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收集的实验气体保存方法
(1)根据盛有气体的集气瓶正放,可以推知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在初中化学中最常见的这种气体可能是氧气或二氧化碳; (2)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可以证明气体为氧气; 向瓶内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瓶内气体为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实验方法 现象及结论 1、拉开玻璃片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的间隙处 2、在瓶内倒入澄清石灰水 1、若木条复燃 2、石灰水变浑浊
B. 怎样保存氢气
保存氢气方法很多,但是高效的储氢方法没有
主要方法有:液化储氢(成本太高,而且需要很高的能量维持其液化);压缩储氢(重量密度和体积密度都很低);金属氢化物储氢(体积存储密度较高,但是重量密度低),还有一个是现在正在研究的碳纳米管吸附储氢(已经证明在室温和不到1bar(约一个大气压)的压力下,单壁碳管可以吸附5%-10%,多壁碳纳米管储氢可达14%,但是这些报道都受到了质疑,原因是目前尚未建立一个世界上公认的检测碳纳米管储氢的检测标准)
目前根据理论推算和反复验证,大家普遍认为可逆储/放氢量在5%(质量密度百分比)左右,但是即使是只有5%也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储氢材料!
这是我上纳米材料课上老师的笔记,打得好累...
C. 用什么方法可将气味收集和保存起来
气味实际上也是容易挥发的气体。但是不同于化学中常见的氢气,氧气等的收集,对它们的收集有以下几种方法:
1,水蒸汽蒸馏法(steam distillation)。适应于植物叶片挥发性物质。
2,水蒸馏法(Hydro-distillation)。容易破坏气味分子的结构,不过效率较高;
3,气体吸附法(Air-entrainment)。痕量物质,结构易被热破坏的气味。一般采用PAROPARK-Q吸附剂。
4,顶空法(Head-space),可以直接测定活的生物的气味;
5,固相微萃取法(SPME)
6,脂肪冷浸法(例如猪的脂肪提取玫瑰精油),一般来说花香气味的精油与脂肪的亲和力还是比较强的。
7,溶剂直接萃取法(二氯甲烷,乙醚,正己烷,乙醇常用),使用于分子量较大,不易挥发的气味物质。
气味的保存:
1,密闭
2,内壁光洁的有还原镀层的罐子
3,直接放在猪脂肪或溶剂中
4,做成酊剂或浸膏
5,融溶于琼脂胶或者纳豆树脂,例如市面上卖的“固体空气清新剂”。
D. 有哪些气体存储方式(力学、材料、化学)
目前对于储存氢气的材料的研究比较多,因为氢气是公认的最有希望的新能源之一,却因为难以大量储存而受限(高压储气罐方式比较危险,而且氢气极难液化),用“储氢材料”搜一下可以找到大量资料,最原始的储氢材料可能是金属钯,钯能够把氢气原子化,氢原子能够在金属钯中扩散,也正因此钯能催化很多氢气参与的反应,这是一对很奇特的组合;似乎还有“储氧材料”。 我关注了六年的多孔材料储存气体,这里的多孔材料包含沸石与分子筛,活性炭,金属有机骨架Mof,沸石咪唑骨架ZIF,碳纳米管等等。只能说,吸附存储气体还仅在实验阶段,大规模应用仍然较少,尤其是氢气存储,绝大部分材料只有在77K下才能到DOE的商用储氢标准(记得是6 wt.%),常温下惨不忍睹,所以后来老美在奥黑上台后放弃了。后来就是储存天然气,效果比氢气好,个别材料可以实现DOE要求的35 bar下180 L/L的要求,但也是个别材料,实验室阶段的,成本不得了,而且是粉末吸附,没有粘合成颗粒,没有做过稳定性实验。之后就是二氧化碳捕捉,现在看来这个是最容易实现的,性能好的比较多,因为二氧化碳分子的特性,功能材料经过改造吸附量超大,是上述三种气体中应该最先可能工业化的体系。低温的时候,气体就会液化,比如100度以下 水蒸气就会变为水 当然这是比较高的,低的是液氮,液氦 要接近绝对零度-273才液化。要想高温液化就要增加压力像煤气罐 强还原性物质能把水中的氢离子置换出来变成氢气(大量)比如钾 钠 但是钾钠在空气中就会被氧化所以需要密闭保存。酸和碱性物质反应有的能放出气体 反应很快,比如盐酸和纯碱(or 小苏打)
E. 怎样长时间保存气体
首先选择容器,其次就是容器的密闭性,比如医院用的氧气管和氧气袋,气体不就那样保存的吗
F. 易液化的气体怎么储存
摘要 你好,液化气体和压缩气体一般都储存在球形罐或者卧式罐中,通常这种容器都装有压力表温度变和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便对其检控.运输的话有管道运输(主流)公路
G. 天然气怎么储存
目前天然气的存储方式主要有气态存储和液态存储两种方式,其中前者包括地面储罐储存、管道储存和地下储气罐储存等。
1、地面储罐储存
天然气地面储存一般采用金属储气罐,储气罐按压力分为高压和低压。
2、管道储存
天然气管道储存有输气干线末端储气和利用管束储气两种方式。
3、地下储气库储存
地面储气罐和管道储气只能作为消除昼夜用气不均衡性的措施,要解决季节用气不均衡性问题,根本的办法是建造地下储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