编故事,希望小朋友们积极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发言,我们来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 二、教学g 1、(出示课件)看了图你最想说什么? 2、“鸽子”的“鸽”的声母就是我们要学的第一个声母“g”(板书) 3、师教学发音方法: 在发g时,舌根抬高碰到软腭,舌根突然离开松腭,让气流出来。 ①看老师发音,小朋友仔细看、听。 ②学生跟读,指名读、齐读,开小火车读。 4、你能编顺口溜或编故事来记住它吗? 5、指导g的书写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6、学生在《课堂作业》抄写g,师巡回指导。 三、教学k 1、讲故事引出k(边讲故事边出示课件) 2、区别k、g,请小朋友把手心对准嘴,想想读g、k有什么不一样? 3、教师领谈,学生跟读。 4、你也能像前面的小朋友一样编小顺口溜来比较k吗? 5、指导k的书写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6、学生在《课堂作业》抄写k,师巡回指导。 四、巩固练习 1、老师给g、k找了一些朋友,出示:ge gu ke gu ke ku 学生拼读。 2、游戏:摘苹果 3、老师这有一棵苹果树,树上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苹果,小朋友们想吃吗,但要吃这些苹果需要拼拼这些音节,拼对了才能把苹果摘走。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学到了2个声母,这2个声母还可以和许多韵母交朋友,下节课再一起来学习。
5. 怎样使汉语拼音教学形象化
汉语拼音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容易使刚入学的小孩失去学习的兴趣。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提出了更新、更灵活的要求,即:“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这个要求把趣味性提到了首要的位置。可见,如何使抽象的拼音符号“活”起来,“动”起来,让汉语拼音教学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新课程理念下汉语拼音教学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根据笔者及多数教师实践证明,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加上富于儿童化的语言。语文教材在汉语拼音部分编排了帮助学生学习声母、韵母的情境图,它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吸引着学生。教学时,可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组织教学。比如人教版汉语拼音“gkh”这一课,有位教师这样引导:“昨天我们认识了几位拼音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和拼音交朋友好吗?你们看,一只可爱的小鸟飞进了我们的教室,(随时出示相关卡片并贴在黑板上),看看它是谁?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位拼音朋友?”这样一说,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给吸引住了。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感知了“g”的发音。在引导学生记忆字形时,则这样引导:“比一比,哪位小朋友的眼睛最亮,最先发现图上的哪些部分像‘g’的样子?”让学生自主观察发现,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样,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说普通话和观察的能力,同时加深了对“g”这个字形的记忆。接着这位教师这样引导:“‘g’的家在哪里?”学生说:“‘g’的家在中格和下格。”教师又顺势说:“鸽子飞累了,我们把它送回家好吗?”接着在四线三格里示范书写“g”字,学生看了都怀着喜悦的心情在自己的作业本上认认真真地书写“g”字。这样极富儿童特点、充满爱心的语言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凸显了人性的内涵。二、突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拼音的小主人。新课标中指出:学习汉语拼音应与说普通话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编儿歌帮助记忆汉语拼音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编儿歌。例如在复习巩固“gkh”时,有位教师这样引导: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学会了用儿歌来帮助记忆汉语拼音字母,现在,我们一起来猜谜,我说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好吗?学生大声说:“好!”(师)右下半圆(生)bbb,(师)右上半圆(生)ppp,(师)两个门洞(生)mmm,(师)一个门洞(生)nnn,(师)一根拐杖(生)fff,一根小棍lll。这样,通过猜谜的形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师顺势引导: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几个声母也可以编儿歌来记,比如“鸽子鸽子ggg,请你们自己编kh的儿歌.孩子们经过思考、讨论后,小手立即举起来.一个说:蝌蚪蝌蚪kkk;另一个说:像把机枪kkk.有一个抢着说:老师,我这样编h的儿歌,喝水喝水hhh;旁边的另一个同学说:像把椅子hhh……而整体认读音节则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记忆,与韵母区分开来,大y小i—yiyiyi,大w小u—wuwuwu,大y小<—yuyuyu;大y加in—yinyinyin;大y加ing—yingyingying;大y加<n—yunyunyun。实践证明.这样记这些整体认读音节,效果最好.同时使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三、创设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拼音.在拼音教学中,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可发现:汉语拼音教学的实践活动机会随时随地都有.如果能好好地利用这些活动机会帮助学习,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汉语拼音中有很多字母形状相似,如b—p,m—n,t—f,d—b,q—p等,可通过看老师的口形猜字母,也可以学生互相看口形猜字母,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剪一剪,摆一摆。声调是小孩子学习汉语拼音中的一大难题。通过实践发现,不管是韵母还是音节,在练习读它们的四声时,如,或zhzhzhzh时,让学生根据声调的形状打手势,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画名称,也可以用笔画名称这样记:一声横,二声提,三声小钩,四声右斜,这样长久坚持,形成习惯,学生一旦会读就会标调,而且口手并用,可以克服小孩因-好动而分散注意力的特点。四、设计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拼音。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教学汉语拼音,如果让学生整堂课都在反复地认读声母、韵母或拼读音节,他们就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参与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使他们学得既自主又轻松,如学拼读gBkBhBgekeheguBkuBhuB等音节后,可用“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对这些音节的认识。即老师或学生读一个音节,其他有关的学生听后走到一起,组成音节;也可以通过“开火车”的方法拼读,比一比谁读得准确,声音响亮。这样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感受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汉语拼音教学还有许多方法,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运用、总结,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汉语拼音字母书写错误及其纠正一、笔画方向错笔画方向错,主要是指整圆笔画和半圆笔画的运笔方向错了。初学拼音者,有的习惯将整圆笔画,按顺时针方向,从上往右下运笔,如“O↘”;有的习惯将整圆或半圆笔画,从下往左上或右上运笔,如“↖C、O↗”。整圆笔画的正确书写,应该是从上方落笔,往左下方运笔,一笔写成,如“↙O”。半圆笔画的正确书写,无论是左半圆,还是右半圆,都应该从上方落笔,左半圆从上往左下顺势运笔,右半圆从上往右下顺势运笔,一笔写成,如“p”中的“﹚↘”及“q”中的“↙﹙”。在这里顺便提一下阳平声调调号的笔画方向。初学者易受汉字笔画“撇”的影响,写阳平声调调号时,从右上往左下运笔。如此运笔是不对的,正确的写法应当是从左下向右上运笔,这样运笔正好可以示意出调值的朗读轨迹二、笔画顺序错书写“i、j、ü”这几个字母,有些初学者喜欢先写上面的“点”,这主要是受汉字笔顺“从上到下”规则的影响所致。这些字母中的点画,应该最后书写。书写“f和t”两个字母,有些初学者习惯首先写“横”,这主要是受汉字笔顺“先横后竖”规则的影响所致。这两个字母中的横画,其实应该最后书写。书写字母“x”,有人习惯先写右斜竖,后写左斜竖,这也是不对的。书写“x”应该是先写左斜竖,后写右斜竖,因为这样写可便于x后面字母的书写。三、笔画数目错笔画数目错,包括多了笔画和少了笔画两种情况。比如字母“k”应该是两画,有人却把它写成了三画。这是由于将其中应该为一画的“<”笔画,断开来写成两画而造成的。又如“w”也应该是两画,有人却把它写成了四画。这是由于将其中应该为一画的“∨”笔画,运笔途中通过强行改变书写方向,将拐角处由左下向右上的顺势运笔,人为地改成从右上向左下运笔,从而使顺势一画变成逆势两画而造成的。“α、b、d、ɡ、n、p、q、u”这八个字母,都是两画,初学者可能都会写成一画。这种少笔画的错误纠正,如能结合纠正运笔方向的错误而进行,则容易收到理想的效果。四、字母位置错这种错误是指书写小写汉语拼音字母时,字母占错了四线格的位置。比如字母“i和j”上的点,应该写在第二线之上,有人却写在了第二线之下。再如字母“p和q”应该占中下格,有人却把它们写在了中上格上。纠正这种错误,需要反复强调字母的规范位置。汉语拼音小写字母占中格的应该有13个,它们是α、c、e、m、n、o、r、s、u、v、w、x、z;占中上格的应该有8个,它们是b、d、f、h、i、k、l、t;占中下格的应该有4个,它们是ɡ、p、q、y;占上中下格的只有1个,它是j。五、字母形体错字母形体错,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大小写混写,如“y”写成“Y”或“Y”写成“y”,“k”写成“K”或“K”写成“k”。这种混写,是由大小写形体相近,不易分辨而造成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大小写形体的比较,通过强化书写训练克服之。另一种是印刷体和手写体混写,如“f”写成“挕薄U庵执砦螅饕怯捎诮淌Φ陌迨槲蟮级斐傻摹K裕谄匆艚萄е校淌ψ陨硎紫纫岣吖娣兑馐叮细裼帽曜嫉氖樾词痉度フ返匾佳轻松愉快学拼音《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要求,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功能做了明确的定位。但拼音字母是抽象的表音符号,缺乏具体的内容。而且低年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情感容易转移。根据新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儿童心理、年龄的特点,笔者认为拼音教学必须遵循儿童的认识事物的规律,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使拼音教学既生动又活泼,下面谈一些拙见。一、教给方法,玩中学习。在拼音字母的教学中,我们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把一套根据拼音字母的外形和读音特点编写的拼音字母手指操和拼音字母儿歌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边做边念。如白鹅倒影eee,一个叉叉xxx等。学生在做、唱、玩中学会了这些抽象的拼音字母,学的轻松,学的高兴。二、编讲故事,化难为易。故事对与低年级学生特别具有吸引力。教学拼音前,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编说或选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短小、生动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如教学“j、q、x”与“?”相拼的省写规则,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老师在完成复习、认读后,板书j、q、x与?相拼音节以及j、q、x与i相拼的音节,让学生仔细地观察,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发现j、q、x与?相拼时,?上的两点没有了,学生对?上两点的省略产生疑义,认为老师写错了,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写对不对。接着老师给学生讲自编的故事《骄傲的小鱼》,当老师绘声绘色地讲完故事,学生明白了故事的答案。这时老师适时地教给学生一句顺口溜:“小?真骄傲,两眼往上翘,j、q、x来帮助,去掉骄傲帽。”帮助学生记忆“j、q、x”与“?”相拼的省写规则。突破教学的难点。三、营造氛围,多拼多读。拼音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上,还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拼音学习的大环境。如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制拼音卡片;把自己的名字拼出来,贴在课桌上;在教室的物品上贴上拼音等,为学生营造一个学拼音的环境,让学生多看、多拼、多读,使学生在拼拼、读读、贴贴、做做中体验学习拼音的乐趣,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四、分组合作,探究发音。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教学拼音时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去精神。如在教学“ang、eng、ing、ong”一课时,“ang、eng、ing、ong”的发音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老师先演示“ang”的发音幻灯片,教给学生“ang”的发音方法:先发“a”的音,再发“ng”,中间连起来发音,气流从鼻腔里出来,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地读,体会、掌握“ang”的发音方法。然后老师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eng、ing、ong”的读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试着练习发音。最后再听录音,巩固发音要领。因为学生是通过自己分组合作探究,找到了鼻韵母的发音规律,因而记得特别牢。汉语拼音教学的特点及教学策略汉语拼音是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这一工具,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把握拼音教学的特点,优化拼音教学的策略。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汉语拼音并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一、汉语拼音教学的特点(一)汉语拼音教学具有形象性汉语拼音教学形象性的特点是由儿童心理认知特点及教材的编写特点决定的。汉语拼音教材的本身就注重形象性。例如声母韵母的教学,教材几乎给每个声母韵母都配了插图,这些插图有的是描绘发音方法;有的是描绘字母的外形。教材的特点,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形象、生动。(二)汉语拼音教学具有情趣性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他们对于富有情趣的教学方式更有兴趣,而且教师只有把课上得有情、有趣,学生才能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学习,从而保证学习质量。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情境的创设,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汉语拼音教学具有记忆性汉语拼音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会读,会写,所有的声、韵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怎样让学生记牢,记准,记得快,这是汉语拼音教学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四)汉语拼音教学具有实践性。第一阶段学习汉语拼音的目的是让学生会拼读音节。而且教材在编写时也是在学习声韵母的过程中穿插着音节的拼读,而不是学完声韵母,再学拼读。因而在教学拼音时不但要让学生会写、会读,还要会用。这就决定了拼音教学实践性的特点。二、汉语拼音教学优化策略(一)激发兴趣,提高效率。一年级的小学生对学习拼音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因而教学汉语拼音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从而保证学习效果。1.以“歌”激趣。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儿歌有较强的偏爱,在拼音教学中采用歌诀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声韵母,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记忆的速度。此外,如果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或编制歌诀,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ü上两点省写规则时,可编成这样的儿歌:“小小ü有礼貌,见了jqx就摘帽。”2.以“图”激趣。教材中的插图,是根据声韵母的音、形特征配置的,不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具有形象、直观、富有情趣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挖掘插图的含义,体会编者的意图并创造性地运用插图。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b”时就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编了这样一首儿歌:“一台收音机,天线已竖起,只要b—b,声音就响起。”再如,让学生记忆“b”的外形特征时,同样运用插图:同学们,b像什么,学生说像收音机。左边的竖像什么?学生说像收音机的天线。最后我和学生一起总结:一台收音机,天线高高竖起,这就是“b”(边说边在黑板上书写)这样紧紧依靠插图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以“动”激趣。以学生动手动脑,以及各种感官的综合运用为核心的活动教学形式,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ai、ei、ui”三个韵母时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老师说:现在咱们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朋友》,就是用单韵母组成今天所学的复韵母。教师发卡片,卡片上有a、i、u等单韵母,同学们手里拿着卡片。游戏开始后,大家一边唱《找朋友》的歌,一边快速找到自己的朋友,组成几个今天学过的复韵母。在游戏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两个单韵母的顺序,看谁掌握得快!这一教学活动形式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游戏过程中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参与,增强了教学的效果。4.以“境”激趣。在教学中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学习角色,这不仅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应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与儿童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的情境,这样才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角色。还以上述一课为例,一上课教师放《找朋友》音乐。启示语:同学们唱得真好。你们知道吗?咱们学过的单韵母也喜欢交朋友。你看(教师抽动投影片,演示a、e、u和i组成ai、ei、ui的情景),它们组成了新的韵母,名字叫复韵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复韵母。在此教师创设了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二)着力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教师在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时要充分发掘汉语拼音的图、形、音之间的关系,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和发展。1.概括思维的培养。概括思维就是把事物中蕴含的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概括出教学内容中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也训练了学生概括思维能力。例如在拼音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抄写“ui和iu”带调的字母时,总是不能正确地标声调。于是我让学生观察两个字母是怎样排列的,再观察调号都在什么位置,观察后学生概括出“i、u”并列调号在后的规律。掌握了规律,学生再也写不错了。2.形象思维的培养。形象思维是根据已有的直观形象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活动。例如在教学声母“d”时,教材中编配了一幅“大马奔驰”的插图,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丰富想象,建立起字母“d”与插图的联系,从而实现对声母“d”的读音。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想象头脑中已有的大马奔驰时发出的声音,来学习“d”的读音,进而完成了对“d”的学习,而且也发展了形象思维的能力。3.比较思维的培养。比较思维是在思想上把各种对象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思维形式。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d、t、n、l”时就引导学生与“b、p、m、f”相比较,在比较中,学生发现:“b半圆往右,d半圆往左;f像正放的拐棍,而t像倒放的……”在比较中学生发现了它们的不同之处,加深了记忆。在拼音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经常引导学生比较,不仅会加快记忆速度,而且也能发展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4.求异思维的培养。求异思维要求对同一个问题探求不同的特异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维活动。有人认为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因而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声母“t”时,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思考“t”像什么,学生会得出:像伞把、像镰刀、像鱼钩、像倒放着的“f”等许多不同答案,从而训练了学生求异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