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么练出拳速度
首先是基础练习,前臂力很关键,除了常规的负重出拳之外,有个简单可行又效果不错的方法,可以比较全面的在力量和爆发力上锻炼前臂力,找一跟短木棍,中间绑上长绳子,绳子底下挂重物,然后两手抓住木棍两头,将重物漫漫“卷”起来,然后再漫漫“卷”放下(卷的时候最好站好马步,两手平伸),如此反复,训练的是腕力和前臂力,待手能够承受之后“卷”的速度加快,自然可以逐步提高爆发力和拳速。在出拳时候要放松,然后用腰带动肩膀,从而带动手臂发力,另外待快要击中目标的时候再用力,切记力气不可从头出到尾。速度:可以手握小重量的哑玲快速出拳最好用1磅的哑玲,2磅的也可以,不要超过3KG的,太重的话出拳的动作会变形而且握哑玲出拳和空击要交替练习,比如说握哑玲出100拳,然后不握事哑玲空击100拳,再握哑玲…… 1 出拳的力量训练 一、正确的姿势 在截拳道中,正确的身体姿势是最省力而又最能达到出拳、发招效果的一种身体状态。另外,平衡亦是良好的姿势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在此还要记住一点,身体、神经一旦过于紧张,便会失去身体的柔韧性与对时机的精确判断能力,因为只有将手臂放松,才可以使出拳象闪电般的迅速有力。在掌握出拳技术之前,我们先来学会正确地握拳,不然手会在格斗中受伤。如下图所示,四指和指拇张开,把指尖卷向手掌,然后把拇指紧压在握紧的四个手指上,且拇指尖延伸到中指中间。 出拳时,后脚跟也应象一个弹簧似地支撑着身体,并抬起迅速地将身体重心移向前脚。后腿膝关节也应象前腿膝关节一样稍稍弯曲,但要保持放松和稳定。而且真正的打击动作,亦应象鞭子般挥击而出,在攻击对方的瞬间,才握紧拳头紧张肌肉,此为保留实力的最佳方法。 二、髋部的运用 李小龙曾经说过:“出拳的发力之源并不是来自臂膀,而是来自身体的中心部位(髋)。”也就是说,如果仅仅用手臂的力量所打出的拳头,是无法提供足够的力量的。手臂只是力量的运载工具,而只有正确地运用髋部才能够提供足以击倒对手的力量。出拳前,应先使手腕向下微转,然后在冲击的刹那,再瞬间转上,以增加一股螺旋劲去重创对手。在训练髋部动作时,你可将一张大约20厘米长、宽的纸片吊至胸部的高度,以纸片为目标,由戒备势或平行步站立,两手自然握拳并置于胸前,肘部自然垂于身体两侧,眼睛要始终盯紧目标。为了使身体能够充分运转或顺畅的发劲,可使膝关节微曲。转动时,可使髋部作突然向右的转动,且以前脚掌为轴,使身体重心迅速移向另一脚。而且在髋部转动时,肩就应该跟着转动。本技法练习的要领和关键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力量,髋要比肩稍早一点转动,即由髋带肩去付诸于猛烈攻击之中,这是十分重要的。在这里,出拳击打时,后脚跟应抬起,身体重心亦迅速移向前脚。实际上,在完成这个动作之后,后膝已经伸直,而此时所产生的冲击力将是惊人的。 三、沙包练习 一旦掌握了髋部的正确运用后,就可以开始做击打重沙袋的练习了,来发展攻击的纵深性和渗透性技术。李小龙通过肘部的击打来增加髋部力量的。然后再做击拳练习。对于击打重沙包,李小龙有以下提议:当你绕着它进行搏击时,自身要始终守得严密,即要有真打的感觉。击打重型沙包时,要竭力想把沙包打穿,而不是把力量集中在沙包的表面。这样才能获得较深和较强的“穿透力”。但击拳时不应有探拳动作,而应直接打出去,并在攻击目标时,为了辅助力量,另一只手要猛地抽回,并向身体贴进,就象猛然关门一样。另外,十分重要的是,还需使后脚跟进与后肩旋转连成一气,也就是以身体半面为轴,并用前脚支撑身体旋转,使身体另一侧可自由转动,从而促成一记重力打击的形成。李小龙的训练中,喜欢用各式各样的拳击器械,常用的有手靶、盾牌和贴墙沙袋(三个各装着砂子、石砾或豆子、钢屑或铁砂)。 内力练习 李小龙曾称内力练习为“流动着的能量”。这股能量(内力)是由丹田而发,而不是由两肩产生。做到这一点,可假设内力为“水”,而且水是由丹田送出,并在相当于水管的两臂中流动。这样手臂的前端就会变得沉重有力,同时还需保持手掌的舒展与放松,并感到好象水要从拳面涌出一般。而且此动作看起来手臂显得有些软弱,可实际上却是非常有力的,因为它练习的是人体的内在力量,这是用眼所无法看到的。 沙箱练习 为了增强拳面的硬度,特别是食指与中指关节的杀伤力,可用装着沙子或石砾的箱子进行训练。
B. 拳击速度怎么练
速度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位移速度、肌肉速度、心理速度、动作速度和视觉速度的训练。
【位移速度】指的是动作中突然改变方向的能力,包括平衡和对惯性的控制,如步法、身法的移动等。
【肌肉速度】即是指以正确快速的动作克敌制胜的能力,主要是肌肉收缩的速度。
【心理速度】是指用灵活敏捷的思维,快速找出对手破绽并思考如何挫败对手、反击对手的能力。
【动作速度】指的是快速选择正确的状态和姿势,以技术动作攻击对手的反应速度。
【视觉速度】是指眼睛能否在对手运动或静止时迅速地发现其破绽。
【五大具体训练方法】
■30米跑练习
身体素质训练采用30米速度跑就可以了,这样的距离,能发挥速度,提高下肢力量,还能提高协调性。
在跑步过程中改变条件,还能培养受训者精神集中能力和应变能力。
30米跑练习包括以下内容:30米快速跑、30米变向跑、30米加速跑、30米侧向跑。
■反应速度练习
一方进攻,一方防守,要求防守者在对手进攻之前发现其动作,并准确做出防守动作。
■打靶练习
一是按照预定的顺序,击打拳靶,评定完成规定动作数量所需的时间;
二是规定30秒时间,按预定顺序反复击打拳靶。
■负重练习
如马步推砖、戴重拳套和腿系沙袋空击或击打吊袋等。
■快速跳绳练习(半分钟跳绳,计次数)
一是双脚起跳一次,绳绕一周;
二是双脚起跳一次,绳绕两周。
【速度训练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训练动作,采用的动作是受训者已熟练掌握的正确动作;
(2)击打动作练习持续时间一般不应超过20秒;
(3)专门性的动作速度练习应与实战对抗动作相一致;
(4)训练时要掌握好练习的间歇时间。
C. 拳击的速度和反应要怎么练
出拳是腰带动肩,肩带动拳,要用全身的力量去发力。
其他的就是
俯卧撑20一组,连续做三组就行,每组休息1分钟;
仰卧起坐30一组,连续做三组,每组休息1分钟;
要是有机会就去买两个哑铃,练习臂力,如果没钱那就花两块钱买个跳绳,500个一组,三组就行,这个中间没时间要求。
另外可以以一分钟为限快速出拳练习出拳的速度,以增加爆发力。
不需要太多复杂的训练,重在坚持,我练散打十年了,但是开始用哑铃什么锻炼身体却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至今也有十五年了。
腿的话主要就是靠跑步,耐力是长跑1公里以上,爆发力主要是短跑。
反应的话一般通过实战来练习也可以通过打打乒乓球作为辅助练习。
D. 怎么提高拳击出拳速度
出拳速度和力量是相互的,有速度才有力量,没有强大爆发力的肌肉速度也出不来。
一秒十拳如果真能打出来力量也很小,还没出手已经准备收拳了,击打梨球还差不多。力量和一秒几拳关系不大,一秒多次出拳是刺拳,是试探进攻用的,刺拳要求收回快,所以力量小,速度快。重拳需要力量和速度,比如勾拳和摆拳,后手重直拳,不需要说一秒几拳。
业余练习,首先端正拳击姿势,姿势对了,出拳速度和力量自然就会上来,这点可以在网上看拳击练习视频。
自己练习速度可以拿轻哑铃练习挥拳,或者击打梨球,练习节奏感及速度。
练习力量最重要的是大腿,腰,背部肌肉,因为拳击主要力量来源是大腿及腰背,这可以去健身房锻炼。
E. 如何进行拳击运动速度素质专项化训练
业余拳击运动现在的比赛分四回合中间休息一分钟, 职业的有三个至十二个回合不等。运动员在比赛中除了、暂停、分开与对手对持时就是进攻、防守、移动。这就要求运动员不光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绝对的力量、快速的击打、防守与灵活多变的步伐;还要有拳击运动员制胜的法宝: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这三个方面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故拳击速度能力提高的途径也具有多方面的特点。那么如何进行拳击运动速度素质专项化训练呢?
一, 分解练习。
由于动作反应是通过具体的、有目的的运动动作及其组合来完成的, 因此采用分解练习能充分利用动作速度向简单反应速度转移效果。分解练习是相对完整练习而言, 就是分解回答反应的动作, 使之处于较容易或更为简单的条件, 提高分解动作的速度来提高反应速度。如:原地出拳, 单拳上步出拳, 快速上步、退步, 两人配合的单拳实战等。
F. 男子拳击运动员速度影响因素和训练方法是什么
拳击运动的逐渐专业化和激烈化,使得该运动对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在拳击运动中,运动员的出拳速度、移动速度、反应速度都依赖于科学、综合的训练方法。对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来说,肌肉力量是保证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反应速度依赖于运动员的经验判断和战术训练。本文分析了男子拳击运动员在训练中的速度因素和综合训练方法。
G. 怎么提高出拳速度和力度
出拳速度的练习,建议打纸片,要有穿透的意识,长此以往,可以练成强大的穿透力以及快捷无比的速度。李小龙生前很喜欢打纸片。我在练习武术过程中的体会主要有两点。
1、要提高出拳速度就要使筋骨、肌肉高度协调统一。需要一个动作千锤百炼,功到自然成。有一个小方法就是体会摩擦力。“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拳若是空洞的打出自然较慢没有力道,然而适当运用摩擦力,出拳时在意念中就要克服摩擦力,实际上摩擦力并不大只要带上一点就能使出拳迅猛很多。
2、要使神经系统高度协调统一。李小龙到后来之所以要电击自己的身体,实际上就是为了训练自己的神经系统使之能高度协调统一、反应灵敏。但是这个方法不太安全,我个人认为比较安全、科学的方法应该是从中国传统武术的“站桩”中习得。
我看问题可能是出在"前些时间一直在锻炼体魄"上."以前力度不错,最近反而慢了".
拳击的训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大运动量的苦练,另一种是在饮食好,练习场地优越,环境宜人愉快轻松地训练.
我们训练的目的就是提高战胜自我的能力,但这种提高是循序渐进的,急不得,
急于求成看似快了其实是慢,过分的训练容易使人疲劳,并会使出拳力度减小,会产生惰性,如果在训练中只注重体力训练,进行过分的不合理的基本力量练习,虽然能增强肌肉的力量,但却失去了速度力量,这对拳击或一切搏击运动员来说都是不利的.所以要合理的分配体力才行,力量练习不可过多,各种练习都要兼顾,最终一组好的训练是让你累的象要散了一样,而又找不出究竟是哪里最累来才是较好的训练计划.如果一段时间里出现食欲不振,眼力差,皮肤不紧,精神不振,体重下降就是就是出现了"疲劳现象"了,要进行上边说的"调整性训练"才能尽快得到恢复(这往往都是用在赛前的训练安排上)
关于出拳的力度练习,不必非要追求"一拳三米"哟,如果对手在向前冲刺时正撞上你打出的重迎击拳,这样二合一的力量是很大的,虽然此时的对手没有被你打的退后一步,但过不了半秒钟他却原地腿软倒地,另一种情况是,你用连续左刺拳将对手干扰的节节后退,在对手没有调整好步伐时你突然跟上一记右直拳,
就可以将对手打的倒退着出去三米而倒下甚至还要多,但对对手的"威胁"较小,所以三米不三米的意义不大.练习出拳力量最好的方法就是击打沙袋,但一定要兼顾好和速度的练习相配合,另外还要通过哑铃练习手腕的强度,以及小杠铃的头后爆发举(增加三头肌的力量),卧推杠铃也可提高出拳力量,但重量不要太大以免降低出拳的速度.总之,力量的练习千万不要"过",要培养你的拳象子弹一样的具有"穿透力",而不是象相扑选手一样将对手"推"出三米.
另外,击打力量的来源不只是力量,它取决于三个因素:
一,击打的准确性.
二,击打的速度.
第三才是击打的力量.
最后祝你练就一副铁拳!
H. 拳击运动员训练速度的方法
速 度 训 练
--------------------------------------------------------------------------------
“要想提高速度,必须练习快速运动。”———李小龙———要想提高速度,就要将注意力集中在速度方面,而不是力量,如果在任何时候都是以全力进行击打的话,那就会丧失速度。但是,如果动作迟缓,而不能将前面所练就的力量和速度结合起来,那么在训练中练就的速度或者是力量将是无用的。
一个非常优秀的拳手可以不费什么力气就能给对手以更狠、更迅速的打击,而他却不被对手所击中,这就是因为他总是在对手恰恰要起脚或出拳之际,先行击中了对手,当然这有一个时机问题。不过,这也就说明了速度与时机完美结合的重要性。
速度训练的其它因素
速度训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位移速度、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但技击运动对速度素质的要求,则突出在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上。因此,对抗中对各种信息反应的快慢和出招攻击的快慢,是取胜的关键因素。
一、反应速度的快慢
在技击实战或训练中,反应速度的快慢,取决于信号通过反射弧所需要的时间长短。所谓反射弧是指反射活动所经过的神经通路。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二、影响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
(1)神经中枢的机能状态是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之一。休息不好、疲劳时,反应就会迟钝;如机能状态良
好,且兴奋性适度、精神放松、注意力集中,反应就快。
(2)反应速度与感受器的敏感程度有关。即感受器越敏感,接受信息就会越快。
三、反应训练的手段
(1)利用突发的信号,训练拳手对信号的反应速度。在这里,可根据情况用简单或复杂的信号进行训练。
(2)移动目标和选择性练习。即在目标移动变化的不同情况下,让拳手迅速做出反应,或随着各种信号的
交替变化,让拳手迅速做出相应的选择。
四、获得速度须注意的事项
(1)为减少粘滞性和增强灵活性而做专门的训练。
(2)掌握正确的姿势,因为姿势是一切行动的基础。
(3)培养视觉与听觉的洞察力。
(4)对习惯方式做出快速反应,并对突然的变化予以相应的反应。
五、使反应延长的原因
(1)当你特别容易激动时。
(2)你十分疲劳时。
(3)当你不再训练或不能坚持训练时。
(4)当你的精力或注意集中不起来时。
六、提高速度的条件
(1)经常练习或增加自己手法与步法的机动与灵活的变化。
(2)动作的精简。
(3)疲劳的克服。
(4)充分发挥和利用肉体与精神的警觉性。即充分运用你的想象力,并预想你的对手可能如何发招攻击,
并使自己的心理处于实际搏击状态。
七、动作更快的要素
(1)首先做热身运动或准备活动以减少肌肉的阻碍,并增加肌腱的弹性与肢体的柔软性;以便调整以适应
更高技能的生理运动状态。
(2)保持肌肉的适当收缩,以便使手臂像压紧的弹簧一样,一放松便会弹出来;其次是“肌肉的自由”,
亦即不受任何紧身衣服所束缚。
(3)精神的贯注。
(4)养成快速敏锐的视觉习惯,好养成快速反应的习惯。
八、对手反应加长的时机
(1)在动作完成的瞬间。
(2)外在刺激较复杂时。
(3)对手在攻击前的吸气或做准备活动时。
(4)对手攻击完毕而收手时。
(5)对手注意力与眼神分散时。
(6)当对手心理与身体失去平衡时或受愤怒、恐惧等情绪影响时。
出拳速度的训练
动作速度的快慢,除了取决于信息在反射弧各环节中传导速度快慢外,还与神经系统对肌肉指挥能力有密切关系。下面将李小龙训练动作速度的主要手段介绍如下。第一、需借助于信号刺激的节奏来提高动作速度和技击实战的节奏感。例如李小龙借助快频率的音乐,来训练自己伴随音乐的节奏而做出快速、协调一致的快速动作的能力。这样能使自己的技击节奏变得飘乎不定,迫使对手无法捉摸和利用,此亦为技击之终极目的。第二、要缩小完成动作的空间或缩短完成练习的时间,来提高动作速度。而且对相同的技术动作,反应的时间越短愈好。第三、加大练习的难度,把在较困难的条件下完成动作时获得的效果,转化到动作速度上。例如,当你进行拳打脚踢时,可在臂上或腿上负重,而当去除负荷时,动作就会加快。
那么,怎样练习速度呢?首先要击打速度球,再者是合掌练习与配合训练。
一、速度球练习
李小龙认为速度球不但能训练你进行灵活闪避,还能使你迅速重复出招。要想提高速度,就得将注意力集中在速度方面,而不是力量。因为如果你在任何时候都全力进行击打的话,那就会丧失速度。在截拳道中,速度球除对提高专项素质有明显效果外,亦能使习者掌握各种出击角度,且手脚兼习。利用这种器械对训练视觉反应、神经反应、判断攻防距离及速度等均有极大的帮助。速度球的具体练法是:一般都以占优势的前手进行快速攻击,而后手则进行力量攻击。但是,随着技艺的提高,双手可用各种方法自如地出拳去打击。在这里,攻击的时机尤为重要。但要注意的是,在击拳的节奏变乱,球出现晃动时,要先阻止球晃动,然后再出拳,因为对着晃动的球击拳,简直是在作愚蠢的冒险,因为这样击易损伤腕关节和手,以及破坏了自己的动作韵律,故不可取。
二、合掌练习
在截拳道的训练中,对于速度的训练,这是一项有效的练习,另外对反应的提高也颇有效。练习时,李小龙可站在离陪练约一臂远的距离外,并让陪练两手在胸前分开约30厘米;此时,李小龙可将拳头从其两手之间穿过而打向他的身体或面部,但应注意,不要让对手的两手夹住自己的拳头,为了保护对手,可让对手戴上护具,以确保安全。如果同伴没能夹住你的拳头,你可让他再缩小两掌之间的距离到20厘米,同时你也可离他远一点,以增加练习的难度。
三、配合训练
在任何训练中,引起拳手疲劳的因素很多,情绪便是其中之一。良好的充满激情的情感才会使人的大脑神经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对肌肉和肌体能力也能起促进作用,还可以增加力度,并同时伴有愉快的心情与自信心等。对训练的兴趣是拳手形成积极性情绪状态的主要源泉。另外,能否激发拳手的训练兴趣,不仅与训练内容与拳手的兴趣和爱好有关系,而且与训练方式、方法也有关系。
踢腿速度的训练
象李小龙这样优秀的拳手,踢腿时看上去总是那样轻松自如,巧妙准确,优雅悦目。他冲向对手时,即能轻而易举地出腿攻击,又能自由地离去,似乎总能机智地攻击对手。而他的对手在其面前不但找不到准确的时机,反而泄露了自己的意图。众所周知的“李三脚”便是靠极快的速度来保证其实战效果的。
一、决定腿击速度的要素
截拳道以快速猛烈、刚劲及旋风般的腿上功夫着称于世,不过训练起来却很困难。李小龙曾经说过:“闯荡江湖,全凭真功夫,任何只凭侥幸的心理都将避免不了失败的厄运。”而要想练成他那闪电般的腿法绝技,必须先了解和掌握决定腿击速度的要素。这些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放松:李小龙说过:“放松并不意味着散漫松懈,更不是迟缓。”对于一个优秀拳手来说,放松还避
免了人体主动肌与对抗肌不协调所产生的肌肉能量较大和容易引起或过早疲劳的憋病,使动作由攻击
的预备到攻击完成之间动作所费时间最短,也就不至于因肢体紧张僵硬,而使起动迟绶、踢击迟缓、
回防亦迟缓。
(2)姿势协调正确:李小龙曾规定,动作的姿势应当遵循一定规律,而这个规律并不是侧踢腿一定要脚跟
着力那么呆板(李小龙曾说过,只要能击倒对手便是高超的艺术,而不论你采用什么方法),而是说
所彩的动作,所发放出的姿势应当最省力、最直接,而不应有多余、附加的、会牵制人体发起攻击、
并容易产生疲劳或拉长攻击线路的现象出现,这是确保速度的契机。
(3)有效的调整:作为拳手,即不可能也无必要永远保持快速的攻防速度,有经验的拳手会有效地调整速
度,减少不必要的体能消耗,节省体力,以便提高快速攻击的命中率,并且能制造疲劳的假象,来迷
惑对手,从而最终击溃对手。
二、腿击速度的训练方法
截拳道腿法速度的练习有速度球练习、冲刺跑练习及拳击手垫练习。
(1)速度球练习:此项练习与拳法速度训练相差无几,所不同的是改拳法为腿法。
(2)冲刺跑练习:冲刺跑对于练习移步和出脚速度非常重要,因为在跑的过程中,每秒可出腿7-9次,
如果将此速度运用到搏击中去,可使你的技艺有一个飞跃。冲刺跑练习对于提高腿击爆发力也很有用。
三、拳击手垫练习
在练习时,李小龙的伙伴可以自行控制高度和距离,使李小龙踢击活动中的目标,从而产生一种真打的感觉。另外,由于持手垫者具有很大的动机性和手垫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即使你发出了最大的攻击力,也不易踢伤对手,故李小龙可以全力以赴的进行训练。
腹 肌 训 练
--------------------------------------------------------------------------------
李小龙拥有强有力的腹力。他常说:“最重要的格斗形式之一就是拳击。为了适应拳击,腹部必须要能够经得起拳击。”为此,他综合编排了几种练习:
在一块斜板上做“仰卧起坐”:如右图中所示,绑住双脚,屈膝,两手放在头后,向两脚方向抬起身子,这样反复练习,直觉腹部疲劳为止。当你能够做至100次之后,可将哑铃或杠铃片放在颈后做仰卧起坐。
也可以坐在板凳的边缘上面,让助手紧按住两脚的踝关节,使练习者充分伸屈身体。如果用单杠,也能增强腹肌力量。即两手握杠悬垂,然后慢慢抬起两腿,直到两腿抬至水平位置,保持姿势,时间越长越好,每一次做都要尽量超过上一次的时间。
另一种增强腹肌的方法是躺在地板上,背部与地板贴平,然后慢慢地抬起头,直到能看到脚为止。两腿并拢伸直缓缓抬起,尽量抬高,然后两腿还原,反复数十次,直到力竭为止。如有举重凳,也要象上图二那样做练习。这种练习对于增强腰背部肌肉的力量也有好处的。为了增强腹部力量,也可用一个实心球让助手投向自己的腹部,在抓住球之前,让球打在自己身上。如果是单独做这一练习,则可用重型拳击袋代替实心球,摆动拳击袋,站袋撞击身体。腹部受打击时须向外鼓气并紧张肌肉。且击打要由轻到重,切忌急于求成。
在李小龙练功的所有身体部位中,他的腹部肌肉是最引人注目的:接触时坚如岩石,耐攻击,轮廓鲜明。李小龙认为,腹部是格斗技需要的最重要的肌肉群之一。因为实战中,每个动作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腹部功力。可能更重要的是:“腹部”类似于外壳,能保护你的肋骨和明显器官。
李小龙是一个健康迷和公认的顶峰格斗士,总是在寻找能使他的身体达到最佳状态的新方法,经常利用新方法竭力达到最佳效果。他感到,他当年的许多格斗士都缺乏能够锐化其击技的健康身体。他在他的蓍作《截拳道》中写到:“锻炼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应把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发挥技能,极少的时间用于发挥参赛时用的技巧上。”
黑带杂志经理米托.尤耶哈拉回忆道:“李小龙总是感到,如果你的腹部不发达,你就没有权利做任何艰难的武功。”李小龙的妻子琳达认为,他的前夫“是一个腹部训练迷。”他总是做俯卧撑,罗马椅运动,抬腿和嗄吱嗄吱地咀嚼等运动。根据李小龙的某些训练日记记载,他日常的腹部训练包括:
拧腰4遍,每遍90次;仰卧起坐4遍,每遍20次;抬腿4遍,每遍20次;斜扭4遍,每遍50次;蛙踢4遍,每遍50次。
李小龙继续研究了这种方法,对仰卧起坐,侧弯,抬腿,下弯扭动和后弯等项目,补充了一些内容。
下弯扭动练习是一种特殊困难的技巧,李小龙将它用于锻炼腹部功力。躺在长凳之后便用双手抓住附属支柱,而且只靠他的双肩支撑来抬身。之后将膝盖锁紧并伸直,让下背抬离长凳,即可实施抬腿练习。李小龙的合作明星博洛.扬回忆道:他的朋友李小龙做这个练习的时候,只将肩胛骨放到长凳端部,使他悬浮的双腿和人体躯干水平地离开长凳。“这样,他就能使自己完全水平地位于半空中了。”
当然李小龙的洗衣板式的腹部肌肉不只是来源于腹部训练,他还是一个心血管调节的热情支持者,并经常跑步、跳绳和骑训练用固定的自行车等。李小龙跑步的距离一般是2到6英里,时间大约15到45分钟。根据李小龙的朋友和伙伴演员鲍勃.韦尔的介绍。李小龙是一个出色的5英里田径运动员。他倒退着跑,顶风短跑一英里,走一英里,跑一英里……李小龙骑训练用固定的自行车的时候,能够交替运行,他能骑45分钟(大约10英里)。李小龙的学生赫布.杰克逊回忆起了李小龙用来增强其肌肉力度的另外一个比较特殊的方法。根据杰克逊的介绍,李小龙骑训练用固定自行车的时候,扎的是一种桑那腰带,他坚信,这种腰带能聚热于腹部肌肉,有助于减肥。
李小龙寻找增强腹部功力的另外一个办法就是食物。根据琳达的介绍,他搬到美国之后不久,就开始对摄取食物认真起来了。他对有利于健康的食物与高蛋白产生了兴趣。“他一日几次摄取奶粉、冰水、香蕉、蛋、菜籽油、花生汾末和巧克力冰糕。”琳达回忆道,李小龙腰部在26与28英寸之间变化。他还饮用自己用蔬菜和水果———苹果、芹菜、胡罗卜等,经由电动搅拌器调制而成的果汁。
李小龙食用少量素食和大量水果与蔬菜,在后来的几年当中,他非常善于利用维生素补品,每天都为自己配备适量的维生素。
耐 力 训 练
--------------------------------------------------------------------------------
武术运动员最容易忽视的训练之一就是身体素质的训练。他们往往花过多的时间增强技巧和技术,而在身体素质方面却训练得很少。李小龙是一位典型的健壮人物。他每天坚持训练,从不让工作干扰训练。他每天要在24-25分钟内跑完6.4公里路。没有专门的跑步场所,他经常在海滩、公园或树林里进行练习。他经常在跑步完之后立即骑固定架自行车。李小龙把跳绳作为日常训练的另一种耐力性练习。这种练习能增强耐力,能使脚下变轻。(科学证明,十分钟的跳绳的运动量相当于30分钟的小步跑)。
跳绳对于增强平衡感也是很有帮助的。方法是:用一只脚跳,另一只脚向前抬起,然后交替,绳子每转一周就变换一次,跳的节奏加快,减小手腕、臂摆动的幅度,当绳子绕过时,脚稍微跳离地面,刚好让绳子通过。跳3分钟(大约相当拳击比赛一个回合),然后休息1分钟,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每次训练三组即可。当觉适应这种运动量时,可去掉中间的休息时间,而连续做30分钟的练习。
只有严格地、连续不断地练习才能增强耐力。迫使自己进行极限训练,练得上气不接下气,准备全身酸痛一两天。被认为最好的耐力训练方法,是在一段较长的训练时间里进行短时间高强度的练习。一般要经过数年的时间才能达到耐力的最佳状态。然而,一旦停止这种高强度的训练,耐力就会很快地消失。